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

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 (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 (2)3.2×12.5×25

(3)(44×4)×25 (4)999×9

第2课时

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 a×b÷c=a÷c×b, a÷b×c=a×c÷b,) 12.06+5.07+2.94 30.34+9.76-10.34

83

×3÷83×3 25×

7×4

34

÷4÷ 1.7 1.25÷32×0.8

102

×7.3÷ 5.1 1773+174-773

195-137-95

,

二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87

4+295-95

1132+75

2+35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a×b×c=a×(b×c), a×b÷c=a×(b÷c), a÷b÷c=a÷(b×c) , a÷b×c=a÷(b÷c),

700÷14÷5 18.6÷2.5÷0.4

1.96÷0.5÷4 1.06×

2.5×4

13×1917÷1917

29÷2713×2713

三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a+ (b + c )=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19.68-(2.68+2.97) 5.68+(5.39+4.32)

19.68-(2.97+9.68) 7172+(185-17

2)

576-(83-7

1)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a×(b×c) = a ×b×c, a×(b ÷c) = a ×b ÷c,

a ÷(b×c) = a÷

b ÷

c , a ÷(b ÷c) = a÷b×c,

1.25×( 8 ÷0.5) 0.25×( 4 × 1.2)

1.25×( 213×0.8) 9.3÷(4÷

93100) 0.74÷(71×100

74)

四、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典型类型

A,、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24×(1211-83-61+31) (12+72) ×7 (753-2019)×385

B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0.92×1.41+0.92×8.59

516×137-53×13

7

1.3×11.6-1.6×1.3 59×11.6+18.4×59

五、一些简算小技巧

A 、巧借,可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蛮。 9999+999+99+9 4821-998

B 、分拆,可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3.2×12.5×25 1.25×88 3.6×0.25

C,巧变除为乘(除以41相当于乘4, 除以81

相当于乘8,……)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马兰小学马秀芬【教学内容】《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89页。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本节课我计算的类型分类整理,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概况,消除学生计算难,难计算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只是没有系统的归类整理,学生碰到一些题目不会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使运算即简单有正确。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增加简便计算的意识,感受求精求简的数学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四则运算中简便计算的方法。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一.复习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1 / 11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 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 (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 / 11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 (4)999×9 3 / 11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

8××××125×25× 32×125×25 (+25)× 3700-2185-815 64×125 125×(8+4) 75×9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 103×56 99×14 102×36 49×80+80 67×9+33×9 # (13×8)×125 25×(40×32)(5×7)×80 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2×15+12×35 31×128-28×31 (25+250)×4 (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8 ×8 -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35 ? 1178 -613 -123 +325 +635 + 3415 ×(57 -314 ÷34 ) +549 ++359 438 ++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11 359 -337 +149 +147 +58 +14 +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245 +512 ) 5-21417 -1317

| 1516 -456 956 ×+414 ÷6 ×+58 +12 ×% 3138 ×72513 ÷3138 ×(910 +910 +910 +910 ) 22×34 +25×75%-7× 【 ×-14 ×1312 6715 ×212 ×4715 (111+999) ÷[56×(37 -38 )] ×1035 -(50-12 )× 711 ×41419 +5519 ÷147 +711 45×(79 +415 - 897×38 -%+104× 314 ×(538 - ×114 +×2710 +÷4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 446+295 888+999 1125-996 299×101 563×999 2100÷20 72×156-56×72 25 ×32×125 * 709×99+709 ×48 ×37 ×213 212×+×635 ×99+ ×+54× ×34+18×+% 1178―613―123 15314――534 ―― +325+635+ 438++558+734 ÷÷4 (15+25)×2 12×25 28×25 3700-2185-815 125×(8+4) 32+144+68+56

简便运算教案1--6

小数乘法(6)教学案 教学内容:课本12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重点: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法设计:观察法、讲解法。 学法设计: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乘法三种运算定律的字母式。学生说出运算定律,并读一读。 2、学生试填,说出理由 二、新知探究 1、例7、学生尝试练习。 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0.25×4.78×4(2)0.65×202 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计算过程。 0.25×3.2×1.25 44×0.25

三、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适用。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练习三、4、9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6) 例7、0.25×4.78×40.65×202 =0.25×4×4.78=0.65×(200+2) =1×4.78=0.65×200+0.65×2 =4.78=130+1.3 =131.3 小数乘法(6)导学案 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习重点: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学习难点: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复习提纲 1.引导学生说出乘法三种运算定律的字母式子,并读一读。 a×b = b×a (a×b)×c = a×(b×c)

