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论文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30例2-6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及氯胺酮组,观察两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结果:七氟醚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
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
两组的呼吸抑制作用都较轻。
七氟醚组入室时spo2低于氯胺酮组,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麻醉费用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易于推光。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98-01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诱导我过大部分地区采用氯胺酮肌肉麻醉。
这种方法简单,价格低,比较容易掌握,但患儿不易配合,且肌肉注射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口咽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抑制。
肌肉注射起效慢,消除慢,苏醒时间长,在手术室停留时间长,需要麻醉医师长时间监护等。
七氟醚是新型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吸收恢复快,具有芳香味等特点。
目前亦用于小儿麻醉。
通过本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在小儿麻醉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分级1级,年龄2-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先天性心脏病,过度肥胖,病态消瘦,腹股沟疝复发的患儿排除在外。
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及氯胺酮组。
麻醉方法七氟醚组诱导用七氟醚2-3ml滴入患儿面罩的纱布中,将面罩扣于患儿口鼻。
氯胺酮诱导组用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
均为睫毛反射消失后入手术室。
其余行常规麻醉。
整个研究过程由相同的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和相同的外科医师完成。
监测监测hr,map,spo2。
,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等。
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两组小儿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临床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林育南刘敬臣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缺点是遇碱石灰不稳定。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外科及门诊手术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而它在小儿麻醉(特别是婴幼儿)中的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咪唑安定、异丙酚等进行麻醉诱导,小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及建立静脉通路,往往因哭闹不能顺利进行,且容易对小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大多数的麻醉医师是以氯胺酮肌注后入手术室,然后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进行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0.63)低,吸收、清除快和刺激性小等优点,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
由于小儿的肺泡通气量及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组织血液循环丰富,且小儿的血/气、油/气分配系数更低,吸入药物更易到达血供丰富的脑组织,故在小儿的临床麻醉实施中已经越来越多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
有研究认为,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时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而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亦较为稳定,诱导更平稳。
高浓度的七氟醚预充在环路内可运用于儿童患者的诱导,但七氟醚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的合适浓度是多少?目前还没有定论。
为此,在一个120例3~10岁的儿童的研究中,使用2%、4%、6%、8%的七氟醚+50%的笑气诱导时发现,浓度越高诱导速度越快;呼吸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喉痉挛、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在8%的七氟醚组最高;在四个浓度组里,诱导时血压都比基线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在基础值的20%以内,但4%和6%组观察到心率的显著增加。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应用

低新鲜气流量 钠石灰过干和过热 七氟烷浓度过高 七氟烷于钠石灰作用时间过长
药理特点 肾脏作用
复活物A >50 ppm 致大鼠肾脏皮质坏死
从未在其它种类动物身上发现类似反应 (犬, 猫, 猴, 人)
Issue called “A storm in a teacup”
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血压
平均动脉压 (mm Hg)
90
80
70
60
50
//
稳定状态1 2 3 4 5 7 8 9 10 11
麻醉剂达到1.2或1.5 MAC后的分钟数
地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Ebert et al. Anesth Analg 1995;81:S11.
儿童中心率不齐发生率低
*
4
Incidence of Arrhythmias (%)
年龄
0- 1月* 1- < 6月 6月- <3岁 3-12岁 25岁 40岁 60岁 80岁
在O2中的MAC (%)
3.3 3.0 2.8 2.5 2.6 2.1 1.7 1.4
在65%N2O/35% O2中的MAC(%)
2.0† 1.4 1.1 0.9 0.7
*婴儿均为足月妊娠生产。未测定早产儿的MAC。
七氟烷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容易了!!!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新生儿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主呼 吸 恢 复时 间 以及 患 儿术后 苏醒 时 间。结果 两 组新 生 儿意识 消 失时 间、呼 吸抑 制例 数 、 自主呼 吸恢 复 时间 ,患 儿术后 苏 醒时 间对 比 P < 0 . 0 5 。结 论 与氟胺 酮 相比 ,七氟 醚不 仅可 以安 全 有效地 应 用 于新 生 儿的麻 醉 ,而且 可 以保证 患儿心血 管 系统及呼 吸 系统 的稳 定 ,减 少
2 0 1 3年 9月第 1 1卷 第 2 6期
作用 ,研 究发现 坎地 沙坦 能逆 转心 室肥厚 、降低左 室重 量指数 、改
・
临床研究 ・ l 0 7
发生 ;④改善 神经 内分泌 :能升高心房钠 尿肽 ,降低儿茶酚胺 和醛固
善血液 动力学 异常 减轻临床症 状 ;同时坎地 沙坦 还能 改善NO 的生 物
足的进 步 ,但 心力 衰竭 的病 死率仍 然很 高 。研 究发现AC E I 在治疗 心
力 衰竭的过程 中 ,短 时间内可出现醛 固酮的下降 ,但在 长期的治疗 时 仍 可 出现醛 固酮 的升高 ,这 种现象 叫醛固酮 的逃逸 J ,醛 固酮可 以促
进钾镁 的丢 失、钠滞 留、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纤维化 和血管坏死 纤维 化 。螺 内酯 :①通过抑制 醛固酮的保钠排钾 作用 ,从 而减轻心脏 的前
构、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对心力衰竭 的治疗是有 益的。 参考 文献
[ 1 ]R o b e r t A. O 、 R o u r k e ( 著) , 孙静 平 ( 译) . 赫斯 特心脏 病学 [ M] . 1 1 版. 北 京: 科 学 出版社 , 2 0 0 2 : 6 5 1 . [ 2 ] 唐 显军 , 陈明. 坎 地沙 坦一 血管紧 张素受 体拮 抗剂 的研 究进展 [ J 】 . 心血管 病学进 展, 2 0 0 4 , 2 5 ( 3 ) : 1 7 2 — 1 7 5 . [ 3 】 郭志琴 , 刘 坤 申' 彭应心, 等. 心力衰竭 的醛 固酮逃 逸 现象 及螺 内酯 干 预[ J ] . 中华心血管病 杂志, 2 0 0 1 , 2 9 ( 1 1 ) : 6 6 0 — 6 6 1 .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新生儿手术多为腹部急诊手术,多由先天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引起。
