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海南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危机公关》课程论文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近年危机公关事件频发,加之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使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变广,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一新形势,组织应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在依据危机公关事件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和应用新媒体,建立和巩固与大众传播媒介的联系,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及时全面,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组织自身的公信力。那么,在危机公关管理中应如何应对新媒体传播?如何妥善解决各类危机公关事件中的矛盾冲突,优化组织发展环境,树立积极、健康、正面的企业形象?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重点探寻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事件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公关;危机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cidents have taken place frequently,in addition,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media represented by network media,digital mobile media m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and the audience had a major change,changed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quicken the speed of crisis communication,vary it widely,its form also has great changes.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organization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re-examine their ow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dea.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cidents three stages,master and apply new media flexibly,set up an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ass media,ensure information public,transparent,timely and comprehensive,can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s credibility in maximum extent.Then,how to deal with the new media in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management?How to handle the conflict in all kinds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cidents properly,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set a positive,healthy and positive corporate image?This paper will delve into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focus on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handling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ci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words:new media;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crisis management

目录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

(一)危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增强 (1)

(二)信息的复杂多元,易生成各种谣言或引发失控局面 (2)

(三)信息传播得到及时的监测和互动 (2)

二、组织在处理危机公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一)危机发生前,建立危机的预防机制,成立信息监控小组 (3)

(二)危机发生时,对内做好成员的沟通,专门成立公关小组或者聘请公关公司 (3)

(三)危机发生时,对外遵守危机处理“3T原则”,建立网络条件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4)

(四)危机结束后,开展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注重营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这是一个危机环伺的时代。由于环境变动快速而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有的组织形态,只要与外界环境有所互动,就随时处于危机的威胁当中。因此,危机处理专家常告诫组织领导人:不要问危机会不会发生,而是问危机什么时候发生。在各类危机公关事件中,媒体作为危机公关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乃至追踪者,同组织共同构架起互动系统,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危机公关事件的应对、化解以及修复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较之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快速、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在危机公关事件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纵观近几年的危机公关事件,从其爆发至扩大,都与新媒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是先由传统媒体报道,再经新媒体扩大了影响,有的是直接由新媒体揭秘、曝光,引发热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者。这种传受双方的融合使得危机公关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变广,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户能随时发布和浏览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组织的危机公关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信息渠道的便捷化也使得突发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背景信息不清晰,加剧了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一)危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增强

以往的危机公关事件,都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受众是被动接受媒体传递的信息,传播途径少,传播速度较慢,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初期往往影响面比较小,往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以后在某一片区域内才会有一部分受众知道信息,企业往往会在危机尚未大面积扩散的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处理和化解掉危机。而通过新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反馈给广大的市民,传播范围大大扩大。危机初期的时间段已经变得越来越短,在你还没有做出反应时,往往已经被社会知道并且引起热议。危机特别是公共危机、著名企业或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会通过手机、网络等迅速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另外,其反复传播的特

性,也加速了危机规模的扩大。因为危机传播的源头及路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传统企业对危机常用的掩盖、切断消息源的办法已经不灵验了。

新媒体传播造成的危机传播速度加快以及规模的扩大直接造成危机破坏性增强的结果。同时,新媒体的匿名性往往使得建设性的意见掩盖在破坏性的意见之中,从而使危机公关事件迅速在不负责任和不可控制的传播过程中演变成一种公信危机或品牌危机,给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沉重损失。

(二)信息的复杂多元,易生成各种谣言或引发失控局面

传统媒体由于存在时间较长,体制健全,运作流程固定程序化,必须接受政府的审核和查对。而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着匿名性,并且用户身份复杂难以核实,这就是有关危机公关事件的信息纷繁复杂、形形色色,有些不利于政府的信息也有可能被公布出来,容易扭曲事实真相并以过激言语刺激各个相关群体的不同反应,冲突双方的关联人往往都只看到对自身有利的一面并予以反击,而且言论一旦在新媒体上发布,就很难消逝。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要有选择性和高度的识别能力,不能偏听偏信,不能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能随波逐流。

(三)信息传播得到及时的监测和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中,环境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而且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扫描、监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为组织利用新媒体监测环境提供了很好的窗口。组织依据媒体提供的环境变化随机应变,制定相应策略,可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发生时,企业可以在快速利用官方网站或微博为公众提供权威的消息,第一时间在主流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发布与危机相关的系列新闻专题;设置有关危机事件的专题网站,并且加大发布信息的纵深背景,保持信息的高频度更新;举行网上记者招待会或专家主题访谈;充分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发布在线通告;在重要的或流言极其泛滥的虚拟社区站点首页设置指向权威消息和权威网站的链接等。及时整理公众反馈的评论。这样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大家的意见和看法,每个人可以毫无顾忌的