(a±b)×c = a×c±b×c 2.学生试填,说出理由 0.7×1.2○1.2×0.7 二、新知探究 预习提纲一、自主探究学习例题7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计算过程。 因为0.25×4 = 1所以要先算。 (1)0.25×4.78×4 = = 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完成下面的题目,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0.65×202 = = = 预习提纲二、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 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50×0.13×0.21.25×0.7××0.8 达标检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简便运算练习题

1、3 4.68425 ?+? 2、2313 2.25734 -- 3、574142181111 -- 4、171178560.7523423 +-+ 5、3350.550.577?÷? 6、5450.8212.59 9??-+? ??? 7、11164.53411112? +? 8、99916 ÷ 9、333833 3.7544 ?-+? 10、40.19 1.25 1.095 ÷+? 11、55513.75 2.75888 ?-?- 12、512924514343 ?+? 13、1111111111678910 ???? 14、193.26110100? ????÷- ??????? 15、()116.90.25 1.75 2.384? ???÷?? ??? 16、11812160.0144 132????-÷?+÷÷ ??????? 17、11850.5922221? ?? ?-?+?÷ ?????? ? 18、1389121127 2.59102251717 252? ???+?++? ? ????? 19、251517 4.125443686?????+-- ???????

20、 12 51 2.510.125 33 ?? ?? ---÷ ? ?? ?? ?? 21、1000320.25 1.25 ÷÷÷ 22、 49749491414 1.65242 902090901515 ???????+?-÷-- ? ? ?????? ?? 23、 1312199711 18.12584 1998753199818?? ?+÷?÷ ? ?? 24、 2211 1 3.6 2 6.387 1.8210.82 31523 ?? ?? -?+÷?-? ? ?? ?? ?? 25、 7714717 1260.866636 10102510210??÷?+?-?+? ??? 26、 238 238238 239 ÷ 27、 11156 33337 11281 ÷? 28、200420052003 200420051 +? ?- 29、 2007 2006 2008 ? 30、 2 5417 5 ÷ 31、20458419915 199258438089 +? - ?- 32、 1371 139137 138138 ?+? 33、 1111 1223344950 ++++ ???? 34、 1111 14477101316 ++++ ???? 35、 579111315 1 61220304256 -+-+-+ 36、1111111 248163264128 ++++++ 37、222222 315356399143 +++++ 38、 11 35 36 ?

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9页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以及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先减第二个减数。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环节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简便计算,下面请大家打开学案纸,看温故互查部分。 师: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要求:组员给组长讲,组长作补充与纠正。(只口述,不写过程) 【温故互查】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4+45+76 25×7×4

师:同学们刚才合作学习得非常好!会合作的孩子学习效率会更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板书:简便计算) 二、设问导读环节: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学案纸上的设问导读内容。不会的可以请教二人小组长。 学生自学课本,师积极旁观反馈问题。 【设问导读】 1、例1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我们也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4、我们还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5、比较上面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自学完的请做自学检测部分的题,要求直接做在学案纸上,做完后坐正。 (在这一过程中,要请三种不同答案的学生上台板演)三、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自学检测的第一题。(学生汇报自学检测第一题内容) 【自学检测】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89-32-68=189-(□○□) 267-52-48=267○(52○□)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

8×0.4×12.5×2.5 0.4×125×25×0.8 32×125×25 (2.5+25)×0.4 3700-2185-815 64×125 125×(8+4)75×9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103×56 99×14102×3649×80+80 67×9+33×9 (13×8)×125 25×(40×32)(5×7)×80 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12×15+12×35 31×128-28×31(25+250)×4(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8 ×8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6+2.5×635 1178 -613 -123 4.6+3 25 +635 +5.4 3415 ×(57 -314 ÷34 ) 2.8+549 +7.2+359 4 38 +2.25+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11 359 -337 +149 +147 0.75+58 +14 +0.375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245 +512 ) 5-21417 -1317 48.3-1516 -456 956 ×4.25+414 ÷6 0.625×0.5+58 +12 ×62.5% 3138 ×72513 ÷3138 2.5×(910 +910 +910 +910 ) 22×34 +25×75%-7×0.75 0.25×63.5-14 ×1312 6715 ×2.5-212 ×4715 (111+999) ÷[56×(37 -38 )] 49.5×1035 -(50-12 )×0.6 711 ×41419 +5519 ÷147 +711 45×(79 +415 -0.6) 897×38 -37.5%+104×0.375 314 ×(538 -5.375) 3.5×114 +1.25×2710 +3.8÷4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0.25 446+295 888+999 1125-996 299×101 563×999 2100÷20 72×156-56×72 25×32×125 709×99+709 0.25×48 2.5×37 0.4×213 212×6.6+2.5×635 75.3×99+75.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明确四点: A、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号时,先算,再 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B、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C、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D、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一 能简算的要简算 (1)3-7 12-5 12 (2)5 7 ×3 8 +5 8 ×5 7 (3)8 15×5 16 +5 27 ÷10 9 (4)18×(4 9 +5 6 ) (5)2 3×7+2 3 ×5 (6)(1 6 -1 12 )×(24-4 5 )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二 能简算的要简算 (1)(57×47+47)÷47 (2)15÷[(23+15)×1 13 ] (3)(41125-)65÷ (4)59 12512795÷+?

