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正探

梅山文化正探
梅山文化正探

梅山文化正探

古代文化

1020 1544

“梅山蛮”的来历

前面说过,梅山文化是从汉人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热爱和平、崇尚和睦共处、愿意过着和平、宁静生活、而躲避战争的普普通通的楚国人所奠定创造,应该是一种文明的、温和的文化,但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却一直悉称梅山人为“梅山蛮”。“蛮”与文明是矛盾的,且这个“蛮”字,还不是一朝一时的称谓,而是历朝历代都这么称呼,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我们还是只能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考证这个“蛮”字了。

最早的记载只怕要数秦朝了;秦朝末年,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农民起义,当时,秦朝的军队可说是一支打遍世界无敌手的庞大军事力量,可这些军队由于征战岭南漠北,都调到外面去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爆发后,中央政府紧急召回在广西灵渠守卫的四十万精锐部队保卫咸阳,这支军队接到命令后,为赶时间,便抄近路急速赶往咸阳,可这支踏遍两广、统一了云南、统一了福建,平定交趾的标准化部队,不想因为抄近路,却闯进了梅山地区的山地,秦朝军队路过自然是骄横跋扈,何况还是赶急路?当然,也就不会按礼貌的礼节去尊重梅山的居民,可这下却激怒了梅山热爱和平的居民,马上组织起来对这群入侵者进行抵抗,而抵抗的方式自然也不是按华夏战争的规则出牌,而是他们独特的征服自然环境的方式;蜂、蛇,烟、毒,甚至还有窝弓、地弩和陷阱,这支征战四方无敌手的军队岂见过这种阵势?才交上手便吃尽了苦头,并且有大量的士兵被蜂蛰蛇咬,中毒的更是无数,哪里还有战斗力?等到丢盔卸甲逃到咸阳,已经成了一支重灾民队伍,哪还是有战斗力的军队?因此,在某种角度上来讲,秦朝灭亡虽是必然,但在时间的速度上却与梅山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当时这支军队能顺利地通过梅山地区,也许秦朝还能多维持一段时间。但历史对于这种不到六万居民打败四十万秦军的事件怎么记载评价?自然不能作为一次成功的军事经验积累而记录入史,只能用一个“蛮”字而作为它的全部解释和注脚,所谓“蛮”,就是用我们常用的文化观念说不清、解释不明道理的事情。

“梅山蛮”这可能就是最早最具体的历史记载了。

“梅山蛮”在秦朝开了这个最早的记录以后,以后的汉朝基本上采取的是对梅山地区的居民不管也不惹的方法对待,即河井二水,互不相犯,这样,对梅山文化独立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时间,我们看过诸葛亮七擒七纵孟镬的故事,这之中虽有大量对诸葛亮美化歌颂的情节,但我们也看得出,这时的汉文化对梅山文化已经不是一味的动蛮镇压,而是进入了一个讲理的、且要心服口服的阶段,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梅山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而,在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汉文化却犯了一个比秦朝还要严重的对待梅山文化的错误;唐僖宗光启年间,朝廷认为,梅山这块地区未归王化,应该对其实行封锁,并强行规定;“禁不得与汉民通”,“其他不得耕”。除进一步划小了梅山居民的活动范围外,还规定他们不得和汉人进行贸易交流,更具体一点来讲,就是对梅山人实行“盐”和“铁”的封锁,这也是封建专制体制长期控制的两个重要生活必须物质,这一下,就等于掐了梅山人的咽喉,没有盐,浑身无力,而没有铁,怎么生产?于是,这也惹恼了梅山人,从不出山侵犯别人的梅山人,为了生活必须品计,也不得不频频下山攻州掠府的打劫了,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天成四年(929),梅山瑶民攻入邵州,获大批给养胜利归山。乾佑二年(949),梅山瑶民攻陷潭州,在长沙屯兵三日,获大批盐巴,布匹和铁器归山。这里,还应顺便说一句的是;梅山人这个时期的频频下山打劫,还谈不上对国家政权的侵犯和干扰,因这时正处在各地方政权割据的五代时期。

但也就是这种打劫骚扰,却惹恼了当时的楚国王马殷,于是,他命令指挥使王仝率兵大举围剿梅山。王仝是湘乡县人,武艺超群,猛勇无比,是马殷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于公元950年冬,他率万余精兵,杀气腾腾地向梅山杀来。当时,梅王扶汉阳率众与王仝会战于司徒岭,双方激战了数日。扶汉阳见敌来势正锐,敌众我寡,不可强敌,守了几日,即佯装撤退。王仝不知是计,穷追不舍。瑶兵且战且退,诱敌来至一条峡谷,名曰“九关十八锁”。谷中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鸟语清音,悦耳动听,两旁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林深路险,九曲十八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沿小溪而伸,因险而得名。

王仝自以为扶汉阳败退,率兵长驱直入。扶汉阳见敌中计,忙令伏兵将峡谷进出口堵住,一时间,滚木乱石,从两边山上滚下来,敌兵躲闪不能,只砸得魂飞胆丧,鬼哭狼嚎,而可攀越的地方又泼满了桐油,扶汉阳又放出三千蜂兵,三千蛇兵,敌军死的死,伤的伤,死伤不计其数。王仝被困谷中,率兵奋力突围也无济于事,成了瓮中之鳖。扶汉阳则指挥瑶兵以逸待劳,只围不战。