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公关主体能够体察民意,接收到大家的反馈意见,并且顺民意、抚民心,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对这次危机公关事件处理的结果的反应。

新媒体给组织公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其中有很多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如果组织利用得好,对于组织自身公共关系的维系都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二、组织在处理危机公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危机发生前,建立危机的预防机制,成立信息监控小组

危机中及危机后进行处理,更多的是被动地去处理危机带来的灾害,而危机前处理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主动性。人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在危机没有被发现之前进行阻止或转化。“居安思危”是组织应对危机的第一步。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认清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有效防止危机产生,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即想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解决危机,就不能依赖危机发生后才亡羊补牢,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企业应该早早树立起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防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身素养、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

企业应该以网络为主要手段,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搜集,监测系统,收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的信息。企业成立了信息监控小组之后,能够对新媒体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监控,随时进行市场监测,关注各种大型网站或者具有影响力的论坛、博客、微博等,从发布的信息中分析是否有潜在的危机存在,一旦有任何危机发生的可能就可以及时发觉,在事情影响尚小、还没有产生恶劣影响的情况下及时向上级反应情况,以便控制事态,缩小影响。

(二)危机发生时,对内做好成员的沟通,专门成立公关小组或者聘请公关公司

企业内部沟通是解决危机公关的基础性工作,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致的

声音,尽量得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包括危机公关解决方案的落实,对于危机公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要重视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这类沟通方式,因为它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达给每一个员工,而不需要召集员工到一个固定的会议室,因为这样往往耗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时间是新媒体背景下危机公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在尽可能节约时间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成了决定公关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想要处理好公共关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政府或者企业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公关小组,对该小组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够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处理。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公关公司,他们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懂的如何应对突发性的危机,可以与他们合作以备遇到困境,有条不紊地解决危机。

(三)危机发生时,对外遵守危机处理“3T原则”,建立网络条件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3T原则”①是危机处理的一个法则,有三个关键点,每个点以“T”开头,所以称之为“3T原则”。该原则是由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强调了危机处理时把握信息发布的重要性。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强调组织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强调危机处理时组织应该尽快不断地发布信息;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强调信息发布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抢抓时机,先声夺人。根据首因效应,最初接触到的信息对我们的行为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组织应该主动把握先机,抢占舆论高地。危机爆发的后四十八小时是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组织容易花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危机。

在网络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强化对突发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发挥引导网上舆论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网络条件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网络快捷及时的特点,在第一时间先发出企业的声音,使公众知道企业对其事件的重视,然后再根据危机细节情况,准备一个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因为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可以有效地做到对内对外的即时沟通,也可以听到反馈的声音,保证

之后处理危机公关的策略尽可能地完备。事实上,正是由于某些企业在危机传播管理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快与慢、疏与堵、说与做的关系,失去了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时机,才导致局面失去控制。

(四)危机结束后,开展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注重营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危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政府危机传播过程的终结,危机隐患不容忽视。危机解决后,企业要继续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各种媒体让有利信息传播出去,这样可以在将来公众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相关信息的时候,不至于搜索到的仅仅是一堆的负面信息。同时我们要记住事后反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针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解决方式的合理性和是否存在问题进入深入的分析,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不足之处,并且做成总结材料以便日后借鉴经验和改进。只有有效的反思才能总结经验,不管这次应对处理效果如何,要争取下次不犯同样错误。

组织需要努力消除危机可能对内部和外部公众所造成的影响,要鼓舞士气,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主动创造良好的的公关气氛,以实际行动表明组织重振雄风的决心和期待今后公众支持、帮助的愿望,努力在各种内外部公众中全面恢复形象,消除各种不利的舆论对组织的影响。在平时的运营中,也要格外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关形象,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察觉到公众形象的重要性,要在平时生产和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建立起一个负责的、可信赖的、质量有保证、服务周到的形象。对企业而言,危机既是灾害,也是警示:危机为发生时要加强声誉监测,良好的声誉才是应对危机的最佳盾牌。根据调查显示,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的时候较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因此,危机终止并不能保证一劳永逸,危机过后更要加强声誉建设,积聚应对危机的抵抗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危机公关处理程序只是危机处理的一般模式,并非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步骤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交叉,甚至有可能出现顺序互换的情况。机械的理解危机的处理步骤,可能

