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是指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六个重要的美学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塑造了西方对美的理解,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这六种美学观念的简介:

1.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美学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和描述。人类的审美能力是普遍的,而不是个体差异。古希腊的美学家主要关注艺术、文学和哲学方面的美。

2. 文艺复兴美学:文艺复兴美学注重人的自由和理性,认为美是由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的。艺术品不仅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表达。这种美学观念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学和建筑。

3. 哥特式美学:哥特式美学强调感性和情感的力量,认为美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了哥特式建筑和文学。

4. 美国实用主义美学: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强调实用和经验,认为美应该是实用和有用的,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了美国文化和艺术。

5. 现代主义美学:现代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自由和无限可能性,认为美可以是任何形式和表达方式。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了现代艺术和文学。

6. 后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否定了现代主义美学的绝对性和客观性,认为美是一种主观体验和社会构建。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了当代艺术和文化。

- 1 -

西方美学史 马工程 考研笔记

西方美学史马工程考研笔记 西方美学史马工程考研笔记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西方美学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工程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考研笔记作为备战考研的重要准备工作,更是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西方美学史、马工程和考研笔记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带领读者一起思考、学习和成长。 二、西方美学史 1.概念与起源 西方美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美学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的学科。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在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哲学家们对美的思考,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对美学的复兴和发展,这些都对今天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理论与实践 西方美学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的学科,更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在 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众多美学理论,更可以通 过实践来感知美的存在。从文学作品到艺术作品,从建筑到音乐,每 一种形式的美都在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和表达。 3.个人观点与理解 对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更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对美的追求。通过对 西方美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人类的情感表达和文 化表达,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三、马工程 1.概念与应用 马工程是一门研究与马相关的科学技术,它涉及到马的饲养、驯服、 运输、运动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马工程 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交通运输,从民俗 文化传承到体育运动训练,马工程的身影无处不在。 2.技术与创新 在马工程的研究过程中,科技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马 的基因改良、饲养管理、马术训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马的

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 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直觉即表现。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 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直觉的方法通过对内在生命的体验来把握绵延,和生命一起思考。柏格森认为生命就是既永远流动又永远在变化着的绵延。绵延是世界的本质,它是纯粹的变化,连续不断的流动。“生命冲动”既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以柏格森为主要代表的直觉主义美学,是从全面拒斥理性的生命哲学直接发源的,其反理性主义色彩更浓厚一些。其基本思想是:一,主体的审美感知活动和艺术活动,都是绵延不断的生命冲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二,直觉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内心体验,它可以支配人的理智。三,艺术家所描绘的、表现的只不过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感受而已。四,艺术以艺术家独特的直觉体验为前提,它所表现的只是个人的情感,但是,艺术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却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三)形式主义美学 20世纪初崛起、至30年代已经十分活跃的形式主义美学,是以强调艺术形式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来体现人本主义美学的基本意旨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尔、弗莱。 贝尔(1881-1964,英国)《论艺术》。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感情或理性的内容,而在于线条、色彩或体积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有意味的形式”。 弗莱(1866-1934,英国)《视觉与构图》。形式是平面艺术最重要的特征,线条和颜色的排列,把“秩序”和“多样性”结合在一起;艺术家的眼光“更为超脱于本能生活的各种情欲”,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三章亚理斯 多德文/朱光潜一亚理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从自然科学的观 点去看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转而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他是以前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直接继承者,而且也受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的影响。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词学》。除了这两部专著之外.他在他的许多著作例如《形而上学》(涉及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美的客观基础等问题),《物理学》

(涉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形式),《伦理学》(涉及艺术的创造性,艺术与认识,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政治学》(涉及艺术教育问题)等书中都谈到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他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是作为探讨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钥匙而一直发生着深刻影响的。 亚理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拿他和柏拉图来比较,他是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的,就中批判的部分远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亚理斯多德标志着希腊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转折的关键在于亚理斯多德首先是个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是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这是一种方法上的转变。亚理斯多德认识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论工具》)。在《诗学》和《修词学》里,他用的都是很谨严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同异,然后再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地逐步分类,逐步找规律,下定义。例如他先把艺术和“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区别出来,找出它的特点在创造,然后再就艺术(包括工艺等)中分出我们所了解的美的艺术,即他所谓“摹仿的艺术”,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摹仿”,于是再用摹仿的“手段”或“媒介”,“对象”和“方式”作为标准来区别诗和其它艺术以及诗本

