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经方中医刘卫红06.28 16:48阅读86

后鼻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是指因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性分泌物流向鼻咽部,从而引起慢性咳嗽及咽异物感等症状,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第6期日本东洋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临床研究,给15例后鼻漏患者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10例取效,5例无效。通过有效例和无效例的四诊特点对比,研究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的适应征。

有效例表现为清水涕和心下振水音。无效例表现为浓稠涕,无振水音。可以认为,这两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的辨证要点。所有病例均无小半夏加茯苓汤传统认为主治的恶心呕吐症状。

【典型案例】

案例1:11岁男童。

主诉:鼻后漏、鼻塞。

家族病史、既往病史:无。

现有症状:3年前开始一到冬季容易鼻塞,开始出现难闻的气味。在附近的耳鼻科就诊被确诊为副鼻腔炎,投与少量克拉霉素后引发下痢、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为转为求助于中医治疗来到我处就诊。

中医诊断所见:水样鼻后漏,下痢倾向,一旦感冒鼻水和鼻塞等症状加重,两颊部位无热感但有压痛。脉象:微沉、微弱、微小。舌:颜色正常,微湿润有微厚白苔。腹部:腹力中等偏软,心下痞,两侧腹直肌轻度紧张,有振水音。

临床经过:因有心下痞、下痢倾向,处半夏泻心汤(半夏6.0g、黄芩3.0g、干姜3.0g、人参3.0g、炙甘草3.0g、黄连1.0g、大枣3.0g/1日量)。服用后鼻的症状有所改善,然而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变重,患者停止服药。复诊时以振水音为目标,为去水毒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患者服用后自觉鼻后漏基本没有了,2周后鼻塞减轻至基本感觉不到。

案例2:29岁女性

主诉:鼻后漏(原本因为痤疮来就诊,现在共同治疗中)。

家族病史、既往病史:无。

现有症状:因痤疮来我处首次就诊。处以当归芍药散和苓桂术甘汤加附子(每日用量:当归3.0g、芍药5.0g、泽泻6.0g、茯苓8.0g、白术4.0g、川芎3.0g、肉桂6.0g、炙甘草3.0g、附子从2.0g逐渐增加到12.0g)同时治疗中。患者原本在冬季时鼻窦炎反复发作,2周前的感冒症状后持续有水样鼻后漏。

中医诊断所见:怕冷,肩酸,痤疮以脸颊部为中心聚集。脉象:微沉、微小、微弱、微涩。舌:暗红色,微湿润地图状白苔。腹部:腹力中等偏软,有振水音,两侧腹直肌紧张,两侧脐旁压痛,小腹不仁。

临床经过:由症状可判断病人有淤血合发冷同时脸颊部聚集痤疮考虑是气逆因此处以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附子,但因为这一处方无法消除水毒的症状,比照案例1,为消除消化道的水毒变更为小半夏加茯苓汤,一周左右鼻后漏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3:70岁女性。

主诉:鼻后漏(原本因倦怠感来就诊,现在共同治疗中)。

家族病史:父亲肺癌、母亲脑中风。

既往病史:无。

现有症状:针对患者的倦怠感、抑郁症状处茯苓四逆汤(每日用量:茯苓8.0g、人参2.0g、炙甘草4.0g、干姜3.0g、附子从2.0g增至8.0g),症状逐渐缓解中。冬季鼻窦炎反复发作。这次在感冒症状后出现了水样鼻后漏。

中医诊断所见:便秘、微微尿频、恶寒、头重感,咽喉和鼻总觉不适。脉象:沉、大、弱、涩。舌:微干白苔、肿大、有齿痕。腹部:腹力弱、两侧腹直肌轻度紧张,心下痞梗,振水音,脐上悸动,小腹不仁。

临床经过:当初因患者主诉头重感,在茯苓四逆汤的基础上合用桂枝加葛根汤颗粒(东洋药行,6.0g/日),考虑到有振水音将桂枝

加葛根汤颗粒变更为小半夏加茯苓汤颗粒,服用一周左右后鼻后漏消失。

【考察】

小半夏加茯苓汤一般作为治疗呕吐和妊娠恶阻的有效方剂而广为人知。《金匮要略》中有写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笔者认为,此方也是治疗因水毒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方剂。

关于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症例报告少,而且通过检索用于鼻部症状的报告更是没有。除了汉方诊疗一典中记载的传闻中的例证“胃内停水患者服用茯苓饮和小半夏加茯苓汤后改善”(鼻窦炎的苓桂术甘汤一项)以外,还有《从证候论治-汉方医学治疗的实际》(半夏白术天麻汤一项)中记载有“旧友小林荣治博士曾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前额鼻窦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我听闻后,震撼于由半夏、茯苓、生姜组成的这一简方之奇效。我曾经在使用此方后一夜之间消除了湿性胸膜炎的水,此方能有效的治疗古人所说的痰湿(病态的水的意思),考虑到积脓症也是痰湿,此方应该也有疗效”。另外在《金匮要略讲话》中记载有“(前略)曾经的金泽大学泌尿系统科的医生在此之前有使用过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积脓症,并且治愈。现在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很少使用了。积脓症是水,虽然小半夏加茯苓汤能够排水,但是一想到积脓症就会考虑到葛根汤所以很少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了(后略)”。

