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标准状态:现行)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标准状态:现行)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77.120.60

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884.1 2012

代替G B/T3884.1 200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

M e t h o d s f o r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p p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P a r t1: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o p p e r c o n t e n t

I o d i n e t i t r a t i o nm e t h o d

2012-12-31发布2013-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三

G 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第4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6部分:铅二锌二镉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铅量的测定 N a2E D T A滴定法;

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 N a2E D T A滴定法;

第9部分:砷和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溴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1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氟和氯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13部分:铜量测定电解法;

第14部分:金和银量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三

本部分为第1部分三

本部分方法1为仲裁方法三

本部分代替G B/T3884.1 200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铜量的测定“,与G B/T3884.1 2000相比,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动:

对文本格式进行了修改三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改为纯铜标定三

方法2增加了含钙二镁二铬高的样品处理方法三

补充了精密度和试验报告条款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3)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二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二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二昆明冶金研究院二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二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三

本部分方法1主要起草人:王旭二肖泽红二汤淑芳二李敏二李华昌二王永彬二荣莎莎二苏志霞二陈慧汶二叶欣二李鸿英二刘维理二李蓉二李瑞玲二郑文英二曾光明二曾贞明二张永中二沈丽三

本部分方法2主要起草人:袁功启二肖泽红二施小英二汤淑芳二王静二于力二荣莎莎二苏志霞二陈慧汶二叶欣二廉惠萍二刘维理二李蓉二李瑞玲二郑文英二曾光明二曾贞明二张永中二沈丽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3884.1 1983二G B/T3884.1 2000三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

1范围

G B/T3884的本部分规定了铜精矿中铜含量测定的方法:长碘量法(方法1)和短碘量法(方法2),以下简称方法1和方法2三

本部分适用于铜精矿中铜含量的测定三测定范围:13.00%~50.00%三

2方法提要

2.1方法1

试料经盐酸二硝酸和硫酸分解,在稀硫酸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使铜离子以硫化铜状态从溶液中分离三沉淀用混合酸溶解,调节溶液的p 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三分离铜后的滤液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量三

2.2方法2

试料经盐酸二硝酸分解后,用乙酸铵溶液调节溶液的p 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三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三3.1纯铜(w C u?99.999%):将纯铜放入微沸的乙酸(3.14)中,微沸1m i n,取出后用水和无水乙醇(3.4)分别冲洗二次以上,在100?烘箱中烘4m i n,冷却,置于磨口瓶中备用三

3.2碘化钾三

3.3氟化氢铵三

3.4无水乙醇三

3.5三氯甲烷三

3.6溴三

3.7盐酸(ρ1.19g/m L)三

3.8硝酸(ρ1.42g/m L)三

3.9硝酸(1+1)三

3.10硫酸(ρ1.84g/m L)三

3.11硫酸(1+1)三

3.12高氯酸(ρ1.67g/m L)三

3.13冰乙酸(ρ1.05g/m L)三

钨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7部分钕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3]19号)文件精神,并根据有色金属稀有分标委会2013标准年会任务落实情况。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起草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7部分钕量的测定》,批准文号:工信厅科[2013]163号,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106-T-610,项目要求2014年度完成。 1.3 主要工作过程和内容 1.2 起草单位情况 西北有色金属金属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项目和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六区。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64.6亿元,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占地3428亩,正式职工2874人,其中科技人员近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200多人,博士、硕士300余名。形成了以钛产业为主业,覆盖超导材料、金属纤维及制品、稀贵金属材料等产业的多元化格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信息、电子、能源、环保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材料分析中心其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66年11月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三研究室(金属物理研究室)和第二研究室(化学分析研究室)。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心完成各类课题320项,获奖成果2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市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50多项;主持了《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等标准方法,研制了《钛合金化学成分标准物质》一套,并获得科技部三等奖;申报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中心资质齐全,通过了CMA、CAL、CNAS、DilAC认证,是全国(稀有金属)质量控制与评价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陕西省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检测与评价中心、陕西省核工业用金属材料分析检测与评价中心的主体,同时也承担了钛及钛合金生产许可证、铜及铜合金管材生产许可证检验机构。中心主要业务:有色金属的矿冶产品和加工材、贵金属及其加工产品及钢铁类产品的化学成份分析及物理性能测试任务,授权承接国家和省级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定期检验、监督抽查、产品鉴定及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同时提供技术咨询、实验室规划设计,分析方法研究,标准试样研制和人员培训等服务项目。中心现有资产4200万元,拥有光电能谱-俄歇能谱联用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检测设备60台套。 1.3 主要工作过程和内容 1.3.1 制修订编审原则 1)以满足我国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实际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为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 2)以与实际相结合为原则,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3)充分考虑国家法律、安全、卫生、环保法规的要求。 4)完全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4-2009《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本部分进行了编写。 5)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国内外铜磁铁矿市场公平贸易,并与国际钛及钛合金产品的检验分析接轨,具有可操作性。 1.3.2 工作分工 1.3. 2.1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该标准方法起草,完成试验报告并送验证单位验证,征求意见后最终

