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练习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练习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练习答案

1.玩具里的科学

参考答案:1.略

2.(1)√(2)×(3)×(4)×;理由:略。

3.我的猜想:略。

我的发现:鸡蛋会漏进杯中。

其中的道理:鸡蛋具有惯性,纸片快速抽走后,鸡蛋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鸡蛋不会被纸片带走,只有漏进杯子中。

4.这是因为万吨货轮在水中受到了大于它本身重量的浮力。

5.不好玩了。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玩具充满了空气,玩具就具有了弹性,充气越足,弹力就强,弹跳效果就好。如篮球,充满了空气后弹跳就好,如果篮球的充气不足,就弹跳不起来。再比如,蹦蹦床充满气后,人就能在上面弹跳,如果充气不足,就无法弹跳了。

6.略。7.略。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参考答案

1.(1)B (2)A (3)B (4)B (5)C

2.(1)壁虎能在墙壁上爬行,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个个的褶皱,这些褶皱能起到吸盘的作用吸附在墙壁上,这样,壁虎甚至还能在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呢。(2)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猫在捉老鼠的时候,有些洞口需要估测一下是不是能过去,这时就需要用胡须作为测量工具。(3)蚂蚁是依靠气味认路的,具体说就是蚂蚁用触角来辨别气味,当蚂蚁寻找食物,或者搬运物体时,前面的蚂蚁引路,后面的蚂蚁就循着前面蚂蚁留下的气味快速地跟进。

3.我的发现:根的数量和长度要比上面的植株庞大得多。4.略。

5.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中的干旱,把叶子变成了一根根的针状,而且仙人掌的茎上还覆盖着一层蜡质的保护膜,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虽然沙漠中非常干旱,仙人掌也能适应,不至于旱死。

6.柳树、槐树、松树。

7.蟋蟀──石缝里或草丛里;蚯蚓──土壤里;啄木鸟──树林里;海龟──海洋里;鲤鱼──池塘里。

3.科学在我们身边

参考答案

1.为了增加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这样车轮在柏油路上就不会打滑,也容易刹车。

2.裁决结果依然是维持猴子的判决。裁决的理由是:大象虽然卷起了一根圆木,但是按照它们的体重来看,大象只是卷起了比自己体重小很多的物体,而蚂蚁则是搬动了比自己体重重得多的物体,所以蚂蚁的力气大。

3.略。提示:油会漂浮在水面上。4.略。5.略。

4.怎样认识物体

参考答案

1.(颜色、形状、大小、材料、位置等);(气味);(味道);(光滑、粗糙、冷热、形状、大小、轻重等)2.(1)A(2)B(3)E(4)D(5)C 3.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和可乐;用鼻子闻,辨别出白醋;再用舌头尝,辨别出糖水、盐水、凉开水、温开水。

4.看:凡是成熟的西瓜,一般是瓜个已长成,皮色好看,发亮,油渍渍的,瓜皮上的胎毛已退,只留下瓜蒂上的一圈绒毛。听:用手轻轻地卡住西瓜,放在耳朵旁,用手轻轻地掬一掬,瓜内发出“兹──”的响声,是熟瓜,而且多为沙瓤瓜。5.略。

6.眼睛──(显微镜,望远镜,近视镜,放大镜);鼻子──(电子鼻);耳朵──(听诊器,助听器,耳机)。

5.给文具分类

参考答案

1.如:服装店的服装、文具店的文具、食品店的食品、药店的药品、交通车辆等等。2.可回收:易拉罐,废纸,玻璃鱼缸,橡胶轮胎,一次性纸杯,花生油桶,铁钉,一次性方便袋。不可回收:水泥砖,大理石板,瓷片,碎花盆。

3.落叶树:白杨树,苹果树,无花果,槐树,柳树,银杏树,梨树。

常绿树:松树,冬青树,柏树。

4.略5.略

6.提示:可按食品,服装,家用电器,洗涤用品,文具分类。

6.哪杯水热

参考答案

1.温度;温度计;摄氏度;℃。2.(3)3.(2)4.(2)5.略。6.略。

7.水温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用筷子或勺子搅拌、用两个杯子倒、将热水杯放到凉水中、掺凉开水、放冰块等等(按照自己的习惯阐述一种方法及优点即可)。

