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模拟系统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MAXSim的装备体系作战仿真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MAXSim的装备体系作战仿真系统架构设计

第38卷第4期计算机仿真2021年4月文章编号:1006 -9348(2021 )04 -0005-04基于M AXSim的装备体系作战仿真系统架构设计刘帅张宏江2(1.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1416;2.陆军装甲兵学院演训中心,北京100072)摘要:针对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以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为背景,利用MAXSim平 台二次开发性好、模型资源丰富、战法编辑方便、仿真实体负载量大等优点,结合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特点要求,设计了基 于MAXSim平台的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系统架构,分析了系统功能组成、技术体系结构、运行流程等,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陆军轻型高机动步兵营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系统建设,能够为设计开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系统提供参考借鉴,从而 为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规划设计、运行管控、态势显示和结果统计分析等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平台。

关键词:玛克西姆;装备体系;作战试验;仿真;系统架构中图分类号:TJ01;TP391.9 文献标识码:BArchitecture Design of Equipment System Operational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MAXSimLIU Shuai1’2,ZHANG Hong-jiang2(1. G raduate S ch o o l,S p ace E ngineering U n iv ersity,B eijing 101416,C h in a;2. E xercise and T raining C en tre, Army A cadem y of A rm ored F o rc e s,B eijing 100072,C h in a)A B S T R A C T: A im ing at the realistic requirem ent of the equ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lation system co n­stru c tio n, the authors took the light and high m obile arm y equipm ent system opjerational test as the b ack g ro u n d, used the advantages of MAXSim platfo rm, such as good secondary d ev elo p m en t, ab u n d an t m odel re so u rces, convenient war m ethod ed itin g,large sim ulation entity lo a d,e tc. ,a n d com bined the ch aracteristics of the equ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lation requirem ents. The arch itectu re of equ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lation system based on MAXSim platform was d e sig n e d, and the system function co m position, technical arch itectu re and oper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 T he research results w ere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 ilitary light and high m obile infantry b attal­ion equ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lation sy stem, w 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 ent of eq u 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lation system. The system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q u ip­m ent system operational test sim u latio n, operation co n tro l, situation display and results statistical a n a ly sis,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m eans an d platform.K E Y W O R D S:M A X Sim;E quipm ent sy ste m;O perational te s t;S im u latio n;System arch itectu rei引言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是以联合作战为背景,以检验装备体 系作战效能与作战适用性,发现装备体系短板弱项,强化装 备体系实战运用,推动装备体系建设为目的,涉及多领域的 成建制、成体系的装备试验鉴定活动,具有实兵对抗组织难、蓝军装备模拟难、实装试验样本少等特点,需要建立有效的收稿日期:2019 - 08 - 27修回日期:2019-10-08仿真系统,为开展想定编辑、作战仿真、运行管控、分析评估 等提供手段和平台。

实战化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体系和关键技术-军事技术论文-军事论文

实战化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体系和关键技术-军事技术论文-军事论文

实战化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体系和关键技术-军事技术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实战化训练是当前我军能力建设的迫切需求。

首先, 研究了美军联合训练技术体制和训练案例, 分析了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发展趋势;然后, 针对我军实战化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任务, 研究了我军当前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体系的能力需求、总体架构和数据架构, 提出了一种以信息为中心、基于网络、面向服务且适合空军实战化训练的联合空中作战训练信息系统体系设想;最后, 分析了该体系的关键技术, 为我军联合空中作战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训练信息系统; 联合空中作战; 训练体系; 试验与训练使能架构;Abstract:Combat-oriented training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on capability. Firstly, the system of the U.S. military joint train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training cases ar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grated joint training is analyzed. Then,aimed at the tasks of combat-oriented joint air combat training in our army, the current capacity requirement,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and the data architecture of the joint air combat training system are studied. An information-centered, network-based, and service-oriented assume about the system of the joint air combat trai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is proposed, adapting to the combat oriented air training. Finally, the systems key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The method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joint air combat training systems.Keyword:training information system; joint air operations; training system; test and training enabling architecture (TENA) ;0 、引言实战化训练是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方法研究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方法研究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快速发展,空战作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提升。

多机协同空战,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对于提高空战效能、实现战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空战决策方法在面对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战场环境时,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协同决策的方法,成为当前军事科技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方法。

深度强化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势,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通过学习实现高效决策。

