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秦朝政治

【史料及解析】秦朝政治
【史料及解析】秦朝政治

(六)秦朝政治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存在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且对后世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至今日。单从秦皇陵、兵马俑给陕西带来了多少旅游收入,现在的陕西人就应该感谢秦始皇。从政治角度看,秦朝政治对后世更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说“百代皆行秦政制,”由此可见秦朝政治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从教材论述来看,有关秦朝政治主要涉及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统一问题,二是制度创新问题。核心应该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但是统一问题应该是一个前提,可以说没有国家的统一,结束六国纷争的局面,囿于战国时期的小国局面中央集权制度也不会十分迫切。正是六国荡平之后,秦控制地域空前广大,原来的制度能否适应则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了解秦朝政治,统一问题当属首要。但是这样的统一只能去历史的看,因为那时的统一决不能用现在的疆域标准来衡量,历史地看,能够荡平六国,形成疆域广大的帝国就是一种统一,而且这样的统一是前所未有的。人教版教材第一个问题是从诸侯征战到秦朝统一。

按照一般的思路,秦的统一必须使学生明确三个问题:统一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教材只是对原因和经过做了简单的介绍,意义从略了。以我的浅见,原因的分析角度多多:可以说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兼并战争的必然趋势;可以说长期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民众渴求结束征战,生活和平;也可以说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各地的联系加强;总而言之,大势所趋使统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实际上这个势或者历史的必然性是一个变动的因素,多种力量的推动形成一个大致的历史运动方向,这个方向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不可以特别执著机械地看待。势处于变动之中的一种趋向,但具体在历史运动中以何种形式呈现,尚需要特殊的因素,具体而言,战国末期国家的统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候,谁来统一以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尚需要注意其具体的特殊的原因,这就必须注意秦国在战国时期如何由弱变强以及秦王嬴政时期的形势及嬴政的个人才能。商鞅变法自然是关键因素,嬴政时期所实行的外交军事政策也十分重要,正是这些个性化的因素,历史才将统一的任务由秦王嬴政来完成。在以上分析中,个性与共性,必然和偶然,主观与客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蕴涵其内,应通过分析使学生体味其中的奥妙,从而加深对历史进程的准确理解和历史问题的规律性认识。至于统一的经过教材有简单的介绍,按照教材加以拓展即可,但是统一的意义现在人教版教材并没有说明,按照以往教材的叙述,对秦统一的意义多从三个角度来看:即往前看,结束了长期诸侯纷争的局面;当时看,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生活;向后看,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叙述仍可坚持,不知因何弃而不用。实际上除以上三个角度外,环顾当时世界,能将如此广大的地区统一且长期稳定独我华夏有此能力,虽然秦汉时期西方同时存在罗马帝国,但是罗马依靠武力征服,与中国相比民族融合和民族向心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而后的欧洲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经梦想将欧洲统一,最终都铩羽而归,而早于他们两千年的秦皇却能够完成统一的伟业,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特的奇迹。更为可贵的是这样的统一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积淀为一个传统的情节,这又与秦朝统一后的制度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说秦朝政治统一与制度创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材的处理是很高明的。

