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利率期限结构文献综述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利率期限结构文献综述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利率期限结构文献综述

目录

一、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

(一)无偏预期理论 (2)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 (4)

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5)

(一)单因素模型(Single-Factor Models) (6)

1.Vasicek 模型 (6)

2. Cox-Ingersoll-Ross(CIR)模型 (7)

3.Dothan 模型 (7)

(二)多因素模型(Multi-Factor Models) (8)

1.Brennan-Schwartz模型 (8)

2. Richard 模型 (9)

3. Cox-Ingersoll-Ross/Langetieg 模型 (9)

4.Longstaff-Schwartz 模型 (10)

(三)时变参数模型(Time-Dependent Parameter Models) (10)

1. Ho-Lee模型 (11)

2. Hull-White 模型 (12)

3. Black-Derman-Toy模型 (12)

4. Heath-Jarrow-Motorn 模型 (13)

三、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13)

参考文献 (15)

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文献综述

[摘要]国外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分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收益率曲线形状及其形成原因;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着重研究利率的动态过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强调利率期限结构所包含的货币政策含义。本文将从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及利率期限结构包含的货币政策含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综述

在金融市场上,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资金使用有不同的利率可以用利率结构理论来解释。利率结构最主要的是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和信用差别结构。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在决定各种金融资产利率的因素中,期限因素始终是最主要的,因此,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利率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利率期限结构指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及税收待遇,但期限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了期限长短对其收益率的影响。期限结构理论所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变动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当局只能控制短期利率,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是长期利率,因而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间的关系稳定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当局通过控制短期利率来控制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两者间稳定的关系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投资者投资债券的一个基本动机是获取投资限期内的固定收益,由于各种债券的到期期限长短不一,若投资者的资金在各种债券之间的转换无摩擦,它的投资行为应当是在这些债券之间进行选择并妥善搭配之后的结果。因此,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债券收益率水平如何决定,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函数关系,进而,满足行为最优化假设的个体投资者之间的竞争

以什么样的机制使市场趋向均衡,以及描述这些均衡动态性质的特征状态变量等。就早期理论而言,它的研究方法还较为粗糙,都以对投资者的债券种类选择行为提出某种假说来定性说明实际市场中观察到的收益率经验曲线为基本特征,根据假说的不同可区分为三类: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一)无偏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首先由Irving Fisher在1896年提出,认为投资者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期将会影响到当前长期利率水平,是最古老的期限结构理论,也是最著名的、最容易应用的期限结构理论。Hicks(1939)口1发展并完善了这一假说,此后,Malkiel(1966)和Roll(1970)又作了一些新的补充。关于债券收益率水平及其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预期理论认为,投资者的资金可以在长期和短期债券市场中自由转移,收益率高的债券吸引资金流入,反之,收益率低的债券资金流出:根据市场的无套利原则,在均衡状态下,不论投资于何种期限的债券,投资者在同一时期跨度内所获得的收益水平将趋于一致。

预期理论将未来的短期利率市场行为进行假设,并假定现行长期合约中的远期利率也同市场关于未来的短期利率预期密切相关。预期理论认为远期利率完全代表了未来时期的即期利率,因此某一时点的期限结构可反映现在市场关于未来短期利率情况的预期。纯预期理论在建立一系列前提假设后认为,投资者投资长期国债的收益等于投资于一系列短期国债的累积收益,即长期国债利率是该期限内预期的短期国债利率的几何加权平均值。换言之,假定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r n为长期国债利率,n为年限,r1为现行短期国债(1年期)利率,r2?r n为将来(从第2年开始)每年短期国债的预期利率。

也就是“上升”的期限结构表明市场预期短期利率在未来会上升:相反,“平坦”的期限结构表明市场预期短期利率将不变:而下降的期限结构则表明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下降。比如,某日收益率曲线反映一年期的到期收益率7%,两年期的到期收益率为8%,呈现上升的利率期限结构。无偏预期理论认为市场

收益率曲线背后反映的是公众的一致看法:一年后的一年期收益率将上升为9.0196。公众之所以预期一年期收益率上升,是因为预期今后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如果公众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则未来的即期收益率会下降,长期利率就会低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就会下降。一般而言,当现行经济环境造成短期利率异常高时(由于较高的现行通货膨胀率),按照无偏预期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就应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会下降。如果现行经济环境造成短期利率异常低时(由于较低的现行通货膨胀率),利率的期限结构应呈上升趋势,因为对今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会上升。西方学者对利率的期限结构所作的历史考察,证明这一切确实发生过。

对预期理论,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解释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债券的再投资风险和到期价格风险的处理不同。最普遍的解释也就是全局预期解释认为,投资人对于同一投资期限间的收益率的预期是一样的,而不管他们选择什么期限的投资对象。显然这种解释认为投资者完全不考虑风险因素。第二种解释局部预期解释认为投资期限不同的债券的收益率只在一个短期投资水平期限内是相同的,而在较长的投资水平期限内是有差异的。这种解释只考虑了再投资风险而没有考虑价格风险。另外还有一种到期收益率预期解释认为,投资人通过滚动投资短期债券所获得的收益率和持有相同期限的零息票债券所获得的收益率是一致的。这种解释同时考虑了再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对投资期限内收益率的影响。

预期理论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预期理论没有考虑到风险的问题,如果远期利率是预测未来利率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指标,那么债券的未来价格就是可知的,投资的收益也是有把握的,并且不受债券的期限本身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对于未来利率的预测通常都是没有很大把握的,因而对于未来长期债券的价格和可能取得的资本收益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是纯预期理论的最大缺陷。

(二)市场分割理论

该理论假设,市场是由具有不同投资要求的各种投资者所组成的。Modiani 和Sutch提出,不同投资者具有明显的区别,每种投资者都偏好投资曲线的特定部分,所有投资者都偏好于使其资产寿命和债务寿命相匹配的投资,即预期的未

