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生于当时属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Stagirus),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18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先入伊索格拉提斯的学校,接着转入柏拉图学园,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不久受邀去作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地方另办了一个学园,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Peripatetikos)。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次年亚里士多德病逝。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还有《论灵魂》、《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著作,内容不仅遍及当时的所有知识和学术,而且还为后来几千年的历史奠定了基本的学科体系,具有法典的地位。

同时,由于众多实验性科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即“分类”研究。他把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2)实践性科学,如政治学、伦理学等;3)制造性科学,如诗学、修辞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也贯穿在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中。这个方法成为后来几千年各种科学研究的范式。作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其思维风格与柏拉图迥异。诚如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美学思想:

朱光潜先生评价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时说:“最显著的是他从生物学里带来了有机整体的概念,从心理学里带来了艺术的心理根源和艺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历史学里带来了艺术种类的起源、发展与转变的观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

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著作中。具体说来,其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艺术的著作。它通过对大量悲剧、喜剧作品以及荷马史诗的分析,展开了对于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艺术的基本性质和艺术的美感特征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说:“因此诗的艺术与其说是疯狂的人的事业,毋宁说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因为前者不正常,后者很灵敏。”

与柏拉图不同,他所谓的天才,就是一般诗人和艺术家所需的天才,而不是柏拉图所谓的爱智者或哲学家的天才。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这个观点,不仅肯定人们的历史生活是艺术的本源,还要求艺术的理性内容必须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具有统一性。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如何表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问题,以及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二.整一性:美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即,①质料因——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②形式因——事物的实现形状;③创造因——事物形成的动力;④目的因——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创造因、目的因归又属于形式因,因此,一切事物主要是由形式因和质料因

构成的。

潜能——质料(潜能的存在)

事物存在状况:

实现——形式(潜能的实现)

事物的形成过程:质料(潜能)——形式(实现)

自然事物从潜能走向实现,形式因(含有动力因)是决定的因素。(这种动力也来自事物本身的一种“缺乏”)。事物的“形式”,就是事物的本质。一粒种子自身就有长成一棵幼苗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先有雕刻家的构思,大理石才会变成具体的雕像。

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它事,但自然引起它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

同时,他还指出,悲剧、史诗等叙事性艺术作品“整一性”的内在根据还是“可然律、必然律”。“整一性”是个体中一种统一的运动,它以内在的有机性而使个体具有丰富而又一致的性质和特征。从事物的最高因来说,这种“整一性”的根源来自于最高的善。

因此,“整一性”既有感性的形式特征,又具有精神的、理性的根源。这种美,与外在形式相关,也与精神和理念相通。

三.艺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国家)的最高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一个好的城邦的标志就是“个个公民都是善人”。《政治学》的最后一章专门讨论了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诗学》中也论述了悲剧的“净化”(katharsis)功能。

他认为,一个善人,即一个有美德的人,在情感方面必须是有自制力的人,行为必须符合“中道”(mean ):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

当的人,在适当的动机下,在适当的方式下所发生的情感,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即是美德。”情感太强太弱都不好。并非每个人天生都是善人,人性中常常有卑劣的成分,心灵中也有不健康的情绪,奴隶们的“工匠习性”也会影响自由人的情操和心灵。人性中的这些卑劣的、不健康的东西,只有让他们在适当的时间宣泄出来,才能保持心灵的安静,维护理性和善德。而音乐和悲剧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的教化功能的思想,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他在这里对于悲剧中的悲剧性提出的内在要求,则具有更加久远的影响和意义。悲剧“怜悯”和“恐惧”的效果,与后来美学家们所说的悲剧的崇高效果具有非常亲缘的关系。

四.艺术起源说

古希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里面,暗含着一种艺术起源的思想,即艺术也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3,小结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他特别强调美的“整一性”,这种整一性,把秩序、匀称等比例关系与有机整体的内在统一结合起来,把形式的美感与形而上的善结合起来,连接了感性的美与理性的、精神的美,内在地沟通了美本体与艺术的关系,表述了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比较系统的美学思想,比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前进了一步。

而且,他明确肯定了艺术对于历史生活“可然律和必然律”的揭示,可以达到对于历史真理性的把握。他与柏拉图由此开辟了这个话题两条相对的路向,展示出艺术与真理的关系的深刻内涵。

