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茎突是颞骨下面茎乳孔前内方一向前内突入颈部的刺状或角状骨性突, 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四类:(1)完整型;(2)分节型;(3)发育不良型;(4)未发育型。

因其长度过长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以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者茎突周围炎等原因,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总称为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drome,SPS),亦称茎突过长症或Eagle综合征(Eagle syndrome)。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指诊及X线拍片/CT检查。

临床症状为咽部不适,有疼痛及异物感,同侧耳及颈、肩部放射性抽痛,扁桃体肿大,咽峡部慢性充血等。扁桃体窝触诊,触诊前咽部喷1%~2%地卡因,以清除恶心,减轻疼痛。以右手食指触右侧扁桃体窝,左手食指触左侧扁桃体窝。触诊时嘱患者稍低头,大张口深吸气使咽部肌肉放松。最易触到茎突的部位是咽腭弓与扁桃体之间,将扁桃体向前推,使食指尖触及扁桃体窝的外侧壁,如触到硬条索或骨性尖状物,即是异常茎突。当触到茎突时多有明显触痛。沿扁桃体与舌腭弓之间自下而上触诊可发现前倾型茎突,触及扁桃体上窝外侧壁可发现位臵较高的茎突。

症状发生原因:茎突的行径与颈部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位

于其内侧,颈外动脉跨于茎突之前,茎突过长刺激这些血管、神经、肌肉、韧带,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茎突过长的原因:茎突由第二鳃弓Reichert软骨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如生长发育异常骨化,茎突即可过长;软骨的另一部分发育成为茎突舌骨韧带,若有额外的骨化中心形成,致使该韧带部分骨化,茎突必将过长,若全部骨化,则即成为茎突舌骨韧带骨化,与舌骨小角呈骨性融合其间或有假关节形成。

影像诊断方法:

普通X线投照:分正位和侧位2种投照位臵。正位,分为仰卧位的两侧茎突分别摄影法及颈椎张口位摄影法,行两侧茎突1次投照。侧位,中心线通过患侧下颌骨与乳突尖的中点,达胶片中心。

CT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颌抬高,听眶线与扫描床垂直,取头颅侧位片为定位片,扫描范围自听眶线上约1cm 起至第4颈椎下缘。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00mA,准直器宽/螺距64×0.625mm/1.375,矩阵512×512。图像重建方法:工作站,常规进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角、向前偏斜角及扁桃体外缘与茎突远段的最短距离。

影像诊断标准:

1、大多数学者认为茎突长度在2.5-3.0cm 为正常,>3.0cm

为茎突过长。也有学者认为,茎突平均长度为2.5cm,>2.5cm 为茎突过长。

2、兰宝森认为正常茎突向内向前各呈30°角,>40°或<20°可认为茎突方位角异常。

3、茎突增长,向内偏斜角增大后,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会缩短,间距<1cm可进一步提示SPS的诊断。

茎突综合征并不罕见,患病人数亦不少,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指诊,亦可拍摄正、侧位的X 线片。CT作为其辅助检查手段,具有直观、整体、全面等特点,重建显示清晰、良好,且能比指诊,X 线片及常规CT扫描更好地显示茎突的全貌。

舌咽神经系混合神经,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此神经起自延髓,由延髓橄榄体与小脑下脚之间的橄榄后沟上部连于脑,位于面神经、位听神经根的下方和迷走神经根的上方。舌咽神经根丝向外侧走行并集合成干,经第四脑室脉络丛的腹侧、绒球前面,通过颈静脉孔出入颅。迷走神经根丝自延髓的橄榄后沟中部出脑,上方为舌咽神经,下方为副神经。根据其走行,这3 对脑神经的颅内行程可以分为3 段:1从神经核发出到延髓橄榄后沟的延髓内段;2脑池段;3颈静脉孔段。

舌咽神经在茎突咽肌的深面距颈动脉分叉的距离为23~47 mm,距乳突尖的距离为7~15 mm。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左侧为(21.32±2.03)mm,右

