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引言

实证性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

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

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

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

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

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

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

场实验两种)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

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

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1.1问卷种类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

调查。

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

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

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

和电话问卷调查。

1.2各类方式的利弊

上述几种问卷调查方法的利弊,可简略概括如下表:

把问卷中询问的问题和被调查者的回答,全部转变成为A,B,C.—或a,b,c······等代号和数字,以便运用电子计算机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1.对问卷的编码,包括编定被调查者的地址、类别和户代码;调查开始时

间、结束时间和合计时间的代码;调查完成情况的代码;调查员和调查

结果评价的代码;复核员和复核意见的代码等。所有这些,都是对问卷

分类和处理的依据。

2.对问题的编码,就是对每一个询问问题编定一个代码。

3.对答案的编码,有前编码和后编码之分。封闭型回答的每一个答案,在

设计问卷时就设计了代码,叫前编码;开放型回答的答案,一般是在调

查结束后根据答案的具体情况再编定代码,叫后编码。

(2)问卷设计原则

问题的种类:

(1)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

(2)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

(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望等一切主观世界

状况方面的问题。

(4)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

设计问题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

(3)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超越被

调查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回答能力的问题,都不应该提

出。

(4)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凡被

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面提出。

(3)问题表述

表述问题的原则:

(1)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2)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3)通俗性原则,即表述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使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

(4)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5)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嗦。

(6)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

(7)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

特殊问题的表述方式:

(1)释疑法.即在问题前面写一段消除疑虑的功能性文字。

(2)假定法,即用一个假言判断作为问题的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

(3)转移法,即把回答问题的人转移到别人身上,然后再请被调查者对别人

的回答做出评价。

(4)模糊法,即对某些敏感问题设计出一些比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调查者

做出真实的回答。例如,个人收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许多人不愿做出具

体回答。但是,如果这样设计;

您本人全年的收入是:

①1000元以下②1001~2000元

③2001~5000元④5001~10000元

⑤10001~30000元⑥30001~50000元

⑦50001~100000元⑧100001元以上

这样,被调查者就有可能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回答了。

(4)回答类型

回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回答、封闭型回答和混合型回答。

开放性回答:

所谓开放型回答,是指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由填写。例如:

您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您对于轿车进入家庭有何看法?

开放型回答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特别是适合于回答那些答案类型很多、或答案比较复杂、或事先无法确定各种可能答案的问题。同时,它有利于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意见。一般地说,开放型回答比封闭型回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时还会发现一些超出预料的、具有启发性的回答。开放型回答的缺点是:回答的标准化程度低,整理和分析比较困难,会出现许多一般化的、不准确的、无价值的信息。同时,它要求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要花费较多填写时间。这样,就有可能降低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

封闭性回答:

所谓封闭型回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封闭性回答,一般都要对回答方式作某些指导或说明,这些指导或说明大都用括号括起来附在有关问题的后面。

混合型回答:

所谓混合型回答,是指封闭型回答与开放型回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回答类型。例如:

您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请在适合的条目前打√)

①提高专业水平

②加入中共组织

③增加收入

④改善住房条件

⑤调换工作单位

⑥找对象

⑦得到理解和支持

⑧其他(请说明)

1.4 问卷设计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问卷设计首先应该具备的,缺乏可靠性,问卷的结果就不能被认可。问卷的设计一般包括四个层面,问卷格式、问卷的理论构思

与目的、问卷用词、问卷项目的语句,对问卷进行设计时其内容和子量

表构成必须是明确的,问卷用语尽量注意避免复杂语句或带有引导性的

话语,在层次上要突出项目用语;尽可能的避免多重含义或隐含某种假

设;问卷用词要避免过于抽象;同时要控制反应偏向,马庆国则认为,

正确的问卷设计要点是:问卷问题要明确,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不能设

置得不到诚实回答的问题;对那些有可能得不到诚实答案而又必须了解

的数据可以变通方法进行处理,如:变换问题的提法,从而获得相关数

据,还要做到依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设置问题。

杨国枢等提出了问卷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1)问题的类型要正确而合适,视研究性质来决定使

用开放式或限制式的问题

(2)问题应该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3)问题的项目不可含混不清,应该避免太过普遍化的问话、语义不清的措辞、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以免被访者不知如何

选择

(4)尽量不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问题

(5)避免问题的暗示作用

(6)问题设计应该在被访者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内,不要太抽象、

太特殊、太笼统、太复杂,更不要把问题理论化

李怀祖强调问卷设计时应尽可能简明、便于回答和有吸引力,并指出问卷设计的三项禁忌:

(1)问卷设计不能带有倾向性,避免提问方式对回答者形成

诱导,令回答者感到研究者所提问题是想得到某种特定的回答,

或者是鼓励和期待他作出某种回答。

(2)不提可能难以真实回答的问题。

(3)不能把未经确认的事情当作一前提假设。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缩水,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投资价值是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它是非强调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其精髓在于如何寻找及评估价值,投资价值者的原则是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内在价格,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分析,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应用投资技巧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最大的盈利目的。 一.白酒类市场宏观分析 夏芳在《茅台进入下降通道高端白酒市场或生变数》一文中讲述茅台的涨价和降价这一事实,通过记者采访白酒专家铁犁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的回答作为开题,展开对白酒降价原因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茅台的降价是因为价格过度飞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价格下降时对囤货的消化:另外,限制“三公”消费也是价格下降的主因,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白酒企业追求“伪时尚”?》,郭佑辰在文章中认为“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从市场发展来看,白酒这个特殊的产物,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地位、层次、品位、圈子等特征的价值联想,还能出色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对白酒选择特点为:对白酒有选择差异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因为消费心理差异之大,选择白酒品牌往往差异很大,且消费者众口难调,优质及低劣的白酒在市场上会同时存在;伪时尚趋势明显,目前的中高端白酒消费,基本以商务、政务宴请为主,而宴请方主要是满足对方或自己的某种心理欲望。白酒品牌的选择不仅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且还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品位及个性性格等特征,“时尚”开始成为一些消费者心理诉求的重要要素,但白酒,自古以来和时尚都相距甚远。 田聪和王建强的《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现状分析:在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值801.3 万吨,至2004年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2004年开始,,我国白酒行业一路稳步回升,产量逐年增长,幅度逐步递增。另外,由于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太吻合,国家可能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与整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很不乐观。一.白酒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替代产品的发展。二.白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从“品牌战”到“品类战”,,我国白酒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茅台、五粮液的第一集团。其次是以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竞争相当激烈,各品牌都想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的第三品牌。(二)其他酒类对白酒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取消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加上国际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端白酒市场继续垄断,2010 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的销售额整个白酒行业销售额的百分分别为39%、37%、7%;中高档酒竞争加剧,低档酒销量减少,调查显示,有32.5%的消费者择20- 40 元的白酒,38.7%的消费者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放的贸易政策与和平的环境推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02.47亿元,2012年达到34665.33亿元,26年间基本翻了69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大陆始终处于前列;进出口总额从1986的12.93亿美元激增到2012年的3124.03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方面的研究: 尽管国际贸易理论十分丰富,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办法,依据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可将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佟家栋,2000)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Smith 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要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就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2)比较优势理论

【推荐】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信息. 2)来自计算机: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以文件、数据库、多媒体等形式存在,也包括审计、日志等自动生成的信息. 3)来自物理世界:各类数字设备、科学实验与观察所采集的数据.如摄像头所不断产生的数字信号,医疗物联网不断产生的人的各项特征值,气象业 务系统采集设备所收集的海量数据等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现有数据处理技术大多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大数据,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两者存在一些本质上区别。传统数据库时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工作价值观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现实:员工工作价值观与性别、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随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员工新时期工作价值观极其个体差异调整以往管理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因素分析、企业管理 一、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 工作价值观是西方国家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有很深的渊源。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30)和理查德·托尼(Richard Tawney ,1926)的著作发表以来,工作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er曾在其组织理论中提出,人的信仰、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等思想因素也是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力,并冠以“传统的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我国传统哲学也主张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例如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崇尚绝对忠诚与服从的品德,提倡克己敬业等,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工作价值观。现代西方工作价值观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分支:结构研究、相关研究和文化差异。 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内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可以代表一个人想从工作中获得其渴望的东西。因此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一般工作的态度,而非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且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渐积累而成的(Wollack,1971)。另外国内学者吴聪贤(1983)将工作价值观定义为“员工针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工作中所关系的规范、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由此可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仍难以界定。 工作价值观,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去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改善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认的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核心工作价值观、辅助核心工作价值观、全面(且不断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又指对工作的认识、明示好的标准和不好的表现、对错误的处理原则。 二、影响工作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像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等。另一方面,工作本身的性质、年薪等,也会对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学者Jan 与Romie(2004)更进一步指出,工作价值观也会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员工对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较低需求会提升,但较高需求反而会下降。 以性别来说,性别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相关关系,女性较男性的工作投入为低。性别是工作价值观的区分变量。男性较女性偏重于外在价值,重视名利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职工偏重于内在价值,较重视人际互动,安全感和工作条件。因为男女两性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认同,通常女性性别社会化角色造成工作投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双重角色的负荷也造成较低的工作投入。研究发现女性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教育游戏在我国认可度以及影响面的扩大,寻求科学而准确的研究方式、方法成为进一步研究教育游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外大量的典型研究文献,对教育游戏实证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了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研究过程;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国内教育游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把游戏单纯的看成是“洪水猛兽”的人越来越少,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彻底改变的。对于把游戏引入教育的做法,社会各界仍普遍持怀疑态度。曾有相关人员做过一份调查(2005年),其中一个问题是“假如有一款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里面融入益智性的知识,你会让孩子玩吗?”,接受调查的4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中,一半以上对此持怀疑态度。[1]这说明,游戏对于教育的意义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它蕴藏的巨大的教育潜力还有待证实,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来作支撑,从而打消家长对于教育游戏的怀疑。因此实证研究对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教育

游戏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另一方面,游戏开发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一个成功的游戏背后,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论证,粗略说来主要包括:玩家调查、需求分析、市场调查等。涉及的问题包括:玩家需求、产品功能设计等。教育游戏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游戏,主要体现在教育游戏不但要做到一般游戏所要求的“好玩”,而且要做到“不上瘾 ”,并在此基础上还能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而所有 的这些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类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实证研究正是目前国内教育游戏研究所迫切需要的研究方法,参照国外的研究案例,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文献研究 介绍相关同类研究成果是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查阅同类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这也是国外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惯例;其次是声明与其他研究在研究问题的关注重点、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上的区别所在。 2. 描述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思路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起源、管理会计在当前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五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管理会计企业作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辅助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是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编制与解释,传递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分支,它们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制约发展。据了解,在美国90%以上财务岗位是管理会计,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管理会计岗位不到10%,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传统会计岗位削减80%,管理会计岗位上升至2/3以上比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为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更是为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架起了桥梁。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从实質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职能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中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