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高考考前指导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模板(6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模板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
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
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
例:在今年高考中,第7题中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的核素,结构示意图等均出于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第9题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13题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第26题各物质间的变化均源自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反应;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三氧化硫的平衡问题;第27题中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蒸馏烧瓶取自于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相关装置的基本仪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取自于教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8题氢气的实验室制备中CuSO4的作用原理等。
第35题除第(4)问外均取自教材《化学与生活》中的内容。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
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
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____%-____%。
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今年高考第11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问题以及盖斯定律;第12题将原电池原理与微粒氧化性比较结合进行考查;第26题在物质推断题中加入电解法精练铜、化学平衡的计算和移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最新5篇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最新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那么问题来了,一份标准的方案的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篇1高考前十天左右,很多学校会安排学生自主复习。
由于生物学科知识点多,不少学生复习时会感到迷茫,复习后依然感到“心虚”,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提高生物的复习效果尤为重要。
依据考纲,梳理知识本阶段复习不能再搞“全面开花”,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学会抓关键与重点,重点应放在认真对照“考试大纲”,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重新回归教材,有系统、有条理的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应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教材中的图表、生物学经典结论、重要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表述,学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要表达的信息。
对专业术语需要再次专门记忆,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回顾错题,查漏补缺将平时做过的、考过的重点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注意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注意自己经常出错误的问题,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注意找出自己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少犯错误少失分。
常见错误及对策:(1)知识欠缺,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不清晰导致答题错误。
可以翻开书本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巩固知识,弥补缺漏。
(2)能力欠缺,如图表题分析不通、表述不清。
可以将所做过的此类考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归纳解题思路。
(3)审题失误,如未看清题意或答题要求。
审题时可在重点的地方做记号,以免遗漏题中的重要信息,如看清楚关键字:“都、全、一定、必须、根本、只、肯定、完全、直接、主要、正确、不正确、错误……”,以及“男孩患病、患病男孩”等等。
精选精做,保持状态要适当做练习,保持熟练度,不然会“手生”,高考时跟不上速度。
不要花费大量时间找题做,适当做两套综合试卷,热热身,但不要再去做很多怪题、难题和偏题。
高三下学期生物教师工作计划2024年范文(二篇)

高三下学期生物教师工作计划2024年范文一、备考指导思想与核心策略1. 深入研习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复习备考应严格遵循新课标,以考试大纲和说明为基准,重点掌握核心和主干知识。
通过分析近年教育改革动态,探究高考改革方向,关注新增内容,提升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个性化答题以及综合素质。
2. 紧密围绕教材,巩固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鉴于高考生物试题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等关键模块的侧重,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深化理解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和实验原理等关键知识点,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创新思维训练,提升答题技巧与速度。
3. 精研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优化复习效率。
教学活动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思维能力。
4. 精准分析学情,实施分层教学,做好优生培养与差生辅导工作。
依据学生的学科表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对潜力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加强对差生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通过针对性练习提升其学业水平。
5. 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在备考后期,应增加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训练,培养学生适应不同题型和题量的应试习惯,全面提高其解题能力。
6. 注重高考信息的搜集与分析。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高考信息对于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避免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7. 关注生物学领域最新进展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追踪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特别是与选修模块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相关试题。
二、时间规划与教学目标1. 第一阶段:____月中旬,完成一轮复习,重点巩固基础知识,完成必修3模块及选修3的学习。
2. 第二阶段:____月中旬至____月,开展第二轮复习,进行专题训练。
包括实验专题、选修3、生命活动、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态、物质与结构基础等。
【高中生物】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想象中遥不可及。
虽然它们主要基于能力调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但它们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面孔。
因此,在评论中,有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握知识的脉络。