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时期美学家对美的本质

简述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时期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2.中世纪:形式的神秘化 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从古代至中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学期的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柏拉图学说、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结合。普罗提诺强调了形式在美的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正如克罗齐对他的评论中所说:“那么,被表现为石块的美不存在于石块之中,而只存在于对它进行加工的形式之中;所以,当形式完全被印在心灵里时,人工的东西比任何自然的东西都美”。[1]奥古斯丁是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与美学家,他一生的美学思想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关于形式美的问题,在扳依基督教以前,奥古斯丁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整一性和西塞罗关于美的定义,认为美是整一或和谐,仍然坚持美在形式的传统观点。在扳依基督教以后,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神学的立场来看待美,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上帝是美本身,是至美,绝对美,无限美,是美的源泉。他还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认为现实事物的美即和谐、秩序和整一,而这又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学关系。美在完善,而完善又基于尺寸、形式与秩序,大有强调形式之倾向。与奥古斯丁一样,托马斯·阿奎那也是从神学出发来阐发其美学思想的。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他也认为,美首先在于形式。同时还认为,美是可感的,只涉及形式,无涉内容,不关联欲念,没有外在的实用目的。但丁继承了阿奎那的神学与哲学思想,也接受了其神学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美在于各部分的秩序、和谐与鲜明。总之,这一时期有把形式神秘化的倾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1、柏拉图 柏拉图眼中的美,是矛盾统一的、和谐对立的、具体而又特殊。柏拉图最终将美概括为“永恒的善的意志的普遍性理念存在”。这是因为一件东西包含许多矛盾是他不可理解的。 从理念论也可以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体如下: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柏拉图认为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在柏拉图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首先是对他的理念论的批判。亚氏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脱离个别并且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一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亚氏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美的事物体积大小要合适,要有一定的安排,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些构成了美的要素。亚氏注重美的感性形式因素。 3、普洛丁 普洛丁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者,普氏美学是对柏拉图美学之改造,二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美的理念从哪里来?普洛丁的回答是,只能从神那里来。普氏仿照柏氏把美分为不同的级别,他主要论述了对物体的美、心灵的美和最高的美即理念美或理性美的审美认识。普氏不但把美分为不同的级别,认为要达到这种最高的美,就得净化心灵,通过心灵视觉去观照它。而且他也把对“美本身”即美的理念或理性的观照,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普洛丁还提出了影响很大的审美理论,审美是一种观照。他说:观照不是观看,而是另一种视觉类型,即迷狂。看到高级的美会使人在迷狂中惊喜交集,充满狂热和狂喜,他把这种迷狂的境界看作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他说:“谁能达到这种观照谁就享幸福,谁达不到这种观照谁就是真正不幸的人。”普罗提诺还提出的方法是闭目内视,“闭上双眼,转向另一种观看的方法,并激活它,这种方法人人都有,但是很少有人使用。”审美要靠“内在的眼睛”、“灵魂的视觉”。单凭感官无法作出审美判断,因为美的对象是包含理性内容的。他说,美是第一眼就可以感觉到

西方美学史复习提纲

西方美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 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一、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 ?真: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善:伦理学、宗教 ?美:美学、艺术 美不同于真。 小说不同于报告就在于它是“虚构”(fiction,也可译为小说)。人们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喜欢小说,而非报告,就是因为前者的“虚构”。音乐更加不代表或再现实在中的任何东西了。许多反映神话的绘画非常美,但它们在现实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物。 因此,看起来,使得一个对象成为艺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它是人为的,而不是因为它是实在的或真实的。 美也不同于善或好(goodness)。 古希腊的哲学家将美看成是一种价值,一种好的(good)东西。这样美似乎也是善的或好的东西的一部分。他们也将善的,好的东西看成是美的东西。因此,善的,好的东西也是美的东西。如此,善和美就是一回事了。 然而,美和善并非总是一致的。 那么美和研究美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这也正是这门课程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 ?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 (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总结:感性层面的美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 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

西方美学史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 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 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c I _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 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是应该“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

