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等糖代谢异常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也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近50%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死亡风险都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密切相关。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随着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现和证据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联系。

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胰岛素、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等各种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加,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心血管疾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梗死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生物化学机制。其中一些机制似乎是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例如,增加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阻力等引起的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环节之一,在糖代谢异常发生时,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释放增加,炎症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心肌缺血/梗死是另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与心肌缺血/梗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大量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心肌缺血/梗死,其机制包括细胞凋亡、心肌缺氧、肌纤维和质膜的损伤等。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心肌缺血/梗死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说明控制血糖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糖代谢异常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因素相关联,例如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中风和心瓣膜病等。由于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代谢异常可能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对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和领域入手。

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控制血糖、脂质和血压,降低胰岛素阻力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最关键的防治措施。此外,维生素D、多酚、黄酮类物质、硒、铬、叶酸、ω-3脂肪酸和燕麦胶等物质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糖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点之一。今后,研究者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探索更多新的治疗方案和防治策略,为防治这些重大疾病作出更大的贡献。

糖代谢异常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糖代谢异常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代谢异常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糖代谢异常指人体内糖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发生了紊乱,以及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等方面出现问题。这种异常不仅仅与新陈代谢失调有关,还容易引发一些其它相关疾病。本文将从糖代谢异常的基础知识、糖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糖代谢异常的检测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大家全面了解糖代谢异常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奠定基础。 一、糖代谢异常的基础知识 1.1 糖代谢过程 人体内的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如蔗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人体细胞内,合成ATP为能量供给。但当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细胞内胰岛素的作用减弱,人体内的血糖就会升高,发生糖代谢异常。 1.2 糖代谢异常的类型

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两种类型。其中糖尿病指 空腹血糖≥7mmol/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2小时血糖 ≥11.1mmol/L;糖耐量受损指回升期血糖≥7.8mmol/L但< 11.1mmol/L。 1.3 糖代谢异常的危害 糖代谢异常会对身体的内分泌、代谢、免疫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尤其是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病、神经病、糖尿病足等。 二、糖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2.1 糖代谢异常与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与高血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可能相互影响。 具体而言,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要比健康人高出2倍以上,而高血压患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其原因是糖尿病会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而高血压则会对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和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2.2 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也十分紧密。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糖耐量受损则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2.3 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症 肥胖症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发人群之一。肥胖症患者往往伴有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等情况。研究发现,肥胖症患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体重人群高出2~3倍。此外,糖代谢异常和肥胖症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关系。 三、糖代谢异常的检测和治疗 3.1 糖代谢异常的检测

葡萄糖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葡萄糖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葡萄糖是人体内最基本的能量来源,而葡萄糖代谢是人体能量 代谢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人体内,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反应代谢,最终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而在这个过程中,如 果葡萄糖代谢发生异常,就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一、正常葡萄糖代谢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会通过一系列酶的介导,被分解成为能够 被人体利用的产物。首先,葡萄糖会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被吸收入 细胞内。然后,葡萄糖会被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并在糖原分 解的过程中转化成糖原分子。在需要能量时,糖原分子会进一步 转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并被酶水解,生成能够被细胞利用的能量。 二、葡萄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损伤而导致的葡萄 糖代谢异常的疾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会长期高于正常水平,

导致多种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糖尿病患者中,也非常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2.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葡萄糖代谢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血糖、异常的血脂水平和肥胖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代谢综合征会极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病症的风险。 三、关于葡萄糖代谢的研究 1. 人体糖代谢通路 人体糖代谢通路是人体内葡萄糖代谢的完整过程。它由葡萄糖的吸收、储存、糖原分解等环节构成。对于人体正常糖代谢通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葡萄糖代谢的机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2. 规律性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规律性饮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表明,规律性饮食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症状以及风险。 3. 新型血糖检测仪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血糖检测仪的研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血糖检测仪可以更精准地检测人体的血糖水平,便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四、结论 总之,葡萄糖代谢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常的葡萄糖代谢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而葡萄糖代谢的异常则是引起疾病的根源。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葡萄糖代谢的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最后,我们也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防范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糖代谢的调节与相关疾病

糖代谢的调节与相关疾病 糖代谢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到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糖代谢的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能量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当糖代谢失调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 一、胰岛素的作用与糖代谢调节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并调节血糖水平。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然而,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时,就会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二、糖尿病与糖代谢失调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糖尿病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 除了胰岛素的问题,糖代谢失调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等都与糖代谢失调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三、糖代谢调节与心血管疾病 糖代谢失调不仅与糖尿病有关,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血糖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高血糖还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四、糖代谢调节与肥胖

