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官僚化

村级官僚化
村级官僚化

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

作者:欧阳静

来源:三农中国

来源日期:2011-1-5

本站发布时间:2011-1-5 0:48:22

阅读量:170次

摘要:无论是在税费时代还是后税费时代,乡镇与村级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一直是基层行政的常态。但后税费时代的村级组织呈现出愈加明显的官僚化趋势,究其缘由,本文发现,村庄权威与乡镇权威的双重衰变是形塑支配性乡村关系和村级组织官僚化的内在逻辑。村庄权威的衰变,使村干部对“村务”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转而积极充当乡镇的一条“腿”。乡镇权力的衰弱使乡镇不得不将村级组织官僚化,如此,既能增强自身的行政能力,又可分解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如欲重塑此种官僚化的逻辑,势必加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基础性权力建设。

关键词:村级组织官僚化权威衰变基础性权力

1988年以后,“村民自治”渐次在中国村一级推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级组织是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指导—协助”关系。从理论上说,上述法律规定将重构一种新型的乡村关系,形成所谓的“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1]。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乡镇政权并没有按照理论上的逻辑推理退出村级组织。村级组织也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担负起乡村治理任务,相反,乡(镇)村之间仍然是支配性的关系。对此,一些学者认为这主要是源于人民公社体制的“惯习”以及农业税费征收的需要,因而,“随着农业税费取消,乡村关系继续维持支配性关系,已经没有必要了,而且乡镇政府会一改常态,要求积极地推行村民自治”[2]。然而,从笔者长期定点考察的江西D镇及在其他地区的调查情况看,税改后,乡(镇)村之间的支配性关系不仅未有松散的迹象,反而加强了不少,村级组织官僚化[①]趋势十分明显。无论是村干部还是乡镇干部,均把村级组织看作是隶属于乡镇的下级行政组织,并将两者之间关系定位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一、村级组织官僚化的特征

(一)、村干部的工资制、考核制

村级组织的官僚化首先体现于乡镇对村干部实施的工资制和考核制上。具体而言,乡镇将村干部纳入乡镇的考核体系,再根据考核结果核定村干部的福利与工资。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乡镇将全年的工作细分,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月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分,最后将各个月的考核结果合算成全年的工作成绩。这个工作成绩将决定镇干部和村干部的福利工资。在考核体系下,乡镇的中心工作成为各村村干部行为的指挥棒,村干部只不过是隶于乡镇最低一级的“官僚”(韦伯意义上的)。

根据赵树凯的调查,将村干部作为乡镇最低一层官僚进行管理的方式在全国具有普遍性。通过对全国20个乡镇的调查,赵树凯发现“20个乡镇全部对村干部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所有村级干部的工资标准,都由乡镇政府核定。”乡镇对村干部“基本上采取了政府内部的管理办法,或者说是把他们作为政府官员来管理了”。[3]而我们在安徽长丰县调查时,发现当地村干部在工资待遇、管理形式和工作形式上几乎

与镇干部无太大的区别。当地的村主任兼支部副书记(第一书记由镇干部担任)每年有2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其他副职也有1万多元(当地人平均年纯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村干部的工资构成与乡镇干部工资的构成相类似,分基本工资与考核工资两大块。基本工资由县组织部和乡镇直接划入村干部的工资卡,村主要干部每月1000元,其中县财政支付600元,乡镇分担400元。考核工资分三个等级,分别为1万元、8千元和6千元,具体哪个等级需根据乡镇对村干部全年工作业绩的评分结果而定。

此外,近年来,中部各省开始对村干部实施养老金制度和假期公费旅游等福利待遇,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乡镇的依附关系与“国家干部”的身份认同。也正因此,村干部很满意地说,“我们现在是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上面是按国家干部的标准给我们发工资的,是财政拨款”。[⑤]

(二)、村级组织的坐班制、考勤制

除工资制与考核制外,乡镇对村级组织实施较为严格的坐班制和考勤制,从而使村级组织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均凸显出标准化、正规化的官僚制组织特性。

我们在所调查乡镇的《2009年目标考核方案》中发现,村级组织坐班制度、坐班记录和资料完整被作为一项考核的内容,分值占考核总分的10%。由此可见,村级组织的官僚化与制度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工作任务。以安徽长丰县为例,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县级政府对村级干部实施坐班制度。根据县政府下发的2007年第38号文件以及乡镇下发的2008年第41号文件,村干部需实行8小时坐班制、24小时值班制以及每日考勤制度。根据上述两个文件,村干部依照公务员的工作方式,实行周一至周五的8小时工作制度、周末值班制以及坐班记录制度和考勤制度。县、镇考勤领导小组将对村级坐班制进行不定期督查。镇督查组若发现村干部缺勤一次,则扣发100元工资,并给予大会通报批评的处分。如果村干部被县考勤督查组发现缺勤一次,则扣发500元工资,连续三次缺勤的村干部则直接“下岗”。考勤制度规定,村干部外出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外出1至2天者必须向镇驻村干部口头请假,外出3天以上者则必须写请假条,经村主要领导和镇主要领导签字方可。病假则需县级以上医院开据证明方可。如果村干部不履行请假手续,外出3天以上者扣发全年工资中的一半,5天以上者停职。我在2008年的《关于村干部坐班制度执行情况督查通报》的文件中发现,各村均出现因缺勤被通报过的现象。