以下是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的总结,仅供参考!一、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多年来的高考在大纲中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试。
因此,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标、考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通读教材,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理解熟记。
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理解性记忆,以保证准确无误,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答题。
在基础训练时,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重创新方法,对典型例题要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度,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对于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标准写法,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验证实验等不同实验的实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特点需要注意。
在生物学中,尤其是选修教材中的粗体字,往往是高考基础知识考试中最常用的词汇。
我们应该理解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它。
基础培训不足以回答更多问题。
要做典型,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够从经验中吸取知识,最终达到精通的境界。
二、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
通过对课程标准、高考命题理念与趋势、考试指导的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方向。
在复习备考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书为依据,重点突破核心知识。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变化,把握重点和主要知识,妥善处理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序、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点,明确重点。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精品】

高三生物考前指导一、答卷过程1、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建议选择题用时在40分钟以内,争取最后留出5-10分钟检查全卷。
2、明确全卷答题原则: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题得一点分,全卷不留空白。
选择题:按题目顺序完成,认真审题,一定要读完每个选项,对个别有难度的题目如概率遗传题不要过于纠缠,可留待时间允许最后突破。
非选择题:一般按题目顺序完成,除非个别题目明显很难。
遗传题如果较难,可以放到最后再做。
每个大题中,根据自己对每个空格难度的判断,先易后难完成。
对于有难度的题目,不要轻易放弃,要明白非选择题一般是按照难度梯度设置各道小题的,所以要步步为营,每分必争。
对于不会的题,也要作答,不要留空。
注意千万不要填错空格的位置。
二、解题策略与答题规范1、选择题的解题策略(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和主旨所在,找准了关键词语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者是涉及两个以上知识点的选择题,就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再仔细分析供选答案,选出正确选项。
如例1的关键词是初步水解。
例1、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B.四种脱氧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四种核糖核苷酸(2)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
如例2的限制条件是直接原因。
例2、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直接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DNA碱基序列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
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整理
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整理如果你指望生物考前背背就可以考高分,那是天方夜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中尤其是在生物考试中,你也很难取得高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1、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
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即所谓“瞻前顾后”。
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即所谓“左顾右盼”。
2、学会记忆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
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 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
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
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3、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学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可以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学生不只要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
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及时解决,越彻底越好。
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三生物考前指导
2014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考前指导编者:陆德平、黄忠兰2014-6-2第一篇知识篇1、生化反应(1)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其中哪些是还原糖?化学式?分类?分布?(2)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3)ATP、ADP结构简式、与RNA的关系?(标出各符号的名称、及它们的名称)(4)核苷酸示意图(两种,并把含氮碱基字母名称标出来)(5)DNA平面结构图(标出10个名称P51页第一题图,并且指出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位置,基因等的位置)(6)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P63页图4-2;tRNA结构示意图P66页注意5处碱基配对(7)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二肽的反应式,二肽是有两个肽键吗?(8)光合作用:①H2O的光解;②A TP的形成;③ATP的水解;④CO2固定、C3的还原反应式;⑤总反应式:(9)细胞呼吸:①有氧呼吸反应式(三步反应和总反应式):②无氧呼吸反应式(2条)2、重要的结构图(1)有关细胞的结构:注意一般与特殊,典型性和例外性1.分布4.功能注:1.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2.高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有细胞壁,而无中心体3.低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既有细胞壁,又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一定有叶绿体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吗?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吗?有液泡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吗?有细胞壁的一定是植物细胞吗?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吗?