侧为(21.42±2.05)mm。并发现舌咽神经是后组颅神经中直径最小的神经, 测得其最大直径约为1.2 mm。

舌咽神经颅外部分走行与分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副神经一起自颈静脉孔出颅腔。在颈静脉孔处舌咽神经位于该孔的前外侧,迷走神经、副神经居该孔的后外部,之间以硬脑膜形成的隔膜分开。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与岩下窦、颈内静脉经颈静脉孔内口出颅。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 GphN)在近颈静脉孔下缘处膨大形成下神经节(又称岩神经节),在下神经节的稍上方可见形态小于下神经节的上神经节。下神经节位于颈静脉孔下侧的岩小窝内,与周围组织结合紧,不易分离。自此节发出的分支及交通支有:1鼓室神经自下神经节发起后即上行进入鼓室小管,经鼓室小管入鼓室,发起部位多在神经节的后外侧;2发出细小分支与交感神经节联系;3发出细小分支迷走神经耳支联系;4有时发出1~2个交通支,迷走神经上神经节的下端。在舌咽神经下神经节的稍下侧,由神经干发出细支,向内下行走,与迷走经咽支及颈上神经节的分支共同组成咽丛。咽丛位于咽中缩肌上,舌骨大角水平。舌咽神经出颈静脉孔后,位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前外侧、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向下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之后贴邻颈动脉鞘前内侧向前、内下斜行,在离开颈动脉鞘之前发出颈动脉脉窦支,主干位于茎突和茎突诸肌深面,先位于茎突咽肌之后下缘,然后转向其外侧面,于茎突咽肌中部下缘弯向前行,并发出分支支配该肌,主干则

于舌骨舌肌的内侧,向前横越咽中缩肌及茎突舌骨韧带,发出其终末支(舌支及扁桃体支)。在茎突及其附着肌的深面,有较大的发自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该动脉与舌咽神经干交叉走行。

茎突

1、茎突过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①茎突过长:正常茎突平均长度约2.5cm,超过此长度谓茎突过长。茎突起于颞骨下茎乳孔的前内方,呈细圆柱状,远端伸向内、前下方,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茎突过长使其远端伸向扁桃体窝内或其附近,无论扁桃体摘除与否,均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如压迫神经末梢,可出现咽痛等症状。过长茎突压迫或磨擦颈部动脉,影响血液循环,可引起相应区域疼痛。但也有茎突过长而无症状者。 ②茎突方位与形态异常:部分患者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内,但其方位与形态异常,或颈动脉部位异常使两者相抵而引起头痛等症状。 ③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术后疤痕牵拉:也可是发生茎突综合征的原因。 ④舌咽神经炎:与茎突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2、茎突过长应该如何诊断? 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②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咽部触诊极为重要,手指触诊的方法是嘱患者稍低头,张口深呼吸,咽部放松,用左右手示指分别触诊相对应侧的扁桃体窝,由扁桃体下极沿扁桃体前缘向上滑动,直到扁桃体窝的上极;未能触及者可再沿扁桃体的后缘由上而下滑动,最后沿扁桃体表面滑动。有人将茎突长分为3度,在扁桃体上极部扪之为Ⅰ度,在中部触之为Ⅱ度,在下极部摸之为Ⅲ度,大部分茎突过长者为Ⅱ度、Ⅲ度,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部。如在患侧扁桃体窝中、下部触及有尖角状突起或骨刺状物,此时患者咽痛加重,或谓咽痛即在该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触及过长的硬条索或骨刺状突起时,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在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可靠证据; ③对有反复空咽异物感、梗阻感而进食无加重等症状且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触诊外,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放射检查,特别是茎突螺旋CT 扫描三维重建,可更清楚显示茎突的长度和方位; ④凡年龄在20岁以上,如有单侧或双侧咽部疼痛、异物感,伴颈部、耳部、头部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茎突X 线检查,以除外该病; 3、茎突过长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茎突过长的鉴别诊断:

茎突综合症

一、什么是茎突综合征 由于茎突过长或茎突的方位、形态异常,刺激茎突邻近部位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导致咽喉、耳部、头颈部异常感与疼痛感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茎突综合征,也称茎突症、茎突过长综合征、茎突神经痛。 茎突是颞骨的一部分,由第二腮弓的Recichert 软骨发育而来。茎突长在颞骨鼓部的下面,前端伸向前下方,多指向扁桃体窝的部位,呈细长形,因个体不同而长短不一,成年人的茎突平均长度约为2.5cm。其远端有茎突舌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其远端与附近有三叉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舌下神经。因此,容易受到茎突异常的影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 引起茎突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 1、发育过程中茎突发生异常骨化而致茎突过长、茎突方位异常(倾斜度过大、过小)、形态异常(如出现分叉、钩状、双茎突)、连接异常(如茎突根部与体部仅为纤维组织连接),有可能导致茎突压迫相邻神经血管而引起症状;若颈动脉部位异常,与茎突发生抵触,亦或引起茎突综合征。茎突异常可影响肌肉、韧带,或压迫茎突周围神经、血管,使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或影响到血液循环,或刺激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从而出现各种局部症状及与相应的动脉分布区的症状。 2、茎突尖端附着的茎突舌骨韧带发生钙化可使茎突过长,这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3、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术后疤痕牵拉,使得茎突受到影响,并通过茎突而影响到周围神经、肌肉、血管、咽部黏膜,产生症状。 三、如何诊断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1、病史:多见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或长或短, 2、症状:根据茎突对不同神经血管的压迫情况的不同,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但在同一患者身上一般不会全部占有。 (1)咽异物感:持续性或间歇性咽部异物感或梗阻感,多为一侧,如刺感、紧缩感、牵拉感等,吞咽时更为明显;由于异物感,有时引起咳嗽清嗓。 (2)咽痛与局部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咽痛,多位于一侧扁桃体区、舌根区(舌根痛),部位相对固定,疼痛不重,但可放射到颈部(颈痛)、耳深部(耳痛)、耳后部(耳周痛),乃至面部(面痛),有时在吞咽(吞咽痛)、讲话、转颈(转颈痛)或夜间时加重。尚有出现牙龈痛、软腭痛、舌麻木等症者。 (3)定位症状:①茎突异常压迫神经末梢,主要是引起局部疼痛或咽部疼痛感;②侵及舌咽神经,主要引起咽异物感及痛感,在吞咽和头颈转动时加剧。③若茎突过长伸向扁桃体窝及其附近,可刺激咽部黏膜产生以扁桃体窝部位的咽异感症或疼痛。④茎突向内偏斜过度,影响到颈动脉时,主要是下颌下疼痛,并放射到同侧颈部与同侧头部、头顶、眼部等,出现疼痛感。⑤茎突向外偏斜过度,易压迫颈外动脉,疼痛或不适感多始于颈部相当于扁桃体窝处,放射至同侧面部。⑥影响到相应肌肉、韧带时,出现相应的刺激症状。 (4)其他症状:有时可有耳鸣、流涎、失眠等神经衰弱的表现。网络报道一例患者,因茎突过长,常在吃饭时突然间感到喘气费力、手脚发麻、眼睛不能转动,被认为是“怪病”。 2、检查: (1)触诊:医生以手指触诊扁桃体窝的中、下部位,可扪到坚硬条索状或刺状突起,患者可诉此处为不适之处,触压可诱发或加重咽痛。此时在局部注射1 %利多卡因2 ml 后,若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有力证据。(2)X线或CT检查:常显示其长度过长(超过2.5cm,临床上大多在3cm以上,以个人所见文献,最长者近10.0cm),或有偏斜、弯曲、周围钙化等。以CT检查更为清楚。 3、鉴别诊断 茎突综合征需要注意与很多疾病相鉴别,因此应注意详细了解病史、发病特点,特别是注意局部触诊,不但需要触诊扁桃体窝,还应注意触诊下颌角、磨牙后区、舌骨小角及颈部(如甲状腺、茎椎)、肩部,并两侧同时进行,注意比较,以明确是茎突综合征或其他疾病引起者。 (1)茎突综合征容易误诊为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异感症,因此需要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茎突综合征诊断注意

茎突综合征诊断注意 *导读:我们在诊疗中应注意:…… 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②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咽部触诊极为重要,手指触诊的方法 是嘱患者稍低头,张口深呼吸,咽部放松,用左右手示指分别触诊相对应侧的扁桃体窝,由扁桃体下极沿扁桃体前缘向上滑动,直到扁桃体窝的上极;未能触及者可再沿扁桃体的后缘由上而下 滑动,最后沿扁桃体表面滑动。有人将茎突长分为3度,在扁桃体上极部扪之为Ⅰ度,在中部触之为Ⅱ度,在下极部摸之为Ⅲ度,大部分茎突过长者为Ⅱ度、Ⅲ度,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部。如在患侧扁桃体窝中、下部触及有尖角状突起或骨刺状物,此时患者咽痛加重,或谓咽痛即在该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触及过长的硬条索或骨刺状突起时,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在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可靠证据;③对有反复空咽异物感、梗阻感而进食无加重等症状且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触诊外,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放射检查,特别是茎突螺旋 CT 扫描三维重建,可更清楚显示茎突的长度和方位; ④凡年龄在20 岁以上,如有单侧或双侧咽部疼痛、异物感,伴颈部、耳部、头部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茎突X 线检查,以除外该病;

⑤在诊查有茎突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时,要注意考虑有多种疾病并存的可能,不可因咽喉部确存在某些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 而忽视了茎突变异;也不能因确有茎突变异,而忽视了其他疾病的存在,特别是经茎突截短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无改善者,应与慢性咽炎、咽异感症、舌咽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鼻咽或喉部肿瘤等相鉴别。

茎突过长诊断详述

茎突过长诊断详述 *导读:茎突过长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②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咽部触诊极为重要,手指触诊的方法是嘱患者稍低头,张口深呼吸,咽部放松,用左右手示指分别触诊相对应侧的扁桃体窝,由扁桃体下极沿扁桃体前缘向上滑动,直到扁桃体窝的上极;未能触及者可再沿扁桃体的后缘由上而下滑动,最后沿扁桃体表面滑动。有人将茎突长分为3度,在扁桃体上极部扪之为Ⅰ度,在中部触之为Ⅱ度,在下极部摸之为Ⅲ度,大部分茎突过长者为Ⅱ度、Ⅲ度,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部。如在患侧扁桃体窝中、下部触及有尖角状突起或骨刺状物,此时患者咽痛加重,或谓咽痛即在该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触及过长的硬条索或骨刺状突起时,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在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可靠证据; ③对有反复空咽异物感、梗阻感而进食无加重等症状且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触诊外,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放射检查,特别是茎突螺旋CT 扫描三维重建,可更清楚显示茎突的长度和方位; ④凡年龄在20岁以上,如有单侧或双侧咽部疼痛、异物感,伴

