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研究进展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研究进展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研究进展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9, 8(4), 145-148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10.12677/pi.2019.84018

Research Advances of Shaoyao-Gancao-Fuzi Decoction

Yuan Wang, Yue Dai, Yufeng Xia*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y 22nd, 2019; accepted: Jun. 5th, 2019; published: Jun. 12th, 2019

Abstract

Shaoyao-Gancao-Fuzi Decoction, the classic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exogenous disease, was ori-ginated from Shanghan Lun by Zhang zhongjing. Shaoyao-Gancao-Fuzi Decoction was widely used in clinic.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has goo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schialgia and so on.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afety, the advances on the herbal interac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aoyao-Gancao-Fuzi De-coc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Keywords

Shaoyao-Gancao-Fuzi Decoction, Herbal Interac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dvances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研究进展

汪园,戴岳,夏玉凤*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9年5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12日

摘要

芍药甘草附子汤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病证的经典方剂,临床使用率高。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文章从药*通讯作者。

汪园等

味配伍、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方面对芍药甘草附子汤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和安全使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芍药甘草附子汤,药味配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芍药甘草附子汤,始载于《伤寒论》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该方是由白芍、炙甘草、炮附子3味药以剂量配比3:3:1所组成,方中白芍性微寒,味苦、酸;

炙甘草性平,味甘;附子辛、热,味甘,有毒[1]。3味药材合用,共奏阴阳双补之妙。本方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痹症,可祛风除湿,效果良好,如今芍药甘草附子汤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文章通过对目前芍药甘草附子汤药味配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作一介绍,以期对今后有关该方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 芍药甘草附子汤组方药味配伍的研究

2.1. 芍药-甘草药对配伍比例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芍药和甘草为临床常用药对,其配伍比例有1:1,3:1,2:1等,古方剂量配伍多为1:1,芍药甘草附子汤与之相同。胡蓉婉等[2]建立了芍药和甘草体内成分特征图谱的分析方法,以研究芍药–甘草以4:6,4:4,4:2,4:1,4:0不同剂量配比时对该药对中移行入血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所研究吸收入血的7个成分中,有6个成分的吸收都是芍药-甘草以4:4配伍为最佳,这与古方常用配比相符,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证明了古方用药配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芍药甘草配伍,可以促进二者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的溶出,与芍药、甘草单煎液相比,芍药与甘草配伍后合煎液中的芍药苷、甘草酸含量均显著提高[3]。何丽仙等[4]通过比较芍药甘草分煎提取物和合煎提取物的HPLC图谱,来研究芍药和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结果发现分煎与合煎后提取物图谱中峰形相似,并未产生新的物质,但两图谱中各共有峰积分面积存在较大差异,且化学成分的组成比例也有较大的变化。Chen等[5]人采用单层Caco-2细胞研究了芍药甘草药对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3种活性物质的肠吸收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单一化合物处理细胞时相比,用芍药、甘草单煎液和分煎液处理细胞时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吸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不同药味所含化学成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

2.2. 甘草-附子药对配伍比例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甘草与附子为另一中医常用药对,甘草配伍附子以抑制附子毒性。解素花等[6]研究了附子与甘草以3:1,1:1,1:3不同比例配伍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附子配伍甘草后可提高附子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中毒剂量(TD50),且对于附子所致的心肌搏动节律的加快也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与

汪园等

甘草的比例呈正相关,由此可见,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甘草附子配比为3:1的合理性。

炙甘草与附子配伍后合煎,可以显著降低附子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起到减毒的作用[7]。与甘草单煎液相比,二者合煎液中的甘草黄酮、甘草总皂苷的含量都明显下降,由此可见,甘草减附子之毒性,甘草黄酮、甘草总皂苷可能是其中的主要物质基础[8] [9]。林君彦等[10]使用HPLC-Q-TOF/MS 指纹技术对附子单煎液、附子炙甘草合煎液进行化学对比研究,结果在附子单煎液中分离并鉴定出20种物质,在二者合煎液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28种来源于附子,由此可见附子配伍炙甘草后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 芍药甘草附子汤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1. 抗炎作用

陈蕊[11]研究表明,芍药甘草附子汤可抑制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的足跖厚度,及血清中的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PGE2是骨破坏和导致疼痛的主要物质,IL-1β、TNF-α为促炎因子,具有很强的致炎作用,所以芍药甘草附子汤具抗炎作用,且可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骨破坏。谢传美等[12]也进一步证明了芍药甘草附子汤对RA大鼠具有治疗、保护作用,可降低RA大鼠的关节炎及足爪肿胀评分,其可能的机制是与抑制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IL-1β及TNF-α表达有关。

