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课堂因你而精彩

质疑,课堂因你而精彩
质疑,课堂因你而精彩

质疑,课堂因你而精彩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作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想、去说、去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质疑的兴趣,让课堂更精彩。

一、激发兴趣,消除顾虑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用信任的目光和期望的语气给予肯定和鼓励,绝对不能训斥和处罚。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热烈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消除顾虑。平时,我就及时鼓励学生,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质疑”创造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精彩课堂。强化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掌握方法,精彩纷呈

古人云:“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我们明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质疑,教学中教师应指导质疑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1.质疑课题

波利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教材中很多课题常使人产生疑问,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鱼游到了纸上》当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他们马上产生疑问,纷纷举手提出:“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啦?鱼不在水里游吗?应该把《鱼游到了纸上》改成《鱼画到了纸上》《鱼游到了河里》等。”学生很自然而然地激烈议论起来,各抒己见,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产生兴趣。

2.质疑重点词

理解词语是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先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质疑,在书上用笔划出来,并打上问号。当学生读完后就提出:“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谁和谁在“同一时刻”干什么?文中出现了两个“静静地”意思相同吗?台湾青年为什么在地震中也愿意“静静地” 躺在病床上抽血呢?他和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活动,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活动,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各种各样的活动课纷纷上台,有小品、相声、小组合作,课堂是热闹了,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大的触动,走入了为活动而活动的误区;有的课堂虽然是学生一手策划、主持,但也是课外早有准备,更多的学生则是旁观者;有的课堂环节诸多,丰富多彩,但游离于主题之外……这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质性效果。那么怎样真正地通过活动,既让学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在活动中成长,展现自我风采,演绎精彩的课堂片段? 下面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提高活动型课程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活动课要体现趣味化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活动应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着眼点,因此在方案设计时要体现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以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 由于此课例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还未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稚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荣誉感,所以活动一,诱惑大搜索:我发现,我身边的诱惑有……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赛一赛”快速搜索身边的诱惑,并要求将罗列到的各种诱惑写在卡片上。这个问题一抛出,犹如平静的大海掀起了波澜,因为每个同学对于身边存在的诱惑都有切身的体会,有话可说,为了小组的荣誉,于是各组同学都争先恐后的派代表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又如在大辨析的环节,设计了评选“最佳辩论手”“优胜辩手”等称号,这些竞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既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为下环节有效的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所以以趣味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开展有效活动的前提。 二、活动课要体现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之原有,生活之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认知结构是课堂教学开展和教学效果有效生成的沃土,所以教学所选内容要来自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学习乐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飞。 如活动二:诱惑大辨析 在这里笔者以问题为挈入口:1、想一想:不同的诱惑对我们未来的成长又有什么的不同影响?2、说一说:请根据所造成的影响给这些诱惑分分类? 问题一抛出,学生马上热烈回应,积极对“我身边的诱惑”进行归类,阐述理由,并对其他组有异议的进行辩驳,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真的象一场辩论会。这时,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社会的了解、知识的掌握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确存在难以抵制的诱惑,甚至是有切身体验的,所以学生就有话可说,就能搜索到老师意料之外的种种诱惑。这样学生切身地交流一些不良的诱惑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危害,效果远远比老师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好百倍。课堂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舞台,成了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成了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也掀起了这堂课的高潮。

