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

2、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一台、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若干根、电压表、电流表、开关、温度计、煤油、带开孔橡皮塞的瓶子、天平、线夹和导线若干、秒表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3、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两个人分别做功,甲花了5s做了50J的功,每秒钟做功10J,乙花了2s做了30J的功,每秒钟做功15J。

机械功有大小也有快慢

电流做功有大小即电功,是否有快慢?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速度是不同的(例:教室里的两台电扇,一台将速度调到最低档,一台将速度调到最高档,两台电扇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速度就不一样),电流做功同样有快慢。

三、电功率:

(1)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甲用电器通电30s,电流做了2000J的功,

●乙用电器通电30s,电流做了3200J的功,

●做功时间相同,乙用电器做功较多,所以乙用电器电功率较大

●2、甲用电器通电30s,电流做了3000J的功,

●乙用电器通电60s,电流做了3000J的功,

● 做功大小相同,甲用电器做功时间较短,所以甲用电器电功率较大

● 3、甲用电器通电60s ,电流做了3000J 的功,

● 乙用电器通电90s ,电流做了3600J 的功

(2)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3)公式:P=W/t (定义式)

(其中:P —电功率,单位:瓦;w —电功,单位:焦;t —时间,单位:秒。)

(4)单位: J/s 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

常用单位:千瓦,符号是“kw ”。 换算关系:1KW=1000W

(5)实验探究: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一节内容,猜想一下,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猜想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由猜想知道要测量U 、I 三个物理量。U 、I 直接用

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而P=W/t 中的时间t 可以用停表直

接测量,电功W 没有电能表无法直接测得,因此利用如图

(1)所示装置,利用通电的电阻对煤油进行加热,在加热的

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煤油的内能,由于煤油增加的内能是

从电转化来的,所以电流所做的功W 只能间接测量煤油吸

收的热量得到。即W=Q=cm(t2-t1)。从而设计出实验电路

和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首先要用天平测出瓶中煤油的质量,在闭合开关之前要读出插入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t 1,在闭合开关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约2分钟左右按表停止计时,此刻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t 2。然后多次改变电阻丝的阻值,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并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煤油吸收的热量由Q=cm(t2-t1)计算出来,用P=W/t=Q/t

计算出电功率,再计算出电流和电图(1)

压的乘积。比较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乘积的关系,得出电功率会随电流电压的乘积增大而增大,随电流电压的乘积减小而减小。

理论推导:电功UIt W =

电功率UI t

UIt t W P === [实验结论] 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正比

[实验评估]

学生交流实验得到结论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由实验数据不一定会得到P=UI 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玻璃瓶和空气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实验仪器并非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天平读取的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6)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四、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

在电器设备的铭牌和使用说明上,均标有改电器设备正常工作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以及相应的电功率(例:灯泡上“220V ,60W ”)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常用U 额表示 )

(2)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常用I 额表示 )

(3)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用P 额表示)

2、实际功率

电器设备在使用时,电压并不一定都会是额定电压,有可能偏高或偏低,此时,电功率不等于额定功率,而应该由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得到。

(1)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用U 实表示)

(2)实际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常用I 实表示 )

(3)实际功率:用电器与实际电压所对应的功率。(用P 实表示)

(3)P 额与P 实的关系:

演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暗程度

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 实

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物理量

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 区

概念 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是否 变化 是确定的、唯一的,不随 实际工作的电压改变而改变 是不确定的,随两端所 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联系

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1、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定义式)P=UI(计算式)

(4)单位:W kW 换算关系:1KW=1000W

(电功另一个单位:千瓦时,换算关系:1千瓦时=3.6×106焦)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实际电流,实际功率

