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摘要: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天已有多种形式,宗教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宗教旅游主要指非宗教信仰者围绕宗教文化资源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考察、观光、游憩、休闲等。宗教作为旅游的依托载体和活动平台表现出与一般的商务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有了显著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接着又讲述了宗教旅游的基本类型,最后还写了一下宗教旅游的特点。

关键字:宗教、文化、旅游

导言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①

一、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宗教与旅的关系(②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

从佛教在我国传播、发展乃至衰落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旅游对于宗教具有的重要作用。首先,佛教传入中国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其次,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旅游活动。许多高明的禅师都是从自然景观中悟到人生真谛的,所以大凡得道之人都喜欢遍走高山大川、遍访高僧大德,游历山水、品味自然、切磋佛理。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到圣地朝拜仍然是他们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第二,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明,开拓了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多宗教景区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无论是佛教的寺庙、道教的宫观,还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大多修建在远离闹市的山林之中,这都是人们休闲之余旅游的最佳场所。无论佛教或是道教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寺观的选址总是尽可能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美的因素,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主观情感与直觉顿悟,通过曲径通幽、深山古刹、松风水月、晨钟暮鼓、塔林壁画、石窟雕塑等方式进一步衬托,创造出与大自然浑为一体的宗教氛围,洋溢着超凡脱俗、返朴归真、静谧祥和、庄严神圣的宗教美感,即使位于城镇的宗教建筑也会因为周围闹市的衬托而愈显幽远清静。

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以及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无不如此,时至今日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圣地。信徒出于虔诚,不辞千里前来烧香拜佛、寻仙访道、求法朝圣;一般游客也前来领略宗教地的自然风光,接受宗教文化的熏陶洗礼。宗教为旅游提供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双重优质旅游资源,旅游则进一步促进宗教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它们都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旅游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弘扬传统宗教文化能够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纯粹观光式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冷淡,具有独特人文内涵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宗教旅游便是其中的一个热点。

第四,宗教与旅游还有深层的内在联系。

在人与社会日益疏离的今天,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逃避,他们想离开和逃脱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寻求一种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人们外出旅游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休闲度假和玩耍,而更多的是为了使精神得到满足。开展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旅游,不但可以充分合理地调动旅游者的宗教参与性、积极性,还能促进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二、宗教旅游的基本类型

宗教旅游正在不断的发展、成熟,经过众多学者研究分析把宗教旅游大体上分为边缘型、半边缘型、半核心型、核心型四类。(④⑤⑥⑦)(一)边缘型宗教旅游

边缘型宗教旅游活动主要指以宗教和旅游为双重幌子,实际上既不属于正常宗教活动,也不属于常规旅游活动,我们将其称为旅游传教和旅游渗透。

(二)半边缘型宗教旅游

半边缘型宗教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宗教购物旅游和宗教娱乐旅游。购物是旅游的六大因素之一,人们到了旅游景点难免会买一些精美的特色产品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在宗教旅游中也是如此。在某些情况下宗教购物甚至会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一些佛教信徒会不远千里专门赶来购买开过光的佛像、法器、吉祥物,消费素食斋饭等。在全国各地宗教旅游景点或周围几乎随处可见抽签、占卜、算命活动,一些寺院也开展了类似的宗教娱乐活动,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但这一切仅仅只是作为旅游者疲倦之后的休息与消遣。

(三)半核心型宗教旅游

半核心型宗教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宗教民俗旅游、宗教节日旅游、宗教庙会旅游和民间宗教旅游,宗教民俗是宗教世俗化的重要方面。

宗教节日是为了纪念具有重大宗教意义的人物、事件而赋予神圣色彩,并且举行相关庆祝活动的某一天或一段时日。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重要节日如: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佛教的佛诞节、成道节、盂兰盆节;道教的燕九节、

本命之神日;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在这些节日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信徒也会从四面八方赶来。