来短期即期利率与隐含远期利率之间没有正式关系,而且收益曲线是供给与需求的函数。

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短期利率、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并不存在着内在联系。长、中、短期利率存在着区别是因为它们各自涉及不同种类的投资人。短期利率是由短期债券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中期利率是由中期债券市场的供求决定的,而长期利率是由长期债券市场的供求决定的。

根据市场分割理论,正常的收益率曲线是在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时短期市场的需求压力比长期市场小,因而形成了正常的收益率曲线。

如果短期市场的需求压力大于长期市场,短期市场的利率水平较高,长期市场的利率水平偏低,就出现了所谓负的收益率曲线。市场分割理论认为,长期市场供求相对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看短期市场。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短期利率首先上升,并且上升的速度快于长期利率,这时收益率曲线变得平缓。当经济周期达到最高阶段时,短期资金的供给受到中央银行的控制,而短期资金的需求却由于企业扩大库存而继续增加,这样短期利率可能进一步上升,形成负的收益率曲线。当经济周期下降时,由于短期利率下降得快于长期利率,又会出现正常的收益率曲线。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

1939年John.R.Hicks提出利率期限结构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比长期债券要高,这是因为:(1)短期债券到期并获得清偿的期限较短:(2)市场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比长期债券要少得多,因此更易于定价。如果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对高流动性债券的偏好将使短期债券的利率水平低于长期债券。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风险和预期是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大因素,因为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对未来短期利率是不能完全预期的。到期期限越长,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利率风险就越大,投资者为了减少风险,偏好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国债。而对于流动性相对较差的长期国债,投资者要求给予流动性报酬(或称风除酬金)。即

式中L1,L2,?,L n。为未来各时期的流动性报酬。

这种理论认为远期利率应该总是高于预期的未来现货利率。这是因为投资人愿意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希望做短期的投资。如果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提供的利率可以使远期利率等于预期的未来现货利率,那么,长期利率就应该等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通常投资人希望投向短期资金,而发行人希望借助长期资金,因而金融机构不得不用取得的短期存款投向长期资金。这就使得金融中介承担很大的利率风险。为了补偿承担的这种风险,金融机构通常会提高长期利率使其高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这就减少了市场对长期固定债券的需求,并鼓励长期投资。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长期利率应该高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如前所述,纯预期理论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不能解释投资债券可能遇到的风险。但是,持有长期债券确实存在着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会随着债券期限变长而增大,因为债券的期限越长,其价格的波动性也就越大。流动性偏好理论克服了纯预期理论的这一缺点,认为投资人愿意持有长期债券是因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期限较短的债券的收益率。

根据债券期限结构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远期利率不仅仅是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而且也包括流动性报酬,因而上扬的收益率曲线或者反映了预期的未来利率可能上升,或者反映了预期未来利率不变或下降,但是对于风险的报酬增加了,而且期限越长增加的报酬越大,因而形成了上扬的收益率曲线。

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指随机期限结构(stochastic term structure)模型。随机期限结构模型是刻画利率与期限(或时间)之间的非确定性函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常见的随机期限结构和衍生证券定价模型,按其研究方法可分为计量经济学的均衡模型(equilibrium models)和现代金融学的无套利模型(no-arbitrage models)两大类。均衡模型是从假设一些经济变量开始,推出短期无

风险利率的一个过程,然后寻找该过程对债券价格和期权价格的含义。即一旦定义了利率的过程,就已经完全定义了初始期限结构所需的所有内容以及在所有未来时刻它是如何演变的。均衡模型是在金融产品定价中使用的传统模型,有助于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缺点是均衡模型是用经济学方法建立的模型,缺乏金融市场的实证基础,形式简单(例如,模型参数往往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难以准确地刻画利率变化的客观规律,初始期限结构是模型的输出量而不是输入量。根据影响利率水平因素的数量,均衡模型又分为单因素模型和双因素模型。

无套利模型时变参数模型(Time-Dependent Parameter Models),有Heath,Jarrow 和Morton(HJM)模型、Ho-Lee模型和Hull-White 模型。无套利模型将初始期限结构看作为已知量,并定义期限结构是如何演变的,这个模型主观色彩较浓;并且其模型参数的估计必须依赖市场利率的历史数据。

(一)单因素模型(Single-Factor Models)

1.Vasicek 模型

利率r(t)随时间变化,Vasicek 模型(1977)用连续时间过程对利率建模,即:

其中α、μ和σ是常数,W (t) 是标准的维纳过程(Wiener process),dW均值为0,方差为dt.如果瞬时无风险利率满足Vasicek 方程,那么债券价格P(t,T )为:

2. Cox-Ingersoll-Ross(CIR)模型

Cox、Ingersoll 和Ross(1981)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随机过程来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建立了Cox-Ingersoll-Ross 单因素模型(CIR模型)。CIR模型与Vasicek模型唯一的区别在于对利率变化过程的假定不同。CIR 模型对利率微分过程的假定为:

其中k 、θ、v均为常数,dW 为维纳过程。飘移项(第一项)与Vasicek 模型完全相同,不同在于CIR模型发散项假定中包含r 的平方根项,称为利率的“平方根过程”,这一细小的差别使CIR 模型成为与Vasicek 模型完全不同的模型。方程的求解更加复杂,不过CIR 模型的优势在于未来的利率都是严格非负的。因为如果利率为负,债券价格将超过 1。

如果瞬时无风险利率满足CIR 方程,那么债券价格P(t,T ) 为:

3.Dothan 模型

Dothan 模型(1978)也是一个非负利率模型,不过并不常用。Dothan 模型认为利率 r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这一对数正态分布与Black-Scholesa 模型中股票期权的对数正态分布是相同的,只是没有漂移项:

从公式中可以发现,利率水平不存在均值回复现象,称为几何随机漫步或弹

性随机漫步模型。拉普拉斯变换后也不能得到简单解。

(二)多因素模型(Multi-Factor Models)

许多研究发现,单因素模型并不能有效地描述当前的利率期限结构,因而产生了多因素模型,即针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曲率,在模型中考虑更多的影响因子。Richard(1978),Brennan和Schwartz(1979),Langetieg(1980),Cox、Ingersoll 和Ross(1985),Longstaff 和Schwartz(1992)运用无套利和基于效用(Utility-based)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双因素模型。多因素模型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因子是任意选择的,较少关注理论支持。在Brennan-Schwartz模型中运用短期和长期利率作为因子,Richard模型运用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两种因子。

