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第7章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 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因

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1) 转录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 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 授课内容

1)RNA转录概述

2)细菌基因的转录

3)真核生物的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

5) 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 Volkin和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

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 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 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

种rNTP(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在有些病毒中,RNA也可以指导合成RNA。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三、RNA合成的基本特点

?1960年Weiss,S,B等发现RNA聚合酶(RNA Pol)。其特点是:

(1)以核糖核苷三磷酸(rNTR)为底物;

(2)以DNA为模板;

(3)按5′-3′方向合成;

(4)无需引物的存在能单独起始链的合成;

(5)第一个引入的rNTP是以三磷酸形式存在;

(6)在体内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作为模板;

(7)RNA的序列和模板是互补的。

确定有义链

?1963 J.Marmur和Doty Spiegelnan区分有义链。采用枯草杆菌的SP8噬菌体为材料,SP8 DNA 双链有“ 轻”、“ 重”差异明显。

?现在将作为转录模板的DNA单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antisen strand),

?非模板链称为有义链(sense strand)或编码链。

?在体外DNA的两条链都可作为RNA合成的模板。

?怎样用实验证实mRNA的合成总是延着5’- 3′方向进行的?

?E.coli在0?C时需13秒钟才能加上一个核苷酸,但在37?C每秒就可加上40个核苷酸; ?利用这个差别以14C来标记U, 在0?C培养E.coli,。

?提取这种正在伸长的mRNA分子,发现——

?14C标记首先出现在伸长的3′端,因此可以证明合成是延着5′-3′方向进行的。

四、RNA合成和DNA复制的区别

(1) 转录时只有一条DNA链为模板,而复制时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

(2) DNA-RNA杂合双链不稳定,RNA合成后释放,而DNA复制叉形成后一直打开,

新链和母成子链;

(3) RNA合成不需引物,而DNA复制需引物;

(4) 转录的底物是rNTP,复制的底物是dNTP;

(5) 聚合酶系不同。

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第二节RNA转录后得加工与修饰 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得rRNAs都就是以更为复杂得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得,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得RNA分子、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就是同时进行得,随着mRNA开始得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得合成,因此原核细胞得mRNA并无特殊得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在时间与空间上就是分天得,刚转录出来得mRNA就是分子很大得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hnRNA分子中大约只有10%得部分转变成成熟得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得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得加工修饰 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得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得启动子与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 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得蛋白质。例如乳糖操纵子上得Z、Y及A基因,转录生成得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与乙酰基转移酶、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就是连续进行得,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得mRNA没有特殊得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得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得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与3’端得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 成熟得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得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得帽子、如图17—9所示。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得5'端相连。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得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得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与N2中得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得复杂可以瞧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图17-9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of mRNa showingthe 7— methylguanosinecap andpoly—A tail。

