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与对策

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徘 徊状态 。这种现象就1潍坊 教育学院英语 专业 学生在 翻译 过程 中出现的中 介语石化现象的类 型;表现在语 际错误 和语 内错误方 面的情
学生在翻译中 中介语 石化是 否随着英语水平 的提高 探讨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 因并掌握 预 况分析 ;
防方法 , 对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 , 加快 向目的语转化是 十分 而有 所 变 化 。
必要的, 对外语学习理论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中 介语 石 化 现象 的成 因理 论
() 2 中介语石化现象 主要与二语习得过程 中有关的因素。
2 2 语 料 收集 .
对语言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o 3 多年来 , 不少语言学家对
受 年龄 因素 的制 约 。Sl kr19 ) 认 为 石 化 现 象 产 生 的 原 句子 翻译 成英 文 , ene(9 2 则 i 所用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全 是学过 的。5 个 0
因主要 由以下 5个方面 : 母语迁移 、 培训转移 、 学习策略 、 交际 汉语 句 子 中有 一 半 句 子 的 句法 结 构 是 汉 语 特 有 的 ( 主 题 句 、 如
第 2卷第 4 2 期
20 0 9年 1 2月
潍 坊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 O FANG ED ATONA C I GE M F WE1 UC I L O  ̄E
Vo . 2 1 2 No 4 .
D e. e
高 职英 语翻 译 教学 中 的 中介 语 石化现 象分 析 与对 策
孙 常 丽
( 山东 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1) 504
摘要 : 通过 对高职英语 专业 学生在 翻译过 程 中出现 的错误进 行统计 分析 , 发现 学生在词 法 、 句法、 义和 语 语 用等方面存在严 重的石 化现 象 , 究其根 源在 于母语 的干扰 、 目的语 内部 结构 等 因素 的影 响 , 此作 者提 出 依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 山东 旅 游 职业 学 院旅 游 外语 系 山东
摘要 : 中介语 石 化 是 二语 习得 过 程 中的普 遍 现 象 , 跨 文 化 交 际过 程 产 生 不 4 影 响 。 文 对 其 成 因进 行 了 多角度 的 分 析 从 而 提 出 这 对 1 , 本 现 象对 英 语教 学 的几 点 启 示 。
第 8卷 第 2期 Vo. No2 18 .
读 与
写
杂 志
2 l 年 2月 O1
F r a y 01 eb u r 2 1
Re d a d W r ePe i d c l a n i r ia t o
中介语石 化现象 的成 因分析及其教 学启示
王 真
济南 20 0 ) 5 20
在 因素 主 要 指缺 乏 学 习 机 会和 反 馈 性 质对 学 习者 二 语 使 用 的 影
响。
L ne eg 据 乔 姆 斯 基 有 关 语 言 习得 机 制 (a gaeA e nb r 根 L nu g c q it n D vc) us i eie的原 理 . 为 人 类 具 有 “ 在 的语 言 结 构 ” a n io 认 潜 (t t 1e
l g a e s cue ,正 是这 种 潜 在 的语 言 结 构 才 使 得 人 类 能 够 a u g t tr) n u r “ 自然 ” 得母 语 , 需 付 出太 多 的努 力 。 这种 潜 在 的语 言 结 构 习 无 但
期 。 来 , 语教 育 改 革 者 们认 识 到 英 语 学 习 的开 始 年龄 太 晚 是 后 英 英 语 教育 失 败 的 原 因之 一 。 此 , 国的英 语 教 育 出 现 了早 期 化 因 中 的 趋 势 。最 初 在 部 分 大城 市 试 行 , 来 逐 渐 向全 国各 地 区推 广 。 后
论英语教学中的石化现象与消解策略

对于语言石化现象的划分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 因为一方面 , 英语教育贯穿了我国 教育各 个 阶段的教 学和 学 习 , 而 另一方 面 , 尽 管英 语教学 的普及很 广 , 但学 习和教学 效果却 差强 人意 , 英语 习 得 的石 化现 象伴 随着每个 年龄段 的学 生 , 其 中尤 以语音 、 词 汇和语 法 方 面 的石 化 现象 最 为 突 出 , 已成 为 我 国 学生 学 习英 语道 路上不 可避免 的 障碍 , 虽 然所 出现 的石 化现 象 都是 暂 时性石 化 , 但如 果 不加 以重视 , 错 误 的
作者简介 : 赵军伟( 1 9 7 9 一 ) , 男, 河南开封人 , 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方面研究。
英 语学 习者都 有过 这样 的经历 : 当英语 学 习到一定 的 阶段 后 , 似 乎存 在 一种 “ 瓶 颈期 ” , 即英 语 的学 习水 平 已无法 突飞猛 进 , 甚 至 出现 停滞不 前 的状 态 , 无 法达 到理 想 的 目的语 学 习终端 , 这 就是 二 语 习得 的石 化 现 象( f o s s i l i z a t i o n ) 。事 实上 , 石化现 象是学 习者在 二语 习得 中必经 的阶段 , 也是 英语教 学 中出现 的常见 问题 。
第2 3卷
第8 期
长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探析

成长 的关键期后 , 多数人的大脑发生 了侧 化 , 原有 的习
得机制 已经退化 , 二语 言习得 者不得不 采用一 种不 第
种逐渐适 应 新 的 文 化 的 过程 ” c u an 17 ) 。Sh m n ( 9 6 认
为 : 第二 语 言 习得 是 文 化 适 应 的 ~ 个 方 面 , 个 人 自 “ 一