与以往的王朝不同,嬴政完成统一后面对着疆域广阔的大帝国,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稳定自己的统治则成为关键问题。秦朝君臣在争议声中选择了创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建设,从而勾划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后历代虽有增删,但是基础是在秦王朝时期奠定的。但从这一点来说,功魁罪首,论者纷纭,争讼不已,但是都承认这些制度的长期影响。如果客观地不是从主观理想角度看,秦朝政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应该是积极作用为主,中华文明历经多难,不曾分崩离析,不曾中途中断,绵延不绝并不断地壮大,当与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逻辑结构很清楚,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只是很多地方尚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比如皇帝制度的创建,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置,以及郡县制度的推广如何体现了中央集权,倘如我们将先秦政治加以对比就不难看出,先秦时期政治中浓厚的血缘家族成分、权力分享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地域,权力集中的官僚政治,这一点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已经体现的十分明显。皇帝独尊以及对人事任免权的控制属于关键所在,任命官员的标准也不再以贵族身份为主。这些在先秦时期实属新奇不是政治的常态,而今这样的变化自是一大进步。再如,经济上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标准流通域内,则更是功莫大焉,只是将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并入经济措施实属不当,实际上车轨与驰道的统一,主观上军事上对六国贵族的震慑和稳定统治为主,促进经济交流和交通发展则属于客观效果,并不是当时做这些事情的初衷。而思想文化上,最大的功绩是文字统一。这一措施与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一起,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向心力的形成十分关键。试想一下,中国幅员广阔,各地风俗殊异,语言也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文字,就不会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就不会有便利的内在的经济联系,欧洲的统一的困难与中国长期的统一情节当与秦朝时期所实行的这些措施长期延续,使中国各民族产生共同的文化认同有关。这些政策也为以后历代政权所沿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挥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当然也毋庸讳言,秦朝政治迷信暴力崇尚“法治”也是其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从秦律的颁布到以吏为师到焚书坑儒,再到秦末政治的赫衣塞道囹圄城市以至在下层民众心中“伐无道、诛暴秦”成为民众的心声,以致陈胜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大泽乡燃起的农民战争的烈火终于将炫赫一时的秦朝焚毁,不能不说这是所有迷信暴力者们必然的结果。只是需要指出的是秦朝的崛起经验就是征伐和虎狼之师的威力,战国的纷争对暴力的迷信也属于自然,你指望刚刚削平六国的秦朝换上一副温柔的面孔,恐怕这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遐想。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制度的成熟也是如此,秦处于初创时期,如此结果,也是有其缘由的。好在其教训为汉朝所吸收,统治思想的成熟真的需要时间,我们对秦朝的暴政及二世而亡的悲剧也只能如此看待,而这与政治制度的建设关系不大,所以到了唐朝时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失之在制,秦之失,失之在政”。虽然前半句话可以商榷,但后半句对秦的政治分析,还是十分中肯的,这对我们了解秦朝政治的或许有些帮准。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秦朝的统治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秦朝的统治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秦朝的统治 1、秦的统一 ⑴、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不ZYB系列增压泵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⑵、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开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⑷、疆域:秦的疆域时,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第一,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以及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律集中ZYB型系列渣油泵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②经济: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第二,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第三,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第一,书同文(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毁灭了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④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3、秦末农民战争 ①原因: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十分沉重、土地兼并严重)。②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提出口号:“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宁有种乎!”政权建立:在陈建张楚政权。 ③农民战争*秦朝:陈胜被杀后,由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不久,赵高杀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3)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秦朝多人议政的史实,说明在群策群力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 专制君主决策的失误,故选A。 答案A 2.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 ,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 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 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 制的加强。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B项正确。 3.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表明 ()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解析:C 材料中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D项错误。 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由材料中“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5. 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汇编语言》问题3.10解析

1、如果要在10000H处写入字型数据2266H,可以用以下的代码完成: mov ax,1000H mov ds,ax mov ax,2266H mov[0],ax 补全下面的代码,使它能够完成同样的功能:在如果要在10000H处写入字型数据2266H。 要求:不能使用“mov内容单元,寄存器”这类命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mov ax,2266H push ax 解析:大家看,如何实现在10000H处写入字型数据2266H? 也就是说要在SS:SP(1000:0)指向的栈顶处将字型数据2266H写入。 那我们在10000H处写入字型数据2266H前的栈顶指向肯定SS:SP(1000:2),即为我需要初始化栈时设定的栈顶。 因此,完成的程序如下。 mov ax.1000H mov ss,ax mov sp,2 mov ax,2266H push ax 2、如果要在1000H处读取字型数据2266H,可以用以下的代码完成: mov ax,1000H mov ds,ax mov ax,2266H mov ax,[0] 补全下面的代码,使它能够完成同样的功能:在如果要在10000H处读取字型数据2266H。 要求:不能使用“mov内容单元,寄存器”这类命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mov ax,2266H pop ax 解析:如何在10000H处读取字型数据2266H? 也就是说要在SS:SP(1000:0)指向的栈顶处将字型数据2266H读取。 那我们在10000H处读取字型数据2266H前的栈顶指向肯定SS:SP(1000:0),即为我需要初始化栈时设定的栈顶。 因此,完成的程序如下。 mov ax.1000H mov ss,ax mov sp,0 mov ax,2266H pop ax 总结:写入数据的话,写入数据时的栈顶和当前栈顶(即写入数据前的栈顶)不一样;读取数据的话,读取数据时的栈顶和当前栈顶(即读取数据前的栈顶)一样。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览】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②西周分封制、宗 法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②秦朝中央官僚 机构的构成及特点;③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响。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落实】 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 3.内容 (1)分封对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4.影响 (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三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深化】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秦代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政治角度