碘量法测定铜

碘量法测定铜 一、方法原理 在弱酸性溶液中,Cu2+可被KI还原为CuI,2Cu24I-==2CuI I2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由于CuI溶解度比较小,在有过量的KI存在时,反应定量地向右进行,析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间接测得铜的含量。 I22S2O32-==2I-S4O62- 由于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2使滴定终点不明显,并影响准确度故在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加入少量KSCN,使CuI沉淀转变成CuSCN,因CuSCN的溶解度比CuI小得多(K sp,CuI=1.1×10-10,K sp,CuSCN=1.1×10-14)能使被吸附的I2从沉淀表面置换出来, CuI SCN-==CuSCN I- 使终点明显,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且此反应产生的I-离子可继续与Cu2作用,节省了价格较贵的KI。 二、主要试剂 1.0.01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用差减法准确称取干燥的(180℃烘两小时)分析纯K2Cr2O7固体0.7~0.8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水使其溶解之,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台秤上称取6.5g硫代硫酸钠溶液,溶于500mL 新煮沸并放冷的蒸馏水中,加入0.5g Na2CO3,转移到500mL试剂瓶中,摇匀后备用。 3.Na2SO4:30%水溶液。 4.碘化钾:A·R。 5.硫氰酸钾溶液:20%。 6.淀粉溶液:0.5%。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加入到沸腾的100mL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 7.盐酸:3mol/L。 8.硝酸:1:3。 9.氢氧化铵溶液:1:1。

实验八 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的含量教案

实验八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的含量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B 教学内容: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的含量 实验类型:验证 教学对象:化工、环境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医学检验、制药、复合材料、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授课地点:中南大学南校区化学实验楼302 授课学时: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练习巩固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2、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意义; 3、学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掌握铜盐中铜的测定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5、掌握碘量法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6、熟悉氧化还原特殊指示剂终点颜色判断和近终点时滴定操作控制 二、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量点、氧化还原特殊指示剂、滴定终点、铜盐中铜含量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移液管、酸式滴定管、容量瓶、电子分析天平、实验报告的撰写(数据处理三线表表格化)、有效数字 三、技能点 玻璃器皿的洗涤、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铜盐中铜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淀粉指示剂的变色特征和近终点时滴定操作控制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现场讲解指导等 六、复习引入

1、复习配位滴定法有关知识,提问学生: (1) 铜盐中铜的含量测定是用什么方法测定的?(间接碘量法) (2) 铜盐中铜的测定中以什么作指示剂?(淀粉溶液) (3) 滴定终点颜色如何判断?(蓝色消失30s后不返色为终点) [引入]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 [引言] 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石胆,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其溶液呈弱酸性。在无机工业上用于制备其他铜盐的原料;也可用作纺织品媒染剂、农业杀虫剂、水的杀菌剂,饲料添加剂,并用于镀铜。在防治鱼病中,硫酸铜的作用非常明显,硫酸铜是鱼病防治中常用的药品,它可治疗鱼的原生寄生虫病,农业上主要用于防治果树、麦芽、马铃薯、水稻等多种病害,也可用于稻田、池塘除藻。无机农药波尔多液就是硫酸铜和石灰乳的混合液,在有机农业中可以做杀真菌剂用。蓝矾韭菜中的蓝矾也可能是农药的残留,而不是菜农为保鲜而涂抹。硫酸铜是可溶于水的,消费者可以在水中浸泡再用淘米水清洗就可放心食用。硫酸铜中铜的含量常用滴定碘法来测定。 [新授]课题: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 [提出任务]教师提出本课题的学习任务: 1、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用K2Cr2O7作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 溶液?为什么要放置一定时间后才能加水稀释?为什么在滴定前还要加水稀释? 3、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操作方法。 [任务探索] 1、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有关学习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 在实验中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 (2) 碘量法测定铜时,溶液的酸度如何控制?酸性介质如何选择? (3) 在实验中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过早的加入? [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基本原理在以硫酸或HAc为介质的酸性溶液中(pH=3~4)Cu2+与过量的I -作用生成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5%~2.00% 。 2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8nm 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氟酸(ρ1.15g/mL) 3.2 过氧化氢(ρ1.11g/mL) 3.3 过氧化氢(1+9) 3.4 盐酸(1+1) 3.5 硝酸(1+1) 3.6 硼酸溶液(40g/L) 3.7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0.00001%)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3.5)。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3.8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 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99.9%),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3.5) ,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3.9 锌标准溶液:移取20.00mL 锌标准储存溶液(3.8)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 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 4.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