庙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宗教高度世俗化的产物,它以寺庙宫观为核心依托,集宗教、经济、文化、娱乐、旅游诸多功能于一体。各著名宗教场所也因定期举行的庞大庙会而声名远扬,奠定其较高的信仰地位、历史地位和宗教地位。例如北京的地坛庙会,山东的泰山庙会,湖南的南岳庙会。

(四)核心型宗教旅游

核心型宗教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宗教朝圣旅游、宗教观光旅游、宗教休闲旅游、宗教生态旅游、宗教体验旅游,是宗教资源和旅游元素高度互动的产物。宗教对人的精神具有多重作用,它有非凡的感召力,吸引人们自觉去圣地朝拜,形成了宗教朝圣旅游活动。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圣地,罗马圣墓、耶路撒冷圣城、克尔白清真寺、鹿野苑等等,不但是信徒们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宗教观光旅游是以非宗教信仰者为主体,对有形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园林等进行的以游览、欣赏、参观、考察为主的旅游活动,它主要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的、艺术审美的追求,以及对宗教神秘性的感受等几个方面。宗教观光旅游可以进一步分为宗教人文景观旅游和宗教自然风光旅游,人们置身这些具有浓郁宗教氛围的景观当中,往往会油然而生离尘脱俗之感,享受在世俗观光旅游中体悟不到的乐趣。

宗教生态旅游是优质宗教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的典范,宗教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层次的生态智慧,保障和指引宗教旅游积极健康发展;旅游活动则为优秀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纯净的空间和途径,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宗教,弘扬宗教的真善美精神,保护不可再生的宗教资源。

三、宗教旅游的特点

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宗教旅游具有客源稳定、生命周期长、回游率高等特点。从宗教学、旅游学的复合视角来看,宗教旅游具有参与程度高、涉及范围广、开发潜力大、牵扯问题多等特点。(④⑤⑥⑦)

(一)参与程度高。

一般旅游往往只停留在眼睛和身体的层面,而宗教旅游则可以上升到心灵高度,旅游者不仅可以看到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能亲身参与健康积极的宗教法事、仪式,因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涉及范围广

宗教是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也是具有现实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在漫长的传播、发展、演化中宗教渗透到了人类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民族和个人。许多文化旅游形式都或多或少有宗教因素,都可以或多或少融进宗教因素,比如说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旅游等。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比如伊斯兰教之于维吾尔族、藏传佛教之于藏族。

(三)开发潜力大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不仅分布广,而且品位高、组合好。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西湖之美,除了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有宗教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山以佛称,境缘道胜,很多宫观庙宇、石窟、遗迹及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分布于风光秀丽的名山,宗教因山秀而前趋,山岳因宗教而扬名。如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及嵩山、千佛山、鸡足山等都是因佛教而扬名的旅游圣地,而龙虎山、三清山、青城山等又是因道教而闻名的游览中心。另外我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是许多民间信仰的诞生地,巨大的宗教祖庭效应会吸引大量海外游客前来朝圣。

(四)牵扯问题多

在看到宗教带来巨大旅游商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宗教旅游中潜在和现实的问题。首先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因为部门的现实利益夹杂其间,旅游、文物、文化、宗教、园林等部门本该携手共谋发展宗教旅游大业,却往往陷入争权夺利之中,一些地方为争门票收取权或分成比例,造成许多矛盾,已完全将整体利益抛至脑后,以至造成很大损失。其次,旅游传教和旅游渗透问题,这些活动在涉外宗教旅游中时有发生,少数敌对分子以游客的身份做掩护,利用宗教对我们进行渗透,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第三,开发和保护的问题,宗教旅游高度依赖原生

的、不可替代的宗教建筑和人文景观,在开发中不注意保护,过度商业化、产业化,给宗教带来危害的同时,旅游也将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三、总结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国也不例外,宗教休闲旅游古已有之,古代士人常常到寺院道观及其附近山林访僧问道,品茗闲谈,参禅悟道,以文会友,游哉山水,放松身心。占据天下名山胜水的宗教也拥有高超的般若智慧,为开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双重优质资源。寓教于游,游教并重是宗教休闲旅游的特色,它远远高于表层化的宗教观光旅游,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领悟到生活的真趣,生命的真理,生存的真谛,是宗教休闲的目的。