3.2. 镇痛作用

Li等[13]研究了附子汤联合芍药甘草汤在疼痛动物模型中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附子汤合煎芍药甘草汤可抑制甲醛溶液诱导的I相和II相疼痛,且可显著抑制冰醋酸诱导的疼痛小鼠模型血清及脊髓中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且对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均有止痛作用。凤良元等[14]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的镇痛作用主要与NO、PGE2、SOD相关,与前者研究结果一致。唐林[15]研究发现附子汤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主要表现在SOD活力的升高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降低,说明其镇痛作用可能是与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减少及机体抗氧化系统能力的提升相关。

4.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4.1.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静宇[16]对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连续治疗3个月后发现实验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均低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为88%显著(P < 0.05)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P < 0.05)低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学差异(P > 0.05),表明芍药甘草附子汤可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僵硬、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处方组成:白芍、制附子各15 g,甘草10 g,青风藤、鸡血藤、牛膝各15 g。

4.2. 坐骨神经痛

姜德伟[17]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6例,连续治疗2~3周后,总有效率高达92.9 %。所用处方:芍药30 g,甘草15 g,附子15 g。加土鳖虫10 g (冲服)以治有瘀血者;加天麻10 g,全蝎4 g (冲服),蜈蚣4 g (冲服)以治麻木较重者。司创[18]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69例,其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6%,处方组成:赤芍25 g,白芍30 g,生甘草15 g,制附片10 g,知母15 g,元胡10 g,当归、川牛膝、红花、木瓜、海风藤各12 g,薏苡仁60 g,水煎饭后服用。加减:胃部不适

汪园等

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疼痛严重者加全蝎8 g,蜈蚣1条。由此可见,芍药甘草附子汤显著的镇痛作用。

5. 总结与展望

芍药甘草附子汤为张仲景经方之一,方中附子温阳散寒,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仅包含3味药,用药相当精炼,有着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该方中白芍、炙甘草、炮附子均为常用药,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报道有很多,然而对于芍药甘草附子汤复方化学成分的体内外研究鲜有报道,且该方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未来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研究可从以上方面着手,以为该汤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德军. 中药方剂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111-112, 191-192, 201-202.

[2]胡蓉婉, 沈岚, 冯怡, 等. 甘草剂量变化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J]. 药学学报, 2011, 46(3):

329-332.

[3]王君, 戴丽, 李鹏跃, 等. 芍药与甘草配伍协同增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11):

83-86.

[4]何丽仙, 黄忠京, 谭倪, 等. HPLC研究芍药甘草汤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变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9, 29(6): 32-35.

[5]Chen, Y., Wang, J. and Wang, L. (2012) Absorp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Main Constitue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Pair Shaoyao-Gancao via a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 Molecules, 17, 14908-1491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10.3390/molecules171214908

[6]解素花, 张广平, 孙桂波, 等. 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5):

2210-2214.

[7]蓝娟, 阿衣夏木·夏衣提, 何雷萍, 等. 炙甘草配伍对附子水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离体肠吸收的影响[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2, 43(5): 430-434.

[8]沈少华, 张宇燕, 杨洁红, 等. 甘草与附子配伍对甘草黄酮溶出影响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4):

846-847.

[9]王颖, 陈儒燕, 秦波, 等. 附子配伍甘草对甘草总皂苷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2): 7-9.

[10]林君彦, 游宇, 季宁平, 等. HPLC-Q-TOF/MS指纹技术对比分析附子配伍炙甘草前后化学组分变化[J]. 中草药,

2014, 45(11): 1556-1560.

[11]陈蕊. 芍药甘草附子汤对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PGE2水平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

宁中医药大学, 2008.

[12]谢传美, 袁国华. 芍药甘草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J]. 中

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20): 6-10.

[13]Li, R.M. (2006) Analgesia of Allied Fuzi Tang and Shaoyao Gancao Tang and Its Approach. Chinese Journal of Clin-

ical Rehabilitation, 10, 180-182.

[14]凤良元, 鄢顺琴, 吴愫清, 等. 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 8(1):

23-25.

[15]唐林. 附子汤及其配伍镇痛抗炎的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8.

[16]张静宇. 芍药甘草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J]. 国医论坛, 2017, 32(2): 32-34.

[17]姜德伟. 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J]. 国医论坛, 2014, 29(3): 15.