王仝被困月余,内无粮食,外无援兵,加上风雪交加,士气不振,饥寒交迫,最后不得不自刎于军帐之中,扶汉阳见此惨状,也于心不忍,见主帅已亡,便打开峡谷,遣散残兵败将,梅山人是人道的,也是善良的。从此,朝廷和政府再也不敢提围剿和封锁的事情了,而梅王扶汉阳也成为梅山人一千多年来崇拜的英雄,目前,立在安化梅城的梅王铜象,就是这次朝廷围剿后的产物。但这次朝廷兵败写入历史时,又只好用“蛮”字作概括和注脚。

也正因为历史上有这几处“蛮”的记载,在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觉得用武力征服不了梅山居民,便改用怀柔政策。他认为:“重湖之间,蛮瑶错处,不能用武力,一教化同风俗,宜开拓而统领之。” 于是,便命大臣章墩进山招纳。其邀宁乡沩山长老颖诠,化装同入梅山,进行和谈,达成协议:一、梅山同意纳士,归顺朝廷;二、朝廷驰禁释罪,不再用武力征剿、追捕瑶酋,使瑶民安居乐业;三、朝廷支援梅山发展生产,给牛贷种,帮助瑶民开田垦土,植桑种稻;四、朝廷支持资金,发放民钱,帮助梅山开辟道路,发展交

通。当年11月,朝廷批准将梅山分置二县,以上梅山为新化县,下梅山为安化县。所谓现在的两“化”,即用王法教化的意思。

按理说,梅山从此就应该归附到中原的汉文化中来了,但这种消除政治歧视后的好景却不长,因宋朝自身难保,不久,中原便被蒙古军占领,而失去依附主体的梅山文化又回到了从前那种自生自灭,自我保护的原始状态,这也是梅山文化得以继续独立保存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里还应该顺便提带两句的是;蒙古人在北方扩张时,曾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和难民南逃,这些许多南逃的少数民族和难民都是通过穿越梅山地区而逃难成功的,象今天我们所说的鸬鸪湖,摩挲人、以及许多广西云南居民,都是通过这条线路而顺利脱险的,但是,追赶他们的蒙古大军却在这里受到了阻拦,曾有部分不知深浅的蒙古军队也试图闯越梅山南下追逃,但都在梅山区域内吃尽了苦头,大概蒙古的最高决策者们也知道“梅山蛮”的历史记载,也估量了一下;他们的马蹄和弯刀虽然可以踏遍欧亚大陆,但却闯不过腹地的这块梅山,于是,便放弃了用大部队攻打的意图。

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虽然对“南蛮”实行了严格残酷的控制管理,并在政治上公开予以歧视,但对梅山人却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也没搞什么物质封锁,在这一点上,蒙古人本来就比汉人开放,自然,蒙古统治者也就少了许多麻烦,也就是说,相比之下,蒙古人对“梅山蛮”还是很宽厚的。但梅山人却无这种殊荣和感恩,虽然他们不问也不管梅山境外的事情,但对朝廷和外族人的统治,他们还是爱憎分明、深知亡国恨的,他们一改千年以来的戒例,许多人都参加了反元复汉的秘密民间组织,我们今天在金镛武打小说里看到的“五毒教”“魔教”,这其中的大部分成员就是梅山人,梅山人是有民族感,也是爱国的。

明朝时代,梅山纳入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制,并且,梅山人还可说是有功之臣,但朱氏汉人政府的那种特有狭隘文化心理,却使他们采取了一种比北宋还要冷漠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不闻不问,自然也不存在帮助梅山发展生产,给牛贷种,帮助瑶民开田垦土,植桑种稻等扶助措施,而梅山人反正也过惯了长期无政府状态的独立生活,有无政府对他们都一样,只要不封锁和勒索他们就行了,他们对政府根本就没有要求。因此,在明朝时期,这个地方是平静的,几乎没有什么大事记载。

这种冷漠的状况直到清朝时期才得到一定的改善,大概清朝人的祖先也和梅山人有着某种相同的经历,所以,政府一直对这个地方比较关注和扶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梅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大概也都是兴建于清朝时期,当然,清朝最关注的还是这个地方的文化素质的转换和培养,在这个地区办学堂,启蒙汉文化,这种举措,使梅山文化迅速归位到汉文化中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现在知道的安化名人;陶澍(两江总督)、黄自原(大书法家),就曾经是清王朝中兴的领头羊,清朝中兴的四大名家;曾、左、彭、胡可说都是陶澍的学生,自然,也带动了整个湖南湘军的崛起,从而使整个湖南的地位在近代史上迅速提高(以前是“南蛮”和“番”,长期被北方政权歧视)。陶澍在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地位,标志着梅山文化已彻底回归到华夏文化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包括宗教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和宗教名人等。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发掘和利用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地域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 在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县主要分布有佛教、基督教和道教三种。全县现有宗教团体2个,宗教活动场所68处,其中佛教23处,基督教45处,宗教信徒约万余人,是浙江省的宗教重点县之一。**县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入缙约始于三国时的吴早期,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唐宋间最盛,现有僧尼83人,信众近万。**县道教则源于更早的东汉时期,由道士王远开创,仙都山洞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九,玉虚、妙庭等宫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很深。基督教于清光绪二年由英国牧师首入**传教,今老县城,舒洪镇的江沿村和东渡镇桃花岭的隘头村都留有外国传教士教堂或“小公馆”等遗迹。 内涵博大精深。轩辕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同时被道教尊为宗师。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丹,丹成乘龙飞升的传