宗教是人类的思想宝库和信仰宝库,能够适应人类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使人们摆脱恐惧和孤独、宣泄压力和紧张,获得慰藉和满足,我国传统的宗教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在漫长的传播和演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与儒教一起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和平的民族性格。佛教和道教一向宣扬慈悲为怀、积德行善、禁杀护生、助人利他、无我牺牲、圆融和谐、平等博爱等思想,此外宗教还有蕴涵丰富的养生资源,诸如气功、药膳、武术等。

通过对这一方面的文献研究,我发现发展宗教旅游任然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其特征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不时之需。发展宗教旅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开发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宗教旅游的类型、特点和开发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4期)

①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包大明.2007,(05)

②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杨文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邮箱1995年04期

③旅游业与佛教文化关系新探朱桂凤.学术交流, 1999,(02)

④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马进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7,(01)

⑤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罗福源2004,(01)

⑥.论我国宗教旅游的深度开发刘汉洪; 旅游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邮箱1994年02期

⑦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原则李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3)

相关文献

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来源:新华网作者:发布时间:2008.03.13

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刘翠(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摘要]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的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其建筑、活动、音乐、文化传说和武术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宗教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也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本文就宗教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对其价值提升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宗教旅游;旅游价值 1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1.1 宗教与文化相互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1.2 旅游对宗教的负面影响

浅析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封面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前言 (1) 二、旅游与宗教发展历程 (1) (一)旅游的发展历程 (1) 1、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1)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2) (二)宗教的发展历程 (2) 1、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2) 2、宗教仪式与宗教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3) 3、宗教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3) 三、引起旅游动机的宗教因素分析 (3) (一)宗教的文化内涵 (3) 1、宗教包含多种艺术表达形式 (4) 2、宗教是软性制度约束 (4) 3、宗教是一种关于世界、自然与人的观念学说 (4) 4、宗教兼具政治色彩与经济表征 (4) 5、宗教习俗丰富多彩 (4) 6、宗教自身包含事业 (4) (二)宗教的审美内涵 (4)

1、宗教建筑审美 (4) 2、宗教雕塑审美 (5) 3、宗教文学创作审美 (5) 四、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6) (一)宗教为旅游提供物质支撑 (6) (二)宗教为旅游提供文化内涵 (7) (三)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8) 1、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长 (8) 2、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8) 3、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8) 4、中国的良好宗教政策 (8) 五、基于宗教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8) 1、依法发展我国的宗教旅游 (8) 2、科学发展我国的宗教旅游 (9) 3、培养高素质的宗教旅游人才 (9) 4、建立健全宗教旅游管理体制 (9)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析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摘要】:宗教在人类发展中是信仰也是文化现象。近年来我国对宗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发展,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活动。本文沿着宗教与旅游两者的发展历程,分析宗教与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宗教的引起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与审美因素,进而研究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提供了物质支撑和文化内涵,以宗教为目的旅游活动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同时得出结论宗教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章最后对以宗教文化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宗教旅游发展地位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浅谈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浅谈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1.1宗教与文化相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夕游历活动,到今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旅游的本质其实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览、朝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且依靠宗教旅游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基础设施的支持,又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宗教作为一种重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而旅游又推动了教的发展。宗教与旅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1.2旅游对宗教负面影响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初,人们往往只看到旅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

进行综合效益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盛行,人们逐渐发现,旅游业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旅游也是如此。我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严重影响了宗教庄的氛围;更严重的是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重的威胁。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2宗教文化的旅价值 宗教文化艺术和名胜遗迹是我国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信众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巨大的旅游流,宗教筑、雕塑、活动、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徒的普通游客。它区别于一般旅游,呈现出其独特的力,比如,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源形式;客源市场相对稳定;引功能强大,重游率高;生周期长;参与程度高游客集中、受外界影较小,加上其巨大的影响力及广的涉及领域等。可以说,迷的宗教文化激发了人们的求知审美、猎奇的心理需求;它对现实界人类的启迪、安慰、寄情作用则满足了现代对精神生活的强烈需;另外,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对于宗教信徒来说,能够到这些方朝圣可以算是一生的愿望而且,虔诚的宗教信仰情结促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前心目中的圣