通过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我们可以构建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实现多机协同决策的智能空战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机协同空战的基本概念和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深度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决策方法,并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多机协同空战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也为深度强化学习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复杂系统决策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基础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是近年来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它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势,旨在解决具有大规模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的复杂决策问题。

深度强化学习通过将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与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相结合,使得智能体可以在未知环境中通过试错的方式学习最优策略。

深度强化学习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

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处理大规模高维数据,并提取出有效的特征表示。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阿强摘要: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美国 DARPA 和大西洋司令部联合资助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Synthetic Threat Of War)项目,1997年10月,举行了STOW97联合演练,STOW97是军事仿真演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STOW项目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的分布交互仿真技术标准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解决了DIS不能满足大规模仿真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高层仿真体系,达到各种模型和仿真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

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切实积极的研究,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或开发环境。

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始对虚拟现实进行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开始对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给予资助。

关键字:虚拟现实 VR系统 STOW 3D1.1军用仿真技术包括几个方面1.1.1 建模技术它是仿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1.1.2 硬件技术仿真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

1.1.3. 软件技术包括仿真支撑软件等。

它使模型和硬件得以有机结合。

1.1.4. 用户界面技术用户界面是人与仿真世界交流的途径,在军事仿真系统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直观分析和真实逼真的训练环境。

虚拟现实(VR)成为作战仿真界面设计方面的热点。

1.1.5. 网络技术网络在大规模逼真作战仿真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各种军用仿真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1.2虚拟现实概念及起源1.2.1 虚拟现实概念虚拟现实简称,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装备保障指控网络通信仿真模型

装备保障指控网络通信仿真模型
中 图 分 类 号 :T 9 50 ; P 9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N 1 2 T 3 19
Co m u i ai n Si ultonM od lo u pm e m n c to m ai e fEq i nt Sup o tC2 N e wo k p r t r
兵 工 自 动 化
Or dnance I ndusty ut r A om aton i
2 0— 7 01 0
2 () 9 7
装 备保 障指控 网络通 信仿 真模 型
王琳 ,杜 晓 明,孙 晓,王 栋
( 械 工程 学 院 装备 指挥 与管 理系 河北 石家 庄 00 0 ) 军 5 0 3
t e e u p n u p r n o mai n lw,t e o sse to q ime t s p o tCo h q i me ts p o tif r to fo h c n itn f e u p n u p r mma d a d Co to C2 ewok i n n nr l( )n t r s
mo uec najs t i ee t i lt ns s m n a e etr e sd d l a du todf rn muai yt a dc nb t ue . f s o e b er
Ke ywor :e ds qui ents ppo t pm u r ;C2 ne w o k;c t r om m uni ton sm u a i ca i i l ton;m ode i nd s m ul i lng a i aton
通 信 模 型 的 建 立 是 装 备 保 障 仿 真 中 不 可 回 避 的 问
题 ,加之 装 备 保 障行 动 的 复杂 性 、通 信 设 备 的多 样 性 、通 信 业 务 的多 变 性 和 复 杂 的通 信 战 场 条 件 ,必 然 成 为 装 备 保 障 仿 真 和 通 信 系 统 仿 真 中 的重 点 和难 点 。故 通 过 分 析装 备 保 障 指 控 网络 的 组成 , 设 计装 备 保 障 仿 真 中 指 控 网络 通 信 仿 真 模 型 的 结 构 和 功

浅论作战实验

浅论作战实验

浅论作战实验摘要:作战实验在二十一世纪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1901年,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将美国海军舰炮实验为典范,实施规模化作战实验;1999年,美军组建联合作战实验室,进行联合作战、战争实验;自新世纪后,在诸多军事强国均产生了联合作战实验,中国也积极投入到作战实验梯队中。