西方美学思想家发展概况

西方美学思想家发展概况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工商业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刻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又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它支配了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贺拉斯首先,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他说,古代诗人“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读,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帮国,铭法于木”。其次,他认为诗歌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再次,他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因此他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就会把它赶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寓教与乐说揭示了文艺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关系,表面上是审美娱乐与道德教化并重,实际上是把审美娱乐看作文艺实现其道德教化目的之手段,更看重的是道德教化统一,在这点上不难看出来,贺拉斯是以贵族阶级的眼光和趣味来判断和要求道德教化和审美娱乐的,摆脱不了自身的历史局限。 奥古斯丁在奥古斯丁看来,对于人类而言,有事物的美、形体美与灵魂美,感性美与理智美,可感世界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美。然而,所有这些美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他说:“主,我感谢你。我们看见了天和地,即物质受造物的上下两部,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受造物……我们又见万流委输,海色的壮丽,大陆上圹壤的原野和长满花卉树木景物宜人的腴壤。” 但丁《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美学在西方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大致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 个发展阶段。在古代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笛卡尔以来的近代美学主 要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而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美学则开始了“语言学” 的转向,主要是一种语言论的美学。 一、西方美学的发展 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美学研究一直都只是哲学的一 个分支。而西方古代的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因此,古代的美学也 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思想。所谓本体论的哲学就是把“是”、“存在”本身而不是把那些具体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从巴门尼德创立“存在之学”以来,这种本体论的存在之学一直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中心。 柏拉图把美分为“美的东西”和“美本身”,认为美的东西是“分有”了 美的理念才美的。因此,他真正关心的是“美本身”,他说:“我问的是美 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柏拉 图的这种美论是其理念的哲学本体论在美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是一种 本体论的美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同样把“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的本体论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他设立一个普遍的、抽象的本体世界:“善本身”、“美本身”、“存 在本身”,同时还设立一个与这个本体世界相对的感性世界:“善的怎是”、“美的怎是”。只是亚里士多德纠正了柏拉图对一般与个别的割裂,指出 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 于美的怎是”,而且,“每一事物的本身与其怎是并非偶然相同而是实际合 一的”。以此看来,亚里士多德的美论仍然属于本体论的美学思想。随着 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西方进入了理性大发展的近代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是西方艺术和哲学的发展之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存在的精神境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美在客观实在中的存在。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衰落,中世纪的欧洲看到了美学的相对沉寂。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重新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艺术家和学者开始重新探索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哲学,为其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指导。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也推动了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人类个体的感知和体验。 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启蒙 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经验的重要性,并将美学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批判来理解的领域。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概念,认为美的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但 具有普遍性的判断。 19世纪是美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时期,不同时期涌现出了许 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康德的理论受到了赫尔德和斯基勒等人的拓展和批判。赫尔德强调艺术和美学的独立性,将其视为自主的创造和表达。斯基勒则注重美的发展和历史的连续性,将美视为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20世纪美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新的思想冲击。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艺术运动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

艺术形式。诸如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哲学家也通过对语言、符号和现实的批判,对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 近年来,美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关注了多样性、跨学科和文化的问题。后殖民主义美学等新兴理论涌现出来,拓展了我们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西方美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理念到启蒙和现代的思考,以及当代的多样性,每个时期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美学观点和理论,丰富了我们对美的理解。