当初的有效案例鼻后漏考虑是有水毒所以处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通过对包括有效案例的多个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治疗鼻后漏可以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这次的案例中大部分都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和其他方剂的合方,比较有效案例和无效案例后发现,水样的鼻后漏有振水音的情况小半夏茯苓汤有效,而另一方面,虽然不是绝对,鼻涕黏着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其他方剂。

一般会认为鼻腔是呼吸器官,但是从胚胎学的角度考虑的话,鼻是由外胚叶的皮肤下陷形成的凹坑和内胚叶的消化管(口腔底隆起)以1:2的比例共同组成的。也就是说鼻腔的2/3和胃等器官一样原

本就是消化系统的,使用能够祛除消化系统的水毒的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鼻的相关疾病是不难理解的。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1 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 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 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 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 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 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 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

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 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 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 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 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 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 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4 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 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 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8 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比较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19 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0 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世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1 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大黄)——驱逐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2 升麻鳖甲汤——(升鳖归草,雄黄蜀椒)有从血分透邪外

(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转)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综合征 经方中医刘卫红06.28 16:48阅读86 后鼻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是指因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性分泌物流向鼻咽部,从而引起慢性咳嗽及咽异物感等症状,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第6期日本东洋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临床研究,给15例后鼻漏患者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10例取效,5例无效。通过有效例和无效例的四诊特点对比,研究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的适应征。 有效例表现为清水涕和心下振水音。无效例表现为浓稠涕,无振水音。可以认为,这两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后鼻漏的辨证要点。所有病例均无小半夏加茯苓汤传统认为主治的恶心呕吐症状。 【典型案例】 案例1:11岁男童。 主诉:鼻后漏、鼻塞。 家族病史、既往病史:无。 现有症状:3年前开始一到冬季容易鼻塞,开始出现难闻的气味。在附近的耳鼻科就诊被确诊为副鼻腔炎,投与少量克拉霉素后引发下痢、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为转为求助于中医治疗来到我处就诊。 中医诊断所见:水样鼻后漏,下痢倾向,一旦感冒鼻水和鼻塞等症状加重,两颊部位无热感但有压痛。脉象:微沉、微弱、微小。舌:颜色正常,微湿润有微厚白苔。腹部:腹力中等偏软,心下痞,两侧腹直肌轻度紧张,有振水音。 临床经过:因有心下痞、下痢倾向,处半夏泻心汤(半夏6.0g、黄芩3.0g、干姜3.0g、人参3.0g、炙甘草3.0g、黄连1.0g、大枣3.0g/1日量)。服用后鼻的症状有所改善,然而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变重,患者停止服药。复诊时以振水音为目标,为去水毒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患者服用后自觉鼻后漏基本没有了,2周后鼻塞减轻至基本感觉不到。

读经典用经方: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主方)附:类方鉴别

读经典用经方: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主方)附:类方鉴别 展开全文 半夏厚朴汤方原文: 《金匱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义: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配伍特点: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加减化裁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 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 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禁忌: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类方鉴别 半夏厚朴汤可看成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厚朴、干苏叶组成,临床应用上需要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相鉴别。 1、小半夏加茯苓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半夏厚朴汤相比少了治“气”的厚朴及紫苏,增加生姜的用量达半斤,同时配合善于治眩悸又能逐饮的茯苓以增强化饮的力量,渗湿利水,给饮邪以出路,则悸眩止而痞消矣。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2、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此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去茯苓组成,生姜仍用半斤,配合善于降逆止呕的半夏,故本方善于止呕。《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为治疗痰饮及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的基础方”。本方可以治疗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的支饮。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3、大半夏汤: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半夏二升(洗)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医圣张仲景三味药的小方47个,个个经典