说名扬四海。仙都的黄帝文化、道家养生文化都非常丰富、深厚。佛教天台宗的六祖智威大师曾在壶镇法华山建寺弘法,成为天台宗除国清寺外的另一重要祖庭。 名人品位极高。葛洪、刘处静等高道、高功曾在仙都山修炼,特别是在唐朝和五代期间,**本土出了三位全国闻名的宗教人物,堪称一位“仙宗”两位“佛祖”。一位“仙宗”即唐末、五代时的**人杜光庭。他著述甚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教集大成者,是“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道门领袖;唐僖宗李儇和前蜀王建两位帝王视为帝佐国师,并将他比作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进其号为“广成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全唐诗》中有诗1卷,特别是其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肯定,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经认真考证,认为杜光庭是中国“武侠传奇小说”的鼻祖;他是一位医学家,他所著的《玉函经》、《了证歌》等都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中医脉学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还擅长书法和武术技击。《宣和书谱》说: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虽不可以拟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四川青城武术中的仙鹤拳、白鹤单刀、六合双刀,为杜光庭等所创并留传至今。近十几年,随着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杜光庭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以下两个事例足可说明: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蚩尤故里天下梅山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蚩尤故里 天下梅山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新化地处**中腹地,这里人杰地灵,素有“**中宝地”之誉,古称梅山,历史源远流长。早在9000年前即有人定居,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建县,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邑。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苗、瑶、侗、汉不同民族的不断融合,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绽放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一章。 紫鹊界——“梯田王国”。紫鹊界是江南稻作文化、农耕文化的千年遗存,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秦汉起,宋明兴,今日传”的泱泱26万亩梯田秀美飘逸,雄浑壮阔。置身紫鹊界,层层叠叠的梯田有如雕刻在大地上的年轮,依山就势的道道田埂或妩媚或遒劲、或舒展或含蓄,硬朗的线条让你感受到无穷的壮阔,绵和的线条让你感受到如水的柔情。 大熊山——“人文祖山”。大熊山是蚩尤世居地,汇聚了极致的生态景观:原始次森林、千年银杏王、万亩箭竹丛、千年株儒树、百年迎客松、十里杜鹃红……这座神奇的山,蕴含了厚重的远古文明,蚩尤部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轩辕黄帝为了探究这个与之为敌的部落而“登**熊”,大熊山也因黄帝的到来而得名; 数千年后,喜爱山水的乾隆也觅迹而来,留下了“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的御笔。

梅山龙宫--——“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是当年蚩尤屯兵的地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4A景区。它是一个地下溶洞群,由九层洞穴上万个溶洞组成,其中峡谷云天、哪吒出世、天宫雾淞、水中金山、远古河床被誉为世界溶洞景观之“五绝”。 梅山文化——“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新化古称梅山,据《宋史》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循史记脉络发现古梅山自汉代至宋朝,有千年未被王者征服的独特历史。经过漫长演化、沉淀、创新与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共同沿袭的独特地域文化——梅山文化。在古梅山这片热土上经久流传,这种文化上承巫楚文化,下启湖**文化,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是唯一一种多民族共同崇奉、和合共融的祖源文化。古老神秘的梅山宗教、武术、山歌、建筑,已成为极具审美和史学价值的文化孤本。 梅山美食——“吃在新化”。新化美食做为**菜的一支精锐,有着独到之处,又自成体系,有“十荤”、“十素”、“十饮”之说。“十荤”:三合汤、雪花丸、米粉肉、鸭子粑、柴火腊肉、回锅狗肉、泥鳅钻豆腐、水车鱼冻、稻花鱼、肘子肉。 “十素”: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粽子、烧麦。“十饮”:擂茶、凉粉、水酒、蛇酒、米烧酒、甜糟酒、苡米酒、云雾茶、青红茶、金银花甘草茶。光听名字就令您颊齿生香、垂涎欲滴。 近年来,新化先后被授予“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中华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新化山歌、新化武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资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油溪河漂流被誉为“江南小三峡”,奉家下团村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的桃源真地。 推动新化旅游走向世界,我们具有以下优势和亮点:一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类型全、种类多、品位高,特色鲜明,保护良好,开发前景广阔。二是梅山文化底蕴深厚,蚩尤文化、梅山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绚丽多彩、博大精深,且个性突出,富有浓郁

梅山赋 风光电视宣传片 解说词

电视系列风光展示片 《潇湘神韵》之── 远古梅山 ——解说词—— 字幕: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州,南接邵州,西邻辰州,北连鼎州,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宋史·梅山蛮传》 湖南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 在夏商周时为荆州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的范围。湘中曾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姓,居住地为芈山。由于芈音恰好与当地梅音吻合,人们便把芈人所据之地称之为梅山。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饶有兴味的是,境内是两种行政管理状态并存,在东南较平坦的地方大部分为秦所归化,而在西北一带,居民依然过着“椎髻徒跣,断发纹身,耕田有邑”(字幕)的生活,人称“梅山蛮”。其建制和隶属也一直随以后历史的风雨而反复变化,颇具传奇色彩。