宗教旅游异化

宗教旅游异化 “异化”一词源于拉丁语“alienation”,是一个哲学概念,其本意指人的产物(包括宗教、意识形态、国家、商品等等)对人而言发生了背离,即摆脱了人的控制,成为与人相对立的、相敌对的、格格不入的异己的独立力量[1]。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异化进行过阐释,其本质都是指人的产物(客体)违背人(主体)的主观愿望和目的的变异[1-2]。田勇和祝顺保将异化理论引入旅游研究领域,用以批判旅游发展中“偏离了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及发展初衷”的现象[3]。曹诗图从哲学角度对旅游异化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异化是人们在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自己真正价值的过程中,旅游反而以一种异己的敌对力量或负价值作用,给人们自身带来危害[4]。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异化现象在旅游的各个领域中不断显现。近年来,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国内生态旅游[5-7]、乡村旅游[8]、民族文化旅游[9]以及旅游消费行为[10-11]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宗教旅游异化是指宗教旅游的政策制订者、开发经营者、旅游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所导致的宗教旅游发展偏离旅游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致使宗教旅游发展不可持续的过程及结果。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宗教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一股全国性的“宗教旅游热”[12]。然而,当我们检视宗教旅游发展历程时却发现,在我国宗教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盲目的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文化庸俗化、商品化,旅游者迷信消费等异化现象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

国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国内还未有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笔者试图对宗教旅游异化的表现、原因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国内宗教旅游的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一宗教旅游异化的表现 (一)宗教旅游开发行为异化 原真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是国际公认的遗产保护原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要原则[13],也是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国内部分宗教旅游开发却严重违背了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没有进行历史考证的情况下,盲目地恢复、重建或新建寺庙、宫观、佛塔,塑造佛像、神像等宗教建筑。更有甚者,有些开发商竟然在非宗教活动区域凭空“就地取材”,新建各种佛塔、道观、寺庙等伪宗教建筑,漠视宗教文化本身的历史延续性,从根本上违背了文化遗产资源的原真性。其次,有些宗教旅游景区过度兴建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破坏了宗教景区的宗教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浙江普陀山这一“海天佛国”圣地已经变成了拥有“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旅游城市。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的宗教文化气氛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摘要】宗教文化和旅游业具有密切的关系,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交流和研究。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业相互影响 作为人类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它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意大利罗马、梵蒂冈等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中国宗教种类齐全,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莲教等。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宗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因此,宗教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商品,为增收创汇做出了贡献。宗教文化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直接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宗教文化还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和传说非常生动,被搬上了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并广为传播。从而激起一些潜在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

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

摘要: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类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它具有境界玄奇神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倾向性强,知名度高,层次丰富,旅游基础深厚等一系列鲜明特征.其开发工作较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更为复杂,必须遵循科学性,历史性,综合性,效益性,可持续性等开发原则,同时还应注意深化认识,加强管理,以确保开发工作取得成效 关键词:宗教宗教旅游资源开发 作为一种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 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积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相当复杂,应谨慎对待,而不少人对这一点尚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这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宗教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旅游价值 宗教旅游资源一般是指因宗教观念,宗教活 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 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其范围相当 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宗教圣地,宗教 名山,宗教建筑,宗教艺术文物,宗教节庆,宗 教名人,宗教饮食等.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人文 旅游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宗教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这里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着眼于宗教 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二是着眼于它所具有的旅 游开发优势条件. 从宗教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来看,它具有境 界玄奇神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倾向性强3个 特征. (1)境界玄奇,神秘这是宗教旅游资源 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他类旅游资源的根 本之处.宗教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对超自然,超人 间,超现实力量的崇拜与信仰.从宗教教义到宗 教建筑到各类宗教艺术,仪式,活动,宗教用品 以及那异常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故事等,宗教的 各个方面都含有虚幻,想象,夸张,荒诞成分以 及超现实世界的神秘感.这使宗教旅游资源带有 强烈的玄奇,神秘的特征和氛围. (2)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 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 形态和丰富的内涵.而宗教旅游资源的形成,一 般都是宗教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的互动 及长期积淀才形成了现存的宗教旅游资源.所 以,它们既具有宗教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历史,