以武力吞宇内、统天下而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其运短祚,没有产生多少有着深邃哲理的思想家,也未曾遗下什么成体系的理论著作。这极易给人造成“有秦一代是无思想的时代”的印象。如余英时先生即认为秦代是没有思想的时代,“历史文化传统对他们而言是没有真实意义的。”(《道统与政统之间》,见余氏《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但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先前的历史文化传统对秦代究竟有无影响?秦代是否形成起自身的思想?倘若秦代在历史 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思想,那末,这种思想对于其后的中国历史有无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政治文化角度对这些问题略作一析,并就教于余英时先生。 一 地处西陲的秦,所以能在群雄争霸的战国之世迅速崛起,并最终以所向披靡的武力扫灭山东六国,南平百越,北遏匈奴,建立起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原因是很多的,而其不仅遵循当时国际间“得士则强,失士则亡”的律则,而且更打破血缘、地缘限制,广延四方贤士以为己用,则不能说是一重大原因。这正如洪迈《容斋随笔》卷二所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绥,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皆诸人之力也。” 这些为秦“委国而听之不疑”的士人中,有的是建构起思想体系或有着非常深刻思想的学者和政治家。如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走向强盛,改变了过去与诸侯交往中的被动局面,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的强国。他是位有着一整套政治思想观念的法家人物。他依据其“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的历史体认,认为“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同上《六法》),“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同上《更法》),故当今之世,“反古者未必可法,循礼者未足多(肯定)也。”(同上)在列国都在谋求更化开新的背景下,他所提出的“不法古,不循今”(同上《开塞》)的口号,无疑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商鞅是位悲剧性的人物,但他以进化、利益、力量为理论基础而提出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秦代奉行内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毛泽东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蒋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 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 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苏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重要考点 (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接管理。 2.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 (2)目的:为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藩屏王室。 (3)概况 ①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②内容:授土、授民、授职。 ③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见,纳贡、服役,带兵随从作战。 ④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实行再分封。 (4)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 ②后期:因受封者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衰弱,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理解概念] “封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是分封诸侯,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易混易错]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善 1.含义: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依托。 2.历程:夏代产生,商代发展,西周完备。 3.特点: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小宗绝对服从大宗。 [解读与点拨]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的形成(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 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

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 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②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③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④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6)积极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7)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2)目的: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内部权力继承问题,即天下归宗。 (3)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汇编语言(第2版)王爽著-课后实验报告详解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 :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提交日期 成 绩

实验1-1如下: 用E命令将指令写入内存:

用A命令将指令写入内存: 实验1-2代码如下: 用a命令在2000:0000处写如要写如的代码,然后用R命令来修改CS为2000,IP修改为0,然后用T命令执行,直到AX中的值为10,因为是默认为十六进制,所以ax中的0010实际代表十进制的16。如图:

实验1-3: 用D命令输入内存fff0h~fffffh,则可看到:

生产日期为06/15/09在地址为FFFF5~FFFF12处,现在用E命令随便修改一下有: 在window7下虚拟的dos中可以改,但如果重新打开dos中的debug 则日期任然不会改变,因为那是ROM。 实验1-4代码如下:

内存地址为B800:0开始的为显存,是RAM,可以改变其值来在屏幕中显示,其中这一个字符占两个字节,前一个(低)为字符的ASCII 码,后一个(高)为要显示的颜色,内存B800:0和B800:1这两个字节对应着屏幕中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依次类推,每个屏幕的行有80个字符,对应的内存占160个字节 实验2-1:(按实验结果填空) Mov ax,ffff Mov ds,ax Mov ax,2200 Mov ss,ax Mov sp,0100 Mov ax,[0] ;ax=5BEA Add ax,[2] ;ax=5CCA Mov bx,[4] ;bx=30F0 Add bx,[6] ;bx=6026 Push ax ;sp=00FE;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E 内容是5CCA Push bx ;sp=00FC;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C内容是6026 Pop ax ;sp=00FE; ax=6026. Pop bx ;sp=0100; bx=.5CCA Push [4] ;sp=00FE;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E内容是30F0 Push [6] ;sp=00FC;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C内容是2F36 实验截图如下: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旧人教