颈部、耳部、头部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茎突X 线检查,以除外该病; 茎突过长的鉴别诊断: 在诊查有茎突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时,要注意考虑有多种疾病并存的可能,不可因咽喉部确存在某些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 而忽视了茎突变异;也不能因确有茎突变异,而忽视了其他疾病的存在,特别是经茎突截短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无改善者,应与慢性咽炎、咽异感症、舌咽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鼻咽或喉部肿瘤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患者有症状者,可以采用治疗骨质增生、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例如颈痛灵、骨刺丸、新癀片、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缓解可以保守治疗。局部的超短波、红外线、磁疗设备等理疗均可以使用。 2.手术治疗:此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尽管患者的茎突长度、方位、形态都存在异常,如果患者没有症状,绝对不做手术。即使患者有症状,但患者没有要求手术,也不必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果患者极为痛苦,迫切要求手术,可以进行茎突截断手术。 (1)经口咽途径切断茎突术:经口途径切断茎突,适合在咽部摸到硬性隆起者。有两种手术选择,一为切除扁桃体后,即时分离切断部分茎突。二是如果在前、后弓处摸到硬性隆起,则可以直

系解大题

1骨学 (总论) 1.简述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1骨学(颅) 1.颅骨可分哪几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二部分。其中脑颅8块: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面颅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骨,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2.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可见哪些孔裂?其中哪些孔裂与眶相通?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的孔裂有视神经管、眶上裂、破裂孔、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其中与眶相通的孔裂有视神经管和眶上裂。 3.简述翼腭窝的位置和交通。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藉眶下裂通眶,向内藉蝶腭孔通鼻腔,向后藉圆孔通颅中窝,藉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经腭大孔通口腔。 4.哪些颅骨中有鼻旁窦?各开口于何处?在额骨、蝶骨、筛骨和上颌骨中有鼻旁窦。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5.在活体上,能摸到颅骨的 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能摸 到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枕 外隆凸、上项线、乳突、颧弓、 眉弓、下颌角、颏隆突。 6.鼻腔外侧壁上有哪些重要 结构?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 有3个卷曲的骨片,依次为上、 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腔 隙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 中、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 蝶骨之间有蝶筛隐窝。各鼻道 内有鼻旁窦和鼻泪管的开口。 1骨学(附肢骨骼) 1.简述肩胛骨的形态。肩胛 骨为三角形扁骨,分两面、三 缘和三个角。腹侧面为一大浅 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有肩 胛冈,其上、下分别有冈上窝、 冈下窝;肩胛冈末端称肩峰。 上缘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 侧有喙突;内侧缘又称脊柱 缘;外侧缘又称腋缘。上角平 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间 隙;外侧角上有关节盂。 2.试述肱骨分部及主要形态 结构名称。肱骨为长骨,可分 为一体两端。肱骨上端膨大, 有半球形关节面称肱骨头;肱 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 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 隆起的大、小结节;两结节之 间有一纵沟,称为结节间沟; 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 颈。肱骨体外侧面的中部有一 粗糙隆起,称为三角肌粗隆; 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 斜向外下的浅沟,称为桡神经 沟。肱骨下端较扁,内侧的关 节面称肱骨滑车;外侧部前面 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肱骨滑 车前上方有冠突窝,后上方有 鹰嘴窝;肱骨下端的内、外侧 有突出的内、外上髁;内上髁 后方有尺神经沟。 3.简述股骨的形态。股骨是 人体最长的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有股骨头。头中央稍下有 股骨头凹。头外下狭细称股骨 颈。颈体 交界处上外有大转子,内下有 小转子。两转子间,前有转子 间线,后有转子间嵴。体微向 前凸,后面有纵行粗线。粗线 向上延续为臀肌粗隆和耻骨 肌线。下端向后的膨大为内侧 髁和外侧髁。两髁前面彼此相 连,形成髌面。两髁后份之间 有髁间窝。下端两侧有内上髁 和外上髁。内上髁上方有收肌结节。 4.在活体上,能摸到上肢骨的哪些重要骨 性标志?上肢骨的骨性标志有锁骨、喙突、 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结节、 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鹰嘴、尺骨头、尺 骨茎突、桡骨茎突、腕豆骨。 5.在活体上,能摸到下肢骨的哪些重要骨 性标志?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髂前上 棘、髂后上棘、髂嵴、髂结节、坐骨结节、 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 收肌结节、胫骨内外上髁、胫骨粗隆、内 踝、外踝、腓骨头、胫骨前缘、跟骨结节。 2关节学(总论、中轴骨连结) 1.试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 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 膜襞和滑膜囊。 2.椎体和椎弓各由哪些结构连结起来的? 