此类患儿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呛咳、紫绀等症状,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七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迅速,对心血管抑制轻,在儿科麻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院将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用于新生儿手术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生儿急诊手术25例,其中肠闭锁12例,肠旋转不良5例,消化道穿孔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5例。
年龄18 h~15 d,体重2~3.6 kg,ASA Ⅱ~V级。
术前多半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均置于保温箱,持续胃肠减压,液体治疗,均禁食水。
带静脉留置针入室,入室后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6℃~30℃。
行T、BP、ECG、SpO2持续监测,面罩吸氧3 min后,以七氟醚8%、纯氧6L/min进行吸入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呼吸减慢减弱后,辅助呼吸,将七氟醚浓度降至5%,氧流量3L/min继续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
采用PCV模式控制呼吸,维持呼末二氧化碳30~45 mm Hg,术中依据手术刺激及患儿心率、血压情况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于2%~4%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关闭腹膜后将七氟醚浓度调节为1%,缝皮时停止吸入七氟醚。
手术结束将氧流量增加至4 L/min直至患儿拔管。
拔管指征为患儿肢动频繁,不耐管,睁眼。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切皮时患儿BP、HR、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B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诱导期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分泌物增多、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

简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全凭七氟醚是一种挥发性麻醉剂,也是小儿全麻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
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全凭七氟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简要讨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应用方法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是指将全凭七氟醚通过呼吸器口罩、插管等方式在患儿体内进行吸入,实现麻醉作用的过程。
小儿全麻诱导中,全凭七氟醚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1.吸氧预备:患儿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吸氧预备,以提高患儿体内氧分压,为后续麻醉过程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2.麻醉诱导:将全凭七氟醚加入呼吸器中,并通过呼吸机或插管等方式进行吸入,使患儿进入麻醉状态。
具体可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浓度和吸入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3.监测和调节: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保证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特点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应用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作用快速: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迅速进入患儿体内,达到麻醉效果的作用速度较快。
2.控制方便: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通过调节浓度和吸入时间等方法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安全可靠性高:在正确使用和监测情况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可减少麻醉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醒后恢复快:相对于其他常见的小儿全麻药物,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后,患儿醒后恢复较快,预防了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控制:应严格控制全凭七氟醚的吸入剂量,避免因剂量过大导致的意外发生。
2.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全凭七氟醚浓度,保证患儿安全。
3.维持氧分压平衡:需要维持患儿体内氧分压平衡,避免因长时间的吸入麻醉而导致氧分压过低。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_0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标签:七氟醚;小儿;麻醉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味对气道刺激小的挥发性液体。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0,沸点为58.6 ℃,临床使用浓度下不易燃烧、爆炸。
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在临床上易于调控。
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
其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且完全,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肌松作用等优点。
目前七氟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使得麻醉诱导与成人比较面临更大挑战。
理想的麻醉诱导为尽量减少小儿躁动,诱导速度快且平稳。
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且易于调控,且具有芳香气味,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易于小儿接受。
高浓度七氟醚可用于小儿患者的诱导,Goldman等[1]对20例4~12岁患儿麻醉诱导进行研究,采用16% N2O+6%七氟醚和53% N2O+6%七氟醚吸入诱导时,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均较平稳,且无气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研究表明,患儿吸入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仅70秒左右,且插管期间无明显呛咳、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2-3]。
2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七氟醚在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和肌松作用,使得七氟醚在麻醉维持中应用较广泛。
七氟醚对血压的影响只要是由于外周阻力下降,而不是心肌抑制,在使用七氟醚过程中,血压虽有下降,但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且通过减少吸入浓度,麻醉深度可很快下降,可调控性较强。
Hu等[4]调查了5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并采用高频通气,结果显示此种麻醉方案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发生。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2 1 两 组术 中血流 动 力 学变 化 的 比较 两 组麻 醉诱 .
