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知识

武术知识
武术知识

武术知识

民族传统体育知识

“六艺”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射、御;传统养生方法中引导、气功养生法是广为流传的一种养生锻炼方法;

武术中的拳术套路的“六法”为:手法、退法、步法、眼法、身法和呼吸法;

八段锦是由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养生方法;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繁荣时期,其繁荣的标志是流派林立;

武术可分为:健身、学校和竞技武术;

武术与军事有着本质的共同特征是技击;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意念相配合;

武术教学中,练习方法有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

武术中对练是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技击方法;

武术基本屈伸性腿法:弹腿、蹬腿、侧踢腿三种;

武术器械可分为:长短双软器械;

传统武德:礼信仁义勇;

武术的价值:健身、技击、观赏、教育、经济;

武术的内容: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攻防技术;

弹腿的力点是在脚面;

运动员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

1988年,武术正式成为亚运会项目;

大越步前穿要求前跳距离约等于弓步;

武术比赛采用5名裁判;

《吴越春秋》所记载的月女论剑;

在传统武德中,仁最重要;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3、套路动作: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缓,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4、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以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5、对练: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及徒手与器械对练。

6、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智斗,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包括散打、推手、短兵和长兵。

7、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8、外练:主要指由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以及由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

9、内练:常涉及精、气、神的问题。

10、四击:武术中的踢、打、摔、拿。

11、动作路线: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动作进行路线和方向。

12、武术图解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往返路线,叙述顺序,动作名称,要领说明,运动时间,动作术语。

13、武术特点:武术技击特点,民族文化特点。

14、长拳要素: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

15、套路包括:初级套路,中级套路,规定套路、自选套路。

16、练腰方法:刷腰、前俯腰、下腰、甩腰。

17、武术套路按功能分类: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18、健身武术的特点: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

19、竞技武术包括: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质、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以竞技武术为形式的国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术竞标赛以及洲际性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在国内是以全运会为最高层次以全国武术竞标赛为龙头,以套路散打为竞技主要内容的结构模式。

20、实用武术的特点:简单实用,一招制胜,内容为四科:射击、奔跑、游泳、擒拿格斗。

21、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22、唐代三绝: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装曼剑术

23、弓步动作要领: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同后脚成一条直线

24、长拳的手型:拳、掌、勾。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25、武术源于古代狩猎和战争;军事训练的形式:田猎和武舞

2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7、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

28、马步要点: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29、挺胸、直腰、踢腿脚尖勾起,绷带成勾起勾落,收髋猛收腹,踢腿过腰后加速,要有寸劲。

30、南拳马步: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收腹,立腰,脚外缘用劲,使两脚尖正对前方。

1、侧踢腿:挺胸直腰、开髋、侧身、猛收腹

2、按竞赛类分为:团体赛,个人赛,个人及团体赛

3、按年龄分: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成年组18岁以上,自选套路完成时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组,12—17岁,1分10秒以上,儿童组,1分以上。

太极拳自选套路为3—4分钟,规定套路为5—6分钟,太极剑集体项目套路3—4分钟,传统拳术器械套路单练不少于1分钟,对练不少于50秒。

4、个人项目场地:长14米宽8米,至少2米宽的安全区,边线宽5厘米

5、集体项目场地:长16米宽14米,至少1米的安全区,不少于6人,单练和对练场地长14米宽8米。

6 、现代武术的特点:高、难、美、新

7、南拳一般特点:拳势刚烈,步伐稳固,多侨法,善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拳势。

8 、武术的价值:

健身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

9、我国武术工作的基本任务:

(1)加强武德修养,提高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2)以全民健身为纲,推动社会化群众习武健身活动。

(3)加大竞技武术的改革力度坚持竞技武术走向奥运

(4)培育和形成武术市场,促进武术产业化

(5)继承和发展相结合,走21世纪武术创新之路

10、长拳的技法特点:

(1)、手要快捷(2)、眼要明锐(3)、身要灵活(4)、步要稳固

(5)、精要充沛(6)、气要下沉(7)、力要顺达(8)、功要纯青

(9)、回击合法(10)、以形喻势

11、长拳的运动特点:撑拔舒展、势要招圆、快速有力、灵活多变、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12、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鹤、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13、长拳的教学要点:

(1)练好功架打好基础

(2)正确运用分解教法

(3)精讲多练,强化动作规格

(4)实践中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14、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1)虚灵顶劲,竖项

(2)沉肩坠肘坐腕

(3)含胸拔背实腹

(4)松腰敛臂圆挡

(5)心静体松意注

(6)呼吸深长自然

(7)势势意速形随

(8)轻沉虚实兼备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 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 二、提高防身能力 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 5.内容与分类: 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 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 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 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武术基本功教案--杨文富

武术基本功!