中西美学思想史2

第一编中西美学发展史 教学目标 了解中西美学思想发展概况,掌握中西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学重难点 本质论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重难点)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线索。(难点) 课时:(2*2) 内容安排: 第一讲西方美学发展史 第二讲中国美学发展史 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重点) 二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简况(难点) 具体讲稿: 第一讲西方美学发展史 我们知道,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西方,西方美学比中国美学有更为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有更为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因此,梳理美学的历史,首先就得简要回顾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 西方美学史的基本特色,在于它始终被当作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组成部分来看待,并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一西方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本质论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一)本质论美学(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 1、古希腊形成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 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这就是本质。 它有两个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A、毕达哥拉斯: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和谐(黄金分割率)。 故事: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个铁匠铺时,被铁锤击砧的声音的和谐所吸引,经过仔细观察揣摩,他发现了声音的不同源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即音的长短与铁锤的重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他把这一思考放到琴弦做实验,又发现:琴弦越长,声音就越悠扬;震动的速度越快,声音就越高亢。于是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数量关系。亦即音程学原理的雏形。 具体内容:他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在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音乐是数的生动展开,是数造成的最为典范的和谐形式。音乐的和谐与生活的和谐内在相关。从音乐推广开去,生活中所有事物在本质上都以数为模型。 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 C、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他针对当时把美等同于漂亮的母马、竖琴、陶罐一类具体事物的流俗观点,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认为前者仅仅回答了“什么东西是美的”,后者才涉及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普遍性质和共同原因,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这个美本身,柏拉图称为理念。真正的美是理念。理念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文艺对话集》) D、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体现整一。(形式) 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另外一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反柏拉图将理念与现实、本体与现象、形式与材料分离开来的世界构成论,转而到“一个世界”探讨“存在”,把“存在”理解为推动事物构成、发展的“实体”和“始因”。与此相应,他从具体的客观事物出发展开美学思考,认为美不能脱离现实的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而只能作为客观属性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也就是说,美的本体与美的现象统一于一个客观世界。通过对大量美的事物的分析,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指出:“一个美的事——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当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就是从这种体积和安排中体现出来的整一性。 E、普洛丁: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 古罗马晚期的普洛丁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说和亚里士多德的整一观,进一步

现代西方美学简史讲解

现代西方美学史 1.克罗齐 2.柯林伍德 3.桑塔耶纳 4.弗洛依德 5.荣格 6.杜威 7.贝尔 8.卡西尔 9.苏珊•朗格 10.阿恩海姆 11.维特根斯坦 12.英伽登 13.海德格尔 第一章贝尼季托•克罗齐(Croce •Benedetto ) 一、克罗齐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二、直觉的基本特征 三、直觉表现与美和艺术 四、审美的事实与物理的事实 五、审美活动与实践活动 六、美学与语言学 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直觉主义美学家,表现说创始人。(1866年——1952年)代表作有《心灵哲学》等。 第一节克罗齐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思想渊源 A、19世纪末格林始创的新黑格尔主义。首先,特别强调心灵、精神对于物质世

界的决定作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注重理性思辩。第三,对形而上学批判。最后是比较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康德的影响。美学理论中对于直觉、形式、心灵的审美综合作用等问题的强调。 C、还受维柯、桑柯蒂斯影响。 二. 哲学体系 基点是“心灵”概念。“现实是心灵的统一”,把心灵看作是世界万物的基础和本原。基本内容就是对人的心灵活动展开具体分析。心灵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认识又分为直觉和概念,实践又于分为经济和道德。实质在于在前的东西先于在后的东西,在前的东西不依赖于在后的东西独立存在,在后的东西却包含着在前的东西。因而必然要依赖于在前的东西。然后进一步探讨心灵活动各种形式的独特性质,建立体系。认识高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概念依赖于直觉(直觉主义认识论),道德从属于经济(功利主义道德观)。形而上学的二分法确立了精神对物质的最终决定作用。 四度是心灵活动的系统。 直觉——美丑……………美学 概念——真伪 经济——利害……………经济学 道德——善恶……………伦理学 三美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联结点 中心环节就是直觉。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理论。确立了美学的地位及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总体上讲,克罗齐的哲学缺乏逻辑必然性。 第二节直觉的基本特征 直觉=表现=艺术=美 一、直觉可离理性知识而独立。 当概念混入艺术品时,就完全从属于直觉。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品可以混化有概念因素。 二、可以超越实在与非实在。 直觉不包含任何理性的认识,自然就不会考虑真伪了。艺术家构思不是机械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中文西方美学史是一门涉及西方美学发展的研究学科,考察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如何在欧洲和美国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哲学的历史变化的过程中演变发展。这本书涵盖了从古典文艺到20世纪,从古希腊美学到现代美学,从古典至现代,从审美学到生态美学。本书介绍了西方美学史中重要的思想家、思想流派,以及构成美学的思想、观念、现象和方法,并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绍影响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流派和思想家,并分析它们在影响西方美学发展上所扮演的角色。 古希腊美学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美学流派,影响着欧洲以及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文艺家和思想家们从客观自然世界中汲取美学灵感,认为美是“最高的”,他们把美定义为自然形象的精神完美。古希腊美学重视形体美,以及几何和色彩关系调和的完美。最重要的思想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他们把美定义为“最高的”,并且创建了形而上学、审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基础。 古典时期的美学受古希腊美学的影响,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它的流派中包括罗马教皇格雷厄姆布兰塔瓦利乌的宗教艺术、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波旁拉瓦的审美学以及拉斐尔科普兰的宗教艺术。罗马教皇格雷厄姆布兰塔瓦利乌是古典时期美学思想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把审美完美和宗教虔诚结合在一起。他把美定义为“结合接近神圣的完美”。 现代美学是17世纪以后的美学,是一种更加宽容的、更加实用