形成原 因。探 讨得 出的各种理论都能对语 言学 习的某
个方 面做 出解 释 , 但也 都有解 释不 了的问题 。作 者认
为在第二语言 习得 的过 程 中, 出现 的中介语 的石化 所
现象是 多重 社会 文化 及心 理 因素
从 文 化 的角 度 强 凋 社 会 文 化环 境 对 学 习 者 学 习 心
中 介 语 石 化 现 象 成 因 探 析
卢 书娟
( 昌学 院 , 南 许 昌 4 10 ) 许 河 600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 ・ ・ ・ ・ ・夺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幸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牵 孛 夺 牛 { ・ 幸 寺 夺 寺 ・ 寺 幸 夺 ÷ 幸 夺 ÷ 争 牛 夺 夺 夺
比儿 童 和成 年 人 表 现 得 更 为 出 色 ( 陈慧 媛 , 9 ) 1 9。 9
者学习到一定 程度之后 , 就不再 像学 习的最初 阶段稳 步地 提高 , 而是 处 在一 种仿 佛 停滞 不 前 的徘徊 状 态。
Sl kr 17 ) 该 现 象 命 名 为 石 化 现 象 (osi — e n e( 9 2 将 i f iz s la tn , i )并具体定义 (9 6 为 : 语 言石化现 象是指外语 o 19 ) “ 学习者的过渡语 中一些 语言项 目、 语法 规则和 系统性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口语教学的对策

2 .如 何在 口语教 学 中克服 石化 现象 过分 强调交 际能力 的 口语教学往 往容 易忽略语 言的形 式 ,注重意义的表达 ,为了不使学生在交际 中产生焦虑 ,很 少或不纠正学生所犯 的错误 。 这样 一来,学生意识不到 自己 的 错 误 ,以至 错 误 反 复 出现 ,直 至 石 化 。因 此 ,对 学 生 口语 中的错误我们不能忽视 。 教师 应 对 学 生 口语 中 的 错 误 归 类 研 究 ,找 出错 误 的 原 因 ,确 定错 误 的类 型 。交 际 过 程 中 的 频 繁 纠 错 必 然 会 给 学 生 造 成 很 大 的 心 理 压 力 , 全 不 指 出 学 生 所 完 犯 的 错 误 又 会 使 学 生 意 识 不 到 自己 的 问题 而 最 终 导 致 错 误 的语言形式的石化 。 防止 中介 语 石 化 的 最 佳 措 施 是 肯 定 的 情 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 。 在实 际的 口语 教学 中,教师一方 面应 注意在情感上鼓励学习者 ,减轻学 习者交 际中的压力 ; 同时又要使其认识到 自己的言语中 的错误 , 巧妙 地指 出学生 语言中的错误,防止石化现象 的产 生。 教师 应鼓励 学生阅读合适的原著英语材料 , 增加语 言输 入 ,熟 悉 表达 习 惯 。 保 证 目的语 输 入 数 量 的 前提 下应 适 当 在 地提 高 目的语 输入 的质 量,即其趣 味性、多样 性和难度 。这 样有助 于增强学习任务的挑战性, 防止或避 免学习者借助 一 定 的 交 际技 巧 与 策 略 反 复 使 用 他 以前 所 学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语 法 结构 。教师 应正确估测学生现有的语言熟练程度 ,了解学 生 的要 求 和 兴 趣 ,根据 学 生 的 情 况 来 设 计 课 堂 任 务 , 大 限 最 度地减少或避 免语 言石化现象的滋生 。 语音石化错误一般由缺乏动机和母语迁移共同导致, 语法 石化错误 由缺乏动机和使用不完善的学习策略共同导致。 教师 需 要 为学 习者 提 供理 论和 实 践指 导 , 助 学 习者提 高 工具 性 动 帮 机和综合性动机,改善 自我监控策略。另一方面 ,在 口语教学 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起英汉语言差异的概念, 增加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 中可以通过 自身的心理机制调节,不断地修正 自己的学习风格 ,端正学习 态度 。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其中介语中的母语迁移错 误也随之减少,这样就可 以有效地防止石化现象 。 3 结语 . 石化现 象虽然是 在二语 习得过程 中一个不 可避免 的现 象,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 因进一步 的讨 论, 文提出 本 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意在增强英语 口语教学 的效果 , 提 高 学 生 的 口语 水 平 。
浅析中职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4期Sep2012[摘要]论文对中职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简述并阐明由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几个方面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此现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职;中介语;石化现象;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204-02浅析中职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石化现象薛玉屏(山西省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山西稷山043200)一、引言在近年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新兴课题作为一个新起之秀,以迅速的发展之势袭来。
我们都知道,大多外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或者是总也达不到与所学语言完全一样的水平,这种现象有人把它称之为中介语石化现象。
