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生理

肌肉生理
肌肉生理

第八章肌肉生理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Mg2+通道开放

[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

B. Mg2+

C. Na+

D. K+

E. Cl-

[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胆碱酯酶

D. ATP酶

E. 以上都不是

[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胺

E. 四乙基胺

[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细肌丝

[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8.010]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质指的是()。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钙蛋白

D. 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E. 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

[8.011]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

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纤维

D. 肌钙蛋白和肌纤蛋白

E. 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8.012]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 Ca2+的储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8.013] 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A. 肌小节长度缩短

B. 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 相邻的 Z线互相接近

E. 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8.01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A. 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 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

D. 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 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

[8.015]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 Na+

B. Cl-

C. Ca2+

D. K+

E. Mg2+

[8.01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 横管

B. 肌膜

C. 线粒体膜

D. 肌质网膜

E. 粗面内质网膜

[8.017]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18]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19]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20] 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A. K+内流

B. Cl-内流

C. Na+内流

D. K+外流

E. Ca2+内流

[8.021] 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2] 细肌丝中聚合成双股螺旋主干的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3] 横桥的成分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4] 肌丝滑行时,横桥必须与之结合的蛋白是()。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5] 骨骼肌细胞中作为Ca2+受体的是()。

A. 肌凝蛋白

B. 肌纤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原肌凝蛋白

[8.026]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7]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8] 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29]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

B. 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 完全强直收缩

E. 无收缩反应

[8.030] 在较大后负荷时,肌肉的收缩是()。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8.03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B. 细胞外液中的Mg2+

C.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D. 细胞外液中的Ca2+

E. 以上都不是

[8.03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

A. 不是“全或无”的

B. 无不应期

C. 成电紧张性扩布

D. 可以总和

E. 能形成反极化

[8.03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时间延搁

C. 化学传递

D. 单向传递

E.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8.036] 在运动终板处()。

A.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C.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 以上都不正确

[8.03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

A. 双向传递

B.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C.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D.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E. 以上都不是

[8.03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A. 肌凝蛋白

B. 肌钙蛋白

C. 肌纤蛋白

D. 钙调蛋白

E. 以上都不是

[8.039] 单个骨骼肌细胞()。

A.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B.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C.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D. 细胞内不储存Ca2+

E. 以上都正确

[8.04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A.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

B.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D.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8.04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A.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

B. 缺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

C.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

D. 可产生动作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8.04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8.04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包括()。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8.04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

A.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B.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C. 快步、跑步和跳跃

D. 卧倒和蹴踢

E. 以上都是

[8.04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8.046] 下列关于防止与延缓疲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适宜的负重

B. 适当的运动速度

C. 调教和训练

D. 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E. 以上都是

[8.047]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叫做一个()。

A. 肌小节

B. 明带

C. 暗带

D. 运动单位

E. 三联管结构

[8.048]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包括()。

A. Ca2+进入神经膜内

B. Ach的释放

C. R-Ach的形成

D. 产生终板电位

E. 以上都是

[8.049] 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受体的是()。

A. 依色林

B. 新斯的明

C. 箭毒

D. 有机磷农药

E. 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正误题

[8.001] 骨骼肌和心肌一样,只要有一根肌纤维发生兴奋,整个肌肉也就会产生兴奋。

[8.002] 一根神经纤维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叫运动单位。

[8.003] 骨骼肌的兴奋性高于平滑肌而低于心肌。

[8.004]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一样,既可去极化,又可反极化。

[8.005] 箭毒之所以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主要是由于它抑制了胆碱脂酶的活性。

[8.006] 敌敌畏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它与受体结合时,接头传递受到阻滞。

[8.007] 骨骼肌收缩时,明带拉长、暗带缩短、 H带不变。

[8.008] 骨骼肌收缩耦联过程中的耦联因子钙离子来自于细胞外,而心肌细胞则来自于肌质网。

[8.009]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8.010] 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

[8.011] 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

[8.012] 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Ca2+、Na+、K+,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

[8.013] 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8.014] 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

[8.015] 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全强直收缩。

[8.016]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8.017] 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8.018]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8.019] 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

[8.020] 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8.021] 在正常动物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属于等张和等长收缩的不同程度的复合收缩。

[8.022] 在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钙离子转运均需细胞膜本身耗能。

[8.023] 钙离子缺乏时,神经兴奋所引起的终板电位下降。

[8.024] 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平滑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同。

[8.025] 横桥可与肌浆中钙离子作可逆性结合。

[8.026] 横桥具有ATP酶活性。

[8.027] 信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传递,且有时间延搁。

[8.028] 骨骼肌在显微镜下可呈现横纹,而心肌则没有。

[8.029] 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和终板膜上均有高浓度的分解乙酰胆碱的胆碱酯酶。