课堂因你而精彩 袁艳

课堂因你而精彩袁艳 发表时间:2020-01-08T15:42:24.8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作者:袁艳[导读] 悦耳的音乐铃声响起,像无声的命令,把操场上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们立刻召回了教室 湖北省枝江市南岗路小学湖北枝江443200 一、前奏 悦耳的音乐铃声响起,像无声的命令,把操场上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们立刻召回了教室。顿时,喧闹的校园被嘹亮的歌声取代了。这时已是上午第二节课的时间,我和往常一样,夹起教科书和备课表,踩着有节奏的高跟鞋,噔、噔、噔地上楼了。 二、巧设迷局 按教学进度,今天的数学课是一节练习课,练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根据给出的条件写比”的指导上,题目是:“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以往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若直接呈现此题,学生一定会被难住的。为了减少自主探究的难度,我特意设计了一道热身题做“搭桥”:甲∶乙=5∶2,乙∶丙=2∶1,甲∶丙=()∶()。PPT刚出示出来不到十秒钟时间,学生便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快嘴”蔡伟杰手举得最高,连喊:“老师,我!我!”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怕别人抢了这个机会,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呗!“好,机会给你,你可要好好把握哦!”我做了个顺手人情,满足了他这个强烈愿望。“甲比丙应等于5比1。因为从条件可以知道,甲是5份,乙是2份,丙只有1份,所以,甲比丙等于5比1。”蔡伟杰一口气说出 了他的想法,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是5比1。”我点点头小结:“由于中间量‘乙’在前后两个比中份数相同,甲与丙的比就很容易知道。如果乙在前后两个比中的份数不相同,又该怎样求甲与丙的比呢?”接着我又出示了下面两道题:②甲∶乙=5∶2,乙∶丙=4∶3,甲∶丙=()∶()。③甲∶乙=2∶3,乙∶丙=4∶5,甲∶丙=()∶()。学生们陷入沉思中……… 三、柳暗花明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还在苦思冥想。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更多的手举起来了……见时机差不多,我叫了暂停,并和孩子们商量:“想说的同学很多,我们请声音最洪亮的黄钦锐同学上台说,你们没意见吧?”孩子们点点头表示同意。“我认为这两题都应该先把中间量“乙”的份数化统一。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第②题只要将前面那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就OK了,最后结果是10∶3;而第③题要想份数统一,则要找出前后两个比中乙的份数3份和4份的最小公倍数,就像通分那样,前面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4,变成8∶12,后面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3,变成12∶15……”黄钦锐有理有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缩回去的小手,我心里明白了,他们已认同了黄钦锐的观点,就看我这个“法官”怎样“判决”,个个瞪大眼睛望着我,我做出了一个“√”的手势。“耶!”教室里欢呼声响起,孩子们庆祝自己取得了又一个开门红,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四、锦上添花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我环视教室一周,正准备“收兵”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时,忽然听见有声音传过来:“老师,这题可不可以这么做?”声音小而发颤,显得那么的不确定、不自信。我循声望去,是她,一个爱独自钻研问题的女孩,名叫杜颖琪。我连忙走过去,接过她呈上来的课堂训练本,将她的计算过程很慎重地写在黑板上,并开始认真地琢磨起来。见我没反应,杜颖琪连忙解释:“我是用您以前给我们讲的‘倍比法’解的。乙原来是3份,后来变成了4份,可见乙扩大了4÷3= 倍。要使比值不变,甲也应扩大倍。甲扩大倍后变成了,那么甲∶丙= ∶5=8∶15。”经她这么一解释,大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啪、啪、啪……”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掌声。孩子们什么也没说,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对同伴的赞赏、对同伴的感谢,一切尽在“掌声”中。 五、精彩纷呈 “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正当孩子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时,“怪才”周梓鑫发言了。也不管不顾老师是否允许,他直接站起来阐述自己的想法:“甲∶乙=2∶3也可以说甲是乙的,同理乙是丙的,那么甲就是丙的的(就是把前面的乙换成后面的‘丙的’),列式就是× = ,甲是丙的,那么甲就是8,乙就是15,甲与乙的比就是8∶15。”周梓鑫介绍完坐下,我感觉到此刻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瞪大眼睛回望孩子们,从孩子们惊奇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惊喜”,读出了“不可思议”,那是佩服的目光。瞧瞧!瞧瞧!多好的想法啊!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大声地问孩子们:“他的这种想法可以吗?”“可以!”孩子们大声回应着,掌声再一次响起…… 六、余音绕梁 本节课,老师出示基本训练题“甲∶乙=3∶2,乙∶丙=2∶1,甲∶丙=()∶()”,意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后面填空题时,遇到中间量“乙”在前后两个比中的份数不相同,能将题中乙前后的份数化统一来解题。教学中,教师的这一意图基本实现了,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受到“搭桥”题的启发,能按蔡伟杰同学的方法解题。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班上居然还有少数同学想到了将新问题转化成用多种以前学的旧知识来解决,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在这个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再次刷新了老师对学生的认知,不能不令老师对学生刮目相看。是啊,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之间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教师要坚信:课堂上“求同”之时还应“存异”,只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张开“思维的翅膀”尽情放飞,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随时可以迸射出来的,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也会得到凸显和发展,课堂回报你的会是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课堂也正因如此才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和精彩!