医圣张仲景三味药的小方47个,个个经典 1,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9克,生姜9克,枳实5枚。 加水600毫升,煎到300,分三次温服。用在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 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 旋覆花18克(包),葱5支,新绛6克(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6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6克。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 麻黄9克,甘草3克,炮附子9克。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 葱白4根,干姜6克,生附子15克(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治疗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6克。 太少两感证。太少两感证既可有脉沉、欲寐、四肢不温的少阴阳虚见证,也可有恶寒、发热的太阳表证。 现代广泛用在慢性支气管炎、咯血、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原型心动过缓、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药物性水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腰椎骨质增生、荨麻疹、多发性大动脉炎、功能性阳痿、不射精、舌冷症等疾病。 8,瓜蒂散: 瓜蒂(熬黄)3克,赤小豆3克,香豉9克。 涌吐法之首要方剂。 临床应用以胸膈痞硬,懊憹不安,气上冲喉咽不得息,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为辨证要点。 9,调胃承气汤: 大黄(酒洗)12克,炙甘草6克,芒硝10克。 水浸30分钟,煎20分钟约200毫升,加芒硝溶化后,顿服。 阳明病,胃燥热。 临床用在治疗失眠、便秘等,以大便燥结,腹痛拒压,蒸蒸发热,心烦谵语,舌苔黄燥为标的。

一个3味药小经方,加味可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盘点张仲景3味药组成的46个方,个个疗效非常

一个3味药小经方,加味可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盘点张仲景3味药组成的46个方,个个疗效非常 3味药的一个小经方,加味可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 小陷胸汤:瓜蒌24g,半夏15g,黄连10g。 此方原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属于痰热结胸机理。 因外感风寒,妨碍少阳三焦津气正常运行,内陷胸中,气郁化热,液结为痰,痰热互结,遂呈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如系痰热壅肺,即见咳痰黄稠,苔黄而腻,脉象浮滑,是痰热的辨证依据。 痰热互结半表半里而成结胸,法当清热化痰,痰热涤除,自能达到开结宽胸目的。 故方用瓜蒌开胸散结,清热涤痰;黄连协助瓜蒌清热,半夏协助瓜蒌祛痰。 半夏与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 全方药仅三味而结构谨严,是较好的古方之一。 使用此方应该注意两点: 1 此方所治,病位在于胸中半表半里膜腠,因其心下按之始痛,原著称为小结胸病, 与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的大陷胸汤证有所不同; 也与心下痞、按之濡的泻心汤证有异。 2 胸为心、肺、胆、胃诸器外廓。痰热互结胸部半表半里,亦可内陷肺、心、胆、胃任何一部。 现代医学诊断之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肋间神经痛,是少阳三焦体表的膜腠病变;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是肺系管道夹层膜腠病变; 心绞痛,是痰浊积于心系冠状动脉夹层膜腠病变; 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是胆系夹层膜腠病变;

急慢性胃炎,是胃系夹层膜腠病变。 尽管所陷部位不同,其为痰热互结三焦膜腠本质则一,所以都可使用本方清热涤痰,从而达到开结宽胸目的。 应用 1 本方是为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而设。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2 《张氏医通》说:“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膈上也”,宜本方。 因痰滞于胸而致的手足挛急,投以本方,亦可获效。说明痰滞腠理,可以引起筋膜挛急,很有启发作用。 3 现代医学诊断为急慢性胃炎、胆囊炎、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肋间神经痛、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心绞痛、慢性胰腺炎等, 审其苔黄而腻,脉象滑数,即属痰热互结机理,可用此方加味治疗。 化裁 1 柴胡陷胸汤(《通俗伤寒论》):即本方加柴胡、黄芩、枳实、桔梗、生姜。水煎服。 治寒热往来,胸胁不舒,按之则痛。是本方合小柴胡汤加减而成。 2 加味小陷胸汤(《证治大还》):即本方加枳实、栀子。水煎服。 治火动其痰,嘈杂,清热、消痞力量较原方为强。 一个3味药小经方,加味可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 小陷胸汤:瓜蒌24g,半夏15g,黄连10g。 此方原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属于痰热结胸机理。 因外感风寒,妨碍少阳三焦津气正常运行,内陷胸中,气郁化热,液结为痰,痰热互结,遂呈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如系痰热壅肺,即见咳痰黄稠,苔黄而腻,脉象浮滑,是痰热的

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

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 发布时间:2010-02-22 09:27 舒友廉首钢医院中医科 小半夏加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笔者有机会随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侍诊多年,见刘老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治疗多种疾患而获出奇之效,使我们对小半夏加茯苓汤本身及仲景关于痰饮水气的理论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 病例:刘某,女,42岁。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气、心下痞闷、纳食不馨,曾服用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药后稍缓。其后病情如故,伴口苦咽干,胸闷心悸头晕,月经2,3月一行,月水量少色暗,呈酱油色,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属水饮停于胃脘之证。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 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二诊:述服药后第2天,恶心、嗳气、心下痞闷均明显好转,胸隔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头晕心悸若失,值月经来潮,月水颜色转红,量亦增多,苔腻已减,治疗有效继宗上法: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泽泻15g,白术6g,7剂。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桂枝10g,7剂。 按:针对这一病例,刘老分析到,根据病人的症状,最先想到的是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证,因为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主证,又有心下痞闷,纳食不馨、嗳气等肝气犯胃的症状,但仔细分析,舒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不在少数,病人一定服过,详问果然多次服过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服后稍有好转,但其后病情如故,