连结椎体的结构有:椎间盘及前、后纵韧 带,连结椎弓的结构有:黄韧带、棘间韧 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 节突关节 3.试述胸廓的构成。胸廓由12块胸椎、 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共同 围成。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 前后略扁。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外侧 壁。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 柄上缘围成,上口向前下方倾斜;胸廓下 口由第12胸椎,两侧的第12肋,第11肋 前端和肋弓、剑突围成,下口宽而不整, 两侧肋弓构成向下的胸骨下角,前壁最短; 后壁较长;外侧壁最长。相邻两肋之间的 间隙为肋间隙。 4.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颞 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 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松驰,囊外有 外侧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 的关节盘,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 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 应。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 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关节囊的前份较薄 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颞下颌关节属 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2关节学(附肢骨连结) 1.为什么肩关节脱位比髋关节脱位常见? 肩关节脱位常见由其结构特点决定:肱骨 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接触面仅1/4~1/3; 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下壁没有韧带、肌腱 加强,相对较薄弱,故易向前下方脱位。 而髋关节:髋臼深,周缘附有髋臼唇,加 深关节窝,关节头的2/3在窝内。关节囊 紧张而坚韧,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带、股 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 等加强。故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有 较大的稳固性,不易脱位。 2.试述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 式。髋关节组成: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 结构特点:髋臼窝深,周缘附有肥厚的髋 臼唇,使股骨头几乎全被嵌入;关节囊厚 而坚韧,前面包裹整个股骨颈,后面包裹 股骨颈的内侧2/3;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 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 轮匝带加强。因此,髋关节的稳定性大于 灵活性。运动方式:髋关节可做屈、伸、 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运动 的幅度比肩关节小。 3.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方 式。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构成。结构特点: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 节。①关节囊薄而松弛。②增加关节稳固 的辅助结构多。如关节囊外有髌韧带、胫 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有前、后交 叉韧带;关节囊内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 月板。③关节囊的滑膜层宽阔,形成髌上 囊、髌下深囊、翼状襞。运动方式:主要 是屈、伸运动,半屈位时可作轻度的旋内、 旋外运动 4.足弓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构成。其生理 意义: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重力从距 小腿关节经距骨向前、后传递到第1、5跖 骨头和跟骨结节,从而保证直立时的稳固 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 的作用。足弓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 受压迫。 3肌学(总论、头颈肌和躯干肌) 1.颞下颌关节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和 左、右移动分别由哪些肌肉完成?颞下颌 关节的咀嚼运动是下颌骨的上提、下降、 前后、侧向运动的复合。咀嚼时咬肌、颞 肌、翼内肌上提下颌,使上下颌磨牙相互 咬合。参加下颌骨的下降即张口运动的肌 肉有翼外肌和舌骨上下肌群。而使下颌骨 前移必须由翼内肌和翼外肌共同作用来完 成。颞肌的后部纤维作用使下颌骨后退。 在两侧翼内外肌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左右方 向的运动。 2.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的皮下,大部分 为颈阔肌所覆盖。该肌的起点为胸骨柄前 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为颞骨的乳突。 功能:一侧肌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脸 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该肌最 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姿势以及使头 在水平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观察运动。 3.何谓斜角肌间隙?通过其中的解剖结构 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在颈部深层由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所构成的空隙 叫斜角肌空隙。其间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神经通过。临床上发现前斜角肌肥厚或痉 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 斜角肌综合征。 4.简述肌的形态分类及其辅助装置。肌根 据其大致和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 肌四种。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囊和 腱鞘三种,其中筋膜又可分为浅筋膜(又 称为皮下膜筋)和深筋膜(又称为固有筋 膜)两种。而腱鞘又分为外层纤维层(或 称腱纤维鞘)和内层滑膜鞘(或称为腱滑 膜鞘);且腱滑膜鞘分脏、壁两层,其间含