体验让科学课堂更精彩-2019年精选文档

体验让科学课堂更精彩 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轻负担的状态下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谈谈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体会。 一、体验中凸显主体 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知识传授为载体,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和发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 我校的孩子几乎都来自城里,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很少,对 常见的植物的认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被忽略掉了。在以往的教 学中我会出示书本中的几张图片,根据图片进行说教式的讲解、分析植物的分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并不高,那些平时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早就把头转向了窗外,反馈作业也体现出学生 的被动学习。反思教学过程,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先带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认识一些植物的名称,这可比课堂上照本宣科强得多,孩子们的兴趣一触即发,当然本节课重点绝非是让学生认识植物,他们寻找植物的各个器官,采集代表性的植物,并拍下照片,为重点内容植物的分类的教学打下基础。 上课时,学生拿出采集的代表性植物和拍下的照片,因为是自

己体验得到的成果,他们格外的投入。我引导学生观察采集来的植物,分别辨认它们的根、茎、叶等器官,在辨认中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这些结构,这样分类的观点水到渠成了。因为有了观察体验,学生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基础差的,还是平时调皮或学习吊儿郎当的都能说上几句,叶的形状、茎的颜色、花的形态……都成了学生分类的依据,这自然渗透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的分类学思想。 体验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缺少学生参与的缺点,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受引向积极参与,它强调直接接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验中营造和谐 课堂气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能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见,和谐的课堂气氛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教学效果都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体验就有利于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 在种子植物分类的教学中,我提出如下问题:果实形态各异, 它们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提示解剖过程与注意点后,学生开始分小组来解剖果实。又要动手活动了,学生的情绪高涨。切开苹果、猕猴桃,剥开花生、豌豆豆荚,你看看切面,我找找有什么相似处;围绕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有疑惑的询问老师。5?6分钟的体验活动,学生很快找出了果实的共同点:里面有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课堂的气氛相当和谐,既有生生合作,又有师生交流。不少学生还偷偷吃起了桃子,并且风趣的说:“让我看看种子,尝尝果皮的味道”,无形中学生就明白了果实的结构组

让小学数学课堂因质疑而更精彩

让小学数学课堂因质疑而更精彩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而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苗的火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面的一些探索,做些浅显的阐述。 1.借助情境,唤起学生质疑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提问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提问质疑的诱因,从而唤起学生探索新知、敢于质疑的内在动机。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的知识时,笔者在教学之前,先给出示学生一组题目,让学生来“考”老师,学生发现,无论自己选择了哪一题,教师都能迅速说出结果,这极大地催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出于好奇,学生会抢着提出问题,力图难住老师,当老师都能准确快速地给出结果后,学生产生了迫切想知道其中奥秘的愿望,进而内心深处质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随之产生。 2.注重指导,指明学生质疑方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总是伴随着问题产生的。要培养学生养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通过研究知识结构,在关键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示范,教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教学“乘数”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例题的特征是什么?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计算的结果怎样得出?从而为学生学习下面的例题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质疑活动提供了正确的模式,帮助学生明确质疑的思路和方向。 3.巧用迁移,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质疑方向之后,教师就可让学生进行质疑的尝试。由于学生本身能力有差异,质疑水平自然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那些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展质疑,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的尝试质疑给予及时的肯定,加以引导。 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照“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在类比迁移中进行知识拓展,并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筛选归纳,使学生学会自己质疑、解疑的本领。 4.开展辩疑,优化学生质疑思维 小学生好胜心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当学生在质疑中获得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东坝小学李长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抓住课堂有价值的错,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利用错误、挖掘错误、善待错误、评赏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 一、正视错误,包容学生“课堂出错”。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很可能是一种模仿,可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并且真实而自然。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教学中,我们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是你出错

的地方,不管是多么简单幼稚的问题,只要你敢提出来,就是好样的!”给学生制造一张营造宽松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险单”。在课堂上我们有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随时争论……这张“保险单”使广大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师生间有了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无奈。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1、关注错误,创造生成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没有必要早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如在教学《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一个学生板演出