基本部分一、武术简介: 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 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 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 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 须先行抱拳礼.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 扣于虎口处。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3、勾 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 起,屈腕。 一、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 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二、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 ○○○○○○○○○ ○○ ○♀○ ○○ ○○○○○○○○○ 1 分 钟 5 分 钟 3 — 4 次

基本部分2、基本步型 1)弓步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2)马步 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 水平,挺胸,塌腰。 3)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半蹲, 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 稍内扣。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教授弓步队形: ○○○○○○○○○ ○○ ○♀○ ○○ ○○○○○○○○○ 弓步:前腿弓,后腿绷;脚尖内 扣挺胸,塌腰、沉髋; 教授马步队形: ○○○○○○○○○ ○○ ○♀○ ○○ ○○○○○○○○○ 马步:挺腰塌腰;脚根外蹬 教授虚步队形: ○○○○○○○○○ ○○ ○♀○ ○○ ○○○○○○○○○ 虚步:挺腰、塌腰,虚实分明。 8 分 钟 8 分 钟 中 4 — 5 次

功夫扇理论知识

功夫扇理论知识 一、功夫扇简介 “太极功夫扇”简称“功夫扇”,属于太极拳中器械的一种,其创编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达到身心的平衡状态。功夫扇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它融合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舞蹈的动作,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在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之下,使扇子的挥舞和太极的运动技巧灵活结合,吸取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舒筋理气,内外兼修,载歌载舞,情趣盎然,可攻可守,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武”,而且易学易练,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人们经常练习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审美力,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练习者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体会从未有过的武术健身乐趣,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首选之项目。 二、功夫扇分类 功夫扇越来越受到流行和关注,其种类也较为繁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陈式太极功夫扇 陈式太极功夫扇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武术健身项目,它突出了陈式太极拳传统性特点外,内容也较为丰富、结构合理,通过穿插蹬腿、摆莲、翻腰、跳跃,集东式太极拳典型动作为一体。该套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扇势多变、造型优美,极具健身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2、杨式太极功夫扇 杨式太极功夫扇是一种深受大众尤其是女性喜爱的太极健身器械。它集太极拳基本功、扇法基本功、武术技击基本功和舞台造型基本功于一体,不仅动作优美流畅,造型典雅大方,而且富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经常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的功效。杨式太极功夫扇动作紧凑,节序清晰,中正雅致,舒展大方,动作速度舒缓适中,动作劲力内含。练法上,强调每势以起开合贯串,严格遵循太极原理的要求,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含单扇和双扇两个套路。 3、四维太极功夫扇

武术理论知识题库

武术理论知识题库 一、武术的基本功包括:1)肩臂练习;2)腰部练习;3)腿部练习; 4)手型、手法练习;5)步型、步法练习;6)平衡练习;7) 跳跃练习;8)动作组合练习。 二、武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仁、义、礼、信、勇 三、武术场地:长14米,宽8米,集体项目场地长16米,宽14 米。 四、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爪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 五、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动作规格分值6分;劲力协调的分值 2分;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2分。 扣分:根据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别给予扣分,每次扣分以上,有些严重不符者,最高一次可扣2分。 六、武术段位等级:徽饰标志: 初段1-3段(青色、银色、金色熊猫) 中段4-6段(青虎、银虎、金虎) 高段7-9段(青龙、银龙、金龙) 七、武术的特点作用

