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 6 个教学单元共 20 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氧气

第三课二氧化碳

第四课燃烧和灭火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

2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

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

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5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能力

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 挂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图、录象片套学具、空气污染资

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酒精灯、配套

四、单元教学课时4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1、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光盘。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杯罩住燃1、学生猜想蜡烛会熄实验聚焦话题

烧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灭引出质疑。

2、演示实验

聚焦话题

3、讨论为什么蜡烛熄灭了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谈话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们来3、回答氧气或空气用

1、请思考两个问题各组选择一个问题把问能够对实验现

1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题、假设和想法记录在记象进行推测

的根据是什么录纸上

2 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小组汇报自己的假设

什么

2、组织学生汇报进行交流

3、组织实验活动验证学生的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组织学生验证

法杯中有气体占据空间等。想法

引导蜡烛熄灭后瓶子里还

有没有气体存在如果没有那回答、实验——剩下的气

么足够灌满一个杯子的水为什么没体不支持燃烧

有全进去

学习新课

2 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怎

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可能会回答杯中的

演示实验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刚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的玻璃杯中。

4、组织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至少包含两类

了什么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

5、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空

气中至少包含几种气体它们

最简单的分辨标准是什么引

导在空气中蜡烛永远都会燃学生阅读、回答

烧吗培养资料阅读6、谈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空气整理能力

读课文找一找支持燃烧的气

体是什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都有哪些板书记录学生的回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初步认识空气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空气不是不是单一的物

巩固知识单一的物体至少有两种成分一体

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板书设计

1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

课后小结

聚焦话题上节课我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的回答如空气不是单一检查学习过的知探讨你都知道了什么的物体至少有两种成识

1、板书记录分一种支持燃烧一

2、追问各种气体在空气中分别占多种不支持燃烧。

少回答氧气 21%、氮气 78%、空气中有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1%其他气体等

学习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利用实验发现通过阅读资料空气中至少有两类气体通过阅读我初步感受科学家

们又知道在这些气体中支持燃烧的是对空气成分进行

占 21%的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其他气科学探究的过

体。程。

2、讲述在许多年前人们发现了空气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到科学结论

中两大类气体。于是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来自于观察实验

长期的研究想要知道空气中究竟都含汇报阅读结果拉瓦锡

有哪些气体。这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识别了空气中的氧和

学中有一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请同氮。观看短片

主要成分是氮气占了 78% 那么根据你的物理性质。

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你试着说一说出氮学生思考、回答

气可能具有的性质吗教师可以提示在空

板书记录学生的猜想气中占这么大比重的

猜想 _ _ _ _ _ _气体它的特点是不是

补充难溶于水(因为学生不容易想和空气会有相似之处

到)呢推想没有颜色、

5、阅读课文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同学们的猜想哪些是与氮气特征相符透明的气体。

合的学生对照书和黑板

6、小结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找出氮气的特征了解氮气用途

体通常无毒。感受它给人类带7、认识氮气的作用学生书上、报告册来的好处以及

1 谈话氮气广泛存在于地球上。这有的保护气制作合造成的空气污染

么丰富的资源如果合理利用是会对成氨、炸药液态氮作的危害

人类生活起到很大帮助的。冷冻剂等。

2 学生发言.汇报氮气有什么用途

补充氮气还能提高轮胎行驶的稳定性

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

8、讲述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观看新闻视频初步了

氮气虽然能帮我们很大忙但是有些时解氮污染。候它和其他

物质产生的化合物是对

人体有伤害的。氮和一些物质混合会

形成氮污染。

9、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

1 组织学生涂画空气组成格子学生涂画格子巩固空

2 提问在空气中含量比较少的气体气组成的知识。

有什么通过阅读初步知道稀体会空气中的组3 讲述虽然稀有气体在空气中连 1%有气体这个概念成部分都是有用都不到。但它们的用途也很广。我们看处的缺一不可。一段关于稀有气体用途的短片看谁记看短片回忆复述

巩固出示学生涂画的空气组成图学生回答巩固空气是多种指着各个区域提问学生它的名字、用气体组成的混合

板书氮气

占空气的 78%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

重要原料。保护气体粮食。冷冻剂

2、氧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难点木炭、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回忆上节课学到激发研究兴趣新课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内容细心观察气体的仅次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引导学生积极