现在人们所说的“梅山”,主要指湖南娄底的新化县一带。传说娄底是南方少数民族始祖蚩尤的故里,蚩尤骁勇善战,率梅山瑶苗山民与中原炎帝所属共工部族打仗,得胜之后。继而北上与黄帝交战,在涿鹿血战中被黄帝擒杀。蚩尤身虽战死,但却留下“战神”的美誉。至今在娄底境内的大熊山还保存着蚩尤坪、蚩尤屋场、蚩尤点兵台等历史遗址。 大熊山,一道天然屏障。从东汉,三国、晋、隋、唐、到北宋的900年间,历代王朝都曾在此多次征伐,但梅蛮民至死不降。宋神宗屡战不可胜,于是停息干戈改以怀柔之策,于宋熙宁五年使梅蛮归服,置县“新化”,取“新归王化”之意。 娄底人的抗争精神光耀九州,习武尚武的精神更是代代相传,从“战神”的涿鹿血战、南宋抗元,明朝反暴,到南明和清代支援李自成、唐洪山农民起义,娄底人无一不冲锋陷阵。到近代,更是英雄辈出,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著名爱国将领、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抗战名将陈正湘,教育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

调研报告:关于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 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早期信徒们前往宗教圣地的朝圣活动,发展到今天众多普通旅游者以饱览宗教名山、了解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气氛、祈福祭拜等为内容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旅游一直长盛不衰。有资料表明,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90%,在我国当今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55%,正如所谓“旅游之胜,半赖寺庙”。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我市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素以“淮海东来第一郡”的盛名享誉海内外,如何更好挖掘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其旅游功用,提升我市旅游开发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积极健康的宗教活动是荡涤心迹、矫正心态、抚慰心灵、开启心扉的有效途径。旅游,就其核心内涵而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超越当下、突破自我、提升境界的心灵感悟之旅。因此,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生共赢。推动宗教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与开发,可以较好提高精神产品,满足游客宗教文化需求,有效扩大旅游市场容量,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消费结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开启心智,升华精神境界。旅游活动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等追求提高的具体表现,通过旅游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加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也包括对不同地区的宗教文化的理解。宗教文化场所是集文化艺术之大成者,幽雅环境,足以游览。文人骚客对宗教场所周边景观的咏唱,给只供单纯欣赏的自然景观增添韵味;名人雅士给宗教寺庙题写的匾额、对联、诗词,让旅行者在游览参观之中,发思古之幽情,得到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宗教场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掌故传说、风俗民情,蕴藏着历史痕迹和时代信息,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可丰富人们想象。 (二)有利于拓宽供给空间,扩充旅游市场。如果说自然山水之旅可以满足人们感性审美之需的话,那么宗教文化之旅则可以满足人们超感性觉悟之需,两者有机融合可以满足了人的从感性到理智的精神需求。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在满足游客深层次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拓宽了旅游供给新空间,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整合提供了新契机,可谓一举两得。“地以景传,景以文传”,宗教场所不仅有诗、书、画、联以及文章等的艺术性“文传”,更重要的是有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寺庙建筑艺术、风俗相结合的宗教性“文传”。这些“文”或者“画龙点睛”,令游客为之顾盼;或者“异彩绽放”,令游客为之倾倒;或者“肃穆神圣”,令游客为之膜拜。因此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形式,有利于接纳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旅游团队,有利于做大、做深、做强、做久旅游业市场。 (三)有利于拉长旅游链条,拉动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发展,是提升总量,调整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最可行最有效的选择。在其他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加剧的情况下,旅游业可凭借有利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逆势发展。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从产业层面看,是将旅游业从依赖区位和比较优势的山水感性审美旅游产业层次,提升延展至立足竞争优势的高层次精神文化旅游产业境界。在拉长产业的同时,两类旅游形式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瑰宝,是新化和娄底人民的骄傲。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内容丰富,古朴无华,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和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 新化,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这里习武氛围浓郁,有“不会梅山功,枉为新化人”之说。在新化的每一个乡镇,都能看到练武的人群。在这些常年练武的人群中,既有祖传父教,师徒传承的传统武术传人,也有梅山传统武术协会、新化太极拳协会组织的武术爱好者,还有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后的中小学生。我们新化东方文武学校则是这些练武人群的大本营。为了更好的传承梅山武术文化,东方教育集团在兴办教育的同时,还将扩大梅山武术的传承基地,建设新化梅山武术文化园。下面请欣赏狮舞龙腾: 第一个节目龙狮 我校龙队、狮队现有队员50余名,在全国各种龙、狮大赛中屡获金奖,看他们把龙、狮舞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舞狮历史久远,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灵动的眼睛眨得惟妙惟肖,时而登高,时而腾空,时而翻滚,好生喜气。舞龙起源于中国传统舞蹈,舞龙舞狮都是古代大型庆典活动的重要节目,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龙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时而互相追赶,时而交叉盘旋,时而相互嬉戏,看他们配合是那么的默契,音乐,动作,认真,专注交织着,旋转着,升华着。 第二个节目武术基本功

