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

3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

3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29T15:08:11.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肖忠烈

[导读] 高原反应是指世居于平原的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 m以上高原地区,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的一系列急性反应。肖忠烈

(湖北省孝感市95857部队卫生队 432100)

【摘要】目的:探讨三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方法:2014年7月-9月选择我部在西藏拉萨执行军事任务时我队诊治的三例重症高原反应官兵病人,都积极进行综合药物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均顺利出院归队,现正常服役。经过检测,治疗第5天患者的HR明显降低,而SaO2值明显升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原反应病人需要积极进行药物干预,以改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值得基层卫生队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高原反应;心率;官兵;血氧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47-02 高原反应是指世居于平原的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 m以上高原地区,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的一系列急性反应[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高原反应人数逐年增加。而在军队中,初进高原执行任务的官兵也不可避免会发生高原反应[2]。高原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头晕、心悸等一系列症状,随后逐渐加重,然后根据身体健康逐渐适应或者无法适应而住院治疗[3]。本文具体探讨了三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7月-9月在我队诊治的三例重症高原反应官兵病人。纳入标准:年龄18-35 周岁的成年男性;研究当年均为首次进入高原;同意参加本次临床实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平原(海拔500 米以下)出生,体检健康。排除标准:体检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指标有异常者;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鼻炎等慢性疾病者。都为男性;平均年龄24.48 岁;身高175.13cm;平均体重为70.13kg。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精神亢奋、胸闷、咳嗽咳血、发绀、睡眠障碍、耳鸣眼花、呼吸困难等。

1.2 诊治方法:给予半卧位休息,呋辛钠2g静滴,2次/d;吗啡5mg肌注,1次/d;以6-7L/min鼻导管给氧,并通过65%酒精湿化,氨茶碱0.25g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1次/d;同时口服红景天胶囊、安定片、布洛芬胶囊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官兵的预后,在治疗前与治疗第5天进行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检测。

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14.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均顺利出院,现正常服役。经过检测,治疗第5天患者的HR明显降低,而SaO2值明显升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HR和SaO2的比较(x±s)

时间点例数(n) HR(次/分) SaO2(%)

治疗前 3 95.34±6.45 82.49±7.23

治疗第5天 3 75.39±6.23 94.67±5.09

P <0.05 <0.05

3.讨论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地区或久居高原进入到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情况,重者出现发绀、少尿或血尿等症状[4]。我国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地区,官兵执勤比较频繁,如何防治高原反应,日益引起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诊治中,目前的防治仍主要基于低氧低压对高原反应发病的作用,在部队中多选择阶梯适应性训练、低氧预适应训练等方法,虽然有效,但所需时间较长。而在药物干预中,红景天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能提高人体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作用[5-7],也具有抗缺氧、耐疲劳、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的功效。笔者认为在进入高原前进行身体体检,对不适用进入高原的人员进行身体把关,并提前一周口服红景天胶囊等预防性药物对减少或避免高原反应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均顺利出院归队,现正常服役。经过检测,治疗第5天患者的HR明显降低,而SaO2值明显升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O2 和HR 反映了机体缺氧程度及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能力。随着海拔升高,SaO2 降低而HR 明显增加,这是心血管系统为适应高原而发生的代偿性机能增强的表现。同时在预防中,要对官兵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正确引导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8]。总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需要积极进行药物干预,以改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值得基层卫生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庆愿,刘福玉,游海燕,等.低氧预适应在急进高海拔高原部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3):45-46.

[2] 王宏运,高亮.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107-108.

[3] Davies AJ,Kalson NS,Stokes S,et al.Determinants of summiting success an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on Mt Kilimanjaro(5895m) [J].Wilderness Envion Med,2009,20(4):311-317.

[4] 张东祥, 张延坤, 聂鸿靖, 等.高原致适应剂新复方党参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2):148-152.

[5] 夏燕亮,马如海,陈宏.西地那非治疗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4,9(12):702-705.

[6] 张雪峰. 复方丹参滴丸抗高原缺氧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7):1631-1634.

[7] 王宏运, 牛慎守, 张东等. 高原缺氧诱发高血压1例[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7).