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7-3 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实验7-3 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一、试剂 1+1 HCl溶液、30%H2O2、1+1NH3·H 2O溶液、1+1HAc溶液、20%NH4HF2溶液、20%KI 溶液、10%NH4SCN溶液、0.5%淀粉溶液、0.1mol/L Na2S2O3标准溶液。 二、测定原理 铜合金试样可用HCl-H2O2熔解,加热煮沸使过量的H2O2,分解,然后将溶液调节至酸性(pH=3~4),加KI、使之与Cu2+作用生成CuI沉淀,同析出与铜量相当的I2,(实际上以I3-形式存在)。析出的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 2S2O3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如下: 2Cu2++4I- =2CuI + I2 I2 + 2S2O3-=2I- + S4O32- 根据Na2 S2O3的用量计算试样中的铜的含量。 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因此在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以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从而使被吸附的I3- 释放出来参加反应。Fe3+的干扰可用NH4HF2掩蔽加以消除。 三、测定步骤 准确称取铜合金试样0.16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1HCl溶液10mL,并用滴管加30%H2O2约1mL,加盖,观察试样是否溶解完全,必要时再加些H2O2,加热助溶,煮沸至冒大气泡,冷却后加水10mL,滴加NH3H2O溶液至出现浑浊,再加入1+1HAc 8mL,加NH HF2溶液5mL、KI溶液10mL,摇匀。稍放置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4 加入淀粉溶液5mL,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浅蓝灰色,再加入NH4SCN溶液10mL,充分摇动。此时,溶液颜色变深,然后滴定至蓝灰色消失为止。根据Na2S2O3标准溶液用量计算铜合金 中铜的含量。

碘量法测铜

1 实验原理 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如下: 2Cu2+ +4I-=2CuI+I2 或2Cu2+ +5I- =2CuI+I3- I2+2S2O32- =2I- +S4O62- 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u2+浓度减小(如形成络合物等)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uI沉淀强烈吸附I3-,又会使结果偏低。通常使用的办法是在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uI(K sp=1.1×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K sp=4.8×10-15)。在沉淀的转化过程中,吸附的碘被释放出来,从而被Na2S2O3溶液滴定,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提高[2]。即 CuI+SCN- =CuSCN +I- 硫氰酸盐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I2,致使测定结果偏低。溶液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3.0~4.0之间。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Fe3+能氧化I-,对测定有干扰,但可加入NH4HF2掩蔽。NH4HF2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因HF的K a=6.6×10-4,故能使溶液的pH值保

持在3.0~4.0之间。 2 材料 2.1主要试剂 2.1.1 KI溶液(200 g·L-1)。 2.1.2 Na2S2O3溶液(0.1 mol·L-1):称取25g Na2S2O3·5H2O于烧杯 中,加入300~500mL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后,加入 约0.1g Na2CO3,用新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1L,贮存于 棕色试剂瓶中,在暗处放置3~5天后标定。 2.1.3 淀粉溶液(5g·L-1):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的水,搅匀, 再加入100mL沸水,搅匀。若需放置,可加入少量HgI2或H3BO3 作防腐剂。 2.1.4 NH4SCN溶液(100g·L-1); 2.1.5 H2O2(30%,原装); 2.1.6 Na2CO3(固体); 2.1.7 K2Cr2O7标准溶液(C(K2Cr2O7)=0.01667mol·L-1); 2.1.9 H2SO4溶液(1 mol·L-1); 2.1.10 HCl(6mol·L-1,即1:1); 2.1.11 NH4HF2(200g·L-1); 2.1.12 HAc(7mol·L-1,即:1); 2.1.13 氨水(7mol·L-1,即1:1); 2.1.14 尿素(原装) 2.1.15 HNO3(1:1)