眩晕小验方——小半夏加茯苓汤

眩晕小验方——小半夏加茯苓汤 医圣张仲景毫不保留地将毕生所学传之于世,可谓方方皆为秘方。学医者不必舍近求远,能把仲景之学掌握一二,就能应对很多临床问题。今天要说的是医圣张仲景的小方,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记载的两三味经典处方。 □ 郑州市管城区人民医院张林林 笔者近日遇一患者,女,62岁,初诊主诉为突发头晕一天,加重半天。头晕,视物旋转,难以站立,由其儿子搀扶来诊,伴恶心、呕吐不止,面色发黄,体型瘦弱,舌质淡红苔稍白脉沉。 处方:姜半夏30克、茯苓20克、生姜5片。 当时症状比较紧急,处方颗粒剂三剂,并嘱咐患者半日可服一剂到一剂半。半天后其家属打来电话告知患者头晕明显缓解,未再出现恶心呕吐。服完三剂药后至今未出现眩晕。 出现眩晕原因不同:颈椎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或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等,以及其他内科疾病。临床辨证的时候还是需要完全用中医的思维,抛开这些中医之外的概念。 小半夏加茯苓汤,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该方仅仅由三味药组成,但主治方向明确,有温阳化饮、降逆止呕之功效。呕吐、眩、悸皆为痰饮为病的表现。李可老先生曾在其书中一则案例中讲述,金匮痰饮三方治内耳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即泽泻汤、小半夏汤、吴茱萸汤三方。其中泽泻汤利水排饮,小半夏汤降逆止呕、利水化饮,吴茱萸汤暖肝和胃、降逆补虚、温化寒饮。并指出“不论何种呕吐,皆有胃气上逆,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胃气不降,则诸经之气皆逆。标症一除,再缓图治本”。 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贵多。经典小方,如一支精锐部队,力猛效速,直指病所。用药太过庞杂,反而拖泥带水。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 1、小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 15 克,生姜 12 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痰饮咳嗽病》第28 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注解:呕吐丧失胃液,故呕家本来应渴,渴者乃饮去胃中干的为候,依法则呕当止,故谓渴者为欲解。今呕反不渴,则胃中有水饮不去甚明,故以小半夏汤主之。《黄疸病》第 20 条: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注解:欲自利,指小便不多而有欲自利之情。黄疸病多属湿热,一般宜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等祛湿除热的治法为常,今小便不红赤,而且有欲自利之情,乃湿盛少热之证,腹满而喘显系多饮逆迫为候。此但宜利其小便,慎勿以苦寒药下之除其热,除热则必使胃虚饮逆而哕,哕者宜以小半夏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第12 条: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注解:有声有物则谓呕,无声有物则谓吐。凡诸呕吐而饮食不得下咽者,小半夏汤主之。按: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标的。又本方虽能治哕,但亦限于水饮冲逆的为证,否则非其所主也。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亦饮气逆迫所使然,故用本方亦验。(辨证要点)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2、生姜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15 克,牛姜汁一杯(用法)以水三杯煎半夏,取二杯,再入姜汁上火煎取一杯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方解)此于小半夏汤大增生姜的用量,故治小半夏汤证而饮剧甚者。《金匮要呕吐哕下利病》第 21 条: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注解:水饮逆迫胸中,因致其人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而心中闷乱无奈何者,宜生姜半夏汤主之。(辨证要点)小半夏汤证而饮剧者。

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黄芩汤、当归补血汤、泻心汤、逍遥散、白虎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淤汤、...

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黄芩汤、当归补血汤、泻心汤、逍遥散、白虎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淤汤、...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12g 生姜12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或心下有支饮,呕不渴者。 【方义体会】 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诸呕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小半夏汤所用半夏、生姜,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吐之要药,故本方随证化裁得当,即可治诸般呕吐。仲景设止呕方剂多类,然首列半夏、生姜为剂。 【临床应用】 中风呕逆征 例:田氏,女,59岁,1 981年12月30日突因中风偏瘫入医院抢救。医院诊为脑血管意外,并采取急救措施。次日,患者神志渐清.欲饮水,少饮片刻,即呕吐。此后,呕逆频作,饮食不进。余以半夏12克、生姜15克冷水煎后缓缓服下,嘱其服后少进米粥,未再犯呕。次日饭后又作呕逆.又以此方治效。后家属持此方药煎取数杯,每于饮食前服之几勺,直至病情稳定出院,呕逆未再发作。 治疗肾病综合征呕逆 本病常因氮质等代谢物潴留,引起明显的胃肠系症状,呕吐、恶心严重。一般慢性肾功衰竭,病机常属水气内停,肾阳虚衰。治疗原则是先降水逆,继化浊阴;待阳气得复,阴霾渐消,然后扶助肾阳,鼓动气血,缓缓图本。余治此类20余例,大都先以小半夏汤加茯苓、茯龙肝和胃止呕,以降水逆,投之即效。