P额与P实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

《电流和电路》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 (4)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15.2 电流和电路 基本思路: 导学过程(自学提纲、知识结构、典型练习选择、方法总结等)学习目标: 1.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 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 么? 3.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 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重点:电流的行程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图三种电路 难点:电流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的关系,短路概念 措施: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多讨论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用水流类别电流,并且联系分子无规则运动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电流的形 成,运用演示和多媒体,学习通路短路断路。 教具准备:验电器小灯泡开关干电池导线等 自主学习: ●电流: 将给出小灯泡、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 关导线,分先后三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电流的形成:。形成电流的电荷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方向的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 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 电路的构成: 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2)、 电路图: 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和电池组 _______、________ ;电灯______;电流表_______;开关_______ ; 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阻_______;电动机 ________;相连的 导线_______________; ●电路的三种状态: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在连接电路时,常听到有通路(也叫开路)、断路、短路三种说法,这三种 情况各不相同。 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除了正常地切断电源, 使电路断开外,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出现断路。①用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② 用电器内部断线;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保险 丝而断路。 短路是指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短 路可分为整个电路短路和部分电路短路。整个电路 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图2-4),这时整个电 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 源甚至引起火灾。电源短路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几乎为零,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部分电路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图2-5)。所以,短路是电 路连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的一种不正常情况。 当堂训练: 1、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 电子) 2、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 向跟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 4、电路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发电机、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5、二极管具有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6、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 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 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1)元件用统一的符号;(2)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 件不要画在拐角处;(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3让家更美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 (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I love history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外研版(上)教案 Module 5 My School Day 一、学习目标: 1. 重点单词: half, past, o’clock, to, art, geography, history, IT, maths, (Am E math ), PE ( physical education ), lesson, then, like, difficult, love, subject, because, interesting, talk, begin, when, weekday, house, start, work, break, evening, watch, do, homework, bed, sleep, park, busy, wash, face, minute 2. 重点短语: go to school,get up,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go home, have dinner, go to bed, go to sleep 3.重点句子: 1) I love history. 2) It’s twelve o’clock . 3) We h ave Chinese at eight o’clock. 4) We don’t have maths. 5) —Do you like maths? —Yes, I do. 6) In the evening, I watch TV and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7)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breakfast. 8) I drink Cola or water.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7、短文两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7、短文两 篇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二、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三、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二、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2、朗读课

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3、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4、整体感知①自读,发现问题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5、研讨与赏析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 象?[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④为突出行道树

教学设计公开课(2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

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中职焊接实训示范课教案

教学过程与内容Ⅰ、组织教学 1、师生问候 2、检查学生的出勤及实习设备布置情况 3、检查学生的安全防护情况 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按焊缝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答:平、立、横、仰。 Ⅲ、讲授新课 V形坡口平对接焊—打底焊 一、平焊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试件与焊缝同时处于水平位置的焊接称为平焊。 2、特点:①打底焊容易造成焊瘤或未焊透。 ②熔渣与熔化金属混杂不清造成夹渣的现象。 图1 二、工艺操作过程 1、焊前准备 焊件:Q235钢板规格300×100×12 mm 焊条:E5015(J507)φ3.2 mm 焊接设备: ZX7-315或 ZX7-400 辅助工具:检验尺,锉刀,刨锤,钢丝刷等。 导入新课 交代内容 强调重点 提问学生

教学过程与内容 图2 2、基本操作步骤 (1)安全检查与设备调试 (2)试件装配 ①试件清理 将坡口和靠近坡口边缘上、下两侧15~20mm处清理该干净,打磨 工件直至发出金属光泽,修整坡口钝边,锉出钝边 1.5mm,组装预留间 隙。如图3所示。 图3 ②定位焊 预留间隙始焊端3.0mm终焊端3.5mm,方法是分别用直径为3.2mm 的焊条芯夹在两头或用焊接检验尺测量,点固点的长度10-15mm。装配定 位焊完毕时,要预制反变形,反变形角度θ约等于2°~3°,如图4所 示。 图4试板定位焊时预留反变形 a)获得反变形的方法 b)反变形角的测量方法 教师实物 演示并提 问学生 教师实物 演示并提 问学生 教师边讲 授边提问