2.用保温杯盛热水、将热水杯放到热水中、放到窗台阳光下,放到已开始供暖的暖气片上等等。3.略。

8.哪杯水多

参考答案1.量筒,液体体积,毫升,mL,液面凹处。2.(1)对(2)错(3)对(4)对3.略。

9.有趣的不倒翁

参考答案

1.轻,重,半球形的,底部2.解暗箱3.(2)4.(1)(3)5.略。6.略。7.略。

10.认识水

参考答案1.液体,固体,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

2.(1)×(2)√(3)√(4)×(5)√

3.

4.国家节水标志。5.略

11.有趣的沉浮现象

参考答案

1.浮力

2.砖块(↓)玻璃珠(↓)图钉(↓)钢尺(↓)木块(↑)装满砂子的塑料盒(↓)塑料泡沫(↑)拧好盖的空矿泉水瓶(↑)

3.A B

4.可以用水桶往土坑里灌水,直到小球浮上来。

5.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重量比在岸上轻,所以我们能很容易地举起。

6.钓鱼时提起鱼钩和鱼,未离开水面时比较轻,离开水面时比较重……

12.改变浮和沉

参考答案

1.改变物体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

2.调节水舱中水的多少。

3.(1)×(2)√(3)√(4)×

4.

5.

6.

13.水面的秘密

参考答案

1.水分子,水分子,表面张力

2.表面张力

3.硬币不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加入的洗涤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

4.略。

5.叶子上的露珠;盘子上的一滴水不向下流淌;硬币浮在水面上……

14.水往高处走

参考答案

1.有空隙

2.纸上的字迹往外渗得程度不一样,挂历纸、本子纸渗得程度较小,报纸、宣纸渗得程度稍大一些,卫生纸渗得程度较大。

3.将地锄松,增大了土壤表面颗粒之间的缝隙,土壤中的水无法沿着小的缝隙向上升,难以形成毛细现象,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水分。

4.保护植物的根毛,在毛细作用下,根毛吸收水分使植物能尽快成活。

5.略。

15.天气与生活

参考答案

1.略。

2.有利,有害

3.天气预报4.略。

5.放风筝──微风;捉蝴蝶──无风;收割庄稼──晴天;滑冰──天寒地冻。

6.花农:将不宜遭受雨淋的花移到室内或大棚内。

砖场的工人:应及时将砖坯遮盖起来。

水泥厂的工人:应及时将水泥遮盖起来。

正在晒粮食的农民:应及时将粮食收起来。

上学前的学生:应携带雨具做好防雨准备。

16.今天的天气

参考答案

1.观察动物的变化、看云彩的变化、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风向和风力。

2.风力,风向,气温,降水,云量

3.风吹来的方向,风的大小

4.彩旗飘动3级;大树摇晃6级;行走困难7级;树根拔起10级;大浪滔天12级;炊烟直上0级。

5.晴;晴转多云;阴;雾;小雨;雨夹雪。

6.略。

7.略。

17.我的雨量器

参考答案

1.降水量

2.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

3.开始,结束

4.略。

5.不至于使雨水溅出来,能更准确地测量降雨量

18.我的风向仪

参考答案

1.风吹来的方向

2.东风,西北风3.略。4.略。

19.一周的天气

参考答案1.略。2.略。3.略。

20.空气在哪里

参考答案

1.四面八方,气体

2.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占据

3.不会湿,空气占据空间4.略。5.略。

21.空气的成分

参考答案

1.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水蒸气2.氧气

3.(1)√(2)√(3)√(4)×(5)√

4.(1)二氧化碳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低处的蜡烛先熄灭。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石灰水变混浊了。(4)略。

5.空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是人和动物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所以,在抢救因缺氧而病重的人时必须给他们输氧;潜水员在潜水时,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宇航员在宇宙空间飞行时,由于这些地方氧气稀少或没有氧气,必须携带氧气。

