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简便运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imple calcul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简便运算

p80?—81页,p83页练习十五9。

【复习要求】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及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牢记四则运算定律与性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

加法

定律结合律

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四则运算分配律加减法

性质

乘除法

注意:

以上定律和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

2、除了以上还有些简算方法如:商不变性质、拆数、凑整、去括号、添括号、变序等。

3、让学生分别用字母表示以上定律和性质。

(完成p80页有关运算定律表)

先举例再用字母表示。

4、讨论运用这些定律性质的好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填空。

2、板演p81页练一练(上下齐活动)

第3题要求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熟记各定律及性质。

4、课堂作业:p83页9题。

5、补充:

简便运算。

⑴999×23+333×31

⑴4628×5

⑴7÷0.25

⑴2.75+2.75×3.4+2.75×5.6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 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 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 生:不信 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 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 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 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 想不出来了,是吗? 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 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结果是——将那张写着495的纸片倒扣在黑板上。 学生奇怪,生:谁能猜猜我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南洲五完小邓卉 【教学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自主复习。(要求:带着问题复习教材77页例7,思考并进行整理。) 1.大家还记得简算的4个步骤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说说简算的4个步骤:(看)看数据、运算符号的特点;(选)选运算定律或性质使之简便;(算)巧算、妙算、转换算;(查)检查。 2.根据简算步骤完成计算题。 3.思考数据,符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和性质? 4.整理并板书5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三、典型例题,归纳模型。 1. 出示特殊数相乘 2.5×4=10;25×4=100;125×8=1000 2. 例1:2.5×44 先观察数字和符号的特点,它能直接运用某条运算定律吗?怎么转换? 3. 例2:28÷3.5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都扩大2倍进行计算。 4. 例3:75×32 怎样转换成:特殊数相乘,凑整? 5. 例4:55×66÷121看一看:“÷121”是怎样转换成分数形式的?又利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6.归纳技巧:技巧1:利用(特殊数)相乘,再用定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题各种题型每日20道(全)

.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

.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2356-(1356-721) 1235-(1780-1665) 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x12 25x(4+8)

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学情分析: 一年多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喜欢发现数学信息、喜欢提出数学问题、喜欢 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阳光体育及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语: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上课前我们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些图标分别表示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乒乓球、足球、自行车、排球、篮球、游泳图标,生猜一猜) 2、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去“阳光体育场”看看吧! (由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阳光体育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3、参加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用一步计算能解答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跟同桌说说该怎样解答? 4、全班交流,汇报。 分步算式:3×4=12(人),12+5=17(人) 师:能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吗? 生列出算式:3×4+5 5+ 3×4 提出问题: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呢?你能结合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像这样含有两步计算的式子叫作“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5、指导脱式计算书写格式:混合运算还可以进行脱式计算,(贴出: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更靠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

第2课时简便运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顺序等知识,如何保证在四则运算时,既做到结果准确,又做到过程简便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运用相关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回顾与整理 1.运算定律、性质。 (1)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对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基本掌握,引导学生通过填表,进行整理。学生口答,教师课件演示) (2)复习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①减法运算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 =a-(b+c)。另外a-(b-c)=a-b+c,a-(b-c)=a+c-b。 ②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a÷(b÷c)=a÷b×c (a+b)÷c=a÷c+b÷c(a-b)÷c=a÷c-b÷c 学会了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我们就可以根据某些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些知