铝渣化学分析方法

炼钢脱氧用铝渣系列标准 编制说明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2015年8月30日

一、前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共同起草《铝渣》、《铝渣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法》、《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氟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金属铝含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碳、氮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硅、钙、镁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项目计划编号2014-1367T-YS。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15年4月26日~4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炼钢脱氧用铝渣》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会议上决定将标准名称更改为《炼钢脱氧用铝渣》、《炼钢脱氧用铝渣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法》、《炼钢脱氧用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氟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炼钢脱氧用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金属铝含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炼钢脱氧用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碳、氮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炼钢脱氧用铝渣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硅、钙、镁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铝的消耗量逐渐增多,铝资源也变得逐渐紧缺。而在铝冶炼、 铝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铝渣,这些铝渣中不同程度的含有金属铝等有价资源,逐渐成为了一种流通的商品,以铝渣为基础的贸易商品的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对 铝渣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氟的含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 炼钢脱氧用铝渣是利用电解铝、铝铸造、废杂铝回收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铝渣(灰),经过研磨、筛分、分级生产的一种粒状粉末,其中含有氧化铝、金属铝、氮化铝、钙镁等氧化物、氟化物等,可用于炼钢时脱氧脱硫,是对铝渣(灰)这类固体废物有效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二标准试验 (1)《炼钢脱氧用铝渣》 1.术语和定义 1.1炼钢脱氧用铝渣 Aluminum Slag for Steel Making Deoxidizing Agent

行业标准《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滴定法测定有机碳量》-编制说明(送审稿)

《铝土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有机碳含量的测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送审稿 《铝土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编制组主编单位:中铝山东有限公司 2019年8月1日

一工作简况 1.1立项目的和意义 有机物的累积和危害是大多数拜耳法氧化铝厂必须面对的问题。溶液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工厂的产量、产品的质量以及其它技术经济指标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某些有机物的存在使生产砂状氧化铝变得困难。 氧化铝生产系统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矿石,中国拜耳法生产所使用的铝土矿大多依赖进口。热带铝土矿中有机碳含量较高,例如澳大利亚、南美以及非洲。而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中有机碳含量较低。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所用矿石基本依赖于进口,尤其是澳大利亚矿石,有机碳含量在0.2%-0.3%。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当氧化铝流程中有机物累积到一定含量后,会改变溶液的物理性质,如溶液的比重、黏度、沸点、比热增加,界面张力降低,而且溶液或者浆液会产生大量泡沫而减小设备容积并造成溶液损失,对拜耳法生产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而严格控制铝土矿有机物含量显得尤必要。 在我公司与国外大型铝企交流过程中发现,滴定法测定铝土矿中的有机碳并未被采纳使用,目前很多国外铝企在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法测定铝土矿中有机碳,如力拓公司。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但没有统一标准,只是使用仪器供应商提供(推荐)的方法,方法千差万别。国内开展这项工作的很少,中铝系统目前只有我公司在进行该项研究,在国际间交流中无据可依。随着国内铝土矿资源日益枯竭,大量利用外矿已成为必然,测定方法与国外铝企接轨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标准提出了采用总有机碳测定仪测定铝土矿中有机碳含量只需加入磷酸,其余试剂均不消耗,而且不排放废弃物,做完后的样品收集起来最后放入矿场可作为铝土矿原料,实现零排放,而且催化剂可反复使用,也可再生。耗时短,易操作。因此建议将YS/T575.21-2007进行修订,原滴定法为方法1,新增总有机碳分析仪法为方法2。 1.2任务来源 2018年国家工信厅科下达了《铝土矿化学分析方法》的制定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17-0168T-YS,经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标准委员会委托,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有限公司负责。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金和银量的测定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要求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由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硫化铜、铅和锌精矿试样中吸湿水分测定重量法》,计划编号为20091098-T-610,项目完成时间为2011年。 二、标准制定原则 1、本标准是ISO 10378-2005(E)国际标准的等同转换。 2、本标准格式按照GB/T 1.1-2009的标准要求进行制定。 3、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硫化铜精矿市场公平贸易,并与 硫化铜精矿国际标准接轨,具有可操作性。 三、标准主要内容 1、本标准规定了硫化铜精矿试样中金和银量的测定方法―火试金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Au:0.5g/t~300 g/t ;Ag:25 g/t~1500 g/t。 2、本标准样品的制备按ISO9599的要求制备试样或用预干试料(见附录A)。 3、本标准方法提要:将试料与氧化铅等配料混合,在还原条件下,于坩锅中熔融,铅捕集试料中的贵金属形成铅扣。灰吹使铅扣中的贱金属与贵金属分离,从而形成含有少量其它金属的金银合金粒。以硝