每天坐班的村干部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忙于填写和制作各类报表、记录和档案。村干部认为,这类文字工作比征收农业税费更难,农业税费征收只是跑跑腿、磨磨嘴皮子的体力活,而现在都是些费脑伤神的脑力活。村干部总是用“搞得晕头转向”来抱怨这类报表和档案制作工作的难度。

除坐班制度与考勤制度外,“村账镇管”的财务制度规定,村集体资金归村级所有,但村级资金的使用实行报批制度,500元以下的支出需经镇长签字,500元以上则由镇党委书记签字。村级组织每月只有500至1000元的备用资金,村报账员(之前称为村会计)于每月25号前持正式发票到村级财务管理中心报账。显然,“村账镇管”的村级财务制度几乎剥夺了村级组织的财务自主权,村级组织几乎完全成为隶属于乡镇“官僚机构”。

二、村级组织官僚化的逻辑

(一)村庄权威衰变

多数学者认为,税费时代的村级组织行政化和支配型的乡村关系是由于农业税费的压力性任务,以及因此所形成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导致的[4]。依据这种观点,随着农业税费的取消,“乡村利益共同体”

将随之瓦解,乡镇也无需再维持支配型的乡村关系,村干部将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村级组织具有民主与自治的基础[5]。

显然,税改后村级组织官僚化的经验事实似乎再一次表明了已有的乡村关系研究“只不过是在‘国家--社会’以及‘民主—自治’的话语下被人为建构出来的逻辑而已”。[6]事实上,如果站在乡镇的角度看,无论是税费时代还是后税费时代,支配型乡村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基层行政的常态。这是因为形塑乡村关系的真实逻辑并非由农业税费征收等具体的行政任务所致,而是与村庄内生权威和乡镇权威的衰变有关。

黄宗智在分析20世纪上半叶之前的乡村治理时认为,中国基层治理实践的独特性在于其以“半正式行政”为特征的简约治理模式,并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西方舶来的“科层制化”、“官僚化”、“理性化”和“现代化”等概念来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变化[7]。然而,黄宗智的“半正式行政”主要是基于村干部身份,也即黄宗智所说的“不带薪酬”的“半正式官员”,以及国家正式行政机关“只有在发现纠纷时才会介入”的“半正式行政方法”,而没有关注“半正式行政”赖以维系的社会基础。事实上,在传统乡村社会,以“半正式行政”为特征的简约治理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存在一个具有“乡土性”的乡村社会,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长老统治”和“礼治秩序”,[8]或杜赞奇所概括的“权力的文化网络”。[9]换言之,在20世纪初期之前的乡村社会,由于存在诸如长老、士绅、保护型经纪、乡地、村长、首事等内生权威以及“礼”、村规、社群认同感等地方规范,乡村社会因此拥有完整的秩序机制,从而使基层政权得以进行“有了控诉才介入,并尽可能地依赖民间调解和半正式官员”的简约治理。

然而,自1990年以来,乡村社会已成了“损蚀冲洗下的乡土”,“长老”和“礼”等维系乡村社会内生秩序的内生权威与规范已经碎片化[10]。村庄从具有强烈社群认同感的“共同体”锐变为“原子化”的松散联合体。在此现实下,作为半正式官员的村干部丧失了治理村庄的权威与能力。于是,我们看到村干部在“村务”方面的“无为而治”[11]。另一方面,在国家赶超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政权组织在自上而上的“压力型体制”[12]中被要求“积极行政”以实现各类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农业税费征收、计划生育、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后税时代的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乡镇通过各类激励机制(包括默认村干部谋取私利的行为),将村级组织纳入为受自己支配、忙于“政务”的行政组织。

因此,在村干部缺乏处理“村务”的权威、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现实下,乡村关系的主要景致不是村干部能否扮演好双重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代理人与当家人的推论;也不是乡---村之间的力量博弈,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国家—社会”博弈的联想[13];而是村干部行为与角色的单一----只需充当好乡镇的“腿”。

取消农业税后,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工作量,村干部的工作均较税改前轻松许多,此外,由于工资制、养老保险制等正式官员待遇,村干部职位越来越具吸引力。据桔镇党委书记说,自2006年之后,想当村干部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至少有5个县级部门的领导向他“打招呼”,说“让某某当村干部”[⑥]。我们在皖北、湖北和河南调查时发现,一些因税收任务过重而退出村庄政治舞台的离任村干部也想借用选举重新获得村干部的职位。此外,几乎所有受访的现任或曾任村干部都认为,“现在当村干部越来越来划算”,因为以前是“拿提留”的干部,现在是“拿工资”的干部[⑦]。村干部职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内在的也恰恰在于官僚化使村干部的行为与角色变得单一化,进而使村干部将自我角色定位于“国家公务员”。