[18]司创. 芍药甘草附子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69例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 100.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点击页面中“外文资源总库CNKI SCHOLAR”,跳转至: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new,

搜索框内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或点击“高级检索”,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441X,即可查询。

2. 通过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顶部“旧版入口”进入知网旧版: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old/,左侧选择“国际文献总库”

进入,搜索框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pi@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

伤寒杂病论方剂.doc

《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 1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4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二枚 11 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 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 干姜附子汤方 :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 桂枝甘草汤方 :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 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 茯苓四逆汤方 :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 五苓散方 :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 茯苓甘草汤方 :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甘草干姜汤治顽固性尿频

甘草干姜汤治顽固性尿频 *导读:辛文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 辛文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颇为痛苦,四处求医,曾在二甲、三甲医院就诊,每次查尿常规均为阴性,膀胱镜、B超等亦未见异常,曾服金匮肾气丸、缩泉丸、滋肾通关丸、八正散,五苓散等中药及偏方外敷神阙,涌泉穴等效果不显,服西药抗胆碱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维生素、谷维素及康复锻炼亦均无效。刻诊: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出汗、易感,手和背怕冷,面色苍白,乏力、时气短,食欲欠佳,舌淡,苔白,脉微弱。 辨证:肺脾阳气虚证。 处方:甘草干姜汤。炙甘草60克,干姜30克。4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后,小便明显减少,4剂服完,多年顽疾痊愈。 按:本例顽固性尿频经中西医久治未愈,常常尿频量少,永远有尿不干净的感觉,意犹未尽,受尽折磨。《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081902.html,气化则能出也。《灵枢:十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可见,肺气虚宣降失常,不能将水液布散

周身;脾气虚运化无力,升清无能,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布全身,导致水液布而不行,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化无权,从而发生小便频数,淋漓不畅之症。究其原因,皆为肺脾阳虚为患也。 《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以炙草补中益气,干姜辛热温阳,辛甘合用,主温肺脾之阳,使肺、脾、膀胱迅速恢复制约,调节小便之功能,从而取效。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吾师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临证运用本方远远超出《伤寒论》的治疗范畴,尤其擅长与他方合用治疗一些妇科病,取得显著疗效。兹介绍随诊过程中收录的医案3则,总结其治疗规律,以飨同道。 1典型病例 1.1多囊卵巢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44岁,因“月经后期10年余”于2007年12月17日就诊。患者有多囊卵巢病史,月经后期,长年服用中药未愈。刻下:患者形体壮实,身高167 ctn,体重100 kg,皮肤粗糙,肤色黄黯,月经后期、量少,白天嗜睡,困重乏力,入夜难以成眠,下肢轻度浮肿,唇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黄师处以: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细辛6 g,甘草3 g,干姜10 g,葛根30 g,川芎12 g,白术20 g,茯苓20 g,桂枝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牡丹皮15 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1周后复诊,精神状况好转,体重有所减轻。嘱原方续服。患者坚持服用本方,后告知月经正常,疲劳感减轻,自觉舒适。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长期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体毛增多、肥胖、好发痤疮、闭经等。本案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多年,长期内分泌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失调。患者唇色淡、面黄黯、嗜睡、脉沉,为一派阳虚征象:而皮肤粗糙、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有腰椎问盘突出病史,说明患者有瘀血证存在,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调整体质,药后患者精神状况好转,疲劳感减轻,而且月经正常,体重减轻。 1.2子宫内膜癌术后 案例2:患者,女,50岁,因“失眠头痛3年”于2008年2月26日就诊。患者行子宫内膜癌术并6次化疗后,目前各项检查指标均位于正常范围内。刻下:患者面色黄黯,浮肿貌,精神萎靡,语言声低,手足冰冷,失眠头痛,自感因肌肉酸痛而入睡困难,白天哈欠频频,眼皮沉重,头两侧痛连及后项背强痛,脉搏60次/min,唇黯红,舌黯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黄师处以麻黄附予细辛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甘草10 g,细辛6 g,柴胡20 g,黄芩6 g,制半夏20 g,党参12 g,茯苓20 g,肉桂6 g,桂枝6 g,制大黄6 g,龙骨12 g,牡蛎12 g,干姜10 g,红枣20 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患者服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张方子,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上轮《类方讲伤寒》中李明国老师已经把这张方子讲得很详细了。 我们还是先用刘志杰经方解析法来分析一下这张方子。 君药:麻黄2两(辛苦温) 臣药:炮附子1枚(辛苦热) 佐药:炙甘草2两(甘滋平) 使药:无 这张方子还是在甘草麻黄汤的基础上的化裁,把麻黄减二两,加了一味附子。 既然是甘草麻黄汤加减,那么这张方子是否也应该可以治水肿呢? 应该是可以的 在《金匮要略》有一条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这里的麻黄附子汤与我们今天讲的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方是一样的,只是麻黄用了个升散的量,三两。 少阴的风水,发汗祛水,加附子温阳更合适。 我们来看看各药药症 麻黄温辛苦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甘草平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这两个药症我们之前都讲过了,我们重点来看下附子这个药。 附子热苦辛有毒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

麻黄附子细辛汤.docx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阳气素弱,多有内 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 祛邪不伤正。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 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三味 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但从 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 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 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 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 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 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