使危机处理陷入被动局面。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传播模式,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传播环境。这对危机公关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双重效应,企业管理者在公司运营中要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良性和恶性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应对危机,防止公关危机由公众危机向公共危机转化,防止组织与特定公众的关系危机演变为涉及公共利益、危及公共安全、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危机。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在日常能够做好组织公关形象建设,在突发危机时能够采取有效行动,积极地处理危机,重塑组织形象,这就是有效的公关策略。

注释

①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06

参考文献

[1]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学绪论[M].北京:新华出版,1990.

[2]李道魁.公共关系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大卫?菲利普斯.网络公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吴宜蓁.危机传播[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5]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陈先红、何舟.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2009.

[7]褚智.浅谈企业危机中的媒体公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致谢

我能够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诚挚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地对我进行指导。还有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同时,感谢三年以来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也为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

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新媒体营销及危机公关(双语)

新媒体营销及危机公关(双语)

The marketing and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新媒体是相较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广播等)而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本质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Pc、手机、平板、网络电视等是新媒体的载体平台,而微博、微信、博客等则是新媒体的应用形式。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newspapers, television, radio, etc.)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interactive and innovative. New media is a broad concept, which means a r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platform is consist of PC, mobile phone , tablet and network television. Besides, micro-blog , WeChat and blog are applied in the platform of new media. 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广,对于企业的品牌管理活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媒体的核心精神便是互动与创新,新媒体用户热爱社交互动,分享,免费,强调参与感,注重用户体验,根据兴趣、价值观等进行分众,意见领袖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运用新媒体进行品牌管理或企业传播时,考虑到新媒体的用户特性尤为重要。 New media delivers messages fast and widely, which results in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corporate brand management. The interactivity and innovation is the core spirit of new media. The customers of new media love social activity online, sharing, free and participation . They care about User Experience and form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interests and values. The opinion leaders on the internet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a word,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users, when we conduct brand management or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新媒体已经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平台,例如在康爱一生便是一款全渠道销售的产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数字方式与传统方式完美结合的整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受众特征