旅游宗教定义

第一部分旅游的定义 1.旅游活动自古就有, 信徒的朝拜、帝王的巡幸、文人雅士的游历都属于早期的旅游形式。 ——张素威<宗教与旅游关系浅论> 2.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1927年由德国蒙根.罗德提出,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3.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引起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指出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4.旅游发生在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地,旅游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该地的各种活动。 ——1974年英国学者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提出,强调了旅游本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5.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中国学者于光远1985年提出,强调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6.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娱乐、运动、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等,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活动,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对旅游的定义 7.旅游是要符合三个要素的: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即旅游是旅游者在一段时间内离开惯常环境所发生的所有活动。 ——艾斯特及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文化现象, 人类社会在诞生之初, 便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张素威<宗教与旅游关系浅论> 由宗教节日、宗教仪式、宗教伦理和宗教圣地组成了今日的宗教文化景观。 ——颜亚玉 1. 宗教实在论(宗教的实质为神性感受) a) 新教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 年)的“绝对依 赖感”(‘a feeling of absolute dependence’) b) 神学家兼宗教现象学者奥托(Rudolph Otto,1869-1937 年)“对神性的感受”(‘the sense of the numinous’)

旅游宗教文化论文

浅谈宗教与唯心主义 关键字:宗教唯心主义极端 摘要: 宗教和唯心主义之间只是有交集的关系,对于坚信唯物主义的我们早已不能完全地相信科学不能够解释的东西,虽然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儒释佛甚至基督的影响,还是习惯用理性来判断一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中引人向善的力量自是可以吸取,中庸的思想令人时刻警惕着极端。矛盾带来的大都是痛苦,我们要在夹缝中进行自我救赎。这便是我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正文:初识宗教,只觉得那不过是唯心主义的自欺欺人罢了,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大不相同。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信仰,宗教组织,祭礼,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 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而唯心主义则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旧译观念论。蒙昧时代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和万物有灵的观点,隐含着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臆想,是唯心主义的萌芽,哲学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 这里面有一定的区别,在这里,如果把话题设在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上,就不要预设那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前提,否则,会说不清楚。 首先,对于唯心主义,一般讲是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但仅以唯物和唯心的二元对立思想是不能涵盖所有的宗教思想。比如佛教的思想核心是唯识论。有人说佛教思想既有什么又有什么,好象都沾边。其实佛教就是他自己,硬去划出唯物或唯心只能搞乱自己。唯心主义的英文原意就是“理性思维”的意思。但译成唯心主义,就变成荒谬的代名词了。 第二、宗教是一种精神信仰,哲学上讲是对人精神上的一种终极关怀。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就在探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这个问题,宗教比较得心应手。但需要说明的是,宗教是信仰,而信仰是不需要理性的。这是宗教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在宗教当中,也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也有既非唯心又非唯物的。 譬如古印度的顺世学派,他们否认人死后有轮回,讲究现世的享乐,他们是唯物主义的。其余大多数是唯心主义。 而佛教、耆那教等有些特殊,不能划入到唯物或唯心,因为他们都反对梵天(上帝)创造人类或宇宙万物的说法。而佛教又承认人的业力投胎,因缘果报的情况,这些又不同于截然的唯物论。耆那教也有些类似。 唯心主义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在当时社会条件相对落后,人们思想素质极其底下。在面对各种天灾人祸,猛兽攻击,饥饿重病等客观条件不利刺激因素下,人为寻求一种心理平衡和安慰,对未解神秘大自然寄托一种超人力量的保护寄托思想。这是在历史开端科学落后情况

