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探讨

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探讨
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探讨

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6-10-21T15:32:49.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张现娥张恩安

[导读] 在临床中,感染性肺炎对于新生儿较为常见,多因其免疫系统发育未全、易受病菌侵袭所致。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0%,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显著(<0.05),两组患儿在动脉血气分析、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肺炎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性治疗比应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

在临床中,感染性肺炎对于新生儿较为常见,多因其免疫系统发育未全、易受病菌侵袭所致。通常分为宫内感染、出生时感染、出生后感染,经统计多数因医院感染引起;需要及时发现进行及时治疗,以确保患儿肺功能健全,呼吸道通畅[1]。本组研究中选取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选患儿均经病史问询、病例分析与相关检查确诊为感染性肺炎,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11.6±0.2)d,平均病程为(3.4±1.2)天,平均体重为(3248.3±440.5)g;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11.5±0.3)d,平均病程为(3.5±1.1)天,平均体重为(3251.4±439.8)g;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性的综合治疗,具体包括保暖、能量支持、酸碱平衡纠正、循环维持以及对感染的预防、吸气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溴氨索(批号:H20031343,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7.5mg+生理盐水15ml,采用雾化吸入,每次以15-20min为宜,2次/d,7d/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判断标准

首先,若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值,则视为显效;若患者部分症状改善,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有部分好转,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且检查结果无任何改善,则视为无效。其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第三,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与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在动脉血气分析、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2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因呼吸系统感染易出现分泌物黏稠增加,在排出不足时易造成呼吸不畅,并伴有发热、抵抗力下降等症,加上其肺部发育不全,所以,往往存在较大风险;在通常的治疗中,会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性的综合治疗。

在本组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盐酸氨溴索,该药物能够促进黏膜自净,帮助呼吸道得到清洁,即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对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功能;而且,它不仅是溶解黏液,还属于润滑性的祛痰剂,可以在稀释痰液的情况下,减少纤毛、痰液之间的粘着度,并通过液体促进其排出;另一方面,该剂能够通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实现对肺泡萎陷与不张等情况的有效预防等。本次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感染肺炎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性治疗比应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依绮,傅万海,孟琼等.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4,8(11):1708-1710.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精选、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内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个案护理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个案护理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摘要: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护理问题较多,难度较大。根据新生儿特点我们从营养支持、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用药等多方面叙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患儿护理过程较顺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已出院。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1],可能有单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少量或大量的痰。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而感染性肺炎有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需及早诊断,正确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0。 1.床资料临 患儿张翔翌,男,12天,因咳嗽3-4天,加重2天入院。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每次咳嗽1-2声,有密切接触感冒史,自予口服药物(不详)。近两天咳嗽加重,每次咳嗽3-4声,予口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人我科拟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急性充血性心衰”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入院时体温36.5o C、呼吸78次/分、脉搏70次/分,神智清楚,精神差,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扇阳性,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不对称,可闻及明显细湿啰音心率170次/分,律齐。立即给予暖箱、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头孢曲松联合红霉素应用,并给与氨溴索化痰,气泵吸入缓解气道高反应,营养支持等治疗,经围期一周治疗后,好转出院。 2.护理 2.1 营养支持 感染性肺炎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呼吸急促,热量消耗大,保持充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常规24-72小时开奶后,我们以1:3的配方奶从小到多,逐渐达到足量喂养。住院期间的奶量应不超过20ml(kg/d),平均分为10次喂养。喂奶时取侧卧位,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吐奶次数,防止窒息,奶瓶一用一消毒并且仅供一次使用。 2.2 基础护理 新生儿抵抗力较低,且患儿具有肺炎,全身抵抗力下降,故预防再次感染至关重要,入院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肺炎治愈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分析,针对患兒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缩短新生儿肺炎患儿病程、提高其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新生儿肺炎;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年龄0~22d,平均年龄8d;其中吸入性肺炎45例,感染性肺炎15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氧疗、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功能等。 