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与发展

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与发展

在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美学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个思想体系凝聚了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心血,通过历史进程和展现手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自己。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和发展。

一、美学思想的起源

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艺术概念基本上是与宗教相关的,而人们也只关注它的工艺性质。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变革,使得人们在艺术制品中发现了一种超越实际形象所能传达的东西,这也正是美学思想的确立基础。例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与真、善是劣、真、善的一种体现,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美是一种感知体验,是基于审美主体感受的。

二、美学思想的变革

美学思想的进化展现了一系列的变革。17世纪代表着美学思想的另一个重大转变,它标志着宗教美学、哲学美学向人文主义美学的转移。有不少哲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推动了这一进程,例如,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进一步解析了美学常识,而前述的柏拉图及其门下学派为哲学使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学思想又迎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在20世纪特别是后半段,美学思想逐渐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中超越出来,对艺术形式和审美经验进行了更多的探究,致力于在一个后现代的大格局背景下,扩大美学的适用范畴,同时也推进了人类世界的全面进步。

三、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对于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认为美的属性在艺术之中,这种属性被寻求和抗拒的审美主体所感知。换言之,美学思想更关注艺术形式的表达和观念的传

达,也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前进艺术的实践和技术。同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学思想也强调了人类的快乐和幸福,认为这也应该是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四、美学思想对文化的意义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学思想可以为人类文化进化作出重大贡献。一方面,它早期的寻求和抗拒以及后期的发展推动,引领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特别是现当代,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著。另一方面,美学思想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创作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同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也让人类的审美认知得到了更多的拓展和更新。同时,美学思想也推动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胡适和蔡元培等人也倡导了一种“美感坚强”的文化理念。总的来说,美学思想对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化进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和学术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看,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和发展都是相当充实和令人醉心的。它引领着西方的文化艺术和审美发展,同时为现实社会提出了更多的探究和贡献。未来,在世界范围内完善和发展美学思想,束缚人类文化的新潮流,也会持续前进和发展。

西方美学史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 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 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c I _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 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是应该“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

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 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 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 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 育的人”。“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 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他提 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教育有两种类型,斯巴达教育以严格、野蛮而著称于西方教育史,它崇尚武功,重视军事教育,但也重视音乐教育,并以音乐来鼓舞士气,培养士兵的组织纪律性。与斯巴达相反,雅典崇尚文治,这与它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有关,它不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和文化修养,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因此,雅典教育 强调体、智、美、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多彩的、个性自由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古希腊许多思想家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

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 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他分析了人们 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包括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并把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审美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方面。他提出美育“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了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挥了毕达哥拉斯的“美德”思想,柏拉图提出“公正(正义)、理性(智慧)、勇敢(意志)和节制”是希腊四美德。他和亚里士多德都把公正看作是一切德行的总体,亚里士多德还说,“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美育和德育统一起来。 系统提出要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并把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加以研究的是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1793至1794年间,席勒为了报答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堡的克里斯谦公爵 对他的生活资助,先后写出了27封关于人的美感教育的书简,后结集为《美育书简》,成为西方“第一部美育宣言书”。①书中首先明确使用了“美育”概念,并对美育的含义、内容、 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席勒的美育理论是以康德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康德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 三个方面,并认为审美判断(情)是沟通认 识(知)和道德(桥梁)。②《美育书简》探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由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古希腊时期,美学主要关注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并试图探索美的标准和规范。这一时期的美学理论奠定了后来的发展基础。 古希腊美学理论主要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设计。柏拉图强调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意念和精神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则关注艺术和表演的实际效果,并探讨了造型艺术、音乐和戏剧等各种形式的审美价值。 在中世纪,美学的发展受到宗教和神学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强调虔诚和信仰,相对于世俗的美学原则更为重要。在这一时期,美学理论主要关注于解释神性的体验和感知。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探索古希腊美学的理念。艺术成为表达个体情感和创造力的媒介。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注重对人体、自然和景观的再现,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强调人的完美和自由。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鼓励人们用理性思维来理解和分析事物,美学理论也开始更加注重审美经验和心理的研究。康德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经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9世纪,浪漫主义产生了对启蒙主义的反思,美学也经历了

一系列的转变。浪漫主义者强调个人和情感的体验,并对神秘和幻想的美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开创了对非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探索。 20世纪的美学理论经历了多重转变和分支。现代主义在艺术 和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推动了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重新评估。现代主义强调抽象和实验的艺术表现形式,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美学的定义和界限变得更加宽泛和模糊。后现代主义挑战了传统美的观念,强调多元和异质性。审美经验也被重新思考,以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多重视角,以及与政治、身份和权力关系的联结。 总体而言,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从对艺术和审美本质的探索,到对个体和社会经验的关注的演进。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始,美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包括宗教、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尽管美学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和思想背景下不断变化,但对于美的探索和理解的追求始终贯穿其中。