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 中。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 降,为水上之源。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寒客于 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 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 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 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现代临床根据其“温通”的功用特点,较多用 于心血管和关节系统的疾病属于寒凝痹阻之痛证的治疗。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主证病机中表寒、阳虚、里寒等侧重,在调整方中药量配比的基础上适 当加味,如表寒重见恶寒无汗,选 加桂枝、苏叶、生姜;里寒重见肢冷形寒 ,加肉桂、干姜、吴茱萸;阳气虚甚见神疲脉微,选加人参、黄芪、甘草。 2、随病证加减:①肺系疾病:感冒属于阳虚感寒见发热、肢冷神疲,加桂枝、黄芪、炙甘草;支气管炎属风寒阻肺见咳喘苔白,加杏仁、紫菀、制百部,寒饮聚肺见咳唾稀痰、背 冷加干姜、半夏、五味子;急慢性风疹属于风寒郁滞见皮疹色淡、遇冷痒重,加荆芥、防风、 川芎。②心系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性心动过缓属于少阴阳虚见胸闷心悸、 脉迟,加栝楼、制薤白、三七(痰瘀阻滞),或人参、桂枝、当归(气血不足),或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肾阳虚甚);房室传导阻滞属于阴阳两虚见心悸气短、脉结代,加人参、麦冬、五味子。③肾系疾病:肾炎早期属于肺肾气化受阻见咳嗽、水肿尿少,加桑皮、茯 苓皮、生姜皮、车前子;慢性肾炎属于肾阳虚衰见水肿、腰痛畏冷,减麻黄量,加熟地、菟 丝子、怀牛膝、泽泻;阳痿属肾虚寒滞见小腹不温、神疲脉弱,加苁蓉、巴戟天、仙灵

浅析《伤寒论》中麻黄剂量变化及应用规律

浅析《伤寒论》中麻黄剂量变化及应用规律 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方名为: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应用麻黄,对于病因、病位、病性不同,麻黄的剂量和配伍也各异。麻黄多者达六两,少者十六铢,本文根据仲景应用麻黄的剂量变化,试分析其应用规律。 标签:麻黄;伤寒论;张仲景;剂量 中医是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观察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人体产生生理病理的变化,并且采用灵活的辩证方法进行防治疾病。因此观察人体疾病的动态演变,变化药物的剂量及药物的配伍而施治,彰显中医的灵活性。 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方名为: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应用麻黄,对于病因、病位、病性不同,麻黄的剂量和配伍也各异。麻黄多者达六两,少者十六铢,根据汉代的度量衡和经方的药量换算,《伤寒杂病论》的药物剂量换算成当今一次治疗量为:汉1斤等于250g,1两等于15.625g,1铢等于0.65g[1]。本文根据仲景应用麻黄的剂量变化,试分析其应用规律。 1麻黄六两 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此为伤寒表实兼内热烦躁的证治。本方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阳郁里热为基本病机。 2麻黄四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此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3麻黄三两

学习心得:神奇的甘草干姜汤

学习心得:神奇的甘草干姜汤 感冒是现代西医的讲法,在中国古代将各种感冒称为太阳病,也叫伤寒病。太阳病的种类很多,症状各异,因人的体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主证,使用的方剂也不一样。所以感冒了乱吃药,吃错药的可能性十分大,如果吃出了以下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什么问题呢?就是乱吃发汗解表的桂枝汤,结果厥逆了。什么是厥逆了?就是喉咙干,人很烦躁,想吐,还胡言乱语,手脚拘紧,挛急不伸。说实话,如果哪家小孩感冒吃错药变成这样,一定把会把大人吓得惊慌失措。 小小的感冒会不会搞成这样?当然会,吃错药的后果肯定是治不好病,而且重要的是药力助长了病邪的发展,导致出现各种更复杂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就会发生昏厥。关于误治的问题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就提出来了,他用于二味药把下面这个误治问题搞惦了。 比如他说:“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 疾病自有天机 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伤寒了,感冒了,他的脉很浮,而且会出汗,还老是要小便,心烦气躁,有一点点怕冷。这种情况就不能用桂枝汤了,用了桂枝汤病情会严。桂枝汤是治什么的?虽然也是治感冒的,但它只是治那种有汗出,怕风,稍微有点怕冷,头痛发热,然后就没有其他特别的症状了。但上面张仲景所说的情况,有这个桂枝汤的症状,却又不止这个症状,它还有小便多,心烦躁。 显然这个情况是有点复杂,不能随便用桂枝汤了。因为桂枝汤证的人不会出现小便数,心烦的情况。又出汗又小便多这种情况的确是很少