6.例如:在车间、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用气焊的方法切割、焊接金属。在炼钢时,把氧气吹进炼钢炉,可以提高炉内的温度,使钢炼得又快又好。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参考答案1.被污染了2.(2)3.(1)4.(1)

5.在教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扫地时,先洒水,再扫地;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爱护花草树木,见到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要制止;爱护坏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

6.工厂要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的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要大力植树造林,因为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些树叶还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还要注意搞好坏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吸烟。7.(1)工业污染。(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污染。(3)交通运输工具的污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

【精品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水生植物有(),(),(),()等。 3、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4、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叶是由()和()两部分结成,叶片上有()。 7、拓印树皮:把白纸()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涂擦,使凸起的部分()颜色。 8、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等过程。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4、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5、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6、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7、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8、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A、绿色的 B、枯黄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3、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 4、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不同点:大树高大、茎粗、很硬、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5、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菖蒲等。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都生长在水中,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不同点:水葫芦生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是浮水植物;金鱼藻叶片细,呈针状,沉在水中,是沉水植物。 7、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不同点:水葫芦生长在水里,是水生植物;狗尾草生长在陆地,是陆生植物。 8、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芽、又慢慢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生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他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植物的叶制造养料需要光合作用。 9、植物叶片常见的叶脉有网状叶脉、平行叶脉和叉状叶脉。叶的生长有互生、对生、轮生和根生几种方式。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有大树、狗尾草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等。 11、植物的一生会经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落叶、衰老、死亡。 12、植物的共同特征是:(1)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2)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3)都会生长发育,(4)都会繁殖后代,(5)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3、植物的寿命:野草——不到一年。冬小麦——9个月。春小麦——半年。黄草——个月。短命菊——几个星期。 14、植物的繁殖方法:种子——桃树、小麦、狗尾草。孢子——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茎——柳树。地下茎——马铃薯、大蒜。根——蒲公英、甘薯。叶——秋海棠、茶花 第二单元《动物》 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能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键入文字]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班姓名 一单元 一、填空题 1、()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吉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二、判断题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 3、我们探究世界的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没有关系。()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三、你喜欢或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写出他们的名字。( )( )( )( ) 四、写出你已知道的科学探究步骤。()—()—()—()二单元 一、填空题 1、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2、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 二、判断观察活动中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 1、注意安全。()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获家长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三、问答题 1、分别写出你认识的动物、植物(每种写5个) ()()()()() ()()()()() 2、给下列动物分类:鸽、海鸥、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蛇、蛙。 哺乳动物()()() 鸟()() 昆虫()()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三单元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白色透明的物体。()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3、固体、气体、液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A 木屑B 洗衣粉C沙子D面粉 2、在水中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物质是() A 塑料B铁丝C纸巾D 卵石 3、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曲别针,水溢不出来的原因是水有() A 浮力 B 溶解性 C 压力D表面张力 4、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是() A 丰富B 缺乏C 一般D不关我的事 5、人体内含有水分约是() A 65% B 85% C 95% D 100% 三、回答题 1、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2、自然界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单元 一、填空题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我们称为();加工处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材料的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材料我们称为()。 2、大多数纸的主要原料来自(),()()()也可以用来造纸。 3、()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4、我们采用()()()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等。 5、塑料最大的缺点是()。 二、连线题 把材料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结实 较为结实 棉线吸水性强 吸水性弱 燃烧时散发出烧纸的气味 人工合成纤维燃烧时散发出刺鼻气味 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姓名: 第一课亲历科学 一、精彩补白 1、风是由于形成的。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它并不。 3、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后,这是因为。 4、向两纸片中间吹气,会发生的现象是。 二、简答题 1、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