教学过程与内容 试件装配尺寸 坡口角度钝边(mm)装配间隙(mm) 错边量 (mm) 反变形 (°)V形,60°1-1.5 始焊端 3.0 终焊端 3.5 ≤1 2~3 (3)确定工艺参数 I=(80-85)A (4)打底焊 ①打底层:采用连弧焊法,短弧焊接,焊条与工件成90°,焊 条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70-80°,采用小幅度锯齿形横向摆动,并在坡 口两侧稍停留,中间过渡速度要快,然后连续向前施焊。如图5所示。 图5 起头: 1)控制引弧位置 打底焊从焊件左端定位焊的始焊处开始引弧,电弧引燃后稍停顿预 热,然后横向摆动向右施焊,待电弧焊至定位焊右侧前沿时,将焊条下 压并稍作停顿,已便形成熔孔。 2)控制熔孔的大小 打底层焊接时为确保良好的背面成形和优质焊缝,焊接电弧要控制 短些,运条的速度要均匀,前进速度不宜过快,在打底焊焊接过程中, 教师讲授 学生听授 教师边讲 授边提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1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

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

导线的连接--教学设计公开课

单人间用电线路设计与安装 ——导线的连接学习目标: 1、明确导线连接的要求。 2、探索并掌握两根软线之间的连接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导线连接的要求 2、探索出多种可靠的导线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1、探索可靠的导线连接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 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情景设定:老师有一个用了很久的插线排,最近发现它不能正常使用了,检查后,老师发现了原因:原来是导线的某一处被老鼠咬断了。 观察导线,确定导线类型。复习导线的两种基本分类方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修理好这个插排,并要求导电性能与原插排性能相近,且稳定可靠。 二、新课内容(30分钟) 1、小组讨论,用粘贴板教学法确定导线连接的要求(10分钟) 分组讨论(5分钟),随机抽一组并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自主完善讨论结果。老师进一步完善讨论结果。 2、自主探索并展示满足要求的导线连接方式(20分钟) 每人自主探索两根软线之间可靠的连接方式。老师现场拍摄视频。 老师视频分享所拍摄的失败的连接方式,学生上台分享和展

示可靠的连接的方法。老师视频分享补充连接方式。介绍几种常见的导线连接方式。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导线连接的要求。 2、学会自主探索,来寻求可靠的问题解决方案。 板书: 导线的连接 一、导线的连接要求(粘贴法) 1、机械强度高,牢固可靠 2、接触紧密,接头电阻小 3、接头美观 4、电气绝缘恢复好 二、5、耐腐蚀抗老化 三、单芯导线的连接方法 1、直线连接法 2、T型连接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学习目标】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3.能够询问或确认他人的年龄及生日日期。 【学习重点】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学习难点】 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学习提示 Review the question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a question chain. Task 1

?学习提示 Preview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P45.Students mark the new words and Chinese meanings in the text. 【学法指导】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八减t,九去e,f来把ve 替,整十改y为ie,然后再加th。假如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Task 2 ?学习提示 完成3a和3b的任务,让学生结对自由对话。 【学法指导】 ?介词in/on用法 (1)on常与“日期”“星期”搭配,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如: on October 2nd 在十月二日 on Monday 在星期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Ask your partner a question chain like this. T:How old are you? S1:I'm thirteen. T:When is your birthday? S1:My birthday is on October 16th. T: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教学设计公开课1

《台阶》教学设计 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3. 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学会给课文做批注。 4. 体味父亲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恩父亲。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李森祥的资料,有关台阶的文化。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台阶,总是冥冥中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台阶能使人登高望远,开阔眼界。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的台阶要走,在走上台阶的每一步我们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想要成功的信念。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一辈的人们是想要登上较高的台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笔下的《台阶》,了解父亲的台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门测 1、读拼音写词语或读生字注音。 凹()凼()硌()黏()撬() 门槛()xian()水chou()划尴()尬()、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外之意:尴尬: 低眉顺眼:揩: 大庭广众:若有所失: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仔细品读,体会父亲形象 仔细品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洗脚的情形,这是要表现什么? 4、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父亲付出了哪些辛劳? 5、概括父亲有什么形象特点?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设计公开课(29)

九年级英语写作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年级249班授课教师:杨全武 导语:1.中国少年说刘萱诺:真正的强者是微笑面对苦难的人2.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Listeningskills(听)、Speakingskills(说)、Readingskills(读)、Writingskills(写)四种技能。 一、写作目的 《标准(2021年版)》对五级写的具体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所给的文字信息、大意和要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写内容要切中题意、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题材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拼写和语法正确、大小写和标点无误、词数符合要求。