武术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包括腰功、腿功、臂功、桩功和腾空跳跃性动作,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翻腾跳跃类的动作,场上健儿们,闪展腾挪有如凤舞九天,鹰击长空。 第三个节目头碎钢板 硬气功:头碎钢板,梅山气功的一种,练习者以钢硬的气力,运气后将钢板击碎。此技法练习难度较大、勿轻意模仿。 第四个节目集体梅山拳 它起源于湖南新化的梅山武术,在中国武坛素以古老神奇而着称,东方文武学院的师生们马上就会将原汁原味的梅山拳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梅山拳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朴实大方,攻防兼备。动作简洁,手法明快干净。为大家表演的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华世纪英才人物,一生致力于梅山武术的研究与推广的东方教育集团创办者晏西征先生与他的弟子们。 第五个节目枪术 枪为武术常用器械之一,被称为长兵之帅、百兵之王。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枪术技法主要以栏、拿、扎为主。要求力达枪尖、左右旋转、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第六个节目双刀 俗话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肘”,双刀是武术中双器械的一种,讲究刀法密集,贴身连击,左右兼顾,边走边打,演练者双刀在手,杀意在心,一对双刀左右翻飞,既有刀如猛

【文化概论】中国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 ——浅谈佛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印度佛教无疑是中国宗教中最灿烂的一颗恒星。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它包括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组织等。狭义地说,就是佛所说的语言就是佛教。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辨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声明,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盛,即使是其他流派的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做诗,本无差别”,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 在春节晚会里,主持人应该说哪些台词呢?在主持的过程中,熟悉每一个台词是非常重要 的。 下面是爱汇给大家整理的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供大家阅读!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 词篇 1 时间: 20XX 年 1 月 X 日下午:3:00 地点:XX 剧院主持人:花(男)、周(女)、夏(男)、 童(女)周、童:辞旧迎新,大地春回处处春风得意;花、夏:笑语欢歌,四海龙腾人人龙马精 神。 花、夏: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周、童:同志们、朋友们;周、童、花、夏:大家新年好! 花:这是一个欢聚的日子,让我们分享共同的喜悦;周: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让我们盘点丰 硕的成果。 下面有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XX 先生致新春贺词。 大家热烈欢迎!(董事长:《新春贺词》)夏:董事长热情洋溢的贺词,让我们心潮澎湃。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党委、董事会坚持“发展为 上、科学决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业支撑、引导带动、创新突破、协同增效发展战略,同向 推进,步履矫健;全体员工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改革、发展捷报频传。 20XX 年,公司实现收入 亿,利润 亿元,分别完成市国资委考核指标的 %和 %。 周:创新担保、国正公司、创新投资、国投建设、金丰典当、小贷公司,作为合肥国资金 融服务、投资行业的第一方阵,撬动经济,为我市的先导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花: 合肥三洋、合肥城建,强者恒强,品牌优势继续领先;国风塑业、国通管业,优化结构,市场 回报十分明显!童:电影公司、德厚置业、教投公司、吴山固废、梅山饭店,他们的服务,让 城市生活更美好;光大木业、荣事达包装、紫金钢管、合肥湖石,他们的努力,让“工业立市 的画卷更加丰满!花:告别 20XX,我们无悔无怨,感慨万千;迎接 20XX,站在新的起点,让我 们放声高歌,走向辉煌的明天。 请听创新担保公司员工的大合唱:《走向辉煌》,掌声欢迎!1.大合唱:《走向辉煌》(创 新担保公司员工)花: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周: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夏: 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童: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 周、童:让我们共同见证;花、夏:让今天告诉未来。 四人合: 和谐——中国!花: 请欣赏国风塑业的歌舞《和谐中国》2.歌舞: 《和谐中国》(国 风塑业 8 名员工)周:建设和谐社会,把美好的事业开创;花:追逐我们的理想,让青春魅力飞 扬!请欣赏合肥城建带来的舞蹈《青春飞扬》,欢迎她们闪亮登场。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篇 2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全县父老乡亲们 C:现场 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D: 大家合:春节好!A: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在这万家团圆的 日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B:身体健康,D: 合家欢乐,合:兔年吉祥!A:金虎辞岁把鄱阳 的美丽化作春天的交响 B:玉兔贺春让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拥抱我们的欢乐 C:相聚今宵让我们 的心一起欢腾 D: 展望未来让我们的心一起飞翔 C: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倍感光荣和自

梅山文化

很多朋友了解安化这个地方可能都是因为黑茶的关系,又或者安化仅仅是因为有了黑茶才被世人所熟知的,但如果真这么看待安化这个地区,我认为是很肤浅的。 其实在早在黑茶闻名之前,安化地区就有我们很多不能熟知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今天我来讲些和茶无关的,希望是大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了解一个地方,必须从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说起,主要说三点内容: 一、梅山文化 二、蚩尤故里 三、湖湘文化之起源 梅山文化: 世界上总有神秘的角落,至今是科学都不能完全解释的,比如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湖北神农架、罗布泊之谜等等,枚不胜举......有这样一个地方,地处湘西南,雪峰山脉腹地,梅山崖畔,资水人家,就是今天的安化县全境以及娄底新化县部分。是南方少数民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等)的聚居地,古称梅山。 中国的传说总是带有古老的神话色彩,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记载的基本上都是下五千年,而上五千年几乎只能在神话传说中才会找出一点痕迹,就连中国的夏朝,世界上都不认可,可以说是中国古籍文化的悲哀,在历代的“焚书维治”的过程中,中国的原始古籍消失殆尽,很多的传说都是通过代代相传以及道听途说才流传至今,美其名曰“野史”。 我对梅山文化的了解仅仅只局限于文献的记载,当地人的口授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当然,也有所谓野史的道听途说,很早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一位青山排教的道长,排教起源于湘西),从他口中了解过有关梅山教和梅山拳的传闻,不过岁月更迭,大多数忘记了。在历史的面前,人人都是矮子,抱着一份敬畏之心,把我所了解的梅山文化和大家讲讲吧。 1、古老的符篆文化 在这里,有一首似诗歌似童谣又似字谜的口诀广为流传: 一点一横长,一撇撇南方,两边丝绞绞,中间有个言大娘,左也长,右也长,中间坐个马面王,心字底,月字旁,架根横杆晾衣裳,打格勾更勾南方,一把大刀杀心房,一点鲜血溅天堂。 如图一:

国内宗教文化资源及其进展

国内宗教文化资源及其进展 宗教文化资源是当今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运用,使其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宗教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 宗教文化资源首先是一种宗教信仰资源,人们掌握了宗教的思想理论就愿意为宗教事业做出奉献,就可以组织起来建立教团组织,开展各种信仰活动。事实上,作为一种宗教思想理论,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修行观。宗教文化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修行观,其思想理论还充满着生活的智慧。宗教让人们能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再执著,有所觉悟,超然面对,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自由和自在。这种生活智慧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财富。宗教文化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宗教通过其超越个人此世今生的思想和修行以及善恶报应观念的训诫,对信仰者产生巨大的道德教化引导作用。通过宗教的道德教化,自然就可以转化为信徒们心中的道德律,从而促使他们选择在现世生活中行善积德。这在客观上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而重要的道德净化和提升作用。 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体系,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

中,宗教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表现为实物形式的历史文物和非实物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上的各大宗教都经历了千年以上甚至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过程中,它们不仅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也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宗教文物遗产资源不仅可以供人们研究欣赏,而且许多东西还可以供人们使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活的文化遗产价值。 在今天的中国,宗教所包含的观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所具有的观光资源更是独步世界,琳琅满目。这些宗教旅游观光资源不仅可以给人以新的感受和享受,更能陶冶人的身心,给现代紧张的生活以调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宗教主张关爱大众,慈悲为怀,因果报应,普度众生,把普行爱心、行善积德看成是修行的基本内容,这就为宗教徒们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公益慈善都是宗教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方法上来看,宗教关于社会和人生的理论及有关修行的各种方法,都有助于人的内心更宁静、更自由,从而使身心更为健康。 正信宗教都提倡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这无疑就在客观上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从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环保主义者,宗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遵行环

梅山文化之淳朴风情

梅山文化之淳朴风情 古代文化 1020 1653 梅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湖南考古发现,约在九千年前,围绕洞庭湖这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型。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 “梅山峒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史)。新化属梅山要地,古称上梅山。据出土文物推测,新化一带的人类活动史,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1978年,新化在槎溪雷公凼、洋溪河谷附地,发现第四纪东方剑齿象牙化石;1980年,又在圳上甘家村、圳上河谷第二阶地,发现磨制石斧,并采集有豆、碗等器物。同时在此两地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陶片—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可见梅山文化渊远流长,积淀深厚。狞猎文化色彩浓郁。 在漫长岁月中,聚居在这里的“梅山峒”人,凭借雪峰山和资水的险阻地势,自为生理,“旧不与中国通”。直到北宋开发梅山置县之后,汉文化不断注入,徭、苗、汉民族逐渐融合,当地的梅山文化涌透外来的中原文化、湘楚文化,不断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 一、上古之神 距今约四千年前的中国上古时代,中华大地曾居住多个不同祖先的民族和部落,其中较大的部落集团,有住居陕西渭河一带的炎帝部落(即神家氏),住居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黄帝部落(即轩辕氏),住居江淮一带以蚩尤为首领的和黎部落。传说蚩尤好兵善战,常作刀戟大弩以征战。与先进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族战,蚩尤胜,“夺天隅无遗”。从此蚩尤部落日益强大,继续向四周扩展。蚩尤作乱不服帝命,作兵伐黄帝,并作大雾攻之,黄帝族以指南车县战,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大破之,遂擒杀蚩尤。这是《史记·五帝本纪》上的记载,说明了蚩尤死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但蚩尤生于何地,史料均无记载。查新化县的大熊山上,早有“蚩尤坪”、“蚩尤屋场”的地名记载,并在残存的一块墓碑上发现,民国十六年(1927),当地人显聪墓碑中云:“公讳显聪,礼照其字也,也以清同治丁卯殁,葬蚩尤屋场之蝻蛇。”查当地李姓、陈姓、杨隆导民之族谱,也都有二百多年前“迁居蚩尤屋场附近”的记载。传说在蚩尤屋场故址上,以前还有一座蚩尤亩,供有蚩尤神像,解放后才被拆毁。此外,山上还有蚩尤点将台、蚩尤拒敌关卡等传说。蚩尤屋场附近高山环绕,地势险峻,而中间土地平旷,有水田百余亩,俨然世外桃源,传说这是蚩尤最早的大本营。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发展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宗教文化包括宗教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和宗教名人等。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发掘和利用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地域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 在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缙云县主要分布有佛教、基督教和道教三种。全县现有宗教团体2个(县佛教协会、县基督教“三自会”和协会),宗教活动场所68处,其中佛教23处,基督教45处,宗教信徒约万余人,是浙江省的宗教重点县之一。缙云县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入缙约始于三国时的吴早期,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唐宋间最盛,现有僧尼83人,信众近万。缙云县道教则源于更早的东汉时期,由道士王远开创,仙都山洞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九,玉虚、妙庭等宫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很深。基督教于清光绪二年(1895)由英国牧师首入缙云传教,今老县城,舒洪镇的江沿村和东渡镇桃花岭的隘头村都留有外国传教士教堂或“小公馆”等遗迹。 (二)内涵博大精深。轩辕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同时被道教尊为宗师。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丹,丹成乘龙飞升的传说名扬四海。仙都的黄帝文化、道家养生文化都非常丰富、深厚。佛教天台宗的六祖智威大师曾在壶镇法华山建寺弘法,成为天台宗除国清寺外的另一重要祖庭。 (三)名人品位极高。葛洪、刘处静等高道、高功曾在仙都山修炼,特别是在唐朝和五代期间,缙云本土出了三位全国闻名的宗教人物,堪称一位“仙宗”两位“佛祖”。 一位“仙宗”即唐末、五代时的缙云人杜光庭。他著述甚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教集大成者,是“扶宗立教,天下第一”(《道藏》第32册8页)的道门领袖;唐僖宗李儇和前蜀王建两位帝王视为帝佐国师,并将他比作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进其号为“广成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全唐诗》中有诗1卷,特别是其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肯定,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经认真考证,认为杜光庭是中国“武侠传奇小说”的鼻祖;他是一位医学家,他所著的《玉函经》、《了证歌》等都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中医脉学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还擅长书法和武术技击。《宣和书谱》(卷五)说: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虽不可以拟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四川青城武术中的仙鹤拳、白鹤单刀、六合双刀,为杜光庭等所创并留传至今。近十几年,随着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杜光庭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以下两个事例足可说明: 一是我国从1986年开始,历时20年,编辑出版了一套共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传主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中,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4000多位历史杰出人物中遴选出来的270位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人物,杜光庭入选其中。 二是为积极践行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在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基础上,2000年启动了该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浙江省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该项目全方位精心选取古今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浙江籍名人100位。其中数千年的古代只选50位,二十世纪100年也选50位。在古代的50人中,山高地瘠的浙南缙云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就是杜光庭。 三是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杜光庭的学者及著述文章很多,数十万字的专著,当前可查的也已有四部:①南京大学教授孙亦平著,南大出版社出版的《杜光庭评传》(42.1万字);②韩国