另外,Cox、Ingersoll和Ross(1985)根据一般均衡框架,从生产技术和典型代理人的可加性的效用函数中推导影响因子及其变动。他们发现在均衡条件下,瞬时利率能够用独立的两种因子表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瞬时利率分解为两个因子,每一因子都遵循一定的随机过程,这种分解最终能得到利率期限结构的简单解;另一种方法是CIR模型可被解释为随机波动模型,因为瞬时利率的波动可以解释为两种因子的函数。Longstaff和Schwartz(1992)采用了这一方法,并推导出了双因子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这两个模型基本上一致,区别只是在于对简化性的选择。

1.Brennan-Schwartz模型

Brennan-Schwartz模型中运用短期和长期利率作为因子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短期利率对长期利率有均值回复的效应,并遵循对数正态过程,长期利率遵循另外的对数正态过程,即:

从模型中直接不能得到债券价格的封闭解,必须求解其数值解。

2. Richard 模型

Richard模型运用实际利率ρ和通货膨胀率π作为两种因子,两者相互独立,并遵循以下平方根过程:

得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式为:

其中P 表示预期变化为通货膨胀率的价格。因而名义债券价格的解为:

模型存在的两点不足在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两个状态变量是预先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利率不相关的假定与现实情况是冲突的。研究人员发现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 Cox-Ingersoll-Ross/Langetieg 模型

1985 年,Cox、Ingersoll 和Ross 又发展了两因素模型,认为利率的变化除了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外,还存在长期利率的随机过程。遵循 CIR 模型的思路,瞬时利率r可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因子y1和y2(即:r = y1+ y2),则关于债券价格的解为:

如果每一因子都遵循Vasicek 假设,那么其中每一个P值都会有单因子解;如果每一因子都遵循CIR 假设,那么债券价格将是两个CIR公式的乘积。这一模型的优点是公式简单,便于求解;缺点是两种因子不容易确定。

4.Longstaff-Schwartz 模型

Longstaff-Schwartz模型与CIR 模型的区别在于将无法观测到的因子映射为在确定利率期限结构中重要的可观测的因子。其中两种状态变量可以写成:

其中dW1dW2= 0 。根据CIR,均衡的利率水平及其波动率为:

运用伊腾法则(Ito’s lemma)解联立方程,得到dr和dV的表达式,从而得到债券价格的封闭解。本模型中短期利率是两种因子经权重调整之和,而CIR 模型中短期利率是两种因子的简单和,不过差别不明显,因而两种模型大致相同。模型的优势在于因子的可观测性。Longstaff和Schwartz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三)时变参数模型(Time-Dependent Parameter Models)

虽然多因素模型比单因素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拟合的更好,但仍不能实现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完全拟合,这给债券衍生品的定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时变参数模型将当前利率期限结构作为已知,通过不同方法加入期限结构的波动因子。Ho和Lee(1986)在远期价格中融入扰动因子;Black、Derman和Toy(1990)模型与Ho-Lee模型类似,区别在于短期利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能拟合波动曲线;Heath、Jarrow和Motorn(1992)及Hull-White(1990)的连续时间模型中瞬时利率随机过程中的参数是时间的函数。所有这些模型都是时变参数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拟合收益曲线,但不能推导出债券价格的简易的公式。

1. Ho-Lee模型

Ho-Lee模型与以往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将债券价格设为已知,即模型不是用于求解债券价格,而是用于利率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从当前观察到的利率期限结构开始,计算一系列的远期利率,远期利率根据设定的干扰函数以二叉树的模式演变。即零息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定义为:

一年以后一年期债券的价格等于当前的一年期债券的远期价格,或用公式表示为:

为说明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用二叉树形式表示利率的上下变动:

其中前面新加的标识 1 表示向上的变动,0 表示向下的变动。同样的道理,下一期的收益曲线表示为:

运用套利理论并解差分方程,得到u和 d 的封闭解:

其中δ是衡量利率波动率的常数,δ值越大波动率越大。p 值表示风险中性的概率。

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确定整个二叉树的演变,从而对所有合约进行定价。为说明 Ho-Lee 是时变参数模型,该模型还可以转化为以下形式:

其中σ为常数,θ(t) 是为了保证模型适合初始利率期限结构而选择的时间函数,dW为维纳过程。如果瞬时无风险利率满足Ho-Lee 方程,那么债券价格P(t,T )为:

其中D 是时变参数θ(t) 的函数,为更好拟合收益曲线,D 随θ(t) 的调整而变化。

2. Hull-White 模型

Hull-White 无风险利率动力学模型形式为:

其中k 、σr均为常数,dz(t) 为维纳过程。Hull-White 无风险利率动力学模型实际上是Vasicek模型的扩展。如果瞬时无风险利率满足Hull-White 方程,那么债券价格P(t,T ) 为:

3. Black-Derman-Toy模型

Black-Derman-Toy 模型(1990)简称BDT模型,运用与Ho-Lee模型相

同的原理,以交易价格为已知,建立二叉树模型。与Ho-Lee 模型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拟合利率期限结构以外,还可以拟合波动性曲线,并假定短期利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之后,Black和Karazinski(1991有对BDT模型进一步发展,建立了BDT模型的连续时间形式的模型。

Black-Karazinski与Hull-White模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Black-Karazinski 模型的分布假定为对数正态分布,而Hull-White模型的分布假定为正态分布。

4. Heath-Jarrow-Motorn 模型

Heath-Jarrow-Motorn(1992)模型简称HJM模型,是Ho-Lee 模型连续时间模型的一般形式,是根据远期价格的收益对远期利率建立模型。严格来讲,HJM 模型不是一个定价模型,而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可以推导出所有的无套利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时变参数模型调整参数来拟合收益曲线和波动率曲线,各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布假定的不同:Hull-White 和HJM 模型运用正态分布的假定,BDT模型运用对数正态分布的假定。从应用的便利性角度而言,Hull-White模型中只有短期利率一个变量,最适于应用于格子模型,而HJM 模型和BDT 模型的建立需要整个利率期限结构的数据。

