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领会诗歌主题的能力:通过对诗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结合有关背景领会其主题。

2.继续训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对这首诗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讨论法,关键词语解读法,意象意境把握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了解“庄周梦蝶”“杜鹃啼血”“南海鲛人”“蓝田玉烟”四个典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这样一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用典精工,它使人感觉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千百年来,对它主题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启超甚至说:“拆开来一句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这首诗就是《锦瑟》,堪称李商隐诗歌的压卷之作。压卷之作,你神往吗?梁启超“不能解”的诗,你敢解吗?同学们渴望的眼神似乎在说:“我想试试。”好吧,我们从诗歌的标题开始。

二、解题

标题“锦瑟”是什么意思?

“瑟”是一种弦乐器,“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

三、教师示范朗诵《锦瑟》一诗,学生朗诵《锦瑟》一诗

四、学生理解每联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毫无来由的身长五十根弦呢?你的一弦一柱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颔联:庄子做梦早晨醒来,为蝴蝶所迷,不知是庄周梦化蝴蝶,还是蝴蝶梦化庄周;蜀帝杜宇禅让君主之位不幸国亡身死之后,魂化杜鹃,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的凄惨悲痛的心情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

颈联:月夜沧海边的明珠点点闪烁泪迹斑斑,被日光照射的蓝田山的上空,屡屡玉烟,依稀可见。

尾联:这种怅惘和伤感哪里是现在追忆时才有,在当时我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五、教师展示研讨练习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训练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诗歌结

1.找出每联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2.找出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3.首联和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题,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找出以下词语——

首联“无端”,颔联“迷”和“托”,颈联“泪”和“烟”,尾联“惘然”。

对各关键词的简要分析的参考答案见下:

首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无端”一词。

表明了作者的迷惑不解,有埋怨之意,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感情。

颔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迷”字和“托”字。

庄周为梦境而迷,作者为“华年”而迷,作者不知道美好的年华是否真的存在过,因为美好的事物已经恍然如梦了。想及此,作者感慨万端,无限伤感。

“春心”代表了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美好已经远去,现在只能像望帝杜宇一样,把这份伤感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

颈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泪”字和“烟”字。

过去美好的一切如月夜沧海边的珍珠,历历在目却泪花点点;过去美好的一切如同蓝田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却可望而不可即。这两个字形象地表达了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哀伤与怅惘之情。

尾联中最能代表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惘然”一词。

“惘然”一词,概括了“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寥、虚幻之情,统于这二字中包括。

第二题,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够发现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是首联中的“思华年”和尾联中的“惘然”。

“思华年”有总领全篇的作用,颔联和颈联是“思华年”的具体内容。

“惘然”有总结全诗的作用,“惘然”一词,概括了“思华年”的全部感受。

第三题参考答案如下:

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做这首诗时作者已经46岁了,作者的年龄数字和锦瑟的弦数极为接近,这不由得引发了作者对以往岁月的追忆,对人生的思考,可以说全诗因观锦瑟而发(或者说因听锦瑟乐声而起)。首联的作用是:①在结构上统摄全篇,领起下文;②在意境上为全诗渲染了朦胧迷离的气氛;③首联在情感上还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抒情基调。

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收束全篇。

六、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

我们在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有“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一题,大家结合课前了解到的李商隐的生平,分析这首诗的主题。

学生可能做出以下分析,言之成理的都应该肯定——

本诗通过对过去美好岁月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就的感伤。(自伤身世说)

【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李商隐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曾经有过短暂的荣光,后来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作者通过本诗抒发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伤。】

本诗通过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伤感之情。(悼亡说)【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有人认为锦瑟的是作者的亡妻或某贵人的爱姬名,有人认为他思念是一位已故的亲人。】

本诗通过对“锦瑟”的追忆,表达了自己思念恋人的伤感之情。(恋情说)

【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宋朝计敏夫《唐诗纪事》说“锦瑟,令狐之妾”,苏雪林认为“锦瑟是李商隐的爱情纪念物”,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

并且学生可能对诗句做出如下理解: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教师总结:

大家能结合在课下学到的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知识及前人的理解来分析诗歌的主题,难能可贵。关于本诗的主题,除了大家分析到的这些外,还有乐志说、寄喻说和论诗说等等。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对主题的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不是专门搞考证的学者,我们所能做的是从诗歌的词句和意象意境出发,探索诗歌的思想情感。既然大家都认识到了本诗通过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的迷惘与感伤。那我们大可不必去深究这美好的事物是作者的亡妻还是恋人,抑或是过去曾有过的志满意得。

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生可能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用典雅致精工

李商隐的用典,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学生还可能从以下方面分析:

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八、指导学生朗诵这首诗并默写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李商隐的压卷之作《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尽管这是梁启超也“不能解”的诗,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感受:“学界有雾重重锁,心中无难关关通。”

十、布置作业:

《学习辅导与训练》107—108页7—9题、13—15题。

【板书设计】

无端思华年托惘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