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高考考前指导


生物学高考考前指导
新疆乌市一中侯伟
(整理稿未经本人审阅)
一.答题口诀两则
口诀一:做题之前先评估,看看没空值几分;它值几分答几点,凑不够数也要诌。
口诀二:组织语言有诀窍,一用题干二用书;实在不行用教辅,切记不说心里话。
对口决一的解释:
例1:(2014年新课标卷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
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
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
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填“隐
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
分析:这道题是近几年新课标卷最简单的一道遗传题,然而学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好学生也存在漏答的情况,一些以前做过一次原题的学生依然存在漏答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这道题不难,为什么会丢分呢?老师和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一道看起来较简单的遗传题,总是想心算而不愿意动笔,而这正是出现漏答和错答的原因。这道题告诫我们,再简单的遗传题,为了准确起见,也要动笔演算。此外,本题11分,共4空,那就意味着有3个空都是3分,而本题有2个3分空的答案都是3个内容,这很值得关注。这说明做题之前先评估一下每空的分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评估之后一个空值3分,很有可能命题者就设计了3个答案。另外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空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一个或2个长句子,因此不要幻想写几个字就能拿全这3分,就是“诌”也得“诌”出2个长句来。
【答案】(11分)
(1)隐性(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对口诀二的解释: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一:题干语言(命题者和做标准答案的是同一个人,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的表述特点在答案中也会体现出来,因此模仿题干语言来答题跟标准答案的接近程度就高,俗称“抄题干”。)
表达方式二:教材语言(生物学名词和术语),切记不说“心里话”。
例2:“庄稼地里放稻草人”有什么生态学意义?
用“心里话”回答:吓唬鸟,产量高。(不得分)
用“教材语言”回答: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满分)例3:(2014年新课标II卷40)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
的是否得到提高。
分析:第一个空的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乙”,但是由于(1)和(2)问成功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作答这一空时,已经忘记了题干的信息。因此,高考时,当你不知道怎么作答的时候,建议回头再看一眼题干。事实上这一空如果填了其他的答案,整个句子也是读不通顺的。
第二个空,部分学生答成了“蛋白质、核苷酸序列、抗原抗体杂交带”,可见这部分学生是理解了意思,但是表述不够规范。仔细分析,在整句题干语境的限定下,只能填“表达产物”,其他的答案填上去,读起来就会很别扭。
第三个空,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
综上,如果你的答案填上去之后读起来有点别扭,可能是表述不规范,或者忽略了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或者不符合题干前后语境的限定。
答案:(3)乙表达产物耐旱性
二.不可或缺的废话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因此,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设问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2个较长句子。很多学生往往理解了题意,但就是不能组织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写出的答案总是跟标准答案有较大差距;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标准答案说的是“废话”。下面用新课标卷的高考真题来告诉大家,标准答案中的这些“废话”为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先举个地球人都看懂的例子。
情景:小明坐爸爸的车去学校,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所以小明迟到了。
问题:小明迟到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1:因为小明是坐的爸爸的车。(阅卷人心情好给1分,心情不好给0分,因为坐爸爸的车跟迟到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答案2:因为小明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1分,因为阅卷老师要猜测小明坐在爸爸的车上)
标准答案:小明坐爸爸的车去上学(1分),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1分),所以小明迟到了(1分)。
【例1】(2013新课标II 卷30节选)回答下列问题:(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命题情景: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所以,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
问题: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学生答案1: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1分,因为胰岛素分泌多,跟血糖下降速度不同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学生答案2: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2分,缺少一句你觉得是废话的话)。
标准答案: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3分,标准答案比学生答案2只多了一句你认为是废话的话)
【例2】(2015新课标II 卷29节选)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
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
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
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
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
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
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
(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情景: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A 组。
问题: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
学生答案1: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书写工整2分,书写不工整1分)。
学生答案2: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书写工整3分,书写不工整2分)。
学生答案3: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A组果实最早成熟(就算书写不太工整也必须给3分,因为这样回答,逻辑上无懈可击)。
【例3】(2015新课标II 卷31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学生答案1: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减少则甲增加(1分,因为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丙增加则乙减少)。
学生答案2:丙吃乙,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吃甲,乙减少则甲增多(2分,太口语化,没有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学生答案3:丙动物捕食乙动物,丙动物数量增加则乙动物数量减少;乙动物捕食甲动物,乙动物数量减少则甲动物数量增多(3分,表述具有浓浓的生物学味道,虽然有点啰嗦)。
【例4】(2012新课标节选)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加粗字体部分为设问处和答案)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情况。(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1:1,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毛色正常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解题思路见下图。
【分析】:第(1)问的第4空,标准答案就是把题干反着说了一下,就是一句“废话”,但这句废话值2分。所以,面对新课标这样的设问方式,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把题干反过来抄上去,没准就能蒙对2分。
三.如何规避高考阅卷时被误判的风险
(一)、先明确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答案最容易得分?
当然是跟标准答案越接近的答案越容易得分。
标准答案谁制定的?
当然是谁命题谁制定标准答案。
如何让你的答案跟标准答案长的像?
当然是模仿命题者题干中的用词和风格(抄题干),因为命题者命制题干和制定答案的风格具有一致性。
2、高考阅卷的潜规则(不是你的答案不对,而是阅卷老师不会花时间仔细看)
每年都有中学教师参与高考试题的阅卷工作,所以高考的阅卷流程不是什么秘密。正式阅卷之前,会先试阅几千份试卷,收集学生答案中可能存在的正确答案(与标准答案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考生的答案意思正确,但并没有在试阅时被收集到。所以,这些学生的正确答案很可能就会被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