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主流,提升中国移动云网融合能力

对标主流,提升中国移动云网融合能力
对标主流,提升中国移动云网融合能力

经济视角 I EconomicPerspectiues

对标主流,

提升中国移动云网融合能力■蒋群刘艳萍牛芳玲丨文

政企帀场星禾来中国移动收公境坟的婁行业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和信息化部统计ms 显示,电信行业收入

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2018年1~8月业务收入同 比增长33%,较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与此 同时,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9.1%,较去年同期

上升近80个百分点,量收差距进_步逐步扩大。电电借比务畋入累寸冃tds 無图1 2017年8丿]~ 2018年8月电信业务总量及收入完成情况

中国移动收入增长趋缓

中国移动业绩披露数据显示,近几年收入呈 现明显下降的趋势,2018年上半年运营收入达到 3918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明显低于前两年。

中国移动2015-2018年收人发展趋势n 晋送畋人 -----人地輪图2中国移动2015年-2018年收入发展趋势

政企市场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围绕"大

市场”,中国移动提出"四轮驱动”发展战略,

即移动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和新业务市场。

从收入结构来看,移动市场仍然是中国移动收入

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70%;政企市场是收入第 二大来源,占比突破10%,家庭和新业务市场收 入占比均不到10% o 通过对相关省公司的调研和公司领导的访谈, 各级领导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未来政企市场是中

国移动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国际主流运营商对标显示,AT&T 政企收入

占比达到48%,新加坡电信达到37%,沃达丰、

NTT 、澳大利亚电信均超过20%,中国移动仅为

10%左右。中国移动政企收入占比在主流运营商

中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运营商相比差距较大,

中国移动在政企市场大有可为。目前,政企市场

主要核心产品包括:专线业务、IDC 业务、企业

上云、物联网和ICT 等,未来将围绕核心产品,

公司应该构建从市场营销、网络能力、人力资源

等方面的能力予以保障。

国际主流运营商政企收人占比AT&T

新加坡电信 沃达丰

NTT

澳犬利亚电信 英国电信 Orange KDDI Verizon

德国电信

中国移动

图3国际主流运营商政企市场收入占比对标

吞网融合星収企帀场发展旳必'田N 蹟

企业上云市场潜力较大

从国家到省政府层面,相继出台针对“企业52中国电信业

CHINA TELECOMMUNtCATlONS

TRADE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中国移动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中移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一、前言 TD-LTE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只有TDD/FDD互补才能使LTE更加良性的生长。对于TDD/FDD融合组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重点关注两网定位、互操作等方面问题;其中,组网规划和定位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和频段的优势;而网络优化的目标则是提升用户业务体验,保障用户无感知。 二、网络容量提升 随着LTE移动用户对于网络容量和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提升网络容量已成为应对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虽然聚合载波可以是同制式的,也可以是不同制式的,但是目前TDD在载波聚合上更有优势,而FDD想要双载波,甚至三载波聚合,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频段不足。 所以对于人口密集的热点区域,利用TDD节省频段的优点,上多载波聚合,可以达到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用户容量,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而FDD的优点是移动性能强,在时速接近400KM/H的高铁上,FDD的表现要好于TDD,在高铁沿线采用FDD覆盖,可以让高铁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基于TDD/FDD融合建网,未来,会更好地实现跨制式载波聚合,降低建网运营成本,有效地实现TDD/FDD负荷分担、话务均衡等优势。 三、网络负荷均衡 1.互操作策略 空闲态策略:UE根据检测的小区信号质量及开机搜网策略,驻留在信号质量好的LTE FDD或TD-LTE网络;建议TDD与FDD设置同优先级,TDD只添加FDD单项的测量频点,充分发挥FDD的性能优势。TDD到FDD起测门限:一直测量; 语音策略:对于不支持VoLTE的终端进行语音业务时,CSFB策略回落GSM,通话结束