(二)、乡镇权威的锐变

如果说税费时代的村干部只是在行为角色上属于乡镇的正式官员,在身份上仍然是“不带薪酬的半正式官员”,从而使村级组织在形式的官僚化特征仍不明显,那么,后税时代的工资制、考核制、考勤制和退休养老金制等官僚化的制度表明,村级组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均已经发展为具有显著官僚制特性的行政组织。问题是,为什么村级组织在税改后并没有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摆脱与乡镇的支配性关系,反而进一步官僚化了呢?这就与村级组织官僚化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有关,即乡镇权威的衰变。

应该说,自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以来,乡镇权威的衰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如孙立平所说,在权威锐变的背景下,乡镇只有通过“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来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14]。然而,乡镇弥补其权威衰变的主要方式是加强与村级组织的支配性关系,使其成为自己行政的“脚腿”,而非仅仅是“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也就是说,由于乡镇权力的衰弱,乡镇缺乏与其行政和治理任务相匹配的资源,而不得不将村级组织纳入到自己的权力体系中,充当乡镇运作中的一条有力的“腿”。因此,在权威衰变的背景下,形塑乡村关系的真实逻辑不是乡镇是否违反了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而是乡镇是否具有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

税改后,村级组织进一步官僚化的逻辑也恰恰源于乡镇权威的进一步衰弱。换言之,税改进一步削弱了乡镇的行政能力。首先,税改加剧了乡镇的财政困境[15]。正如周飞舟所观察到的那样,“税改后乡镇财政困难的格局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严重了”,他甚至用“空壳化”来形容税改后乡镇财政资源匮乏的程度[16]。其次,停留于“撤并机构、精简人员”的乡镇机构改革不仅没有提升乡镇公共服务的能力,反而进一步分割和削弱了乡镇的行政权力。对此,赵树凯用“虚弱的乡镇权力”来加以形容:“作为一级政权,乡镇政府的权力体系是残缺而虚弱的。内部单位的人事管理缺乏自主,垂直单位的存在则基本上掏空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实质内容。”[17]与此观点相类似,饶静、叶敬宗认为,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的管理权力和职能被分割,乡镇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县级政权组织的派出机构,对此,他们用“依附性政府”来概括税改后乡镇政权的行为角色[18]。

在乡镇行政能力进一步弱化的同时,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并未因农业税费的取消而消失,相反,乡镇仍然需要应对诸如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维持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等,各类辅以“一票否决”考核方式的中心工作。质言之,税改后,乡镇仍然处于能力弱小与压力重大的矛盾与困境中。为了应对这一矛盾与困境,乡镇将村级组织纳入自身的权力体系之中,使之成为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组织,以此增强自身能力,分解自上而下的压力。正如上文所呈现的那样,乡镇通过考核制将各类中心工作分解给村级组织,同时以工资制、养老金制、坐班制和考勤制来控制村干部的行为,使其成为乡镇权力体系中最底一级“官僚”。

需要补充的是,税改后的“合村并组”[⑧]政策客观上为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创造了条件。“合村并组”使原来人数众多的村组干部精减为现在的3至5人,从而使村干部的工资制、养老保险制成为可能。事实上,“合村并组”后,村级的转移支付好成为支付各村村干部的工资,而无须由乡镇负担。其次,“合村并组”使行政村的规模被扩大了数倍(一般是几十个村民小组,3至5千的人口规模),这客观上使村干部难以管理几十个村民小组和几千人的“村务”,而只能忙于自上而下的“政务”。而坐班制和考勤制则是乡镇确保村级组织完成“政务”的有效形式。

三、基础性权力建设:重塑官僚化的逻辑

根据迈克尔·曼的权力二分法,所谓基础权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力,它或是专制的,或是非专制的,而制度性能力则旨在贯穿其地域,以及逻辑上贯彻其命令,是一种‘贯穿’社会的‘权力’”[19]。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权建设研究现状的梳理,黄冬娅对基础性权力作了更为详实的阐释,她认为基础性权力是国家实际渗透到市民社会、在其统治疆域内执行决定的能力,它是国家通过其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渗透和集中地协调市民社会活动的能力[20]。具体而言,基础性权力是一种能增加对社

会的渗透力、能与社会建立更制度化的关系,并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再分配的能力,它不仅关涉到能否建立一个理性化、制度化官僚体系,而且与国家能否构建设一个具有执行经济政策、提供社会服务和维持公共秩序的基层政权组织密切相关[21]。也正因此,在关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权建设的研究中,如何通过国家建设或者国家重建来增强国家的“基础性权力”,构造一个理性化、制度化的官僚体系,以避免成为“失败国家”,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及最主要的任务与挑战[22]。

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理性化、制度化的官僚体系是一种以规则为主体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方式,而官僚化的本质就是组织运行的规则化、理性化过程[23]。然而,从村级组织官僚化的特征看,目前的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更多的只是停留“表面”,也即在机构与人员的官僚化之上,表现在诸如上文所说的形式主义的文牍化,以及涉及管理形式上的考核与考勤制度上,而非涉及实质意义的公共权力运作之制度化、规范化与常规化之上。也就是说,因基层政权组织之权威衰变所导致的村级组织官僚化,只是在管理形式上现实对村干部的官僚化,而无力在权力运作的原则与规则之上进行官僚化。也正因此,在基层政权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才出现孙立平所说的“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以及吴毅等人所描写的“擂”、“媒”、“示蛮”“怀柔”“摆平”和“搞定”等各类制度化、非常规化的权力技术[24] 。

