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I(转)

2008-04-11 18:11

摘要:汽车尾气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催化净化作为处理汽车尾气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述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过程。同时,从催化净化机理、载体和催化效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汽车尾气净化催化领域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介绍。

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净化机理;载体

现代社会中,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增加很快。同时,汽车排气中的CO、HC和NOX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因素,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日益严格[1]。此外,治理汽车尾气的手段也有多种:改进汽车发动机系统;改善燃油质量;使用电能、太阳能为能源的汽车;使用尾气净化催化剂等。其中采用尾气净化催化技术是目前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汽车属于在用车,汽油质量低下,且催化剂易中毒,使得我国在尾气净化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1 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

尾气净化催化剂按反应功能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催化剂;按活性组分分为贵金属催化剂、低贵金属加稀土等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稀土等非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三类。氧化型催化剂主要催化CO与HC的氧化反应,

即CO+O2→CO2 (1)

HC+O2→CO2+H2O (2)

还原型催化剂主要催化NOX的还原反应:

NO+CO→N2+CO2 (3)

NO+H2→N2+H2O (4)

NO+HC→N2+H2O+CO2 (5)

因两种反应要求的化学环境不同,故早期的催化剂将两者分立。后来由于发动机的改进,实现了可使两种功能兼容的化学环境,同时随着排放限制法规的不断严格,车用尾气净化催化剂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成为当代最热门的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已出现四代六种催化剂。70年代中期到末期的汽车排放法规只要求控制CO与HC的排放,发动机尚使用化油器开环系统,所以这个时期的催化剂均属于氧化型催化剂。这一时期使用过两种催化剂,一种是非贵金属催化剂(BMC),如以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2],它的缺点是热稳定性差,600℃以下低温活性差,且易中毒。另一种是以铂(Pt)、钯(Pd)为活性组分的贵金属催化剂(PMC)[3],通常以二者形成的合金态使用,铂∶钯≈7∶3,总载量0.12%左右,它的缺点是容易铅中毒。由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要比非贵金属催化剂高100倍以上,自80年代以后,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完善,BMC已基本被PMC所替代。随后NOx的排放量

受到限制[4],氧化型催化剂已不能满足要求,由于铑对于NOx的还原很有效[5,6],而被引入钯-铂催化剂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推出了铂-铑三效催化剂(TWC),同时处理CO,HC,NOx。这时的TWC主要是以铂、铑作为活性组分,涂层中加入碱土与稀土元素。其中,稀土元素作为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催化剂的储氧能力。但是,铂-铑三效催化剂在高温气氛中(>1000℃)时,铑与表面涂层中的Al2O3和CeO2发生化学作用,对NOx的还原活性下降。研究发现,有两种原因导致铑的部分失活:一是在还原条件下粒径增大;二是在氧化环境中导致铑从表面扩散到Al2O3内部[7],所以为了避免铑的扩散,常加入一些“惰性”载体,如ZrO2或Al2O3的密集形式[8]。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铑在汽车催化剂上的应用占它在世界总产量的大部分,使得铑和铂一直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而钯被认为是比较便宜的贵金属,且钯比铂、铑资源更丰富,因此,用钯来代替铂、铑成了研究趋势。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开始使用第三代的铂-铑-钯三效催化剂。这一代催化剂相当于在一个钯催化剂上再安置一个标准铂-铑催化剂,当然,Al2O3涂层以及孔结构作了较大的改进,并对CeO2的贮氧特性做了稳定化处理,形成了多涂层结构。在此结构中,钯在内层有更好的耐热稳定性;铑在外层更有利于NOX的还原;铂在钯铑之间起积极协调作用。结果使第三代催化剂的性能有了明显改善。据恩格哈特公司介绍该催化剂1995年起已正式应用于新生产车上。福特公司在1989年也引入了钯-铑催化剂来代替传统的铂/铑催化剂。目前为止,已应用于商业的三效催化剂包括铂-铑、钯-铂-铑、钯、钯-铑四种。90年代初,福特公司非铂-铑三效催化剂即三效钯催化剂的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9],因此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催化剂的寿命。但这种钯催化剂对涂层的要求更高,且使用绝对不含铅的汽油,所以第四代催化剂何时在新车上大规模应用尚不得而知。但贵金属资源有限,成本较高。大量研究表明,Cu是所有过渡金属中最有希望替代贵金属的元素[10]。但是采用一般浸渍法制备的Cu-Al2O3催化剂在800℃以上的高温下易生成低活性的CuAl2O4,叶庆国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铜可防止在温度1000℃以下生成低活性的CuAl2O4,从而降低了贵金属的用量。

2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机理

2.1 催化净化

CO和HC的机理早期的研究认为CO在铂的表面上氧化是一个结构不敏感反应,其过程遵循Langmiur-Hinshelwood动力学。但是,当CO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快速过渡时,上述理论不能很好的预测某些实验结果[11]。Lynch[12~14]对此作了详细综述,提出了CO氧化的基本机理:

CO+*=CO* (6) (*代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下同)

O2+2*=2O* (7)

CO*+O*=CO2+2* (8)

Engel[15,16]指出这个机理包括氧的化学解离和CO的分子吸附。此外,Cleudel[17]在对CO和CeO2催化氧化的研究中,根据电导率的测定肯定了氧化物中晶格氧离子参与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 CO+*=CO* (9)

CO*+O2-=CO2*+□2- (10)

CO2*=CO2+* (11)