酸处理金银合粒,从合粒中分离出金,称重。如果金粒质量小于0.05mg,则用王水溶解金粒,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金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分金后溶液中银量。为最大限度回收金和银,将所有残渣再处理。第二次合粒用酸溶解,然后用FAAS 方法测定金和银,并进行空白的校正。 4、为使分析试料代表性好,采用多点多次取样的方式从试样中称取10g~20g试料。 5、预熔化:为保证铅扣质量在30~45g之间,进行预熔化试验,依据试样的还原能力,决定配料中硝酸钠或硝酸钾等氧化剂的用量。 6、加银分金:为保证合粒分金完全,银与金的比例应超过2.5:1。合粒中银、金比率就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当金含量超过30%时不易分离。如果用原子吸收或ICP测定银,银应该在分金前测定。所以金银必须分开测定。金应该按照此附录分金的步骤进行,银应该按照7.9中溶解方法测定。 如果用重量法测定银,应该在分金前对贵金属合粒称重。按照附录D进行分金,按照7.8中步骤分离,按照附录G冲洗金粒,在收集分离后的溶液中测定杂质含量。 注1:如果已知道银与金比率不到2.5:1,则在初熔化前加入适量银以保证银、金比率4:1。 注2:如果金的质量小于50μg,合粒不需要分离就能溶解,金银含量按7.9步骤测定。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分金。 如果试料中银的质量小于7500μg,那么银应该按照7.9中方法

DO测定(碘量法)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碘量法(国标GB/T 7489-87)测定水中溶解氧(DO) 一、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放出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据滴定溶液消耗量计算溶解氧含量。 二、实验用品 1、仪器:溶解氧瓶(250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50ml)、吸耳球、100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棕色容量瓶、电子天平 2、药品:硫酸锰、碘化钾、氢氧化钠、浓硫酸、淀粉、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 三、试剂的配置 1、硫酸锰溶液:称取48g分析纯硫酸锰(MnSO 4?H 2 O)溶于蒸馏水,过滤后 用水稀释至100mL于透明玻璃瓶中保存。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解于30—4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5g碘化钾溶于20mL蒸馏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上述两溶液合并,混匀,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如有沉淀(如氢氧化钠溶液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层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色。 3、1+5硫酸溶液。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或者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防腐。 5、0.0250mol/L(1/6K 2Cr 2 O 7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于105—110℃烘干 2h,并冷却的分析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6.2g分析纯硫代硫酸钠(Na 2S 2 O 3 ?5H 2 O)溶于

胆矾中铜的测定

实验四胆矾中铜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目的 1.熟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滴定分析操作中的掩蔽技术。 二、实验原理 胆矾(CuSO4·5H2O)中的铜含量常用间接碘量法测定,Cu2+与过量I-发生如下反应: 2Cu2++ I-2Cu I↓+I 2 -I3- I 生成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的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由此计算出样品中铜的含量。 I2+ 2S2O32-=2I-+ S4O62- 由于Cu I沉淀强烈吸附I3-,致使分析结果偏低,为了减少Cu I沉淀对I3-的吸附,可在大部分I2被Na2S2O3溶液滴定后,再加入KSCN,使 Cu I(K sp= 5.06 ×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 N(K sp= 4.8 ×10-15) Cu I +SCN-= CuSC N↓+I- CuSCN对I3-的吸附较小,因而可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KSCN只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可能直接还原Cu2+而使结果偏低: 6Cu2++ 7SCN-+ 4H2O=6CuSC N↓+SO42-+ HCN+ 7H+为了防止Cu2+的水解及满足碘量法的要求,反应必须在微酸性介质中进行(p H=3~4)。控制溶液的酸度常用H2SO4或HA c,而不用HC l,因Cu2+易与C l-生成C u Cl42-配离子不利于测定。 若试样中含有Fe3+,对测定有干扰,因发生反应: 2Fe3++ 2I-=2 Fe2++I2 使结果偏高,可加入NaF或N H4F,将Fe3+掩蔽为 Fe F63-。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杯、分析天平。 试剂:0.1mol·L-1Na2S2O3溶液;0.1000 mol·L-1K2Cr2O7标准溶液;1 mol·L-1H2SO4溶液;0.5%淀粉溶液;5%和20%KI溶液;2mol·L-1HCl溶液;5%KSCN溶液;饱和NaF溶液。 四、实验内容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分析化学专业) 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男,汉,1975年10月出生,广东省韶关市**县人。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6月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工作,XX年11月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被聘为工程师。 一、专业知识 被聘工程师以来,本人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基础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XX年11月至今,本人在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从事化学分析与研究工作。本人从事贵金属分析工作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多种贵金属分析方法,是贵金属分析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技交流活动,目前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多篇。 XX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了Word 97、Windows98、Network等三个科目的合格证书,XX年又取得了Excel XX、Powerpoint XX等二个科目的合格证书。 XX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职