姓名: 第二课认识自己 一、精彩补白 1、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的纹理。 2、世界上没有两个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3、人的身体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4、躯干包括部、部;四肢包括和。 二、判断题 1、有的人指纹相同,有的人指纹不同。()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3、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姓名: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一、填空 1、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2、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 3、分辨物体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看,用听,用闻、用尝,用摸,等等。 二、选择题 1、蜻蜓属于() A、鸟类 B、哺乳动物类 C、昆虫类 D、鱼类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 D、循环器官 3、下面观察活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大喊大叫并追捕小动物 B、摘花折枝 C、不打扰小动物的正常生活,不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姓名: 第四课蚯蚓 一、填空 1、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物体,然后慢慢调整到 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2、科学观察可以运用我们的、、、、 等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放大镜等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 二、选择 1、蚯蚓的头在() A、离大环较近的一端 B、离大环较远的一端 C、在身子中间 2、科学家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 A、几十倍 B、几百倍 C、几万倍 D、几十万倍 三、简答 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一(填空题) 1、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2、植物的茎分为两大类;象松树的茎是______ ;象狗尾草的茎是______. 3、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它们都是有______的物体. 4、蚂蚁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三部分;头上有______对触角;有______对脚. 5、蜗牛是用______爬行的;蚯蚓是用______ 爬行的;金鱼是用______游泳的. 6、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蚂蚁喜欢生活在______;鱼喜欢生活在______;蜗牛喜欢生活在______. 7、______材料可以具有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性能. 8、不同的材料;他们在______ 、______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9、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好. 10、我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______发明的. 11、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造材料;另一类是______. 12、水是一种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的物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___;像石头、铅笔这样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像空气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 13、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等都是液体. 14、拿水与空气比较;相对较轻的是______;流动性较好的是______ . 15、物体的形态有______、______ 、______ 等三种. 16、我会用工具;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比较大树的粗细;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测量液体有多少毫升. 17、比较物体的______时;我们可以用划痕的方法. 1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_____看、用_____摸、用_____听、用______闻;还可以借助______来测量.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二(判断题) ()1、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2、在观察完小动物后可以把它踩死. ()3、我们观察树叶时可以在树上随意摘树叶. ()4、蜗牛的身体有伸缩性;所以不能测量它的大小. ()5、树是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6、一次性筷子既方便又环保. ()7、蜗牛喜欢吃菜叶. ()8、蜗牛的粘液是用来标识路线的. ()9、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组成. ()10、记录树叶形状;我们可以用画画、拓印等方法. ()11、树木都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 ()12、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3、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4、像狗尾草那样的茎叫木质茎. ()5、我能用各种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大小、形状和粗细. ()6、小草、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小小的生命. ()7、站在远处用眼睛看一棵大树;就可以说是在观察大树了. ()8、所有植物都是在强光下生长的好;在弱光下生长不好. ()9、小草、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小小的生命. ()10、比较树叶的大小只能用数方格的方法. ()11、植物叶子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叶脉是一样的. ()12、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它颜色漂亮;却臭气扑鼻. ()13、躲在树洞里的小动物;我们可以用手伸进去去捉. ()14、、蜗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15、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16、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 ()17、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18、蚂蚁和苍蝇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 判断题 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 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水有固定的体积 B.水是白色的 C.水是透明的 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 B.水蒸气是无色的 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 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 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 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

B.洗过的手变干了 C.冰融化成水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 A.都看得见 B.都摸得着 C.无固定形状 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 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 答案解析: 1. T 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 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 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 4.T 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 解析:水是无色的。