2 护理措施 2.1加强基础护理和保暖每日早上为新生儿洗澡,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皮疹、脓疱或黄疸;洗澡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洗臀部,涂紫草油,避免大小便刺激,防止臀红的发生;用双氧水、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保持新生儿眼睛和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如有散在或线状白点,则按医嘱用碳酸氢钠液擦拭和涂制霉菌素散。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或早产儿应放在暖箱中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无暖箱且病情平稳时可用热水袋盛水温约50℃热水加套放置患儿两腋下及肢端,随时检查,防止烫伤,2~3h更换水1次。 2.2加强新生儿的保护,防止交叉感染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限制家属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时刻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保持新生儿用具、衣服等清洁,严禁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属及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 2.3合理喂养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同时病理情况下进乳少,机体热量消耗快,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量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 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乳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10~30ml/次,每2h 1次,到恢复期,喂奶30~50ml/次,每3h 1次,保证热量供给。患儿物品专人专用,每日每次严格消毒;喂奶后抱起患儿拍背,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喂奶后30min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面色、呼吸、心率、腹胀等情况。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发表时间:2011-11-03T15:18:40.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曹艳华[导读] 咳痰为大量脓性绿色痰为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黏稠血性痰,易造成气道黏液梗阻,为肺炎杆菌性肺炎。 曹艳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5023)【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344-03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对肺炎的临床诊断分类,主要还是结合病理形态,病原体和病程。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华南地区反而夏天发病较多。 (一)病因 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于肺炎球菌所致,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少见。 病毒所致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二)临床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发热多在38~39℃,高达40℃左右,热型为弛张热和不规则发热。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肺部体征不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常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三凹症现象。胸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数日后,可闻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哭闹和深呼吸时才能听到。病灶融合扩大时,可闻到管状呼吸音,叩诊浊音。 重症病儿表现有其他系的症状及体征: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循环系症状,常出现心音低钝,脉搏加速,每分钟140~180次。肝脏短时间内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神经系统症状,常有烦躁不安或嗜睡。晚期可出现惊厥及各种神经症状。X线检查,病因不同,X线表现的变化,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 (三)护理 (1)呼吸道隔离。按病原体、病程及病情轻重分室居住,腺病毒、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肺炎与危重病儿分放抢救室内,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戴口罩进病室,避免在原肺炎基础上继发感染。 (2)病室环境应清洁、整齐、舒适,每日通风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3)发热、气促均应卧床休息,咳喘病儿取半卧位,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 (4)饮食应选用半流食,婴儿可选用乳类,呛咳病儿可选用糕干粉牛奶,用小孔奶头喂奶,每吸吮3~4次,拔出奶头让病儿休息片刻。每日总液量、热量、输液速度同腺病毒肺炎。 (5)口腔清洁。婴幼儿奶后饮水,学龄儿童早、晚漱口,重症病儿要作口腔护理。 (6)对症护理。①退热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也可用中药。②烦躁:烦、喘、憋时,按医嘱给适量镇静剂,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或冷空气疗法。③腹胀:抬高床头,作肛管排气。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儿的精神、神态、面色、脉率、呼吸、缺氧等变化,还应观察咳喘的性质。痰的颜色、量、气味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早治疗。 二、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大叶肺炎,属原发性;小叶或支气管肺炎则多是继发性,可继发于病毒肺炎。葡萄球菌在小儿属多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近年来白葡萄球菌败血症及肺炎在小婴儿有增多趋势。 (一)大叶肺炎 1.病因病灶局限在一个肺叶或一节段而不致扩散。大多数发病>3岁,婴儿时期偶见发生。病原体绝大多数为肺炎球菌,少数为其他细菌和病毒。 2.病理变化病理以肺泡炎为主,一般局限于一个肺叶或其大部分,右上叶或左下叶最为多见。肺最初充血2~3d肺泡内含纤维素渗出物,大量红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很多肺炎球菌充满肺泡,称红色肝变期。4~5d肺泡内充满网状纤维素,红细胞渐消失,肺叶由红变为灰色,又称灰色肝变期。 3.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40~41℃,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头痛。呼吸急促,鼻扇,面色潮红或发绀,咳嗽不重,无痰。重症可有惊厥,澹妄及昏迷等,大儿童可出现口唇疱疹。胸部体征:叩诊浊音或呼吸音减低,3~>5d出现大量啰音。晚期病例出现胸膜摩擦音。X线有均匀而致密的大片阴影。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2万,偶达5万~7万,尿检查可见微量蛋白尿。心电图急性期表现窦性心律不齐,甚至心肌受损的图像。 5.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胸部体征,X线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咳嗽和胸部体征不显。 6.护理 (1)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安静。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伴胸痛可患侧躺卧,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以下床活动,注意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 (3)饮食。选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半流食,恢复期改用软饭。 (4)注意观察用退热药后因出汗多,体温骤降而发生虚脱情况。及时用温毛巾擦去汗液,更换内衣。 (5)早期发现并发症肺脓肿或脓胸的发生,观察病情、病程关系,呼吸次数,缺氧表现,痰液性质及量,胸痛的部位及变化等;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肺炎可分为早发和晚发两大类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早发肺炎多有母体获得,感染途径有: 1、病原体经胎盘通过血性传播至胎儿,如梅毒螺旋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结核杆菌等。宫内感染的肺炎可导致胎儿死亡或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症状。 2、继发于羊膜炎后。羊膜炎可由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真菌等引起,为逆行性感染所致,一旦胎儿吸入感染病原体的羊水则易发生肺炎。 易感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频繁的产科指检。 3、分娩过程中吸入产道病原菌而致感染。 (二)晚发肺炎多为后天感染所得,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多种病原体均可致病,其中院内感染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及呼吸道病毒为多。 【诊断】 1.临床表现早发肺炎常在出生后立即或3~5天内出现症状,而1周后发生着多为晚发肺炎。表现为体温不稳定,拒奶、嗜睡,以后出现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程度不同的呼吸窘迫和发绀,重者可有心动过速、末梢灌注不良、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肺动脉高压等。较大的新生儿可有咳嗽,呛奶,肺部罗音可有可五。社区获得性肺炎往往开始于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缓慢。而院内获得性肺炎则表现为在原发病基础上全身情况的恶化,如对氧和呼吸机的需要增加。 2.病原学检查胃液细菌学检查可提示有无感染的机会,尤其是B组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阳性时。生后8小时内气管分泌物的涂片和细菌培养则有助于早发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对疑肺炎的患儿应做血培养,当血培养阳性时应做脑脊液检查。如疑为病毒、支原体等肺炎则选择相应的病原学检查。 3.胸部X线检查一般表现为肺液中点片状浸润影或肺纹理增粗模糊。宫内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支气管肺炎的小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观察组为94%,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均存在咳嗽、发热等明显支气管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在血清肺炎支气管抗体诊断下结果显示为阳性。 1.2 一般方法 1.2.1 加强沟通由于小龄患者对疾病治疗、吃药、注射等操作会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须首先与患儿沟通,告知其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与患儿家长积极交流,了解患儿喜好与过敏、病史情况[3] 。在与患儿交谈时应态度亲和、面带微笑,可从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着手,逐渐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之后鼓励其积极面对各项治疗操作,提升治疗依从性,消除紧张及不安的情绪。 1.2.2 不良反应护理由于支气管肺炎需在临床用药上使用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这两种药物都可能造成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例如引发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不适感[4] 。因此护理中首先应告知患儿及家属胃肠道反应情况,并在输液时注意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输液过程中需加强对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稳定其输

液期间情绪,避免由于不耐受或恐惧影响到输液安全性。可根据患儿 的耐受程度及年龄调节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 滴左右即可。 1.2.3 加强观察由于患者年龄偏小,因此在支气管肺炎基础上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疾病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量偏少、腹部疼痛、肢体浮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慌心悸、口唇发干等不适感,同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护。当发现异常时,需立即上报主治医生并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平稳期需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例如皮肤、牙龈、口腔、排尿等。若患者存在严重水肿或呼吸困难情况,可通过体位的变化减轻肺部负荷,也可给予利尿剂帮助体内多余水份排出。 1.2.4 饮食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应保持清淡的饮食,并加强营养的摄入。可制作鸡蛋羹、南瓜羹、红枣粥、山药粥等令患儿服用,同时加强新鲜蔬菜的摄入,例如菠菜。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应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少吃多餐。除此之外,还应做好 患儿的口腔护理,可及时用盐水将口腔彻 底清洁,避免口腔中滋生炎症。 1.2.5 呼吸道管理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因此在咳痰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护理人员可通过拍背、体位变化使患儿正确地将痰液咳出[5] 定期将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也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帮助将呼吸道中的痰液与分泌物排出,并且避免痰液回流。 1.3 统计学分析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较常见,感染可以发生在出生前,娩出过程中及出 生后。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及病毒,少数由真菌、衣原体、原虫引起。出生前感染包括孕妇妊 娠后期感染经血行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或羊膜腔感染,羊膜早破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娩出过程因经过阴道时吸入污染的分泌物,出生后见于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其他部位感 染经血行传播至肺或接受一些侵入性操作及应用抗生素、激素接触病原体机会多的住院患儿。【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宫内或分娩时感染的病原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B组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也可为梅毒螺旋体、弓形体原 虫及李斯忒菌等,生后感染病原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其他尚有厌氧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 2.感染途经孕妇患菌血症、病毒血症可经血行感染胎儿,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病原可从 阴道上行污染羊水致胎儿感染。生后肺外的感染病灶或败血症、病毒血症亦可经血行传播至肺。因宫内窒息吸入污染之羊水、胎粪,分娩中吸入污染之产道分泌物。上呼吸道感染蔓延 至下呼吸道。治疗中使用消毒不严的器械污染气道致医源性感染。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条: ①密切接触: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由于新生儿接触外人的机会比较少,家庭成员患呼 吸道感染或呼吸道带菌就成了主要的感染源。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差,接触普通的 上呼吸道感染者,新生儿就可能导致肺炎。 ②血行感染:新生儿脐部感染、皮肤感染时,病原体可经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肺而引起肺炎。 ③医源性感染:因其它疾病住院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可能由于医疗器械或病室消毒不严格,以及对其他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隔离不够等因素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特别是早产儿、长期住 院的患儿和因病情严重而使用多种抗生素、呼吸机以及插动、静脉导管等的病儿更易发生医 源性感染。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发生在,生3天以后,表现与婴幼儿肺炎不同的是,发热、咳嗽、咳 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在新生儿是很少见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2周以内的新生儿,主要 表现为精神不好,呼吸增快,吐奶或吃呛奶。接近满月的新生儿可出现咳嗽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拒奶,口周或面色发青,口吐沫,呼吸困难,如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则病 情危重,需要抢救。查体时除可见呼吸困难和缺氧的体征外,肺部罗音常不如婴幼儿肺炎明显,有些病儿可以听到散在的湿罗音,如果在肺部听诊时听到广泛密集的细湿罗音,则提示 合并心力衰竭、肺水肿。 治疗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应特别强调两点:首先,应积极控制感染,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并以静脉给药效果较好。其次,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给 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或粘稠的应给予雾化吸入,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要经常 变换病儿体位,以利于肺部扩张和分泌物引流。对有严重合并症的,应入监护室进行监护抢救。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是可以预防的。接触新生儿的亲属应注意个人卫生,已患病者应少接 触新生儿。父母患上呼吸道感染,在护理孩子时应该注意洗手,并戴口罩。还应尽量谢绝探视。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积极治疗。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应严格执行消毒 隔离制度,不同病种应分室收治,尽量缩短病儿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10T10:54:25.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雪妹[导读]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 杨雪妹(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 125022)【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35-02 【关键词】肺炎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由于新生儿肺部组织发育不成熟,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感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积极的护理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本科收自53例新生儿肺炎。均经病史、体征及X线证实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早产儿15例,足月儿38例;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5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8%。 2 护理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 因新生儿反应低下,常无咳嗽或无力咳嗽,且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易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致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呼吸不整或暂停,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窒息。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吸痰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吸痰时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面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痰多或痰液黏稠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再有,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也可以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2.2吸氧 新生儿肺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呼吸效率低,当肺组织有炎症时,呼吸困难的症状就更为明显。及时正确的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因此,要掌握输氧指征,凡呼吸困难、青紫、喘憋明显、心衰、惊厥等均应给氧。但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吸氧量及持续时间。一般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采用间歇给氧。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因吸氧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缺氧严重时,可给予连续呼吸道正吸氧。 2.3退热与镇静 大部分患儿均有发热,由于高热或细菌毒素作用于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常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使机体的耗氧和心肺负担加重,因此,应予以积极降温、镇静处理。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冰敷等,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诱发抽搐。也可予以补液降温,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应慎用。随时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对体温不升的患儿或早产儿放在开放暖箱或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 2.4输液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时多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因新生儿头皮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在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输液情况。液体滴速不能太快防止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按医嘱给药,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做好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烦躁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输注甘露醇时速度要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渗透性利尿减轻脑水肿作用;使用钙剂时特别注意防止漏出血管外,以防组织坏死。 2.5防治中毒性脑病 患儿出现嗜睡、两眼上翻或凝视、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时,应及时按惊厥常规护理,并同时通知医师紧急处理,可用甘露醇加压静脉滴注,如同时有心力衰竭者先用强心利尿剂再用甘露醇。本组中有2例出现中毒性脑病,因抢救及时脱险。 2.6背部叩击 在采取特殊体位的同时有节律的叩击胸背部,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脱落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常用手指、手掌或叩击器,在婴儿呼气时用腕部的力量轻叩,轻叩部位在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肩胛下左右共8个部位。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行胃管喂养30min后可进行,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h~72h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不宜行此操作。 2.7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每日为新生儿洗澡,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洗澡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减少尿便刺激,防止臀红及皮肤感染。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新生儿眼睛要保持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试;新生儿口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若有散在或线状白点,要警惕鹅口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立红,蒋新朋,孙彩霞.超声雾化仪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6(5):61-62. [2] 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93.

