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二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二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二

《动物的行为》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生物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设在《动物的运动》之后,这部分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等等。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课标要求是能区别动物的先天、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教材在本节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观察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随后做好《应用与实践》做好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所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2.尝试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3.尝试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1、收集、交流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能实地观察动物或通过相关图片资料分析有关动物行为问题.

2、培养根据学习任务熟练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技能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2、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三、教学重、难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明确地描述动物行为有一定难度,往往只能说出大致含义,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思维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一系列富有针对性观察性的课题供学生有效地分析和思考,对重难点内容应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强化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紧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行为这节课安排在生命活动调剂的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动物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纳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看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育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3、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和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阻碍。(难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乐于探究生命隐秘的爱好。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明白得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动物、爱护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意识。 3、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采纳直观导入法: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驰的狮虎…… 2、本节课要紧是采纳观看法和实验法。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6~97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观看、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明白得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关于“关于观看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完成,由于课上时刻有限,我把它放到了课后完成,课上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探究的一样步骤,结合课本有关问题分析讨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验中少走弯路。 4、对“社会行为”的学习,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蚂蚁、蜜蜂、犀牛等等一些动物群居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_4 动物的行为学案2(新版)济南版

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章节与课题动物的行为——导学案课时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审核人 学习目标1、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别并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独特的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 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难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错点:动物学习行为。易混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过程 新知预习自主演练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1)动物的有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2)举例:鲫鱼觅食,______________,候鸟迁徙等。 2、学习行为 (1)学习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的。又称为____________。 (2)特点: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_____________。 (3)意义:学习行为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二、社会行为

1、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_。 2、特点: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 (2)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_________ 来传递信息。 典例探究高效突破 知识点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例一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海豚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 解析:只有母鸡哺育小鸡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即先天性行为。 答案:D 例二:下列具备社会行为的是() A、鸡舍里的一群鸡B、蚂蚁窝中的一群蚂蚁 C、一批蝗虫D、一群蝌蚪 解析:动物的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在群体中各生物间 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A、C、D选项中生物间没有一定的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 新知运用达标演练 1.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2 济南版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母鸡下蛋 B.小鸟索食 C. 猫捉老鼠 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 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鸟类育雏 B. 鹦鹉学舌 C. 野鸭迁徙 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 A.鲫鱼产卵 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 A.不易被敌害发现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 A.金丝猴B.大雁C.白蚁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 ]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 ]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 ]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 ]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 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 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 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 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 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济南版

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生物:2.2.3《动物的行为》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1.区别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意义。 【问题导学】 探点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认真阅读课本P96第一自然段和这一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2.2—21,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动物的行为是指。 2.动物就有的,由决定的行为,叫先天性行为。动物通过 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3.在图中2.2—21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4.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动物的和。 5.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 探点二:社会行为 认真阅读课本P98,仔细观察图2.2—22,图2.2—23和图2.2—24,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动物营,其行为具有一定,这类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2.动物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动物利用、 、传递信息。 3.我们研究的动物行为的目的是:认识动物的利用 动物,控制和防范动物,是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 4.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家兔心脏不停地跳动 B.家犬见生人狂吠不已 C.小牛逐渐长大 D.蜜蜂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2.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小狗做算术 B.狼将拣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一群狒狒组成的严格等级的社会 B.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你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 D.蚂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巢 5.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下列几组动物中,一般“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多的是() A.小鸡、小鸭 B.大鸡、大鸭 C.小猫、小狗 D.大猫、大狗 6.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他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鹿见了这个 白色就会继续尾随而逃。这是依靠哪项传递信息的() A.声音 B.气味 C.活动 D.分泌物 7.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性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8.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方法】举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比较法——对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适应特点及进化趋势等方面列表,从而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学: 1.认真阅读课本P94-96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2.读课本P96-97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 (2)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 (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一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 一 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紧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行为这节课安排在生命活动调剂的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动物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纳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看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育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3、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和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阻碍。(难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乐于探究生命隐秘的爱好。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明白得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动物、爱护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意识。 3、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采纳直观导入法: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驰的狮虎…… 2、本节课要紧是采纳观看法和实验法。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6~97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观看、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坚持生存的意义,明白得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关于“关于观看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完成,由于课上时刻有限,我把它放到了课后完成,课上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探究的一样步骤,结合课本有关问题分析讨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验中少走弯路。 4、对“社会行为”的学习,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蚂蚁、蜜蜂、犀牛等等一些动物群居生活的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社会行为的要紧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1 2.2.4 动物的行为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94页到第99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行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行为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___________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___..2.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配.这属于动物之间的() 2 A.通讯 B.等级 C.分工 D.语言交流 3.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学会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分析教材94——96页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思考。 1、动物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2、怎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社会行为 阅读教材96——98页文字资料,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最新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精品教案