O2*+2□2-=2O2- (12)

式中:O2-和□2-分别表示晶格氧离子和表层阴离子空缺。催化净化HC的机理和催化净化CO的机理相同。

2.2 催化净化NO的机理

NO在TWC中主要是通过CO还原成无污染的N2,机理解释主要有三种,其中通常认为[18~22]:CO与NO吸附在催化剂上,NO分解出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氮原子重新组合形成N2,或者与另一个吸附的NO形成N2O或N2,在催化剂表面留下一个氧原子,吸附的CO和氧原子反应生成CO2气体。Sadhankar[19]给出了它的模型:

CO+*=CO* (13)

NO+*=NO* (14)

NO*+*=N*+O* (15)

N*+N*=N2+2* (16)

N*+NO*=N2+O*+* (17)

N*+NO*=N2O+2* (18)

CO*+O*=CO2+2* (19)

Klein[23]和Banse[24]提出了双分子反应模型,吸附的NO的分解不需要一个贵金属空穴,只需要吸附的CO来完成,并且生成CO2,吸附态的氮原子。反应模型为:

CO+*=CO* (20)

NO+*=NO* (21)

CO*+NO*=CO2+N*+* (22)

2N*=N2+2* (23)

Kudo[25]和Cho[26]提出两个吸附的NO分子共同作用形成N2或N2O和吸附态氧的机理。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空穴。Kudo[25]给出了详细步骤:

CO+*=CO* (24)

NO+*=NO* (25)

2NO*=N2+2O* (26)

2NO*=N2O+O*+* (27)

O*+CO*=CO2+2* (28)

3 载体的研究

3.1 对载体的要求

由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特殊性,使得它对催化剂载体具有以下要求[27]:(1)比表

面积大。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2)热稳定性好。汽车尾气温度较高,良好的热稳定性是防止催化剂高温失活的一个重要前提。(3)机械强度高。由于汽车在运行中的平稳性较差,且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高温、高速废气的不断冲击,容易产生破裂而导致催化剂失活。除上述要求外,催化剂载体应有一定的形状,适宜的物理性(如吸水性、密度、比热和导热系数等),不能含有任何可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并且要求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便,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3.2 载体的分类

国内外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载体按形状可分为颗粒状和整体块状两大类型。整体块状载体主要为蜂窝状,其主要材料为陶瓷和金属合金。颗粒状载体主要为球形,其材料为活性氧化铝。它的优点是耐高温和耐机械冲击好,比表面积高,但它的致命弱点是床层对排气的阻力较大,起燃温度高;随着对催化剂综合性能要求的提高,球状催化剂很快在80年代被淘汰。

3.2.1 堇青石

陶瓷蜂窝载体陶瓷蜂窝的主要材质是堇青石(cordierite),它是在MgO-Al2O3-SiO2体系中合成的,最终的组成为2MgO·2Al2O3·5SiO2,烧成的温度为1400~1420℃。其特点是热膨胀系数低(10nm·℃-1),可承受剧烈的催化剂温度的变化而不致破裂。由堇青石构成的支持体是汽车尾气催化剂较为理想的载体。它具有如下特征:(1)是整体式结构,具有纵向连续不受阻挡的流动通道,每一通道贯通整个支持体,周围是一薄壁表面,其厚度可薄到只须满足催化剂强度要求的程度;(2)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冲击,热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小;(3)孔隙率高,排气阻力小,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小;(4)蜂窝状载体的(窝室)截面有三角形、四方形和六角形等形状,载体端面形状一般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堇青石陶瓷载体是目前较为适合的汽车净化催化剂载体。

3.2.2金属蜂窝载体

与传统的陶瓷载体相比较,金属蜂窝载体由于金属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而显示了一些

独特的性能,表1[28]可见:(1)金属载体的壁厚可薄至0.04nm,其有效截面大大增加,从而可降低排气背压,有助于减少发动机功率损耗;(2)金属载体较大的几何面积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对废气的净化效率;(3)金属载体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较低的热容量有助于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即降低冷启动时的废气排放污染,而且能够及时将催化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

4.2 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起着很大作用。

(1) 降低表面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

Seh.OH[32]的研究表明,在w(Rh)/w(Al2O3)为0.014%的催化剂上添加0.5%的Ce后,反应速度无显著改变。然而添加2%~9%的Ce后,动力学有所改变,而且相差很近,即,添加2%~9%的Ce,Rh/Al2O3的反应速率很接近,且反应速率都较大(在T>250℃时,至少要快5倍)。另外,添加Ce后还可以降低表面活化能,见表2。

(2) 提高催化剂载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Al2O3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适度的孔分布,并有一定强度,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但缺点是温度高于900℃会发生相变而使结构破坏,并且会与活性金属组分发生相互

作用影响其活性。氧化铝载体通过引入镧、铈等稀土助剂,提高相变温度而使其具备了耐高温,抗热伸缩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33]。

(3) 催化剂的储氧能力[34]。

稀土Ce助剂为控制空燃比提供了一种储氧作用。Ce在氧过量时储氧,而缺氧时释放氧,为防止氧气浓度急剧变化,提供了缓冲作用,避免了催化效率随尾气成分的变化而发生波动,这种储氧作用是由于稀土Ce是变价元素,有三价、四价多种价态,当尾气氧气过剩时,它储氧,由低价氧化态氧化物Ce2O3向高价态CeO2转化;当氧气不足时,它放出氧,由高价的CeO2向低价态Ce2O3转化,从而使催化剂发挥储氧作用。近期,胡玉才[35]和赵建军[36]综述了CeO2和CexZr(1-x)O2固溶体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作用。认为传统三效催化剂中的CeO2