关于悲剧情节、性格的整体要求,以及关于悲剧观众心理特征的论述,涉及悲剧性的本质,揭示了悲剧范畴的重要内涵。关于艺术起源的思想,是西方最早的艺术起源理论。与当代的某些艺术起源理论非常接近,得到人类学研究成果的证实。仍然具有当代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美学视为一种理论学科,探讨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的美学思想围绕着形式、目的和真实性展开,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把美学定义为形式研究,关注的是事物的形式和结构。他认为,美的存在来自于形式和组织的完美,即事物的特征和结构将其提升到了美的境界。他认为,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所表达的美。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具有目的性。他将美视为一种实践的活动,通过对于道德和知识的追求,人们可以实现内在的目的,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标。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的世界,来传达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艺术家通过创造和塑造艺术作品,以达到美的目的和意义。 另外,亚里士多德将美与真实性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美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假的。他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展现真实的美。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表达美的真实性。艺术家应该像哲学家一样,对于现实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创造出真正美的作品。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中庸之美”的概念。他认为,美不

仅仅是极端的完美,而是一种适度和平衡的状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中庸的境界,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他强调了平衡、和谐和节制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平衡和调和各种要素,艺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认为,美是一种形式的完美,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世界来传达内在的目的和意义。美必须是真实的,艺术家应该通过思考现实世界来达到真实性。他还强调了中庸的美,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适度和平衡的境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作家、教育家,他在美学领域取得了深远的成就。他的著作涉及众多领域,如政治学、诗学、哲学、政治哲学等,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的成就尤其显著,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美学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建立起源于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艺术创作与哲学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希望用哲学的思路去发展美学,而非去研究美的形式和结构。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了理性之上,他注重文本内部的意义,而非仅仅追求外观上的美,他以艺术创作为基础,认为艺术创作有着必需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即艺术创作有自身的使命,只有遵从这个使命,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强调审美经验,他指出,审美经验必需是以客观性和个性为基础的,审美者需要使用逻辑分析工具,以正确的方法审视作品的意义,以便确定它的艺术性和价值。同时,他还指出,审美经验会受到个人、文化、社会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审美经验,我们需要一致地调整、学习和反思,以便准确地判断作品的审美价值。 此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对美的标准和功能做出了论述,他认为,美的标准在于它的完美与统一,美的功能则是在发掘出艺术家本身的魅力,以及激发观众的感受,而最终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提升。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他联系哲学与艺术,并将哲学思想用于美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而且他对审美经验、美的标

准和功能的提出也改变了以往美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令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艺术创作,也让艺术家们更加认识著作的内涵,正是这种思想冲击,促成了以后的美学思想发展。 总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对当时美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美学研究的思路,推动了以后美学思想的发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也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艺术创作。因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不仅在美学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指导了以后文明进步的发展道路,在古代也将持续发挥作用,使后世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得以受益。

美学十五讲笔记

第一讲美从何处寻西方美学观点 “美学” 1735年,[德]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第一次使用“美学”: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Asthetica) 鲍姆嘉通情:美学美 1750年,以“埃斯特惕卡”命名《美学》第一——“美学”这一术 美学对象美、美感和艺术 “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美‘的问题还在其次。” ——《朱光潜全集》第1卷 审美关系: 1 客观方面:美 2主观方面:美感 3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 审美活动:欣赏美、创造美 一、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1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 2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 3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意义和影响: 1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真正重大的发现”——[德]海森堡 2天文学研究: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和谐法则)3数当作世界的本源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 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造型性或形体性‘中西艺术的区别)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 二、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 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的最大区别: 1 事物本身的美和事物对使用者的美 2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人本主义的美学观 三、柏拉图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 希庇阿斯是一位智者。智者指公元前5世纪希腊一位以传授知识和修辞学为业的哲学家。智者又被成为诡辩者,诡辩者当然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早期智者是备受尊敬的人。 《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柏拉图思想的意义: 柏拉图的理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发现。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式的作用,导致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因素,由于它各种美的现象才成为美的。“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三、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卡尔西乃西半岛。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他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 1. 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2. 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三章亚理斯 多德文/朱光潜一亚理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从自然科学的观 点去看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转而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他是以前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直接继承者,而且也受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的影响。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词学》。除了这两部专著之外.他在他的许多著作例如《形而上学》(涉及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美的客观基础等问题),《物理学》

(涉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形式),《伦理学》(涉及艺术的创造性,艺术与认识,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政治学》(涉及艺术教育问题)等书中都谈到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他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是作为探讨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钥匙而一直发生着深刻影响的。 亚理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拿他和柏拉图来比较,他是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的,就中批判的部分远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亚理斯多德标志着希腊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转折的关键在于亚理斯多德首先是个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是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这是一种方法上的转变。亚理斯多德认识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论工具》)。在《诗学》和《修词学》里,他用的都是很谨严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同异,然后再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地逐步分类,逐步找规律,下定义。例如他先把艺术和“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区别出来,找出它的特点在创造,然后再就艺术(包括工艺等)中分出我们所了解的美的艺术,即他所谓“摹仿的艺术”,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摹仿”,于是再用摹仿的“手段”或“媒介”,“对象”和“方式”作为标准来区别诗和其它艺术以及诗本