6.C 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 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 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 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 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 B.37℃ C.47℃ 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 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 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 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A.酒精灯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3、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就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他是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5、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是就牛痘。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有趣的活动,并对这一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后来这一解释被人们接受,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7、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8、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9、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10、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下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 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 A解决问题B作出猜测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B 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经典复习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 )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你认为“科学”是() 3蚂蚁的身体大多是黑色或红褐色,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胸部有()。 4、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5()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 ) 6 有生命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 7 鱼和荷花的生长都离不开(),鱼属于生物中的()类,荷花属于生物中的()类。 8、们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要一边观察,一边做好记录,但是我们不能()它们。 9、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 10、性质有()、()、()、()、()、()、()。 11、作一般经历的四个阶段是()、()、()和()。 12、()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13、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14、不落叶的植物有:()、()。落叶的植物有()、()。(分别写出两种) 15、利用天然材料做成的。纸的主要原料是(),用()、()、()等也可以造纸。 16、和向日葵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之所以它们都叫植物,是因为:() 17、和金鱼之间也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之所以它们都叫动物,是因为:() 18、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等,但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 也不能()。19、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会()、会()、会( )会()。 20、一种()、()、()的液体。 21、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 22、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 ) 。 23、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 ) 。 24、的材料有( ) 、( ) 、( ) 和( )。 25、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会从破口处流出来,说明水()。 27在水面上会漂浮着一些小木棍等,是因为水()。 28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等地方。 29塑料的最大缺点是()、优点是()、()、()。 30上的水主要分布在()、()、()、()、()。 31()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32琴纳发现了( ). 33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4树叶的生长形式有( ),( ),( ). 35水的压力大小和()有关()越()水的压力就越大。 36、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 37、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等。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 1 、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家探究没有关系。() 2、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可能溶解于水里。() 3 、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4 、人体20%是水。() 5 、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6、在观察某种不知名的液体时,都可以用看、闻、尝、摸的方法。() 7、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9、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 10、丝绸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题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能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是软体动物,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舌牙)。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章鱼、河蚌、乌贼、鱿鱼)等。 4、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5、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它可以在线上、吸管上、树枝上、玻璃、圆珠笔上爬行,但不能在沙土上爬行。 6、蜗牛休眠了,可以轻轻敲打它的外壳或将蜗牛放入水中让其醒来。 7、蜗牛用气孔呼吸。 8、怎样饲养蜗牛?A、在饲养箱和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B、每天傍晚用青瓜和菜叶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C、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9、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 (身体缩进)壳内。 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但不宜长时间在水中。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 带)、(肛门)。 12、和蚯蚓相似的环节动物有:沙蚕、蚂蟥。蚯蚓的环带是(生殖器官)。 13、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 (繁殖后代)等。 14、蚂蚁属于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 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6、把蚯蚓放在水里,它会爬上来,因为在水里它无法(呼吸)。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 17、 18、蚂蚁太小到处乱爬,怎样观察它呢:A、端一盆水,在水中漂一小块泡沫,然后把蚂蚁放在泡沫上就可以了。B、或者拿一块奶糖,来吸引蚂蚁C、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小瓶里。 19、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发现食物后,蚂蚁之间会用触角互相碰一碰,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它们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20、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21、金鱼一分钟内鳃盖会开合几十次,怎样证明它们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用滴管吸一些食用色素水,悄悄伸入水中,在鱼嘴前挤出红水,我们发现红水从鱼嘴里进去从鳃盖后面流出来,说明鱼鳃是在利用水中的氧气呼吸。 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评估试卷 2 一、填空:(30分) 1、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等来描述材料的各种性质。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砖和陶瓷都是____材料。 4、____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5、我们用____测量液体体积的多少。 6、液体的黏度会影响它的____速度。 7、空气占据一定的____,空气的体积是可以____的。 二、判断:(20分) 1、空气没有形状,没有重量。() 2、虽说材料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材料的使用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3、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反复利用。() 4、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5、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 6、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没有不锈钢尺好。() 7、不同材料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8、陶瓷制品的吸水性好。() 9、通常情况下,油比水轻。() 10、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三、选择题:(30分) 1、下列物品中是塑料做的是() A、钥匙 B、课桌 C、矿泉水瓶 2、下面哪一项不是木材的性质() A、透明 B、有条纹 C、在水中漂浮

3、你常见的陶瓷制品有() A、碗和盘子 B、文具盒和茶杯 C、筷子和牙刷 4、陶瓷和砖都是由()烧制而成的。 A、木材 B、黏土 C、塑料 5、5毫升水大约是() A、一小勺 B、一杯 C、一瓶 6、把铝片做成易拉罐,主要是利用的金属的() A、坚硬 B、延展性 C、有光泽 7、下列物品中哪能一个吸水性更好() A、塑料 B、牛皮纸 C、餐巾纸 8、判断物体的沉浮,主要看物体() A、是否沉到底部 B、是否沉于水面以下 C、无法判断 9、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A、蔡伦 B、沈括 C、张衡 10、下面是人工制造的材料是() A、木头 B、皮革 C、金属 五、简答:(10分) 1、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