高温下易发生烧结而降低或失去储氧能力。而加入锆所形成的CexZr(1-x)O2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低温还原性能和较高的储氧能力,可以作为新一代三效催化剂的关键材料。叶庆国等在Ce-Zr固溶体的基础上成功的制备了Ce-Zr-La固溶体,该催化剂经900℃焙烧后储氧量降低较小,晶粒度变化也较小,表明La起热稳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烧结和储氧量的降低。

4.3 冷启动

冷启动是指发动机处于未发动状态时的启动。启动时,开始1~2min内HC和CO有高量的排放,如在美国联邦政府测试方法FTP(FederalTestProcedure)的初始(冷启动)阶段,就

排放出60%~80%的HC和CO[37]。初始排放量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催化剂未达到起燃温度不能进行反应;二是发动机启动时处于富油工况,氧化过程因贫氧而不完全。近年来,为了提高冷启动状态的废气控制,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常有以下几种改进方案:(1)使用低

温起燃催化剂。低温起燃催化剂可在汽车冷启动时期迅速起燃,催化燃烧尾气。(2)使用电加热催化剂(EHC)。EHC的运转是在汽车启动之前,金属基底先被电流加热一段时间(越短越好),使其达到催化剂的起燃温度300~400℃[38]。(3)在传统的TWC的前面增加一个碳氢化合物吸附扑获器(HCT)[39]。它应用吸附材料扑集冷态HC,直到更高的温度才脱附,进入后续的TWC内得到充分燃烧。这种方法较之传统三效催化剂减少50%的HC排放。

5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汽车尾气又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对其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贵金属三效催化剂作为处理尾气的有效手段,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为了满足超低排放和“零排放”标准,还有许多工作待研究,主要有:(1)开发适合冷启动状态时低温起燃催化剂。(2)开发贫燃状态下的三效催化剂。(3)开发适用于高温废气且稳定性高的催化剂。(4)开发非贵金属TWC,降低贵金属用量,以降低催化剂成本。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国内外发展分析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国内外发展分析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最有效手段。按照我国总体规划,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水平。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有多种,早期使用普通金属 Cu、Cr、Ni,催化活性差、起燃温度高、易中毒,后来用的贵金属Pt、Pd、Rh等作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寿命长、净化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贵金属价格昂贵,很难推广。 1 国外进展 Catalytic Solution公司(CSI)开发了用于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的新型陶瓷氧化物催化剂,这种混合相催化剂(MPC)使用的贵金属比常规汽车排放控制催化剂减少 50%~80%。MPC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途径制造,MPC含有几种贵金属和非贵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大多来自非贵金属的尖晶石和钙钛矿,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组合在同一结构中。CSI从属于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已将CSI 技术应用于2002年款轿车车型中,通用汽车公司的GM汽车可望使用25万台以上。CSI还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约在福特汽车上试用该催化剂。除了汽车尾气排放催化剂外,CSI还投资2960万美元开发MPC催化剂用于控制燃气轮机的NOX排放污染。CIS公司开发的纳米大小氧化物汽车排放控制催化剂,用来替代贵金属具有较大的竞争性。 日本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它不仅能提高催化能力,还能大大减少汽车废气转换器中贵金属的用量。一般汽车废气转换器的核心部件是上面有大量微孔的陶瓷,表面涂以粉状催化剂。含有钯、铂、铑等贵金属成分的催化剂,能够减少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但是由于转换器靠近发动机,高温会使催化剂颗粒结合在一起,减少催化材料总表面积,降低催化能力。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称,他们使用一种名为“钙钛矿”的物质作为催化剂,有效防止了颗粒结块现象。含有少量钯的新型催化剂,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中工作100多个小时后仍能保持较强的催化能力,且物质微粒没有结块。普通含钯的氧

汽车尾气处理技术研究

密级: 学号: 自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尾气处理技术研究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设计(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汽车社会拥有率的大幅增加,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从全国来看汽车尾气污染分担率已经上升到了95%,年排放一氧化碳为3500万吨,碳氢化合物为500万吨,氮氧化合物为380万吨。我国定期发布空气质量周报的30个城市的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空气呈现中度、重度污染。环保部门监测表明:大气中HC的96%,CO的86%,NO。的56%来自机动车排放,北京、上海、广州等10余个城市已经出现最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的先兆。上海1993--1994年监测结果表明:主要交通路口和路段大气中的CO平均浓度超标率达27%,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NO平均浓度超标率为85%,最高日均浓度超标倍数达9倍;其他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上大气污染物超标现象亦很严重,有资料表明,这些区域的汽车尾气污染都很严重。 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都集中在大城市,而且车况差,都集中在大城市,原油质量低,单车的排污往往高出国外同类车的几倍,因此汽车尾气已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造成巨大的威胁。汽车尾气处理刻不容缓,本文就汽车尾气成分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汽车尾气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列举了尾气处理技术改进建议,希望可以给汽车研究个人或者团体给予帮助。 关键词:汽车尾气处理:稀薄燃烧:三效催化剂:

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净化处理技术

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净化处理技术 摘要:现在社会汽车越来越多,而汽车尾气带来了各种危害环境和人身体健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关注对汽车尾气的处理,关注我们的环境,及时采取措施很好的处理汽车尾气问题,让我们可以与环境和谐相处,让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治理 现代社会的今天,汽车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但同时汽车也是对我们环境和对人身体伤害最大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它的污染主要就是尾气。 尾气污染主要是指柴油、汽油等机动车燃料因含有添加剂和杂质,在不完全燃烧时,所排出的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和破坏。据研究表明,汽车排放物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此外还有铅尘和烟尘等污染物。具体而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CO: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通常是因空气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般汽油机排放的一氧化碳比柴油机高。 CO2: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是完全燃烧或CO在空气中氧化而来的。

HC:来自汽车燃油的不完全燃烧。 NOx:主要是NO和NO2的混合物,是空气中的N2和O在发动机燃烧室高温高压下反应的产物,压缩比越高,燃烧室的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大。 SOx(包括SO2):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在发动机燃烧室中氧化生成的产物。 Pb(铅):来自汽油中的四乙基铅。汽车用的汽油中,通常加有四乙(基)铅或四甲(基)铅做抗爆剂,这些铅的70%随尾气排入大气。 PM(颗粒物):颗粒物是由于进气不充分或燃烧温度过低造成燃烧不完全形成的。排气中颗粒有三个来源:(1)燃料液相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烟颗粒;(2)润滑油燃烧产生的积炭颗粒;(3)燃料中硫生成的SO2、SO3和添加剂的钙生成的CaSO4颗粒。 VCO(易挥发有机化合物):蒸发性气体,是许多不同种类的烃类构成的混合物,来自汽车燃油箱的汽油蒸发。 而这么多污染物中,其中co和铅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两种物质。 而在这点上,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中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催化科学与技术的里程碑-尾气净化催化剂 陈耀强 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 汽车尾气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量迅速增长,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8280万辆,预计将在2021年突破1亿辆。我国2013年的汽车产量为2212万辆,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2013全国汽车保有量1.37亿辆车辆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汽车社会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其中,氮氧化物(NOx)640.0万吨,颗粒物(PM)62.2万吨,碳氢化合物(HC)438.2万吨,一氧化碳(CO)3471.7万吨。汽车尾气污染物的危害不仅体现在排放量大,更重要的体现在尾气污染物的特征和排放部位上。以PM2.5为例说明汽车污染物的特征。PM2.5的危害取决于三个方面:(1)尺寸越小危害越大,(2)化学组成的毒性越大危害越大,(3)数量越大危害越大。 PM2.5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工业排放(以燃煤为主)和扬尘。扬尘的颗粒较大,主要为氧化硅等无机物,有机组分最少,危害小,防控容易。 燃煤和汽车的PM2.5均含有高致癌的多环芳烃(PAHs)及其他有机组分,但燃煤的PM2.5所占比例没有汽车高,颗粒较大,质量比汽车大,但数量远没有汽车的PM2.5多,燃煤和其他工业排放的PM2.5也属于重点控制对象。 汽车尾气的PM2.5的特征为:(1)汽车的PM2.5的粒度为0.04-0.3μm(柴油车0.3μm,汽油车0.1μm ,摩托车0.04μm),可在人体的任何地方造成危害。(2)化学组成的毒性大,含有16种多环芳烃(图4)等高致癌物质和致病物质。(3)数量极大,目前排放PM2.5最少的压缩天然气车每公里排放6000亿个PM2.5,PM2.5的危害是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4)基本上不沉降,长期累积。汽车尾气的排放部位离地面仅30-50cm左右,在人的呼吸带内,人体吸进去的是未经稀释的高浓度污染物,是一类极其特殊的污染物排放。而其他的污染源(如离城市20公里燃煤电厂)排放经过空间稀释后浓度已降到原始浓度的数万分之一,这是汽车尾气污染危害远大于其他类型的污染的关键所在,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和眼睛造成巨大危害。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DOC)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实验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专业精细化工 班级08精工 学号0813020060 姓名赖家雄 指导教师及职称梁红教授 开课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2011 年11 月20 日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化学化工学院 08精工 0813020060 赖家雄 摘要:本实验通过小组设计方案,制备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表征和性能进行测试。目的是掌握柴油车尾气处理净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了解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各种因素;了解催化剂活性测试方法和仪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学会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学会用FT-IR测定催化剂的结构。预习实验报告了解了柴油车尾气的危害,同时了解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主要方法,以氧化铝为载体进行制备。 关键词: 柴油车尾气; 危害;催化剂制备方法; 温度:数据处理 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挥发性烃类有机化合物(VOC)。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和汽油车相比较,汽油车排气中的CO、HC和VOC比较多,柴油车排气中的PM比较多,近年来因机动车所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目前柴油车尾气的处理方法,采用催化燃烧的方法除去颗粒物是目前实现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控制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其中催化剂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拟以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三氧化二铝(Al 2O 3 )为载体制备柴油车尾气 净化催化剂,并了解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拟达到如下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掌握催化剂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独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3.了解和掌握催化剂的各种制备方法,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4.了解催化剂比表面积(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