(一)特点:1)既有搏击运动,也有套路运动 2)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4)广泛的适应性 (二)作用:1)增强体质,医疗保健 2)实用防身 3)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4)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八、武术的内容分类: 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和搏斗运动两大类。 武术的套路运动按其练习形式又可以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一)拳术:1)长拳;2)形意;3)八卦;4)八极;5)太极;6)南拳 二)器械:1)单器械:刀、枪、剑、棍;2)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等;3)软器械:九节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对练:两人以上或两人,按照规定动作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分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6人以上徒手或持器械对练。 对抗:分为散手和太极推手 九、长拳、太极拳、刀、枪、剑、棍、运动特点 1)长拳的运动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明显,起伏转折较多,强调主动出击,长击速打、以快制慢、以刚 为主。 2)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分为五大家:陈、杨、吴、武、孙,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是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内外兼修、 文武齐备、身心俱得到锻炼。太极拳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下列几 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一种非常 独特的体育与文化的运动。 3)刀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砍、崩、挑、点、抹等刀法。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 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 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 4)枪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拦、拿、扎、劈、崩、点、穿、缠、拨等。其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 化莫测。 5)剑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点、崩、刺、撩、截、穿、挂、云、抹、绞、带、腕花等方法。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洒脱、

心理咨询技术讲义

目录 目录 (1) 第一部分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 (5) 第一章为咨询者打造基础 (5) 第二章咨询前的准备 (9) 第三章心理咨询会谈过程简介 (12) 第二部分倾听与关系发展 (1212) 第四章非言语行为与贯注模式 (14) 第五章询问:开放式沟通 (17) 第六章倾听 (20) 第七章共情 (23) 第八章建立咨询关系的其他要素..........................................40第九章治疗中的亲密关系 (44) 第十章治疗中的障碍 (46) 第十一章高级咨询技术 (48) 第三部分意向性会谈基础上的技巧整合 (54) 第十二章五阶段问题解决模型 (54) 第十三章整合会谈微技巧与理论:一系列技巧和会谈阶段 (73) 参考教材 (89)

绪言 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她不是疾病的治疗 不是智者的引导 也不是好友间的相互分享 她不是去领悟深奥的知识 不是去揭示人们的过失 更不是去寻求一种新的信仰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她让人惊讶,她根本不是关于 童年的印象或所受的创伤 或是身体上的病症 也不是关于你所获的不可救药的坏脾性 或是你一贯持有的对生活的消极性情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是关于你如何去想 她唤醒你头脑中不被承认的“异端” 在你的所想和如何思想间做出认辨 她很少寻找原因去解释你的所为 而要在你所为的意义中寻找发现 心理治疗是关于你如何去想 这涉及你如何体验自己的情感 以及觉察你与重要他人的关联 她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望和 追求目标时,你又如何无意中消磨了热望 她帮你看清,你所找寻的潜在心中的变化

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

1.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其主要作用和功效有哪些?218(25分) 特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套路的编排就是技击与艺术动作,加一些趣味性动作的综合体。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气’‘阴阳’传统哲学引到武术中,强调内在精气神的修炼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 3广泛的适应性;幼者可以套路,老者可练气功,导引;年青人可练散打,推手,拳可打卧拳之地, 作用: 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2心锻炼身心,增加体质 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 4娱乐观赏,丰富生活 2.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演练水平分的评定?(25分)247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在功力、演练技巧、编排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类分值中减去应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①功力水平方面(1分),要求达到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动作干净利落者; ②演练技巧方面(1),要求达到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者; ③编排方面(,要求达到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 3.运动处方的定义和分类?(25分) : (一)按锻炼的对象和作用分 1、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效果为主要目的。 2、预防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 3、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美为主要目的。 (二)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 1、心血管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2、运动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3、神经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呼吸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5分) 根据金融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和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的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二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武术理论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套路运动:以技击运动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3、棍术:主要以劈、扫、戳、挑、拨点为主要棍法,配合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 4、枪术:只以拦、拿、扎为主,以崩、点、穿、挑、云、劈等枪法,配合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形式。 5、刀术:指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扎、截、撩挂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形式。 6、鹰爪拳:是中国象形拳之一,主要以推爪、掳爪、托爪、撩爪、按爪等主要技击,吸收鹰的形和意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 7、推手:是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peng、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对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对方的来劲,然后借力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运动。 8、八卦掌:是以摆扣走转步法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而组成的一中拳术。 9、太极拳:以peng、捋、挤、按、采、挒等动作为素材组成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10、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等八方面的方法与技巧。 11、功法运动: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联系,以达到健体或争强莫方面体能的运动。 12、武术流派:指由于不同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13、尚武是指导和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 14、崇德是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恪守文化规范。 15、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参与的活动。它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再知道、再学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 16、分节施教:把一套动作划分成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17、模仿练习是学生通过模仿教室领做的动作而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一种学习方法。 1、武术概念,古代记载商代有拳勇,春秋技艺,汉代武艺 2、武术起源于远古的生产劳动,战争的出现使武术向军事格斗技能方向发展 3、商周时期军事训练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4、秦汉、三国时,武术由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角抵、手搏、击剑都兴盛。 5、秦汉、三国时,武术被吸收到“百戏”中,武术向表演方向发展。 6、两晋南北朝,武术在于文化交融中逐步与养生结合,武术成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 7、唐代长安二年(702年)武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 8、刀术是唐代阵战的主要武器,剑术逐渐脱离军事而在民间发展 9、两宋,民间结社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完整版)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