基于此,如欲重塑当前村级组织官僚化的特征与逻辑,势必将国家政权建设着力基层政权组织的权力运作原则与规则上,以实现真正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常规化,进而使其成为具有治理能力的理性化官僚组织。由于基础性权力所关涉的正是权力运作的规则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相应的治理能力,因此应成为基层政权组织建立的核心内容。从村级组织的官僚化的逻辑看,基层政权组织权威衰变所彰显的恰恰是基础性权力的弱小,即基层政权组织缺乏充足的财政资源、常规化和制度化的权力以实现乡村治理的各类目标。如果基层政权组织缺乏制度化的财政资源,则相应地缺乏为农村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执行国家政策的常规性能力。正如韦伯在阐述官僚制的发展时认为,足够的财政资源和公共财政的发展是建立理性化官僚制的基础,官僚化也是一种财政理性化(即诉求于系统的、制度化的财政资源)的过程[25]。相应地,如果基层政权组织的制度化权力弱小,则缺乏维持乡村秩序的常规性、规范化权力,而不得不进行“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

由此可见,基础性权力建设是重塑基层政权组织的权威,进而改变当前基层政权组织官僚化特性与逻辑的重要路径。只有当基层政权组织拥有制度化的财政资源和权力时,才具有相应的治理能力,才能在权力行使的规则与规范上建立真正的制度化、理性化官僚体系。

四、小结

无论是当下村级组织的官僚化趋势还是重塑其官僚化逻辑的基础性权力建设,其实均事关基层政权组织的走向问题。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策研究部门,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聚焦在乡镇改革可欲求的方向上,即主要从价值关怀和理论诉求上去讨论乡镇的“何去何从”[26],从而规避和隐藏了基层政权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及其运作的实然状态,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探索基层政权组织走向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村级组织官僚化特征的呈现旨在揭示基层政权组织运作的实然状态及其内在逻辑。

如果以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作为参照对象,我们看到,当前村级组织所呈现的官僚化,主要是在诸如考核制、工资制等管理形式上,或是涉及机构和人员设置的正规化上,而非涉及官僚制之本质特性的权力运作规则与规范之上。本文认为,这种官僚化特征的深层逻辑在于基层政权组织权威的锐变,及其相应的治理能力与制度化权力的缺失。由于基础性权力所关涉的是权力运作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化能力,及相应的治理能力,本文因此提出了旨在重塑官僚化特性及其逻辑的基础性权力建设,以实现权力运作规则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进而使基层政权组织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性化、制度化官僚制组织。

[①] 在韦伯的研究中,官僚制与科层制的所指是一样的,均为bureaucracy。但在中文的语境里,官僚制比科层制的内涵更宽泛,它不仅包括了科层制所突显的组织分工和层级化特点,同时更强调组织规则的合理性,以及官僚的非人格化。而科层制更容易突显组织体系的专业分工与层级化。由于本文是在组织运作规则的意义上来讲官僚制,因此用了“官僚化”而非“科层化”。

[②] 指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③] 指新农村建设工作。

[④] “四术”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中四项手术,即结扎、上环、人流和引产。

[⑤] 欧阳静:《安徽薛村调查随笔》,工作论文,2009,7.

[⑥] 欧阳静:桔镇调查笔记,2009年1月8号。

[⑦] 欧阳静:《河南五岗村调查报告》,工作论文,2007,8。

[⑧] “合村并组”是指合并原有的行政村庄和村民小组,撤消村民小组长。

[1] 张厚安.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乡政村治”的模式[M].台北: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3.

[2] 吴理财.从农业税费征收视角审视乡村关系的变迁[J].中州学刊,2005(6).

[3] 赵树凯.乡村关系:在控制中脱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版),2005(9).

[4] 贺雪峰.试论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J].中国乡村研究.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5).

[5] 吴理财.同上.

[6]吴毅.不同语境下的乡村关系[J].探索与争鸣,2004(9).

[7]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G]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3.

[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10] 费孝通.同上。

[11]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10.

[12] 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1998:28.

[13] 吴毅.不同语境下的乡村关系[J].探索与争鸣,2004(9).

[14] 孙立平、郭于华.‘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J].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2000.

[15] 欧阳静.运作于压力型体制和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J].社会,2009(6).

[16] 周飞舟、赵阳.剖析农村公共财政:乡镇财政的困境和成因——对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3(4).

[17] 赵树凯.虚弱的乡镇权力[G].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调查研究报告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8] 饶静,叶敬宗.税费改革背景下乡镇政权的‘政权依附者’角色和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4).

[19] 曼.社会权力的来源[M],刘北成、李少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9.

[20]黄冬娅.比较政治学视野中的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及其逻辑[G].中大政治学评论.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8(3).