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举措及分析

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举措及分析 从移动互联网环境分析出发,基于新形势下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运营商面对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应对手段、相应举措和构建的产品体系,详细分析了企业融合通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视频业务、企业云呼叫中心这4个重点产品方向,最后,对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发展做出展望。 融合通信企业信息服务云呼叫中心 Countermeasure and Analysis on United Communications for Operators WANG Hong-tu,SU Chang,GUO Hua Considering both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operators under new circumstances,methods,countermeasure and product system adopted by operators in market competition were discussed. Then,four key product directions,including enterpris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service and video service and cloud call center,were analyzed in depth. Finally,the development of united communication service for operators was looked forward. unified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 解决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产品特点 (1) 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 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 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 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 (5) 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 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二、云存储 、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移动云存储涵盖对象存储、云硬盘、云空间等。 对象存储是移动云提供的具有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等特点的存储产品,用于存储图片、音视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 云硬盘是为主机提供的高可靠、高并发、低延时、大容量的块存储产品; 云硬盘备份是为云硬盘提供的备份产品,备份数据存储在对象存储上,可以跨系统容灾,保护核心数据永不丢失。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围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为企业、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 (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

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 (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 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 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数据采集需包括来自BSS、OSS、MSS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用户上网行为的DPI二次解析数据以及来自外部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根据数据类型及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不同价值、规模、时效性的数据差异化存储和运算。数据交互功能是实现不同形式的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需具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提供对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诸如资源管

中国移动集中参数生产管理指导建议

集中参数生产管理指导建议 一、总则 为指导各省开展好LTE/NB网络无线参数集中生产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网无线参数集中生产、提高集中优化效率,特制定《集中参数生产管理指导建议》。本指导建议对LTE/NB无线网参数的生产、核查分析、智能参数集中管理优化生产平台(以下简称参数平台)的功能应用、以及参数优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明确要求。 参数平台作为全网参数优化生产的唯一支撑手段入口,在集团、省端两级部署,要求所有无线参数的修改、核查及分析等生产工作均通过参数平台实施留痕,原则上不再允许通过OMC进行参数修改注1。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LTE/NB无线参数的集中生产和管理流程。 三、集中参数生产管理办法 1、参数分类 LTE/NB参数按重要程度实行参数分级管控,划分为A、B、C三类参数管理,所有参数全部纳入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参数集中管理范畴,均由集团公司和省公司集中制作和修改,原则上市公司不允许修改任何参数。 ?A类参数为集团管控参数,范畴涵盖子帧配比、功率配置、CSFB开关、节电参数等影响网络感知的关键参数。A类参数修改申请可由省公司发起,须集团公司审批或备案。 ?B类参数为省公司管控参数,包括影响小区重选、切换等对网络性能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参数。B类参数可由省公司发起修改。 ?C类参数涵盖事件判决门限、邻区切换偏置等对现网影响小的参数类别。C 类参数可由省公司发起修改。 NB暂未区分ABC分类,后期进行规范。重点参数清单见附录1。 2、参数配置原则 LTE/NB重点优化参数应参考《中国移动LTE重点优化参数配置指导手册(2018)》和《中国移动NB-IoT无线重点参数配置指导手册v1.0》规范进行配置。具体规范详见附录2、3。 3、参数修改流程 1)参数修改流程 全网各类参数的修改需遵循本指导建议的要求,具体流程环节如下:

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V3.0 技术白皮书

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V3.0 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04月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6。保留一切权利。

目录 1融合通信发展的业务驱动 (1) 2企业建设融合通信面临的挑战 (1) 2.1融合通信有效的从传统TDM平滑演进到全IP化协作 (1) 2.2如何确保融合通信的信息安全并简化运维工作? (2) 2.3融合通信如何有效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实现CEBP? (2) 2.4在融合通信建设中如何结合运营商网络构筑整体低成本优势? (2) 2.5如何用融合通信满足BYOD/移动办公需求? (2) 3华为融合通信概述 (3) 3.1华为融合通信如何应对挑战 (3) 3.1.1把运营商领域的技术优点和轻量化优势带给企业 (3) 3.1.2为不同容量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方案 (3) 3.1.3保护客户投资,从TDM到全IP均可适应,伴随客户成长 (3) 3.1.4固定和移动的多终端一致用户体验 (4) 3.1.5端到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 (4) 3.1.6 SIP为基础的开放架构,实现CEBP (4) 3.2华为融合通信的核心理念 (5) 3.2.1全媒体融合 (5) 3.2.2移动/BYOD能力 (5) 3.2.3开放协作能力 (5) 4华为融合通信架构与主要产品组合 (6) 4.1华为融合通信是电信级政企UC架构 (6) 4.2呼叫管理 (6) 4.3业务应用 (7) 4.3.1 eServer应用服务器 (7)