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体育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选择题 1.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 B ),不易骨折,易变形。 A.有机物少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D.无机物多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 A )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 A.形态、机能、素质 B.形态、运动技能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身体素质、技能、肺活量 3.肺活量体重指数=( A ) 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D.体重/肺活量 4.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具有( C )。 教育性教养性持续性 教育性发展性持续性 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 教育性持续性发展性 5.各民族在长期的生长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及其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体育活动称为( C )。 A.全民健身体育 B.终身体育 C.民族传统体育 D.社会体育 6.按( B )分类,体育运动可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A.比赛的形式 B.运动项目技术结构 C.运动技术水平 D.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 7.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是( B )。 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体育运动D.学校体育 8.学校体育的目标是( C )。 A.竞技与娱乐的目标 B.教养与教育的目标 C.增进健康与增强体质的目标 D.上述都不是

9.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 D )规律。 A.精讲多练 B.运动安全 C.思想教育 D.运动负荷 10.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B )。 A.股骨髁间窝 B.股四头肌肌腱内 C.股骨上端 D.髌韧带内 11.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随意收缩活动的是( C ) A 心肌 B 评话肌 C 骨骼肌 D 上皮组织 12.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出现“极点”后,运动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D )。 A 提高运作幅度 B 坚持原强度 C 停止运动 D 调节运动节奏 13.标准田径场200米跑项目,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直曲段分界线是( C ) A 第一直曲段分界线B第二直曲段分界线 C第三直曲段分界线 D 第四直曲段分界线 14.蹲踞式跳远关键的技术环节是( B ) A 助跑 B 起跳 C 腾空 D 落地 15.小学生教学使用实心球的重量是( A ) A 1公斤 B 1.5公斤 C 2公斤 D 2.5公斤 16.排球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请求暂停的次数是( B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7.从足球接触身体的部位来看,接球技术可分为( C ) A 肩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B 脚部胸部腿部肩部和头部5类 C 脚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D 脚部肩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18.国际竞技体操比赛的顺序是( B ) A 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 B 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 C 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 D 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 19.体操队列练习中,学生左右排成一条直线称为( D ) A 路 B 伍 C 翼 D 列 20.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最常用方法是( C ) A.重复法 B.间歇法 C.持续法 D.比赛法 21.支配心率加快的神经是( A ) A.心交感神经 B. 心迷走神经 C.传入神经 D.感觉神经 22.预防膝关节损伤,最应加强力量练习的肌肉是( C )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 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 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 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

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 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一、太极拳基本知 识 (1)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 展 (1) (二)太极拳的名 称 (1) (三)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 点 (3) (四)太极拳的健身作 用 (4) 二、基本技术的规格、要领……………………… 4 (一)身型、姿 势 (4) (二)手型、手 法 (7) (三)步型、步 法 (8) (四)眼 法…………………………………………………… 9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 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 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 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 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10.配乐项目必须在不带歌词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11.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有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 一种形式。 12.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3.唐时,实行武举制,用“武艺、力量、身体和语言”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 武术的快速发展。 14.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3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15.传统的太极拳有武式、吴式、杨式、孙式、陈式等。 16.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之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 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所组成。 17.关于“武术”一词,始见于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18.武术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19.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20.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体育史