是症呕恶,水气上逆。《金匮》:“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安中,引水下行,配伍茯龙肝意在调中燥湿,止呕很好,余每用之。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 半夏10g 黄芩9 干姜6g 人参6g 川黄连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用法】 用水久煎温服 【主治】 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义体会】 本方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少阳证误下则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使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运化失职而见心下痞满,呕逆及肠鸣下利等证。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和中。本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从而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应用,且效果满意。 慢性胃炎 杨××,男,47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近日因进甜食量多,则病情加剧,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舌苔薄白,脉细

水饮证方剂及运用

水饮证方剂及运用 1、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水饮所生,多因脾虚不运,阳虚阴凝。方中用茯苓利水,是治其标;配合白术、甘草补脾,以绝水之源,乃治其本。桂枝温心阳,振胸阳,散寒凝,降逆气,用之可收以阳消阴,制水上泛之功。水停中焦,最易犯上,此乃心属火,水克火之故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可补心阳。桂枝在温阳之际,尚有降逆之功,故能实其上以制其下也。 苓桂枣甘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而受损,上虚不能制下,以致水气蠢蠢欲动,欲作奔豚。欲作者,将作而未作也;虽脐下悸动不安,但尚未见逆气上冲也。此证因汗多伤阳所致,故重在补心阳生津液,水当利但不宜太过也。大枣补脾而能生津,其性甘缓,以其配茯苓而用之,可利水而不伤津液也。 苓桂姜甘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伤》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水停中焦,阳气受阻,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冷,此病因在于水饮而非寒凝也。若不散其水饮而治肢体厥冷,治为不当。若水饮下注胃肠则生腹泻。此证水饮较甚,用生姜散水气。 鉴别使用:白术、大枣皆能补脾。苓桂术甘汤用白术意在运脾利水,苓桂枣甘汤用大枣意在保津利水。苓桂姜甘汤重用生姜,意不在补,而在散。生姜辛烈,发散水气之力犹强。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苓桂姜甘汤重在治胃。此三方,看似雷同,但一味药之差别,其所治之病机并不同,经方组方之严谨精妙,令人叹服! 2、半夏麻黄丸·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麻黄丸:由半夏、麻黄各等份所组成,主治水饮内停,上凌于心,以致心下悸动之症。肺主通调水道,故用麻黄宣肺以行水,半夏和胃消痞而降逆,二药合用,一宣一降,共凑行气散饮之效。但麻黄过用,恐发越津气,故本方以丸剂小量,缓缓图之。 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二味药组成。主治水饮停聚胃脘,上逆作呕之症。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姜散发水气,擅长止吐。半夏生姜合用,可消痰涎水饮,治心下逆满之症,且止吐之力甚强,乃止吐之祖方。 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重在降逆止呕,此方则重在利水。 3、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枳术汤:由枳实、白术二味药组成。枳实消胀下气,白术运脾燥湿。主治脾胃虚弱,中焦不运,水饮内结,积于心下,以至胃脘膨胀坚实,甚则包块起伏,聂聂悸动之症。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阳虚阴凝,水气结于心下,以致心下坚满,腹大如鼓,或兼肢冷便溏之症。经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此方温阳散气,不利水而水自消。 4、木防已汤:水饮停于胸膈,逆于心则心下坚满,逆于肺则咳喘倚息,泛于上则面目虚浮、面色黧黑。方用桂枝通阳散结,防已化水行饮。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后,定无完气。故又用石膏以清郁热,人参以扶正气。 5、停苈大枣泻肺汤:肺主津,主通调水道。若肺气失宣,津水不布,则聚而生饮,可致胸满、咳嗽,喘不得卧之症。方用停苈子泻肺平喘,大枣缓急保津,药只二味,却攻补兼施。 6、十枣汤:水饮顽痰伏于体内隐僻之处,或积蓄日久,根深蒂固,非寻常之药所能攻克。十枣汤由大戟、芫花、甘遂组成,皆搜刮痰涎之峻猛之品,能涤荡五脏六腑。唯药力太猛,故以大枣煎汤送服,意在缓其药力,保存津液,务求祛邪而不伤正。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症初粗看,似为表证,实则为水饮内停,太阳经气被阻,不能敷布肌表之故。利其水,太阳经气畅达于外则诸症自解。此证有四大症候:“颈强、发热、心下满痛,小便不利”,犹以“小便不利”为辨证关键。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此四大症候并非同时出现;当某些症状单独表现突出时,人常不识,故分别表述之: 发热,舌苔水滑,心下微满,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阳气外郁之故,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愈。(陈慎吾医案) 颈强,舌苔水滑,心下微满,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阳气受遏之故,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25)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25) (总分99.33, 做题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女患者,27岁,平时少腹时痛,经期疼痛加重,小腹灼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首选方剂是: SSS_SINGLE_SEL A 清经散 B 清肝止淋汤 C 清热调血汤 D 血府逐瘀汤 E 调肝汤 2. 止带方用于治疗下列哪种带下病: SSS_SINGLE_SEL A 湿热带下 B 脾虚带下 C 肾阳虚带下 D 热毒带下 E 肾阴虚带下 3. 妊娠后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剧痛,阴道少量出血,血压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最可能的诊断是: SSS_SINGLE_SEL A 异位妊娠 B 堕胎 C