第16章运动与行为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做个小调查1、经常吃苹果的学生人数?吃苹果时遇到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最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发现苹果中有半条虫子,研究表明一只苹果中最多只能有一条虫子,如果有两条虫子的话它们一定会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只有一条虫子成活下来。为什么呢?2、我们经常用蜻蜓点水来形容人办事情肤浅、不深入,那么,点水对于蜻蜓而言真的不重要吗?等等,上述动物的表现就是动物的行为,是我们本堂课所要研究问题。(出示课题PPt1) 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PPt2学生读、判断)。 【自主学习】PPt3 P65-69 1、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动物的行为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对动物的、和十分有利。(学生读PPt4) 2、动物的觅食行为是指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斗争,这种行为称为。(PPt5学生强答PPt6-11 孔雀开屏得意忘形,PPt12节律行为:大雁南飞一上课就瞌睡冬眠) 3、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学生读PPt13-15) 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所决定的;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由和获得,所以又叫做。(PPt16学生强答PPt17-21)(PPt22-23学生讨论后回答) 5、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保护动物,我们有许多理念需要改变,如把垃圾桶做成动物的造型其实是对动物的侮辱) 【合作探究】 1、观察P65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各属于哪一种行为?蜻蜒点水属于哪一种行为?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2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4.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 习的意识。 5.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 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6.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 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了经一部探究“动物的行为”的兴趣与需要。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但对各种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并不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排

复习提问快乐闯关5分钟利用课件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 进行提问,并设计快乐闯关题目。 题目分ABC三档,小组计分,评比 红旗小组。 A类: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关节的结构 3、骨骼肌的组成,特点 B类: 1、骨、关节、骨骼肌在协作运动中 各起什么作用? 2、关节的结构中有哪些结构特点使 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C类:运动是怎样实现的? 屈肘时______为主的伸肌肌群舒 张;以__ 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 伸肘时相反。直臂手提书包时,肱 二头肌_,肱三头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为 全身的肌肉__ 当骨骼肌受神经 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进行两分钟快 速复习比赛 小组对对碰,快 乐来闯关,小组 合作完成快乐 闯关题目 复习旧知,强化 知识的识记和 落实。 以小组计分,竞 争红旗小组,来 增强学习的积 极性。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创设情境: 国际在线专稿:一只会模仿各种声 音的鹦鹉不久前意外的凭借这一特 殊本领使主人和他的儿子及时从家 中逃离。 33岁的香农·康维尔居住在美 国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事发当晚, 学生认真听新 闻故事 通过这一新闻, 迅速激起学生 兴趣,也会激起 学生探究动物 行为的欲望,并 且自然的引入 课题。

新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优质教案1)

新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 优质教案1)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③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对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 ②认同动物的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变异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形成动物和人类要和谐共处的观点。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①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②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8分钟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文通过学生身边过渡语:如果你善于观察周围字回答问题:常见的,不同的动物世界,就能看到许多动生1:蜻蜓点水是为了动物行为的情物的这些行为,它们丰富多产卵,繁殖下一代。亲景,帮助学生样,使人着迷。鸟育雏是使雏鸟获得营建构动物行为知识点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养,不断生长。的概念。为生2: 海豚表演是想获 1.课件展示图片:的信息,总结提问:谁能根据屏幕中的图片出动物行为的及文字,分别说出,图片中动生3:雁群迁飞是动物目的,为总结物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的迁徙,到南方躲避严动物行为的类现在你能说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寒的冬天。型做铺垫。念了吗?用激励性语言物的动作,其形式多种够促使学生积如果我们用简单的一个词来描多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2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4.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5.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6.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了经一部探究“动物的行为”的兴趣与需要。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但对各种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并不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学生认真听新闻 故事。 带着疑问进入课 堂,激发学习兴 (1)上面各图片中展示的是动物的哪一 种行为? (2)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