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优良。 XX年—XX年,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优良成绩完成了所有基础课程,已进入写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 二、主要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 XX年12月至XX年12月作为主要参加者(在项目中排名第二)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贵金属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研究”。在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测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如下: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提出了磨样机制取杂铜样品的方法和对高铜含量样品无需预先分离而直接用火试金法分离样品中的金、铂和钯;在分析 测试方面,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滴定法和重量法,解决了贵金属二次资源中金、铂和钯的测定问题。该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XX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XX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XX年主要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XX年11月申请发明专利,XX年3月21

碘量法检测方法

碘量法检测方法: 碘值及不饱和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韦氏(Wijs)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碘值。 本标准使用于具有不饱和度的脂肪酸类、醇类、胺类、动植物油脂类以及由它们制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碘值测定。 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术语 碘值:在本标准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每100g样品所吸收的碘的质量(克),以gI2/100g试样表示。 4 原理 试样在溶剂中溶解后,加入韦氏试剂。经一特定的反应时间,再加入碘化钾溶液和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分析出的碘。 5 试剂和溶液 5.1 实验室用蒸馏水(GB 6682):三级水; 5.2 三氯甲烷(GB 682); 5.3 四氯化碳(GB 688); 5.4 碘(GB 675); 5.5 碘化钾(GB 1272)溶液,150g/L; 5.6 盐酸(GB 622)溶液:1+1溶液,将浓盐酸用等量水稀释; 5.7 碘酸钾(GB 651)溶液:c(KIO3)=0.04mol/L,将碘酸钾在105~110℃干燥1h,然后称取2.140g碘酸钾,精确至0.0002g,并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L; 5.8 硫代硫酸钠(GB 637)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按GB 601中 4.6条规定配制; 5.9 淀粉指示液:称0.5g淀粉和1g碘化汞,用少量水混合后加到100mL沸水中,煮沸3min. 6 仪器 6.1 碘量瓶:250、500ml; 6.2 移液管:10、25ml; 6.3 滴定管:50ml. 7 测定步骤 7.1 韦氏试剂的制备:将19g一氯化碘溶解在1L冰乙酸(GB 676)中,搅匀后置于棕色小口玻璃瓶内,在25℃以下保存。 7.2 试样的称量 根据预计的碘值的不同称取试样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预计的碘值,gI2/100g试样试样质量,g 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醇、动植物油脂脂肪胺<55-2021-5051-100101-150151-200 3.001.000.400.200.130.1 1.50.85-1.060.64-0.790.25-0.530.18-0.320.13-0.20 7.3 试样的测定 称取的试样(精确至0.0002g)放入干燥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30ml三氯甲烷(5.2),使试样完全溶解。精确吸取10ml韦氏试剂加入瓶中,瓶塞用碘化钾溶液(5.5)湿润后,立即将瓶盖紧,摇动碘量瓶,使瓶中溶液充分混合,并置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 时间: 2004-01-18 11:57:13 |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石灰化学分析的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方法和结果计算以及化学分析允许误 差。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生石灰、生石灰粉和消石灰粉化学分析方法,其他品种石灰可参照使用。 2 总则 2.1送检试样应具有代表性,数量不少于100g,装在磨口玻璃瓶中,瓶口密封。检验时,将试样混均以 四分法缩取25g,在玛钵内研细全部通过80um方孔筛用磁铁除铁后,装人磨口瓶内供分析用。 2.2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最大称量200g,天平和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2.3称取试样应准确至0.0002g,试剂用量与分析步骤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 2.4化学分析用水应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和优级纯。所用酸和氨水,未注明浓度均为浓

酸和浓氨水。 2.5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2.6做试样分析时,必须同时做烧失量的测定,容量分析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2.7分析前,试样应于100-105℃烘箱中干燥2h。 2.8各项分析结果百分含量的数值,应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3 分析方法 3.1二氧化硅的测定 3.1.1氟硅酸钾容量法 3.1.1.1方法提要 在有过量的氟,钾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使硅酸形成氟硅酸钾(KaSiF 6)沉淀,经过滤、洗涤、中 和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生成等当量的氢氟酸,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3.1.1.2试剂

a.硝酸(浓); b.氯化钾(固体) c.氟化钾溶液(150s/L):将15g氟化钾放在塑料杯中,加50mL水溶解后,再加20mI硝酸,用 水稀释至100mL,加固体氯化钾至饱和,放置过夜,倾出上层清液,贮存于塑料瓶中备用; d.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将5g氯化钾溶于50mL水中,用95%乙醇,稀至100mL混匀; e.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10g/L):将1g酚酞溶于95%乙醇,并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f.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05mol/L):将10g氢氧化钠溶于5L水中,充分摇匀,贮于塑料桶中; 标定方法:准确称取0.3000g苯二甲酸氢钾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5 0mL新煮沸的冷水 (用氢氧化钠熔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使其溶解,然后加入7 ̄ 8滴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10g/L), 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记录V。 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按式(1)计算:

碘量法测铜

定量分析综合试验《铜合金中Cu含量的测定》 试 验 研 究 报 告

班级050911 学号15 姓名冯靖 2007年12月 铜合金中Cu含量的测定 050911 冯靖 摘要研究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的方法。铜合金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铜和各种青铜。我们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该方法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在沉淀的转化过程中,吸附的碘被释放出来,从而被Na2S2O3溶液滴定。 关键词铜合金;铜含量;间接碘量法 1 引言 一提起铜,入们便似乎觉得它不过是一种传统的古老金属材料,而事实绝非如此。一方面在现代国民经济建设中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少不了它;另一方面在现代国防科技高新技术中它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铜合金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铜和各种青铜。由于铜合金中铜的含量的不同会引起其强度、硬度、耐化学腐蚀性的不同,因而需要对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现市场已经有专门的仪器来测定,但因仪器昂贵、操作技术不易掌握,普通实验室难以普及应用。

所以,我们仍旧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该方法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Cu2+ 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 2,析出的I 2 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 2 S 2 O 3 标准 溶液滴定[1]。实验的意义是使我们掌握Na 2S 2 O 3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和间接碘量 法测定铜的原理,以及了解淀粉指标剂的作用原理等。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组队合作中和探讨中,独立完成实验。 2 材料与方法 2.1主要试剂 2.1.1 KI溶液(200 g·L-1)。 2.1.2 Na 2S 2 O 3 溶液(0.1 mol·L-1):称取 25g Na 2 S 2 O 3 ·5H 2 O于烧杯中,加入300~ 500mL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约0.1g Na 2CO 3 ,用新煮沸且 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1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暗处放置3~5天后标 定。 2.1.3 粉溶液(5g·L-1):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的水,搅匀,再加入100mL 沸水,搅匀。若需放置,可加入少量HgI 2或H 3 BO 3 作防腐剂。 2.1.4 NH 4 SCN溶液(100g·L-1); 2.1.5 H 2O 2 (30%,原装); 2.1.6 Na 2CO 3 (固体); 2.1.7 K 2Cr 2 O 7 标准溶液(C(K 2 Cr 2 O 7 )=0.01667mol·L-1); 2.1.8 KIO 3标准溶液(C(KIO 3 )=0.01667mol·L-1); 2.1.9 H 2SO 4 溶液(1 mol·L-1); 2.1.10 HCl(6mol·L-1,即1:1); 2.1.11 NH 4HF 2 (200g·L-1); 2.1.12 HAc(7mol·L-1,即:1); 2.1.13 氨水(7mol·L-1,即1:1); 2.1.14 铜合金试样。 2.2实验原理 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 成CuI沉淀和I 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 如下: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编制说明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编制说明 (计划编号:工信厅科【2018】31号2018-0527T-YS ) 一、工作简况 1 方法概况 1.1 项目的必要性 在铜的火法冶炼过程中,精矿中杂质成分的开路方向主要有炉渣和烟尘。由于烟尘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烟尘成为铜冶炼过程的一个重要综合回收点,同时成为铜冶炼过程有

毒有害元素的一个集中处置点。通过对烟尘的物相分析,发现各元素在烟尘中主要以硫酸盐、氧化物、硫化物三种形态存在。 铜冶炼烟尘作为冶炼过程中易挥发杂质的富集物,含有大量铅、砷等有毒有害元素,而被定为危险废物。根据烟尘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市场的价格,推算各元素潜在的价值。 按其潜在的价值的大小,大致可将烟尘中的元素分为四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即为铜、铅、铋。 铜冶炼烟尘中含有大量的铜、铅、铋、锌、银、铟等有价金属,若不处理直接弃置浪费或者处理不恰当,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铜烟尘中还含有砷、镉等有害元素,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直接返回冶炼系统进行处理,会导致炉内反应条件恶化、杂质成分的恶性积累,严重影响生产,同时造成炉料中有害成分增多,有害杂质的积累会直接影响电铜或粗铜的质量。 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烟尘的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在精矿资源紧张的环境下,各铜冶炼企业纷纷把烟尘作为新的原料提取其中有价金属。做到既增加经济效益,又保护环境的“双赢”局面。伴随着铜冶炼烟尘的综合回收工艺越来越成熟与相关市场需求,铜冶炼烟尘的贸易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准确、快速测定出铜冶炼烟尘中各元素的含量,对企业确定回收工艺、提高烟尘的综合利用率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进行贸易的双方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1.2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铜冶炼烟尘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0.80 %~5.00 %,方法2 碘量法测定范围:5.00 %~65.00 %。 1.3可行性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质检中心、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在国内有色金属分析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公司拥有多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具备项目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起草人员主起草国家行业标准多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几十项,具有丰富的方法研究经验。