(5)65524532-?+ (6)15÷[(23+15)×1 13]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三 能简算的要简算 (32×41+17)÷125 (25+43)÷41+41 2518×169+257×169+ 169 )7321495(63-+? 2316]43)3121(85[÷?+- 65×56-10 9 ÷59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21教育网 (a×b)×c=a× (b×c) 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https://www.360docs.net/doc/db1497040.html,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1·cn·jy·com 2.同学们,听说花果山上要举行计算比赛?你想不想参加比赛?好!我么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比较算式,你估计哪只猴子算的快? 为什么?试一试?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8×0.4×12.5×2.5 0.4×125×25×0.8 32×125×25 (2.5+25)×0.4 3700-2185-815 64×125 125×(8+4)75×9 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 103×56 99×14102×3649×80+80 67×9+3 3×9 (13×8)×12525×(40×32)(5×7)×80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2×15+12×35 31×128-28×31 (25+250)×4 (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 8 ×8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6+2.5×635 1178 -613 -123 4.6+325 +635 +5.4 3415 ×(57 -314 ÷3 4 ) 2.8+549 +7.2+35 9 438 +2.25+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 11

359 -337 +149 +14 7 0.75+58 +14 +0.375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 (245 +512 ) 5-21417 -1317 48.3-151 6 -456 956 ×4.25+41 4 ÷6 0.625×0.5+58 +12 ×62.5% 3138 ×72513 ÷313 8 2.5× (910 +910 +910 +9 10 ) 22×34 +25×75%-7×0.75 0.25×63.5-14 ×1312 6715 × 2.5-212 ×4715 389 +3.125+119 +178 1645 +(24 7 -1.8) (111+999) ÷[56×(37 -3 8 )] 49.5×1035 -(50-12 )×0.6 711 ×41419 +5519 ÷147 +7 11 45 ×(79 +4 15 -0.6) 897×38 -37.5%+104×0.375 314 ×(538 -5.375) 3.5×114 +1.25×2710 +3.8÷4 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0.25 446+295

小学六年级奥数 简便运算专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 简便运算专题(一) 一、考点、热点回顾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ba ab = 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乘法分配律:bc ab c b a +=+)( 乘法结合律:)(c b a bc ab +=+ 除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a c b c a ÷+=÷+÷)( ※没有)(c b a +÷=c a b a ÷+÷和c a b a ÷+÷=)(c b a +÷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c a c b a c b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37.125.8(63.975.4-+- )38.648.2(17.348.7--+ 练习1:计算511)9518.3(957 -+- 例2:计算41666617907921333387 ?+?

练习2 计算 7.21111.07.09999.0?+? 例3:计算3.672.109.136?+? 练习3:计算8.562.108.148?+? 例4:计算 5269.375225533 ?+? 练习4:计算2.33.198.168.6?+? 例5:计算5.186.678.515.818.155.81?+?+?