光学显微镜下(高中实验中)易于观察到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染色体蛔虫、人成熟的红细胞(说出特殊性);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干重、鲜重)二张示意图P17细菌、蓝藻结构示意图P9;线粒体、叶绿体结构示意图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P53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名称(2)①内环境结构示意图(示物质交换);②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3)①神经元模式图(要知道是动物细胞图的特殊化)②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示意图;③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④反射弧的基本结构⑤各级中枢示意图P20⑥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P21⑦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P213、重要的过程图(1)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P49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P49 ;豚鼠胰腺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的图解P48(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P103(3)细胞呼吸过程图解P93(4)画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流程图(精子与卵细胞形成);思考:①如果是AaBb型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染色体和基因走向如何;并把基因标在上述流程图中;②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卵细胞)有几种、几个?AaBb基因型的个体呢?③人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吗?精子中有X染色体吗?④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过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吗?如有,此时细胞名称是什么?⑤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并产生配子。
2014届江苏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4) 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含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 的大肠杆菌,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抗生素B 的 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右图示的菌落。再将灭 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 后将绒布按到含 抗生素A 的培养基上培养,得 到如图2的结果(空圈表示与图1对照无菌落的 位臵)。挑选目的菌的位臵为 。
图1培养基中对应图2中消失的菌落
(5) 若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表达产物是一条多肽 链,如考虑终止密码,则其至少含有的氧原子 数为 340 。
遗传
如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常染 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 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 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 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轻)。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控制体重的基因型有 27 种。 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则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 31/32 。 (2)若有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异常小鼠,该小鼠成 年后进行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仍会彼此分离),则可 形成 4 种不同的配子(只考虑性染色体的组合)。 (3)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 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 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 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 测其原因是 E基因纯合致死 。 (4)小鼠的眼色有红眼、杏红眼、白眼三种,且由两 条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_nn为红 眼,M_Nn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为白眼,现有 MmNn两只雌雄鼠杂交,产下F1代小鼠,再让F1代中 的杏红眼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杏红眼:白眼=2:4: 3 。
07届澧县第一中学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07届澧县第一中学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一、生物学科2006年与2007年考纲范围对比有变化的地方:
二、应考方法技巧: 1、如何面对难易不同的题目: 容易试题要小心,力争不失分,即慢做会,求全对; 中档试题要细心,力争得高分,即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 生繁难题有信心,力争得点分,或者舍弃全不会。 始终保持平常心,不求多得,只求少失;不求草草答完全卷,只求做了都对。 2、如何解决难易不同的题目:答题准确;答题迅速;答题整洁。 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三、答题方法技巧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30分):认真审题,注意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特别是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为高考试题和自己做过的试题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要特别注意条件、要求或图示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①直接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选择的内容,或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识图等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2005年高考天津理综卷的第5题: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孩子的概率是:A.1/4 B.3/4 C.1/8 D.3/8 ②排除法:即排除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剩下的则可以用直选法和比较法 Ⅰ、逐项排除法是指根据题干所给定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选项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 例如:2005年全国统考(Ⅱ)理综卷第5题: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Ⅱ、正、反交叉排除法 组合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中的常见题型,解这类题时,常用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是正、反交叉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把你认为肯定有错误的选项排除,这属反向排除,把你认为肯定对而该选项没有也排除掉,剩下即为正确答案。 1.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高考考前指导新疆乌市一中侯伟(整理稿未经本人审阅)一.答题口诀两则口诀一:做题之前先评估,看看没空值几分;它值几分答几点,凑不够数也要诌。
口诀二:组织语言有诀窍,一用题干二用书;实在不行用教辅,切记不说心里话。
对口决一的解释:例1:(2014年新课标卷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
分析:这道题是近几年新课标卷最简单的一道遗传题,然而学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
一些好学生也存在漏答的情况,一些以前做过一次原题的学生依然存在漏答的情况。
大家一致认为这道题不难,为什么会丢分呢?老师和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一道看起来较简单的遗传题,总是想心算而不愿意动笔,而这正是出现漏答和错答的原因。
这道题告诫我们,再简单的遗传题,为了准确起见,也要动笔演算。