见,这种情况病人的体内津液一定是损失很严重的,一方面出汗流失了,一方面小便流失了,上下都阳不制阴,就是阳气控制不住津液了,为什么阳气控制不住了,说明表也虚,里也虚。如果再用桂枝汤发动身体的阳气来攻表,再发汗,表证可能会解了,津液会伤得更多,人都给发干了,哪里还会有津液还滋润筋膜、四肢和肌理。因为表里双虚,里面一点点阳气也被调动用光了,人就变得更加虚弱。有点“阴阳双亡”,人就昏厥。 所以当初没有误用桂枝汤前就会考虑阳气不足,表里双虚的问题。既要补阳气,也要补津液。现在用桂枝汤把这种情况变严重了,因为没有了津液的滋润,人会怎么样?喉咙没有了津液的滋润就会变得干渴;肠胃没有了津液的滋润也会燥热起来,人就会烦;四肢会变得不自如,有点拘紧,就好你门轴没有润滑油一样,硬不得弯,紧不得松,开合不得自如。所以在上又出汗水,下又小便数的情况下,使用桂枝汤会导致更严重的津液损失,由此产生了各种奇葩的严重体症。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闲品落花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方剂组成: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原文指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海洋暖流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18:10.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头痛加川芎、白芷;项背痛加葛根;上肢痛加羌活、桂枝、桑枝;腰腿痛加桑寄生、杜仲、续断、当归、鸡血藤;气虚合补中益气汤方;血虚合四物汤方;阳虚合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lc1231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男,四十二岁,身体壮实,着凉后得了打嗝症,七八天了,老是不停的打嗝,用了很多的方法不见效,才找我开了两味药,吃了不大一会就好了,就是中药芍药甘草汤,白芍40克。 芍药甘草汤之用往赢芍药甘草汤之用。同学袁某.久患下肢静脉曲张.多方治疗.曾打过一针一千多号称包治的针也毫无作用.后来为减轻其痛苦和恐惧曾给用过芍药.甘草各一百克.加水煮开喝三天.用过 四帖效果显着.邻居张某.骑车路上手臂摔伤未伤骨头.几个月来上 肢一直酸痛难受.睡眠会酸痛得醒过来.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5帖.愈.邻居陆某.因家务事与嫂子闹矛盾争吵.引起胃部疼痛难

受不堪.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1帖.第一次喝药后即明显 缓解.第二天再用一帖药减制附片.愈. 芍药甘草附子汤雨后观山静...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组成】芍药甘草(炙)各9克附子3克(炮, 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主治】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类别】名方。 便秘验方在水一方2便秘验方便秘验方。白芍30 生甘草20 枳实15适用老年、久病体弱在内的老年患者,但孕妇慎用。经用20多例,效优此为芍药甘草汤之加味方,当然有效。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脘痛,甘草与芍药之比:3/2!此量不足为奇。 芍药甘草附子汤传播中医书馆...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芍药9g 炙甘草9g 制附子9g 上3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功效)扶阳益阴,阴阳两调。(临证加减) l.本方芍药、附子、甘草、再加桂枝、大枣治汗 后亡阳。6.本方加大黄,治寒腹中拘急,恶寒甚,腰脚挛痛,睾丸胀痛,二便不利者,名芍药甘草附子大黄汤。 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诗仙之家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白芍30,赤芍30,炙甘草20,怀牛膝15 木瓜10(单位:克)。 芍药甘草加减治疗shanlieng芍药甘草加减治疗。 芍药甘草汤治肛裂刀客的棍芍药甘草汤治肛裂急性肛裂:表现为大 便干燥,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也可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卢崇汉医案