笔者将会从英语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解决之道,帮助学生们减弱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学习的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大程度上掌握外语及学习外语的方法,进而延缓这种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理论及现象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ier)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
中介语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一般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发觉自己所学习使用的语言与该语言本族所使用的语言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语音模式、句法结构、词汇选择、言语风格等各个方面,任何人都不能把第二语言说的和本族语言完全一样。
二语产出性词汇发展中的石化现象及成因

际上 , 根本 达 不 到 第 三 阶 段 , 就 是 说 , 也 在第 三 阶段 , 语 词 汇 二 发展停止。 3词 汇 产 出 能 力石 化 的原 因 . 产 出性 词 汇 发 展 过程 中 出现 的石 化 现 象 是 符 合 中 介语 的 学 习规 律 的 , 原 因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方 面 。 其 31 言 学 习者 缺乏 足 够 的 高 度语 境 化 的 目标 输入 .语 G s & I k h ln n 1 9 ) 为 可 以 从 语 言 学 习 的 环 境 as 且 sna a ( 9 1 认 来 理 解 二 语 学 习 。他 们 指 出输 入 的质 量 可 以导 致 中 介 于 的石 化 。 目前学 生 的词 汇 学 习 , 要 依 赖 于课 堂 的词 汇 输 入 , 其 主 尤 依 赖 于 教 师 的课 堂 讲 解 。所 以词 汇 输 入 存 在 不 连 续性 和不 充 足 性 。而且 教 师在 讲 解 词 汇 时 , 是 关 注 于词 汇 的释 义 、 配 只 搭 或 者 句 型 , 少 讲 解 这 些 词 汇 的 文 体 特 征 和 语 用 习惯 及 它 们 很 的社 会 文化 意 义 , 些 就 导 致 了 学 生 在词 汇 的 学 习上 缺 乏 语 这 境 化 的 输 入 。同 时 , 生 在 学 习 词 汇 的 时候 , 要 依 赖 于词 汇 学 主 表 、 型 词 典 、 子 词 典 , 这 些 途 径 获 取 的 词 汇 信 息 是 十 分 小 电 而 不 完 备 的 。而且 学生 在使 用 这 些 工 具 的时 候 几 乎 都 满 足 于 相 关 词 的汉 语 意 思 或 相 关 汉 语 词 的 外 语 对 应词 。这 样 孤 立地 学 词 、 词 , 注 意 词 的 使 用 环 境 , 致 了对 词 的 不 准 确 理 解 和 记 不 导 掌握 。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

在二语习得中 , 动机 指学 习者 内心 长 久 稳 定 的一 种 学 习 态度 。 人 们普遍认为 , 习动机积极 、 学 良好 的 学 习 者 其 学 习 效 果 明 显 好 于 其 他 学 习 者 。 C re 和 Lmbr 指 出 , 习 者 的 学 习动 机 可 分 为 融 合 性 动 ad r a et 学
17 在 “ 9 2年 中介 语 ” 文 中 提 出 的 。他 认 为在 第 二 语 言 的学 习 中 , 多 一 许 学 习 者 在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学 习 后会 出 现语 言 水 平 停 滞 不 前 , 至 倒 退 的 甚
学 习 者 的 积 极 性 就 会 降低 , 言 发展 就 会 止 步 不 前 , 而 产 生 石 化 。 语 从 现 象 , 就 是 所 谓 的 “ 介 语 石化 现 象 ” 这 中 。基 于对 中 介 语 石 化 现 象 相 关 122 交 际 反 馈 .. 理 论 的总 结 与 归 纳 , 文 试 图 通 过分 析 中介 语 石化 现 象 在 第 二 语 言 学 本 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 交谈 者 的反 馈 也会 影 响 其 语 言 习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原 因 , 第二 语 言教 与 学 在 语 提 供 相 应 对 策 。 我 国 , 为 在 的 发 展 。 学 习 者 在 使 用第 二语 言 时会 出现 一 些 不 正确 的语 言 形 式 , 如 关 于 中介 语 石 化 的 研 究 是 在 八 十年 代 后 。 陈亚 平 (9 7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19 ) 果 这 些 错 误 不 影 响 其 交 流 , 习者 往 往 会 忽 视 这 些错 误 , 学 随着 时 间 的 度 把 石 化 看 作 “ 原 期 ”称 它 是存 在 于 大 学 生 中 的 “ 年 级 现象 ” 是 高 , 二 , 推移 , 些错误就形成石化。 这 技 能 学 习 的 普 遍 规 律 。 张 雪 梅 (0 o 对 石 化 进 行 了认 知 分 析 , 为 陈 2o ) 认 123 训 练 迁 移 .. 述 性 知 识 输 入 不 足 和 不 及 时 的 反 馈 导 致 石 化 的产 生 。戴 炜 栋 和 牛 强 如 果 二 语 习 得 者 在 习得 过程 中 到 不 正 确 的语 言训 练 , 不 正 确 受 或 (9 9 把 石 化 的研 究 置 于学 习 过 程 中 , 点 讨 论 了 Sl kr的 五个 过 19 ) 重 ei e n 的 语 言 输 入 , 可 能造 成 语 言 石 化 。 不 当的 训 练 可 归 咎 为 老 师 的 教 学 很 程 。陈 惠 嫒 (99 在 总 结 和 概括 国外 关 于石 化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19 ) 指 能 力 不 足 , 当 的 训 练方 法 , 不 不合 适 的训 练 材 料 及 训 练 量 的 不 足 。 当 不 出 对 石 化 现 象 的研 究 还需 依 靠 实 验 和 观 察 。 的 训 练 会 造 成 语 言使 用 中一 些 不 正 确 形 式 的 出 现 , 没 有 及 时 纠 正 的 在 情 况 下 , 些错 误 就会 固定 在 学 习者 的第 二 语 言 系 统 中 这 1 中介 语 石化 现 象 的原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充分利用所学语言