此外,本题11分,共4空,那就意味着有3个空都是3分,而本题有2个3分空的答案都是3个内容,这很值得关注。
这说明做题之前先评估一下每空的分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评估之后一个空值3分,很有可能命题者就设计了3个答案。
另外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空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一个或2个长句子,因此不要幻想写几个字就能拿全这3分,就是“诌”也得“诌”出2个长句来。
【答案】(11分)(1)隐性(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对口诀二的解释: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一:题干语言(命题者和做标准答案的是同一个人,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的表述特点在答案中也会体现出来,因此模仿题干语言来答题跟标准答案的接近程度就高,俗称“抄题干”。
)表达方式二:教材语言(生物学名词和术语),切记不说“心里话”。
例2:“庄稼地里放稻草人”有什么生态学意义?用“心里话”回答:吓唬鸟,产量高。
(不得分)用“教材语言”回答: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满分)例3:(2014年新课标II卷40)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
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
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分析:第一个空的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乙”,但是由于(1)和(2)问成功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作答这一空时,已经忘记了题干的信息。
因此,高考时,当你不知道怎么作答的时候,建议回头再看一眼题干。
事实上这一空如果填了其他的答案,整个句子也是读不通顺的。
第二个空,部分学生答成了“蛋白质、核苷酸序列、抗原抗体杂交带”,可见这部分学生是理解了意思,但是表述不够规范。
仔细分析,在整句题干语境的限定下,只能填“表达产物”,其他的答案填上去,读起来就会很别扭。
第三个空,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
综上,如果你的答案填上去之后读起来有点别扭,可能是表述不规范,或者忽略了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或者不符合题干前后语境的限定。
答案:(3)乙表达产物耐旱性二.不可或缺的废话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因此,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一般这种设问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2个较长句子。
很多学生往往理解了题意,但就是不能组织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写出的答案总是跟标准答案有较大差距;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标准答案说的是“废话”。
下面用新课标卷的高考真题来告诉大家,标准答案中的这些“废话”为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先举个地球人都看懂的例子。
情景:小明坐爸爸的车去学校,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所以小明迟到了。
问题:小明迟到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1:因为小明是坐的爸爸的车。
(阅卷人心情好给1分,心情不好给0分,因为坐爸爸的车跟迟到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答案2:因为小明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
(1分,因为阅卷老师要猜测小明坐在爸爸的车上)标准答案:小明坐爸爸的车去上学(1分),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1分),所以小明迟到了(1分)。
【例1】(2013新课标II 卷30节选)回答下列问题:(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命题情景: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所以,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
问题: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学生答案1: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1分,因为胰岛素分泌多,跟血糖下降速度不同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学生答案2: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2分,缺少一句你觉得是废话的话)。
标准答案: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3分,标准答案比学生答案2只多了一句你认为是废话的话)【例2】(2015新课标II 卷29节选)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情景: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A 组。
问题: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学生答案1: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书写工整2分,书写不工整1分)。
学生答案2: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书写工整3分,书写不工整2分)。
学生答案3: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A组果实最早成熟(就算书写不太工整也必须给3分,因为这样回答,逻辑上无懈可击)。
【例3】(2015新课标II 卷31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学生答案1: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减少则甲增加(1分,因为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丙增加则乙减少)。
学生答案2:丙吃乙,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吃甲,乙减少则甲增多(2分,太口语化,没有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学生答案3:丙动物捕食乙动物,丙动物数量增加则乙动物数量减少;乙动物捕食甲动物,乙动物数量减少则甲动物数量增多(3分,表述具有浓浓的生物学味道,虽然有点啰嗦)。
【例4】(2012新课标节选)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加粗字体部分为设问处和答案)(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情况。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1:1,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毛色正常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题思路见下图。
【分析】:第(1)问的第4空,标准答案就是把题干反着说了一下,就是一句“废话”,但这句废话值2分。
所以,面对新课标这样的设问方式,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把题干反过来抄上去,没准就能蒙对2分。
三.如何规避高考阅卷时被误判的风险(一)、先明确几个问题1、什么样的答案最容易得分?当然是跟标准答案越接近的答案越容易得分。
标准答案谁制定的?当然是谁命题谁制定标准答案。
如何让你的答案跟标准答案长的像?当然是模仿命题者题干中的用词和风格(抄题干),因为命题者命制题干和制定答案的风格具有一致性。
2、高考阅卷的潜规则(不是你的答案不对,而是阅卷老师不会花时间仔细看)每年都有中学教师参与高考试题的阅卷工作,所以高考的阅卷流程不是什么秘密。
正式阅卷之前,会先试阅几千份试卷,收集学生答案中可能存在的正确答案(与标准答案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考生的答案意思正确,但并没有在试阅时被收集到。
所以,这些学生的正确答案很可能就会被误判。
高考阅卷的主力军是在校的研究生,阅卷速度非常快,长句子表述题阅卷时首先看关键词,没有关键词的答案被误判的概率就很大。
有人可能会说,高考阅卷会这么不负责吗?其实这不是负责不负责的问题。
简单的算个账,就按一分钟批阅5份试卷算(当然,这个速度肯定是要挨批的,被扣工钱也是有可能的),一个小时300份,一天下来将近一天要评阅将近3000份试卷,阅卷老师也是人啊,阅卷老师也会觉得累啊,换谁谁也累。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一个3分的产句子表述的空,阅卷老师评阅了几十份卷子都见到一个跟标准答案长的像的,突然发现你的答案的表述习惯跟标准答案很接近,那是什么感觉?亲人啊,他乡遇故知了!然后,毫不犹豫的,就给了你的这一空满分,哪怕你的字写的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