最教师精彩课堂用语50句

最教师精彩课堂用语50句 教师课堂用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最教师精彩课堂用语50句,供你参考。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说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3、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4、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5、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6、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7、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8、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9、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5、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6、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7、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8、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9、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问 1、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8、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9、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适当放手,会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适当放手,会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今的讲台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舞台,而成为师生知识、智慧共同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大胆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的提高。以前,总是对这段话的理解总是停留在层面上,在有幸聆听了某老师执教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统计》一课后,我对课标的要求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本节课,我认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首先该老师运用讲学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是让孩子在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是关于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环节,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讲学稿的设计,我认为必须能真正发挥其必要的作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最大空间,《统计》一单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所以有很大的使用空间。但是该老师的设计只是课本上的原题,而且让学生探究的深度也不够深,每一个例题后只是提出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如从此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把想法简单写出后上课一交流然后汇报,没有把内容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索的表现,所以教师每讲授一节新课都应该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搞清楚。这样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弥补教师讲课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除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之外,教师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注意的话,有的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在学生汇报交流例题1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B牌彩电比C牌彩电多卖出了百分之几?学生的答案是:5% 。对于此答案,老师没有提出疑义,默认了答案的正确性。既然老师没有疑义,学生肯定也认为是正确的了。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错误的,

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的引入语

小学数学精彩的引入语 1、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你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吗?学完了这一课,你们就会明白的。 4、大家都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谁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如果老师不直接告诉你年龄,你能提供几条信息,使同学们从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 6、同学们,有一道题,贺老师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想明白,老师想请教一下同学们,愿意帮老师吗? 7、同学们,你们已经探索出了“9+几”的计算规律。关于“8+几”的运算规律,大部分同学肯定已经触类旁通了。来,谁想当回小老师,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们? 8、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好,贺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得有一个条件,要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做得到吗? 9、数据很有说服力,能说明问题,但不能从天而降,因此,需要我们去“收集和整理”。 10、同学们我们学校操场的东北角上有一棵大杨树,请同学们想一想,不锯倒这棵大树,你能知道它的直径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同学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课后看谁最先准确的算出这棵大树的直径是多少?来告诉老师好不好? 11、一只蚂蚁在圆周上爬了一圈(出示投影),看到这幅情境,你想

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12、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看,它已经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机器人笨笨,今天,让我们跟你一块学习图形一课,好吗?”(电脑显示) 13、你想了解** 的什么知识?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太有价值了,正好抓住了知识的重点,这说明我们同学们都特别会学习,今天的课一定会因同学们的表现而精彩。 14、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三单元新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当小主人,老师当听众,由你们把本单元知识系统整理一遍,你们说好吗? 15、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一幢幢的楼房,那你知道为什么楼房能够盖的又高又直吗?这可是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16、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只要你随便说出一个分数来,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化成小数,你想不想把老师的这项本领学到手呀? 17、有两个角一个是蓝角,一个是红角,有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的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其实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有三角板比比看: 18、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今天在数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位新成员,它和分数关系可好了,同学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19、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日?小华今年13岁,可它才过了三个生日,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一课后,