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糖代谢调节在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 重要作用。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糖代谢失调。此外,肥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五、糖代谢调节与预防措施 为了维持糖代谢的平衡,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其次,适量运动,增加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糖的利用和消耗。此外,定期体检,监测血糖水平,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糖代谢的调节与相关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胰岛素的作用、糖 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都与糖代谢失调有关。了解糖代谢的调节机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在当今社会,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 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其中,糖代谢异常是一个普遍存 在的问题,其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对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糖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是指机体内糖的利用和代谢发生异常的状态。正常 情况下,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关键因素。糖尿病就是由于胰 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导致血糖控制失常而发生的疾病。除了糖尿病,糖代谢异常还包括高血糖、低血糖、血糖不稳定等。这些异 常状况会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进而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 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 黏稠度增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导致高血压、冠 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

病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肥 胖症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比正常人要高,但却无法完全降低血糖水平。这种反复的高血糖状态会破坏 胰岛β细胞,并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循环反馈加剧了肥胖和 糖尿病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过程中,控制 血糖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糖代谢异常与脑血管疾病 除了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糖代谢异常还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 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罹患中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到3倍,且糖尿病患者中的脑血管疾病也更重。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 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这些 因素都会破坏脑部血管,加速脑血管硬化的进程,并促进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的糖代谢异常研究

高血压的糖代谢异常研究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两种健康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着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可能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壁上的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健康问题。它通常伴随着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糖代谢异常则是指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发生了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高或异常低。常见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动脉血压。此外,糖代谢异常还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和炎症反应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高血压本身也会影响糖代谢。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增加,这些物质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以及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并且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和缺乏运动是导致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使得机体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脂肪酸,引发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则会导致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的发生。 在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研究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调节因素。炎症反应中的炎性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壁的增厚,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氧化应激则是指机体内氧化物质产生过多,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氧化应激会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从而加重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在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药物疗法和改变生

糖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一直被视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糖代谢紊乱也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探 讨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一、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1. 高血糖与冠心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但并非仅限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冠脉动脉痉挛、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小板聚集等, 进而引发冠心病的发生。 2. 糖化终产物与动脉硬化 糖化终产物是血液中糖与蛋白质、脂质等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产物。 高血糖状态下,糖化终产物的水平升高,对血管内膜细胞的功能有不 良影响,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 3. 血脂代谢紊乱与脑卒中 糖代谢异常会导致身体内脂代谢紊乱,使得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 白等血脂水平升高。这些异常的血脂易沉积在颈动脉、脑血管内壁等 部位,加大了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二、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1.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糖代谢异常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加剧,并引发炎症反应。这些反应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血管壁的损伤,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高血糖状态下,内皮细胞受损,并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诱发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使得血管内膜更易受伤,进一步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 3. 炎症因子和凝血系统的异常 糖代谢紊乱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和凝血系统异常。这些因子和异常状态会干扰正常的血液流动和血管功能,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采取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适度的运动等手段,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均衡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应适当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保持饮食的均衡。 3. 合理运动

《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

《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1)要点 来自欧洲的EUROASPIRE 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约25% 可检出糖尿病,即新确诊的糖尿病,另有46%~66%的患者处于糖尿病前期,而糖代谢完全正常者仅占10.5%~26.6%。近年我国多项大型人群研究发现,心血管病与糖代谢异常存在高度“共病”关系,且这种“共病”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风险。中国慢性病研究(CKB)对51万成人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缺血性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更为显著,达2.67倍,以此推算中国每年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人数约为50万。 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共病”现状十分严峻,然而国内外研究均发现此类患者的规范性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却严重不足,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和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均很低,而且心血管病患者的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漏诊率很高,这些是导致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非缺血性心血管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降脂、降糖或抗栓治疗带来心血管获益的证据尚不充分,甚至可能有害。如何针对特定的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共病”的患者实施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针对性管理已成为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领域的共同关注点。 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促使降糖药研发理念发生巨大转变,即关注血