当个体的信息接受者暴露在大众传播媒介前并独自接受信息作品时,它是消费者、译码者、参与者、反馈者的角色,具有受动性和能动性的本质特征。 但是,在信息接受中,由无数个体汇集而成的受众,其群体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就受众在空间上分布、存在的态势看,受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和隐匿性。也就是说,在面对以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人数是极为众多和广大的;成分也是极其混杂和多样的;他们彼此分散居住,有的相距千里;这些人行踪不定,互不相识,素无关系,相互匿名;他们之间既无接受协议,也无有关接受准则;无共同感受,也无共同意识;在接受中,他们对别人无控制功能,别人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在任何日常的一天,我国报纸的读者约有4.5亿,广播的听众约有9亿,电视的观众约有8.5亿。 就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看,受众又具有四个特点: 1、自在性 受众不是某种臆想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客观现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这就决定了信息接受者中的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形貌、个性、兴趣、立场,都把自己划归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之内。 2.自主性 受众不是大众传播者的“侍从”,可以任意驱使,而是某种意义的“主人”;不是大众传播者的敌手,专门揭短拆台,而是大众传播这一巨大工程的合作者。受众同大众传播者一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自尊心理和自己对信息作品的选择、理解与判断,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虽处于大众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的接受活动从来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不是盲从的,而是自主的。 3.自述性 受众对信息作品内容的感知与认识不全由传者给定,面对各种信息,每一位接受者都会作出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并据此进行再传播。西方著名案例“比戈特先生”的漫画传播,即能充分说明受众具有很强的自行阐述的特点。所以,如果说传播是传者的自由,那么“自述”就是受众的特权。 4.归属性 受众虽不是作为固定的群体而存在,而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心无所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在某一特定的接受群体之列。工人与农民,妇女与儿童、球迷与股迷……他们从心理到行为都将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的群体。而大众传播媒介也同样有意地把不同性质的各种信息分类集中传播给不同的接受群体,如《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上海证券报》、《足球》等报刊,和广播电视系统的“经济台”、“交通台”、“教育台”等都是。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赖大彬1,徐叶巧2 (1.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当前,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媒介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三方来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继而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学校、家长以及作为接受者的受众、学生等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0)06-0085-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赖大彬,男,福建上杭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及媒介经营管理。 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2010年12月 第28卷第6期December 2010 Vol.28No.6相较于国外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兴起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距今才跨越13个年头。从第一篇研究媒介素养的论文、专著,到媒介素养教育硕士点的建立,再到“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的开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的开通,这些年来,我国媒介素 养教育研究正一步步壮大,发展。 [1] 那到底什么是媒介素养?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是怎样的发展现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怎样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正如麦克卢汉描述的那样,在“地球村”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在媒介消费时间上的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甚至已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了解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区分“ 媒介”和“媒体”的关系。“媒介”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771 。在 此意义上,它是指传播通道中的中介物,如各类手书媒介、 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等。而媒体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3]今天媒体更多的被理解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由此可见,相较于媒体,媒介辐射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素养”理解为“媒体素养”。但既然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自然成为意识的载体,就不可避免地带有 阶级和阶层的烙印,它还是有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或者渗透着某种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 目前,媒介素养还尚未有统一权威的定义,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1 尽管我国关于 媒介素养的定义,学者归于研究需要,依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本身还不完善以及人们对媒介素养认识的角度不同,依然没能跳出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定义范围。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公众,其内容包括教授他们如何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角色、性质和功能,建立起对媒介信息系统的批判性意识;提高对不良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和对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最终学会有效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向着民主法制方向发展服务。 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流行快餐文化的盛行,使人们疲于接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梳理的能力。加之,媒介在承担着监测环境、传递信息、反映社会、提供娱乐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暴力色情信息充斥媒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传递,传播形式的通俗化、游戏化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原本庄严、崇高的人文精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策略研究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Based on New Media 论文作者:唐东 专业班级:网络营销121 作者学号:2012211360 完成时间:2014年6月9日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在新媒体下,企业的公关先得更加重要。本文将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从危机公关的定义开始,然后阐述危机公关的特点、,最后到如何具体的实施相应的策略来说明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blog, micro-blog, a series of New Media Forum, Micro messag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levision,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other media with interactivity and immediacy, and sharing technology, multimedia and hypertext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new media, public relations companies to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n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and finally how to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公关策略 Keywords: New Media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的传播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7432429.html,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的传播特征分析 作者:叶丹丹 来源:《商情》202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基于梳理抖音发展历程进行判断,探讨了抖音未来发展的趋势。传播学角度对于抖音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抖音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提出优化和解决这些问题、完善短视频体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抖音; 传播特征; 发展前景 一、抖音简介及发展历程 (一)抖音简介 抖音是一款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平台,以潮流和社交为主,采用AI技术。用户使用抖音可以拍摄短视频配上喜欢的歌曲,形成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同时还有直播功能。抖音的受众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为主,大部分是“95”后和“00”后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思想较为独立,生活相對比较优越,他们主要的核心诉求就是个性化的社交表达。 (二)抖音的发展历程 从抖音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蛰伏期、推广期和发展期三大阶段 一是蛰伏期(2016年9月-2017年4月)抖音的蛰伏期指的是抖音V1.0.0版本发布-V1.3.7版本的升级期间。二是推广期(2017年4月-2017年9月)抖音的推广期指的是抖音V1.4.0- V1.6.8版本升级期间。这一时期抖音在优化体验的同时开始注重推广,进行差异化竞争力的扩大,通过口碑效应进行传播,实现用户的积累。三是发展期(2017年9月-至今)抖音的发展期指的是抖音升级到V1.7.0版本之后,基于推广期大量客户的积累,这一时期抖音的两大发展:其一,对于原创音乐人发布的优质资源进行挖掘和支持;其二,多元化的用户素质,恶俗视频和评论频现,针对此抖音进行了举报、评论功能的优化,反沉迷系统的上线,并且邀请各界代表进行《抖音社会公约》的研讨和拟定。 二、基于传播学角度进行抖音传播特征的分析 (一)迎合青年表达自我需求的特征 抖音发展迅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普通人价值需求的尊重,尤其是迎合了青年表达自我需求的特征,对于这一代人渴望被关注和社交需求等进行诠释,促进了人们自我价值认知的表达。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能够联网、可以拍摄视频的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短视频的发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与此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媒介素养的内涵,然后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在新媒体环境,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广泛。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运用最广泛的受众。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人,且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非常大[1]。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需积极分辨、鉴别和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早在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及其学生汤普森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献中对“媒介素养”具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媒体资讯素养”、