1.“体育”一词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操(gymmasties). 2“physical education”和“gymnastics”的重要时间和事件 1762年(最早)在卢梭的《爱弥尔》中出现,都是形成与欧洲。 1872年8月颁布的新学制小学课程中称之为“体术”,明治维新推西学 1876近腾镇三将各种不同法统一为“体育” 1878年美国人 18887年中国人最早接触是北洋机器局总办傅云龙,参加日本高等好学校,在日记记称“体操为学校通例。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提倡办新学习体操。 1897年中文出现第一次出现《日本书目志》中提到到了《体育学》一书 1899年第一次在中文出现“体操” 2.什么叫体育史 二体育史的含义:研究的是体育的历史,既体育从起源发展到至今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概念: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3.体育史的研究范围 1是体育的自身的形成,包含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竞技,体育制度,体育思想,方针政策。2 是体育社会的其他的现象的联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 原始社会的历史大约从一百万年前,到至今距今四千多年钱,从组织形式来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群居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4.原始体育的起源 1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人本人身的需要包括人的心理和心理的需要3体育产的根源,体育与原始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教育、军事、劳动、医疗卫生等。4原始体育与社会的娱乐、宗教活动相互交流。5体育的需要适应社会----人本身的需要6体育生产的社会根源,如与劳动、教育、军事、、、 7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 5.原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渔猎生活中的生产工具及使用:石球弓箭标枪矛舟

武术理论复习纲要

理论考试复习指导纲要 一、名词解释 1、套路运动 2、长拳 3、完整教学法 4、棍术 5、武术图解 6、搏斗运动 7、武德 8、分解教学法 9、武术 10、分组练习法 11、散打 12、对练 二、填空判断 1、武术个人项目的比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长为16米、宽为14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2、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3、套路运动是指武术动作以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4、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5、长拳中的三种基本手型为:拳、掌、勾;五种基本步型分别为: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6、棍术扫棍力点在棍前端,点棍力点在棍稍,撩棍力点在棍前端,劈棍力点在棍前端。 7、拳是由拳眼、拳轮、拳面、拳心、拳背等部分组成。 8、传统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较有影响的五大流派。 9、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低于本人的上耳端。 10、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武术初学者在做弓步时常出现后脚跟离地,后腿屈膝;弯腰和上体前俯等问题;在做虚步时则容易出现虚实不分,后腿蹲不下去等问题。 11、掌是由掌心、掌指、掌背、掌外沿、掌根等部分组成。 12、武举制始于唐朝。 13、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 14、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5、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硕士学位;1996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博士授予权属上海体育学院。 16、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通常是单数段向左,双数 段向右。 17、武术套路竞赛中规定棍最短必须等于本人身高。 18、大跃步前穿系初级长拳第一段第六个动作。 19、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 20、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之上创编而成的。 21、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拌有口令。一般采用的口令有三种。即:常用口令、间有分解动作的口令和提示性口令。 22、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其特点有三:一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二、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三、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

武术知识竞赛题库

武术知识竞赛 1.武术运动中的“四击”是指踢、打、摔、拿 2.太极拳有五大流派,其中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 3.练习马步最容易犯错的错误是两脚尖外展。 4.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的步行是歇步。 5.所谓“寸劲”就是爆发力。 6.蛇拳属于象形拳。 7.搏击运动属于武术的对抗项目。 8.臂上举,向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的拳法称砸拳。 9.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洒,矫健优美,富有韵律的器械是剑。 10.练习弓步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后腿拔根和屈膝。 11.在武术教学中,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 12.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 13.强身健体、防身御敌、娱乐观赏是武术的功能价值。 14.太极拳是由陈玉庭所造。 15.“虎鹤双形”属于南拳。 16.被称为“百兵之要”的兵器是剑。 17.跳跃腾挪、腿法多变、身法灵活是北派拳的特点。 18.长拳的主要手型有拳、掌、勾。 19.罗汉拳不属于象形拳。 20.关于武术的俗语中,“未曾学艺先识礼”的下一句是“未曾习武先学德”。 21.武术的“身法”运动必须与攻防特点相结合。 22.武术套路竞赛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23.在传统的查拳,华拳等拳术基础上形成的拳是长拳。 24.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的手型是拳。 25.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在古老太极拳基础上所创编的。 26.武术基本功按人体的部位分为腿功,腰功,臂功和桩功。 27.长棍器械不属于软器械。 28.“拦、拿、扎”是枪的基本动作。 29.咏春拳属于南拳拳种。 30.因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故又被称为“开合太极拳”的太极拳流派是孙氏太极拳。 31.腾空飞脚又称为二起脚。 32.武术活动中,练武者行抱拳礼,具体为左掌右拳相抱。 33.教授顿挫性的武术动作时应采用分解示范。 34.俗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功”是指基本功。 35.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36.武术运动中的力量,通常称为劲力。