[8.030] 钙泵是一种蛋白酶,可分解ATP ,主动转运Ca2+,其激活依赖于Ca2+和Mg2+。

三、填空题

[8.001] 骨骼肌细胞进行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

[8.002] 单收缩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8.003] 神经冲动所以能引起肌肉收缩,其功能的联系是通过______完成的。

[8.004]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四个主要环节是:钙离子______,

______,______和产生______。

[8.005] 有机体,维持姿势的肌肉收缩近乎______,进行无外加负荷的肢体运动的肌肉收缩近乎______。

[8.006] 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______,这是由于运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通常是______。

[8.007] 正常体内骨骼肌能持久而协调的收缩,是由于各个运动单位______强直收缩和不同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______发放而引起的。

[8.008] 躯体运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和______。

[8.009] 在测量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中,动作电位的幅值开始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______,这与“全或无”定律______矛盾。

[8.010]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征有:传递物是______,兴奋传递是______,存在时间延搁。

[8.011] 肌肉疲劳会严重地______等张收缩的持续时间,这是由于此时______主动转移受到影响所致。

[8.012] 单个运动神经元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______ 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______肌纤维。

[8.013] 当动作电位传播到神经-肌肉接头后,引起______从______释放。

[8.014] 终板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不是______,可表现总和,其电位只是______,不会______。

[8.015] 终板电位是 Ach作用于接头后膜,使后膜对离子特别是______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______。

[8.016]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

______,也不在______或______,而在______部位。

[8.017] ______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相似。

[8.018] 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______是耦联结构基础,

______是耦联的因子。

[8.019] 防止与延缓疲劳的措施有:适宜的负重和______,______,

______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等。

[8.020]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8第八章 肌肉生理

第八章肌肉生理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Mg2+通道开放 [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 B. Mg2+ C. Na+ D. K+ E. Cl- [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胆碱酯酶 D. ATP酶 E. 以上都不是 [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胺 E. 四乙基胺 [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细肌丝 [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新街镇中心学校刘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新街镇中心学校刘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

各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各个年级段学生的心里特点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生理特点: 出现变声现象,男孩会很明显,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沟通: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需要在这一年考取,奥数和英语更是重中之重,开始关注小升初动向。总述:小学一至五年级,这些年级的特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各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的课程(比如三一口语,奥数等),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些学生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6.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7、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18、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19、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20、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21、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及一次机械性收缩。

运动生理学 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

第十一章肌肉力量 1.试列举阐述肌肉力量的分类极其特点。 根据肌肉的收缩类型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肌肉长度不变能维持身体姿 势或固定某环节于一定的位置,但不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动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身体或运动 环节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根据物理学上的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公式,即F=ma,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重力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肌肉工作时所推动的器械的重量来衡量,而动作的速 度则变化较小。 速度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器械运动的加速度来评定。 在人体测量领域还常把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绝对力量:指机体客服和对抗阻力时实际测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相对力量:是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最大肌 肉力量。 肌肉力量按照其表现形式的特点还可分为最大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 2.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指垂直于肌纤维纵轴横切一块肌肉所获得的全部肌纤维的横断面面积。 肌纤维类型:根据收缩的速度,骨骼肌可分为快肌和慢肌纤维两大类。 肌肉初长度:肌肉收缩前的得出长度越长,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肌肉长度缩短的程度越大,发挥的力量也越大。 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 激素作用 训练作用:目前认为,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肌肉肥大、改善肌肉神经控制和增强肌肉代谢能力等多种机制来提高肌肉力量的。 3.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有哪几种? “PIRTS” 最大负荷百分比(percent) 组间练习间隔(interval) 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repetition) 重复练习的时间(time) 组数(set) 训练频率(frequency)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题 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 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 、Cl- B、K+ C、Na+ D、HCl 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 、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 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 、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 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 、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 、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 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 、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 、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 C、胃肠蠕动减弱 D、吞咽困难 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 、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 C、胃排空作用 D、胃粘液屏障作用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C、腹泻会失碱 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 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 、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