“传媒素养”等,但内涵基本一致。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将“媒介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所具备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选择、理解、质疑、评估、思辨以及制作媒体信息的能力[3]。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避免出现网络欺诈、网络成瘾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现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属于重要的受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可以更加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交际平台更加广阔。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广的媒介,甚至出现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每日接触网络时间较长、沉湎于虚拟世界中等,进而患上网络依赖症。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逐渐疏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对媒介功能利用不足 与其他学历较低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媒介操作使用技术相对较高,在关注网络的过程中,既关注娱乐功能,同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中企业危机事件的分级 〈〈控制论》将控制”定义为: 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本文所研究的正是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公关危机的控制”之道。同其他控制”一样,危机公关是依靠信息的传递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通过信息的反馈来实现控制。那么在企业危机公关时,企业是控制的主体,危机是控制的客体,获取客体的信息是进行控制的第一步;依照获取信息制定处理方案为第二步;实施方案后的效果评定为控制的第三步。 1. 公关危机的分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企业化解危机的首要关键点在于了解危机,定位危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快速脱离危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首先从事件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两个维度将企业危机进行分级。 如图所示,越在表上方为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越高的危机事件,相反影响力和关注度越低。除了由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不可控因素造成危机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原因会引发企业的公关危机事件: 媒体恶意报道,由于媒体的传播力和特殊性对于事件的报道角度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公众舆论,因此此类危机对企业的公关经验要求较高;竞争对手蓄意谋害,恶性商业克争中利用不法或者不齿手法使克争对手蒙受损失,多与媒体联手;公众误解,基于公众对企业信息的误解而以讹传讹造成的负面舆论,需要企业有完整且可靠的解释方案。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从性质上由质量问题引 起,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定位于重大危机。只有从问题的本质入手,才有可能预计危机的走向进而及时米取相应措施。案例事件中企业对问题实质的认识不清和滞后草率的处理才是引发危机恶化的主要原因。 2. 媒体分级 公关危机的爆发和解决往往与媒体密不可分,事件最终的影响力与曝光事件的

自媒体时代企业危机公关

关于自媒体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的启示 2018年5月20日至2018年5月24日,按照集团的安排,我们在东南大学进行工程管理专题培训。五天的培训,我们收获颇丰。学习的课程有《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区域创新发展规划热点问题》、《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新世纪新时期土地规划与利用》、《城市建设趋势,多规合一》、《企业运营管理产业项目生成与招商引资》、《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趋势形势与政策分析》等课程,还进行了两场现场教学学习,参观老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以及江宁高新开发区建设。这些课程的安排,与我们,公司的业务密切的联系,比如,《新媒体社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新世纪新时期土地规划与利用》、对我们的工业园区、安公租房、安置房规划建设有很好的应用与指导。这次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这门课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网络的结点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新媒体乃至自媒体为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的危机公关,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农民工讨薪问题、社会社会维稳问题、12345投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新

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新媒体时代是以网络、和智能手机为引领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大潮流之下,传统信息传播被颠覆,人人都是自媒体,时时刻刻都在传播制造信息。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特点:一及时性,二交互性,三去中心化,四多媒体化,五全球化。新媒介中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不可忽视,他的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和创新机制,都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规则和传播逻辑,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转发就是力量”是自媒体的口号,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是新媒体的最显著标签。因此,当我们遇到危机公关时,如何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如何恰当的握和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性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比如,我们遇到农民工讨薪的集体事件、12345投诉事件,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恰当的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在第一时间内发声,要在第一时间的处理问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这三者体现“发声是一种权利”,让我们站住处理问题先机。第二,要充分控制舆情爆发。处理舆情爆发,首先要从正面发声。正面处理事情、正面引导舆情,有效的危机管控方式。第三,要通过就算有选择性的公布信息,合理的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四,处理问题要有温度和明确的态度,用和善的语言和有温度的行动,去处理、化解社会矛盾。比如我们处理农民工讨薪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群情绪激动、委屈悲愤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_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 ——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 何凌南 钟智锦 可 唯 【本文提要】 本研究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提供方面各有千秋,电视新闻在权威消息发布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但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在购物和生活信息上是首选,微信正在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社交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 受众使用行为 城市舆论 【中图分类号】 G206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其更新快、互动强、个性化、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也直接培养出了新型的新闻受众。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刷信息,或许心忧天下,或许文艺小资,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搜寻者和挑选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因此,笔者试图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具有何种行为特征,主要调查其在新旧媒体的使用时间、媒体偏好和媒体信任度等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媒体用户直接报告的问卷调查,包括两类数据源,一类是在北京、重庆、成都等30多个城市通过街头随机拦访收集问卷420份,另一类是通过网络进行更多指定城市的问卷调查,收回问卷525份,共945份。最终受众分布 为北京313人(33.1%)、广州186人(19.7%)、上海176人(18.6%)、重庆88人(9.3%)、成都39人(4.2%)、其他城市143人(15.1%)。其中男性442人,女性495人,8人信息缺失。平均 年龄28.3岁(最小16岁,最大64岁)。涵盖的职业包括企业单位员工(47.3%)、大学生(19.1%)、专业技术人员(14.3%)、事业单位人员(9.5%)、公务员(3.5%)和其他职业(6.3%)。学历以本科为主(65.5%),其次是大专(13.3%)、硕士 (10.8%) 、高中(3.9%)、其他(6.5%)。二、新旧媒体的使用状况 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不同类型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在使用时间上,网络媒体已普遍超过传统媒体,但使用人群存在两极分化 经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在QQ、微信、微博、 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副教授、学生。本文为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本期“传媒新论”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全媒体研究院协助组稿,旨在以“原创、品质、独立”为标准,观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变迁、实践和发展。本组稿件也是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项目编号:90027-3284200)研究成果。 ——编 者