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 (2000年上海高考题)秦朝时候,郡的临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解析】本题是有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考点。本题涉及的这一知识在书上没有直接内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课本提供的是中央政府内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丞相处理政事,而太尉则管理军事。依照这种职权的分工,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当为郡守、县令之职。管理军事是郡尉之职。郡的临御史自然是负责监察郡守。 【答案】D 例2(2000年广东卷考题)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没有明确提出秦朝时施政所依据的学说,但是秦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教材明确指出了韩非子的理论主张,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施政符合韩非子的主张。【答案】D 例3 (2001年天津卷考题)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针对秦始皇的文化措施设计,秦始皇时的统一文字本质上是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的,其他的项都不合史实。 【答案】A 例4 (2000年津赣卷考题)秦始皇“焚书抗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从角度对焚书坑儒的目的加以思考,解题关键是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如“③毁灭文化”是该条措施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影响,并非是当时统治者的主观意图。 【答案】B 例5 (1995年上海卷试题)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述题,所考内容“中央集权制”是教学重点,命题角度一般,难度不大。第一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考查具体内容在教材中有现成的归纳,只要考生记忆准确即可回答出来,能力考查层次偏低。第二问要求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简要评价,回答时要能够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 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答案】①建立皇帝制度,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人。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③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负责地方行政。(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例6 (2002年广东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备考指要】 1.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等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影响,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 【自主学习】 考点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_,王位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 2.西周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内容:分封________和人民。 (2)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 (3)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4)影响: 积极:①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②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维护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间在、财产、问题上的矛盾。 (2)内容:;大宗、小宗。 (3)特点: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从此,“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 (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

汇编语言(第2版)王爽著_课后实验报告详解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实验一: 用E命令将指令写入内存:

用A命令将指令写入内存: 实验1-2代码如下: 用a命令在2000:0000处写如要写如的代码,然后用R命令来修改CS为2000,IP修改为0,然后用T命令执行,直到AX 中的值为10,因为是默认为十六进制,所以ax中的0010实际

代表十进制的16。如图: 实验1-3: 用D命令输入内存fff0h~fffffh,则可看到:

生产日期为061509在地址为FFFF5~FFFF12处,现在用E命令随便修改一下有: 在window7下虚拟的dos中可以改,但如果重新打开dos中的debug则日期任然不会改变,因为那是ROM。 实验1-4代码如下:

内存地址为B800:0开始的为显存,是RAM,可以改变其值来在屏幕中显示,其中这一个字符占两个字节,前一个(低)为字符的ASCII码,后一个(高)为要显示的颜色,内存B800:0和B800:1这两个字节对应着屏幕中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依次类推,每个屏幕的行有80个字符,对应的内存占160个字节实验2-1:(按实验结果填空) Mov ax,ffff Mov ds,ax Mov ax,2200 Mov ss,ax Mov sp,0100 Mov ax,[0] ;ax=5BEA Add ax,[2] ;ax=5CCA Mov bx,[4] ;bx=30F0 Add bx,[6] ;bx=6026 Push ax ;sp=00FE;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E 内容是5CCA Push bx ;sp=00FC; 修改的内存单元的地址是2200:00FC内容是6026

一、秦朝的统治

一、秦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秦朝的疆域;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教学要点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经过 3.秦朝的疆域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三、秦末农民战争 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 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课时和教具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讲述本章引言时,注意强调秦汉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以激发学生探求这一时期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汇编语言程序例题知识讲解

程汇题例序言语编. 精品文档 【例5.1】试编写一程序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 w=(v-(x*y+z-540))/x 式中x、y、z、v均为有符号字数据。 设x、y、z、v的值存放在字变量X、Y、Z、V中,结果存放在双字变量 W之中,程序的流程图如图5.1所示。

DATA SEGMENT DW 200 X DW Y 100 DW Z 3000 DW V 10000 DW 2 DUP(?)W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B 200 DUP(0) STACK ENDS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SS:STACK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DATA→AX X ,MOV AX AX (*Y)→DX:IMUL Y ;(X) MOV CX,AX MOV BX,DX ;(DX:AX)→(BX:CX) Z ,MOV AX )符号扩展;(Z CWD ADD CX ,AX ADC BX,DX ;(BX :CX)+(DX:AX)→(BX:CX)SUB CX,540 SBB BX,0 ;(BX:CX )-540→(BX:CX) V ,MOV AX CWD ;(V)符号扩展 SUB AX,CX SBB DX,BX ;(DX:AX)-(BX:CX)→(DX:AX)