茎突长度测量的临床意义

茎突长度测量的临床意义 *导读:正常人群中4%存在茎突过长,其中仅4%~10%具有症状。…… 正常人茎突长度差异较大,文献报道茎突的正常长度为2. 5~3. 0 cm ,但认为变异范围可为5. 0~7. 5 cm。国人以大于30 mm 以上作为X线诊断的传统标准。J ung 等采用全景摄片研究得出西方人茎突长度的诊断标准应以大于45 mm 才可视为茎突过长,他认为过去传统的标准(超出30mm 或33 mm 为过长) 过低。本研究亦认为以往长度正常参考值范围偏小,与J ung 采用全景摄片研究结论一致。茎突与寰椎横突之间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若受茎突过长或茎突舌骨链压迫,则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过长的茎突远端伸向内、前、下方,或呈弯曲状伸向扁桃体窝内或其附近者,无论扁桃体摘除与否,均可刺激咽部黏膜出现咽部异物感。如压迫神经末梢,可出现咽部疼痛,主要侵及舌咽神经,出现异物感及痛感,在吞咽和头颈转动时加剧。亦可因茎突过长而影响有关肌肉、韧带出现相应的刺激症状。 茎突长度变异较大,长度较大若角度较小,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如图4 所示,茎突长度62 mm ,前斜角度较小) 。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但若向前或向内倾斜角度过大亦会刺激或压迫周围血管或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X 线平片测量茎突长度,不

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大失真,但与文献数据比较,本组数据正常参考值范围仍大于传统X 线对于茎突过长诊断标准。作者推测其可能原因为:①CT 在MPR 像上是测量从根部中点至尖端的距离,X 线平片则无法清晰显示根部。②既往的诊断标准基于较早的报道,可能没有考虑到自然的变异及地区或人种差异导致的较明显的变化。

骨学知识点归纳

骨学 大纲: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及其骨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 3.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了解颅的整体形态特征,掌握颅底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以及骨性眼眶、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及其形态;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升后的变化 4.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的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和常见的变异、畸形。 要点: 2.椎骨:椎体、椎弓、突起:棘突1个、横突l对、关节突2对,椎孔→椎管、椎间 孔 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A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椎体钩,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枢椎:齿突 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 B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 C腰椎: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 D骶骨、尾骨: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 向下。骶管裂孔,骶角由3~4块退化的尾 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4.骶管裂孔与骶角: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6.肋弓:是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是临床触诊肝、脾的 重要标志 7.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 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占位效应:一般指脑组织病理解剖改变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脑萎缩: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 脑积水: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 10%肿瘤(嗜铬细胞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约10%肿瘤为恶性 基底节:包括豆状核,屏状核,尾状核,其中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的带状白质为外囊 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可变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为轨道征 半月综合征:进行性胃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以上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跳跃征:溃疡性肠结核时,患病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速被驱向远侧肠管。因此常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完全没有钡剂充盈,称“跳跃征” 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中,T1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并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似电灯泡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影像诊断设备是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人体形态学知识点(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靠拢,足见向前。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胚胎时期的残留物;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 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臀大肌:位于肌部浅层、大而厚肥,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分及其他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和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 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与肌肉注射有关。 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吞咽);第二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与第五胸椎椎间盘水平,距中切牙25cm(深呼吸);第三狭窄为食管通 过膈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深呼吸)。 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在腹前壁相当于第9肋前端;约平第1腰椎体平面,距正中线约5cm ;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 肌外侧缘的交角处,称肾区或脊肋区,肾病时肾区常有压痛或叩击通。 肾的结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皮质富含血管,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可见大量细小颗粒(肾小体、肾小管组成)。髓质色淡,由大量小管道组成,形成15~20个锥形、 尖端圆钝、朝向肾窦、基底朝向皮质的肾锥体。2~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肾乳头顶端 的小孔为肾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经此流入肾小盏内。浅层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形成肾柱。 肾窦内约有7~8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小盏边缘附着着于肾乳头基部并包绕肾乳头,以承接 排出的尿液。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前后扁平、呈漏斗状的 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向下弯行变细移行为输尿管。肾盂的变异形态有二支型、三支型、壶 腹型和中间型等。 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直径约0.2cm。 2、跨越骨盆上口,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直径约0.3cm 3、输尿管壁内部。 膀胱的形态: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尖、体、底、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尖与底之间的大部分为膀胱体;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与前列腺或女性盆膈相 接且变细的部分为膀胱颈。膀胱各部间无明显的分界。 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由于缺少黏膜下层,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 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时要注意。 男性尿道:男性尿道全长分三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最窄】)、三个扩大(位于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和二个 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女性尿道: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 睾丸:位置: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内左、右侧,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1cm。 形态:睾丸是微扁椭圆球体,色灰白,表面光滑,分上端(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睾丸门)和附睾、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和内侧 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 结构:睾丸表面有坚厚的白膜(纤维膜),白膜在后缘处增厚并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膈,从纵膈发出睾丸小膈,将睾丸实质分成100~200个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含有2~4条盘曲的精曲小