西方美育思想发展历程

西方美育思想发展历程 西方美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美被视为智慧、道德和和谐的象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通过对美的研究,发展出了对美的理解和重视。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是超越感知的形式,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美的实际体验和可感知性。 在古希腊思想的基础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对美的理解和重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追求理性和人性的完美,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由创造的方式。他们强调个体的审美体验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为后来的美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对于美的理解逐渐与理性和道德联系 起来。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美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和道德原则上的审美体验,艺术的目的是引导个体发展理性和道德的能力。他们强调美的教育价值,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个体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一种以审美经验为基础的美 育理论。他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通过美的感知来提升理性和道德。康德的美育理论对后来的美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美育思想逐渐与教育体系结合起来。教育家约翰·杜 威主张将美育纳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认为艺术和美的体验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在20世纪后半叶,美育思想从传统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教育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一些学者提出了社区美育和文化美育的概念,强调美育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他们认为美育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还应该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数字艺术和媒体艺术的出现也对美育思想产生了影响。数字艺术和媒体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表达和体验方式,重新定义了美的概念和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西方美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了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美育思想从最初的对美的理解和重视到后来的教育和社会价值,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今天的美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打印稿

中西方美育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一、古希腊时期的美育思想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美学、美育发展史的光辉开端。审美活动和艺术教育是古希腊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 在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这个时期的教育是以培养能征善战、品德高尚的英雄为宗旨的,美育主要是结合军事训练、庆典祭祀活动进行的,跳舞、唱歌、颂诗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比如斯巴达的教育是军事体育教育,是极权主义的,这使得其美育由3个特点:①艺术教育为军事训练服务;②重视荷马史诗与舞蹈;③重武轻文,忽视美育使得这种教育在和平时期走进了文明进步的反面。 2)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多数城邦都采取了奴隶主民主制。这种社会背景下,古希腊人形成了一种进步的世界观。它既重视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又强调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把培养身心和谐、既善且美的人作为美育的基本任务。这种古代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古希腊审美教育的性质和光辉成就。 雅典的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古典民主主义的。这决定了雅典的美育由3个特点:①“缪斯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②审美教育具有全民性;③美育与体育高度结合。 3)毕达哥拉斯派的美育思想 在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的教育作用是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他们提出了“美在和谐”说,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赫拉克利特的美育思想 他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引入审美领域,他认为要向真正有智慧的人学习,有利于扩大人的审美视野,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在西方美育史上有独特的贡献。 5)德谟克利特的美育思想 他认为劳动和教育对提高和发展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人对美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既要有一定的先天禀赋,更重要的还要靠劳动和教育。 6)智者学派的美育思想 智者学派从服务人生、社会的主张出发,把美育与记忆训练结合起来,并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在实践中学习技艺,将技艺运用于实践,审美和艺术活动不只是静观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美。这是他们一个很可贵的美育思想。 7)苏格拉底的美育思想 其美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善的同一。 8)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完整word版)西方美学思想家发展概况