三、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包含货币政策的有关信息,以及市场对未来实际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预期。英格兰银行的《通货膨胀报告》从1994 年开始定期公布根据利率期限结构推导出来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美联储1996 年起将利率期限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先行经济景气指数,并定期公布长短利差的变动。Estrella 和Mishkin,(1995)认为,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利率期限结构,但不能控制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的短期端受中央银行影响程度大,而其长期端由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活动等其他因素影响。随着中央银行利率的上升,长期利率将会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短期利率的上升幅度,即使收益曲线平缓化,收益曲线

平缓化的程度与中央银行的信誉有关;收益曲线差能够提前 1 到 2 年预测经济活动以及衰退的可能性,具体的提前时间取决于经济活动的衡量方式;收益曲线一般提前三到五年预期通货膨胀率。

Cochrane 和Piazzesi(2002)的研究表明,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的变化取决于利率的收益曲线,而与以往的目标利率关系不大。Krueger 和Kuttner(1996)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联邦基金利率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执行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能迅速影响其他货币市场利率,对未来政策变化的预期能够显著影响股票和债券价格。

正如Bernanke 和Blinder(1992)所阐述,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对实际经济活动也有显著影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是对预期的联邦储备政策行为的衡量指标。

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意义。根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短期利率的变化引起长期利率和股票价格的变化,使借款成本及财富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始于短期利率,终于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支出。因而,估计货币政策操作的短期利率变动会如何影响长期利率的期限结构,是理解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关键所在。2004 年10 月29 日,我国利率市场化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是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重要课题。同时,利率的期限结构会影响投资的期限结构——投资的期限结构主要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投资额与投资期限的关系。如果长期利率过高,则会抑制期限较长的投资,相对增加人们对短期投资的需求;反之,相对于较高的短期利率,较低的长期利率则会刺激长期投资,促使投资需求由短期转为长期。

从微观意义上来说,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主体,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关键的一环,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期限不匹配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及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信贷期限结构不匹配现象更加突出。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中国加入

WTO 义务的履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也会进一步凸现。因而,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及金融市场投资利率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rturo Estrella, Frederic S. Mishkin,“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and its

role in monetary policy for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NBER Working Paper 5279, 1995.

[2] Ben S. Bernanke, Alan S. Blinder, 1992,“The Federal Funds Ra 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82, No. 4., pp. 901-921.

[3] John H. Cochrane & Monika Piazzesi, 2002. "The Fed and Interest Rates: A

High-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NBER Working Papers 883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4] Michael F. Gallmeyer, Burton Hollifield, and Stanley E. Zin, “T aylor Rules,

McCallum Rules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NBER Working Paper 11276, 2005.

[5] Roberto Rigobo, Brian Sac“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Asset Pric es”,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 200204pap. [6] Malin Andersson, Hans Dillén and Peter Sellin, “Monetary pol icy signalling and

movements in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BIS Papers No12.

[7] Fama E, 1984,“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rm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 115-146.

[8] Krueger Joel T and Kenneth N. Kuttner 1996, “The Fed Funds Futures Rate as a

Predictor of Federal Reserve Policy”,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 ol.16, No.8 865-879.

[9] Zhaohui Chen, 1996,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interest rate risk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融资租赁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融资租赁若干问题探讨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 2 学生姓名刘俊君 指导教师岳森 日期 2011年4月29日

文献综述 1 选题背景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项区别于传统租赁、分期付款销售和抵押贷款的新的交易形式,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的边缘行业,具有投资、融资、促销、资产管理等功能。 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融资租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长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目前,在某些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以美国和日本为例,2004年,美国制造厂商80%以上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美国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以租赁方式投入和购置的比率),自1984年以来一直高踞30%以上,最高达到38%。目前美国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设备融资租赁,美国的融资租赁业成交额约占世界融资租赁业的45%。根据日本融资租赁事业协会统计,2003年,日本融资租赁业交易额为73778亿同元,约合600多亿美元。融资租赁设备投资额65917亿日元,约合520亿美元,占民间设备投资额比例为8.7%。我国的融资租赁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方式从国外引进的,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并始终没有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流地位。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社会各界对融资租赁的内涵认识不清、政府对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和监管体制的建设滞后、以及全行业范围的租金拖欠,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几乎陷入了行业萎缩的境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时期。截至2007年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取得金融租赁牌照,旗下金融租赁公司相继成立,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 2 国内外关于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大部分国外学者从融资租赁的成本分析、税收和折旧准则对融资租赁决策的影响等角度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Barclay和Smith(1995)的研究揭示,边际税率更高的企业更易采取融资租赁方式。Finucane(1988)的研究指出,税收因素并不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财务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门且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融资约束问题的文献进行理解梳理,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融资约束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进一步查寻,汇总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特别是在有关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其各方面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也是有偏离中国国内情况的大环境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金融约束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外部资本融资和内部资本融资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而是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因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理想金融市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尽管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取得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为融资约束。 一、融资约束基础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 Baltensperger(1978)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条款和非价格条款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Friedman(2002)将信贷配给定义为:一些经济主体得到了贷款,而明显相同的