52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52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31T16:34:1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沈磊 [导读]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 沈磊(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浙江桐乡 3145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12-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对患儿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得到其体会。结果 5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经有效治疗及护理,治愈47例,自动出院4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对患有肺炎的新生儿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1]。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淤血发生感染,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减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生命。根据病因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发绀、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本文就护理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肺炎病例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28天,平均年龄16天。其中足月儿50例,早产儿2例。经过精心护理及配合医师治疗,治愈47例,4例自动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新生儿室内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安静、清洁、舒适。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每日开窗通风两次,但避免对流,以防受凉。每日洗浴,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脓疮及黄疸。洗浴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以氧化锌软膏,防治红臀。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口腔,棉签蘸水不宜多,以防引起呛咳。如有鹅口疮发生,则涂以制霉菌素甘油。脐带未脱落者,每日用碘伏消毒,如有渗出或脐轮红肿者,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后再涂以碘伏,同时保持局部干燥。 2.2维持正常体温 对于体温低且伴有硬肿的早产儿,可放入暖箱中复温。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患儿,可置于预热至30℃的暖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一次,根据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暖箱温度在30~34℃范围内,使患儿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患儿,先将其放入比体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一次,同时提高暖箱温度0.5~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恢复正常[2]。对于体温过高的新生儿,给予松解包被、洗温水澡、多喂水,一般不用药物降温以免体温过度下降。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肺不张者取健侧卧位,2小时翻身一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翻身同时给予拍背,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用弓形状手掌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大气道。遇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吸痰时负压控制在75~100mmHg,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吸痰管要细、柔软,护士动作要轻柔、敏捷,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4给氧 对有呼吸节律明显增快,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口唇、甲床紫绀等症状时及时给与吸氧,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3]。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机械通气等。一般足月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流量为0.5~1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2~3L/min,头罩吸氧流量为5~8L/min,同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使PaO2维持在50~80mmHg,SPO2维持在85~95%),并以此来调节氧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而引起氧中毒。 2.5输液护理 操作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痛苦。尽量于头皮静脉行静脉穿刺,易于固定、观察;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治疗后期因穿刺困难而耽误治疗。按治疗方案有序输液,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不超过5ml/Kg/min,严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应用强心药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做好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静脉输入葡萄糖液时,应注意其浓度,外周静脉补糖浓度不能大于12.5%。 2.6合理喂养 患儿进食少、易呛奶,喂奶时应耐心,将头部抬高或抱起,并少量多餐间隙喂奶,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和引起呕吐、吸入。奶头孔大小适宜,喂好后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以排除咽下的空气避免溢乳和呕吐,待打嗝后再取右侧卧位数分钟。易吐奶的患儿可同时抬高肩背部,以促进胃排空减少吐奶发生。呛咳严重或呼吸困难明显者可予以鼻饲,鼻饲时将奶液依靠重力作用缓慢滴入,再注入少量温水冲洗胃管后关闭胃管末端。 2.7预防感染 新生儿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入室时更衣换鞋,每次接触患儿前后认真洗手,治疗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病室空气每日自然通风两次,紫外线循环风消毒两次。病室环境每日施康液湿式打扫两次。各种治疗监护仪器、床单位每日施康液擦拭,严格终末消毒。每月行空气培养、奶瓶奶嘴及护理人员手指培养,结果达标。