4.3.2 Meeting MS多媒体会议应用服务器 (7) 4.3.3 MAA移动接入应用服务器 (7) 4.3.4 UMS (8) 4.3.5 Audio Recorder (8) 4.3.6 CDR话单与计费 (8) 4.3.7个人Portal (9) 4.4融合通信业务开放eSDK (9) 4.5融合通信管理应用 (9) 4.5.1 BMU业务管理模块 (9) 4.5.2 eSight统一网管 (10) 4.6 SIP软交换 (10) 4.6.1统一会话服务器USM (10) 4.6.2 U1900系列大中型SIP软交换网关 (11) 1. 统一网关U1981 (11) 2. 统一网关U1980 (12) 4.6.3 U1900系列中小型SIP软交换网关 (13) 1. U1960 (14) 2. U1911 (14) 4.6.4 IAD (14) 4.7终端系列 (15) 4.7.1 Desktop Client (15) 4.7.2 Mobile Client (15) 4.7.3 IP 话机系列 (16) 5华为融合通信典型解决方案 (16) 5.1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17) 5.2融合会议解决方案 (17) 6华为融合通信的关键优势 (18) 6.1电信级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18) 6.2丰富的UC业务特性 (19)

中国移动集中优化白皮书5.0-《集中维护分册》

中国移动TD-LTE 集中维护白皮书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5) 2 适用范围 (5) 3 集中维护架构和职责 (5) 4 运维质量管控 (8) 4.1 实时性维护问题管理 (8) 4.1.1流程架构 (9) 4.1.2工作职责 (9) 4.1.3 集中分析性能事件告警库 (9) 4.2 非实时性维护问题管理 (10) 4.2.1流程架构 (11) 4.2.2各环节的责任人及职责 (11) 4.3 非实时性维护分析规则 (12) 4.3.1基于可用性 (12) 4.3.2基于告警 (13) 4.3.3基于性能 (13) 4.4 异常状态基站监控规则 (14) 4.4.1小区可用性 (14) 4.4.2零业务站址 (14) 4.5 运维质量管控指标集 (14) 4.6 专题维护 (15) 4.6.1 基站健康度评估体系 (15) 4.6.2 基站智能节电 (19) 5 设备质量管理 (20) 5.1 设备问题与需求管理 (20) 5.1.1设备问题与需求管理原则 (20) 5.1.2流程架构 (21) 5.1.3各环节的主要职责 (22) 5.1.4各环节的流转规则 (23) 5.2 设备版本管理 (23) 5.2.1设备版本管理原则 (23) 5.2.2流程架构 (24) 5.2.3各环节主要职责 (24) 5.2.3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 (25) 5.3 设备后评估管理 (27) 5.3.1设备后评估管理原则 (27) 5.3.2流程架构 (27) 5.3.3各环节主要职责 (28) 5.3.4各环节主要流转规则(更新较大,全部更新) (29) 6 无线安全管控 (31) 6.1 无线账号管理 (31)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设计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1.1、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1.2、产品特点 (1) 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 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 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 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99.95%,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99.9999999% (5) 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 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 1.3、应用案例 出版发行集团:中国移动协助发行集团提供电商服务,建设完成集图书及多种商品销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众多商家共同经营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a1855228.html,/)。 二、云存储 2.1、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全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件 中移计[2009]191号 关于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为了应对全业务市场竞争,做好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结合中国移动现状,本着保持优势,坚持有特色、差异化、扬长避短的思路, 秉承“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指导思想,现提出以下近期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目标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优化配置,挖掘潜力,强化创新意识,打造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差异化的全业务竞争能力。 (一)丰富接入手段,充分发挥移动接入灵活方便和有线接入高带宽的特点,面向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带宽能力。为重要集团客户提供4M-1G的带宽,为新建高档小区客户提供4M-67M的带宽,提升用户体验;TD/EGPRS与WLAN相结合,为不同区域、不同客户提供灵活便捷的带宽接入能力。 (二)面向通信和信息的综合需求,全面提升融合业务的提供能力。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提供移动固定融合的基本语音业务、语音增值业务、宽带视频类业务等,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

