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的思考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思考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思考内容提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为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中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思考和努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意义、困难、观念、改革、思考一、语文教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
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要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语文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是重要而艰巨的。
语文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根本。
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品德、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他们将来的认识世界服务社会打下好基础。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1、师资薄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存在师资短缺,专业机构不合理,缺乏进修的机会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较差,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模式也有所改进和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显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致使当地的初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无法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传统的“我教你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当地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硬件设施落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较少,导致教学设备购置没有经济条件支持,使得相应的教学设施较为简陋。
在上课过程中,很多教室都没有配置相应的多媒体,微机室配置也不能满足需求,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教学,从而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探讨-最新文档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探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我国各中小学校纷纷掀起一股改革热潮,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也深受教育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小学汉语文教学。
本文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小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基本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改变困难的对策。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不够之处1.教材编写及选材的不合理语言学习要注重实用,听、说即是其中的危机部分。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其他,故教学教材合宜单调,死板或脱离实际生活,这样语言不仅不能用来交流,还会危机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目前少数民族教材难度较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课文内容多,有主课文、副课文等。
一年级拼音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听说能力很差,教材听说方面的练习较少,课文和练习结构安排不合理,教材和理科结合不够严紧。
由于民族语言差异,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会更加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结构不合理与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汉语的方法过时了,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经常将汉语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过分重视语法而忽视学生对语言听、说的实践练习,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汉语多年后听力及交流方面仍存在大量缺陷。
这让学生讨厌学习汉语。
部分教师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总是照本宣科,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3.汉语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兼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双语的少数各级各类教师十分枯竭。
随着汉语教学加速推进,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数量缺少,汉语水平低,双语教学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由于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时间无限,多数双语老师的汉语水平或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比较无限,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汉语讲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4.配套环节缺失教学手段及辅助工具应用不当或应用不够,也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教师不能灵敏运用语音材料辅助教学,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学生只是感到新鲜好玩教材配套的资源缺乏适合本地汉语教学的内容。
论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拼音的有效教育

论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拼音的有效教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拼音的有效教育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汉语拼音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汉语拼音是汉语学习的基础。
有效的汉语拼音教育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小学生打好汉语基础,提高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拼音教育。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进行有效的汉语拼音教育的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汉语拼音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利用也是进行有效汉语拼音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校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汉语拼音教育。
家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少数民族小学生通常在家庭环境中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此家长在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帮助,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汉语拼音教育。
第二篇示例: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由于其母语与汉语发音、语音、语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容易出现错误或困惑。