鹦鹉学舌黑猩猩在冲浪(1)你能总结出上述动物行为和第一组图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点吗? 你能总结出上述动物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吗?它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观察得非常仔细,分析得更是合理。下面,我们乘胜追击,继续进行探究。 你能分析出上述动物行为的区别吗?请完成下列表格。 动物 先天学习 行为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三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等等。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课标要求是能区别动物的先天、后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举例说出动物的行为,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强化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随后具体认识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做好感性铺垫与科学方法训练。教材在课后增加了部分阅读内容,目的是丰富动物行为内容,是教材内容得到延伸与拓展。 二、教学目标制定 1、学会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动物的行为,掌握动物行为的概念; 2、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协作,学会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根据学习任务熟练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技能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4、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利用网络途径进行超媒体的文本查阅与交流,进而完成自我评价。 5、养成良好的网上浏览的习惯;体验网络交流的乐趣等。 三、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这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由此设计的课件主要由这部分内容展开,并通过相关知识点的网址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这是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要求。满足了那些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需求。 因为学生过去只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以他们对先天与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常常认识不清,过去的经验经常干扰学生的判断,所以把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作为难点,在课件上不但增加了大量图片,部分视频文件,而且设置了一系列讨论的课题以便学生合作交流。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与科学性动物行为有一定差距,往往是能说出大致含义却不能清楚辨析,这就需教师在网络课件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二

《动物的行为》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生物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设在《动物的运动》之后,这部分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等等。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课标要求是能区别动物的先天、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教材在本节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观察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随后做好《应用与实践》做好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所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2.尝试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3.尝试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1、收集、交流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能实地观察动物或通过相关图片资料分析有关动物行为问题.

2、培养根据学习任务熟练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技能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2、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三、教学重、难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明确地描述动物行为有一定难度,往往只能说出大致含义,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思维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一系列富有针对性观察性的课题供学生有效地分析和思考,对重难点内容应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强化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2.4动物的行为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2.4动物 的行为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 蚯蚓 B. 大山雀 C. 黑猩猩 D. 牛 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 蜘蛛结网、大雁南飞 B. 老马识途、猫抓老鼠 C. 鹦鹉学舌、公鸡报晓 D. 黄牛耕地、孔雀开屏 3.小川同学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在进行野外观察时发现,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A. 先天性、攻击行为 B. 后天性、防御行为 C. 后天性、攻击行为 D. 先天性、防御行为 4.我们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发现( )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 A. 光 B. 气味 C. 声音 D. 动作 5.从动物行为的发生看,“鹦鹉学舌”和“孔雀开屏”分别属于() A.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 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6.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选择这种动物应该是() ①刚出生的②较成熟的、有一段经历的③一只④多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让条纹文鸟孵化灰头文鸟的卵,并将孵出的雄灰头文鸟隔离饲养直至性成熟,然后让这只鸟在雌条纹文鸟和雌灰头文鸟间选择配偶,结果它只会向雌条纹文鸟显示求偶行为。这是因为() A. 动物的本能 B. 雄灰头文鸟的学习行为 C. 雄灰头文鸟的推理 D. 雌条纹文鸟比雌灰头文鸟更漂亮 8.“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分别属于( ) A.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B. 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9.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下述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山雀喝牛奶 ②野鸭孵小鸭 ③蚯蚓避开电极爬向潮湿的暗室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⑤小狗算数学题. A. ②④ B. ④⑤ C. ①② D. ③⑤ 10.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 “击晕”。该行为属于 A. 先天性、攻击行为 B. 先天性、防御行为 C. 后天性、防御行为 D. 后天性、攻击行为 1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新版)济南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 为教案(新版)济南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难点) 难点: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重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疑问 四、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动物行为的认识。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 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大家对动物的行为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指的是动物的动作,包括爬行、奔跑、游泳、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 五、探究新知 首先让我们看一些图片(播放课件展示各种行为),请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吗?它们的行为称为什么?” 1、求偶行为:如雄孔雀求偶行为 2、繁殖行为:蛙抱对、鸟筑巢、、雌海龟产卵 3、育雏行为:鸟育雏、企鹅哺育后代、象育幼。

4、防御行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5、覓食行为:如水鸟捕鱼、蜘蛛捕食昆虫、松鼠、黄鼬的储食行为、牛吃草。 6、攻击行为:如鸽子争食物、鹿争领地、海马争配偶、猫捉老鼠 7、候鸟的迁徙行为:大雁飞往南方越冬 过渡:刚刚我们看了那么多动物的行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下列三个问题来进行思考一下: 1 、以上各组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2、各种行为是否需要学习训练才能形成? 3、以上行为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想想:动物的行为是否都是先天性的呢? 给大家几幅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图中的动物在做什么?然后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后,播放图片让学生代表阐述小组观点,并选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站队。 1、拘熊捕鱼 2、大山雀偷饮牛奶 3、黄鼬释放臭气 4、尺蠖拟态 5、小鸟喂鱼 6、黑猩猩摘取食物 7、鸟类的迁徙 8、母鸡抱窝 9、黑猩猩钓取食物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复杂。 学以致用: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比较表,比较它们的获得途径、适应特征、进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