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也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在许多学者、专家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观点,试图将资产证券化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中,这也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的新方法。尽管这一观点目前仅停留在探索阶段,要将之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国外的研究数据中,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高速公路收费、隧道隧道、公用事业收费)的所占比例比较小。因此就城市基础设施的收费资产证券化而言,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非常稀少的,只是散见于一些零星的文章中。这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的数量是密切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在实践中其所占比例也是相当的少,绝大多数的是汽车贷款支撑资产证券、信用卡应收款支撑证券、房屋抵押贷款担保的资产证券。从其他统计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如在美国1997 年,这三种资产证券的发行额分别达到457 亿美元、476 亿美元、638 亿美元,分别占当年资产证券总额的21%、22%、30%由于实践中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此相应的所作的研究也就比较少。 在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虽然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还刚刚起步,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也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使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不少学者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志强、刘德顺等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融资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建设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组曾经就国内和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比较写过专门的两本研究报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进行过专门研究,其中涉及到市政债券融资的观点。 关于在基础设施领域实行资产证券化方面,有关较为系统的理论在国内还很缺乏,但许多专家和学者也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优秀论文和著作。2001 年上海财经大学李耀的研究课题“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资产证券化一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的研究,其中有一部分涉及到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部分。其中对资产证券化的源流和技术体系、资产证券化的宏观金融分析和微观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并对珠海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这个比较典型的国内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案例做了介绍和分析。2000 年沈沛在《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中对市政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的构架进行了一系列设想。 关于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的研究方面,北京大学于凤坤博士在《资产证券化一理论与实务》中将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联动归为四类,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各环节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力具有显著差异,且某参与主体提升效益、规避风险的行为,有可能成为其他参与主体收益下降、风险增加的原因,并指出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以下方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进行监管,做好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防范工作。戈和静和吴凤平在《基于三角模糊理论的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评估——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为例》中得出结论:风险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提前还款风险、证券降级风险、利率风险、破产隔离风险、完工质量风险、经济发展情况及预测的科学性、承销商违约风险、财务风险、受托人违约风险、欺诈风险、本息不能收回、依赖专家、项目经营者经营能力、汇率风险、相关法律文件的不确定性或失效、历年统计资料的完善度、税收政策的变动调整、技术的成熟度。许崴在《试论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及其控制》一文中也指出,资产证券化业务价值链条较长,参与主体众多,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面对的风险千差万别,千差万别的风险之间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联动关系。在某些场合,某参与主体抵御风险的举措和行为甚至可能使其他参与者主体蒙受风险损失。杨平波和周小军在其《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研究——以长沙市二环线建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基于两类理论来进行,一种是资产证券化理论,另 一种是风险管理理论。西方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大致有减少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隔离理论、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成本诱导理论。 1、国外研究现状 (1)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理论中,ClaireA.Hin(1996)指出,资产证券化有助于解决投融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中小型公司,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尚未建立起较高的信用等级,或者经营的是风险较大的行业,或者是其进入的新行业管理法规尚模糊不清,评估这些公司的成本非常大等种种原因。潜在的投资者因为无法获得其拟投资公司的完整信息,担心那些未被披露信息对其造成损失,因而不愿意向这些公司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公司的融资成本非常高,甚至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人把具有预期收益的资产转移给SPV,由SPV用这些资产来发行证券,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证券取决于应收账款价值,而应收账款价值的评估一般由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承担,投资者又比较倾向于相信这些评估机构,故他们不必直接关注发起人本身的信用。袖”ePassmoreandRogerSParks(1996)认为现实中市场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银行相对于没有政府背景的资产证券化企业是拥有信息优势,故银行会进行明显的道德故意行为,而没有政府背景的资产证券化企业也会进行逆向选择。要解决银行及企业的上述问题,WaynePassmoreandRogerSParks(1996)提出了提高贷款支持证券的收益率的办法,同时,他们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给贷款者带来好处,即资产证券化后,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可从银行得到贷款,此外,低违约风险的借款者及高筛选成本的高违约借款者也可从贷款中获益。也有学者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评级技术使得银行相对于没有政府背景的证券化企业,其信息优势会变弱。EdwardM.hcobucci(2003)从隐蔽行动和隐蔽信息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司里信息不对称引致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他认为,在“隐蔽行动”结构中,资产证券化能通过强化激励等手段,使管理代理问题得以控制。将那些相对管理工作不敏感的现金流进行证券化,使每项激励源更高效益地聚焦于相应的现金流。另外,资产证券化将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入票据化为总现金流入,强化了管理支出的监控。在“隐藏信息”结构中,资产证券化能被解释为两类不对称信息:在内部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关于非证券化资产价值的信息、或者内部人员和局外人之间关于资产证券化价值的信息。在两种隐藏信息理论中,资产证券化在市场趋势驱使下,去适应热衷追求于资产价值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不处于由一个公司拥有的两种资产之间,根据上述理论,市场仅通过这两种所有权的分离来达到有效配置,因此资产证券化是追求资产回报的投资者对信息不对称的反应。 (2)在成本诱导理论中,StevenL.Schwarcz(1994)认为,资本市场的平均利息率要低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率。在使用资产证券化之前,一些企业主要通过担保或者无担保贷款的方式取得资金,而出现资产证券化之后他们可以通过SPV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只要资产证券化节约的利率比它的成本高,这种从担保融资方式向资本市场融资方式的转变就可以使企业获得到收益。在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被真实出售给远离破产的SPV,一般情况下,发起人的破产并不会影响到资产支持证券的清偿。既然风险隔离机制己把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与发起人风险隔离开来,投资者就没必要全面监督发起人的财务状况了。虽然对作为服务者或收款代理人的发起人需要监督,但这些风险可以由信用加强者或流动性便利的提供者来承担,这就大大节约了监督成本,从而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利息低于担保融资的利息。Shane A. Johnso“(2000)提出是否证券化取决于证券化的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其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即放弃非证券化债权带来的利润所导致的成本。证券化能有效解决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等问题,如果一个机构没有面临资本约束或流动性约束,并且不存在由于集中化所致的巨大的贷款资产风险,证券化的收益不一定明显,但这种理论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LoisR.LuPica(1998)同意证券化对发起人具有诸多益处的观点,但他指出,发起人从证券化中获得的收益是以他人的损失为代价,并认为资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_李保林