第二高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思考问题

新授 1 认识氧气初步认识氧气活动 1 观察氧气从外表看是什么发言的性质

1 指导学生样子的看大屏幕

以观察实验 2 提问只用看、闻、尝的方

的方法研究法是无法分辨氧气和空气的。在

氧气的性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分组讨论

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观察它是否助

气。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燃

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3 讲述燃烧这个方法很不错

但是空气中也是含有氧气的将燃培养观察实验

烧的物品放进去都会继续燃烧。能力、记录实验

2 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分组实验。现象的能力。

1木炭燃烧的实验

培养分析的能将木炭烧红不要有火苗分别探观察发生的现象

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力

什么不同。

2铁丝燃烧的实验

将铁丝烧红分别探入两个瓶子

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记录观察的现象

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在空气中

4 谈话通过实验你能区分出只是烧红放在

哪一瓶里装的是氧气吗为什氧气中便熊熊燃

么烧发出耀眼白

3 讲述氧气具有助燃的特点而光铁丝在空气

且氧气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中只是烧红在

的一种物质。氧气中剧烈的燃

4.阅读课文了解氧气的应用烧火星四溅培养学生自己

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产生很很快烧光筛选、整理资料

高的温度如炼钢、气焊。学生发言的能力。

现代火箭装有液态氧。总结填书氧气

另外氧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的性质氧气是

是人和动物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气无色、无味、无

体。所以要保护空气。嗅、透明、能支

生产生活医疗中的这些氧气有的持燃烧的气体

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有的是由

总结谈话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实学生观看氧气用归纳知识点验、交流、得出结论等方法认识了途的视频了解

氧气。下节课我们继续利用这些方更多用途

法认识别的气体。

板书设计

2氧气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性质能支持燃烧。

课后小结

3、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了解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难点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以及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作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材料。

演示实验材料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上节课学培养学生提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过的知识并回出问题的能

识。氧气有什么性质答新的问题。力。

2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

气体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

学习新课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分组制取培养学生动

1、指导学生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手操作的能制取二氧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力增强学生碳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发

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

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观看

视频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师生小结。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情

2、指导学生 1 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分组观察二氧培养学生观

研究二氧化化碳。察、实验、记碳的性质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汇报观察结果。录的能力。

氧化碳是什么样的记录观察结果。

小结二氧化碳

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

2 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

燃烧的性质。

1 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将燃烧的火柴放入二氧化碳瓶中和空学生做说明二比实验的能气瓶中观察变化。氧化碳不能支力。

烧杯中一长一短两根点着的蜡烛将持燃烧、比空气培养学生细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观重的实验。致观察的能察蜡烛的变化。学生分组进行力

2 组织讨论实验。

象那么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

特征呢

引导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时蜡烛培养学生分

是同时熄灭吗熄灭的顺序说明了什学生发言 1 二析问题和推

么低处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到达氧化碳不支持理能力。

的是哪里高处再灭说明二氧化碳又燃烧。

到了哪里 2 二氧化碳比

可以用一杯水表示二氧化碳慢慢倒空气重

入杯中让学生观察水熄灭蜡烛的顺序和

二氧化碳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家讨论

水为什么一进杯子就到底部了说明它小组汇报

比空气重。二氧化碳是否也会比空气

重为什么

3 师生小结通过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学生回答

碳有两个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学生汇报

5 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讲述为了了解二氧化碳的其他性

质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瓶

澄清的石灰水把它分别到进装有空气

和二氧化碳的瓶内摇一摇观察有什

么现象

6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

性质

学生实验

汇报二氧化碳

7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使澄清的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二石灰水变浑浊。

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大家讨论汇

了解二氧化碳1、谈话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学生进行小组

的正负面影响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讨论。

2、讨论

1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二氧化学生观察教师通过收集的

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提供的资料资料及灭火

2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怎样灭火实验体会到

的二氧化碳的3、组织学生模拟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性质与人们

4、小结

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看泡沫灭火器用

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灭火视频道理制成

的。

5、讨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比较

深的菜窖里常会积存二氧化碳为什么

在菜窖口的人不会晕倒但在下边的人

板书设计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后小结

4、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对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旧铁筒。

1、演示实验材料有关灭火的方法的挂图、投影、光盘。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过去学过的知培养学生

1 氧气有什么性质识并回答新的问提出问题

2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题。的能力

2、谈话

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学生发言

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回答问题

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小组看图激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