亚里士多德 美学

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美学思想家。他对美学的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美学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艺术和审美经验的探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亚里士多德美学的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物质和形式的结合体现。物质是指具体的事物,而形式是指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美是物质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事物的本质和最高价值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于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中。他强调美是一种目标和理想,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亚里士多德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和表达的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亚里士多德将艺术分为诗歌、音乐、绘画和雕塑等不同形式。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悲剧”这个概念,认为悲剧是一种高尚而有益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引发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来达到宣泄和净化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还对审美经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感知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可以获得审美的乐趣和体

验。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他提出了“审美快感”的概念,认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同时,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亚里士多德美学是对美的本质、艺术和审美经验的深入研究。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质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艺术是一种模仿和表达的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审美经验是一种感知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可以获得审美的乐趣和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生于当时属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Stagirus),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18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先入伊索格拉提斯的学校,接着转入柏拉图学园,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不久受邀去作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地方另办了一个学园,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Peripatetikos)。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次年亚里士多德病逝。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还有《论灵魂》、《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著作,内容不仅遍及当时的所有知识和学术,而且还为后来几千年的历史奠定了基本的学科体系,具有法典的地位。 同时,由于众多实验性科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即“分类”研究。他把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2)实践性科学,如政治学、伦理学等;3)制造性科学,如诗学、修辞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也贯穿在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中。这个方法成为后来几千年各种科学研究的范式。作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其思维风格与柏拉图迥异。诚如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艺术美学: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1500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和美学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他的美学。他开辟了一个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完全对立的体系。他承认艺术所摹拟的东西的真实性,肯定它的认识的意义;他承认艺术作品有陶冶性情的作用,肯定它的教育的意义;他承认美的事物给人以快感的享受,肯定它的审美的意义。他认为美的本质不能离开具体的美的事物,这就使得具体的研究艺术的法则成为可能和必要。 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著作中。 二、亚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 1、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艺术的著作。他把审美理论和艺术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就能富于具体的内容,易于避免唯心主义的空想,突破了他在《形而上学》中所建立的体系。《诗学》是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并为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学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在《诗学》里,他专门谈对人的行为、事件的摹仿。研究重点已经转到摹拟的对象、媒质和方式上,重视从事物和人物的发展中表现出一般,表现出必然和可能了。他认为,诗是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来描写事情的。“可然律”则指未发生的而有可能发生的事所遵循的规律,它内含“必然律”。在悲剧中,他要求情节的安排,首先要合乎“可然律和必然律”。悲剧可以虚构人物。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 2、.整一性:美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即,①质料因——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②形式因——事物的实现形状;③创造因——事物形成的动力;④目的因——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因为善本身就是完美,所以事物内在的这种善的动因,实质上也是美的动因。事物发生、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根据是善,美只是外在形式。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就是“整一性”。 3、艺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 悲剧的主人公的性格要略有瑕疵,要有“过失” ,才能与我们“相似”。亚里