汽车排放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

汽车排放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 (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很大, 汽车尾气污染是制约全球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采用催化剂技术是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汽车尾气催化剂正被广泛应用。稀土作为催化剂组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催化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构想。 汽车尾气;催化剂;纳米稀土催化技术 关键词:汽油机污染物危害机理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1.99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石油燃料的大量消耗所引起的有害物质对大气产 生了严重的污染。汽车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汽车发动机排 气中包含许多成分,其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过剩的氧气以及留下的氮气、不完全 燃烧的产物和燃烧反应的中间产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 固体颗粒(碳烟)及醛类等。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污染,己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NOx、HC及CO等污染物,其中NOx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 烟雾和酸雨的主要原因[l]。为减小汽车尾气对人类及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对尾气 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限制日趋严格。1985年美国的排放标准中HC为0.429/km、CO 为3.49/km、 NOx为59/km,而到20世纪90年代对汽车排出尾气中HC、CO、NOx等含量的要求

则接 近于零。随着汽车尾气污染影响的增加,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也在不断严格。1999 年的排放标准中要求燃用优质无铅汽油的车辆CO最大不超过69g/km,HC+NOx小于 17g/km(GWPB1—1999)。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GB17691—2001,GB18352.l—2001,GB18351.2—2001,并淘汰了化油器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抽查的八家汽车企业的汽车尾气排放全部达到了欧洲I号排放限值法规的要求,多数产品还达到了欧洲Ⅱ号排放限值法规的要求。这与2001年抽查的车型全部采用电喷发动机和三效催化转换器有直接关系。但同国外正在实施的欧Ⅲ欧IV相比仍有5一10年的差距。李青指出纳米稀土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2.汽车尾气的形成机理 2.1 一氧化碳 CO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排气中的CO是由于烃的不完全燃烧所致。烃燃料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CO的详细机理目前尚在研究之中。一般认为,烃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要经过一 系列的中间过程,产生一连串的中间生成物。这些中间生成物如不能被进一步氧化,就可能 以部分氧化的形式排出。CO就是烃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完全氧化产物,其形成 过程为: RH→R→RO2→ RCHO→RCO→CO 式中,RH为烃烯料产物;R为烃基;RO2为过氧烃基; RCHO为醛;RCO为酰基。其中, RCO自由基生成CO,CO在火焰中活焰后区的主要氧化反应为 CO+OH CO2+ H 该反应的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都很高,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瞬时化学平衡,因

汽车尾气处理方案

主题学习课题 名称 空气污染及 汽车尾气处 理 导师夏学儒 课题组成员唐丽珠张新明曹博 陈伟刘麒张东毛 磊周多轩任旭 组长鲍鹏飞班级9班化学组 研究主 导课程研究性学习相关课程化学 研究背景: 本文对山丹县空气污染及汽车尾气处理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找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事实依据。在此思路指导下,我组各位同学计划在掌握相关实际资料以及设计好问卷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发放问卷,调查信息,了解到多种车型及尾气处理装置。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就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它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削弱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较少,但毒性很大,其毒性是含硫氧化物的3倍。氮氧化合物进入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则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0.6~0.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所以,我们要多走路,能不坐车就尽量不坐车。 研究内容: 1同学们及市民对空气污染及汽车尾气的认识; 2现有汽车尾气处理的方法; 3如何保护好环境,对自家车进行改造。

催化剂在处理汽车尾气中的应用

稀土催化剂在处理汽车尾气中的应用 通过《绿色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绿色化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绿色化学涉及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都对绿色化学高度重视,发展好绿色化学,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 )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简单的说就是提高原子利用率,防止污染。在防止污染方面,以汽车尾气为例,就是将有毒的CO 、NO x 转化成无毒的CO 2、N 2。 随着交通运输也的发展,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的一个大污染源。 安装催化净化转化器是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的粗化剂种类较多,期中贵金属(Pt,Pd,Rh)虽然活性高、净化效果好,但价格昂贵。含稀土的催化剂价格低,化学和热稳定性好,活性也较高,尤其抗中毒、寿命长,是一种很有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尾气排放 燃油机动车的气态排放物主要由CO 、NO x 和碳氢化合物(HC)组成,有些还含有铅,磷,硫等有毒物质。 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入大气中造成铅污染。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汽车燃烧排入大气中的铅已达数百万吨,成为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铅对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系统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表现为智力下降、肾损伤、不育症以及高血压等。 危害: CO 对人的神经系统有严重的破坏作用,组织人体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氧气,引起慢性中毒。HC 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NO x 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在太阳光的作用下,NO 2分解产生的O 和O 2生成O 3,还进一步与烃类反应形成光化学二次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NO x 还是形成酸雨和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催化净化器的原理是利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将排气中的CO 和HC 等有害物质氧化为CO 2和H 2O ,将NO x 还原成N 2。 (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稀土在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作用 通常稀土是以氧化物(CeO 2、Y 2O 3等)的形式加入催化剂中,在保证催化剂活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减少贵金属的用量,并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主要作用有4个方面: 1)提高催化剂载体的性能 通常所有的催化剂载体表面有氧化铝涂层,可以提高载体的表面积,有利于催化剂活性成分的分散,以此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而氧化铝在高温下容易向无活性相转变。加入稀土元素(La 或Y)可使其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抑制相2222CO O CO →+O H CO O HC 2222454+→+22222N CO CO NO +→+O H CO N NO HC 222245104++→+O H N NH NO 2236546+→+22332H N NH +→O H N H NO 222222+→+222/1xCO N xCO NO x +→+222H CO O H CO +→+