西方美学思想家发展概况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工商业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刻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又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它支配了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贺拉斯首先,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他说,古代诗人“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读,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帮国,铭法于木”。其次,他认为诗歌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再次,他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因此他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就会把它赶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寓教与乐说揭示了文艺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关系,表面上是审美娱乐与道德教化并重,实际上是把审美娱乐看作文艺实现其道德教化目的之手段,更看重的是道德教化统一,在这点上不难看出来,贺拉斯是以贵族阶级的眼光和趣味来判断和要求道德教化和审美娱乐的,摆脱不了自身的历史局限。 奥古斯丁在奥古斯丁看来,对于人类而言,有事物的美、形体美与灵魂美,感性美与理智美,可感世界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美。然而,所有这些美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他说:“主,我感谢你。我们看见了天和地,即物质受造物的上下两部,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受造物……我们又见万流委输,海色的壮丽,大陆上圹壤的原野和长满花卉树木景物宜人的腴壤。” 但丁《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首先提出了美的概念,并研究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然而,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由于各个哲学学派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美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为后世的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考问题。 在古希腊,最早开始关注美学问题的是毕达哥拉斯派,该学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秩序,而美就是这种完美的表现。毕达哥拉斯派重视对数的研究,认为美的本质可以通过比例和对称来体现。 而之后的柏拉图提出艺术的目的在于对于“理念”的追求,认为 艺术家是“理念”的缔造者和传播者。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可疑的,因为它只是对现实的影子,并无法达到真实世界的高度。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在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美。他强调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并把美归纳为形式和目的的和谐统一。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罗马,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通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美。他主张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来实现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美学思想在宗教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改变。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审美观念逐渐取代了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在基督教的美学思想中,美被视作是上帝的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的灵魂并与神灵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艺术和美学的中心。该时期的哲学家笛卡尔强调了理性和科学方法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笛卡尔也质疑了人类感官的可靠性。 启蒙运动时期,美学的讨论转向了对于审美标准和价值的探索。康德关注审美经验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提出了“纯粹美感”的概念。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体验,并且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康德的美学观点对于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对于人类自我意识的 重要性,并认为艺术是精神觉醒的一种手段。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对于后来的实用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0世纪的美学主要呈现多种流派和观点。形式主义美学认为 艺术的重点在于形式和结构的美感,而不是主题的表达。世纪之交,以康德为代表的观点开始重新得到关注,重视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 总之,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哲学的探索、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文艺复兴的繁荣、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以及现代形式主义和主观经验的多元发展。这个演化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美学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视角。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 西方美育的产生比中国早,发展也相对于中国成熟许多。与中国商周时期“以乐德教国子”相似,西方也注重音乐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美术教育也是教育的重心。西方美育从最早的笼统而又模糊的思想,走到后来有明确的“美育”的概念出现,到现在被赋予新的思想与社会意义,最终成为教育的重点。 西方美育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由于希腊城邦国家经济繁荣,人们便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哲学的思考,从对哲学的思考又上升到文艺和教育等领域。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因此,在西方,美育的倡导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在和谐”说,苏格拉底的“美在效用”说,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美在整一”说中,均蕴藏着美育的思考。 在智者派创办的学校中,就是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他们认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儿童学会唱歌、识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儿童们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不良习惯。他们教学生弹琴奏乐、诵诗谱曲,都是为了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爱美的心灵,从而使他们的性格温顺柔和,养成好的习惯,能做到言行一致。古代社会的教育总是把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教化和艺术陶冶情感的作用。 最早的美育主张,可以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毕达哥拉斯派从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应该算是美育的开始了。 另一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将艺术教育视为“可以改变人”的重要手段,并主张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既要看重其天份,更要强调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这样不仅使儿童掌握了技巧,而且更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质。他的这个思想,也有了美育方面的笼统概念。 但是,最先明确倡导美育的要算是柏拉图了,这也是美育发展重要的一步。柏拉图十分重视美感教育,他在毕达哥拉斯以及其他人的基础上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他分析了人们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 西方近代美育思想伴随着德国古典美学发展到高峰。西方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美学,美育也不例外,这突出表现在出现了重视美育的大教

西方美学原理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原理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西方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真正的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之美。此后,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美学理论,他将美与完美联系起来,认为美是一种有秩序、有结构的完美形式。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美学更加与宗教相关。在这个时期,美被视为上帝的创造之一,通过艺术来体现神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带来了对人的重视,美学开始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创造力。伦勃朗、达·芬奇等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个体的独特性和情感表达。 18世纪的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思想盛行,美学也受到影响。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观念,认为美感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他还强调艺术的目的是纯粹的审美享受,而不是传递信息或追求功利。康德的美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美学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情感和直觉。浪漫主义者们追求自然、个性和真实,他们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也给美学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学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艺术与阶级斗争密切