[21] 霍布森.国家与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及历史性的分析[M]. 黄兆辉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5.

[22] 黄冬娅.同上.

[23] 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 248-324.

[24] 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2007:614.

[25] 韦伯.同上.

[26] 吴理财.中国大陆乡镇政府何去何从[J].二十一世纪,2003(4).

2018年关于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 案 关于推行机关效能建设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各级机关推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我局决定全面推行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推行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机关转变职能,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规范工作秩序,健全规章制度,纠正机关内部存在的办事难、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深刻认识推行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科学谋划,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和建设“五型机关”的要求,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主线,从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过程、工作行为、办公秩序、协调机制、内部监督、检查评比八个方面进行规范,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推动我局中心工作的开展,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我市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从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重点岗位抓起,以点带面,以局部规范带动整体提高。 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周密计划,真正抓出

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办法

**乡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市、县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村值班干部。 第三条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奖惩、使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任职条件 第四条村干部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2、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热心为村民服务; 3、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4、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新任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第五条村党组织书记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发展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能,具有带头致管事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2、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团结凝聚人心,善于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善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3、公道正派理念强。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办事公平公正。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成员在具备村干部基本条件的同时,村民会议可以根据本村情况在选举办法中作出其他规定。 第三章职责任务 第七条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党组织的全面工作,主要职责是: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执行党员大会的决定。 2、定期主持召开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研究部署本村党建和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 3、负责加强村班子建设,协调村“两委”关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负责对村、组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支持和督促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4、抓好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建设,支持和保障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行使职权。 5、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落实日常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承诺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四议两公开等六大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各级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但通过调研发现,在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一、当前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由于村民委员会的直选相对于农民群众的素质和目前我国法制水平的超前性,部分村在村委会换届过程中受封建宗族、宗派势力的影响,干扰了选举工作的健康进行。这些宗族宗派势力暗地里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或封官许愿,或迎合群众的落后思想,提出不交集资提留等,并以此当选。甚至有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进入了村委班子,给农村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二)部分干部群众在处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对立论”和“分离论”两种错误认识,部分村两委出现了“两张皮”现象。所谓“对立论”就是把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对立起来,或者是一提村民自治就排斥党的领导,或者是片面理解党的领导而否认村民自治;所谓“分离论”就是认为党支部、村委

会应各管各的事,互不干涉。有些新当选的村主任上任之后不是考虑按《组织法》的要求如何开展工作,而是争权夺利,要求换会计,要签字权,跟支部唱对台戏。有个别新当选的村主任片面理解或曲解《组织法》,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党委不能管,支部管不着”,应“一切权力归村委会”;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说了算,在村务决策和村务管理中我行我素,不依法办事,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以及正常的村务管理。(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农村 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二要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量情况表明,村党支部、村委会之间出现不协调,绝大多数都出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上由谁说了算,按什么程序办的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近年来,我们推行由党支部召集、书记主持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在民主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发 展 ——刘敏站长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会上的讲话 (2012年1月8日北京)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召开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总结交流2011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分析当前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部署2012年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目标任务。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和农机化管理司宗锦耀司长、胡乐鸣副司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今天上午,宗锦耀司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张桃林副部长明天上午专程来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宗锦耀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宗锦耀司长的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扎实工作,2011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和农业机械化工作大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呈现全面发展势头,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农机试验鉴定规章制度更加完善。2011年,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共同完善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度,强化了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全系统积极配合部农机化司调研起草了《农业机械安全鉴定办法》,为下一步开展安全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修订了《推广鉴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推广鉴定受理审查作业指导书》等6个作业指导书,开通了部级推广鉴定申请网上申报审查系统,提高了推广鉴定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各单位都编制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推进行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二)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对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试验鉴定范围和数量都提出更

信息化为支撑 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 2015年1月19日来源:会计司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越来越重视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加强本单位管理会计等各项工作。《指导意见》顺时应势,提出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一、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单位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帮助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基业长青,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甚至要求做到实时性,使决策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集中度,能够有效整合和科学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就必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单位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意味着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整合分析,这一过程不借助信息化很难实现。因此,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有效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时代要求。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较晚。2000年起,我国少数已经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单位开始认

2019年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新闻,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

种警示:腐败年轻化。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腐败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

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总结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档案 规范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全面提升我村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各项工作服务,按照区档案局和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已初步完成了我村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农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据。这些档案资料不仅真实记录了农村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历史面貌,而且还是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对于今后的工作考察、经验借鉴、史实见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村两委高度重视,增强档案服务中心意识,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抓实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 二、具体措施 1、人员到位 我村把档案工作纳入本村各项建设内容,明确分管领导,由村委会主任***直接领导,负责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条件。为保证人员稳定,由