的美学,它的发展受到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家包括居里沃尔夫冈、伽玛尔、康德和弗洛伊德等人,他们重视美的层面,提出了更加实用的美学诉求,主张从精神和价值角度来评价美。 20世纪的美学受到社会、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新的美学流派。美学家们关注美学理论与感官日常刺激、美的暂时性和唯物主义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美学的理论体系,把生态美学、媒体美学等进一步发展。 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表明,古希腊、古典、现代以及20世纪的美学都受到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流派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段发展历史中,不同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在西方美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把美定义为“最高的”,并且提出了更宽容、更实用的美学理论,使得美学发展更加完整,西方文明也更加完善。

西方美学史不同流派对于美的本质的定义

西方美学史不同流派对于美的本质的定义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 摘要 美学在人类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人们普遍探寻的是对个别事物作审美判断或经验描述,这是很主观也很容易的。而我们要讨论的是通过研究西方美学史,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已经不斤斤是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困难主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 本文将就西方美学史不同流派对于美的本质的定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现当代美学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西方美学史上五个重要流派的美的本质的研究内容,阐述其流派产生的历史原因,并分析现当代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研究的转变,最后总结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研究对中国美学带来的影响。以期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分析,可以使更多的人对美学产生兴趣,发现美,感受美,甚至投入到美学的研究中来,探寻美的本质。 关键词: 西方美学美的本质辩证 I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 Abstract Aesthetic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human life. Is widely looking for individual experience for aesthetic judgment or describe things, this is very subjective and easy. And we want to discuss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western aesthetics, find beauty in all kinds of beautiful