李保林1阿卜杜瓦力·艾佰1、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2.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收稿日期:2014-6-15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做综述,以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为分界线,70年代以前称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70年代以后称为现代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随机模型研究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两极分化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的描述性理论作了概括;第二部分是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的定量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第三部分则主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市场模型和宏观金融模型等。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均衡模型;无套利模型;市场模型;宏观金融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7-0003-09 利率期限结构是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利率所组成的一条曲线,由于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该时期的利率,所以利率期限结构也可以表示为某个时点零息票债券收益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它不仅是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的基准,还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其形状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和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期。由于国外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根据传统的划分标准,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个阶段。定性描述阶段的理论包括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等,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讨论市场上存在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形成原因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之后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引入随机过程,建立一些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 一、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预期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首先由欧文·费雪 (Fisher )于1896年提出,是较早建立的期限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是一组短期债券的理想替代物,即不论人们所投资的债券期限长短,投资所取得的单一时期的预期收益率都相同,期限结构中隐含的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用公式表示为: 1+R (0,n )=(1+f (0,1))(1+f (1,2))(1+f (2,3))?(1+f (n -1,n )) n R (0,n )表示现在开始剩余期限为n 期的即期利率,f (n -1,n )表示n-1时刻到n 时刻的远期利率。市场中风险中立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远期利率与预期未来即期利率趋于一致。因此,在纯预期理论看来,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期。但纯预期理论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相同预期的假定,显然过于理想化。债券市场高度有效的假设意味着资金可以在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之间完全自由的流动。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债券剩余期限越长,提前变现时的利率风险越大,即债券的流动性风险越 作者简介:李保林,男,安徽宿州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阿卜杜瓦力·艾百,男,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

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90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颜蔚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00044 摘要:融资约束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现金-现金流模型为基础,对国内上市企业的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企业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制定满足自身发展的融资政策和优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融资约束问题起源于企业获得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差异。现代公司财务理论认为,由于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成本高于内部资金,因而产生了融资约束。 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有较大差别。V o g t (1994)以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托宾Q 值低、股利支付率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相对容易,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低。李涛,徐昕(2005)经过大样本回归检验发现,较高的有形资产比例和公司制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程度,同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规模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本文预计企业规模对融资约束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机会越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反之,企业规模越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一: 假设1:规模越大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也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李金,李仕明,严整(2007)认为,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显著为正,而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关系。他们进一步指出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并呈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Cull和Xu(2003)提出,盈利能力高的企业,银行有较强意愿向其提供资金,因此企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内源融资,还有外源融资,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敏感度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二: 假设2:盈利水平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另外,企业投资机会高低也会影响其融资约束程度。F a z z a r i 等(1988),H e n n e s s y (2004),他们指出高投资机会,即托宾Q 值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低投资机会,托宾Q值较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机会有关,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投资机会越低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三: 假设3,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2387458.html, 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作者:李玉梅 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首先被用于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的解决,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产支持证券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融创新工具,学术和理论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理论;实践;风险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定义、动因、风险、定价及收益等角度进行分析,对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已深入到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层面,理论研究相当成熟。 1.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美国投资银行家 Lewis S.Ranier(1977)首先提出“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这个概念。James A.Rosenthal & Juan M.Ocampo(1988)认为,广义的证券化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媒介的一般化现象。“证券化之父”Frank J.Fabzzi教授认为资产证券化可被视为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将具有同类性质的贷款、租赁合约、应收账款、分期付款合同以及其它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打包成可在市场流通的带息证券。 1.2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上个世纪50年代,Anrrowand Debreu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动因提供了依据。Steven L.Schwarcz (1994)将资产证券化视为一种“炼金术”,即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与机制,企业可以通过SPV从资本市场上筹得资金,从而降低融资成本。Claire A.Hill(1996)认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隔离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成本。 上述相关理论主要是按实践进程发展延伸的,相对集中于论述证券化某一单一方面的社会经济功能。与此同时,很多国外学者从综合性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效应进行了考证。JureSkarabot(2001)指出证券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Gorton & Haubrick(2003)论证了流动性假说理论,提出商业银行的证券化能力可以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大小;UgoAlbertazzi(2011)发现证券化市场能够提供有效转移信贷风险的工具。

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在线 理论研究37  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黄宇红1 姚 远2 (1.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20 ) 摘要: 利率期限结构是金融产品设计与资产定价以及风险管理、套保套利等的基础。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是金融行业一个十分基础的领域。本文利用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对普通证券进行定价,所以文献回顾侧重于利用动态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市场分割理论一、国外研究综述 Brown和Dybvig(1986)利用美国国库券的横截面数据对单因子CI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横截面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同时间序列分析类似的结论。但这种方法会导致对贴现债券价格的低估及期限溢酬的高估,这可能由税收效应引起。 Sanders(1988),Chan(1992)和Longstaff(1992)利用广义矩(GMM)估计方法,使用美国市场短期利率数据对单因素模型进行了检验, 发现模型是否具有均值回复性并不重要,而能否正确对波动率建模才是关键的,认为好的模型应该能够允许短期利率的运动依赖于利率水平。 Ball和Torous(1996)对CIR模型以及Brennan和 Schwartz(1977 )的两因子模型中的利率时间序列单位根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利率服从一个均值回归过程时,一般的期限结构模型可以运用;但是如果利率服从单位根过程,这些模型则不再适用,所进行的估计也是有偏的,而且这种偏误无法由GMM等计量方法进行改进。 Banand和Torous(1999 )对欧元利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证实了利率变动中随机波动率的存在。他们还将利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结果同股票市场的随机波动率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率的持续性更短,因为它主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Karoui,German和Laeoste(2000)对HJM模型中所使用的状态变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变量可以解释95%以上的利率变动,但是对波动率则需要更多的变量。 Fernandez(2001 )利用智利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所估计的模型是单因子模型, 漂移率和波动率都是利率水平的函数。结果证实了智利期限结构向下的趋势,这可以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或者市场分割理论进行解释。 Durham和Gallant(2002) 的计量分析方法对不同的期限结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漂移项对模型表现好坏不会产生影响,而且对漂移率的变化增加一些变化所能带来的效果不会好于常数漂移率。随机波动率能够提 高模型的拟合程度,但是对债券定价没有带来多大的好处。Johannes(2003 )对一般的利率期限结构漂移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模型无法产生出同历史数据相符合的分布, 因此在模型中引入了跳跃因素。这些跳跃因素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考虑跳跃行为会影响到期权的定价,但是对债券的收益率预测却不会产生影响。 二、国内研究综述 范兴亭和方兆本(2001)对随机利率条件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了实证的分析。他们利用Ho-Lee模型模拟利率的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发现在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对处于实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而言,运用这个定价模型可以直接获得满意的定价。对处于虚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而言, 需要在定价模型中加入随股票价格而调整的风险溢酬,方可获得满意的定价。由于中国是一个不允许卖空的市场,这个模型仅对进入可转换期的可转换债券价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陈典发(2002)对Vasicek模型中参数和实际市场数据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谢赤和吴雄伟(2002)通过一个广义矩方法,使用中国货币市场的数据,对Vasieek模型和CI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潘冠中、邵斌(2004)利用极大似然法,用中国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7天同业拆借利率,估计了一组单因子利率模型。 吕兆友(2004)对一个月期的国债回购利率进行了研究,表明应用最广泛的Vasieek模型和CIR模型在拟合国债回购利率方面的表现反而不如应用较少的Dothan和CIRVR表现好。 洪永淼和林海(2005)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996年7月22日至2004年8月26日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对各种利率动态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其中包括单因子扩散模型、GARCH模型、 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以及跳跃———扩散(下转第46页)