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核心提示: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生殖系统快速发育18 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 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 周龄时的30 倍和48 倍左右。它说明在18 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 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 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时的30倍和48倍左右。它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此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骨钙沉积加快 在18 周龄~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 克~5克为髓骨钙。它的沉积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 天,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若动用过多则出现缺钙、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等问题。 体重的快速增加 从18 周龄开始鸡只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 周内增重约400 克,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鸡只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在预产阶段内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 内分泌机能旺盛,这一切变化对鸡只来讲都是一种应激,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阶段。 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鸡群以后的高主稳产打好基础,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淘汰病、弱、残鸡蛋鸡群经过较长的育成饲养,常会出现少数的病鸡、弱鸡和伤残鸡。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合格率及保持开产的一致性,必须在预产阶段进行整群工作,淘汰那些无治愈希望的病鸡、体重与群体水平相差甚远的弱鸡以及失去生产价值的伤残鸡。 接种和驱虫 在预产阶段,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寄生于体表的虱、螨类寄生虫,采取喷洒药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采取饲料拌药喂服,同时在鸡群预产期,还要进行一次新城疫I 系苗的注射,防止鸡群开产后暴发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 TP。 ADP+CP——磷酸激酶A 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 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1.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是消化从外界摄取的食物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供 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并将未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 经肛门送出体外。 2. 消 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称为消化。 3. 消化的方式 a.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 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b. 化学消化:消化液中各种酶,能分别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 物质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 4. 吸 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叫吸收。 5. 消化器官的其他功能 除了消化和吸收之外,消化器官还有重要 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平滑肌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的时间都比骨骼肌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全部收缩过程约为20秒或更 长。 2.自动节律性收缩:收缩节律不如心肌那样规则而且收缩缓慢。 3.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消化管肌肉的各种收缩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4. 富有伸展性:在外力作用下,消化管平滑肌可伸展原长度的2- 3倍,胃可以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来体积的食物。 5.对一些理化刺激较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较不敏感,但它对一些生物组织产物的刺激特别敏感,例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使它 收缩,而肾上腺素则使它舒张,此外对酸、碱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也有反 应。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和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一样,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外较膜内为正,静息电位主要由K+的外流形成。Na+和Ca2+对平滑肌的静息电位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静息电位的值 为-60∽-50mV。 2.基本电节律(或慢波电位) 消化管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自发产生节律性去极化,由于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发生频率较慢称为慢波电位。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生物电钠泵活动的周期有关。 在安静状态下 其波幅变动:5-15mV,持续时间:1-4s 频率随组织不同而同:胃3次/分;12指肠:11-12次/分;回肠:8-9次/分 3.动作电位:当慢波电位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就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并跟着出现肌肉收缩。动作电位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就越大。 4.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发生之后而产生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基本电节律)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慢波电位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5.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与哺乳动物神经纤维和骨骼肌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生与Na+无关,目前认为,在刺激作用下,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突然增加,Ca2+大量内流是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 关于动作电位的触发肌肉收缩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钙调素作为平滑肌收缩系统中的Ca2+受体,可因动作电位引起胞浆内Ca2+浓度↑,进而起到激活肌丝滑行之作用。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消化液组成: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6-8L,主要由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 2.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以便于吸收。 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使之适应于酶分解作用的需要。 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份,使之便于吸收。 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3.消化液分泌过程:分泌过程是腺细胞主动活动的过程,它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能量主要来自腺细胞的ATP): ①腺细胞从其周围的血液内摄取原料。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一)骨豁与关节特点 1 ?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 5,而成人为3: 7,所以,其骨韶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 .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 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2 .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 .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

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第二章肌肉活动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1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1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1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19、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20、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小学至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

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生理特点: 出现变声现象,男孩会很明显,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增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M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宠物犬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宠物犬呼吸系统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二、宠物犬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鼻头由特殊分泌细胞保持湿润,气味以微粒呈视,会溶入鼻头液体,再带到感觉细胞。 鼻孔、鼻前庭、固有鼻腔,固定鼻腔分为嗅区和呼吸区,宠物犬嗅区嗅细胞数量多,约2亿多,而人类只有500万多。 健康犬的呼吸数为每分钟15?30次。呼吸数常受某些生理因素和外界条件影响,如幼犬比成年犬稍多,妊娠犬比未妊娠母犬多,尤其在运动或兴奋时常可增加好多倍。此外,气温、季节的变化也可影响呼吸数的变化。 宠物犬的呼吸方式:正常呼吸式是胸式呼吸。如果呼吸时腹壁运动较胸壁运动明显(腹式呼吸)或胸壁与腹壁运动同时进行(胸腹式呼吸),则表明胸部或腹部有疾病,如胸膜炎、胸水或肋骨骨折等。 宠物犬的呼吸节律:健康犬的正常呼吸,是准确而有节律的相互交替运动,即吸气后紧接着呼气,每次呼吸之后,经过短暂的间歇期,再进行下一次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很有规律,所以称为节律性呼吸。节律紊乱,就是异常现象。但是,健康犬的呼吸节律,可因兴奋、运动、恐惧、尖叫、嗅闻等而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应与病理性变化相区别。疼痛、缺氧、神经兴奋及肺有实质性病变时,都可出现病理性频率增多。中毒性昏迷时,频率减少。脑炎和毒血症时,频率时快时慢(潮式呼吸)。 当病犬呼吸时表现张嘴,头颈伸直?肋骨向上方移位和肘部向外扩展时,是由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如病犬呼吸表浅且呼吸数增多,表明肺不能完全扩张,常见于肋骨骨折、肺炎、气胸或胸膜炎。呼吸道被异物或肿瘤压迫或阻塞而狭窄时,也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现象。