提供ICT信息解决方案。 (三)借助规模化优势,完善支撑系统能力,大力推进业务捆绑。加强个人移动业务与集团、家庭业务的捆绑,提供统一资费和优惠套餐,增强用户粘性。 二、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为:发挥无线优势,延伸基站光缆,以IP技术为基础,通过CM-IMS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即“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在网络建设中应全面推动技术、网络、业务、运营支撑体系、客户服务管理、用户使用习惯等六大融合。 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发展应充分发挥无线网络覆盖和质量优势,利用移动通信方便灵活的特点,全力开展TD-SCDMA 网络建设,促进GSM/TD网络融合发展,推动TD-LTE技术成熟,积极研究采用各类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合理规划接入光缆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基站光缆资源,针对较明确业务需求,快速延伸基站光缆至客户侧,确保投资效益;积极采用IP技术,持续全面推动网络IP化,保持网络优势;引入CM-IMS,提供多媒体业务及融合应用,高起点规划建设IDC,增强国际通信能力,提高网络互联水平,丰富互联网信息资源。 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 (一)立足无线,大力发展TD-SCDMA,持续保持移动领先优势。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规模大、覆盖广、质量高的优势,加

融合通信业务介绍

融合通信(IMS)整合了电话网和数据网资源,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都获得一致的通信服务。目前的主要应用有协同办公、融合话音和多媒体会议等。 IMS(IP 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网络子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它能够满足终端客户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IMS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一、业务功能 CS域用户(移动手机用户) CM-IMS域用户(IMS固话用户) (一)桌面多媒体电话 统一Centrex的多媒体桌面电话业务为Centrex集团的用户提供了基本音视频呼叫、补充业务和传真业务等功能。 1、统一Centrex基本业务包括基本的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以及群内呼叫、群外呼出、群外呼入,补充业务包括IP电话、多媒体彩铃、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显示限制、前转业务等。具体支持的功能如下: 2、通过对接入PBX的配置,可实现“一路多呼”功能。 3、传真:暂不开放。

(二)融合VPMN业务 融合VPMN业务指的是CS域用户(移动手机用户)和CM-IMS域用户(IMS固话用户)可以组成跨省、跨域、多终端接入的VPMN集团,享受固定和移动用户间的长短号互拨及资费优惠等融合业务特征。本文中Centrex的融合V 网集团就是指由CS用户和CM-IMS用户共同组成的跨省、跨域的VPMN集团(跨省VPMN集团暂不支持)。 (三)统一Centrex融合总机 统一Centrex融合总机业务可以提供电话号码查询、转接来话、解答用户问题等服务。企业内部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话务员坐席。 (四)融合一号通 基于CM-IMS的融合一号通业务是指用户通过向中国移动申请,将一部手机(GSM手机或TD手机)号码或IMS终端号码设置为该业务的主号码,并可设置一到三部手机号码或IMS终端号码为去话时的绑定号码和来话时的绑定号码,实现去话时来电显示为主号码,来话时绑定终端同振或顺振的CS域和IMS域融合类业务。 一号通去话: 当用户使用融合一号通主号码或者任一去话时的绑定号码发起呼叫时,被叫终端的来电显示应为主号码(手机或IMS终端的号码)。

中国移动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五力模型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目前电信市场上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由于管制政策上仍然存在不对称,以及相关运营商的违规和恶性竞争,使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处在非常激烈的阶段。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经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重组,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大部分通信的主要业务,中国的通信行业,尤其是3G业务,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另一方面,入世后发达国家的电信通讯公司也将陆续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因此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的一个潜在的有力的竞争对手。以上这些,将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未来诸如网络通信等通讯手段,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此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

信也很有可能成为替代品,从而使中国移动无用武之地。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定了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 5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通信业务的逐步渗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消费者如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并且在逐步提高。 (二)SWOT分析 1.优势 (1)随着3G业务的扩大,中国移动的发展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各项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使移动用户逐渐摆脱了电话用户的单一角色,带给最终用户的是全新体验,带给整个移动通信业的则是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 (2)中国移动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体系,面向集团客户或行业客户较早的推出了完备的集团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应用,并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使得移动公司在市场已占有一定份额,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什么是融合通信