基于现象透明性的梅山文化园建筑景观空间研究

Abstract In1964,the famous American architectural theorists Colin Rowe and Robert Slutzky proposed the Transparency theory,which has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odernism.As an objective analytical method,Transparency theory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and developed.The essence of Transparency is more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nking and vision of architecture and people,which is the nature of spa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space of the Meishan Cultural Park in China precisely include the ambiguous forms of ambiguity and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perceptions,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tical basis of Transparency.At the same time,the cultural images pursued by the Meishan Cultural Park in China are not in harmony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Many classic painting theories of landscape painting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eishan Cultural Park,such as the layout theory of paintings on the Meishan Cultural https://www.360docs.net/doc/d83993560.html,ndscape layout effects. The famous landscape painting theo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Lin Quan Gao Zhi,said that there are three mountains in the mountains”From the mountain and looking up at the mountains,it is far-reaching;from the mountain and after you glimpse the mountains,it is far-reaching;from the mountains near you,you can see the mountains far away.”The"three distances"corresponds to the"width,depth,and height"of space in Western architectural concepts.This is similar to the great inspiration of Western Cubist paintings for modernist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practical case of regional cultural theme parks as a case study of Meishan Cultural Park in China and takes Transparency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By trying to peel off the“images”such as modeling and decoration,Meishan Cultural Park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and law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spatial expression,and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First of all, comparing the common poi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space respectively,we establish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eishan Cultural Park and“Transparency theory”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research;and then proceeded mainly from Gestalt psychology.Taking Colin Rowe's Transparenc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mbining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phenomena in Colin Rowe's Transparency work,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connotations of the phenomenon's Transparency,and lists III

中国宗教文化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藏族对自然崇拜和信仰 学院:医学院 学系:口腔医学系 专业:口腔医学 课程名称:中国宗教与文化 学生姓名:尤强 学号: 2005054695 指导教师:陈广恩 2009年 6 月 10 日