胎漏 D 胎动不安 E 妊娠腹痛 4. 关于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不正确的是: SSS_SINGLE_SEL A 一般在月经来潮24小时内进行 B 可了解卵巢功能及不孕症妇女的内膜情况 C 如为增殖期内膜则无排卵 D 经前取内膜应排除妊娠可能 E 考虑黄体萎缩不全应在出血第五天取内膜 5. 患者,女,35岁,屡孕屡堕,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最佳方剂是: SSS_SINGLE_SEL A 固下益气汤 B 补肾固冲丸 C 加味圣愈汤 D 胎元饮 E 泰山磐石散 6. 恶露一般干净的时间是: SSS_SINGLE_SEL A 1周左右 B 2周左右 C

3周左右 D 4周左右 E 5周左右 7. 血瘀型经间期出血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 SSS_SINGLE_SEL A 经间期出血 B 量少 C 色红,无血块 D 少腹刺痛 E 胸闷烦躁 8. 患者,女,25岁,停经53天,两周前查尿妊娠试验阳性,近3天腰腹疼痛,阴道下血,量少,色淡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治疗首选方剂是: SSS_SINGLE_SEL A 寿胎丸 B 胎元饮 C 举元煎 D 加味阿胶汤 E 加味圣愈汤 9. 患者,女,34岁,每于经前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烦躁易怒,经行不畅,苔薄白,脉弦。治疗首选方剂是: SSS_SINGLE_SEL A 逍遥散 B

伤寒论中十九个经方的应用

伤寒论中十九个经方的应用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内科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3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内科学Z》网 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胁痛兼见肠鸣、腹泻:() A.柴胡疏肝散加郁金、川楝子、青皮 B.柴胡疏肝散加栀子、黄连、龙胆草 C.柴胡疏肝散加白术、茯苓、泽泻、薏米 D.柴胡疏肝散加半夏、藿香、陈皮、生姜 E.柴胡疏肝散加桃仁、红花 2.心血虚之虚劳治宜:() A.左归丸 B.右归丸 C.拯阳理劳汤 D.附子理中丸 E.养心汤 3.痫病的治疗原则是()。 A.解瘀散结,补虚益损 B.开窍醒神,祛邪补虚 C.理气解郁,畅达神机 D.调神利窍,缓急止痛 E.疏筋解痉,扶正益损 4.消渴病,肺热津伤证主方:() A.消渴方 B.玉女煎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真武汤 5.风寒咳嗽若夹痰湿,咳白粘痰,胸闷苔腻,宜于三拗汤中加入()。A.半夏、厚朴、茯苓 B.附子、肉桂 C.石膏、桑白皮、黄芩 D.竹叶、滑石、黄柏 E.细辛、干姜 6.“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出自()。 A.《素问·异法方异论》 B.《素问·五常政大论》 C.《伤寒论》 D.《景岳全书》痞满 E.《类证治裁》痞满 7.泄泻发生病变的关键脏腑:() A.脾胃 B.肝胃 C.肝脾 D.肝肾 E.脾肾 8.水饮凌心型心悸应该选用哪一个方剂?() A.以上都不是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C.苓桂术甘汤 D.小半夏加茯苓汤 E.炙甘草汤 9.以下哪一项不是虚劳的致病因素?() A.痨虫入肺,阴虚火旺 B.禀赋薄弱,体质不强 C.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D.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E.烦劳过度,损及五脏 10.郁证阴虚火旺型宜选用()。 A.二阴煎 B.生脉饮 C.大补元煎 D.左归丸 E.滋水清肝饮 11.痢疾初起,用药当忌:() A.收敛止泻之品 B.疏散表邪之品 C.清热凉血之品