关键词:作战实验;支持对抗;信息化1.作战实验的本质和作用作战实验,为对作战的难点、重点、疑点等,制造实战的虚拟、真实环境,开展作战对策量化研究或作战行动实验。

开展作战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作战的得失、胜败、风险、效率。

我国人民解放军将作战实验界定为:“在可测、可控、类似真实的模拟对抗环境内,使用作战模拟方式分析作战问题的活动。

”该定义注重实验的科学性,便于合理推动作战实验。

二十一世纪后,作战形态向着信息化对抗方面演变,逐渐在战术实验过度到规模化战役。

作战实验为持续接近真实战争的科学实践环节,实验环节不可能和未来战争全部相同,但其为逐渐靠近未来作战结果的环节,由此在作战研究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在未来信息战争的实施和筹划时期,作战实验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量化研究关键作战行动的代价和风险,对战术行动提供研究结论和参考数据;第二可计算武器装备控制效率、指挥效率,对指挥对抗提供决策支持;第三,可量化推演合同战役、合同战术、联合战役过程,对战役行动、复杂战术提供支持;第四在网络对抗中,开展信息化武器的对抗联试;第五,动态分析国家战略资源,对战略筹划活动提供支持。

2信息化作战实验的特点对比机械化时代,信息化作战实验有一定的特性:第一,集成性要求持续提高。

信息化战争的本质是在信息网络支持中的作战,是一种整体作战,作战系统的不同部分可高效精准地实现一体化运转,由此作战实验也需要向该方面靠拢,产生网络化的对抗实验形态;第二,指挥控制是作战实验的基本内容。

信息作战控制武器装备的效率、指挥效率是重要的作战指标,并且比拼指挥控制效率是信息对抗的主要内容;第三,更高的精确度要求。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五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四节系统仿真概述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五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四节系统仿真概述
统),或在扩展时间内研究系统的详细运行情况。
5.4系统仿真概述
仿真的缺点:
(1)开发仿真软件,建立运行仿真模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系统仿真只能得到问题的一个特解或可行解,不可能获得问题的通解 或者是最优解。
(3)仿真建模直接面向实际问题,对于同一问题,由于建模者的认识和 看法有差异,往往会得到迥然不同的模型,自然,模型运行的结果也就 不同。
仿真(Simulation)就是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 程。但由于安全上、经济上、技术上或者是时间上的原因,对实际系 统进行真实的物理实验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时,系统仿真 技术就成了十分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我国,仿真技术最初是用于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等少数领域, 后来逐步发展到电力、冶金、机械、电子、通信网络等一些主要工业 部门。现在,系统仿真已逐步扩大应用于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生态 环境、武器装备研制、军事作战、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
第三,系统仿真的输出结果是在仿真过程中,是仿真软件自动给出的。
第四,一次仿真结果,只是对系统行为的一次抽样,因此,一项仿真 研究往往由多次独立的重复仿真所组成,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也只是对真实 系统进行具有一定样本量的仿真实验的随机样本。因此,系统仿真往往要 进行多次试验的统计推断,以及对系统的性能和变化规律作多因素的综合 评估。
5.4系统仿真概述
仿真优点: (1)可以研究哪些不可能正确地用解析方法计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 复杂的、带有随机因素的现实世界系统。 (2)系统仿真采用问题导向来建模分析,并使用人机友好的计算机软 件,使建模仿真直接面向分析人员,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问题的内部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计算机编程、调试及实现。 (3)仿真允许人们在假设的一组运行条件下估计现有系统的性能。 (4)仿真比用系统本身做实验能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 (5)仿真使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长时间范围的系统(如经济系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基于DODAF(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

DODAF是美国国防部针对体系结构描述与分析开发的一种标准化框架,其目的是实现各种军事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

1. 基础概念首先需要了解DODAF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技术体系结构(Technical Architecture):描述依靠技术手段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资源、组件和接口等。

- 业务体系结构(Operational Architecture):描述执行任务所需要的人员、组织、过程和信息等。

- 数据体系结构(Data Architecture):描述数据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流动和处理方式。

- 联合体系结构(Joint Architecture):描述多个体系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集成方式。

2. 装备体系建模方法基于DODAF的体系结构建模方法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确定需求:根据任务需求和用户要求,确定体系结构的功能、性能、约束和界面等需求。

- 设计体系结构: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体系结构的技术/业务/数据/联合体系结构,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 实施与验证:根据设计体系结构,实施体系结构,并进行验证和修正。

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仿真等方法来验证体系结构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装备体系仿真方法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仿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模型:根据体系结构设计结果,建立体系结构的仿真模型,确定仿真场景和输入参数等。