宗教旅游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是文化多元的社会,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各种文化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信仰已经不仅是一种纯粹的信仰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旅游休闲方式。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极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 1.1宗教文化旅游 1.1.1宗教与宗教文化旅游 宗教 对于宗教的界定, 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和理解态度上的差异, 以至于众说纷纭。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给宗教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则把宗教定义于“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如果我们不固执于用某一个定义理解宗教, 而是多视角、多层面地考察, 就不难发现, 对宗教的界定, 虽出多门, 但都不否认宗教具有“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这一主要特征,“宗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最主要特征是对神明的信仰和崇拜”。 张挺平指出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宗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不仅仅表现在信仰主张上,而且表现在相关的一切方面:建筑、雕刻、绘画、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医学、天文学等等—举凡人类文化的所有分支与精华,基本上在宗教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表现。宗教在全部文化中,努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并且积淀在民族内部,构成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所以说,不了解宗教,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人类的科学、文化及其发展。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宗教史人类文化早期表现,与人类文化同时存在,是人类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宗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化。宗教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各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的形成与发展(夏欢,2012) 杨刚的《关于南岳旅游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2001)中指出宗教文化是南岳文化及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具吸引力,并利用其开展了一系列的宗教文化旅游活动。 旅游动机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是来自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人们是社会的成员,他们的心里要素趋势是受限于并且被一些社会要素影响着,这些要素来自政治、经济、上层建筑、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当今社会,经济、技术高速发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本科(1)班陈红梅120070701109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文化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了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的策略和旅游路线的整合,阐述了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文化旅游、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方向 正文: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夕日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泉州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世界的各大宗教,并与泉州当地文化和谐相处和发展,直到今天,尽管有些宗教已濒临消失,有些宗教思想还在继续传播,但他们都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因而泉州也被称为“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佛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二)泉州道教。 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元妙观、东岳行宫的主殿建筑形式,都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整体美观稳重,内部空间廓大。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城隍庙和法石真武庙的山门,都采用牌坊体建筑,且多为三开间庙门,气派恢宏,十分壮观,是闽南地区的典型古建筑群。 (三)泉州摩尼教。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以佛教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薛元课程老师潘芬萍 摘要:中国宗教在其发展历史中,始终与中国文化的整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处于动态互补的关系之中。考察中国文化的整体构建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宗教形态的存在,而这些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的互相冲突与融合,共同构筑起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宗教以制度化的宗教为主,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宗教信仰,后者虽不具备制度化宗教所具有的完整的构成要素,却含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合的双重社会功能,其强度、广度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超过制度化的宗教。中国佛教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实现了分化,其中许多佛教文化因子与中国社会固有的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独具世俗色彩的宗教形态,也对中国旅游文化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篇论文立足于佛教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以便我们对佛教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佛教;旅游 1绪论 1.1宗教与旅游 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世界宗教的早期发展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释迦牟尼也在印度中部恒河流域托钵化缘、游走传教;道教徒也大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以说,旅游天然就是宗教的传播方式,是宗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明,开拓了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多宗教景区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旅游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宗教与旅游还有深层的内在联系。在人与社会日益疏离的今天,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逃避,他们想离开和逃脱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寻求一种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宗教与旅游的天然密切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我们不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它们照常自然联姻。由于宗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再加上旅游的过分市场化运作,放任自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高度重视,对宗教旅游的特点、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思路,引导宗教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1.2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藏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藏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州内 藏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当前批准开放的各种寺观教堂181处, 其中藏传佛教寺院121座(包括苯教),伊斯兰教清真寺55座,基督 教堂3座,道观2座。这些宗教为不同的民众所信仰,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信仰圈,宗教文化资源与民族特色资源、自然景 观资源交织在一起,具备了鲜明的多要素特征。如何充分发挥藏区宗 教寺院旅游资源优势,繁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 和探索的课题。 一、甘南藏区宗教文化旅游发体现状 (一)旅游人数和收入稳步增长近年来,甘南州紧紧围绕“旅游兴州”战略目标的总体工作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州旅游产 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表1看,2014年甘南州旅游总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30.2%和 32.4%。全州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速达到32.0%。从 调查数据看,国内游客占总人数的99%,多来自陕西、宁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通过自驾游、自助游、半自助游等方式的游客占到总 人数的70%,入境游客主要来自德国、法国、荷兰等国。游客旅游目标主要是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合作米拉日巴佛阁、郎木寺、禅定寺 等名寺,同时辐射到自然风景游、民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带动 了当地住宿、餐饮、民族品购物、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由此可见, 甘南藏区宗教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充分挖掘和开发甘南藏区宗教文化 旅游对甘南州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二)旅游服务设施逐步改善当前,甘南州现有旅游企业71家,旅 游定点接待宾馆53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4家,接待床位8220多张,旅游从业人员3590人,投资兴办旅游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达1500多个,已经批准的国家2A级景区(点)3处。1.住宿设施。在53家旅游定点接待宾馆中,藏传佛教区有三星级宾馆1座、二星级宾馆3座、