汽车尾气处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空气污染特别是由于汽车尾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而日趋严重。包括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的各种净化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使用高压放电治理各种有害气体在国内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高压脉冲电源是释放出高压电以电离出汽车尾气中颗粒物处理市场化的关键设备之一。 电容储能是研究比较早、应用比较多的脉冲电源形式,其技术至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电感储能与电容储能出现的时间相当,但是电感储能是动态储能,实现的技术相对复杂,因此其应用较电容储能偏少。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固态开关的耐压等级和通流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使其有可能运用到高压脉冲技术中去。而如加速器、雷达发射机、高功率微波和污染控制等领域的高压脉冲技术对高重复频率固体开关的运用需求,也促使人们对固体开关技术在脉冲功率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有关电感储能功率脉冲技术的研究明显增多,其储能密度高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高功率脉冲电源领域,尤其是电感储能功率脉冲电源,世界各国都任处于积极研究之中,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次项目实验中我们小组也采取了高压电路电离的方法,将尾气中带电颗粒物电离出来。高压电路主要技术通过汽车电瓶输出的直流电用电路转换成交流电,然后通过变压器升压成高压交流电,再通过稳压电路输出稳定的高压接在铁丝网上。 汽车尾气的处理除了高压电外还有通过加速或者增添一些化学反应,使尾气中有害物质能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转换成无害的无机物排入空气中。对这些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净化转化器上。而催化剂又是催化净化效果的关键。因此,开发高效实用的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至关重要的一环。 20世纪70年代初,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多为氧化型,使用铂、钯或两者混合的催化剂来提高尾气中HC、CO同O2反应的速度,降低HC、CO的排放量。但随着大气中NOx含量的的增加,人们要求同时净化汽车尾气中的HC、CO、NOx。后来就出现了两段净化法,又称氧化-还原法。随后又于1977年开始采用含有Pt、Pd、Rh三效催化剂并能同时降低HC、CO、NOx的无害三效催化净化器。 目前,国内外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多为能够同时催化转化HC、CO与NOx的固体三效催化剂。和许多工业固体催化剂一样,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主要由活性组分、载体与助剂3部分组成。汽车用三效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主要分为贵金属型、非贵金属型与稀土型。贵金属型的活性组分主要由Pt、Pd和Rh组成。Rh是加速NOx还原的活性组分,虽然Pt和Pd同时对HC、CO、NOx的转化起催化作用,但是对NOx的还原能力低于含Rh催化剂。在3种贵金属中,Pd的价格远低于Pt 和Rh,而且Pd资源较Pt、Rh丰富,其耐热性好,使用Pd催化剂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因此,单Pd催化剂便成为三效催化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Kim D H[4,5]等人用溶胶法制备一种以钒与锆为助剂的单钯催化剂,其中n(V)/(Zr)=0.36,Pd、V、Z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与10%。所得的单钯催化剂具有很高的低温活性、热稳定性与抗SO2毒性,这主要是由于催化剂中V与Zr形成的V)O)Zr键,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这些Zr)O)X键(X为V或Al)与催化剂中的C-Al2O3形成了无定形四面体的配位结构:(M)O)3VO,使Pd在催化剂表面获得很好的分散性。即使是在1 000e以上的高温,由于这种配位键作用,

几种新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2005年第10期广东化工51 几种新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黎展毅,颜幼平,蔡河山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情况以及多种条件下的最佳反应。 [关键词]汽车尾气;;indsofAutomobileExhaustCatalysts LiZhanyi,YanYouping,CaiHeshan (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Institute,Guangdo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90,China) Abstract:Pollutionfromautomobileexhaustisadifficultproblem.Theexploitationandapplic ationofthenewkindsofcatalystsinautomobileexhaustwerenecessaryandinstant.Thispaperi ntroducedthreekindsofcatalystsinau2tomobileexhaustandthecharacteristics,catalyticprinc iples,thedevelopmentandthebestreactionsunderdifferentconditionsofeachother. Keywords:automobileexhaust;catalysts;catalyse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是道路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汽车尾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颗粒物质(如碳粒等)大量排放至空气中可导致酸雨和化学烟雾。其中在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中,NOx污染尤为突出,部分主要交通干道的NOx和CO已严重超标。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构成了空气的严重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1,2]。我国的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标准GB3842-7-83自1984年4月1日起实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汽车尾气的排放要求也日渐提高。在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地区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后,认为欧盟标准较为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于1993~2000年间出台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后修订为GB18352.1-2000我国第一阶段实施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1标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GB18352.2-2000(欧2标准),实现2010年逐步接近或与国际接轨[3]。故此,研究如何控制和治理众多汽车尾气也成为一个相当迫切的课题。 当前,虽然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较为成熟,应用也较为普遍,但由于贵金属的储藏量少,价格昂贵,使贵金属催化剂。90年代初,应用于机动车尾

汽车尾气处理(小论文)