糖的同时关注心血管结局。 本共识心血管病与糖代谢异常的定义 一、心血管病 本共识主要纳入以下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二、糖代谢异常 本共识纳入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中国糖代谢异常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对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 糖尿病主要致死致残并发症为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一、10年ASCVD总体风险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与心脏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与心脏健康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而心脏健康作为糖尿病患者 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备受广泛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糖尿病患者 的葡萄糖代谢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由胰岛素的调节下被细胞摄取,供给机体能 量需求。然而,在糖尿病患者身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出现高血糖 的症状。 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会对心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 水平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将诱发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葡萄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的影响。 二、高血糖对心脏的影响 1.心肌结构改变:高血糖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等改变,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2.心血管损伤:高血糖使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功能异常, 进而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受到影响,易引发冠 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心肌能量代谢紊乱:高血糖状态下,心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 而代谢产物乳酸增加,从而导致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进一步影响心脏 的功能。 三、管理糖尿病,保护心脏健康 要想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健康,必须综合管理糖尿病,控制血糖 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1.合理膳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控制饮 食中葡萄糖的摄入量,并配合合理的饮食结构,确保血糖的稳定。 2.规律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强心脏功能。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进 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注射,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心脏健康风险。 4.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 脏超声等,及时发现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结: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高血糖状态会对心 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管理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采取适当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等,以保护心脏健康,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 展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产生和发展。在AS的发展过程中,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葡萄糖代谢紊乱 葡萄糖代谢紊乱是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调节发生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葡萄糖酸代谢异常等。这种紊乱可以引起糖尿病(DM)的发生,并加速AS的形成和发展。 DM是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降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不正常,导致醛固酮浓度过高,促进钠的重吸收和对组织及动脉内皮细胞的损害。久而久之,会导致AS的形成和发展。 在DM患者中,糖化终产物(AGE)和高血糖本身可以刺激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并促进AS的进展。此外,葡萄糖代谢紊乱和AS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CVD的发生和发展。 脂肪代谢紊乱 脂肪代谢紊乱是指对脂肪的合成和运输发生异常,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甘油三酯(TG)的升高等。

HDL-C是保护心血管的“好胆固醇”,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脂类物质,防止AS的进展。在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下,HDL-C的水平降低,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LDL-C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破坏动脉壁的完整性,促进 AS的形成和发展。在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下,LDL-C的水平升高,会引起AS的 进展。 甘油三酯(TG)是身体能量储备的重要物质,它们由肝脏和脂肪细胞合成, 在饥饿状态下提供能量。在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下,TG的水平升高,会引起AS 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生和发展,需要针对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制定相应的 干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营养治疗等。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研究,可以为CVD的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中有12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FPG(空腹血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比较其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90例非糖尿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36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12例糖尿病患者后,102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46例,占实验总数的38%;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現象。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检测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检验时推广使用。 标签: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80%以上者同时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如何做好心血管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症状的检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已经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1]。为了探究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对在我院自2013年l2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10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患儿年龄在31~76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41岁。其中有12例患者被确诊为有糖尿病。这些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测定其糖代谢状况,并进行观察和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空腹(检查前12h内禁止进食,可饮水)血糖检查。待检查结束后,让患者一次性服下70g无水葡萄糖粉水溶液(350ml);或让患者食下300g馒头,待2h后测定患者餐后血糖[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医护人员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再对这些数据采用进行检验,P<0.05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0例非糖尿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36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12例糖尿病患者后,102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46例,占实验总数的38%;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现象(见表1)。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名我国的糖尿病人群已经占据全世界的 1/3,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糖患者。年龄、BMI、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医学研究表明,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的速度, 与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本次研究主要对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预 后和糖代谢异常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前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由糖代谢异常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愈发 常见。医学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在引发糖尿病前,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为了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应做好糖代谢水平的检测、管理 和治疗工作,将患者的糖代谢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对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作综合阐述。 1.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测已经成为 医务人员的公式。现阶段,临床检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过程中,通常采 用OGTT进行检测,具有检测精准度高和廉价的特点。目前,尽管部分心血管患 者存在糖代谢水平异常的症状,但尚未出现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使得不能实现 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欧洲和中国的心脏病调查结果都证实了糖代谢水平与心血 管疾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强调应加强对糖代谢水平的筛查。Logstrup 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动脉血液与糖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具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血液储备显著降低,LGT对冠状动脉的血液 储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2.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虽然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不断降低,但心血管疾病年合并2型糖尿病的致死 率却显著提升,这不仅是冠状粥样动脉疾病的直接作用,与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 也息息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全过程的血糖水平检测,防止女患 者出现血管性损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现阶段,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约有70%的心血管疾 病患者死于糖尿病,其中,死于糖尿病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约为非糖尿病的 3倍左右[1]。 有学者利用OGTT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时发现,患者的餐后2h 血糖高于160mg/dL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现阶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一般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将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维持在10mmol/L下。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将有50%左右的几率在10年内演变为2型 糖尿病,这也充分表明了加强血糖代谢异常检测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的血糖水 平进行良好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2]。 3.糖代谢异常可能的致病机制 2.1栓塞 受患者血糖水平较高的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出现改变,使得患者的血液 始终处于高凝状态,加剧了血栓的生成。同时,高血糖会导致患者的纤维蛋白原 半缩期缩短,使得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产生聚集效应,进而引发血栓。有研究学者 发现,通过应用胰岛素,能够实现对脑血栓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减弱学习 哦啊办的聚集效应。