• 目前国内的外语学习都是一种简单的输入式学习, 而对目的语的输入简直是少之又少,所学的外语 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但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 同样有积极意义。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 不够的,学习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使用语言。在 语言输出中,学习者同时在检验有关目的语的结 构和意义的假设。另外,学习者还能够获得修正 假设的至关重要的反馈。借助反馈,学习者会修 正假设,进行再次尝试。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 还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度、自然度和准确度。积 极的语言输出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和准确 度,使学习者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标准。
5、环境因素
•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外语学习是在课堂上 完成的,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学生除了 每天 (有些是隔几天 )在课堂上接触到有限的 45分 钟的英语外,其他时间都处于汉语环境的包围之 中,所看、所听、所说、所想无不打下汉语深深 的烙印。由于所学语言的输人量有限 ,且无法与目 的语群体进行有效的接触,说出来的英语充满汉 语腔调和只有中国人才听得懂的 Chinglish,开口 便是 How are you, Teacher Zhang . 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中介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心理因素
• 关键期假说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语 言习得成效上的差异,却未能解释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Schuman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外语学习者的心理变化,认 为在青少年时期,生理、情感、认知方面的变化会让他们 产生一种防范心理来抵制业已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和观念, 这种防范心理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根据Schumann的理论, 如果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与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学习 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 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限制。 这种限制就如同在缺乏语言环境和语言条件下学习的外语 学习者,语言的输入以及对输入的处理过程都极其有限。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者只能依靠内部输入,也就是母语 和自己的中介语来处理语言。由于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 为基础来处理语言,也就出现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三、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 通过前文对石化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可以 知道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障碍。因此,必须深入思考制定出一系 列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和方法,使外语学 习者能够更加顺利快捷地学好一门外语。 下面探讨了三个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
1、树立积极的语言学习态度
• 促进二语习得的很重要因素的一个因素就是积极的学习态 度。我们都知道,在外语学习的初期,外语学习者们的外 语成绩通常都很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外语的好奇感和新 鲜感,外语学习充满信心,自然就积极主动并能取得较大 的进步。但越往后面学,很少的学习者能够保持一开始的 成绩,这是因为很多外语学习者一旦交际的目的达到以后, 学习者可能会感觉外语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行了,于是对 外语就失去了热情,这时候最容易产生石化现象。正是在 这种时候,学习者一定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决不能消极冷 淡地对待外语学习。而是应该继续保持以往的热情,才能 更好地促进二语习得,尽可能避免或减小石化程度。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