1 前列腺增生肥大 江某,男,56岁,日本官员。1988年7月19日就诊。 患者有前列腺增生肥大症,排尿困难已经有6年了,近2~3年加重,曾在北京、日本、美国用西医进行治疗,因怕手术而无结果。又在日本、北京服用中药,吃了100多付通利渗湿的中药,仅开始有一点疗效。后求治于卢氏。现症见:每天下午频繁地上洗手间,小腹膨胀,小便细小、时间长而慢,一个晚上要小便15~16次,基本上无法正常地睡眠。察舌体胖大、质淡、舌边有明显的齿痕,苔白滑腻,脉沉缓、重取无力。证属肾阳虚衰,水湿留滞。治宜温阳行水、利水。方有真武汤化裁。药用: 制附子75g(先煮2小时),生白术15g,茯苓25g,仙灵脾20g,生姜 60g。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吃了3剂以后,小便通利,夜尿减为每晚2次,但仍感觉排尿的力度欠佳。上方加桂枝25g,再服3剂。 三诊:服药后,有效,上方加砂仁15g。共吃30剂中药,排尿正常,精力增加,每晚夜尿1次。随访:第二年随访没有出现反复。 【按语】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肥大症很多人没有什么特异性表现,不但病人治好没有信心,就连医者也会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卢氏研究认为此病多为肾阳虚损证,可在临床如何抓住辨证的关键点?如何判断它属于少阴阳虚呢?卢氏认为可以从舌、苔、脉三者来确定。特别是本例患者脉沉缓无力,就此一点可判断为少阴阳虚,属于阴寒阻滞,这是一种极为可靠的辨证依据。再看舌淡、苔腻白滑、边有齿痕,这些都是阳虚不化,寒湿阻滞的有力证据,特别是苔白腻是寒湿阻滞下焦的一个表现。这些特点都是阳虚之辨证证据。 2 暴哑 某男,56岁,教师。1988年12月7日就诊。 患者在1月前因下雪穿衣少而受寒,出现头痛、项强、恶寒,吃了3次感冒西药后,大汗出后头痛减轻了,但第2天说不出话,声音完全哑了。在当地医院就治几个星期,没有好转。现症见:患者体质比较壮实,但一副倦容,想说话发不出声。用手写出:头痛、项强、身痛、微微恶寒、咽痛,察舌质淡红色,苔白润,脉沉紧。证属寒中太少两经,治用宣肺、温肾、暖脾,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药用: 制附片75g(先煮2小时),麻黄15g,细辛15g,生姜6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吃1剂时病人出了一身大汗,随之全身症状迅速减轻,能发出了点声音,吃2剂过后,全身症状消失,声音恢复正常,但仍感到乏力。前方去掉麻黄、细辛,加仙灵脾20g,砂仁15g。又吃2剂,体力完全恢复,共服药4剂病愈。 【按语】患者虽然看来身体强壮,但毕竟已过中年,阳气渐落,这是生理现象。由于突然受寒,病由太阳直达少阴。太阳少阴互为表里,太阳膀胱在表,少阴肾在里,少阴肾已有不足,加之过度发汗,所以少阴肾阳更损,肺窍闭塞,声音难以发出。卢氏认为其病机核心是少阴经脉凝滞所致,因足少阴肾经上贯舌咽,经脉凝滞而导致暴哑。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太少同治,治寒而用大剂量一派火热之药,真乃一炉火也,尽显“卢火神”特色。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三) (蔡长福先生口述,弟子韩章勇整理) 闲来无事披览先贤医案,忽忆起十多年前一则治验,今告于同道,于医学之昌明亦不无补助云。 病家是一位退休老者,年过花甲,由儿女架至诊室。当时患者已口不能言,由儿女代诉:病人进行性吞咽困难,遍治不效,今已粒米难进,奄奄待毙。刻诊:患者面色晦暗,瘦骨嶙峋,虚弱不堪,精神不振,但欲眠睡;并畏寒怕冷,手足厥逆,时或身疼;又兼见咽喉疼痛不利,音声难出;两脉沉细而弦,尺部小紧。值此大证,余不敢怠慢,乃疏大剂四逆汤一付,以为阳气一旦来复,则疾病可图。不意翌日一早,病家再次登门。药后不仅寸功全无,反而证情加重,不禁心下惶然!转念一想:患者有恶寒身痛脉紧等证,得非太阳表邪久久不解而直中少阴之证乎?亦即仲景所谓直中伤寒?况精神不振但欲寐,亦非四逆汤主证(四逆汤主证本是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等),而是寒邪直中少阴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至于手足厥逆,乃因水谷不继,能量大亏所致,并非阳微欲绝之象。再者,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下,上行循喉咙挟舌本,故有咽痛失音,即《内经》所谓“喑痱”“跛足”之喑证。故而此病当属太阳表证不解进而直中少阴之证,治当温阳解表,其唯麻黄附子细辛汤近之乎?因于诊室就地开火煎煮。讵料一服之后才十五分钟,患者尾骶部即冒热气,脊背发热,紧接着就遍身濈然微汗。半个多小时后,患者突然