[8] 肖伟宏,李小明,孙大军,等.玉树抗震救灾高原病防治措施及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5): 366-367.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预防及后勤保障应急方案 根据5月18日格拉建设工程指挥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编制目的 我部处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三江源核心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2、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赵平华 常务副组长:祁克义赵中仝 副组长:李建华孔大海李先锋康强强王学军 组员:邓开鹏何治国康立虎张和平王柏春丁占军余华毛勇瑞周生祥刘银宗刘文来高文龙张功长曹启林戴元孝 3、进入高原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工作人员遴选工作。 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高原地区,有以下严重疾病或症状者原则上不宜从事高原工作: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

全;癫痫及严重神经衰弱; 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二)配备必要的用品和急救药品。 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如高原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西洋参丸、氧气瓶(袋)、制氧机、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工作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三)开展预防性服药工作。 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一般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四)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各方面应对高原病的准备。 与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高原常识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好赴灾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3、认真落实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 (一)认真体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指导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进行高原从业健康知识培训。要严格执行高原作业劳动时间,定期轮换等劳动保护规定。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病药品,在生产、生活场所设置供氧条件,对身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妥善安置。

高原反应现场处置方案

高原病处置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项目部必须结合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高原反应分析 1.本方案所指的施工期间引起的高原发应,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秩序。 2.高原发应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西藏地区属高原地带,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因此,初进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从平原重返高原时,必须在多方面严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由于公司及施工队大多数员工来自不同地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状况或不良的高原反应、甚至高原病发生。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哎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现将常发的不适应症状及应对措施详细列出,主要包括水土不服(腹泻,肠胃炎等)、高原反应、感冒、干燥不适应、中暑。项目部应储备好预防高原反应的一般性药品,同

时对严重性高原反应者提供必要的供氧设备。 2、主要症状及应对措施: 1、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 品。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高原反应头疼是急性缺氧头痛,头疼同脑血流过度增加有关,是一种身体正常的代偿性反应,芬必得酚咖片可以缓解头痛,维生素B6也可以防止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睡觉时准备氧气袋,适量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水土不服:

如何提前做好准备预防高原反应

如何提前做好准备预防发生高原反应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 牛背山的海拔是3600米左右。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俗称“高反”。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 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了解,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决定自己是否成行。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原。 四、到达高原后应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迷信吸氧。 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高反正元、红景天、葡萄糖等,高反正元是抵达藏区前2个小时喝1瓶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在藏区时每天喝1、2瓶,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如果爬山时心慌、气短可以喝1瓶迅速补充元气,其他的几个是提前一周开始吃,路途也坚持服用。 刚到高原,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只是症状明不明显而已。但这并不说明您不能适应高原,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

高原缺氧专项应急预案

青藏矿业有限公司 高原缺氧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矿区地处祁连山山区,海拔4043~4300m,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河上游聚乎更煤矿区的西南部,行政隶属天峻县木里镇管辖。本区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空气含氧量低,年平均气温-5.1℃,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6℃,自然条件恶劣,属高原高寒地区。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中突然发生的高原反应且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应急处置工作。 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典型事故类型 2.1.1 高原反应从平原急速进入海拔3000m高原或从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发生以头痛、心慌、气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1.2高原肺水肿又称肺型或重型急性高原病。是在低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型肺水肿。其特点为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有严重的呼

吸困难,不能平卧,头痛。严重者少尿,神志不清。 2.1.3、高原昏迷又称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脑病。患者除早期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外,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抽搐、嗜睡乃致昏迷。脉率增快、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危重体征,较易引起死亡。 2.2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 2.2.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高原空气中含氧量低,人体氧摄入量不足。 2.2.2感冒治疗不及时,引发肺水肿等其他急性疾病。 2.2.3劳动强度或运动量偏大。 2.2.4过度饮酒。 2.3 可能引发的后果 缺氧对人的危害极大,易引起人体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3、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3.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3.1.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矿山高原反应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总指挥:青藏矿业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青藏矿业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青藏矿业公司总工程师 成员单位为矿业公司安质环保部、采矿作业部、综合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以及各施工单位负责人。 3.2应急指挥部职责 3.2.1检查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救援物资预备工作。 3.2.2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2.3负责启动和指挥矿区内应急救援工作。