2021年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2021年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全文)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人数均明显增加。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但主要损害表现为血管病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VD)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已经发生CVD的患者还是其高危人群,糖代谢异常均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另一方面,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有明显临床症状的CVD后,其预后更差。ASCVD风险早在糖尿病前期已增加,此时进行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并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应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尽早进行ASCVD风险的评估、筛查并干预;反之,ASCVD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极高,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也十分重要。 本指南专家组先后在2006、2009和2012年制定了《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1,2]。这些共识的颁布与推广提高了广大临床医生对在冠心病患者中早期筛查与干预糖代谢异常的重视程度。但临床实践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如ASCVD 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评估仍然不足,以及如何评估糖代谢异常患者,尤其是无症状时其ASCVD状况。

本指南参考2013年欧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结合中国ASCVD和糖尿病的特点,由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旨在加强心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筛查和治疗,以及糖尿病患者ASCVD 的筛查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糖代谢异常与ASCVD协同防治的建议。 本指南对诊断和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 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现状与问题 2007至2008年,全国14个省市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其中2/3为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4]。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点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5]。尽管两次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前者为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后者应用快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内的多项血糖指标,但这些数据一致提示,中国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在持续增加。

血糖异常患者葡萄糖代谢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性分析

血糖异常患者葡萄糖代谢与动脉硬化的关联 性分析 血糖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空 腹血糖偏高等。而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 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糖异常与动脉硬化存在一 定的关联性。本文将对血糖异常患者的葡萄糖代谢与动脉硬化之间的 关联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血糖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共同基础——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血糖异常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糖异常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加,从而促进动脉内 皮细胞损伤和动脉损伤的形成。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 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会导致动脉壁的胆固醇沉积和斑块形成。 二、葡萄糖代谢异常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1. 高血糖对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高血糖状态下,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表面分子的表达发生变化,促 使白细胞粘附和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改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2. 高血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高血糖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血管平滑肌 细胞的凋亡。这些改变导致血管内膜细胞的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3. 高血糖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高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易于聚集和凝集,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 成的风险增加。这些改变在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动脉硬化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1. 动脉硬化导致胰岛功能异常 动脉硬化过程中,胰岛细胞受到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损伤,导致 胰岛功能异常,胰岛素分泌减少,使得血糖代谢受损。 2. 动脉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动脉硬化过程中,一些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 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素抵抗是血糖异常的主要机制之一。 四、控制血糖对动脉硬化的防治意义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降低血糖水平可 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硬化的进程。因此, 积极进行血糖管理,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对防治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之间的相关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可导致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等其他疾病的发生。代谢紊乱则是一种机体内代谢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导致脂质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和蛋白代谢异常等病理生理现象。 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广泛报道。一些研究表明,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代谢紊乱物质如胰岛素、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不仅能够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影响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进展。这些代谢紊乱物质的异常持续性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发展。 另外,研究表明,代谢紊乱与慢性炎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紊乱患者中。慢性炎症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会影响代谢紊乱的进展。 因此,研究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必要的。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新的机制被提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首先,一些研究表明,代谢紊乱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内皮细胞是我们心血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代谢紊乱可以导致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最终导致血管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同时还会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代谢紊乱还会导致脂质代谢的异常。血脂异常是代谢紊乱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这些异常的脂质会积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体内重要的代谢调控物质,在代谢紊乱患者中,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都可能受到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因素分析研究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因素分析 研究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高血糖、高 血脂及肥胖等一系列代谢性异常。这些异常生化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心血管疾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基础。心血管疾病可引起代谢异常,同时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分析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临床研究中,很多因素被证明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下面将 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年龄 的增长,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此外,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但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罹患率更高。因此,在进行代谢综合征的筛查和预防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方案。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 多人患有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与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这些人的直系亲属中,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时,应该注意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对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 的是饮食和体育锻炼。当人们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时,会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脂肪,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均衡的饮食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减少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4.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也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例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如维生素D和镁等,可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许多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等,却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综上所述,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都是非常复杂、 多因素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因素制定合适的方案。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探究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寻找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遗传机制探讨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遗传机制探讨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导致代谢性疾病的高发率显著上升。其中,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两种代谢性疾病,也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和共同的遗传机制。本文将从遗传角度入手,探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共同遗传机制。 一、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概述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代谢 性疾病。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20亿,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心脏病和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导致每年数百万人死亡。与糖尿病类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基础 1. 基因与体重的关系 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与肥胖密切相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与多种基因的变异相关。 比如,PPARGC1A基因的一些变异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增 加密切相关。此外,FABP4、FTO等基因的多种变异也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 病风险增加有关。 2. 基因与胰岛素的关系 胰岛素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会导致糖代谢 紊乱。近期的基因政策学研究表明,涉及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多种基因的遗传变异