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9期) Total No .289 收稿日期:2011—11—01 作者简介:周珂(1974—),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项目简介: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党政干部媒介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548。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周 珂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会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成为新时期的紧迫任务。文中从运用新媒体搜集民意科学决策、利用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和借助新媒体树立良好的形象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71—02 近年来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和网络电视等在 沟通民意、 了解民情、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媒介素养是公众对新闻传播、新闻事业及 媒体运作的认知程度, 以及公众利用媒体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传播目的的能力。党政干部拥有一定的 决策、审批权力,负有领导责任,感召力、影响力大。因此,党政干部的形象不只代表个人形象,还关乎党 和政府的形象。党政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为媒体所关注,众目睽睽之下,一举一动被放大、公开。稍有 不慎, 负面影响巨大。领导干部需学会和新媒体打交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否正确地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影响人心,代表着执政水平的高低。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对执政能力的影响 1.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党执政的舆论环境 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政治安全, 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政干部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凝聚人心,增强党执政的舆论影响力。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 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公众的舆论表达渠道增多,舆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统 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5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数字是惊人的。网络传播中,网民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和回复等 形式自由发送信息、 交流观点、展开讨论,这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手机媒体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 使各种声音纷纷出现。特别是当公共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快速、开放和网民的聚焦会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暴。而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相关部门对信息的过滤和舆论监控越来越难,流言和负面信息会破坏党执政的舆论环境。党政干部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呼应网民的诉求,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2.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民主执政的水平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民 意的重视程度。新媒体为民众参政、 议政提供了通道,民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如果党 政干部还用以前的思维管理媒体和民众,无视民意的多重表达, 必将影响到民主执政的水平。当政府一项政策出台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所引发的民意浪潮会在新旧媒体间迅速传播开,促使党政干部应倾听民意,审慎考虑解决对策。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水平。一系列官员腐化堕落的事件,如湖北的邓玉娇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和官员日记门 事件等, 因为网络舆论监督而真相大白于天下。党1 7

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预警机制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危机。互联网加速了传播的速度,助推了危机。一个故事,一条新闻,任何人有意或者无意,只要按一下“发送”键,“嗖”的一下跑到网上,立刻就会给企业酿成重大灾祸。 20 年前,传播方式以纸质为主,企业面对危机还可以从容应对,用几天的时间讨论对策,还可以凭“一把手不在”为由,把一切新闻质询挡在门外。现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了,社会参与的方式变了,危机的形成和处理方式也在变。 处理危机要公开和及时在危机时分,网络监测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快速响应的基础。新媒体的管理方式与传统媒体区别在于:过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媒体,而今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发表意见,他们的诉求成为主要监测对象。 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明朗,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大型公司企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危机出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危机公关的意义,还像以前那样处理危机的方式,那样就会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危机就难以得到解决。只有在深刻理解危机公关意义,才能够理解由该部门作出的相应的解决危机的行动,这样危机公关做起事来也更加自由。 掌握网络时代传播主动权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是倾听和分享,而不是自说自话。掌握了网络时代传播的主动权,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胜算就获得了一半以上的保证。 声正公关传媒公关人统计分析发现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至少了解下面 8 点: 1 、理解危机,增强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2 、掌握企业危机发生的原因与影响; 3 、学会与企业各类利益相关人沟通的技巧; 4 、协助学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小组与应急团队 5 、从危机案例总学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操作技巧 ; 6 、提高与媒体包括新媒体以及记者打交道的能力; 7 、掌握危机预警制度的制定方法以及危机预警手册的编写; 8 、掌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与具体要点;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