如何有效地教育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拼音成为了学校和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促进其汉语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发展。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转载)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11-01-09 | 浏览(4162)人次| 投稿| 收藏]买鲁达·艾克拉木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1.1 教材编写及选材的不合理语言学习要注重实用,听、说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其他,故教学教材不宜单调,死板或脱离实际生活,这样语言不仅不能用来交流,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维语本就属于不同语言体系,学习起来本就困难,若再脱离实际,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会更加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2 教学结构不合理现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不分轻重,将汉语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教学效率低,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以汉语语法为例,过分重视语法而忽视学生对语言听、说的实践练习,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汉语多年后听力及交流方面仍存在大量缺陷。
例如:李清照诗句中“凄凄惨惨戚戚”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是名词排列,并无语法迹象。
若用语法解释恐怕是很行不通的,但这些句子又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其深远的意境,悠长的韵味,是无法用语法知识破译的。
这些都是汉语语言的凝练,是汉语语言意象化的表现,汉语语言注重的是对汉语语意的体会、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
1.3 汉语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绝大部分地区为民族老师教学,新疆也不例外。
民族老师精通自己的母语,能把汉语用很确切的用母语解释、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但有些民族老师本身汉语水平有限,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自然也就不能将原滋原味的汉语讲解给学生了。
这样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就会存在一些语言文化的缺陷,一些发音的错误。
1.4 教学方式的不足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吸收英语教学的教训,不能只做“旱鸭子”,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师生语音的互动。
采用课堂汉语为主,母语为辅,要尽量开口说,但一些老师多数都采用母语来解答学生问题,浪费了一个语言互动的机会。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在中国,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已取得了不少经验。
为了得到更好地成果,我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
一、改变观念,调动积极性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致不是很高,成绩也不很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感受不到外面大世界、大时代气息;二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族之间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和共同心理状态,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排他性;三是民族母语习惯对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干扰造成的困难,也打击了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调动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帮助他们改变观念,培养大世界、大时代、大融合的意识,让他们明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民族要自求发展,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参与竞争。
而民族之间的横向联系必须以一种互相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作为交流工具。
我们只有学好汉语文,才能适应即将来到的民族大融合时代。
二、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此,要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
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优秀范文五篇)

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口数为1963.11万,少数民族人口有1182.86万,占全区人口的60.2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以及新疆自治区人民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把汉语教学作为发展新疆教育教学的关键突破口,针对自身问题实行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新疆各大高校的首要问题就是针对自身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一、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的现状就现阶段的我国国情看来,新疆少数民族的高校中虽然都开设有汉语类的专门课程与选修课程,但是仍旧存在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认知不足,对汉语文化了解不够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效果与整体教学效率,需要得到高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各大高校汉语教学面临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高校学生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底蕴,即通过对其整体文化感知的培养提高其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地区文化的大事,就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的整体汉语素质,改善高校汉语教学的工作来看,这项教育任务不仅需要广大少数民族学子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系列客观条件的支持。
首先,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经济相比于我国东南部较为落后,地形地势带来一系列交通上的不便,使得新疆地区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的不频繁,更加不利于汉语的传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而语言教学十分需要环境的熏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汉语的具体感知十分微弱,对汉语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其次,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在我国通用的语言工具,高校大学生学好汉语对以后的求职以及工作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必备的素质,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新疆高校在汉语教学中投入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都是具备专业素质的高学历教师,因此,在现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更大程度上是对汉语学习者也就是高校学生的更高要求。
朝鲜族汉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朝鲜族汉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作为我国的民族之一,朝鲜族群体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朝鲜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作文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对于朝鲜族汉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高朝鲜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朝鲜族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朝鲜族的母语是朝鲜语,与汉语相比,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朝鲜族学生常常将朝鲜语的表达方式直接翻译成汉语,导致汉语作文中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通过开展语言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汉语与朝鲜语的差异。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写作思维方式,避免直译的误区。
二是注重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增加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经验积累。
朝鲜族学生在汉字的运用上存在困难。