奶液现配现用,泡奶用具均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 2.8病情观察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变化,新生儿反应能力较低、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唇色、肤色、呼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赵樱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赵樱 发表时间:2018-04-08T13:32:36.6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期作者:赵樱[导读] 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最佳的护理选择方案,家属的满意度较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县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共44例;对 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共34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更好。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改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家属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新生儿;肺炎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human neonatal pneumonia. Methods:88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6 to May 2017,the county of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care of humanity nursing recor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families of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a total of 44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7.27%,a total of 34 cases;better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care. Conclusion:the humanized nursing model for children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can improve children's disease recovery,has good curative effect,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humanized nursing;newborns;pneumonia nursing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在注重患者生理病理情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患者精神和心理的舒适度,从整体上设计有效的程序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新生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以咳嗽、鼻喉有痰、呼吸困难、发热、肺部湿罗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数据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住院患儿死亡原因的12%~20%,居新生儿死亡原因之首。笔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8例肺炎新生患儿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患儿均符合卫生部于1986年修订的新生儿肺炎判定标准,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气急、发绀、呻吟、体温不稳、呼吸暂停、肺部鸣音等。观察组患儿中男29例,女15例;胎龄 37.3 周-41.1周,平均(38.3±4.2)周;体重1.5-5.2kg,平均(3.1±0.5)kg。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21例;胎龄36.7周-40.3周,平均(37.8±4.8)周;体重1.6-6.8kg,平均(3.2±0.4)kg。 1.2 护理方法两组入组后均给予新生儿肺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共4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共34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更好。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神经状态,如果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多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如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等,多提示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救治。由于新生儿肺炎患儿年龄小,自身无意识,无自理能力,而且病情变化突然、发展快,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就显得很不合理,而根据患儿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案则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对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新生儿的恢复,主要包括舒适环境、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合理喂养以及对症护理等。具体内容如下:提供舒适环境:病室应清洁、安静,注意通风,保持新鲜空气,维持室温23℃左右,湿度为55%-60%。心理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往往不停哭闹、烦躁不安,因此在护理时应动作轻柔,让患儿感觉到安全,产生愉悦情绪。保温:尤其对于持续低温的患儿,可应用40℃热水袋外裹毛巾置放于肢端,隔1h-2h更换1次,或应用保暖箱,箱内温度维持在34-37℃。呼吸道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气道黏膜充血,气管狭窄而易于堵塞,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检查患儿呼吸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吸痰时应注意动作轻柔,时间短于15s,避免损伤患儿呼吸道黏膜;雾化吸入治疗时,可给予适宜消炎药、抗生素,以利于吸痰。合理喂养:当患儿可进食时,应补充适宜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并给予高能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患儿应少食多餐,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对症护理:对患儿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例如高热,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酒精擦拭,敷热毛巾,同时防止患儿体温骤降,特殊情况可给予药物治疗。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融合各种相关专业知识,针对患儿综合情况制订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家属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能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是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的最终目的。综上所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较好。