- 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体系结构的运行过程,得到仿真结果并分析优缺点。

- 分析结果:根据仿真结果,评估体系结构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指标,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 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和分析结果,优化体系结构设计,提高体系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4. 应用示例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例如:- 军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武器装备系统的性能仿真与评估- 战术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与测试总之,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方法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系统化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不同军事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并为系统设计提供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性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二部分 作战模拟系统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研究 摘 要 针对作战模拟系统中军事通信网络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的模型和拓扑结构抗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作战模拟系统中军事通信网络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作战模拟系统中的军事通信网络模型,确立军事通信网络的抗毁性测度指标,提出了一种网路拓扑结构抗毁性优化方法,通过一个以防空系统为背景的想定案例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验证。

关键字:作战模拟;军事通信网络;网络建模;抗毁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作战模拟系统中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研究现状 作战模拟系统下的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研究需要立足于现代作战模拟的发展,了解作战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还要贴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通信网络实际,体现现代军事通信网络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1.2 现代军事通信网络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是体系作战能力的较量。各个系统之间、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单个作战个体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作用。现代化的军事通信系统则是形成这种整体合力的“聚合剂”和提高整体作战效能的“倍增器”。 在通信新技术不断产生、新需求逐步扩展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日益提高的军事通信能力的构想,提出了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概念。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基本特征:多网的互联2

互通,灵活性、可扩展性及军用性的网络功能体系结构。信息化战争还要求通信网络具备以下几种主要的军事能力,概括如下:抗毁顽存能力,抗电子战能力,机动和协同通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个体通信能力。

1.3 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军事通信网络建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网络仿真软件建立军事通信网络模型,对网络本身性能进行分析,目标是通过对军事通信网络的仿真,来分析研究改进通信网络性能的策略。抗毁性研究主要是针对连通网络进行的,部分研究考虑了破坏后最大连通片的规模以及连通片的数目,但对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等反映网络内部结构的属性考虑较少。绝大多数抗毁性测度指标的计算都是 NP问题,从计算复杂性角度来看,这些抗毁性测度很难适用大规模军事通信网络。

2 作战模拟系统中的军事通信网络建模问题分析

2.1 军事通信网络的建模问题分析 国内的作战模拟研究起步较晚,常用的建模技术主要有蒙特卡罗法建立随机模型,兰切斯特方程建立确定性解析模型和应用指数法建立运行速度较快的战术、战役模型。而在大规模的战役模型研究中主要是运用聚合(aggregation)法,通过消除许多战斗实体间的差别,进而减少信息量,提高模型的模拟能力和运行速度,以符合高层次模型的需要。目前,在国内的作战模拟系统中对军事通信网络的模拟研究主要就是将军事通信网络的模型简单化,只是模拟军事通信网络的基本信息传输功能。作战模拟系统中的军事通信网络模型一般由终端节点、链路、处理节点以及通信协议四部分组成。 在模型中,用终端节点来描述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或一组通信终端,终端节点模型包括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用来发送和接收报文。处理节点是对网络交换设备的模拟,实现通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功能,主要包含分类器和服务代理两部分。当一个报文到达节点时,分类器负责检查报文的相关字段。通常是目的地址,有时也可能是源地址,从而得出该报文下一个接收者的值并将其传送给输出接口对象。服务代理是对报文进行重组、拆分或其它处理的服务模块,处理过程均可抽象为报文的输入、处理、输出3

三个阶段。链路是对传输信道的抽象,链中的主要部分均是不同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接收到一份报文,执行一些函数,再将这份报文发送给它的邻接对象或丢弃掉。

2.2 军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抗毁性问题分析 通过对军事通信网络建模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军事通信网络的模型。由于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与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一致的,即是对军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抗毁性进行研究。军事通信网络由于其在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必然会成为敌方攻击的首要对象,而通信网的毁坏必将对战争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信息化战争中军事通信网络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抗毁能力。影响军事通信网络抗毁性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和拓扑结构的抗毁性。通信设备的性能取决于当前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通信设备抗毁性的优劣。而军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则是在构建网络时形成的,是可以通过分析评估进而优化的。另外,网络整体结构抗毁性的重要度要高于仅有通信设备可靠性决定的单链路点点通信的抗毁性,这是在对军事通信网络抗毁性进行研究时需要明确的。因此,从网络的拓扑结构出发研究军事通信网络的抗毁性分析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军事通信网络的抗毁性分析的重点也是从网络的拓扑结构层进行分析。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连通网络的抗毁性测度研究,即从网络连通性的角度描述网络拓扑结构对军事通信网络抗毁性的影响,通常用两个可靠性的确定测度:粘聚度和连通度。这只是考虑了通信网被破坏的难易程度,并未对破坏后的网络状况进行评估,只能对连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估。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通信网络规模较大,包括大量节点,个别节点的失效对于大型军事通信网络的连通性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之后很多的抗毁性测度被提出来弥补这个不足,但是这些测度计算都较复杂,很多被证明是 NP 完全问题。因此,需要对不连通网络的连通性进行重点分析研究,重新定义基于连通性测度的抗毁性标准,并以此为目标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