从悲剧美学角度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王秀梅 内容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全面阐释了他的悲剧观,从悲剧的本质、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到悲剧的成分、性质、分类,再到有关悲剧的评价标准问题。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模仿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十分全面、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悲剧观。 《诗学》谈到了悲剧的本质、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和悲剧的成分、性质、分类,并且较全面地探讨了有关悲剧的评价标准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就是模仿,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目的是引起人的恐惧或怜悯,净化人的思想。 实际上,“悲剧”之“悲”在希腊语中是“严肃”的意思,与“喜剧”的诙谐、滑稽相对。“摹仿”说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其悲剧观的理论基础。 “完整”和“有一定长度”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美应具有整一性,既不单一也不多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美的事物应有一定体积,体积又有一定的大小。所以,悲剧,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特殊的快感和愉悦”即美的享受的文学样式,也应该是完整的,有一定体积的。这“一定体积”表现在悲剧上就是“一定长度”(“一定”指易于记忆为限,一般是太阳运行一周,即一天,一个白天,7-15个小时)。这里所谓的“完整”就是指事件要有头、有尾、有身。这里“有头”的“头”指的是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有尾”的“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有身”的“身”,指悲剧之承前启后者。 “摹仿”要再现生活,离不开媒介。悲剧从史诗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每出现一个新的成分,诗人们就加以促进,经过许多演变,悲剧才具有了它自身的性质”,因此,悲剧还有许多史诗没有的独特东西。这媒介包括“节奏”、“歌曲”和“韵文”。“节奏”主要指“六音步长短短格(即扬抑抑格,又名英雄格)”,“节奏”和“韵文”合称“言词”——已然是悲剧成分之一了。 悲剧模仿对象不似史诗那样是“已发生的”、“个别的事”,而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虚构出来的“可能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事。更进一步,亚里士多德还说:“如果是意外的发生而彼此间又有因果关系”、“这样的事件比自然发生,即偶然发生的事件,更为惊人”。亚里士多德顺道承认了文学的虚构性,还夸荷马把谎话说得圆,并推荐似是而非的判断法则,这些说法跟后来人的“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提法类似。 摹仿的主要人物要“既不太好,也不太坏”,——太好的人有好结局和太坏的人罪有应得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快感;太好的人进入逆境和太坏的人获得好结局一样令人厌恶,所以“悲剧的主角乃是一个有很值得重视的地位和高尚性格的人,偶然遭受某种失误而不得为他的行动承担无奈何的后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个悲剧艺术的成分有六个——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具体来说,“性格”和“思想”使人物具有某种道德品质,道德决定人物的行动,行动决定人物事业的成败;“情节”指主要情节,也称“布局”,有简单、复杂之分,简单即按照规定的限度连续进行,整一不变,复杂指通过“发现”或“突转”来抵达结局。 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与不幸,则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他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所以,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和形象依次位居其下。 很显然,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情节的作用,这一点和他的形而上的哲学观点不无关系,形式的地位竟高于内容。但他对“形象”的理解是很单薄的;“形象”在他眼中只是一些面具和服饰,而非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行动的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力深入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实践。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作品是《美学》,它明确提出了艺术家应遵循的美学指导原则,使得他被誉为“古代美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把艺术和哲学联系起来,并重新审视了古希腊人的美学观念,包括崇尚形状和美感的“形式主义”,同时也强调了关于存在和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出了对艺术的真正理解,根据这一理解,美是一组大自然所带来的感官上的触觉,其自然是从这种触觉中获得最大乐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核心思想,即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审美上的信念,以便让他们的观众体验美的感受。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哲学家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思想。他的美学思想被用于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从雕塑到建筑。他把美学作为一种思考艺术,把艺术当作一种行为,以实现一种被创造之美。 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的价值观价值的解释,他认为艺术家有责任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艺术品也除了价值美外还应该具有有益的实践价值。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他把美学的价值定义为“把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形成艺术上的完美形式”。 另外,他还坚持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和尊重大自然的方式,并强

调艺术家应该服从其本能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强迫自己服从社会的习俗或相信宗教的教义。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为后世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照系。他的论点深刻影响了后世艺术家们的作品,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美学》的发表,对于古代的思想活动,及艺术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亚里士多德被认作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的思想仍影响着当下社会,是古今美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美学思想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美学思想

皖西学院 课题论文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美学思想——悲剧的“灵魂”,情节的净化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摘要: 《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诗学》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由于史诗,因为——除了别的原因外——它能比史诗更好地实现严肃诗歌的功效和目的①。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说明了决定悲剧性质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唱段和戏景。并指出,情节是悲剧的根本和“灵魂”②。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出情节的重要性,并多次提到一个词“卡塔西斯”。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张净化说,第二类主张宣泄说。我国学者朱光潜先生,也是主张净化说的,他也将“卡塔西斯”译为净化。但朱光潜先生的净化说,也包含有宣泄的意思。本文在净化说方面,以朱光潜先生的净化说为据。作为悲剧的“灵魂”——情节,从它的编制、设计,引发读者的怜悯和恐惧。使读者得到净化和宣泄,感受到悲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③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情节净化

一、悲剧的定义 要了解悲剧,首先就要明确悲剧的起源。西方的悲剧艺术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它起源于古希腊人每年秋季举行的祭祀酒神的歌舞表演,及“酒神送”。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是从即兴表演发展而来的,悲剧起源于狄苏朗伯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④ 看到悲剧二字,第一反应就是悲惨的剧目。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悲剧并非指结局的悲惨,而是指严肃剧。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⑤。而后人也大都认同这个定义,并延续至今。 鲁迅先生曾说过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到“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⑥。那么首先,悲剧要表现出“价值”让人感受到美好,而后再进行毁灭,令这种美好破灭。让人产生怜悯,让情感得以宣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体会到悲剧所带给人的独特美感。古往今来,无数学者都在研究悲剧美学,探索悲剧所能给人带来的美学感受。悲剧究竟如何归类,有何作用,能给人带来怎样的情感寄托、宣泄以及净化,都是众多学者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话题。作为美学范畴或妹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一颗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