嗳出一口长气,居然知饥能食,半碗汤面竟然顺顺当当下了肚。随侍跟前的儿女,睹此巨变,翻想此前种种求医经历,备尝颠沛辛酸,不禁喜极而泣。 原来,患者酷爱胡琴,退休以后,为了学琴,常到雨山湖的凉亭(马鞍山一游览胜处)去拉胡琴,可谓寒暑不避,风雨无阻。凉亭建于湖水之中,四周无遮无拦,患者长处此开阔多风之地,久而久之,难免感受风寒。病起之初主要是干呕,咽喉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声音嘶哑。此后逐渐加重,出现吞咽困难,饮食受阻。马钢、南京、上海各大医院跑个完,然而遍治无效。后来求治于江宁一位民间中医,给服黄连上清片,药后病情反而更趋严重,彻底不能吃饭讲话了。 患者第一剂服完之后,为求巩固,原方更加炙甘草20克,余药不变,共3剂。每剂两天,分四服。发汗以全身温暖,微微潮润为度。六日之后,患者直似脱胎换骨一般。不仅面色渐转红润,而且微微发胖,自言:“现在吃饭,食物到嘴里后直接就掉进肚子里!”麻附细扩张食管之卓越功效,即使到今天都令我吃惊不已,不得不感叹经方之力宏且大哉!而且尚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 此案之前更久,曾有一穷苦人求方于我,自言得了食道癌,吃饭不能下咽。余乃授一单方姑作一试,不过葱须、生姜、红糖几味,亦不在放在心上。岂料月余后遇于街头,见面即长揖拜谢:“多亏了先生的单方,现在能吃饭了,您救我一命啊!” 十载以来,所遇吞咽不利而不至完全闭塞之轻症咽喉炎患者,更是不知凡几,其证往往多见:形寒怕冷,经常发懒犯困,但见脏无他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讲课教案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经方与后世方相比,因理论体系不同,故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后世方认为桂枝、附子等不能用于热证,而经方常用于热证;后世方认为升麻升提,而经方认为主清里热;后世方用黄芩解表,而经方用其清半表半里、里热……因此,欲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经方的六经便是《内经·热论》的六经,而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不符,遂使经方六经实质扑朔迷离。其实,了解经方的形成史,六经的实质也自然明白。 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人们认识、适应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药物亦用八纲。有病时,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其证在表。长期实践得知,病在表用发汗的药物可治愈,于是积累了生姜、葱白、麻黄、桂枝、蜀椒等治表证经验。 然而,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经治疗亦未愈而病入于里,此时不应再用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

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证,用什么药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 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成书完善于汉代,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谧《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 干姜辛热,长于“去脏腑沉寒痼冷”和“发诸经之寒气”(《珍珠囊》)。主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咳喘。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而“宁嗽定喘”(《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散风寒,内化痰饮;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可防干姜、细辛耗散肺气。三药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喘咳自平。(周祯祥:细辛配伍药对) 细辛配伍干姜、五味子细辛散寒解表而温肺化饮;干姜温中散寒, 亦温肺化饮.二者相伍, 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可治疗外有表寒, 内有痰饮之证.五味子敛肺气平喘咳而生津, 反佐细辛、干姜, 可防其发散太过而伤气耗津.于散寓敛, 祛邪而不伤正.三者伍用, 有散寒化饮、敛肺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寒留饮之喘咳气急、痰白清稀、苔白滑者. 药对名称: 干姜、细辛 性味: 干姜:辛、热。细辛:辛、温。 归经: 干姜:归脾、胃、肺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咳嗽,痰喘,胸痹。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干姜:6-15g。细辛:3-12g。 临床应用: 干姜: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细辛: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对出处: 干姜配细辛,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药对名称: 五味子、细辛 性味: 五味子:酸、温。细辛:辛、温。 归经: 五味子:归肺、肾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五味子:敛肺止咳,固表敛汗,涩精止泻,生津止渴。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1.感冒风寒,咳吐白沫,或寒饮咳喘诸症。2.素有宿饮,复感风寒之咳嗽喘急、痰多稀薄者。 作用分类: 祛痰止咳药