1、什么是融合通信 融合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简称UC,也常翻译为统一通信。融合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 融合通信就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让人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 融合通信是传统通信与IT、互联网三大领域逐步发展、自然融合的结果,是基于统一平台、面向各种终端和接入方式的新型社交网络沟通平台。其融合的内容包括通讯录、话音、短信、视频会议、传真等通信功能;IM、状态、空间、微博、SNS等互联网应用,以及桌面软件、企业信息系统等融合。 2、融合通信的背景 All IP进程的持续深入为融合通信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来自用户的多业务、全方位通信诉求成为融合通信迅猛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促使整个融合通信产业呈现高度繁荣态势。此后,3G网络的全面覆盖,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应用绽放勃勃生机,则为融合通信进一步深入演化奠定了基础。 从企业机构的通信业务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通信,主要以有效协同工作为目标;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通信,一般以联络中心/呼叫中心的形式存在,并与企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密切配合,以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不论是企业内部通信,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通信,都将是融合通信的巨大应用领域。 3、运营商为什么重视融合通信 融合通信业务是指基于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全业务服务,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地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 四大原因: 一方面,随着IP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开放的电信业务市场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传统的语音业务特别是固网语音收入增幅减少甚至下滑,这迫使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不得不通过融合通信寻找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部分运营商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以及一些传统IT公司、IT服务商不断地推出大量的基于IP网络的融合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于拥有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务商,迅速地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在增强自身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同时向IT服务能力渗透。其三是,广大客户完全不满足基于单业务提供的上一代电信业务,需要能够为其提供融合通信和IT 以及业务流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四是,电信运营商具备强大的基础网和业务网是融合通信最坚实的基础。“融合通信”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已经得到最大地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这种“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本

中国移动集中性能管理应用落地手册第九分册—“三领先一确保”分析支撑

中国移动集中性能管理应用 落地手册 “三领先一确保”分析支撑分册

目录 1、范围 (4) 2、背景及目标 (4) 3、衡量标准 (4) 3.1指标体系 (4) 3.2分析方法 (4) 3.3支撑手段 (4) 3.4分析流程 (4) 3.5评估考核 (5) 4、落地细则 (5) 4.1指标体系 (5) 4.2分析方法 (6) 4.2.1广度覆盖 (7) 4.2.1深度覆盖 (7) 4.2.2厚度覆盖 (8) 4.3支撑手段 (8) 4.3.1支撑手段 (8) 4.3.2指标呈现 (8) 4.3.3派单闭环管理 (9) 4.3.4网管视图 (9) 4.3.5评估标准 (11) 4.4分析流程 (11) 4.4.1问题发现 (11) 4.4.2问题分析 (11) 4.4.3任务工单派发 (12) 4.4.4任务工单处理及反馈 (12) 4.4.5评估标准 (12) 7 / 12

编制历史 7 / 12

1、范围 本文档描述了中国移动LTE精细规划工作的落地细则,供各省公司进行开展多场景LTE规划需求分析,支撑LTE网络精确规划建设。 2、背景及目标 为支撑集“要做广、做深、做厚4G网络,实现“三领先一确保”要求,即“做到广覆盖、连续覆盖和深度覆盖的领先,确保客户感知”,亟需建立一套在不同类型场景下支撑4G网络精确规划建设的分析方法,关联网络、终端、客户感知、价值等多维度数据精确输出4G网络建设建议。 本文档从广度覆盖、深度覆盖、厚度覆盖三个维度出发,将无线小区按八类场景类型(热点、覆盖空洞、高倒流等)进行分类,形成13项支撑“三领先、一确保”的GIS视图功能应用,指导各省有效开展LTE精细规划工作。 3、衡量标准 从支撑4G规划选址的生产管理过程和指标提升效果两个层面分别明确衡量标准,确保工作落地的整体成效。 3.1指标体系 具备明确的支撑4G规划选址的指标集列表,包含(不限于)指标名称、定义、算法、阈值。其中指标阈值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 3.2分析方法 从广度覆盖、深度覆盖、厚度覆盖三个维度出发,将无线小区按八类场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在2G热点、覆盖空洞、高倒流、景区、室分、高铁、高速等不同区域场景下的精细化规划选址需求,形成13项支撑“三领先、一确保”的GIS视图功能应用,输出4G 网络精确规划建议。 3.3支撑手段 1)根据LTE精细规划的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IT需求,满足LTE精细规划的分析需要; 2)充分发挥GIS平台和GIS算法,实现支撑“三领先、一确保”的GIS视图功能应用; 3)通过工单系统跟踪问题点的处理进展,闭环管理问题。 3.4分析流程 7 / 1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1.1、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1.2、产品特点 (1) 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 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 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 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99.95%,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99.9999999% (5) 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 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 1.3、应用案例 出版发行集团:中国移动协助发行集团提供电商服务,建设完成集图书及多种商品销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众多商家共同经营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a1855228.html,/)。 二、云存储 2.1、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国内融合通信的发展建议分析