朝鲜族学生由于接受汉字教育的时间较短,对汉字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在写作时常常产生用词不准确、错别字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汉字教学的力度。
教师可以通过汉字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阅读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多读多写。
通过读大量的优秀汉语作文和文章,帮助学生积累汉字的用法和搭配,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朝鲜族学生在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局限性。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朝鲜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乏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导致作文内容单调和缺乏新意。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文化教育。
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助朝鲜族学生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二是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和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生活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使写作内容更富有真实性和新颖性。
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问题探究

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问题探究万元章(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中心小学 新疆 墨玉 848101)【摘要】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因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学生们往往无法很快学习到汉语知识、熟悉汉语文化内涵。
为改善此状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分析汉语教学现状,寻求教改的最佳方向。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工作做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汉语文化 前言:随着教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已得到初步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因种种原因,教学过程依然不够规范、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但在民族间交流中,具备优良的汉语能力作用极为关键。
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展开研究。
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一)教材编写不佳第一,现今少数民族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因我国民族间交流不断深入,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比较重要。
所以,教材中应适当引入对话、及交际情境,培养学生汉语热情和交流能力。
第二,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教材后仍然语言逻辑性差、书写错别字多、更别说养成良好的听、说能力了。
第三,学校的课时安排不尽合理,无法全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师多来自少数民族,精通本民族语言。
因此,这些教师可实施双语教学,用母语向学生讲解汉语知识,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过这些教师因不够了解汉族文化,汉语能力也需要提高,讲授汉族文化知识时仍有所欠缺。
(三)教学方法落后少数民族自身汉语基础薄弱,学习汉语来有很多困难。
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间的沟通,就不利于对学生在人际交流中各项能力的训练。
(四)缺乏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还应在课堂上渗透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因此,除了语言训练,教师应在课堂上更多介绍汉族生活、食物、社会等内容。
学生通过上汉语课,应具备优秀的汉语表达能力,并对汉族文化全面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条件来 衡 量 , 么我 国少数 民族地 区最 为通行 的 那 汉 语教 学模式 都不 应归 人双语 教育 系统 。“ 内学 国 者 对双语 教育 或双 语教 学的 界定可谓 五花 八 门 , 有
一
历史了, 随着 这 一事 业 的不 断进 步 和 发 展 , 数 民 少 族 汉语 教学 界 已经认识 到它 不仅 是一 项事业 , 是 也
・
第 3 卷 第 5期 1 21 00年 9月
喀 什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Kah a a h r l g o ra s g rTec esCol e o e
VO . 1 1 3 NO. 5 Se p.2 0 01
关 于对 少 数 民族 汉 语 教 学 学 科 的 思考
李 少 平
( 什 师 范 学 院 汉 教 部 , 疆 喀 什 84 0 ) 喀 新 4 0 8
摘 要 : 少 数 民族 汉 语 教 学 是 一 门 新 兴 的学 科 , 的学 科 性 在 学 术 界 已 经 得 到 承认 , 是 关 于 这 门 新 兴 学 科 的 对 它 但
认识 仍 然 不 深入 , 些 问题 尚未 达 成 共 识 。对 此 从 这 门学 科 的名 称 和 属 性 归 属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思 考 。 有
关键 词 : 少 数 民族 汉 语 教 学 ; 科 : 称 ; 性 对 学 名 属
中图分类号 :70 G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2 2 1 )50 9 .3 10 .3 X(0 0 0 —0 30
对 少数 民族 汉语 教学 是 一 项 符合 少 数 民族 要 求, 事关 我 国各 民族共 同发 展 的重要事 业 。对少 数 民族汉 语教 学作 为一 项事业 在我 国具 有 5 0多年 的
教育 ’ 这个 术语 指的 是 以两 种语 言作 为教 学媒介 的 教育 系统 , 中一种 语言 常常是 但并不 一定 是学 生 其 的第一 语言 。 …3 如 果 严格 以麦 凯 和 西格 恩 提 出 ” 2 9
的双语 教育 概 念 以及 对 其做 出 的各 项 界定 和解 释
少 数 民族 汉 语 教 学 的 主 要 对 象 是 大 、 小 学 的 学 中
课 ” 。也有 的 学 者 认 为 “ 语 教学 是 教 学 体 制 , J 双 指 在少 数 民族 学校 里 , 计划 地开设 少数 民族 语 文 有
和 汉 语 文 两 种 课 程 , 达 到 少 数 民 族 学 生 民 、 两 以 汉
种 语言 文字兼 通 , 民汉两 种语 言文字 都得 到发 展的
目的 ”5。 一 个 所 指 , 多 能 指 , 是 孰 非 , 执 一 - J 众 孰 各
关 于“ 双语 教育 ” 学 术 界有 多种 定 义 。其 中, 方 , 西 学术 界 比较 流行 的是 麦凯 和西格 恩 的观点 : ‘ 语 “双
端 。足 见用 “ 双语 教学 ” 称谓本 学科 也是不 合适 的 再看 “ 少 数 民族 学 生 的 汉语 教 学 ” 对 。虽 然 对
言不顺 ” 如果 这个 学 科 的名称 不 合 理 或 不科 学 , 。
就 失去 了存 在 的基 础 。但 对 少 数 民族 汉 语 教 学 学 科 的名 称一 直 以来 比较混乱 , 至今 尚未 统一 。其 中 有 代表 性 的是“ 国少 数 民族 双语 教育 ( 学) “ 中 教 ” 对
汉 语教 学 的学科 地 位 在我 国汉语 教 学界 已经 取 得 共 识 。但是 , 门学科 的名 称还 没有统 一 、 规 范 , 这 不 属 性 归属也 存在 分歧 。本文 对此 进行 了思考 。
一
或普 通教 育”2, 么 按 此说 法 “ 那 双语 教 育 ” 不 包 就 括 高等 教育 中的汉 语教学 , 实际上 对少数 民族 汉 但
一
种 让 人 难 以 适 从 的 感 觉 ”1 0 其 中 , 兴 之 先 【J 。 ” 盖
生认 为“ 双语 教育 是 基 础教 育 的 组成 部 分 , 对 少 是
数 民族儿 童 和青 少年 实 施 的一 定 年 限 的一 般 教 育
门独 立 的学科 。2 O世 纪 8 0年 代 后 , 对少 数 民族
吕必 松 先 生 指 出“ 言 教 学 包 括 第 一 语 言 教 语 学 、 二语 言教 学 和 双语 教 学 , 是认 为 “ 语 教 J 双 学 指一 种教学 手段 或教学 工具 。在课 堂教 学 中 , 老
少 数 民族学 生 的汉语 教学 ” 民族 汉语 教 学 ”“ 数 “ 少 民族汉 语教 学 ” 对少 数 民族 汉语 教学 ” 。这些 名 “ 等 称 合理 与 否呢 ? 首 先来 看看 “ 中国少数 民族 双语教 育 ( 教学 ) 。 ”
师 既使用 学 生学 习的语 言( 目的语 ) 课 , 讲 必要 时也 使用学 生的母语讲解, 时使用 两种语 言 上 同
语 教学 是包括 高等 教育 中的汉语 教学 的 。因此 , 用 概 念界定 不一 致 的“ 双语 教 育 ” 称 名本 学 科 是 欠 来
妥的。
、
关 于 学 科 名 称
要 发展 对少 数 民族 汉语 教学 学科 , 首先 需要 给 这 个学科 一 个科 学 、 理 的名 称 。所 谓 “ 不 正 则 合 名
生 , 成 人 、 儿等 也都 属 其 教学 范 围 , 但 幼 严格 地 说 . 这 种汉 语教 学是 一种 常规 的全 民教 育 。如果用 “ 对
收 稿 日期 : 0 9 0 . 1 2 0 . 12 作 者 简 介 : 少 平 (9 0 , , 师 , 李 1 7一) 男 讲 主要 从 事 少 数 民族 汉语 教学 和汉 维双 语 对 比研 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