附子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小结

附子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小结 附子乃药中猛将,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仲景在《伤寒论》中但凡危急时刻往往用之。《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方剂凡二十方,此外在小青龙汤、四逆散和理中丸方后加减法中运用附子者亦有三处。其中太阳病篇涉及论12条、方11首,阳明病篇论1条、方1首,太阴病篇论1条,少阴病篇论l0条、方8首,厥阴病篇论5条、方3首,霍乱病篇论4条、方3首。 《伤寒论》中以生、炮附子为纲,分别形成了系列配伍和方剂。 1 凡用生附子必配干姜。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伤寒论》中回阳救逆所用者皆为生附子,且必配于姜。二药相合成仲景回阳救逆之底方,并以此发展成四逆、白通两大系列方剂。 1.1 干姜附子配甘草善能救逆以干姜附子为底方,合炙甘草为四逆汤。 凡少阴病寒化,证见脉沉细,但欲寐,四肢厥逆,发热、头痛,身体痛,或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肢拘急,或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皆可用之。若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此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需加大附子干姜用量,此之谓通脉四逆汤。若上证不解,更见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真阳大虚欲脱,真阴将竭,残阴不敛颓阳之象,急急于上方中更加猪胆汁半合,反佐兼引余阳归于阴中。是方名日通脉加猪胆汁汤,亦救危之名方。若四逆汤证见下利不止,或利止脉不出者,气随津脱,可于上方之中加人参一两,即为四逆加人参汤,兼有益气固脱之功。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下利不止,或利止脉不出,兼见小便不利,少腹拘急水气不利症状者,急在四逆汤中加茯苓四两、人参一两(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茯苓四两),回阳救逆,益气利水。以上为生附子在四逆汤系列方中的应用规律。 1.2 干姜附子佐葱白专治戴阳 白通汤系干姜附子汤加葱白四茎而成,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317条方后云:“面色赤者,加葱九茎”,白通汤中有葱白,可知白通汤证必有戴阳,此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主要标志,因此白通汤堪称戴阳证之主方。若病势危急,格药不进,反见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可于白通汤中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滋阴养液,甚者从之,从阴引阳——此为白通加猪胆汁之妙用也。 2 炮附子随证配方,变化多样附子炮制之后力量由峻而缓,回阳救逆功效减弱,温阳散寒之力增。附子大辛大热,力专性纯,以温阳散寒为主效,配伍在不同方剂中均可补原方之不足,发挥自身作用。如附子与桂枝汤及其类方的配伍,附子与泻心汤的配伍等。此外,附子亦与某些药物组成药对,成为组方的核心。 2.1 与桂枝汤及其类方合用,散寒逐湿,调和营卫 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经典方剂,凡桂枝汤证而见卫阳不足或脾阳虚者,皆可配伍附子。太阳中风发汗过多,心阳大伤,桂枝证兼见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可与桂枝汤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若微恶寒者,上方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如果寒湿相搏,阳虚较甚,出现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重桂枝和附子的用量便是桂枝附子汤;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又当去桂枝加白术四两,方名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姜、枣,加白术,即为甘草附子汤,功可解表散寒,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

麻黄汤类方歌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十八岁的学医日记42 对子与甘草

十八岁的学医日记42、对子与甘草 2018.06.28 晴天星期四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又到了周四,要不是几位老师善意提醒,我每日听打,加写日记,都差点忘了义诊的事情。学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次在庵背村收获了好多精彩的医案。原本睡眠不好,夜尿频多的爷爷,就服用五剂药以后,夜尿次数减少,慢慢能一觉睡到天亮,四逆散加颈三药、胸三药而已!原本腰酸腿痛到走路都迈不动步的奶奶,十剂药后竟然能每日走上几公里都轻轻松松,不知疲累,四逆散加颈三药、腰三药而已!还有那个全身长疮的奶奶,这次一来,见到她手脚上的疮竟然都开始结痂愈合了,而且奶奶现在睡觉各方面都好多了,四逆散加四妙散、四物汤而已!一见这些爷爷奶奶,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而且发现这些有很大好转的爷爷奶奶,听他们来反馈,无不是坚持师所说的每日勤于赤脚所得。所以,医者的仁德医术加上病人的信任笃行,懦弱可以转雄强,病苦可以转健康。义诊结束后,闲暇之余,师叫我们几个铺开桌椅,准备好纸笔。我们还有点不明所以,只见师从他的随身包中,掏出一本土黄色小册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师举起书问我们。我们定晴一看,《过目难忘对联》。嘿!这个书名起的,真是不同凡响!书的背面还写到:“感情上给人震撼,思想上给人启发,艺术上闪射灵光。”

哎哟,真想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好宝贝!师见我们翘首以盼,便笑说:“这是我刚才来的时候趁有空,在前面的公益藏书室中看到的,发现写的真是别具一格。所以现在,我们来就着这对联,即兴对对子!古人考才思敏捷,用的就是对对子!”师真是雅兴十足。我们也赶紧准备好纸笔记录,因为等下师又要爆出金句无数,我怕我脑不在线,手跟不上,那可就麻烦了!“放开肚皮受气。”师见书中此句,出上联。“敞开胸怀做人!”哎呀,我们还没反应过来,陈导立马就对出了下联。这陈导的头脑,未免运行的太快了吧?我心里暗自想到。“不错不错,肚皮对胸怀,你对的比书上的还要好。这书上只对顶天立地做人,还没有你的对仗工整。所以我们不一定书上写的是标准答案,我们可以对出更精彩!”师自信地说。 师想到炼药堂,即兴出一上联:“炼药虽无人见。”也就是说,我们炼药堂在炼药制丸的过程,虽然没有人看见,但是我们的心念要存正,要如面佛天一样庄严肃穆。“疗效自有人知。”陈导又立即回道。哎呀,又被陈导抢了先。师又拍手称好。“行为自有天看。”师又自己即兴对出下联,笑着对陈导说:“虽然我这与你相似,但是我这人见对天看,却更加别出心裁。”“写文章需别出心裁。”师又就此赋上联一句。在我们还未觉知之余。“做事情需自作主张!”师又自圆下联。我们不得不拍手称奇,师真是脱口成章。只怪我们反应太慢,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