六年级50道简便计算题

里面很多但可能不到1000 再给你几题好了 75÷〔138÷(100-54)〕 85×(95-1440÷24) 80400-(4300+870÷15) 240×78÷(154-115) 1437×27+27×563 〔75-(12+18)〕÷15 2160÷〔(83-79)×18〕 280+840÷24×5 325÷13×(266-250) 85×(95-1440÷24) 58870÷(105+20×2) 1437×27+27×563 81432÷(13×52+78) [37.85-(7.85+6.4)] ×30 156×[(17.7-7.2)÷3] (947-599)+76×64 36×(913-276÷23) [192-(54+38)]×67 5.4÷[2.6×(3.7-2.9)+0.62] (136+64)×(65-345÷23) (6.8-6.8×0.55)÷8.5 0.12× 4.8÷0.12×4.8 (58+37)÷(64-9×5) 812-700÷(9+31×11) (3.2×1.5+2.5)÷1.6 85+14×(14+208÷26) 120-36×4÷18+35 (284+16)×(512-8208÷18) 9.72×1.6-18.305÷7 12.78-0÷(13.4+156.6 )37.812-700÷(9+31×11)(136+64)×(65-345÷23) 3.2×(1.5+2.5)÷1.6 85+14×(14+208÷26) (58+37)÷(64-9×5) (6.8-6.8×0.55)÷8.5 (284+16)×(512-8208÷18) 0.12× 4.8÷0.12×4.8 (3.2×1.5+2.5)÷1.6

简便计算优秀教案

简便计算优秀教案 简便计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说说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为什么? 25×40=2600÷100=24×9+24= 8×125=2。5×3。6=2。4×0。5+0。5×3。6= 1300÷100=50×9×2=15。31-(0。31+3。5)= 21×100=4×7×25=(16。8+1。47)÷0。7= 2.小结并引出新课 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1。8×2。58+1。8×1。42+0。5= (1)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思考: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学生试做。 (3)投影打出学生试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出简算的依据。 1。8×2。58+1。8×1。42+0。5 =1。8×(2。58+1。42)+0。5(根据乘法分配律) =1。8×4+0。5=7。2+0。5=7。7。 2.试做:1。56×1。7+0。44×1。7-0。7= 学生试做后,订正,学生讲解。 1。56×1。7+0。44×1。7-0。7 =(1。56+0。44)×1。7-0。7(根据乘法分配律) =2×1。7-0。7=3。4-0。7=2。7。 3.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某一部分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应该怎么办呢( 局部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就要在局部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我们要认真审题,有时虽然整个数目不能简算,但还应注意某一部分是否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只要有一部分符合,就应该使用简便计算。即:局部能简算的要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讲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 便运算

一、教学内容: 第39–40页的例题1例题2,及P41、42页的练习七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的减法运算性质,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2.通过简便算法的教学,会熟练运用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简便算法的教学,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 学具准备: 练习纸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最想做什么呢?对!多读书对我们有好处。(出示卡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叔叔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次李叔叔为骑自行车旅行可做了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二)探究交流 李叔叔买完书后就迫不急待地看。瞧,他在看自助旅行的书呢,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能帮帮他吗? 1.学习例1。(出示主题图) (1)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我昨天看到66页”这里的66页表示什么?(昨天一共看了66页) 你还想知道什么?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你们想怎样计算呢? 请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交流,计算后汇报。 (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每种解法的理由) 生汇报,师板书: 第一种:234-66-34 第二种:234-(66+34)第三种:234-34-66 =168- 34 =234 -100 =200- 66 =134(页)=134(页)=134(页) (4)解释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列出了三个算式。 谁看懂列的式子,解释一下。(教师板书) 第一种:234-66-34 用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得66页,再减去今天看得34页,就是剩下的书的页数。(思路非常清) 第二种:234-(66+34)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我们先用66+34算出昨天和今天看书的页数和,然后再用总页数减去66+34的和,就是剩下书的页数。 第三种:234-34-66 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再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5)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你喜欢那一种方法?自己再说说计算的过(6)比较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种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与同桌交流交流。 引导得出结论: ①、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②、选择算法的依据: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选择合适的算法,以连减的简便计算为原则。 计算时,如果减去的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那就选择第二种算法,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如果减去的一个数后,能得到整十数或整百数,那就运用第三种算法,交换位置。 ③举例:238-46-54 186-27-73 哪种方法简便? (7)总结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12.06+5.07+2.94 30.34+9.76-10.34 83×3÷8 3 ×3 25×7×4 34÷4÷1.7 1.25÷3 2 ×0.8 102×7.3÷5.1 1773+174-77 3 195- 13 7-95 ,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874+295-9 5 1132+752+35 3 a×b×c=a×(b×c), a×b÷c=a×(b÷c), a÷b÷c=a÷(b×c) , a÷b×c=a÷(b÷c), 700÷14÷5 18.6÷2.5÷0.4 1.96÷0.5÷4 1.06× 2.5×4 13×1917÷1917 29÷2713×2713 a+ (b + c )=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19.68-(2.68+2.97) 5.68+(5.39+4.32) 19.68-(2.97+9.68) 7172+(185-17 2) 576-(83-7 1) a×(b×c) = a ×b×c, a×(b ÷c) = a ×b ÷c, a ÷(b×c) = a÷b ÷c , a ÷(b ÷c) = a÷b×c, 1.25×( 8 ÷0.5) 0.25×( 4 × 1.2) 1.25×( 213×0.8) 9.3÷(4÷ 93100) 0.74÷(71×100 74 ) 24×(1211-83-61+31) (12+72) ×7 (753-2019)×38 5 0.92×1.41+0.92×8.59 516×137-53×13 7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简便运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薄弱,不善表达;学困生多,缺乏自信,对简算技巧还缺乏,故设计了本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谁是我的好朋友? (意图:通过游戏提高对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作好准备。) 刚才同学们说的数都有意图与我的数凑整,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引入阶段 1、口算,直接写得数