2.3 军事通信网络建模内容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中,我们对作战模拟系统中的军事通信网络模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明确了军事通信网络模拟需要重点研究的两个内容:军事通4

信网络模型的建立和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的分析优化。 首先,我们对作战模拟系统中军事通信网络模型的建立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针对分离式的通信系统建模方法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采用嵌入式的建模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通信网络模型不单单要为模拟系统提供消息的传递功能,更应该体现出信息化条件中的军事通信网路的基本特征,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模拟系统的需求。因此,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模拟系统的军事通信网络模拟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通信节点模型,网络系统模型, 消息处理模型。 其次,我们要在军事通信网络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研究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分析优化的方法。通过上一节中对抗毁性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网络的连通性测度是对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网络的连通性测度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的网络的连通性测度存在的不足,分析在设计网络的连通性测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提出一个合理的网络的连通性测度,并与现有的连通性测度进行分析比较,在此连通性测度的基础上定义网络的抗毁性测度。网络的抗毁性测度的定义与网络面临的攻击方式有关,攻击方式主要有确定性策略和随机性策略两种。确定性策略是完全已知网络的拓扑结构采用的一种确定性的攻击策略。随机性策略是完全未知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而采用的一种随机性的攻击策略。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军事侦察探测技术,军事通信网大多处于“半通明”的状态,即部分网络的拓扑结构已知,另一部分未知的情况。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定义这种情况下的攻击模式。通过对网络抗毁性测度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知网络的抗毁性能,但是如何增强网络的抗毁性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强网络的抗毁性,最重要的是确定优化的目标及相关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的方法步骤进行分析研究,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网络的抗毁性。

3 作战模拟系统中军事通信网络建模

3.1 军事通信网络模型结构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通信网络节点数目众多,拓扑结构复杂,本文采用分层建模的思想,将一个通信子网作为上层通信网的一个通信节点。本文将网络系统模型、通信节点模型和消息处理模型三个部分对军事通信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网络系统模型是同军事5

通信网的整体描述,主要包括网络的类型、拓扑结构和网络的协议。通信节点模型包括节点的类型、状态、视场模型和分辨率模型。消息处理模型是军事通信网络进行消息传递的基础,包括对消息类型的定义,消息的产生、发送、转发和接收,传输延迟时间等。

3.2 军事通信网络系统建模 军事通信网络系统建模是对军事通信网络的模型描述,主要是建立网路的协议和拓扑结构模型。网络系统模型中包括四个部分:参与的通信节点、网络类型、网络协议和拓扑结构。

3.2.1 军事通信网络协议建模 网络协议是约定节点间信息交换的规则所使用的语言及所表达的语义,是通信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协议包括传输的信息的类型、数据包字长,网络的最大跳数、每跳的时间延迟和可以传输的消息种类,还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消息定义数据包字长和消息的优先级。每一个网络必须定义一个网络协议,协议中 type、byte、maxjump 和 delay 属性都不能为空。如果 msgtype 为空,则表示网络不支持任何类型消息的传输。如果message 为空,则该协议对于任何种类的消息都执行相同的处理。

3.2.2 军事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建模 军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是军事通信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接方式。它不考虑每个节点的具体内容,强调的是节点之间是否连接,用于分析网络的互连组成方式。根据军事通信网络的实际拓扑结构类型,本文中军事通信网络建模中设定的拓扑结构有以下几种:总线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是一个通路共享的节点连接方式。所有通信节点连接到公用总线上面,所有节点地位平等,没有中心节点。发送节点发送消息时,从该节点沿着总线向两端传递。树形拓扑结构是一种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结构,是典型的传统军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一个中央节点,其他节点都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网络结构。网状拓扑结构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没有中心节点,所有节点实行平等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