碘量法测定金

金测定 ——碘量法(活性炭吸附) 一、方法原理: 此法基于用王水溶解试样中的金,以活性炭富集,然后用碘量法完成测定。 1、对试样要求: 金在试样中一般呈单质状态,分布极不均匀,故欲得准确分析结果,试样必须有足够的细度和均匀性,以增加其代表性。本法要求一般的矿的试样必须通过180网目。 2、测定原理: 试样中的金溶于王水后生成三氯化金,它再与NaCl作用生成易离解的氯金酸盐: Au+3HCl+HNO3== AuCl3+2H2O+NO↑ AuCl3+NaCl==Na AuCl4或AuCl3 +HCl== HAuCl4 Na AuCl4== Na++ AuCl4— 氯金酸根络离子经活性炭吸附后达到了富集金并使金与多数金属离子分离的目的。活性炭经过灰化灼烧AuCl3又被还原为单质金。 2 AuCl3+3C+ 3 H2O==2 Au+6 HCl+3CO↑ 三氯化合物又能够氧化碘化钾而析出等当量的碘。 AuCl3+3KI==AuI+I2+3KCl 最后用Na2S2O3标液滴定析出的碘,间接计算出Au的含量。 3、干扰与分离: 活性炭富集Au后,虽使Au与大多数金属元素和残渣已经分离,但少量的硅酸及部分的Cu、Pb、Fe也被吸附并对测定有影响。硅酸、Fe、Pb可用NH4HF2洗脱。残余的Fe和Cu、Pb可分别与I-及EDTA络合而消除其影响。 Fe3++6F-==FeF63- Cu2++H2Y2-==Cu Y2-+2H + Pb2++H2Y2-==Pb Y2-+2H + 4、适用范围: 经过方法考查和生产实践检验,本法对本地矿的地质样试样和选矿各种产品适用。测

定范围为可测定含金在0.3g/t以上的试样。 二、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1、HCl(分析纯)比重1.19 2、HNO3(分析纯)比重1.42 3、正王水(1∶1) HCl∶HNO3∶H2O=3∶1∶4 4、反王水(1∶1) HCl∶HNO3∶H2O=1∶3∶4 王水(1∶1) HCl∶HNO3 =3∶1 5、NaCl 分析纯固体及饱和溶液 6、KI 分析纯固体 7、稀醋酸(7%) 93ml H2O加7 ml冰醋酸 8、氟化氢氨分析纯固体及5%的水溶液 9、1%淀粉指示剂 1 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 H2O中,煮沸至透明,冷却后即可。 10、KF或NaF 分析纯固体 11、EDTA的提纯1%EDTA溶液的配制: ⑴将10 gEDTA溶于100 ml的H2O中,加热至60—80℃,加1∶1的H2SO480 ml,立即 加4%的KMnO4溶液30—40 ml,冷却后EDTA结晶析出,打开真空泵,将清液逐渐倒入布氏漏斗中,以倾析法用水洗烧杯中的结晶物数次,将结晶物全部倒入漏斗中,以水洗至白色,在100—102℃的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⑵将提纯后的EDTA称取1g于烧杯中,加H2O100ml,加热至60—80℃,用10%的NaOH 使EDTA恰好溶解为止。 12、活性炭分析纯粉状无灰,对购买的活性炭要进行提纯,方法:在400ml的塑料瓶 中加入5%氟化氢氨400ml,加活性炭调至稀糊状,浸泡二天以上,抽滤,用温热的5%HCl 洗柱内活性炭8—10次,再用温热的水洗8—10次,停止抽气将活性炭转入塑料瓶中加盖备用。 13、滤纸浆:将滤纸撕烂用热水浸泡,捣碎备用。 14、NaCO3分析纯固体 15、金标准溶液:称取99.99%金属金0.5000g于100ml瓷坩埚中,加王水10ml,在水溶液中 溶解后,立刻加入1gNaCl,在水浴上蒸至无酸味,再加浓盐酸2ml,蒸干后以水溶解,倒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浓盐酸9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置阴凉处保存备用,此溶液1ml含500μgAu。取上述溶液100ml于500ml容量瓶中,用1N的HCl准确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此溶液1ml含100μgA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