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茎突是颞骨下面茎乳孔前内方一向前内突入颈部的刺状或角状骨性突, 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四类:(1)完整型;(2)分节型;(3)发育不良型;(4)未发育型。 因其长度过长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以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者茎突周围炎等原因,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总称为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drome,SPS),亦称茎突过长症或Eagle综合征(Eagle syndrome)。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指诊及X线拍片/CT检查。 临床症状为咽部不适,有疼痛及异物感,同侧耳及颈、肩部放射性抽痛,扁桃体肿大,咽峡部慢性充血等。扁桃体窝触诊,触诊前咽部喷1%~2%地卡因,以清除恶心,减轻疼痛。以右手食指触右侧扁桃体窝,左手食指触左侧扁桃体窝。触诊时嘱患者稍低头,大张口深吸气使咽部肌肉放松。最易触到茎突的部位是咽腭弓与扁桃体之间,将扁桃体向前推,使食指尖触及扁桃体窝的外侧壁,如触到硬条索或骨性尖状物,即是异常茎突。当触到茎突时多有明显触痛。沿扁桃体与舌腭弓之间自下而上触诊可发现前倾型茎突,触及扁桃体上窝外侧壁可发现位臵较高的茎突。 症状发生原因:茎突的行径与颈部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位

于其内侧,颈外动脉跨于茎突之前,茎突过长刺激这些血管、神经、肌肉、韧带,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茎突过长的原因:茎突由第二鳃弓Reichert软骨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如生长发育异常骨化,茎突即可过长;软骨的另一部分发育成为茎突舌骨韧带,若有额外的骨化中心形成,致使该韧带部分骨化,茎突必将过长,若全部骨化,则即成为茎突舌骨韧带骨化,与舌骨小角呈骨性融合其间或有假关节形成。 影像诊断方法: 普通X线投照:分正位和侧位2种投照位臵。正位,分为仰卧位的两侧茎突分别摄影法及颈椎张口位摄影法,行两侧茎突1次投照。侧位,中心线通过患侧下颌骨与乳突尖的中点,达胶片中心。 CT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颌抬高,听眶线与扫描床垂直,取头颅侧位片为定位片,扫描范围自听眶线上约1cm 起至第4颈椎下缘。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00mA,准直器宽/螺距64×0.625mm/1.375,矩阵512×512。图像重建方法:工作站,常规进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角、向前偏斜角及扁桃体外缘与茎突远段的最短距离。 影像诊断标准: 1、大多数学者认为茎突长度在2.5-3.0cm 为正常,>3.0cm

手术治疗茎突过长症25例体会

手术治疗茎突过长症25例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茎突生长过长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手术治疗的效果。疗法: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行单侧或双侧切除。结果:茎突过长症经手术切除后咽喉刺痛、痒痛、吞咽疼痛症状消失,效果满意,无并发症。 【关键词】茎突过长;咽喉疼痛;手术 茎突是人的个体最小骨,是茎突舌骨肌附着部,其解剖位置特殊,发生病变或骨折等机率极少,笔者于2003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茎突切除术治疗咽喉部疼痛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性10例,女生15例,年龄46—76岁,平均61岁;双侧16例,右侧7例,左侧2例;右侧明显多于左侧,女性好发于男性,25例均为成年人。伴有糖尿病2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肺炎1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6个月,均有经五官科按急性或慢性咽炎诊治且无效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病人感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刺痛、胀痛、或吞咽疼痛,持续加重,部分合并有呛咳表现。检查病人时见咽部轻微局部充血,无肿块、溃疡、无狭窄等征。采用双指检查法,即食指深压下颌角后约1.5cm处,拇指压颌体向内上深压(茎突尖端方向),患者即感刺症加重或难忍,茎突越长压痛越明显,确认的方法是茎突X线片(正常值茎突≤3.0cm)。 1.3 手术方法:病人入院后,术前均行X片检查,严格治疗内科疾病,身体基本情况良好可进行手术,术前备皮,采用侧卧位,局部浸润麻醉,耳垂后下1.5cm取平行颌下角切口约2cm,切开皮肤、脂肪、筋膜层,用小止血钳、钝性拔开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止点前缘拔至茎突根部,并以茎中部为基点向远端拔离,确认完全拔离开周围组织后用小型专用小径骨剪,剪断中外2/3茎突并取出远端,确认无明显出血点后置引流条,缝合包扎,术后24小时取出引流条,5—7天拆线,切口愈合。 2 结果 本组术后5—7天咽喉部刺痛症状完全消失,无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表现,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出现刺痛症状复发,无其它手术带来不良反应,手术效果良好。 3 讨论 3.1 误诊、漏诊、确诊由于本病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报道中较少见,首

茎突过长症临床表现是什么

茎突过长症临床表现是什么 茎突过长症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了解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它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知道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所以就影响了以后的治疗,以下就是有关茎突过长症临床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不错的。 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②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咽部触诊极为重要,手指触诊的方法是嘱患者稍低头,张口深呼吸,咽部放松,用左右手示指分别触诊相对应侧的扁桃体窝,由扁桃体下极沿扁桃体前缘向上滑动,直到扁桃体窝的上极;未能触及者可再沿扁桃体的后缘由上而下滑动,最后沿扁桃体表面滑动。有人将茎突长分为3度,在扁桃体上极部扪之为Ⅰ度,在中部触之为Ⅱ度,在下极部摸之为Ⅲ度,大部分茎突过长者为Ⅱ度、Ⅲ度,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部。如在患侧扁桃体窝中、下部触及有尖角状