;(DX:AX )/X IDIV X MOV W,AX ;商→W ;余数DX MOV W+2,DX→W+2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MOV AH,4CH INT 21H ENDS ;退出DOS 状态CODE END START 【例5.2】已知某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按学号(从1开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TAB表中,要查的学生的学号放在变量NO中,查表结果放在变量ENGLISH中。编写程序如下: STACK SEGMENT STACK DB 200 DUP(0) STACK ENDS DATA SEGMENT TAB DB 80,85,86,71,79,96 DB 83,56,32,66,78,84 NO DB 10 DB ?ENGLIST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SS:STACK,CS:CODE BEGIN:MOV AX,DATA MOV DS ,AX LEA BX,TAB MOV AL,NO DEL AL XLAT TAB MOV ENGLISH,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秦朝政治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 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分管行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地方:推行郡县制 最初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中央集权的特征: 1、皇权的特征: (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 (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机构的特征: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行政的特征: (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部编版七年级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氐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9.它是目前世界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尊 10.古人曾说:"夫孝,徳之本也”。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1."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一-夏朝一一四周 B.夏朝一一商朝一-西周 C.商朝一一西周一-夏朝 D.西周一-商朝一一夏朝 1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用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火亡了。五年后,这位受降者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的爼字也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位受降者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1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王室采取有力描施而中兴 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15.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6.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型;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社会是奴隶社会。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朿,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是 A.炎黄涿鹿之战 B.大禹建立夏朝

秦朝制度

1.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蕲春县实验高中丁卫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王朝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 分析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讨论探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分析和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王毕,四海一”(背景) 1、背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 2、过程: (1)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军北击,收回河套一带,修筑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2)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派兵征服南方百越,统一地区。使该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3)开辟“五尺道”,征服,使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3、疆域四至 东至西至南至北至 4. 意义: (1)扩大了 (2)推动了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中央建制 1、皇帝制度确立: (1)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地位。 课堂探究: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 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探究分析: (1)秦始皇为什么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太尉(主管)、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 (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他们可以与三公一起以“”形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 (3)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互相牵制,保证了权力至高无上。 3、朝议制度 (1)参与人员: (2)议题: (3)作用: (二)地方建制 Ⅰ、了解郡县制 Ⅱ、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汇编实验报告分析解析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 班级: 3班 姓名:单瑞学号: 136710101 实验课程:汇编语言 实验室号:金综B705实验时间:2015/6/12指导教师签字:刘永芬成绩: 实验三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调试程序,查找逻辑错误; 2、学习分支语句的编程和调试; 3、学习循环语句的编程和调试。 2.实验环境 实验的硬件环境是: IBM—PC机及其兼容机 实验的软件环境是: 操作系统:DOS 2.0以上;调试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d4244845.html,;文本编程程序:EDIT.EXE、WPS.EXE;宏汇编程序:MASM.EXE(或ASM .EXE);连接装配程序:LINK .EXE;交叉引用程序:CREF.EXE(可有可无)。 3.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1.有10个数,统计正数的个数,存放在变量M中中。经过汇编后,形成EXE文件。在DEBUG中,先用G=0命令执行程序,用D命令查看M单元的内容,会发现结果不正确。用单步执行命令T=0,单步执行程序,查找程序中的逻辑错误,注意每一次循环中AL寄存器中值的变化是否正确。(AL寄存器中存放正数的个数) DSEG SEGMENT MSG DB 4, -2, -6, 0, 5, 67, 8, -3, 5, 6 M DB ?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 CSEG, DS: DSEG START: MOV AX, DSEG MOV DS, AX

MOV AL, 0 LEA SI, MSG L1: MOV BL, [SI] CMP BL, 0 JBE NEXT INC AL NEXT: INC SI LOOP L1 MOV M, AL MOV AL, 0 MOV AH, 4CH INT 21H CSEG ENDS END START 2.数据段中是一组无符号数,将最小数存放在M单元中。按上题方法查找一处逻辑错误。 DSEG SEGMENT MSG DB 13, 15, 7, 25, 24 M DB ?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 CSEG, DS: DSEG START: MOV AX, DSEG MOV DS, AX MOV CX, 4 MOV AL, MSG MOV SI, OFFSET MSG+1 L1: CMP AL, [SI] JB NEXT MOV AL, [SI] NEXT: LOOP L1 MOV M, AL MOV AL,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