安徽中医针灸推拿模拟题2021年(52)_真题-无答案

安徽中医针灸推拿模拟题2021年(52)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脾死脏的表现是 A. 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B. 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C. 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D. 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2. 心中寒的表现是 A. 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B. 吐浊涕 C. 其人苦病心如瞰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 D. 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白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 3. 心下有留饮的典型表现是 A. 咳嗽,吐涎沫 B. 眩冒 C. 身体沉重 D. 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4. 仲景提出在治疗溢饮,服用大青龙汤时应 A. 汗出后,糜粥自养 B. 取微似汗,汗多以温粉粉之 C. 被覆取微汗 D. 以小便利为度 5.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症,应用 A. 苓桂术甘汤主之 B. 甘遂半夏汤主之 C. 己椒苈黄丸主之 D. 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6. 下列方剂,何者方后注明"多饮暖水" A. 泽泻汤 B. 五苓散 C. 葛根汤 D. 茯苓泽泻汤 7.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治当用 A. 五苓散 B. 猪苓汤 C. 滑石白鱼散 D. 栝蒌瞿麦丸 8. 栝蒌瞿麦丸证的主症是 A. 小便不利,苦渴,浮肿,腹中冷 B. 小便频数,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C.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D.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9. 病人口渴、小便短少、自感少腹部寒冷如水浇,月经量少色淡,脉沉苔白而于,治疗:选用 A. 栝蒌瞿麦丸 B. 肾气丸 C. 五苓散 D. 猪苓汤 10. 茯苓戎盐汤所治疗的小便不利证是 A. 水热互结,郁热伤阴 B. 脾肾两虚,兼夹湿热 C. 瘀血兼夹湿热 D. 肾阳不足,水湿停聚 11. 渴饮不解,消谷善饥,小便频数,病属消渴者,治可选用 A. 百合地黄汤 B. 文蛤散 C. 白虎加人参汤 D. 肾气丸 12. "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属于水气病的 A. 皮水 B. 石水 C. 正水 D. 风水 13. 肺中风的表现是 A. 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B. 吐浊涕 C. 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D. 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14. 肾死脏的表现是 A. 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B. 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C. 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人尺中者,死 D. 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15. 肾着病是因感受下列何种病邪所致 A. 湿热 B. 寒邪 C. 风寒 D. 寒湿 16. "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可以考虑用何方治疗 A. 小半夏汤 B. 苓桂术甘汤 C. 真武汤 D. 小青龙汤 17. 在治疗溢饮时,小青龙汤的目的是 A. 行水、温肺,下气 B. 发汗、散水、散热 C. 温阳、蠲饮、健脾 D. 温阳、散结、利水 18. 己椒苈黄丸有效的征象是 A. 口中有津液 B. 小便微利 C. 汗出 D. 虫行皮中感 19. 阳虚病人,受寒诱发支饮,服用小青龙汤后,多唾口燥,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厥逆,面翕热如醉,当选用 A. 通脉四逆汤 B. 回阳救急汤 C. 肾气丸 D. 桂苓五味甘草汤

从茯苓方证谈经方之魅力(一二)——袁红霞教授

从茯苓方证谈经方之魅力(一二)——袁红霞教授 从茯苓方证谈经方之魅力——袁红霞教授(一) 1.茯苓其药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产地颇广,以云南所产者质量较佳,视为道地药材,称为云茯苓(云苓)。西汉《淮南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诗人李商隐:碧松之下茯苓多。茯苓既与青松相伴,故自古被视为延寿之品。茯苓常被制成糕点——茯苓饼,为清代宫廷名点,现成为北京特产之一。茯苓饼色白如雪,薄如纸棉,中夹芝麻、松子仁等,甜美可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制作茯苓饼的能手,在《服茯苓赋》及《东坡杂记》中记载:“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茯苓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hui,怒也),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中《伤寒论》入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茯苓临床被作为利水药、健脾药及安神药广泛应用,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长寿方中,茯苓的使用率高居榜首,占78%。 2.茯苓其方 《伤寒论》入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方名有茯苓者,有苓桂剂(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外台茯苓饮、茯苓泽泻汤、防己茯苓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名无茯苓者,有真武汤、猪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肾气丸、附子汤、酸枣仁汤、当归芍药散等。 3.茯苓药证 药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 药证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指征和证据,如“桂枝证”“柴胡证”等。每味中药都有其特异性的指征和证据,而不是一说补气药就人参黄芪一把抓,一说活血药就桃仁红花当归一起上。药证可以是单个症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经方派-半夏体质-柴胡体质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经方派-半夏体质-柴胡体质 我们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这张方,是在我们明代宫廷前,它是一张四逆汤、加上四逆散加上黄连解毒汤,是一张大方,一张调整体质的方,这一时也记不住,这里也没有时间多讲,你们可以上网查,这是很有效果的,用于粘膜充血、头面部红的,炎性疾病为主的。这张方子的作用也很多,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抑制等作用。这张方,我主要说明这个体质,年青人也非常多见。 它是柴胡体质里面一种有火的体质,我们简称“火柴胡”,现在我们发现柴胡体质、桂枝体质、黄芪体质等这些里面也有热、有淤、有火,伴有火的我们称火桂枝、伴有热的称热桂枝、伴有瘀的称瘀桂枝,这些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美女的多,面色白净、白里透红的,形体中偏瘦,这些人面色有潮红的、浅黑的、也有白里透红的,一般有油光,这油光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油光的红是戴阳、阳虚的,油光易发痤疮,痤疮疮体是饱满,颜色是红,易化脓,眼睛要充血、秽多,眼唇要红、咽喉充血,舌红的,这是非常关键。这些年青人也多,而且还有伴有烦躁、焦虑、失眠、头痛、皮肤瘙痒、容易晨僵、鼻衄、鼻塞流涕等,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等等。这个疾病的易趋性,对于我们判断体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女性,我们要看月经,月经周期短、量中等或偏多,颜色有红有暗,但是要看质地,颜色粘稠,有的不注意、有的很注意,若是质腻,有血块、有淤血,有用黄芩黄连的。以前有用黄连黄芩治疗血色暗红的,像猪肝、鸭肝的。就是这种疾病,容易粘膜出现问题,如宫颈炎、口腔溃疡的,这种荆芥连翘汤是可以有效的。 这我在大学用得也挺多,因为在高校,很多病人都是火体,就是火性的,瘀的用桂枝茯苓丸,寒性的我们有葛根汤。痤疮也用很多的,2、3剂痤疮就消;鼻炎、鼻窦炎,流脓鼻涕的,3剂一下脓涕就消;一定要用荆芥连翘汤,如果鼻流脓水,一下就看不见了,这种用辛味,