文书负责具体操作,为保证工作质量,档案人员接受了区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培训。 2、场所及硬件设施到位 我村建立了村综合档案室,面积能够满足档案工作需要,档案室面积充裕且留有余地,对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综合档案室配备了空调、档案柜、温湿度计、灭火器等必备器材,档案工作条件较好,整洁有序。基本达到了安徽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二级水平。档案保管安全,档案装具规范统一,“八防”措施到位。 3、建章立制 建立村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为保证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实现档案工作常态化,确保村档案完整、准确、安全、有效利用,我村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收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保密等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4、工作细致、规范、深入 严格按照《安徽省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暂行)》、《安徽省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规定对全部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分类、组卷、排架、编目,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检索工具。并且制定了我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档案室档案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收集、包存了村史、村志、地方名特优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档案资料和图书。 5、实际应用

最新村级事务规范化暂行办法

**市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事务管 理工作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村设立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团组织、妇代会、民兵组织等组织,有条件的村可根 据产业发展情况依法登记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民委员 会依据有关规定可设立相关工作委员会。 第三条村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 心,在乡镇党委领导下负责本村的全面工作,依据《中国共 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履行职责。 第四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村党 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办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设立的对村级事务实施民主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乡镇党委纪检机构的指导下,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独立开展村务监督活动。 第六条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配套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党组织根据本村工作需要确定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分工。各配套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及村级配套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提出工作建议。 第二章村级民主选举 第七条村级组织任期届满进行换届选举。因特殊原因提前或不能按期换届选举的,须经上级组织批准。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实行“两推一选”。村委会及村级配套组织的选举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选举办法和各自章程进行。 第八条村级各组织的成员候选人必须政治坚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身体健康、有文化知识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村民选举委员会可根据实际,对候选人资格提出原则要求,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作为推荐和确定正式候选人的依据。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时代人物· Times Figure ·Management Vision 管理视野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孙 瑜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作者总结了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方面的一些方法和认识。 【关键词】农业院校;规范化管理;实验教学;办学效益学生把从“做不到”的提高到“想得到”“讲得出”,把从“想得到”“讲得出”的,转化为理论教学中“做得到”的,是教材要强调的又一个内容。 2.2.3 熟悉阶段 就是高师学生通过四年学习都完成不了的动作和组合。如:复合跳、转、翻组合以及舞蹈中常见的毯技课动作——单蛮子、前后软翻、踺子等。这些训练内容虽然学生掌握不了,教材不能因为学生做不到而不选择,忽略对该动作做法的示范与介绍,相反要在该部分中增加教师示范内容,强化理论教学知识,渗透教学方法、步骤、要领,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介绍中,能想得到,讲得出、直至“做得到”,重视学生教学示范课的开设,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熟悉传授要旨。 3.教材的建设应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师范特点 科学系统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系统的教材为前提条件。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对于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却没有一套切实可用的教材。对教材科学系统地研究和建设,要从教材改革入手,构建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当代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学科,加强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养,使教材更加丰富和系统。要根据生源素质的特点,贴近中小学实际,突出高师舞蹈教育的师范性,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达到在讲台上是个称职的老师,在舞台上是个合格的演员,在各项文艺活动中是个出色的创作者和组织者的水平。师范院校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敏锐的思维透视力、多层次结构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些构想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常常面临、接触并且思考的问题。当然也清楚地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远不止这些。为此我们热切希望有关部门,在抓舞蹈的学术和理论研究的同时,抓好师范舞蹈基本功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任务,因为它是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园地。让舞蹈教育的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它将直接制约着舞蹈学科建设,影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参考文献 [1]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89.2:4-5. 作者简介:程家跃(1958–),四川内江人,内江 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研究。 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动物科技学院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手,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新形势对实验室管理的要求1.1 管理体制的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就须打破单一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近几年学院为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实现实验室综合管理效益,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将原有的以教研室管理为模式的实验室进行调整、重组与新建,组建了以动科院管理为主的实验室新体系。 1.2 调整重组后的实验室新体系具有的特点1. 2.1 实验室的设置遵循了大学科、宽口径的原则,保证实验仪器的最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例如,将原来18个小而分散的实验室重组合并为3个跨院、教研室管理的相对集中的大学科实验室,克服了过去那种“小而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保证了实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2.2 专业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本着专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普遍性原则 对于那些涉及面窄小的专业课实验教学融合在大专业实验室中进行,不设置那种临时性“昙花”式的专业课实验室,尽可能避免造成仪器设备资源的浪费。 1.2.3 新建了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体的动物科技公共实验室 以动物医学专业课为主体的动物医学实验室;以动物生产专业课为主体的动物生产实验室。设置了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动物生殖发育与基因工程研究所、动物疾病研究所、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医院等,保证了教学与科研的 基本要求。 在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方面,学院每年都要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新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比如,为了全面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学院统一加强对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测试等多项技术服务。逐步实现了校内资源的社会共享,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举措2.1 抓好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动科院从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的检查与考核评估到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进行了探索,强调“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并重,突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1.1 规范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 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总教学计划,学院制定出每门实验课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每门实验课均有稳定的实验教材、讲义和教学指导用书。实验中心根据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实验课程总表,并严格按实验课程表运行和检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2.1.2 规范实验项目管理 凡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项目统一印制成实验项目卡片,规范每个实验项目仪器设备配套数和实验用低值易耗材料等相关要求和内容,划拨相应实验维持费、设备费,配备相应的实验指导人员和实验场地,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实验开出率。实验项目卡片也能反映出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也能为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统计有关数据、配备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2.2 实验环节的设计 实验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涵是训练环节,它覆盖了实验教学中的每个平台。 第一个训练环节即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的目标主要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实现。第一个环节的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原理、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学生按实验指导书指导步骤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辅导和帮助。这一层次的训练内容为:(1)基本教学规范、标准操作和演示观摩。还将由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和帮助,初步培养