导 后血 流 动力学 变化 。见 表 1 。
2 2 两组 的麻 醉效 果 和术 后 苏 醒恢 复 比较 .
术 中疼
痛 视觉模 拟 评分法 ( VAS 提 示 麻 醉 效果 相 近 ; 两 组 ) 但
患 儿 术 后 的 睁 眼 时 间 、 向力 恢 复 时 问 、 全 离 开 手 定 安 术 室 的时 间及恶 心 呕 吐 的例 数 上 均 有 明 显 差 异 , S组
氯 胺酮 麻 醉 在 小 儿 手 术 中 的应 用 虽 然 已 经 很 普
全 离开 手术 室 的时 间及患 儿苏 醒期 并 发症 例数 。
1 4 统 计 学处理 .
2 结 果
遍 , 是 存 在 术 后 苏 醒 时 间 长 、 心 呕 吐 发 生 率 高 等 但 恶 不 足[ 。七 氟 醚 对 呼 吸 道 的 刺 激 小 , 儿 易 接 受 , 2 ] 小 具 有 诱 导快 、 醒迅 速 、 遗 症 少 , 有 效 抑制 手 术 应 激 苏 后 能
3 讨 论
组 为 1 , 胺 酮 组 为 7 , 统 计 学 差 异 ( O 氯 无 P>
4 J 手术要 求对 患儿 充 分 镇 静 、 ,D 镇痛 、 快速 入 睡 , 术毕 迅 速 苏 醒 , 回病 房 时 必 须完 全 清醒 、 乎 无 麻 醉 几
药残 留和后 遗 作 用 影 响 。 目前 小 儿 手 术 多 采 用 氯 胺 酮 , 胺 酮 虽有 一 定 的镇 痛 作 用 , 也 有兴 奋 交 感 神 氯 但 经 的心血 管效应 及 分泌 物 增 多 , 醒期 精 神症 状 等 副 苏
麻 醉 效 果相 近 。但 两 组 最 后 的 睁 眼 时 间 、 向 力 恢 复 、 全 离 开手 术 室 的 时 间 及 发 生 恶 心 、 吐 、 兴 奋 、 动 现 象 均存 定 安 呕 与 躁 在 明显 的 差异 ( < 0 0 ) P . 5 。七 氟醚 组 少 于氯 胺 酮 组 。结 论 七 氟 醚 用 于 小 儿 手 术 麻 醉 时 , 导 快 、 异 味 刺 激 , 循 环 诱 无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年1 月~ 2 0 1 3 年6 月入 院诊 治 的6 0 例需 行气 管 插管 全身 麻 醉 的 患 儿 的临 床资 料 ,对七 氟 醚吸 入麻 醉诱 导 小儿 全 身麻 醉 的效果 及 特 点进 行 比较 和探讨 ,为进 一步 理论 研究 和 临床实 践 提供借 鉴 。
发 生 严 重 并 发 症 , 全 部 病 愈 出 院 。 观 察 组 的 睫 毛 反 射 消 失 时 间为 ( 3 7 . 7±3 . 6)S ,远 小 于 对 照 组 的 ( 5 6 . 7±5 . 4)S ,差 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观 察 组 的疼 痛 反 应 消 失 时 间 为 ( 5 4 . 0±6 . 5)S ,远 小 于 对 照 组 的 ( 8 9 . 1 ±9 . 8 )S ,差 异 有 统
汕头 5 1 5 0 0 0) [ 摘 要 】目的 :分 析 并探 讨 七 氟醚 吸入 麻 醉在 小儿 全 身麻 醉 诱导 中的应 用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6 0 例需 行 气管 插管 全 身麻 醉患 儿 的 临 床资 料 ,将 患儿 随机 分为 观察 组 与对 照组 ,观察 组 行七 氟 醚吸 人麻 醉 ,对 照组 行静 脉 推注 异丙 酚麻 醉 。记 录两 组 患儿 麻 醉 的具 体 情 况 。结 果 :两组 患 儿插 管 成 功率 均 为 1 0 0 %,观 察组 的睫 毛反 射 消失 时 间 与疼 痛反 应 消失 时 间 均远 小 于对 照 组 ,差 异均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O . 0 5)。观察 组 与对 照组 插 管前 、后 的H R 与MA P 均 小 于术前 。观察 组 与对 照组两 组 间H R与MAP 比较 ,差 异均 无统 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结 论 :七 氟醚 吸入麻 醉 用于 小儿 全身 麻醉 诱导 效果 好 ,麻 醉 陕 ,不 良反应 少 ,值得 临床 推广 。