武术理论课讲稿

理论课讲稿 武术概述 1、武术是以威力负人的方法。或者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演练套路。、 3、格斗运动:是在时间、场地、体重等较相同的条件下,真对进攻的有效部位,击打效应的得分多少等一系列规则要求,双方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 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追溯其源,是与人们的生产斗争、战争格斗以及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首先是人们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劳动就包括徒手的和制造生产与生活工具。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旧石器时代初期,已经制造和使用了砍砸器,如石锤、燧石尖嘴凿等粗制石器,以及用石器刮削过的棍棒。这些极原始的工具,即是打猎和捕鱼等生产用的工具,又是生存的武器。他们使用这些武器去与凶恶、庞大的猛兽作斗争并猎取他们以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步的获得了徒手搏斗和捕杀的技能,以及使用武器进行捕猎和格斗的技能,这些在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技能虽然是非常低级的,然而,它却是武术搏击与格斗技术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器普遍采用了磨制方法。如出现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鱼骨叉等。这些有刃、尖的工具或武器就更加锋利。在此时代的末期还出现了极少量的铜斧、铜刀、铜戈等工具,使生产效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些原始生产工具的进步,尤其是实际效用的提高,为后来武术的劈、刺、砍、扎等技术的逐步形成奠基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如有了尖状石器的发明及使用,人们才获得了“刺”的概念;有了鱼骨叉等的发明及使用;人们

武术知识问答标准答案

武术知识问答答案

作者: 日期:

姓名: 武术知识问答 武术是以 _____ 为主要内容。 A .技击动作 B.舞蹈动作 2.武术起源于原始的 _______ A.部落战争 B.生产劳动 一。 B C.宗教活动 D.狩猎活动 3 . ________ 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A .吴越春秋 B.吕氏春秋 C.汉书 D.纪效新书 4 . ________ 开始实行武举制。 A A .唐朝 B.隋朝 C.宋朝 D.三国 5 .《纪效新书》的作者是 _________ 。 B A.何良臣 B.戚继光 C.程宗献 D.茅元仪 6 . ___ 体。C A . 1901 B. 1905 C. 1910 D. 1915 7 . 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 ________ 成立。 D A .北京 B.上海 C.广州 D .南京 9. ________ 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A. 1950 B. 1953 C. 1957 D. 1958 10 .国家体委于 __________ 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D A . 1950 B. 1953 C. 1957 D. 1958 1. 1985年在 __________ 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A .北京 B.上海 C.西安 D.武汉 2 . 1987年在 目。 C A.北京 B.曼谷 C.横滨 D.香港 3 . _______ 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 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C A C.杂技动作 D.狩猎动作 班级: 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 8.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 ____________ 会。C A .马术 B.射击 C.武术 D.摔跤 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 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

武术理论

1.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2.长拳短打: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3.内家外家: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外家。到民国期间发展成“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称为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引导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4.少林派武当派: 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等。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内家者盖起于张三丰。陈王庭太极拳创始人。 6.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受力,前三后七。 7.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徒手: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制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器械: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的对练套路。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抢,对刺剑等。徒手与器械:是一方徒手,

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10.徒手对练:是以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8.太极拳:陈、扬、吴、孙、武。“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达到任督两脉和布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技法特点: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微向内微曲,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松腰敛臀圆档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采用采用腹式呼吸来加深呼与吸的深长。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 9.八卦掌: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体的拳术。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八卦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 一、武术的起源及发展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 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 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 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 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 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 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 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 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 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 套路。例:李白的剑舞。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 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 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 邀请赛。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当运动员 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时比赛开始计时。武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攻击技艺美。 武术的核心技术是攻技术。运动员比赛套路中中断允许重练,但必须扣1分。剑术是以刺、 点、劈、撩、挂、削、点、崩、截等剑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当中轻快、身法矫 捷、富于韵律感。初级剑术共分为四段32动。刀术以劈、砍、撩、挂、挑、刺、缠头、裹

武术基本功知识与图解

武术基本功知识与图解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二)架拳 预备姿势:同冲拳(图6-1-5-1)。 动作说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图6-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