汽车尾气处理(小论文) F1115002 5111509040 周于聪【摘要】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尾气的催化转化是目前处理尾气污染的主要手段。本文简述了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尾气催化转化的主要过程及其反应方程式,并通过简要计算证明其可行性和温度等相关数据,简单介绍了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及其今后的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催化剂,尾气处理反应式,尾气处理温度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的购买量和使用量快速增长,与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寻找高效可行的尾气处理技术变得越来越急切。 一、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汽车尾气中含有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 X)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硫(SO2)和铅化合物等,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对人体及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氧化碳(CO)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 b)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氧气(O2),一旦人体 吸入较大量的CO,因发生如下反应:H b O2+CO?H b CO+O2,导致人体缺氧,危及生命。 碳氢化合物(HC)本身即具有致癌作用,且会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在空气中易与氮氧化物(NO X)在太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造成大气污染,严重时甚至可以使人麻痹中毒。 氮氧化物(NO X)主要是NO和NO2,其中高浓度的NO能引起中枢神经瘫痪及痉挛, NO2能引起人体中毒,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倘若汽车尾气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其严重生态影响和社会影响不堪设想,甚至会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汽车尾气的排放现状 据最新的环境保护部报告显示[1]:2009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143.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4018.8万吨,碳氢化合物(HC)482.2万吨,氮氧化物(NOx)583.3万吨,颗粒物(PM)59.0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和HC超过70%,NOx和PM超过90%。 由以上数据可见,汽车尾气处理压力巨大且十分重要,更高效的处理技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大方向。 三、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三效催化剂为例) 1、三效催化剂的基本原理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把CO、HC、NO X 分别氧化、还原为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二氧化碳(CO2)、氮气(N2)和水蒸气(H2O)。 2、三效催化剂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CO、HC氧化反应: 2CO+O2=2CO2 2H2+O2=2H2O HC+O2→CO2+ H2 NO的反应: 2CO+2NO=2CO2 +N2 HC+NO→CO2 +N2 2H2 +2NO=2H2O +N2 水蒸气重整反应: HC+H2O→CO +H2 水煤气转换反应: CO+H2O=CO2+H2

大型柴油车尾气净化SCR脱硝催化剂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柴油车尾气净化SCR脱硝催化剂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大型柴油车尾气净化SCR脱硝催化剂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d29099523.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1.10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3)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3)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 2.3.1顺应我国“十二五”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顺应我国柴油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9) 2.3.3推动大型柴油车尾气净化SCR脱硝催化剂产业发展进程的需要 (10) 2.3.4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10) 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1) 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1)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 2.4.1政策可行性 (12) 2.4.2市场可行性 (13) 2.4.3技术可行性 (13) 2.4.4管理可行性 (14) 2.5分析结论 (14)

汽车尾气催化剂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要靠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在一天天增长。汽车是现代社会最普及的交通工具,特别是近年来私家车越来越多,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汽车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在我国,汽车尾气净化是解决尾气排放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内燃机,其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氮氧化合物(NOx)、硫氢化合物和臭氧等,其中CO、HC及NOx是汽车污染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成分。HC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烃不完全燃烧而产生,NOx是火花塞点火瞬间高温高压下空气中的N2、O2反应的产物。汽车尾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治理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简介 1.1汽车尾气净化 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汽车污染控制技术已经进行了研究开发,目前己达到实用阶段。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性能和生产工艺,改善汽车内燃机燃烧技术及三效催化剂排气系统的处理可净化这些有害气体。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可以分为机内和机外两种技术。机内净化主要是提高燃油质量和改善燃料在发动机中的燃烧条件,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机外净化的主要方式是安装催化净化器,对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是机外尾气净化最有效的方法,催化剂又是净化效果的关键。因此开发实用高效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最佳措施之一。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的目的就是将有害的CO和HC氧化为CO2和H2O,将NOx还原成N2。由于汽车尾气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其转化率除和催化剂的活性有关外,还和反应气是氧化气还是还原气有关,因此催化剂在功能上分为氧化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小组实验方案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第七小组:赖家雄、田裕昌、黄卫国、邓伟明、李恒、陈鹏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挥发性烃类有机化合物(VOC)。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和汽油车相比较,汽油车排气中的CO、HC和VOC比较多,柴油车排气中的PM比较多,近年来因机动车所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目前柴油车尾气的处理方法,采用催化燃烧的方法除去颗粒物是目前实现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控制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其中催化剂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本实验拟以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三氧化二铝(Al2O3)为载体制备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并了解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拟达到如下目的:1.初步了解和掌握催化剂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独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3.了解和掌握催化剂的各种制备方法,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4.了解催化剂比表面积(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的测定方法,了解表征结果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催化剂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离子交换法、浸渍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其中浸渍法是制备固体催化剂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一般将载体放进含有活性物质(或连同助催化剂)的液体中浸渍。浸渍法是通过具有多孔结构的载体在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渍时,溶液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由表面吸入到载体细孔中,溶质的活性组分向细孔内壁渗透,扩散,进而被载体表面的活性点吸附,或沉积,离子交换,甚至发生反应,使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这些都伴随传质过程。当催化剂被干燥时,随着溶剂的蒸发,也会造成活性组分的迁移。这些传质过程不是单纯,孤立地发生,大部分是同时进行而又互相影响,所以浸渍过程必须同时考虑吸入,沉积,吸附与扩散的影响。当浸渍平衡后,将剩余的液体除去,再进行干燥、焙烧、活化等。而焙烧过程中,活性金属盐在高温下分解,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净化处理技术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净化处理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程度作了如下初步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辆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氮氧化合物测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59mg,超标准0.18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该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已上升为主要的大气污染,而过去以二氧化硫为主煤烟型污染转变为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并重的格局。为此,一些城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广州市政府颁布《关于根本上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通知》、《广州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北京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决议》,以及市环保局组织《实施北京市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标准》。这些地方性法规,主要是控制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给广大市民一个洁净的大气生活空间。 1.汽车尾气的有害成份与危害 汽车排放的尾气,除空气中的氮和氧以及燃烧产物CO2、水蒸汽为无害成份外,其余均为有害成份。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一部分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时发生较多。尤其是在次序起动、喷油器喷雾不良、超负荷工作运行。燃油不能很好地与氧化合燃烧,必定生成大量的CO、HC和煤烟。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而形成的氮氧化合物 NO x(NO和NO2的总称)。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催化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化学131班 学号:1308110289 学生姓名:石军 2016年6月6日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严重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尾气中含有大量的NO x、碳氢化合物(HC)及CO,尾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大气环境,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非常不利,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减少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尾气的污染,净化催化剂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的绝大部分转化为无害的N2、CO2和H20。本文主要就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现状;发展前景 正文 1.汽车尾气的成分 汽车尾气包含100多种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 X )、硫化物(SO X )、细微颗粒物、二氧化碳(CO 2 )、甲醛(HCHO) 和丙烯醛(CH 2 =CHCHO)等。每年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为25亿吨CO、4.5亿吨HC和2.2 亿吨NO X 。这些排放物严重地影响大气和生活环境。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净化器催化是控制汽车污染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综述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研究进展, 包括催化剂及其载体的分类及研究进展。提出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2.汽车尾气净化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正逐年增加,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称,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在影响污染物排放的诸多因素中,进人气缸的汽油质量F与空气质量A之比 A/F是最显著的因素。为了完全燃烧,理论上所需的化学计量比略有不同,一般为A/F=14.7左右。当A/F>14.7时,称为富氧燃烧,此时,CO与HC的排放浓度减少,但NOx的浓度增加;当A/F<14.7时,称为贫氧燃烧,此时NOx的排放浓度减少,而CO与HC的浓度增加。使用催化剂转化三者时,其转化效率与尾气中残余的氧浓度亦即A/F比密切相关。理论A/F比附近的一个狭窄区间( 称为“操作窗口”)应用三效催化剂,可使排气中NOx、HC和CO达到很高的转化率。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机内净化主要是改善发动机燃烧状况,以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如:改进进气系统,供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等。这些技术与汽车发动机设计及制造水平密切相关。很显然,机内净化只能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而不能除去已经生成的有害气体。机外净化是在尾气排出气缸进入大气之前,利用转化装置将其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气体。尾气转化装置包括: (1)热反应器。向排气口喷入新鲜空气,并加强排气管保温, 利用尾气本身的热量使CO、HC继续氧化,转化为相对无害的CO 2和H 2 O。(2) 催化反 应器。利用催化剂将CO、HC和NOx转化为CO 2、H 2 0和N 2 。由于汽油燃烧过程中,有 害气体的生成不可避免,热反应器对CO、HC的转化效率有限,且不能对NO X 进行转化。因此,催化净化是解决尾气污染最根本有效的方法。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广泛研究高效三效催化剂,提出了欧Ⅲ、欧Ⅳ标准,正向超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国内新排放法规已颁布并正在实施,但由于国内三效催化剂研究起步较晚,国产三效催化剂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国产净化催化剂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涉及到化工、发动机、液体力学、新材料等很多学科,但其中催化剂的研究和制备是关键,特别是开发与研究国内资源丰富的含稀土车用催化剂,减少国内资源贫乏的贵金属用量,寻找到稀土与贵金属复合催化净化汽车尾气的规律,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汽车尾气污染的净化处理技术

