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生物知识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中考必备·生物知识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中考必备·生物知识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中考必备·生物知识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前言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联系: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较大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等。较小的生态系统有一片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也称为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人和一切生物的共同家园。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组成,其中缺乏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成为生态系统。如:草原上所有的羊就不称为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最少的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五、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属于第一环节),接着是植食动物(属于第二环节),紧接着是各级肉

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3、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

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4、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

作一条食物链。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有的生物出生,有的死亡,有的迁入,有的迁出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甚至会对人类造成严厉的惩罚。如:在1997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因此,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外来干扰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1)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台风、海啸等。

(2)人为因素:如: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

(3)不合理引种:如:我国在引进“水葫芦”物种时,没考虑到引进它的天敌,而失去了天敌的制约,结果泛滥成灾。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419667.html,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 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 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 A .飞蛾扑火 B .惊弓之鸟 C .望梅止渴 D .孔雀开屏 2.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 假如广利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 个营养级,分别以 a 、 b 、 c 、 d 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 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p 5. ly:宋体; font-size:10.5pt">生物种类 a b c d 能量( J/m 2 )141.1×10 5 15.91×10 5 0.881×10 5 871.271×10 5 A .a→b→c→d B .d→c→a→b C .d→a→b→c D .c→b→a→d

6.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 .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 .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数量比甲的少 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少的生物是草 8.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A. 甲________ B. 乙________ C. 丙________ D. 丁 9.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含部分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例题: 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考查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易错点】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学生易混淆,特别是环境影响生物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极易出错.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解答】解: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C.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D.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2.下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同答: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成分,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成分。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机物的利用、真菌的生殖、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产者的作用. 【易错点】有毒物质的积累与物质的流动特点学生易混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利用以及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 【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富集,食物链最末端是人,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3)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蘑菇、木耳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4)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5)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26.(7分)(1)消费者分解者(2)人(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孢子(4)自动调节能力(5)光台作用(或叶绿体)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物质循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

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高考生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生物圈是最大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 答案:D 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B)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答案:B 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生物中考总复习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 5.生物能____________; 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竞争、寄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 1)生物对环境的:骆驼尿液少,骆驼刺的根很长,海豹皮下脂肪厚,蛔虫体表角质层,鲸的四肢退化,蛇的冬眠。保护色警戒色 2)生物对环境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松土、南海赤潮。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考点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如草→鼠→蛇→鹰 (1)强调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的关系,这就形成了。(2)书写方法: ①食物链中只包括(),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起点是,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规律总结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5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80%的鼠妇在光下活动,乙同学对10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70%的鼠妇在暗处活动。你认为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 A.甲可信 B.乙可信 C.都可信 D.都不可信 2.校园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A.能吸收水分 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和繁殖 D.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蓝藻 B.肺炎双球菌 C.枯草杆菌 D.蘑菇 6.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温度 B.水 C.光 D.土壤 8.以下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9.以下各种关系中,描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牛吃青草 B.大鱼吃小鱼 C.狼捕食羚羊 D.小鸡吃虫子 10.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12.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不相同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A.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 B.鼠类对农田、草原造成破坏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D.骆驼刺等沙生植物能够防风固沙14.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15.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和高考真题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 一:掌握并背诵知识点 1.生物的七个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____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⑥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⑦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地球上____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时: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6.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费者。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 )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最终来自与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1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中考练兵 1.(2016.万州)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根据以上描述,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环境。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B.春雨绵绵C.阳光灿烂D.绿草如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述的是春天植物生长旺盛的现象,具有生物的特征,流水潺潺、春雨绵绵、阳光灿烂不具有生物的现象;绿草如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 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 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图片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有草、兔、鼠、狐、蛇和鹰等生物。 【详解】 A.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其中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于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鹰以蛇为食物,所以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综上所述,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3)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4)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2.复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复习,主要是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3.复习方略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互动探究训练,寻求解题规律,强化自身能力。二、补弱深化,供你自主研学,构建网络同学们,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象人体的各个器官和肢体一样,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你一定能行喔! 1.你复习可温习或获得的知识: (1)你还记得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为她的所有家庭成员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一节) (2)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举出你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吗?针对探究实验你了解多少?(第二、三节) (3)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你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多少了解?(第四节) (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吗?你知道生物圈中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关于生物圈II号,思考:(教材33页科学.技术.社会) A.生物圈II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I号是什么? B.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II号的? C.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伴你整理要点(知识网) 请同学们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例如表格、概念图等)构建你对本章所掌握的知识网络: 三、跟踪训练,能力提升(组内合作探究) (一)选择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 A.大气层B.生物群落C.生物种类D.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水圈、大气圈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3.人类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压太大B.光线太弱C.盐度太高 D.温度太低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反映出桃花的开放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 A.水分B.温度C.光照 D.地形 6.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B.高温C.低温D.土壤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青蛙②蚯蚓③甘薯④蛇⑤猫头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8.为确保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对影响实验的其它变量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D.随意9.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0.法国梧桐树在冬天叶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1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C.羊和草D.蚂蚁和蚱蜢1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泰山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C.一瓶纯净水D.内蒙草原上的羊群15.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

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第1 页共4 页 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一、选择题精准练 考点精准练1 生物的特征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海马 B.向日葵 C. 香菇 D.烟草花叶病毒 2.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和含羞草 B.生石花和珊瑚虫 C.珊瑚礁和病毒 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 3.2017年10月,“女性”类人机器人Sophia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Sophia的描述正确的是()A.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将具有沙特国籍 B.Sophia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 C.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 D.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繁殖 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6.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 考点精准练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9.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1.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认识生物: [知识网络结构]: 1 [ [ [ [ [ 1 2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 A.小猫排出粪便 B.人晕车呕吐 C.小狗排尿 D.人随地吐痰 4、以下说法中不是人和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长 B.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5、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属于生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是() A.绿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植物落叶 C.蜻蜓点水 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6、下列现象中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A.蘑菇由小长大 B.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动 C.狮子追捕斑马 D.鱼在水中才能呼吸 7、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A.土壤和小草 B.海藻和水 C.马和驴 D.小鸟和兔 8、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没有呼吸作用 B.绝大多数生物能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只有植物有呼吸作用 D.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9、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 影响、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 生物圈的意识。

[经典例题剖析]: 例1、 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禾苗→螟虫→青蛙→蛇,若该农田长期喷洒农药DDT 后,仍有上述生物长期存在,则体内含DDT 最高的是( ) A .禾苗 B .螟虫 C .青蛙 D .蛇 [解析]DDT 等有毒物质很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且伴随食物链会发生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环节越高,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答案] D 例2、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 [[1A C 23 4 567 B D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和生物圈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和生物圈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天水)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 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2.(2019天水)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2019齐齐哈尔)素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4.(2019天水)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5.(2019成都)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6.(2019成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消费者和分 C.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D.有机物和能量 7.(2019长沙)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A.分解者B.生产者 C.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 8.(2019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