转录与后加工

第十四章转录后加工和调节 ********真核生物mRNA前体加工 转录起始于第1个外显子(exon)的第一个核苷酸,转录开始不久转录产物的5′端就被加上7-甲基鸟苷酸帽子(Cap)。转录终止于最后1个外显子3′端下游大约0.5~2.OKb范围内多个可能位点中的1个。核酸内切酶在polyA位点切除多余序列,并在polyA聚合酶的作用下加上长100~250个A。接着,通过RNA剪接(splicing)将内含子(intron)切除,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最后,将成熟的mRNA分子输送到细胞质中。以上过程称为mRNA前体加工(pre-mRNA processing)。 当RNA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刚合成大约30个核苷酸时,其5′端就加上了1个甲基化鸟苷酸(m7G),甲基供体是S—腺苷蛋氨酸。 mRNA 5′端帽子结构的主要功能有;①在蛋白质合成起始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原核生物 mRNA的SD 序列,供核糖体小亚基(40S)识别与结合。②保护合成中的转录产物免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③在成熟的 mRNA以外,动物所有的mRNA 3′端都有polyA尾。这些A是初始转录产物经过核酸内切 mRNA的polyA尾上游10—35个核苷酸处都含有序列AAUAAA,在切割位点下游大约50个核苷酸以内还存在第二个加尾信号,其序列特征是富含G/U或U。 PolyA位点切割后,多聚腺苷酸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12个左右的A的多聚腺苷酸化的速度比较慢,而后面则很快,迅速加到200~250个A。后者需要结合若干含有RNP motif的polyA结合蛋白Ⅱ(PABⅡ)。 ------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存在短共有序列 ,其中,出现机率为100%的只有pre-mRNA内含子5′端的GU和3′端的AG,这就是所谓剪接的GU—AG规则。 ------ 六种富含U的snRNA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命名为U1~U6,它们参与RNA剪接。这些snRNA和6~10种蛋白因子相结合,形成核内RNP小颗粒 (snRNP)。 --------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 产生于两个不同的RNA分子之间发生的剪接作用,这个过程叫作反式剪接。 高等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分为简单和复合两种类型。简单转录单位只有1个polyA位点,其RNA剪 接方式也只有1种,只能产生mRNA 分子,这意味着1 复合转录单位的转录后加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调节的1种重要途径。 (二)选择性剪接 高等真核生物复合转录单位的。剪接过程中发生了外显子跳跃(exon skip),使得某些外显子在成熟的mRNA分子中不复存在, 除了外显子跳跃以外,有的选择性剪接通过包含或排除终止密码子来控制功能蛋白的表达。 ---------有的复合转录单位含有多个polyA位点,通过选择性调节初始转录产物3′端的切割位点,以改变表达产物C端的氨基酸顺序,产生长短不同的多肽链,这一过程叫作polyA位点选择(polyAsitechoice),或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核仁小RNA(snoRNA,即small nucleolar RNA)可能催化pre—rRNA的切割加工,snoRNA和蛋白因子结合形成snoRNP,再与pre—rRNA结合。 snoRNA的还可能在线粒体DNA复制时参与合成RNA引物,它的功能有助于协调细胞生长(或分裂)与线粒体复制的关系。 真核基因内含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①核内含子②I类内含子(Group I)。⑧Ⅱ类内含子(Group Ⅱ)。④tRNA基因内含子。 I类内含子具有两个共同特点;①自我剪接能力(self-splicing)。②特殊的二级结构,包括9个茎环。 rRNA前体分子中,但这种内含子不如I类内含子普遍。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R N A转录与转录后加 工

第7章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 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 因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1) 转录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 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 授课内容 1) RNA转录概述 2)细菌基因的转录 3)真核生物的转录 4) RNA的转录后加工 5) 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 Volkin和 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 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 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 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

RNA转录后地加工与修饰

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 分子。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不均一RNA。hnRNA 分子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 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如图17-9所示。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图17-9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of mRNa showing the 7-methylguanosine cap and poly-A tail.

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R N 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 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hnRNA 分子中大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 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如图17-9所示。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 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图17-9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of mRNa showing the 7-methylguanosine cap and poly-A tail.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第7章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 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因 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1) 转录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 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 授课内容 1) RNA转录概述 2) 细菌基因的转录 3) 真核生物的转录 4) RNA的转录后加工 5) 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 Volkin和 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 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种

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知识分享

R N A转录后的加工与 修饰

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hnRNA分子中大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 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如图17-9所示。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转录后加工

第五章 RNA 转录后加工
在细胞核内对基因产物(mRNA前体)进行 各种修饰、剪接和编辑,使编码蛋白质 的外显子部分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开放 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过 程称为转录后加工.

RNA 转录后加工实验证据
加工后的5′ 端都是单 磷酸, 加工后分子比初始转录物小; tRNA含有特殊的碱基, mRNA有cap,polyA以及内含子剪切等

第一节 mRNA加工的分子机制
转录出来的RNA必须经过加工方能变为成熟的mRNA 原核的mRNA一般不经过加工
P A1 A2 A3 0.3 0.7 1 1.1 1.2 早期转录基因 1 .3 t
RNaseⅢ pppPu premRNA pppPu 前导序列 0.3 0.7 1 1.1/1.2 5 1.3 mRNA
T7噬菌体初始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

真核mRNA前体分子的加工
mRNA的前体是分子较大的hn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核内不均一RNA)hn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 hnRNP), mRNA前体的加工在hnRNP上进行
5’-端帽子结构 (capping) 3’-端接多聚腺苷 (poly(A)) mRNA前体 剪接、 修饰 、编辑

帽子的类型
真核细胞中的hnRNA5’端要连上一个甲基化的鸟 嘌呤,这就是mRNA的5’端帽子 capO: 5’末端鸟苷的第7位上甲基化 cap 1: 5’末端第二个核苷酸的核糖上的2′-0位点上甲 基化 Cap2: 5’末端第三个核苷酸的核糖上2′-0位点甲基化