云南有没有高原反应

人们都喜欢到,云南的气候好,少数民族多,又,但是来云南又怕有。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避免或减轻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了(依赖性非常强)。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至少提前1-2天服用,到达云南后继续服用3-5天)、、(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3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最近一位还推荐了一个抗高原反应的小秘方,据说按此方子服用经济又实惠,并且效果很好,大家不妨试试: 早上:1片维C 早、中、晚:和每次各3片 注意:从出行前一天就开始吃,不要停,一直到行程结束. 云南有没有高原反应 到云南实在高原反应并不分明~只需你不要到丽江玉龙雪上海压低的中央去就可以,不登高山或高海拔地方基本是不需要的.... 高原反响普通是西藏比拟分明,云南不是很分明,也便是普通没有什么反响。不外丽江和香格里拉属于云南西部,靠近西藏,海拔比昆明,大理要高,能够会有点,应该不大。由于有北京的老传授去了也没什么反响,假如有通知导游,他们会给你处理,担心的玩吧,祝你旅途痛快!! 在昆明四周几个近的景点对外省游客不会有太大的高原反响到香格里拉,那里能够就有点吃不用了 云南高原反应怎么办 如你感觉会有高原反应现象(依个人体质)..就带吧.反正也不占行李箱.不知道比你要到云南哪些景点,红景天胶囊,肌苷口服液都是抗高反的药物。另外随身带些巧克力和糖果也有作用。 高原反应可以处理的~最次要便是氧气不敷用~胸闷~耳鸣~之类的~最好方法便是买个一次性的氧气瓶~便是10多块一瓶~忧伤的时分吸上一点~不外你也不要想的多恐惧~普通到云南只需不去登山都没事的~

高原病习题

高原病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高原适应指高原世居的人或动物经世世代代自然选择所获得的,具有遗传特性. 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抵氧环境失去习服引起红细胞增生过度。 3慢性高原反应指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 4高原习服指人和动物暴露于低氧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是 可逆的,即后天获得。 5高原心脏病指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基本特征,并有右心肥厚和/或右心功能不全。 6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分压越低,人体动脉血氧分压随大气压和氧分压下降而下降,易致缺氧,由此引起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高山病。 7 急性高原病机体急速进入高原后,在较短时间内因急性缺氧而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8 高原是指海拔(3000或)3000米以上的地区。 二、问答题 1高原病的常见诱因 1)海拔高度2)登高的速度 3)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劳动 5)寒冷 6)精神、情绪过度紧张 7)过饱 8)饮酒 9)水盐摄入过多 2试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1)生活在的高原移居者或世居者; 2)“多血貌”--两颊、鼻尖、口唇、耳垂、手掌、甲床、咽峡部等部位青紫,球结膜充血。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3)血红蛋≥200g/L 、红细胞压积≥ 65% 、红细胞≥ 6.5×1012 /mm 3 。血氧饱和度≤85% 。 4)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红细胞增多。 5)脱离低氧环境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再返高原时又复发。 3高原气候的特点: 1)低气压、低氧分压 2)寒冷 3)日温差大 4)干燥 5)多风 6)紫外线强 4 简述高原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轻型、高原肺水肿重型、脑水肿重型。 2)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症和混合型高原病。 5 简述高原心脏患者缺氧对其心肌的损害通过哪五点: 1)缺氧心肌能量生成不足。 2)缺氧时心肌结构的损害。 3)缺氧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4) 缺氧对心肌细胞离子的影响。 5) 心肌肥厚加重缺氧对心肌的损害。

高原反应办教你应对小方法

高原反应办教你应对小方法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之后,身体机能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高原反应怎么办?教你应对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所以坐飞机去高海拔地区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比坐汽车去要大些,因为坐汽车有一个慢慢适应的时间,坐飞机是快速进入高原,没有适应的时间。 高原反应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高原肺水肿很容易危及生命。医生建议,有感冒、心脑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进入高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阶梯式上高原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医生还建议,初入高原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进行重体力活动,但可以适度活动。游客一定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未经开发区域,禁止穿