西方美学史复习.doc

西方美学史 一最初的思想 二柏拉图 1关于艺术与模仿 在柏拉图的美学体系中,第一和最根木的是“艺术”这个术语。但是它的意义却更接近于“技艺”,柏拉图将一般性的技艺区分为“获取性的”(如挣钱),还有生产性的,或创造性的。而生产性的技艺又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如木工、建筑、绘画、纺纱等。可见,在这里,柏拉图并未给出一个现代研究者所期望的划分,即美的艺术与实用技艺的划分。柏拉图认为最高贵、最包罗万象的是治国术,即皇家和贵族的艺术。 对于所有的生产性工艺,有其共同点;一是产生新质或新的物体;二是生产性工艺有赖于物质媒介的操纵、组合或变化;二是必须有相关的技巧或成套的技巧;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同时强调,作为理智的生产物,还具有一种日标或服从一个计划,它自始至终对工匠起指导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生产都是模仿。 “模仿”是柏拉图美学的第二个关键术语。在柏拉图的美学框架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重要的是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模仿的,而其他的工艺不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模仿就是柏拉图全部哲学的核心。 除了“模仿”这个词,还有二个词“分有”、“类似”、“相似”与其意义接近,他们都表示了图像与原型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在柏拉图的美学体系里,模仿这个术语的意义是极其丰富的。模仿是对范式的模仿,柏拉图认为一个对象的范式是该对象的基木木性,它是对象的功能,如果能完美地实现该功能的话,也是对象的理想状态。艺术的模仿涉及到四个层面,超范式(神所模仿的绝对永恒的范式)、范式(神的手艺的产物)、实际物体(模仿范式的产物)、艺术品(模仿实际物体的产物),因此,艺术与真理隔着两层。在此意义上,柏拉图认为,艺术既真也不真,既是在,也是非在。比起原型或者范式而言,具有低一等的真实性。 因此,“模仿的艺术”可以产生两类事物:一是模仿者可以尽可能地准确地再造模型的实际性质,其真正的尺寸、比例与色彩,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一个真正的相似物;一是模仿者可以拷贝对象从某个视点看上去的样子,生产出一个外在相似性,或者一个外观。而后者即被柏拉图称为欺骗性的外观制造。外观是虚幻的,它们不仅是真实性,而且甚至是现实性的错误再现或虚假模仿。由此,柏拉图提出了他对艺术的第一重质疑,即对艺术虚假性的质疑。 而咅乐家、画家、诗人都处在同样的境遇。画家造出欺骗性外观;咅乐与诗结合,使演唱者假装具有他实际上并不具有的激情;而诗人的罪无疑最大。诗人只为取悦于无知的观众,并为取得他们的赞赏的欲望所驱动,他们缺乏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实性,因此造成他们在《佩德罗篇》中的低下地位,只能放在第六等。 同时,在对诗人工作方式的考察中,柏拉图提出了他对诗歌的第二重质疑,他认为他们用某种“天才和灵感”来作诗,甚至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话的意义。由此,他就抨击了诗人的非理性。 2关于美 在具体事物中,美具有时间性、相对性,因此变化不定,但是柏拉图认为在其、背后必定有一个绝对永恒不变的大美的范式,它不是靠眼睛看,而是靠心灵在概念上的把握。带领我们到达关于真正的大美,这一本质是对我们己经忘却的家园的回忆。那么,艺术家在这一回忆过程中,或者对于大美的追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会饮篇》对这一揭示仅一步之遥,但是诱使后来者作出这样的理解,即艺术家旨在通过所作的可见可听事物中体现最高程度的大美范式,艺术家是美的范式的模仿者。 在《斐利布篇》中,柏拉图似乎想通过说出什么类型的东西最美,即美的事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基木属性,来给出即使不是对美的定义,也构成了对美的分析。 他认为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度和比例与美密切相关,并且对美至关垂耍。而简单的事物则因纯粹而美。综合考察,事物只要具有整一、规则、单纯性,就是美的,美与“一”而不是与“多” 相联系。 如果从这一点来重新考虑艺术家及其创造力,那种创造者突出的非理性就显得似乎是一种更高的智慧,而那种疯狂的状态则可被视为某种接近神性的东西。这一提议被放在了《伊翁篇》,但仍是一个反讽的语境。柏拉图辩论说,诗人尽管可能对理想美的状态有所洞察,但是这种洞察仍是在一种神灵的启示状态下完成的。 这里又存在着一个协调灵感与美的问题。通过度和比例来创造秩序和对称,似乎是一个冷静、理性的活动,但诗人的创造性狂热却似乎具有完全不同的木性。柏拉图认为,也许不同的艺术或多或少需要有意识的计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 西方美育的产生比中国早,发展也相对于中国成熟许多。与中国商周时期“以乐德教国子”相似,西方也注重音乐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美术教育也是教育的重心。西方美育从最早的笼统而又模糊的思想,走到后来有明确的“美育”的概念出现,到现在被赋予新的思想与社会意义,最终成为教育的重点。 西方美育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由于希腊城邦国家经济繁荣,人们便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哲学的思考,从对哲学的思考又上升到文艺和教育等领域。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因此,在西方,美育的倡导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在和谐”说,苏格拉底的“美在效用”说,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美在整一”说中,均蕴藏着美育的思考。 在智者派创办的学校中,就是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他们认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儿童学会唱歌、识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儿童们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不良习惯。他们教学生弹琴奏乐、诵诗谱曲,都是为了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爱美的心灵,从而使他们的性格温顺柔和,养成好的习惯,能做到言行一致。古代社会的教育总是把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教化和艺术陶冶情感的作用。 最早的美育主张,可以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毕达哥拉斯派从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应该算是美育的开始了。 另一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将艺术教育视为“可以改变人”的重要手段,并主张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既要看重其天份,更要强调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这样不仅使儿童掌握了技巧,而且更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质。他的这个思想,也有了美育方面的笼统概念。 但是,最先明确倡导美育的要算是柏拉图了,这也是美育发展重要的一步。柏拉图十分重视美感教育,他在毕达哥拉斯以及其他人的基础上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他分析了人们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 西方近代美育思想伴随着德国古典美学发展到高峰。西方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美学,美育也不例外,这突出表现在出现了重视美育的大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