突起或骨刺状物,此时患者咽痛加重,或谓咽痛即在该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触及过长的硬条索或骨刺状突起时,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在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可靠证据; ③对有反复空咽异物感、梗阻感而进食无加重等症状且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触诊外,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放射检查,特别是茎突螺旋CT 扫描三维重建,可更清楚显示茎突的长度和方位; ④凡年龄在20岁以上,如有单侧或双侧咽部疼痛、异物感,伴颈部、耳部、头部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茎突X 线检查,以除外该病; 茎突过长的鉴别诊断:在诊查有茎突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时,要注意考虑有多种疾病并存的可能,不可因咽喉部确存在某些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 而忽视了茎突变异;也不能因确有茎突变异,而忽视了其他疾病的存在,特别是经茎突截短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无改善者,应与慢性咽炎、咽异感症、舌咽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鼻咽或喉部肿瘤等相鉴别。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患者有症状者,可以采用治疗骨质增生、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例如颈痛灵、骨刺丸、新癀片、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缓解可以保守治疗。局部的超短波、红外线、磁疗设备等理疗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是额、定、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多呈“H”型。该处颅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在外伤时,易骨折并损伤脑膜中动脉。形成硬膜外水肿。 2.头皮:是颅顶部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合成“头皮”。 3.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与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窦内血液流动缓慢。 4.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5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由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的结构。 6.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7.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故称神经点。 8.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浸没鞘。 9.颈动脉窦: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和颈总动脉的末端膨大,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参与调节血压作用。 10.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形,后又离开该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该降支又名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的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上、下根在肩胛舌骨肌中建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11.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 12.Virchow 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倾斜角肌处的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13.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结节。三角内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14.锁胸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 15.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乳腺癌时,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乳房水肿,同时乳腺癌局部的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使皮肤形成许多小陷凹。呈橘皮样改变。

茎突截短术技术操作规范

茎突截短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咽痛、咽异物感或伴有耳痛、头痛者。 2扁桃体手术时发现茎突过长,突入到扁桃体窝。 3按压扁桃体窝茎突尖端时可以引起病人的自觉症状,经触诊及X线片确诊为茎突过长者。 【禁忌证】 1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后不满2周。 2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 3心脏有严重疾病,且代偿功能不良。 4未被控制的肺结核、梅毒、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 5妇女月经期间。 6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时应从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扁桃体窝触及过长茎突的所有病人。

(1)扁桃体未切除者,先切除扁桃体,妥善止血。 (2)用手指触摸扁桃体窝,确定茎突末端位置(全身麻醉,头后仰时多在扁桃体窝上部)后,即于该处纵行切开咽上缩肌,分开所覆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直达茎突末端。 (3)茎突末端暴露后,即剪断或切断茎突舌骨韧带,用小号筛窦刮匙从末端套入,并向根部推压,将其四周附丽的软组织边分离边推开,尽可能多地暴露茎突。然后用血管钳夹住茎突末端,再以咬骨钳尽量将其已暴露的部分截断取出。此法可避免过多地损伤颈深部组织和茎突附近的血管与神经,术后反应较轻,并发症也较少。 (4)茎突切除后,肌肉组织可以自行闭合。若怕局部愈合不良,可用细肠线缝合一两针。伤口下端应任其开放,以利引流,防止术腔形成血肿。 (5)手术后伤口反应及注意事项与扁桃体切除术后相同。用丝线缝合者,于5~7d后拆除缝线。 2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极少应用。适用于过长的茎突向外偏斜较明显,于扁桃体窝处不能触及而又引起颈动脉刺激症

状者。 (1)于下颌角后,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一斜行切口,于下颌角下做第2切口,二者相连成Y形。 (2)钝性分离颈深筋膜,向后牵开颈动脉鞘,分离茎突周围附丽的筋膜与肌肉,暴露出茎突。 (3)剪断茎突舌骨韧带,用血管钳夹住茎突末端后,以咬骨钳尽可能多地将其暴露部分切断除去,缝合伤口。 (4)术后5~7d拆线。 无论经口内或颈外径路施行手术后,均应适当使用抗生素,以预防颈深部感染。 【注意事项】 1分离茎突时一定要紧贴茎突,分离器械应是钝头的不可向深处捅拨。须用手指时常触探,避免伤及大血管。 2在截断茎突时,一定要将其断端牢牢钳紧,严防断端滑落进入软组织内。断端滑落入咽旁间隙后,往往难以找到,有引起症状的危险。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汇总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 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 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 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 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 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 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 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 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 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变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都属于~。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 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增厚。 支气管扩张:X线:肺纹理改变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