机关规范化管理制度

机关规范化管理制度 为保证机关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树立建设部门良好形象~现就机关工作规范作出如下规定: 一、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办公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早上提前15分钟到岗~打水、擦桌子,下班提前15分钟打扫环境卫生、整理内务。每天下午下班后~各科室应当完成桌面整理、茶具洗涮、纸篓倾倒、拖地等卫生保洁工作。 二、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期间必须挂牌服务~着装整洁得体~男士提倡穿正装~女士着职业装,要谈吐文明~举止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工作时间不准在办公室卧躺~不准将腿搭在桌椅上,无特殊情况~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 三、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局有关科室要不定期的对机关工作人员的上下班情况及值班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月度考核挂钩。上班时间~驾驶员必须在司机班坐班,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必须在值班室值班。全体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都要坚守岗位~不脱岗、不串岗~不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四、严格外出办公请示报告制度。科室负责人外出办公~要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人员外出办公~要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各业务科室因公外出~要合理安排留守人员~尽量不要锁门~特殊情况需全体人员出动时~要挂敬告牌。所有工作人员外出执行公务都要保持联络畅通~遇有紧急或重要情况随时请示汇报。 五、保持机关内部安静、清新的办公环境。不准在办公室和楼道内大声喧哗、嬉笑打闹~不准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内吃饭、吃零食~不准向楼下泼水、 1

扔杂物~不准带子女或亲朋好友到单位~上班期间不准扎堆聊天、下棋、打扑克、玩麻将、玩电脑游戏及从事其他娱乐性活动。 六、办公室布臵要简洁明快~合理规范~不得在墙上乱钉、乱挂、乱贴、乱画。办公用品放臵要整齐有序~室内不得堆放私人物品~办公桌面要保持干净、整洁和统一。 七、爱护公共财物~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及易耗品~保证办公设施完好无损。下班时~各科室要将照明灯、空调、微机、门窗等关闭好。 八、严肃会场纪律。凡参加局机关统一组织的学习和会议~应提前10分钟入场。期间禁止吸烟~手机必须关掉或调至静音上~不得交头接耳、大声喧哗~不得阅读与学习和会议无关的书报杂志~不得随意出入或中途退场~要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记录~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九、下班后及双休日、节假日期间~除必要的加班和学习外~一律不准停留在单位办私事~不准在办公室打扑克、打麻将、下棋、玩电脑游戏。 十、全体工作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勤勉从政、高效服务的观念~养成认真负责、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凡局里研究决定的事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领导交办的任务~承办科室、单位和个人都要不遗余力~抓紧落实~主动汇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绝不允许拖沓、敷衍、没有回音。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应提前向领导报告~否则按贻误工作对待。 十一、发扬友爱精神~加强内部团结。同事间应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分工不分家~团结一致~真抓实干~有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要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破坏团结的不道德 2 行为,讲政治、顾大局~共同维护集体团结和荣誉。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浅谈学生官僚化现象:抱大腿、混圈子等官场陋习侵蚀部分学生组织

浅谈学生官僚化现象:抱大腿、混圈子等官场陋习侵 蚀部分学生组织 不得不说,现在有超过2个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而这种现象,现在更加是渗透入了学生这样哟个团体,那么久如何管理这种风气呢?下面给出一些基本见解。 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新闻,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种警示:腐败年轻化。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腐败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轻人一端。年轻人就如同镜面,他们的面貌往往是社会某些面相的折射。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干部公示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曾有学生鸣不平,他们不少人确实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倘若追根究底,学生组织异化本身就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子命题,腐败年轻化也未脱离“扎紧制度笼子”的大语境。年轻人是什么样的,未必全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局部环境雕刻的结果。 面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当然需要年轻人振作,保持超越性的认识,而非随波逐流,甚至乐在其中。同时,年轻人的问题,也理当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当他们的老化、异化逐渐提速,也是在传递某种信号,不正之风的蔓延存在下沉的可能。我们在期待年轻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社会机制也当留好第一个扣眼,塑造正向的激励机制。就以学生组织为例,是否可以将其与加分、评优、推免等机制脱钩,保持其服务学生、锻炼能力的基础意义?对年轻人的培养方向,不能只有迎合世俗成功的实用主义标准,应当多一些理想主义的鼓舞,后者埋下的潜移默化的种子,有一天是有凝聚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的。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向上”有很多种,鲁迅先生的意思当然不是学生组织里逐级提拔的

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方案 .doc

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方案 撰写人:XXX 本文档介绍了XXXXX. YOUR LOG