相关。 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对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追求对现实的新的表达方式。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兴起,使美学理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21世纪,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美学产生了进一步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否定了一切普遍真理和价值。在这一背景下,美学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并存。 总结起来,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理念之美到个体表达的转变。古希腊的理念之美为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中世纪的宗教影响使得美与神性联系紧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启蒙时代的康德将美感置于主观的位置,浪漫主义注重情感和直觉的表达,现代主义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多样性和相对性。每个阶段都对美学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贡献,美学的发展也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学理论将继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的空间。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美学在西方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大致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发展阶段。在古代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笛卡尔以来的近代美学主要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而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美学则开始了“语言学”的转向,主要是一种语言论的美学。 一、西方美学的发展 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美学研究一直都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西方古代的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因此,古代的美学也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思想。所谓本体论的哲学就是把“是”、“存在”本身而不是把那些具体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从巴门尼德创立“存在之学”以来,这种本体论的存在之学一直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中心。柏拉图把美分为“美的东西”和“美本身”,认为美的东西是“分有”了美的理念才美的。因此,他真正关心的是“美本身”,他说:“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柏拉图的这种美论是其理念的哲学本体论在美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同样把“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的本体论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他设立一个普遍的、抽象的本体世界: “善本身”、“美本身”、“存在本身”,同时还设立一个与这个本体世界相对的感性世界: “善的怎是”、“美的怎是”。只是亚里士多德纠正了柏拉图对一般与个别的割裂,指出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于美的怎是”,而且, “每一事物的本身与其怎是并非偶然相同而是实际合一的”。以此看来,亚里士多德的美论仍然属于本体论的美学思想。随着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西方进入了理性大发展的近代社会。人们的关注中心从客观世界是什么转向关注主体自身怎样才能认识这个客观世界,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途径和认识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的整体思维模式从客观世界转向主体自身,西方由此进入认识论时期。美学也由此进入认识论的发展阶段。笛卡尔认为一切都是可疑心的,只有“我在疑心”这一事实不可疑心,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从主体自身的认识推导出世界的存在,是一种典型的认识论哲学。他的美学也是认识论的美学,他说: “所谓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把美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关系。西方的这种认识论转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英国经验主义,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主要靠经验来获得;另一种是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强调人之所以能认识世界,是因为人有天赋的理性。 英国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的发展下走向高峰。培根认为人的认识和真理的获得,是从对个别事实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科学知识的漫长过程。他强调观察、经验、实验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他对艺术、审美活动的研究也是把它和人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提出“历史涉及记忆,诗涉及想象,哲学涉及理智”。从而开创了把审美和人的特殊认识能力联系起来研究的新思路。霍布斯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中来的,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开端和源泉。洛克也认为人没有“天赋观念”,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他提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所以,美是不能用真理和理性的规则去加以衡量的,是人不假思索就可以见到的,是人的一种经验。而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博克等人则把经验主义的美学推向了高峰。夏夫兹博里提出了著名的“内在感官说”,认为审美是人独有的一种“内在感官”的能力;哈奇生为“内在感官”说辩护,认为美感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休谟强调美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博克则从感性经验的角度分析了崇高和美的观念的起源及主要心理特征。经验主义的美学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在认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美学问题。 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则认为人之所以能认识世界,是由于人先天就有理性,具有天赋的观念,所以才能认识普遍的真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

《美的历程》:西方艺术发展史与审美观念演变

美的历程:西方艺术发展史与审美观念演变 1. 艺术的起源 艺术最早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肇始阶段。原始艺术以洞穴壁画为代表,通过绘画表达狩猎、宗教和生活场景等元素,初步满足了人们对美感的追求。 2. 古代文明与艺术 希腊和罗马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古希腊雕塑高度理想化,追求平衡和完美的形态,体现出对人体美感极致追求的精神。罗马则以彩绘壁画和浮雕来渲染富丽的色彩和场景。 3.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基督教宗教题材为主导,并强调超验之美。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人类在科学、哲学和艺术上的重新探索。文艺复兴通过透视法、解剖学研究等创新手法将现实主义引入绘画领域。 4. 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 工业革命对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也影响了艺术发展。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绘画观念,强调光影变化、瞬间感和个人主观体验。 5. 抽象艺术与现代主义 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崛起,摒弃了对形态的具象描绘,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个体灵感,以色彩、线条和形式的组合来创造反思与沟通。

6.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颠覆了传统艺术规范,追求多元性、碎片化和拼贴效果。当代艺术以社会政治议题、科技媒介为表达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7. 审美观念演变 西方审美观念从古希腊的理性审美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审美,再到近现代以来多元化的审美观点都在极大地推动着西方艺术的进步和革新。 总结:西方艺术的发展史与审美观念演变彰显了人类对美感追求的历程。从原始艺术到今天的当代艺术,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观点,不断地推动着艺术前进。我们可以通过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对艺术史的研究,更好地了解西方艺术发展史,并在审美领域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是西方艺术和哲学的发展之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存在的精神境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美在客观实在中的存在。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衰落,中世纪的欧洲看到了美学的相对沉寂。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重新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艺术家和学者开始重新探索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哲学,为其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指导。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也推动了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人类个体的感知和体验。 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启蒙 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经验的重要性,并将美学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批判来理解的领域。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概念,认为美的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但 具有普遍性的判断。 19世纪是美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时期,不同时期涌现出了许 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康德的理论受到了赫尔德和斯基勒等人的拓展和批判。赫尔德强调艺术和美学的独立性,将其视为自主的创造和表达。斯基勒则注重美的发展和历史的连续性,将美视为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20世纪美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新的思想冲击。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艺术运动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

艺术形式。诸如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哲学家也通过对语言、符号和现实的批判,对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 近年来,美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关注了多样性、跨学科和文化的问题。后殖民主义美学等新兴理论涌现出来,拓展了我们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西方美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理念到启蒙和现代的思考,以及当代的多样性,每个时期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美学观点和理论,丰富了我们对美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