信息技术,让科学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科学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8-07-26T15:32:2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作者:欧国文 [导读] 使大自然较好地为我所用,从而设计制作出一个动植物分布比较均衡合理、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生态瓶。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51000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把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从“动画展示,使教学化难为易;活用视频,使课堂充满活力;巧设游戏,使学生乐学爱学;虚实互补,使课堂高效开放”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画视频游戏虚实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教育部已明确规定加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已改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课运用信息技术能更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小学科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课例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动画展示,使教学化难为易 科学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究的素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综合分析,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但有些却无法直接用实验的形式来完全展现。实践中发现,较多的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若用传统的手段、方式进行教学,难以向学生表达清楚,理解上有偏差。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难以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而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使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恰当的处理。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优化的手段,可以使教学形象具体,学生感知清晰,印象难以磨灭。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植物种子,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名称,猜想种子各部分的成长过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虽然这些过程课本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但学生看完后还是不大明白,教师反反复复讲解学生也是一知半解。这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把种子各部分的萌发过程快速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愉悦中理解,原来种子是这样成长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解剖种子,深入观察种子各个部分,得出结论。这样,虚拟与现实互补,通过动画短片再现了书本上静态的画面,不仅能生动具体地展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还能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彻底解决这一难点。当实验顺利完成时,学生的心中便产生了难以言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 二、活用视频,使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生处在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发展成长阶段,而科学学科的学习存在抽象性,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用多媒体结合科学进行研究,可以生动地创设出精彩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无声变成有声,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备教材、备学生,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多媒体平台,精心撰写教学设计。结合多媒体化静为动的优点,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由此激发。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课前一分钟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声音传播的视频,将抽象的声音传播形式化为有声的形式展示,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个个兴趣高涨、兴趣满满。多媒体化静为动的过程,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教学过程,让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与死气沉沉的课堂说再见。 三、巧设游戏,使学生乐学、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折磨;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难以产生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简单的知识传递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单调、枯燥无味。教学中如果把科学知识通过一个动态、有趣的情境进行展示,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科学教材的情景图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而有声动画对学生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现代化的今天,条件允许的学校应好好把握优势,把课本知识制成生动的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俱全的特点,使静态的画面更生动形象。如教学《分类和回收利用》一课,在学生掌握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毒垃圾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我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送垃圾回家”的动画操作题:在电脑上出示“送垃圾回家”的操作界面,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动”垃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当垃圾放错垃圾桶时会产生爆炸的影音画面,放对了垃圾桶会发出“哦,放对了,孩子真聪明”的鼓励语言。这样,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容易,也可以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愿学、乐学。 四、虚实互补,使课堂高效开放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量非常丰富,而科学课本上的知识有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科学课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信息丰富,交互性强,同时把图文、声色集中呈现,使知识丰富多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让学习更轻松愉悦。 例如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的资料,再让学生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明确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看书,再让他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交流,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我也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生态环境的视频,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在课堂上,我首先播放了生态环境做得很好的景区,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接着,播放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过程及了解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通过一些特别的影音效果,震撼学生,让学生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产生保护大自然的理念。同时,更深一步地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自然,使生态环境相互促进、平衡发展,使大自然较好地为我所用,从而设计制作出一个动植物分布比较均衡合理、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生态瓶。 相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是一种获取信息并根据自身实际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的一种工具;同时信息技术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加具体、通俗

课前预习,让课堂更精彩

课前预习,让课堂更精彩 河苑街小学杨慧芳 以前,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老师一直在讲,没有把自己解放出来,感觉很累。自我们中心校提出“生本教育”后,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就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益处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分课型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读课文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试论数学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 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 内容提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然,我们也要避免那种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让它为课堂教学服务,有助于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理念。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创设教学的情境,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栏金牌的比赛录像,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适时进行珍惜时间和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自然生成,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再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将自行车、汽车等车轮换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形状,这些车子一路颠簸,很难前进。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什么车轮的形状都要是圆形的?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小学生都有好玩、好动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活动大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导向,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大多在无意识下完成。因而我们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的情境,使数学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抽象到直观,由静止到运动,这样才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其有意注意,促使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愿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形成过程,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声音图像相结合等特点。而这些正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科学研究,让教育更精彩

科学研究,让教育更精彩 生物教研室主任XX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生物组全体老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生物教学的总体目标,努力在课堂教学及教学研究中理解并实践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科学研究促发展,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达到了以有效科学研究达成优质教育的目的。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树立一个理念——以教育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发展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以科学研究为载体带动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把科学研究工作提升到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建设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高度。在学校制定的相关的对教研奖励政策的之下,我们生物教研组全组老师们掀起了浓浓的科学研究氛围,使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日趋常态化。 二、把握一个中心一一以教育科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 (一)以科学研究促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和深入发展 早在2007年开始,我们生物组就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带领下率先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采取行动研究的策略,让科学研究走进课堂,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提炼高效的课堂模式及操作流程。 首先我们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堂研究,即在集体备课时有意识地对一些重点课型、典

型课例进行细致深入地研讨,通过集体研讨,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并进一步进行完善,初步构建起了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的基本流程。 其次,根据听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写一遍的认知规律,在我们的自主课堂减少了“讲与听”,增加了“说与做”,删去了无效环节,减少了无效劳动, 通过“集零为整,模块推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喜欢的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并完善了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目标定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点拨,归纳提升;目标达成,当堂检测”的五个教学环节。 随着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我们也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女口:“备课组同讲一节课”优秀教师观摩课研讨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引领和教学策略的应用示范。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先后采用了“四度评价法”、“教学要素评价法”、“分环节评价法”等开展了专业的观课、评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的效率,我们还采用了与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相一致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即: 这些高效的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为课堂改革确立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促进了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二)以科学研究促进“个性化教学法”的打造 “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普遍使用,也让我们的课堂缺少了个性: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不充分,学科的特点不够鲜明,出现了“千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