识进行简便运算了。 2.简便运算。 关于简算,除了运用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还知道哪些方法?请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在举例中掌握方法) 预设 生1: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算。例如:0.8×4+0.3×8=0.8×4+0.8×3=5.6。 生2:利用特殊数相乘法进行简算。例如:利用4×25、8×25、125×4、125×8等进行简算。 生3:利用拆数法进行简算。例如:75×32=3×25×4×8;125×33=125×(32+1);55×5556 =(56-1)×5556。 生4:利用约分进行简算。例如:55×66÷121=5×11×6×1111×11 =30。 生5:利用拆项进行简算。例如: 12×3=12-13,13×4 =13-14。 ……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简算:823×55+8×1423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简算能力。两个乘法算式中的分母都是23,并且都有数字8, 因为8×1423=14×823,所以用这种“换”的方法变出一个共同因数,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解答 823×55+8×1423 =823×55+14×823 =(55+14)×823 =24 2.课件出示例2。 11×2+12×3+13×4+14×5+…+19×10 分析 各分数的分子均为1,每个分数都能拆成两个数相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一.复习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1 / 11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 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 (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 / 11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 (4)999×9 3 / 11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杨中雄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二).简便运算定律和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

×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三)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 =×(+)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4和,8和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25

=8×××25 =8×××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 =(+)++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 = 34×(10- 案例再现: 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 (a-b)*c=ac-bc. (4) 除法运算性质(与减法类似):a÷(b*c)=a÷b÷c, a÷(b÷c)=a÷bxc,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8:27.63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周磊[导读] 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周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孟家小学 261000 【摘要】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71-0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以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小学数学计算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技巧,才能够更加深入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小学老师要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越高,他的数学成绩也就越高,这也就说明兴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我的班级里,我通过观察发现,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在课堂上都愿意跟着老师对练习题进行计算,还会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计算,比如他会计算一下班级里的学生人数,通过这些展示了他们对数学计算兴趣。而数学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不跟老师一起进行练习题的计算,这就表明他们对数学计算的不感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计算,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比如小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举一些关于动物的计算示例,当小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听讲中,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有关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偏离教学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做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高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做练习题集,练习题集里面都是纯粹的计算题,这样的练习方式会引起小学生的厌烦感,因为当他们翻开练习题集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计算题,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题,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从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抵触数学计算。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对一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会有十分大的抵触,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练习,让小学生在看到数学计算练习时,能够练习下去。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计算题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10加5练习时,可以在多媒体上通过动画展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这时动物园里站着十只猴子,这时从远处又走来5只猴子,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个问题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的进行计算。因为问题的本身是以一个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进行提问的,这时小学生就会更加愿意的进行数学练习题的计算。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要注重数学计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因数学计算枯燥而放弃数学计算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投入。 3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 小学生在学校里主要由老师进行教育,所以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都是从他们的授课老师那里学来的,所以小学生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授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只有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高,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提高,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老师除了拥有一定的备课技能外,还要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一直用枯燥的语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老师可以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将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就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老师还要拥有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数学老师教授的科目偏于理性,这也就可能导致数学老师的思维也偏于理性,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过于理性,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数学老师也要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合理简单的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听明白。总体来说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备课技能,创设情境技能你自我表达能力。当数学老师具备了这三个技能外,他们的素质也不会过低。 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数学老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中提到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的多样;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明确四点: A、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号时,先算,再 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B、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C、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D、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一 能简算的要简算 (1)3-7 12-5 12 (2)5 7 ×3 8 +5 8 ×5 7 (3)8 15×5 16 +5 27 ÷10 9 (4)18×(4 9 +5 6 ) (5)2 3×7+2 3 ×5 (6)(1 6 -1 12 )×(24-4 5 )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二 能简算的要简算 (1)(57×47+47)÷47 (2)15÷[(23+15)×1 13 ] (3)(41125-)65÷ (4)59 12512795÷+?

(5)65524532-?+ (6)15÷[(23+15)×1 13]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三 能简算的要简算 (32×41+17)÷125 (25+43)÷41+41 2518×169+257×169+ 169 )7321495(63-+? 2316]43)3121(85[÷?+- 65×56-10 9 ÷59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学生第一次接触简便方法,很多同学还不习惯使用简便方法,主要是没有掌握怎样使用这些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是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归类,希望对初学简便方法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8×0.4×12.5×2.5 0.4×125×25×0.8 32×125×25 (2.5+25)×0.4 3700-2185-815 64×125 125×(8+4)75×9 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 103×56 99×14102×3649×80+80 67×9+3 3×9 (13×8)×12525×(40×32)(5×7)×80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2×15+12×35 31×128-28×31 (25+250)×4 (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 8 ×8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6+2.5×635 1178 -613 -123 4.6+325 +635 +5.4 3415 ×(57 -314 ÷3 4 ) 2.8+549 +7.2+35 9 438 +2.25+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 11