七 氟 醚 的显 著优 点在 于诱 导 迅速 、刺激 性小 、血流 动力 学稳 定 性 好 、吸 收和 清除 迅速 、苏醒 快 ,且 高浓 度吸 人 可 以提供 气管 插 管
所 需 的 满意 肌 松度 ,适合 用 于小 儿 短 小手 术 麻 醉【 2 ] 。回顾 性 分析
消失 后行 气 管插 管 。记 录各组 睫 毛反 射消失 时间 ,疼痛 反应 消失 时 间 ,术 前 、插 管前 、插 管 后HR 及MA P 。观 察各 组插 管 条 件 ,
吸人 8 %七 氟 醚 ,每 1 O 秒 观察 1 次 睫 毛反射 ,待睫 毛反 射 消失 后静
脉推注瑞芬太尼2 g / k g ,再吸入6 %七氟醚,每5 秒以平头针测
疼痛 反应 ,待疼 痛反 应 消失后 行气 管插 管 ;对 照组 予静 脉推 注异 丙酚 ,睫毛反 射 消失后 静 脉推 注瑞 芬太 尼 ,面罩 通 气 ,疼痛 反应
吉林 医学2 0 1 3 年1 2 月第 3 4 卷第3 6 期
7 6 63
七氟 醚 吸入 麻醉 在小 儿全 身 麻醉诱 导 中的应 用
蓝 扬 ,黄桂 贤。 (1 . 广东省 汕头市汕大 医附二 院麻 醉科 ,广东 汕头 5 1 5 0 0 0 ;2 . 广东省 汕头市金平 区人 民医 院麻 醉科 ,广东
计学意义 ( P <0 . 0 5)。观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插 管 前 、后 的 HR与 M AP 均小于术前 。两组 间H R与 M A P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品 。术前 禁 食 4~ 6 h ,禁饮 2 h 。入 室 后常 规 监测 心 电 图 、H P、 B p 及R R。观 察 组先 用 七 氟 醚预 充满 患 儿 呼 吸 回路 ,一 次 肺 活量
【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s l , J L 全身麻醉
随着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的深 入 实 践 ,运 用七 氟醚 吸 人 麻 醉诱 导 小 儿全 身麻 醉 受 到 了广 泛关 注 _ 1 ] 。七 氟 醚 是一 种新 型 的 、无 色 透
明 、无 刺 激 性 、有 香 味 的 挥 发性 吸入 麻 醉剂 ,其 血/ 气 分 配 系数 为0 . 6 3 ,油 / 气 分 配 系数 为0 . 4 2 。作 为 吸入 麻醉 的里程 碑式 药 物 ,
1 . 3 统计 学 方 法 :使 用S P S S 1 3 . o x  ̄ 各项 资 料 进行 统计 、分 析 , 各 项 参 数 以均 数 ±标 准差 ( ±S)表示 ,采 用 t 和x 检 验 ,以尸
<0 . 0 5 为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回顾 性分 析 2 0 1 3 年1 月 一2 0 1 3 年6 月 人 院诊 治 的 6 O 例需行 气 管插 管 全身 麻 醉的 患儿 的临 床 资料 。本 文所 涉 及患 儿 家属 在接 受本 文 研究 前 已签 署知 情 同意 书 。男4 0 例 ,女 2 0 例 ,年 龄2~1 0 岁 ,平 均 ( 5 . 9±1 . 7 )岁 。采用 随 机数 字表 法将 患 儿随 机 分 为观 察组 与对 照 组 ,每组 3 0 例 ,观察 组行 七 氟醚 吸入 麻 醉 ,对 照组 行静 脉 推注 异丙 酚 麻醉 。 两组 患儿 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O . 0 5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麻 醉 方 法 :患 儿 术 前 均 行 常 规 开 通 静 脉 ,肌 内注 射 阿托
2 结 果
两 组 患 儿 麻 醉 具 体 情 况 比较 详 见 表 1 。 两 组 患 儿 插 管 成 功率 为 1 0 0 % ,两 组 均 未 出 现 严 重 不 良反 应 。术 后 均 无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