越,在旅途中若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多喝水。 上高原前服用红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此外,应该备足氧气,高原反应刚到高原会有,过2、3天就适应。一旦发生重度高原反应,需要第一时间送医,如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送医,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应常用药,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 医生提醒,如发生高原反应,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救治: (1)、红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应药物,虽然药物对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样,但还是建议在出发前一周和刚进入高原的头一两天服用。 (2)、西洋参补气,放在舌下含服再吃,比直接吃掉效果好。 (3)、芬必得、布洛芬等镇痛类药物对治头痛效果较快,可以减轻症状。 (4)、随身携带葡萄糖、巧克力,这些都能补充能量,对于缓解高原反应症状也有帮助。 (5)、多带几种感冒药,比如说康泰克一类的西药,还有板蓝根冲剂,这是外出旅游使用最多的药。还要带上退烧药、消炎药、创可贴、治疗肠胃的药。 预防高原反应,专家建议:

高原病防治安全专项方案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GKQHZHQ4标段高原病防治专项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4标工程第一项目部高原疾病防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为有效防控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及时对发病人员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1、工程简况 本标段线路正线全长,路基长度,新建车站3座(那陵格勒站、塔尔丁站、甘森站),预留车站2座(格南木嘎站、甘森湖站),大、中、小桥11座延长米,特大桥2座延长米。涵洞182座,全部为框架涵,地域海拔3050以上。 2、高原病简介 “高原”系指海拔3000M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 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四、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

如何能应对高原反应等

花雕特别攻略:史上最全高海拔和西藏高原反应知识——预防高反注意事项如果你能够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高原反应就不会成为困扰你西藏之行的绊脚石。 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 1、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 无谓紧张。 2、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 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度紧张的话,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 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4、如果你从未进过高原,在进入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切勿盲目进入高原。

进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项 1、应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碱等,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药物等,以防万一。 2、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发急性高原病。 3、在进入高原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氨茶碱或舌下含服硝苯吡啶20毫克。严重有吸氧。若出现严重的胸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咳粉红泡沫痰,或反应迟钝、神志淡漠、甚至昏迷,除作上述处理外,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或尽快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4、由于乘车进入高原所需时间长,途中住宿条件差,体力消耗大,因此除了要准备以上各种物品外,还应该准备水或饮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时补充机体所必需的水和热量。 到达高原后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2至4天后,一般都可使 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 2、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到24小时左右产生。所

汽车常见“高原反应”及应对(原创)

汽车常见“高原反应”及应对(原创) □腾格里 从内地自驾去高原,由于海拔和气压的变化,汽车和人一样,也会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现将汽车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简要介绍如下:▲症状:动力下降。 原因:由于高原含氧量低,使得混合气变浓,燃烧不充分,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这种情况在爬坡时尤其明显。 应对:手勤些,感到动力不足就及时降挡。 ▲症状:防冻液容易溢出或开锅,尤其爬陡坡、长时间低挡高转速行驶时。 原因:低气压导致液体沸点较低。 应对:1.提前检修冷却系统,不用含酒精的防冻液;2.多观察水温,注意停车休息;3.具有改装空间的车辆,可以采取换大水箱,加装电子扇等措施。 ▲症状:高山气阻,即发动机供油系统或液压制动管路由于空气作用导致供油中断,发生供油不畅或刹车失灵。 原因:气压低,管路周边温度高。 应对:1.选择高质量制动液,更换时注意排净制动管路中的空气;2.采用性能良好的油泵;3.行车中出现气阻,及时停车,冷却降温,采取有效措施排除。 ▲症状:胎压增高。 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平原上正常的胎压,在高原会增高。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增加爆胎几率。 应对:海拔每上升1000米左右,注意测量、调整一次胎压。 ▲症状:长久停放后启动困难。 原因:排除故障因素,一般与高原较低的含氧量有关。 应对:启动时用氧气瓶或氧气袋在车辆进气口处供氧,效果会让你吃惊。 ▲症状:化油器车辆出现不易发动、怠速不稳、发闷、冒黑烟等现象。 原因:与电喷车辆不同,化油器车辆无法根据汽车和发动机运行工况自行调整控制喷油量,当点火时间和混合气浓度不适应缺氧条件时,往往出现上述症状。 应对:开化油器车辆的车友,上高原前建议学会调整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的技巧;上了高原,根据海拔和车辆反应进行相应调整。 ▲症状:平坦路况油耗降低。 原因:由于高原气压和空气密度低,相应汽车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比平原小。海拔越高,风阻越小。因此,在高原平坦路况下开车,油表指针下得比较慢。 应对:乐呗。油都贵成啥啦? (该文发表于2011年5月24日《大河报》B08旅游自驾版)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大家在接下 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 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最高气温24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今天大家抽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