金匮要略自考题-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金匮要略自考题-7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胸痹的成因是( ) A.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 B.气血虚弱,感受风寒湿邪,经脉不利 C.肝肾不足,阳虚气滞 D.上焦阳虚,阴寒上居阳位,胸阳不通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2. 溢饮的病位在( ) A.饮停胸胁B.饮停胸膈 C.饮停胃肠D.饮溢肌肤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3. 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是( ) A.气血郁滞B.痰饮阻滞 C.肝气郁结D.痰凝气滞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4. 附子粳米汤中不应该有( ) A.半夏B.附子 C.人参D.甘草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5.

因大气不转,阳虚气滞,营卫俱虚,气血不足所致,以心下痞坚为主症的水肿病属( ) A.气分B.血分 C.水分D.石水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A 6. 服用桂枝加桂汤后,应注意的事项有( ) A.温覆被取汗B.禁生冷粘滑 C.不汗,更作服D.以上均不对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7.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 ) A.风水B.皮水 C.石水D.正水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A 8. 下列引起的呕吐不可降逆止呕的是( ) A.外邪犯胃B.脾胃虚寒 C.胃有痈脓D.胃阴不足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9. 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汗,脉自沉者,治用( ) A.桂枝芍药知母汤B.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C.桂枝加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 SSS_SIMPLE_SIN

2022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1)

2022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 案(1) 共596道题 1、下列哪些需要微汗发?()(多选题) A. 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 B.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C.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大便坚,小便自利 D. 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无风或身微肿,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者试题答案:B,C,D 2、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单选题) A. 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 B.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C. 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D.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 E. 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 试题答案:D 3、《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多选题) A. 烦则心下鼓 B. 夜卧则惊 C. 暴上气而喘 D. 嗌干、善噫 E. 上为引如怀

试题答案:A,C,D 4、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发热,唇口干燥。何方主之?()(单选题) A. 小建中汤 B.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C. 温经汤 D. 胶姜汤 E. 小柴胡汤 试题答案:C 5、四逆汤(原方)的药物组成中干姜用量是()。(单选题) A. 干姜二两 B. 干姜一两半 C. 干姜二两半 D. 干姜四两 试题答案:B 6、温病发热征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不渴,心烦谵语,舌红绛少苔,脉浮细数,其病变属于()。(单选题) A. 卫分证 B. 气分证 C. 营分证 D. 气营同病 E. 卫营同病 试题答案:E 7、水气病中风水的主证有()。(多选题) A. 骨节疼痛

C. 脉浮 D. 恶风 E. 四肢肿 试题答案:C,D 8、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气()。(单选题) A. 通于秋气 B. 通于春气 C. 通于冬气 D. 通于夏气 E. 通于长夏气 试题答案:E 9、《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主要论述了()。(多选题) A. 顺应四时以调摄神气的养生方法 B. 恬惔虚无的调神养生方法 C. 违反“四气调神”这一规律引起的不良后果 D.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重要意义 E. “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试题答案:A,C,D,E 10、《营卫生会》“漏泄”一词的含义为()。(单选题) A. 大便泄泻 B. 汗泄如漏 C. 便血如崩 D. 滑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