第9卷第1期2009年1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MASSM E D I A VOC ATI O NAL TECHN I CAL COLLEGE Vol .9No .1 Jan .2009 [收稿日期] 2008-11-21 [作者简介] 赖明忠,长沙江南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 士研究生(E MBA )。 ?新媒体研究?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 赖明忠 (长沙江南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7)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具有新的特征。新媒体一方面使危机传播形式更加多样,无法再用简单的方式予以控制,另一方面在危机公关管理中有着第一时间发布危机信息、提供快速回应平台、引导舆论等功能。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管理需要采取分阶段管理,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和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及时应付和有效应对等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09)01-0058-0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多样化,有关企业的负面报道和虚假信息往往会迅速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把企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各类企业危机事件中,媒体作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乃至追踪者,同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构架起互动系统,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危机事件的应对、化解以及修复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较之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快速、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在企业危机事件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应如何应对新媒体传播?如何妥善解决各类危机事件中的矛盾冲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树立积极、健康、正面的企业形象?本文拟对企业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进行研究,探寻化解危机的新媒体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 随着网络、手机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个人博客、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传统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媒体环境,并正在对人们的日常 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传播对象边界模糊化;传播方式多点对多点,注重交互性;传播内容海量性、复合化;传播模式个性化;传播快速化、效力影响全球化。这些特征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管理的加强认识。2007年初网络上有关“香蕉致癌”的传言,引发了香蕉的行业危机;LG 翻新事件和戴尔“换芯门”事件中消费者利用网络渠道作为不屈不挠讨伐相关企业的重力武器;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四川蛆虫柑橘事件,更加凸显了新媒体在危机传播方面的巨大威力。 危机传播理论1984年由J ?格鲁尼格和汉特提出,1992年由J ?格鲁尼格和L ?格鲁尼格进一步完善。J ?格鲁尼格和汉特提出了危机传播的“四种模式”,即新闻宣传模式、公共信息模式、科学劝说模式、双向对称模式。从传播实践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具有以下新特征: (一)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传统媒体 环境下信息发布的主体是各级媒体单位,并对内容的真实性、适宜性等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 — 85—

企业如何道歉危机公关的十项基本原则

企业如何道歉?危机公关的十项基本原则 大叔注大叔经常会和别人讨论一个话题,即“公关的第一职责是什么?”个人认为是“防守”,而不是“进攻”,虽然有句话叫“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显然不适合公关的语境。本文节选自《腾讯公关手册2015》,主要谈了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危机公关,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 危机公关的十项基本原则 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大原则任然使用。同时,随着危机事件进入“全民直播”模式,危机公关变得更加棘手和复杂。处理危机,我们需要从结果反推,并结合新媒体特点和公众情绪因素,对基本原则进行新的理解和诠释。一、换位思考原则 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需从公众角度去展开思考和行动。在危机发生时,公众希望看到一个高度负责、公众利益为先、反应速度、真诚透明的企业,用常人易于接受的情感语言和专业知识进行沟通。仅此事件本身和企业角度出发,即便足够真诚甚至原本无过错,也可能遭遇误读。 例子归真堂事件中,中药协会会长用“取熊胆很舒服”(大叔理解是熊被取胆时不难受,并不是取的人舒服)形容“无痛无管引流技术”,也许不无行业依据,但这在大众角度则完全无法接受,变成了火上浇油的雷人雷语。