国内融合通信的发展建议分析 分析内外部环境对通信行业施加的影响,对移动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发展进行剖析,给出融合通信可能存在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结合融合通信的核心准则,分析海外运营商在发展融合通信上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融合通信业务的特征需求,给出国内运营商在融合通信上的发展策略与目标定义。同时提出融合通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融合通信OTT 移动互联网差异化服务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in China XIAO Qing-hua (Huaxin Consulting Co.,Ltd.,Hangzhou 310014,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al mode and trend of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RCS)we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core rules of RCS,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operators abroad in RC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requirements of RCS business,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arget definition of domestic operators in RCS development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some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RCS development were given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esented.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RCS)OTT mobile Internet diversified service 1 融合趋势 先回顾一组数据:2014年春节,全国移动通信的拜年短信量首次下滑,其幅度甚至达到42%,而在2015年同时期再次下滑25%以上[1],其“罪魁祸首”就是以微信为代表的OTT(Over The Top,过顶)产品。而随着微信电话本3.0的推出,以及前不久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提出“提网速降资费”的要求,网络速度与价格形成左右互搏的局面更加明显,运营商对融合通信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所谓RCS(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融合通信),是指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一种系统架构,通过终端、APP等形式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简单、功能多样的通信环境[2],其价值在于降低通信成本、加强用

中国移动集团考核ATU测试优化、保障策略

中国移动集团ATU考核优化、保障策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一、移动集团A TU测试考核原则 (4) 1.2011年度考核短板指标池(每个省公司考核其中3项) (4) 2.2012年度考核短板指标池(每个省公司考核其中3项) (5) 3.考核大纲解读 (5) 1)未接通和掉话对语音全程呼叫成功率的影响程度 (5) 2)MOS和Rxqual对语音质量(2012年)的影响 (6) 3)重复率对MOS质量的影响 (6) 二、A TU考核测试保障策略 (6) 1.A TU考核测试上下端配合的全程保障策略 (6) 2.堵车时采用三轮车测试提升渗透率 (8) 3.路书及时更新,保障测试路线优化更新 (8) 4.室分泄漏小区整改及删除宏站向室分的单向邻区关系暂时规避室分泄漏对A TU的影响 (9) 5.公安假基站对A TU测试的影响 (9) 6.测试前及测试中的准备工作 (11) 7.跟车测试时进行空闲态数据采集,用于优化期进行覆盖优化 (11) 三、A TU考核测试优化策略 (11) 1.1800M小区空闲态驻留优化 (11)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855228.html,C边界优化策略,降低位置更新导致未接通的风险 (12) 3.A TU空闲态测试数据优化 (13) 1)A TU测试软件覆盖优化 (13) 2)室分泄漏优化 (14) 3)小区重选序列优化 (14) 4.道路沿线小区切换序列优化 (14) 5.频繁切换路段切换序列优化 (14) 6.保障期间临时性调整动作复测 (14) 7.当月A TU迎检测试数据分析 (15) 8.天馈整改及更换天线 (15) 9.频率优化 (15)

中国移动集团产品

目录 集团专线 (2) IMS (3) 物联网 (4) 集团短彩信 (5) 流量红包 (6) 人人通 (7) 销售管家 (8) 集团通讯录 (9) 集团V网 (10) 集团彩铃 (10) 视频监控类 (11) 一卡通 (12) 一卡通成功案例 (13)