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TCF7L2、KCNJ11等基因的 多种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增加风险有关,IRS1、INSR等基因变异则与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增加相关。 3. 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多种基 因变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比如,APOE基因的E4等变异是 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这是一个和胆固醇代谢有关的基因,它的变异会导致胆固醇代谢紊乱、血脂水平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 三、解析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遗传机制 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遗传机制中,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叠的基因,这些 基因与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以及动脉硬化等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比如,PPARGC1A、TCF7L2等基因的遗传变异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糖代谢 紊乱和肥胖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FABP4、LPL等基因的变异影响脂质代谢和血脂水平,也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四、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在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基因、环境和生活 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干预。其中,膳食、运动、减轻体重和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至关重要;同时,针对遗传因素的个性化干预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通过基因检测、合理用药等方法对风险个体进行精准干预。 总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基 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态,这样才能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状态会长期存在,并导致糖代谢异常,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据国 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对心 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相关风险。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包括高血糖引起的损伤、糖尿病代 谢异常、糖化终产物(AGEs)的沉积和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干扰等。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 其是心脏病和中风等。 1. 高血糖的影响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性症状,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 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的内皮损伤,产生血小板 的血栓,炎症性细胞的浸润和胶原的沉淀,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另外,长期的高血糖也会导致心脏和动脉壁的肥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 糖尿病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糖和脂肪的代谢都受到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提高,导致糖分摄取受到阻碍,葡萄糖转化效率下降。代谢紊乱会增加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中风、各种肺血栓栓塞等。 3. 糖化终产物的沉积 当高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质会遭到非酶的糖化,生成的糖化终产物会引起血管和细胞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糖化终产物的沉淀也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等。 4. 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干扰

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大量吸烟或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因素与糖尿病本身的影响相互叠加,使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如何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重饮食,减少饱含糖分、脂肪和盐等的食物。 2. 平衡饮食,适量摄入多种营养物质。 3. 定期锻炼,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 4. 禁烟和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5. 定期体检和心血管风险评估,积极治疗并发症。

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中国心脏调查组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状况。方法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各医院心内科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糖调节异常患者和80.5%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中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葡糖耐量试验; 患病率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a——China Heart Survery China Heart Survery Group Corresponding authors: HU Da-yi, Center for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AN Chang-Yu,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lucometabolic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China. Methods Fifty two hospitals in 7 cities in China paticipated in the survey. All inpatients with CAD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each hospital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from Jun 1, 2005 to Sep 30, 2005. A total of 3513 patients with CA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known diabetes mellitus (DM) (1153 patients) and newly diagnosed DM (97 patients) were not asked to perform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The others would perform OGTT to characterize the glucose metabolism status. Results The prevalences of patients with DM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were 52.9% and 24.0% in inpatient with CAD,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as 76.9%. Without the use of OGTT, a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ould have remained undiagnosed in the energency admission group (437 out of 517, 84.5%) and the scheduled admission groups (791 out of 936, 84.5%) respectively. In total, 87.4% (738 /844)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and 80.5% (490/609) DM would remain undiagnosed b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detection alone.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disturbed glucose metabolism is considerably high in inpatients with CAD. 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ould be obviously underestimated by measuring FPG only. OGTT easily discloses the glucometabolic status and should be as a routine procedure in the diagnosis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Coronary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Prediabetic state; Glucose tolerance test; Prevalence (Chin J Endocrinol Metab, 2006,22:7-10) 心血管疾病是高血糖重要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 同的发病基础,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获共识[1,2],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如糖耐量异常亦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