• 由于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Selinker提出的, 这位语言学家也提出了他自己认为的原因,分别是以下五 点:(1)母语迁移(languge transfer);(2)培训转 移(transfer of training);(3) 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4)交际策略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 目的语过渡概括现象(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 除了国外的学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有过探究之外, 许多国内语言学者也对石化现象非常感兴趣,也就该问题 展开了深入细致研究,认为引起中国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石 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理因素
• 著名语言学家Lamendella在1977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 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人脑中 有一个专门管理语言习得的机制,它可以讲外部输入的语 言知识通过语法规则内化而成为学者这的语言能力,但这 种习得机制到了青春期或“关键期”就会自然消失,因此 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会进入停滞阶段,石化现象也就由此 产生了。当前国内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实学生进入中学 后才开始接触外语,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是青春期 (puberty)之前,一旦过了青春,由于大脑功能的单侧 化导致大脑可塑性的损失 ,语言自然习得的能力也就丧失 了。目的语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时,大多数人已经错过了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换句话说,他们的母语语言系统已经 深深根植于大脑之中,这就是造成目的语学习者外语中介 语石化生理上的原因。
四、结语
• 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石化现象是外语 习得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并且对我们的语言 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石化 现象无计可施,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根 据具体情况仔细思考,石化现象还是可以消除和 降低其严重程度的。这就要求广大的外语教学工 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观察外语学习的情 况,即使发现问题并即使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和外语学习者一起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 果,使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语言因素
• 外语习得是在已会本族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族语对 目的语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研究中,语言学家将 此称之为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单纯从语言 的角度,引起中介语石化的主要救赎就是语际迁移。“语 言迁移” 的概念是 Lado(1957) 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 学》 中提出来的,他认为,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 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 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 去。迁移又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 而后者阻碍第二语言习得,形成石化。例如: 研究发现,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英语时,总是避免使用定语从句, 原因是他们母语中没有对等结构。又如中国人用英语道歉 时,倾向于过分使用表达后悔的话语,因为他们把母语中 的标准迁移到了外语中。
3、强化学习的动机