学生生理特点

小一至高三各年级心理生理特点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生理特点: 出现变声现象,男孩会很明显,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沟通: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需要在这一年考取,奥数和英语更是重中之重,开始

妇产科学指导:女性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一)胎儿期 受精卵是由父系和母系来源的23对(46条)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X 与Y决定胎儿性别,XX为女性,因无雄激素,无副中肾管抑制因子,中肾管退化,两条副中肾管发育为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胎盘及母体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影响,出生时新生儿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出生后新生儿血中雌激素水平因脱离母体迅速下降,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均属生理现象,短期内能自然消退。 (三)儿童期 从出生后4周至12岁左右称儿童期。儿童期早期(8岁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卵泡无雌激素分泌。生殖器幼稚型。儿童期后期(8岁后)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卵巢发育并分泌少量性激素。 (四)青春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此期生理特点有: 1.第一性征发育即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器官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生殖系统功能尚未完善。 2.第二性征出现包括音调变高,乳房发育,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髋部皮下脂肪增多,形成女性特有体态。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接近10岁时乳房开始发育,数月至1年后开始生长阴毛及腋毛。 3.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此时月经周期常不规则。 (五)性成熟期 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时期。18岁开始,历时约30年,此期卵巢功能成熟,出现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各部及乳房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六)绝经过渡期 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始于40岁后,历时短1~2年,长10余年。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称绝经。世界卫生组织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时期称围绝经期。 (七)绝经后期 绝经后期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初期卵巢卵泡耗竭,分泌雌激素功能停止,卵巢间质有分泌雄激素功能,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为雌酮,成为绝经后期血循环中的主要雌激素。妇女60岁后称老年期。

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职业卫生

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职业卫生 女性与男性除了生殖系统的差异外,在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特点 1)外形与骨骼:身高、体重、胸围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三大标志,男性身体多粗壮,肩宽臀部窄,男性身高、体重、胸围的均值均大于女性。男性肩宽上肢长,工作半径增加,可为工作提供一定的方便,女性下肢较短,故跳跃、疾走等动作不及男性灵敏。在召骼方面,男性骨盆宽度小,骨盆壁厚而深、骶骨岬突出,适于承重,而女性骨盆壁薄,伽骨岬不突出,扩大了骨盆人口,有利于分娩而不利于负重。 2)肌肉与皮下脂肪:男性肌肉发达坚实有力,其重量约占体重的40%一50%,而女性肌肉重量则仅占体重的32%~40%,女性胸背部及四肢肌肉都不如男性发达,故男。日的肌肉力量大于女性。女性皮下脂肪丰富,约占体重的20%~25%,较男子多14%,殛脂溶性毒物较敏感。 3)盆腔: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位于骨盆腔内,这是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学上最为主要的差异。女性盆腔内韧带分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和分布与男性不同,盆厝底部组织较松弛,从事重劳动时腹压的升高可影响盆腔内器官的位置与功能,易引起子苣脱垂等疾病。 (二)女性生理功能特点 1)血液与循环功能:女性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与男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总血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女性均低于男性(表12-1),所以女性血液的辐送氧能力不如男性,动脉血中氧含量低于男性,因此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时,女性心率男性快,即在同等的需氧水平下,须以增加心跳次数来满足机体需要,因而女性易较早甘现疲劳不适于重体力

劳动。 2)呼吸功能:女性肺活量比男性小,每分钟最大耗氧量也较小,当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女性的呼吸频率比男性快,以满足肌体对氧气的需要。此外,女性的呼吸方式以胸式呼吸为主,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当女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时,由于呼吸量加大,必须进行腹式呼吸,从而使腹压增高而影响盆腔内脏器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位置。 因此,从以上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看,女性对重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不如男性,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女性机体的生理负担比男性大。但是,机体对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与锻炼的关系极大,经过锻炼可以大大地提高机体的作业能力,因此男女在作业上能力的差别不是绝对的,有时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超过性别差异。但是从职业卫生的角度来看,要根据平均水平来研究解决妇女的职业保护问题,在考虑妇女的体力负荷和作业能力时,应与男性有所区别。 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和绝经期(更年期)等特殊的生理功能阶段。在这些特殊的生理时期内,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劳动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职业卫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