对免疫力较差的新生儿肺炎患者来说,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最佳的护理选择方案,家属的满意度较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参考文献: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07T14:19:44.0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6期作者:艾丽颖[导读] 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需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临床抗感染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肇东市第一医院黑龙江肇东 1511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感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临床治疗,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3%。结论: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需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临床抗感染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加强病房消毒及隔离措施预防病原体耐药的产生。【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抗感染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078-0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感染性肺炎可分为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感染,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出生前、出生时感染是通过血行传播或羊水感染所致。出生后感染是通过呼吸道途径或医源性传播所致。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更易发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现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肺炎患儿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肺炎患儿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胎龄37~40周,平均 38.3±1.2周;顺产者25例,异常分娱乐11例,发病日龄1~26天,平均13±5.5天;出生体重3.0~4.8kg,平均3.5±0.5kg。出生前感染6例,出生后感染30例。 1.2 方法 气管分泌物多时给予雾化吸入、吸痰、定期翻身拍背等胸部物理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低氧血症时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给氧,呼吸衰竭时行机械通气,使PaO2维持在50~80mmHg。应及时做痰培养,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肺炎,多为大肠杆菌等感染所致,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产后感染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所致,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可进行调整[1]。医院内感染者耐药菌株较多,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肺炎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病毒感染者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雾化吸人,或仅干扰素20万~100万U/d,肌内注射,连用5~7日。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供给足够的营养与液体,常用血浆、氨基酸、脂肪乳等供应热量及营养,总液量控制在每日60~100ml/kg,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酸中毒时须测血气分析,予以监控。呼吸性酸中毒在供氧后可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须补充碳酸氢钠予以纠正。重症肺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辅以免疫疗法,如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5日,或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出现胸腔积液、脓气胸时可立即行闭式引流、抽气排脓等。 2.结果 36例患儿经临床治疗,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退热2.5±1.2天,肺部啰音消失3.9±1.0天;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3%。住院时间平均6.5±1.8天。 3.讨论 宫内感染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感染,羊膜早破,病原体通过胎盘屏障,经血行传给胎儿。产时常因胎儿吸入菌群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史所致。产后因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或因皮肤、脐部感染经血行传播引起。宫内感染症状多在生后24h内出现,产时感染多在生后3d内发病。产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等。肺部体征早期常不明显,病程中可出脱双肺细湿啰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表现为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哮鸣音。开始无特殊症状,后有呼吸增快>60次/min,常伴呻吟、口周发绀、三凹征、委靡、吃奶差。重症可伴有周围循环不良、黄疸、抽搐、心力衰竭、休克、持续肺动脉高压表现[2]。肺部早期可有呼吸音粗糙或干性啰音,以后可听到湿啰音。早产儿呼吸表浅,在深吸气时才可听到湿啰音。周围血白细胞可正常或<5×109/L或>20×109/L。出生后1小时内检查胃液涂片可发现白细胞及与母亲阴道相同的病原体。血培养阳性率不高。疑为病毒感染者应送鼻咽及气管分泌物做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及探针杂交等有利于病原诊断。脐血IgM>200~300 mg/L或特异性IgM增高者对宫内感染有诊断价值。 一般治疗重点是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纠正低体温、循环障碍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给。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目的是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如丁胺卡那;如为院内感染则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病原菌确定后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10~14天[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选用头孢硫脒、头孢呋肟,耐药者用万古霉素或甲氧西林。B族链球菌肺炎(GBS)选用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素3天,以后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大肠埃希菌感染治疗选用氨苄青霉素及丁胺卡那,耐药者用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表皮葡萄球菌肺炎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常耐药,治疗用头孢硫脒或万古霉素。克雷伯菌肺炎可选用丁胺卡那及氨苄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三嗪。假单胞菌肺炎治疗选用替卡西林、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丁胺卡那[4]。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感染的时间有关,感染时间越早,预后越差。出生前感染性肺炎比较严重,有的出生时即为死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发生率在新生儿肺炎中却最高,亦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做好产前宣教和监护,无菌操作,预防孕妇和新生儿感染。积极预防围生期窒息的发生。分娩时发现羊水浑浊,应在患儿开始呼吸前尽可能吸净气管内胎粪。 【参考文献】 [1]黎明.48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B05):102-103.. [2]詹胜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7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9):1237-1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