第五章2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

第五章2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 一填空题 1 真核生物的,在3’端加上,后者由催化。如果被转录基因是不连续的,那么,一定要被切除,并通过过程将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涉及许多 RNA分子,如Ul和U2等,它们被统称为。它们分别与下组蛋白质结合形成,并进一步地组成40S或60S的结构,叫。 2 胶原蛋白通过在不同的脯氨酸残基上添加基团而被化学修饰。这个反应是由两种酶催化的,它们是和。其他的一些蛋白质被磷酸化。蛋白质上添加寡聚糖的过程叫,而添加脂肪酸链则叫。0-寡聚糖是一种同或残基上氧连接的纂聚糖,而止纂聚糖是通过与上的氮原子连接而成。N-寡聚糖又是从同一种叫做,脂的前体寡聚糖衍生而来。 3 阿黑皮素原是被切割以后可以产生很多活性蛋白质的一个例子。如之类的RNA病毒也能合成类似的结构物。蛋白水解过程也涉及细胞外毒素的活性,如蜜蜂的和动物激素的活性,如和 二选择题 1 剪接小体是( ) (a)由多种snRNP亚组成的结构 (b) 大小为40S-60S (c)-种在拼接中起作用的结构 (d)以上都不正确 (e)RNA加工的一种形式 5 哪些有关剪接位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剪接位点含有长的保守序列 (b)5'与3'剪接位点是互补的 (c)几乎所有的剪接位点都遵从GT-AG规律 (d)剪接位点被保留在成熟的mRNA中 (e)内含子3'与5'剪接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很大 (f)一个内含子的5'剪接位点只能与同一个内含子的3,剪接位点作用,杂合内含子不能被剪接 6 分文位点核苷酸( ) (a)总是A (b) 的位置在内含子内是随机的 (c)位于一个非严格保守的序列内 (d)通过与3'剪接位点作用起始剪接的第一步 (e)在剪接的第一步完成后与内含子中另外三个核苷酸共价连接 7 转酯反应:( ) (a)不需要ATP (b) 拆开一个化学键后又形成另一个化学键 (c)涉及对糖磷骨架OH基团的亲核攻击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

第五章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 一、填空题 1.真核生物的而W A加工过程中,5’端加上( ),在3’端加上( )后者由( )催化。如果被转录基因是不连续的,那么,( ) 一定要被切除,并通过( )过程将( )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涉及许多RNA分子,如U1和U2等,它们被统称为( )。它们分别与一组蛋白质结合形成( ),并进一步地组成40S 或60S的结构叫( )。 2.胶原蛋白通过在不同的脯氨酸残基上添加( )基团而被化学修饰。这个反应是由两种酶催化的,它们是( )和( )。其他的一些蛋白质被( ) 磷酸化。蛋白质上添加寡聚糖的过程叫( ),而添加脂肪酸链则叫。O-寡聚糖是一种同或残基上氧连接的寡聚糖,而N-寡聚糖是通过与( )上的氮原子连接而成。N-寡聚糖又是从同一种叫做( )脂的前体寡聚糖衍生而来。 3.阿黑皮素原是( )被切割以后可以产生很多活性蛋白质的一个例子。如( )之类的RNA病毒也能合成类似的结构物。蛋白水解过程也涉及细胞外毒素的活性,如蜜蜂的( )和动物激素的活性,如( )和( )。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剪接小体是( ) (a)由多种snRNP组成的结构 (b)大小为40S~60S (c)一种在拼接中起作用的结构 (d)以上都不正确 (e)RNA加工的一种形式 2.在O一连接寡聚糖中直接同多肽相连的糖基是( ) (a)甘露糖 (b)N-乙酰葡糖胺 (c)C-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 (d)半乳糖或N-乙酰葡萄糖胺 (e)葡萄糖 3.正常情况下,同乙酰化蛋白质氨基末端的甘氨酸相连的脂肪酸是( ) (a)软脂酸 (b)油酸 (c)十四酸盐(肉豆蔻酸盐) (d)乙酰基 (e)以上都对 4.在阿黑皮素原中被识别和切割的氨基酸残基是( ) (a)赖氨酸和精氨酸 (b)谷氨酰胺和甘氨酸 (C)赖氨酸和天冬酰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