二、负责原则。 对待危机,企业向外传递负责任的态度非常重要。这包括两个方面:1、在事实尚不清楚的阶段,企业敢于向公众表态认真调查和及时披露。2、在确定确实存在过失的时候,企业能够承担责任,乃至比公众期望做得更好更多。 例子2012年,麦当劳在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2小时内快速发表声明,将“立即进行调查,坚决严肃处理”,这一明确表态为麦当劳争取了主动。随后的系列声明中,麦当劳不断使用“歉意”、“重视”、“感谢”三个关键词,传递企业对事件的负责态度。(当时的社交网络已经足够发达,读者不再是一味地被媒体“洗脑”,而有一大批独立判断和声音,再这样的大环境下,此事成为央视315影响力的一个拐点,其实并不能完全归功于企业本身的负责。大叔注) 三、真诚原则。 新媒体时代,网络是放大镜和记录仪,任何谎言都无处遁形。因此,真诚是最笨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你不必说出全部的真话,但一定要保证说出的话全部是真话。(这句相当地重要,大叔注)此外,平等也是一种真诚,放下身段,与公众平等对话,是企业诚意的重要表现。 四、高层决断原则。 发生重大的危机事件时,企业最高领导人要尽早出面,亲自回应。企业高层的几时决策,能帮助危机公关优先实施,避

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素养的引导与提高

105  第2卷第5期传媒论坛 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人们不需要任何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利用电脑甚至是手机,在网络上发布消息,这些消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使得很多人从中为所欲为,如发表大量不实信息,煽动群众、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上传暴力视频、淫秽视频等。尽管如此,但是自媒体也更加迅速传递着信息,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的信息,而网友的纷纷留言也为政府出谋划策,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公民的表达权,这种公民的反馈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所以说在当今社会,自媒体的媒介素养相当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一)“大V”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导向“大V”分布广泛,以各种角度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受众。“大V”通常都是身份明确的,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引导舆论,因为通常情况下,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任何人在网络上发表的消息都没有可信度,而微博中的“大V”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这使得他们分布的消息具有可靠性,其次就是粉丝的作用,粉丝数越多的“大V”,他们的所说的话就越有力量,粉丝们也乐于在微博中与自己的偶像互动,似乎能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 “大V”在舆论监督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在“大V”中,娱乐明星占大多数,也就说受众最关心的还是娱乐新闻,这使得微博作为媒介工具,失去了它的舆论监督功能。其次就是“大V”如发表了不当言论很容易引起微博暴力,身为“大V”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发表恰当言论,不能煽动社会舆论。 (二)草根受众的媒介素养形成合力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草根多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草根受众代指那些身份普通、平凡的受众,但他们也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中最活跃的一群人。伴随科技发展、技术进步,草根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加入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面对日益发展的草根文化,我们有必要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引领草根受众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舆论的集散地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下,网络论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舆论形成的主要场所,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可以控制舆论,网络论坛舆论主体具有匿名性,使得论坛的监控体制不能完善,不能使舆论规范化,这更需要我们加强对网络论坛的引导和控制,使其健康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论坛更 具开放性,受众可以在论坛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也可以在论坛中了解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不同看法,网络论坛具有舆论导向功能。其次,网络论坛还能弥补传统媒体的某些不足,例如,时新性、信息量大等,更有利于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正因为网络论坛的匿名性,受众可以肆无忌惮地各抒己见,这更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人的心态,直白的表情更能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自媒体受众素养存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媒体逐渐兴起,在新旧媒体的冲击下,产生了大量供受众获取的信息,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素养存在很多问题。 (一)甄别信息的能力不足为公众提供大量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有好有坏,当前,大多数受众都不具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完全信赖媒体所传播的消息,这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受众的这一弱点,制造舆论,煽动群众,扰乱社会治安。 (二)受众媒介素养差异大、自律性不强尽管信息传播渠道多种多样,但由于文化程度、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人接触信息的能力不一样,例如,文化水平高的人就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了解新闻,而偏远地区的人只有通过传统媒体了解,这就造成了区域差异,从而导致受众媒介素养的差异。受众的自律性差,容易受舆论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三)媒介的运用能力不足 大多数受众利用媒介了解八卦新闻,他们认为媒介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很少有人利用媒介进行学习,运用媒介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大多数公众缺少自己的主观想法,只是盲目跟风,被动地接受媒体灌输的思想,没有充分运用媒介。现在大多数受众包括知名的官方微博都在转发别人的东西,真正自己原创的东西很少,大多数人并没有好好利用我们正在发展的媒体从中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的方法 (一)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净化自媒体环境网络谣言,即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谣言的传播速度惊人,谣言的传播能够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谣言是低俗的、不健康的小众文化,当主流的大众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后,谣言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所以加强主流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其次是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要把公共事务及时公开,使政府工作透明化,及时回复受众的问题,是防止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完善网络机制,使其 摘 要:当前自媒体以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开始摆脱传统媒体被动接收信息的束缚,越来越希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媒体时代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使我们的网络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5-0105-02 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素养的引导与提高 王 瑶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作者简介:王瑶,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