各村民委员会: 为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关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中共省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市人民政府纠风办、市农业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检查的通知》、《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现就我街道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基础,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均为核心,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原则,着力构建“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力争到2012年全街道建立比较健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对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工作的范围是全街道21个行政村。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服务机构 街道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更名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做好本街道各村的“三资”管理工作。农村集体“三资”在保证其所有权、独立核算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街道服务中心统一实施代理业务。 (二)理顺代理事项 街道服务中心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负责做好各村的“三资”事项的监督服务工作,“三资”事项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登记、变更及其他相关事项。 “三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现金、存款及有价证券等。 2、村集体,以现金、劳务投入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包括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 3、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荒地、滩涂、水面、山林等。 4、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 公司管理大纲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2、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3、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 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以实现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5、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6、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公司员工作息时间周一至周日08.00—18:00 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如有事可以请假。 请假方式如下: 1.到综合部领取请假条,请假前一天写请假条领导批准生效。 2.打电话通知领导公司领导给予批准后在公司交流群里说明情况,明确时间通知综合管理部。考勤方式: 1 员工采取上、下班打卡及拍视频的方式的方式记录考勤; 2所有员工必须遵照其服务岗位所规定的时间,按时上、下班,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 迟到(早退) 1 超出正常规定上班时间到达(以打卡时间为准)视为迟到;员工非工作需要提前下班的视为早退。 2迟到时间10—30分钟的,每次扣款20元;超过30分钟的,每次按半天事假论;扣除半天工资。 3因公务关系而迟到(早退)者,须提前请示所属部门主管,并在当日填写员工异常出勤处理意见表交部门领导签批,再交人事部门核准,否则按迟到(早退)处理。 旷工: 1.未经请假无故不上班或假期满未续假而擅自不到岗者视为旷工。 2.员工无故旷工1天,扣除当天工资,另罚款100元交到财务部。 3.员工一个月旷工3日,或年累计7日者,公司及以立即辞退,而不需要任何事先通知 或给予任何赔偿。 4.有迟到,早退按月累计,累计3次按旷工1天处理。

2018年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指导意见

2018年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指导全县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机制,按照**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以适应加快发展要求为导向,全面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建设工作规范、科学有序、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在全县真正形成解放思想谋发展,铺下身子干事业,求真务实抓落实,一心一意求实效的浓厚氛围,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制度化建设 (二)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各自实际,建立起涵盖机关规范化管理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制度可遵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务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公文办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四)建立健全党务人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党务活动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制度、干部评议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 (五)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考勤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值班工作制度、接待工作制度、公务活动礼仪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三、信息化建设 (六)按照“信息化垦利”建设的总体目标,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培训,重点岗位要熟练掌握微机操作技能。 (七)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已建立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站)的单位,拓宽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服务)自动化水平。有条件建立局域网的单位,要尽快建立并充分发挥其效益。 四、目标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八)明确岗位职责,分层次制定出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等全员岗

大学生何须染“官气”

高校学生干部沾染“官气”错把职能当权力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在开学典礼上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激烈讨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们眼中一直都是充满青春热情、勇担责任的形象,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杨校长所说的“学生官场怪状”是怎么回事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 怪象1 学生干部都学了些啥? 小张是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大三学生,在学生会任职两年,已经做到了部长职务。但就在这个时刻,她却断然离开了学生会。“学生会工作很繁琐,两年来已经牵扯了我很多精力,现在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我也该退出来好好反思一下了。”小张告诉记者,大一刚入学时,还是顶着父母的压力进的学生会,“他们都担心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既锻炼口才又锻炼能力,就参加了。” 两年后她再回忆起自己进学生会的初衷,不由得感慨当时的单纯:“现在想想,学生干部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还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小张所说的“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是指学生干部们饭桌上的应酬。 小张说,通常在一项活动办完或进行中,学生会各级干部都会凑在一起吃个饭,但这顿饭吃的却并不简单,首先从座位的安排上,什么人该对着门坐,什么人该坐在中间位置,都有讲究。为部长倒酒,给上级盛汤,这些也都是干事的必修课。敬酒也是有说法的,从哪一位开始敬起,该说什么话,这些功课经过多次的历练,基本上每一位干事都能熟记于心。“吃饭的时候酒是一定要喝的,如果别人怎么敬你都不喝,估计下次就不会带你玩了。” 小张的同班同学小杨告诉记者,这样的吃喝应酬在学生干部中很普遍,职位越高频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到了“换届竞选的季节”,请老师和各相关部长吃饭也成了公认的常态。“即使你不明说,别人心里也明白这顿饭的目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对于小张来说,学到的还不止这些。从大一起,她就逐渐明白了,不要和自己的上级唱反调,因为即使说了,他也不会采纳,还会对你有看法,最好是完全服从;有事想找老师商量,最好先通过主管的上一级干部,不要越级汇报,不然他会觉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要得罪与老师关系亲密的干部,不要显得很有想法,锋芒毕露……等等这

《财务制度》XX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意见(doc 6)

XX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现就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财务管理,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市通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电算化、财务公开等工作,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些地方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健全,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等现象仍有发生,离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农村基层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充分认识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理顺农村财务运行体系为基础,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民满意、社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