359 -337 +149 +14 7 0.75+58 +14 +0.375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 (245 +512 ) 5-21417 -1317 48.3-151 6 -456 956 ×4.25+41 4 ÷6 0.625×0.5+58 +12 ×62.5% 3138 ×72513 ÷313 8 2.5× (910 +910 +910 +9 10 ) 22×34 +25×75%-7×0.75 0.25×63.5-14 ×1312 6715 × 2.5-212 ×4715 389 +3.125+119 +178 1645 +(24 7 -1.8) (111+999) ÷[56×(37 -3 8 )] 49.5×1035 -(50-12 )×0.6 711 ×41419 +5519 ÷147 +7 11 45 ×(79 +4 15 -0.6) 897×38 -37.5%+104×0.375 314 ×(538 -5.375) 3.5×114 +1.25×2710 +3.8÷4 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0.25 446+29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2 数的运算-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 数的运算(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单元简便运算整理和复习(课本77页例7)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2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简算的方法。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的优化思想,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教师出示999*9+9,提问:老师一下就知道答案是9000,你知道我是怎样算的吗? 2 这节课我们一起系统整理复习简便运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二、知识回顾与整理: 1师:.刚才计算中,我依据了什么进行的简便运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呢?课前布置大家进行了整理,现在请大家在4人小组中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组长提问学生。 三、题组练习

(一) 1.教师:刚才大家总结的就是我们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依据。有运算定律、性质。(板书:依据 定律 性质) 2.教师:下面我们利用刚才总结的来做一组基本练习。请同学们完成题组练习一 3学生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写出主要简算过程。 5. 13.4 ÷4 ÷2.5 7. 28 ÷3.5 4.小组中交流。出示要求:把简算过程和依据表达清楚。 5.小组选代表上台讲解。(每组一道) 6 教师总结: 谁来总结一下做这类计算题的方法?(板书:方法:看、想、算、验) 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思路:凑整) (二) 1、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做一组判断题来检验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课件出示判断题) 2、判断下面的简算是否正确,依据是什么. 1. 1024-298=1024-300+2 2. 723-68+32=723-(68+32) 0.757 541722 1.+++ 5.4)15295( 2.?+408.025.12 1 3.??? 9 439515.6 4.-- 199438 6.+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材料与类型归类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乘除法篇 一、乘法: 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例如①:25×42×4 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 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例如②:25×32 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例如③:72×125 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 =(125×8)×(4×25) 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例如:35×16 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35×2×8。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如:56×32+56×68 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如果是56×132—56×32 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注意:56×99+56 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 或者56×101-56 =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36×58+36×41+36 =36×(58+41+1) 47×65+47×36-47 =47×(65+36-1) 4.乘法分配律的另外一种应用:例如:102×47 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 算式变成(100+2)×47 然后注意将

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100×47+2×47 例如:99×69 我们将99变成100-1 算式变成(100-1)×69 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100×69-1×69 二、除法: 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32000÷125÷8 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32000÷(125×8)=32000÷1000 2.例如:630÷18 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 这时原式变为630÷(9×2)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630÷9÷2=70÷2 三、乘除综合: 例如6300÷(63×5)我们需要打开括号,此时要将括号里的乘号变为除号,原式变为6300÷63÷5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加减法篇 一、加法: 1.利用加法交换律例如:254+158+246 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2.利用加法结合律例如:365+458+242 我们发现后两个加数可以相加成整百数,于是变成365+(458+242)。 3.拆分加数例如:568+203 我们发现203距离200较近,于是将

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吕彦宁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

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