融资约束相关文献回顾

融资约束相关文献回顾 摘要: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融资约束程度高会影响企 业的投资,制约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影响融资约束的内外部 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融资约束的研究不足,以期帮助企业有效地把握融 资约束的影响因素,缓解融资困难。 关键词:成本粘性;文献综述;融资约束;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一步一步的进行,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中国的企 业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但是融资约束却是这一 过程中绊脚石,使得企业无法顺利的发展,成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众所周知,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拥有一定数量资金的公司可以生存和发展。MM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意识到现实中没有完美的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遇 到资金周转等问题时没有办法高效的进行资金融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的信 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代理成本使得企业的内外融资成本不一致。企业本身并不完美。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更好的筹集到资金,而又有哪些因素会 限制企业的融资?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2.传统理论与融资约束 2.1MM理论、权衡理论与融资约束 1958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了MM理论,该理论指出,在完全资本市 场下,资本结构与公司的投资没有任何关系。同时,可以说公司的内部融资成本 和外部融资成本可以相互替代,内外融资没有差异。所以在MM理论中企业不存 在融资约束。如果企业债务比例过大,就会导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抵消债务,造成财务困难。权衡理论认为,平等债务融资边际债务和债务利息税减免的 边际收益是实现最优资本结构的条件。管理者的决策通常会增加公司股权的价值。MM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对“承上启下”,并且它已经推进了先前对风险与收益 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不怎么严谨的数学推理,对公司治理和公司资本结构提出 了一系列结论,激发了未来学者对这两个领域的思考。 2.2信息不对称、代理理论与融资约束 在实际市场中,影响公司融资活动的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信 息不对称的主要结果是资源分配不均。FHP(1988)提出,公司储备内部资金以 保护企业的投资需求,其特点是投资-现金敏感度高,即存在融资约束。JensenMeckling(1976)认为,当公司的内部现金流增加时,代理商可能会滥用 资金并过度储备收益以进行过度投资。与此同时,Jensen(1986)认为,增加公 司债务融资的比例会增加因经济困难而破产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代理人的 行为并鼓励他履行职责。Bernanke,Gentler(1989)和Gentler(1992)认为,代 理问题的产生导致投资者提高了所需的投资回报率。金融市场与3.融资约束的影 响因素 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从宏观角度来看,首先,不同地区的 金融发展不一致,有些地区发展不发达。这对融资约束是有影响的。其次国家实 施货币政策也使得融资约束出现。 3.融资约束的外部影响因素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课程论文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姓名:杨鹏展 学院及专业:财税学院财政学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理论专题 学号:201401370006 指导老师:李文哲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摘要: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的白热化竞争和对金融创新的强烈需求,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而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其中,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针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手段转换为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过程,使之具有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创新思想和方法,为各国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无论是从政府的管理视角和金融创新规律来看,还是从银行、企业和广大社会投资者的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来看,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应用的构筑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贷危机;资本市场;信用评级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首先,美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最早也最为全面,而且大量的研究依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得以相互支持。在2008年的次货危机以后,大量的研究更多的开始涌现。 其次,Theodor Baums, E. Wymeersch(1996)对欧洲各主要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的资产支持证券化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论述,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产品与市场等,认为资产证券化在欧盟各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较全面的,并着重探讨了在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税务等方面的问题,指出立法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美欧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例如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第一部分(金融学,共9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开始建立起来的时间为:()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以下产品进行场内交易是() A.股指期货 B.利率掉期 C.利率远期 D.合成式CDO 3.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交易的产品是() A.银行承兑汇票 B.银行中期债券 C.短期政府国债 D.回购协议 4.计算并公布LIBOR 利率的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英国银行家协会 D.世界银行家协会 5.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一般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 A.承兑 B.背书 C.贴现 D.再贴现 6.下面哪项不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 A.稳定物价 B.稳定联邦基金利率 C.促进就业 D.保持适度水平的长期利率 7.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贷存比高于() A.75% B.65% C.60% D.50% 8.公认的现代银行的萌芽起源于()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意大利 9.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提出多种持有货币的动机,但不包括()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贮存动机 10.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等于M1与准货币之和,其中准货币不包括() A.企业定期存款 B.信托类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活期存款 11.当流动性陷阱发生时,货币需求弹性()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化不确定 12."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这一论断由()提出。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恩格斯 D.亚当.斯密 二、判断题 国际普遍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起始时间; libor 是由谁颁布的, 格雷欣法则的提出时间 我国银行规定的贷款存款比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债的价格是怎么变化的?稍微下降,大幅度下降,大幅度上升。准货币。 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判断) 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年利率是4% 两年期是6% 第二年利率是多少 下面哪一个是属于场内交易 三、简答题 1、列举三种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并且比较其共同和不同点。 2、解释《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补充以及给中国的监管的启示。