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头疼,头晕,随集体调节而减轻,消失;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是夜间,周期性呼吸是司空见惯的。 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的呼吸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其后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张力弱,便密,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的影响: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要进行相应治疗;(6)、对胃循环 的影响:处进高原地区的人微细管减少,血红蛋白增加; (7)、其他: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 行调节,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

附件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高原病简介: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项目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防控领导小组及分工 (二)、应急救援队及分工 四、适用范围 五、防控措施 (一)、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二)、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

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三)、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四)、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 (2)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3)勿食有毒鱼类:高原有较多裂睃鱼类,其鱼籽有毒,不得食用; (4)勿食有毒蕈类:采挖野菜时应注意鉴别,严防误采毒蕈类有毒植物。 (5)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五)、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 (1)正确认识高原。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摘要: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是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是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就高原反应的发生机理和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原反应、缺氧、预防 正文: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点。人到了这样的环境,机体会出现许多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 反应症状体表特征反应程度 头昏、心慌、气促、流鼻血、心率加深、轻微 乏力呼吸加深 头痛、食欲减退、倦怠、血压轻度异常、呼吸加快轻度 恶心 呕吐、腹胀、腹泻、胸颜面或四肢水肿、血压异常中度 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重度 足麻木、抽搐异常显着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原缺氧,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760mm汞柱,空气中的氧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

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的含氧量,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的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初上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 m 以下高度时,多数不的会出现缺氧症状。少数人是因体质较差或是易感人群,可出现缺氧症状;在海拔3000 m以上高度时,就会发生轻度缺氧症状;在海拔4000-5000 m的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症状如下 1、呼吸系统 轻度缺氧时,仅表现为呼吸深度增加。 缺氧继续加重,则呼吸频率随之加快、胸廓运动增加。4000m高原的空气PO2为100mmHg,肺泡气PO2为55mmHg左右。因此,在化学感受器的低氧感受下,肺通气量立即增加,由于空气稀薄,PCO2也低,CO2呼出增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PaCO2降低,减低了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限制肺的通气量增加,所以,早期肺通气量只比海平面高65%左右;数日后,通过肾代偿性排除HCO3-,脑脊液内的HCO3-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脑组织中pH逐渐恢复正常,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抑制逐渐解除,肺的通气量可增加至海平面的5-7倍;长期居住者肺通气量逐渐回落,至仅比海平面高15%,这可能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

目录 一、概述 (1) 二、急性高原病 (1) (一)、急性高原反应 (1) (二)、高原肺水肿 (3) (三)、高原脑病 (3) (四)、高原视网膜出血 (4) 三、中暑(常见热射病和日射病) (4) 四、扭伤 (5) 五、防紫外线灼伤 (6)

六、失温 (7) 七、脚打泡 (8) 八、醉氧 (10)

一、概述 海拔在3000m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特点:气压低、氧分压相应减低,易致人体缺 氧 3000m以内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 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 5330m以上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极易发生缺氧反应 高原习服: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 3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个体差异极大。 海拔高度、进入方式、区域季节、个体 素质 高原反应多发生在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二、急性高原病 (一)、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排尿减少。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手、踝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体检,排除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进入高 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或有 心理作用而引起。 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 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 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 天。 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 日程不能安排得太紧,尤其是初到两日内。 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休息好。 避免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温,饮食卫 生,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备用氧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去、阿司匹林、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 米)、镇静剂(安定、舒乐安定)、肾上腺皮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highaltitudedisease,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相关症状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1] 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 第 2 页共 7 页