三、常用的五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SallystudiesEnglisheveryday. 2.一般过去时:SallystudiedEnglishlastnight. 3.一般将来时:SallywillstudyEnglish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SallyisstudyingEnglishnow. 5.现在完成时:SallyhasstudiedEnglishfor10years. 四、常用的五种简单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dayisgettinglongerandlonger. 2.主语+不及物动词 Mywatchhasalreadystopped.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heteachesEnglish. 4.主语+及物动词+间宾+直宾Theoldladyoftentellsusinterestingstories.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IhearedTomsinginginthenextroomyesterday. 五、技巧盘点 1.审题:关键词、体裁、时态、人称 2.提纲:文章结构、词汇、句型

焊接技术公开课教案

焊接技术公开课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手工焊接技能训练 高场职中:谢自能 实训班级: 实训地点:焊接室 实训课时:2课时 实训目的: 1、了解手工焊接的基本技能知识; 2、通过练习,掌握手工焊接的基本技能; 实训重点:焊接方法、焊接技术。 实训难点: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掌握。 实训器材: 1、35W内热式电烙铁一个; 2、烙铁架一个; 3、焊剂、焊料各若干; 4、印制电路板一块; 5、废旧电阻、电容若干; 6、不同规格废旧电线若干; 7、其他:镊子、沙子、剪子、改刀 实训教学设计:讲解、提问、实物演示、、学生实践操作。 实训步骤: 1、对电烙铁进行检测: ①利用万用表对电烙铁进行线路检查(包括:线路短路、断路及发热芯是否正 常;) ②无误后将其烙铁头取下进行加工镀锡; 2、烙铁头加工: ①将取下的烙铁头用沙子对其焊接面进行加工,将其烙铁头园斜面上的打磨光 滑且全显紫铜; ②将打磨好的烙铁头上在电烙铁,接到220V的交流电源上进行通电预热镀 锡;(右手:握笔式拿电烙铁;左手:拿焊锡丝) 3、将待焊电线和电路印制板以及焊剂、焊料准备好,等待焊接; 4、印制板焊接训练: 第一步,将准备好的电阻和电容安装到印制板上,用预热好的电烙铁头放到待焊点上进行预热;() 第二步,在对焊点预热约1秒后对准焊点用电烙铁沾取适量的焊剂对抹,然后对准焊焊点进行均匀的涂点送焊料; 第三步,待焊料在焊点上已经充分的熔化,并在点上能形成饱满的圆点,使电阻或电容已与印制板充分的连接,此时迅速的撤离焊料; 第四步,继续对焊点进行短时的加热,待焊点上的焊料恰好覆盖住焊点,形成圆润、饱满的焊点,此时迅速的沿45度方向撤离电烙铁,让焊点上的焊料自然冷却; 第五步,待焊料充分的冷却后,用工具剪去过长的电阻或电容的管脚。 5、导线的焊接训练: 第一步,将导线的绝缘层去除,并按照不同导线的连接方式进行初步连接; 第二步,用预热好的电烙铁对连接好的导线进行初步处理:清洁,然后沾取适量的焊剂对导线的连接处进行搪锡处理; 第三步,用烙铁对准导线的连接处进行加热,待焊点温度已经达到焊接时,用左手持焊料对准焊点送焊料; 第四步,待焊料在焊点上已经充分的熔化,并且熔化的量足够时,迅速撤离焊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7年5月25日地点:七年级二班教室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王鹏飞 授课内容:《带上她的眼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抓住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要点。 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世界,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2.通过小说看现实,体会小说中蕴含的现实感和批判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要点,珍惜现在生活的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2.悬念伏笔的运用。 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体介绍。 小说的概念---科幻小说的概念 三.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男,汉族山西阳泉人…… 四.字词拼音预习检查,补充。 (详见电子白板) 五.自读课文,相互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主要写“我”带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眼睛”去完成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的故事。 2.活动:整体感知故事。 “我”带上女孩的“眼睛”去旅行→_____________回归灰色生活和忙碌的工作→“落日六号”失事,其他宇航员相继去世→________________→自“我”安慰,收束全文。 3.问题:写出本文的线索。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变化 活动:把握人物情感变化,说说“我”对女宇航员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1.活动:试分析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在文中多处埋下伏笔,试举例分析。 3.问题:本文题目是“带上她的眼睛”,但作者却用了不少篇幅写“落日工程”,你怎么看待这部分内容? 4.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 六.小结: 七.作业: 阅读一篇科幻小说,写一篇读后感。