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 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不良贷款亦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会具有极高的风险,而以往传统的债转股方法已无法更好地缓解日趋上升的不良贷款的现状,所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方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砥砺前行的金融改革将会进一步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尤其是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有望推进,这将是作为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之一。四大行已获得相应的试点额度,预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其中。 关键词: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流动性商业银行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连续攀升的现象,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依然明显,其对房地产行业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

级。就目前看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现阶段最合适并且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针对成都银行的现状,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分析。 二、正文 (一)不良贷款的概述 1、概述 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暂未确定时,应在账面上提列坏账损失准备。 2、中国不良贷款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基本上是粗放式经营,不良贷款在专业银行贷款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良贷款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而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已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很难解决的地步。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务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中国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1)思想根源——很多民众有着“银行的钱是国家的”的错误意识。(2)主要原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3)客观原因——借款人信用观念不强,偿债能力太低。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经贸大学 硕士课程论文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鹏展 学院及专业:财税学院财政学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理论专题 学号: 201401370006 指导老师:文哲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摘要: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的白热化竞争和对金融创新的强烈需求,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而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其中,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针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手段转换为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过程,使之具有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创新思想和方法,为各国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无论是从政府的管理视角和金融创新规律来看,还是从银行、企业和广大社会投资者的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来看,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应用的构筑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贷危机;资本市场;信用评级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首先,美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最早也最为全面,而且大量的研究依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得以相互支持。在2008年的次货危机以后,大量的研究更多的开始涌现。 其次,Theodor Baums, E. Wymeersch(1996)对欧洲各主要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的资产支持证券化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论述,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产品与市场等,认为资产证券化在欧盟各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较全面的,并着重探讨了在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税务等方面的问题,指出立法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美欧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是资产证券化研究与实践较为成熟的国家。 国外主要研究分析的视角只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历史经验及特征的研究

2020年金融市场开题报告

金融市场开题报告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下面为你送上金融市场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债券时常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开,金融市场的深化,我国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国债的交易品种不断丰富,期限也日趋多样化。国债二级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隐含在国债价格中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基准作用和市场导向正日益凸现,这对于利率衍生产品的定价至关重要。因此,有效的构造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我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定价、投资者从事国债投资以及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和相应的理论模型。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类模型:经济理论模型。主要是指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 均衡模型是在金融产品定价中使用的传统模型,有助于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均衡模型以Cox、Ingersoll和Ross(1985)提出的CIR模型为代表。无套利模型通过相关债券等资产之间必须满足的无套利条件进行分析,此时观察到的利率水平是输入变量,而且假设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由零息债券到期时价值依次向前推算出每

一期的债券价格。这类模型有Ho-leeModel(1986),HullandWhiteModel(1990),HJMModel(1992)等。 第二类模型:数量模型。McCulloch(1971)是估计利率期限结构的经典文献,首次提出了通过贴现函数来估计利率期限结构的方法。随后又出现了McCulloch(1975)提出的三次样条函数,Vasicek和Fong(1982)提出的指数样条函数以及Steeley(1991)提出的三次B样条函数等多种方法。Nelson和Seigel(1987)提出了一个只有4个参数的参数化模型。 与外国相比,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国债市场的发展几乎同步。庄东辰(1996)和宋淮松(1997) 分别运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出了我国零息国 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陈浪南(2000)首次利用连续复利的到期收益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静态估计。唐齐鸣和高翔(xx)利用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数据对预期理论进行了实证。 二、拟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拟对我国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数量模型诞生的情况下,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由最初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由于我国国债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的现象,因此以上证所固定收益债券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次样条函数,运用Eviews软件,根据计算得出的变量值进行线形回归分析,从而估计出相关参数,据以得到观测日的利率期限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1)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长久问题。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企业,而且至今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经济走出困境,尽快实现复苏。因此,对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根据当前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借鉴以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结合金融危机这个国际大背景,尝试性地找出一些现实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国人民都热切企盼经济能够尽快复苏,而中小企业则是促进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个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构建有针对性的融资体制。本文立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倡采用多种有效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特别是要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以使我国中小企业真正摆脱融资困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国内外一直没停止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外的研究首先是从信息不对称开始分析的。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利率期限结构文献综述

目录 一、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 (一)无偏预期理论 (2)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 (4) 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5) (一)单因素模型(Single-Factor Models) (6) 1.Vasicek 模型 (6) 2. Cox-Ingersoll-Ross(CIR)模型 (7) 3.Dothan 模型 (7) (二)多因素模型(Multi-Factor Models) (8) 1.Brennan-Schwartz模型 (8) 2. Richard 模型 (9) 3. Cox-Ingersoll-Ross/Langetieg 模型 (9) 4.Longstaff-Schwartz 模型 (10) (三)时变参数模型(Time-Dependent Parameter Models) (10) 1. Ho-Lee模型 (11) 2. Hull-White 模型 (12) 3. Black-Derman-Toy模型 (12) 4. Heath-Jarrow-Motorn 模型 (13) 三、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13) 参考文献 (15)

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文献综述 [摘要]国外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分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收益率曲线形状及其形成原因;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着重研究利率的动态过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强调利率期限结构所包含的货币政策含义。本文将从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及利率期限结构包含的货币政策含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综述 在金融市场上,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资金使用有不同的利率可以用利率结构理论来解释。利率结构最主要的是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和信用差别结构。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在决定各种金融资产利率的因素中,期限因素始终是最主要的,因此,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利率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利率期限结构指具有相同风险、流动性及税收待遇,但期限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了期限长短对其收益率的影响。期限结构理论所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变动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当局只能控制短期利率,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是长期利率,因而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间的关系稳定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当局通过控制短期利率来控制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两者间稳定的关系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投资者投资债券的一个基本动机是获取投资限期内的固定收益,由于各种债券的到期期限长短不一,若投资者的资金在各种债券之间的转换无摩擦,它的投资行为应当是在这些债券之间进行选择并妥善搭配之后的结果。因此,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债券收益率水平如何决定,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函数关系,进而,满足行为最优化假设的个体投资者之间的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