云南旅游出现了高原反映的解决方法

云南旅游出现了高原反映的解决方法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丽江古城的海拔是2400米,雪山的海拔(大索道)是4500米左右。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 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了解,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决定自己是否成

急性高原反应的应对方法

2.1 日常行为 人在急速进入高原时心率加快、心功能减退和肺血容量增加等情况,这些改变在急速进入高原的第一周内最明显,一周后才逐步恢复。在此期间内不注意休息,就会进一步加重心肺的负担,甚至有引起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危险。因此,初上高原,第一天要休息好,前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前3-5天避免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而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在高原期间应戒烟,一氧化碳是香烟的重要产物,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明显加重高原反应。旅游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另外,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适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消除疲劳,在雪地上时,注意保护眼睛并避免皮肤裸露,防止受凉感冒,减少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 2.2 药物辅助 短期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对症治疗:芬必得、去痛片对头痛有效;失眠、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可选用安定等镇静药。呕吐可以服用服止宁。各类维生素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如维生素B6,可用于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的话,服用蓝养片帮助身体适应,缓解高反。中成药高原安颗粒、胶囊、参麦片、复方丹参片等能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尿少病人可服用适量的利尿剂,精神较差者,可以服用适量人参或者地塞米松,吸氧可以改善及减轻急性高原病人的一些症状,如头痛,特别是夜间的头痛,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纠正患者的呼吸暂停症,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条件允许,适量吸入氧气是有利的,旅行或登山途中,出现严重的急性高原反应时,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要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严重患者需送医院治疗。 2.3 饮食营养 人在高原基础代谢率升高,相同运动情况下,能量消耗大于平原,但习服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增加能力摄入比较困难,故应该减少运动量,降低消耗,习服后逐渐增加能力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能量物质的摄入。 初期应以高糖为主,一是减轻肠胃的负担,而是氧化供能氧量少,而且其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的过程中可放出多余的氧,供体内使用。专家建议,其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60%-70%,对蛋白质的摄入应本着增大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的原则,比例不超过15%,以精肉、奶类和蛋类为主。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高原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高原缺氧时的呼吸次数增多,肺通气量增大,使得呼吸性失水增多,同时尿量增加,造成谁的大量流失,加上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和寒冷的环境又使血管收缩,极易形成血栓,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ML水,但也应避免过量饮水,防止发生肺水肿。还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这样有利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水的大量排出可引起体内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扩大化丢失,可服用综合营养片。具体的饮食方面应注意:主食尽量以软、流食为好,如面条、粥类。副食应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因为低氧情况下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肠胀气,软流质饮食又利于消化吸收,增加水分摄入,高原气候条件差,初到高原时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导致严重缺氧而影响食欲,加重高原反应,此外,过量脂肪和动物蛋白质也会加重高原反应。 2.4 心理调节 对初进高原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加强高原卫生知识的学习了解,增加防治知识,有助于消除紧张,恐慌的心理,给予急性高原患者吸氧也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高原的心理,使病人的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

怎么克服高原反应

怎么克服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川西地区以及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到川西地区以及西藏旅游之前一定要去医院作身体检查,在肯定自己心肺等主要脏器没有毛病的前提下,才能启程。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原的基本保健常识。 1、不适宜到川西地区以及西藏旅行的人 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的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病人,切勿肓目进入高原。你如果从未进过高原,那么建议你在进入高原之前,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 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游客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在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时间过长,也较其他人易患各种慢性高原病。同时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肝、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代偿活动增强,使这些脏器的负担加重。一旦这些脏器出现疾患,便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参与高原的旅行活动,建议你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并且尽量本着稳健的原则。 2、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 (1).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谓紧张。 (2).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原紧张的庆,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4).如果你从未进过高原,在进入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切勿肓目进入高原。 3、进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项 (1).应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碱等,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药物等,以防万一。 (2).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发急性高原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