3.6 结果分析 实验证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是测定管模粉中,锆、钡、铈三种元素快速、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https://www.360docs.net/doc/d29099523.html,ng ’s Handbook of chemistry11th ed.1976.[2] Robert D.Braun,Introduction to Insrtumental Analysis,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7. [3] 美、英等.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光源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87. [4]朱明华.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5]林树昌,曾泳淮编.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6]万家亮.现代光谱分析手册[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96. 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 )、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 x )、黑烟、油雾、刺激性臭气甲醛(HCHO )、丙烯醛(CH 2CHCHO )、二氧化碳(CO 2)、硫化物、铅化物等[1]。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2]。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并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还我们一个洁净的大气环境。 1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所谓汽车尾气净化就是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减 少污染物的排放或使排放废气中CO 、HC 、NO x 等污染物,分别被氧化或还原,生成无毒的CO 2、H 2O 和 N 2 [3]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采取的途径主要有两 种,一是在不改变燃料种类的情况下采用清洁燃烧技术(即机内净化)与尾气净化技术(即机外净化);二是利用绿色环保燃料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的排放。 1.1机内净化技术 机内净化技术主要是提高燃料质量和改善燃 料在发动机内的燃烧条件,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生成[4],其措施有:改进燃烧室结构,改进供油系统,改进进气系统,使燃油燃烧更充分,改进点火系统等。 目前国外已运用的机内净化方法主要有:延迟点火法,废气再循环装置(ECR ),控制燃烧装置(CSS ),清洁空气装置(CAP )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而传统的机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改进发动机的内部结构,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等,但是这些措施对设备的要求较为苛刻,成本过高,而且净化的效果也不理想。 低温等离子技术[5,6]用于机内净化,主要是将空气在送入内燃机燃烧室之前等离子化,使空气中含有充足的原子氧和臭氧及其他激发态的氧,从而大 汽车尾气污染的净化处理技术 周逸潇1,许庆峰1,2,杨丽1,张宝贵1 (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2.天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300161) 摘要:本文综述了汽车尾气污染净化处理技术,包括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介绍了三元催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并叙述了纳米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新的净化技术提出展望。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等离子体;纳米技术 doi:10.3969/j.issn.1008-1267.2009.06.020 中图分类号:TQ314.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267(2009)06-0054-03 收稿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周逸潇(198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化学。 第23卷第6期2009年11月 Vol.23No.6Nov.2009 天津化工 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