• 动机是人们学习新事物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 语言学习中也不例外,而且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的诸多因 素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语 言学习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学习动机通常可以分 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为谋职或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 考试等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工具型动机。为参加目的语社 团的生活而熟练掌握语言的愿望是融合型动机。如果单纯 怀有工具型动机,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学习语 言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即要有工具型动机也应 该培养强烈的融合型动机。学习者只有本着了解目的语文 化的态度,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6、文化因素
• 根据 John Schumann(1978)的文化合流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着学 习者适应目的语文化的程度,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如 果学习者所习得的目标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差异大,那么 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大,学习者易对目的语产生低触心 理,文化适应程度就低,输入的语言不能内化,第二语言 习得程度就会相应的降低。从思维方式上说,中国人习惯 于整体思维、具象思维和迁回型思维,而西方人习惯于分 析性思维、抽象思维和直线型思维。表现在语言上,特别 是在会话或写作的语篇组织上,中国学生往往喜欢由远到 近、由外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在主要信息前面堆砌大量 的辅助性语言,欣赏那种层层剥笋、画龙点睛式的语篇风 格。西方人则相反,说话、写作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 重要信息放在句首,然后才辅以解释说明。由此而产生了 数量众多的中式英语句子,从而使得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石 化现象及其普遍。
4、策略因素
•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learning)和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 以上两种策略都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有一定关系。 • 一般认为,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存储、提 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外语学习者在发展他们中介 语的过程中,总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例如省略错 误反映了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学习任务,忽视了他 们还为掌握的语法特征。所以如果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不 当,就容易造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 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使用该门外语进行交际时, 常常会由于知识缺乏而使用各种各样的交际策略。比如学 习者可能会避免使用拿不准的词,像动词“make”。他 们可能会用“ask”代替“make”,因为“make” 特殊, 后面跟动词原形做补语,而“ask”是规则动词, 后面跟 不定式, 所以较容易掌握。
一、中介语和语言石化现象概念
• 在1969年的剑桥国际会议上,著名语言学Larry Selinker最早提出了中 介语的概念,并在1972年的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使用 “interlanguage”来指称中介语这个术语。从此,中介语作为语言学 及语言教学中的术语而诞生了。中介语又称过渡语、语际语,它是第 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不同于母语 (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但同时又具备母 语和目标语的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缺陷或还不是很地 道的语言,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语言教 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5) • Selinker经研究发现,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外语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 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一种原地不前的 徘徊状态,且可能伴有逐渐退步的趋势。Selinker在1972年将该现象 命名为石化现象,又称之为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并在1996年将 其定义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 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 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甚 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 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