(1)0.5×0.2= (2)50×0.2= (3) 500×0.2= (4)2.4×4= (5)2.5×0.4= (6)0.25×40= (7)0.125×8= (8)12.5×8= (9)1.25×80=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体会“好朋友”的价值,提高对 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0.32=4×( ) (2)1.02=1+( ) (3)0.99=1-( ) (4)9.8=(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填数的过程中,体会拆的技巧,为两数相乘简 算打基础。) 3、思考: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 4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32 (2)871×47+871×53 (设计意图:复习整数简算,为学生迁移到小数乘法简便算法做铺垫。) 二、探究阶段: (1) 1.25×3.2 (2) 8.71×4.7+8.71×5.3 (3) 0.25×4.78×4 (4) 0.65×201 (1)同学试练(说说我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2)同桌交流。 (3)汇报发言。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总结、交流,体会以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 一、 口算下面各题。(23分) 10-2.65= 0.9×0.08= 528-349= 6+14.4= 1.9×4×0.5= 1 2.34-2.3= 0÷ 3.8= 0.77+0.33= 7÷1.4= 5-1.4-1.6= 67.5+0.25= 7.2÷8×4= 400÷125÷8 24÷0.04= 80×0.125= 73÷3×7 1= 683÷6= 252-(72+52)= 1051×2= (41-6 1)×12= 3.2×7÷3.2×7= 187.7×11-187.7= 1-8 5÷62.5%= 二、 写出下列每题在简便运算时所运用的定律或者性质(12分) 4.3+3.2+ 5.7+ 6.8 25×(8×0.4)×1.25 7.8-(2.8-0.136) ( ) ( ) ( ) 441+3.2+532+6.8 93.5÷321÷7 2 16÷2.5 ( ) ( ) ( ) 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65分) 1125-997 998+1246+9989 (8700+870+87)÷87 125×8.8 1.3+4.25+3.7+3.75 17.5-(3.5-2.85) 3.4×99+3.4 4.8×1.01 0.4×(2.5÷73) (1.6+1.6+1.6+1.6)×25 0.125×0.25×64 64.2×87+0.642×1300

78×36+7.8×741-754 97÷251+115×92 2113×17+12 17×8 87×21+0.125×21+0.5 2.42÷43+4.58×131-1÷4 25÷1002625 4.25-365-(261-143) 3.8÷3.9+3.9÷0.1÷3.9 12.1-(151+21 1)×105 在算是中填上一个数;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计算出答案 25 2×15+0.12÷( )

乘法运算律简便运算教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1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来填空。 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25+49)+51=25+(□+□) 甲数+乙数=乙数+□(10+△)+c=□+(□+□)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名学生反馈结果。 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 a+b=b+a (a+b)+c=a+(b+c) 3.设疑激趣。 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 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点评:复习加法运算律,引导学生对乘法相应运算律的合理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为学生自觉运用类比推理能力,为概括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好认知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1。 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能列式并解答在草稿本上吗? 反馈:9×4=36(个) 4×9=36(个) 为什么要用9×4呢?(横着看,一排有9个鸡蛋,有4排,就是有4个9。) 为什么要用4×9呢?(竖着看,一列有4个鸡蛋,有9列,就是有9个4。) 无论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得到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观察算式特点。 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题: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4、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也是小学中段学生很难准确掌握的部分,更是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简便运算切实打下基础的铺垫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发展自我。因此,我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简便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简便算法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必要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理过程,从而解决其灵活之根本。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 (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2、填空 24=4×( ) 25=()÷4 32= 4×() 125=1000÷() (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4 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 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之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