藏族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 分析对山神的民间信仰和崇拜 [摘要] 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主要起源于他们对原始的自然的崇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信仰藏族原始宗教、还是藏传佛教信奉者,一般都认为神灵是聚族而居,且多在高山,由此而形成这种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习俗。藏族的对自然的崇拜主要表现在对“白色崇拜”,“火的崇拜”,“白石崇拜”,“朝拜山神”和“圣湖崇拜”等方面。在藏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和圣湖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藏族古老的神山自然崇拜信仰的起源、形成、发展、信仰、藏区著名山神,神山朝拜方式(转山朝圣)等方面作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自然崇拜;民间习俗;神山;转山朝圣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信仰,这些信仰主要由他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生活习俗和原始的信仰所逐渐演变而形成。所以藏族这个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佛教早在公元7世纪就传入了西藏并形成了“藏传佛教”,大多数藏民也信奉藏传佛教。但藏族里无论是信奉原始宗教的还是信奉藏传佛教的,他们都一致认为藏区内高山都有神灵居住。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而藏区境内的高山便成了神话中山神的住处。这些山神不仅各有各的来历,而且还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有人说山神之所以能受到藏族的崇拜,是因为它能呼风唤雨,下雪和冰雹,能够带给藏族人民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同时也能降灾降难,危害他们。他们认为膜拜与供奉它,它就能让你心想事成,全家平安,长者健康长寿、男孩子长得更帅、女孩子且更美丽、放牧者牛羊成群、务农者每年都丰收。 崇拜的起源和形成 本人认为他们对神山的信仰主要起源于西藏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白色的崇拜)等因素逐渐形成的。青藏这个雪域高原,群山围绕而湖泊也成“满天星”式的分布形成了一片独特而神奇的土地。喜玛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横断山等群山在这个地区汇集。而且西藏境内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的总面积达到了30000平方公里。这些高山、湖泊将青藏高原造就成一个较封闭而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且西藏地区比平原地区气候严寒、人烟稀少、使它拥有无穷的奥秘。面对如此神秘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拥有无限神奇的大地上的藏族祖先们相信这个大地上的每座山、每条河、每个湖泊、以至每片森林草丛中都有神灵的居住,而他们主宰着这个世界上人类的生老病死、祸福丰欠和一切一切。除此之外还与大自然的环境也有较大的关联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他们在这些自然的现象和灾害面前完全束手无策,所以他们就开始相信这些现象是由高山上的神灵所显示的超人的神奇力量。从而渐渐对这些高山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变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原始的游牧民族(古羌民)依赖白色卵石敲击而获得了火种,这使他们对白石产生了崇拜。再之在古代冬季的西藏高原上,每年都有从天而降的白雪使这片大地一片苍茫,这个时候生命经历着严酷的考验,因为这些种种原因白色使人们产生敬畏而演变成今天对白色的一种依赖。而白色恰恰是正是雪山的颜色,所以无数雪山多被信仰为神山而被朝拜。 藏区著名的山神 对于藏区的神山,民间流传着许多各异的说法。而且目前为止,人们对神山的了解和认知还很有限。但根据藏族古老的传统信仰,认为藏地有四大神山:卫藏地区的神山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神山念青唐拉(即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日杰;东方神山沃德巩甲。虽然现在民间对藏区的神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四座神山是藏区传统的古老信仰中的神山,是佛教进入以前藏族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山神。然后四大山神与其它五座著名山神组合在一起,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九位山神是沃德巩甲、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山)、蛟卿顿日,冈巴拉杰、雪拉居保、觉沃月甲、

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 晏西征 一、源流 梅山武功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武术流派,她朴实无华、不尚花俏、功技并重、注重实战。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梅山武功以地为名,发祥于古梅山域内的新化县,其起源可以上溯到远古氏族部落时期,正式形成流派拳种则是宋代末期。 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炎黄时期,与黄帝齐名的远古战神蚩尤即出于新化大熊山(古称神山或大神山),当时,居住在中华大地的许多不同的氏族部落,为争夺渔猎之地,不断地进行战争与兼并,传说中的蚩尤好兵善战,作五兵(戈、朵、戟、酋矛、夷矛),带领自己的族人通过不断地扩张、兼并,逐步形成了地跨江淮流域的庞大部落集团——九黎部落,古梅山人以实战为主,不尚花俏的武术,便在此时初具雏形,后世梅山武功传人尊蚩尤为始祖即源于此。 随着九黎部落的不断强大,又向北扩张,战胜了先进入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落,最后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蚩尤

战败身死,九黎部落逐渐解体。遗族向南回迁,其中一支退至江淮、洞庭一带,组成新的部落集团。史称“三苗”或“有苗”,至禹帝时,三苗最终战败,部族再次分化,其中一支退至峰高林密,可渔可猎,有险可守的古梅山,开始了力抗王权的“化外蛮夷”生活。 史称“梅山蛮性剽悍,历不服中土”。北宋以前,历代王朝为使四方臣服,统一版图,屡屡发兵征伐而不获,而梅山人则更是愈杀愈不服,在征伐与反抗的循环中,练武成了每一个梅山人的生活内容之一。宋吴政尧在《开远桥记》中对当时的梅山描述道“……民居十峒之中,食则燎肉,饮则饮藤,衣制斑斓、言语诛离、出操戈戟,枕居铠弩……”。 也就是说,在宋朝抚定梅山之前,梅山人仍是以渔猎为主,农业生产尚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恶劣的生存环境与频繁的战争,使梅山人不得不“出操戈戟、枕居铠弩”,正因为这样,人们必须勤练武功才能保证生存,梅山的所有成年人都是猎手与战士,这一时期(北宋之前)的梅山武功乃是全山峒民的公产,是一种纯军事化的格杀技能,而练武的组织和领导者就是各峒峒主,传授武功的除了峒主还有族中的勇士与巫师。 提起巫师,许多现代人都嗤之以鼻,视其为封建糟粕,却不知“巫文化”的历史远比“封建”要久,源于苗蛮的巫事祭祀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古代梅山,巫师主要负责峒中祭祀活动的安排与主持,掌管医药,武功与文史的研究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