焊接优秀说课稿

焊接优秀说课稿 焊接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焊接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立位单面焊双面成形》是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焊工技能训练》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实训内容,这一节内容是焊条电弧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为以后的焊条电弧焊全位置焊接打好基础,也能为以后的二保焊立焊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立焊使学生能够掌握立焊的定义,了解立焊的特点及操作要求,掌握V形坡口对接立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操作过程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接立焊的焊接操作过程来掌握好对接立焊的焊接操作基本功。预防和解决焊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焊出高质量的立焊焊缝。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立位对焊接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焊接技能的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对接立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打底层焊的操作方法;本课的难点是对接立焊焊打底焊熔池和熔孔的控制。 解决办法:以图示直观和视频演示的影像直观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 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以理论讲解—视频演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练习—老师指导—互相探讨经验交流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对于实践操作技能很好的掌握,从而增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影像直观教学法使所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学生经验交流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指导 有句名言说的好:“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会变成绝招”,机加1151班大多学生喜欢实践动手,但是很多学生找不到技巧方法,要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4.3线段的长短比较(第一课时) 执教人:王士春 班级:七年级(5)班 时间: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地点:枞阳二中多功能教室一楼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 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 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 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内容分析:本节教科书首先介绍了线段的长短的比较方法——叠合法,给出两条线段长度三种不同关系的几何符号表示,并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线段和差关系、 中点的概念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中点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的表述。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课件,绳子,筷子,画有线段的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前来比个子,看谁的个子高。很自然的得到今天这节课的内容:线段的长短比较。 板书:4.3线段的长短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知道他们的长短,比如黑板的长与宽等等,但是还有一些线段,往往不容易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如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学生思考、讨论 1、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让学生就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和说出,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出问题:除度量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引导学生探究,能不能用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叠合法:画一条直线l,在l上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 点D与点B位于点A得同侧 让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叠合的方法,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一个端点的情况,并就几种情况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述。 师生共同将上述分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A B (C)(D)

22-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前谈话——情境: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在体育、艺术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老师想问问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主题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公开课教案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Make by···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udents:5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lass 6, Grade 7 Gender: 29 boys; 28 girls Ages:14 years old Lesson duration: 40mins 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objectives: 1) Grasp the words about the furniture, such as table, chair, sofa and so on; 2) Grasp som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positions of the things Ability objectives: 1) learn to asking the location of the object and confirm the position; 2) use the sentences to have a little talk about the things’ position. Important points: 1)learn some words of furniture 2)Learn the usage of som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such as in, on, under;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th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and where sentence talk about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ings. Teaching contents: New words: table, chair, bookcase, bed, desk, in, on, under, where New sentences: 1)Where is .....? It is on/ under/in/.... 2)where are .....? They are ..... 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 multimedia, paper, pictures.

教学设计公开课(7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 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1 春

《春》教学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张华珍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汲取作者的言语智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人文性对学生的熏染非常重要,散文是抒情性比较强的文学体裁,在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突出“自主性学习”,注重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往课外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语言优美灵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融景情理于一体的典范之作。文章抓住春天景色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丰富多变的句法结构来营造语言的艺术美,细腻生动的笔触让人油然而生美好遐想。学习这篇课文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发现、品味、探究春天的魅力,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和内涵,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和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七年级的学生正值人生的春季,对于他们而言,对自然界的春天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也有过接触,这都为学习《春》奠定了认知基础。这篇课文语言极富表现力,如诗如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机会,培养的是集体的自信,实现的是每个人的成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 「过程与方法」 预习: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初步感知文意,理清结构,读顺课文,走进文章的意境,初步领会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