集团专线 集团专线接入是基于我公司的传输网、GSM网、3G、4G无线网、CMNET数据网等网络资源,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为集团客户提供专有的接入或数据传送业务。 ◆互联专线 为用户提供内部联网的专用数据传输通道,使用户内部应用实现联网的一 种业务。(适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传输) ◆CMNET专线 用户通过租用江西移动提供的专线,接入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实现 上网的一种业务。(适用于企业宽带上网) ◆GPRS-APN专线 通过光纤接入企业内部网络,将移动GPRS网络与企业内网相连接,从而 实现从移动终端搜集资料、控制移动终端的目的。(适用于银行、无线POS 机等节点分散,线路接入困难的专线连接)

IMS 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它能够满足终端客户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IMS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多媒体电话业务 多媒体电话业务是基于IMS平台,在面向集团客户提供普通固话、传真功 能的同时,还提供视频通话以及语音增值服务等多媒体服务,是全方位的固 定电话解决方案。 融合V网 融合V网是指7/8位的集团固话号码与移动手机组成综合V网,实现短号和 网内通话优惠功能。 融合一号通 融合一号通分为主叫一号通和被叫一号通,主叫一号通是指可以设置一个移 动手机号码或另一个集团固话号码设置为该号码的主号码,使之被叫显示该 主号码;被叫一号通是指设置多个移动手机号码或其他集团固话号码为该号 码的关联号码,使之该号码的被叫可以与关联号码进行同振、顺振。 融合总机 融合总机业务是传统总机和移动总机业务的融合,集团固话号码作为总机号,移动手机号和集团固话号码作为分机号,并为集团客户提供电话号码查询、转接来话、解答用户问题等话务台服务;外部用户拨打总机时,还可播放欢迎词和集团客户介绍。

中国移动2020年优化服务集中采购按次计费工单执行说明(中低端部分)

2020年优化服务集中采购按次计费 工单执行说明 (中低端部分)

一、概述 无线优化外购服务集采工作要求,中低端优化采用按次计费的方式,明确界定自有人员与三方优化人员工作职责,以工作量为付费依据,清楚透明,提升自有人员能力的同时能够调动三方人员积极性;同时在集中优化流程中,实现按次计量,依据工作量次数进行付费,加强优化工作精细化管理和评估。 各省在实现按次付费工单派发、质检、审核付费等流转中需新建、改造现有业务平台,为规范相关流程,现将中、低端工单流转、审核流程要求如下,请各省结合省内实际完成平台支撑手段建设。 二、中端优化计费工单流转说明 三方优化服务内容中的中端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网管性能分析优化、集中测试分析优化、端到端信令分析优化、集中投诉处理、网络结构分析优化等相关项目内容。 在计费工单流程中,工单来源主要为省公司感知类、性能类、MR 等集中化支撑平台劣化问题点统计,市公司本地市场服务支撑、优化任务督办等。省、市公司自有人员针对问题点进行预分析,将参数调整、运行故障处理等已知问题点直接发起相关处理流程不触发中端处理工单;针对需进行现场勘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RF调整等协维协优类问题点可触发中端优化工单;中端优化接单后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执行后,省市公司对任务结果进行质检,要求可数字化、量化数据需来源于各类平台获取并自动关联至工单,减少人为质检工序;工单发起要求与闭环质量一致为有效工单,进入计费环节;不合格工单依

据任务执行完成情况及可量化指标结果可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工单,如因现场客观原因或新建周期等原因可判定为待质检或驳回重处理状态。具体流程建议如下: (一)网管性能分析优化 1、工单数据来源: 集中化分析支撑平台接入的指标达到劣化门限的性能问题小区将生成督办工单。平台集成了九步分析法、智能优化规则、IDS工具等手段辅助定位问题小区原因。省公司优化分析人员根据平台生成的预处理方案,选择派发时间和派发对象,参数类问题直派省公司参数组,故障类、覆盖类、干扰类、RF调整等需要现场排查的问题派分公司。 地市公司根据网管性能指标统计出来劣化小区,对劣化小区进行分析处理,对劣化小区进行问题归类,参数类问题提交至省公司解决,RF类问题交由低端优化厂家解决,覆盖类、干扰类以及省公司派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