论中国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

论中国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 姓名蒙燕媚 学号201201805142 专业班别12级旅游管理1班 梧州学院 二○一四年五月

论中国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 摘要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佛教在其产生、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佛教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宗教旅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佛教旅游成为当今极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所以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佛教和旅游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当今佛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更深地了解佛教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原则,使其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ON THE BUDDHIST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CHINA ABSTRACT Relationship of Buddhism and tourism has a long history, Buddhism i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of Buddhism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kind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religion, Buddhist tourism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ms of tourism today, so the relevance of developing tourist resources of Buddhism. Close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study of Buddhism and tourism, as well as the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of Buddhism today,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of Buddhist principles, so that it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Buddhist principles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浅谈福建的宗教文化与旅游业

浅谈福建的宗教文化与旅游业 11旅游与管理曾玉香学号 摘要:福建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和门类繁多的宗教及其流派。目前,除了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地方性宗教和民间信仰。这些宗教和民间信仰,不仅在历史上对福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着福建的旅游业。宗教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保护传播宗教文化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双重意义,旅游业也促进了福建宗教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关键词:福建概况宗教文化旅游业结合 一、福建宗教文化概况 福建宗教格局最为显著的特色,是民间信仰的发达。福建省传统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为112 万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000多座。与此同时,福建省是全国唯一试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制度的省份,根据2007年的数据,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数以10万计,其中10平方米以上者2.6 万多座,均在政府部门登记;纳入宗教部门试点管理的场所852 座,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场所328 座。 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纳入宗教事务管理的范畴,是福建省的首创,其全面性的的探索已有10年之久。与此相应,奔驰在八闽大地,最突出的景观就是民间信仰神高度发达。动物神、植物神、风神、雨神、天神、地神、石头神、生殖神、医个村、瘟神、海神、祖先崇拜、忠臣崇拜、乡贤崇拜,不一而足,应有尽有。而一庄拥有10个以上的民间信仰场所,亦毫不鲜见。 福建主流文化与制度性宗教的情况又如何呢?首先看官方教育的情况。现存者史籍最早记载的办学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2 年),直到唐代以前福建人居官通都甚少;有宋一代,以儒学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才在福建扎根,私学与官学并兴,过科举而走上仕途者剧增。两宋300 多年间,福建人中进士者达5900多人,按人口比例居全国之首。新儒学旗手朱熹的出现,则标志着福建文化达到了主流文寺化的高峰。佛教的情况如何呢?西晋年间佛教传入福建,但到唐朝建立之时,佛才有50多座,不曾对福建民风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佛教对福建社会的信仰格局真正产生作用,应该是唐代以后的事情。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塑型时期,之后又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教与还有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唐宋时期,已臻中华文化的鼎盛。而直到此时,儒家文化才对福建产生真正的影响。此前漫长的历史时期,滋养福建人民界精神世界的,就是斑斓多彩的民间信仰,并由此形成了闽越人独特的精神文化世文。及俟中原文化进入,虽努力“去淫祀,传道统”,但已难以动摇民间信仰的化根基,并由此形成了福建多元宗教信仰并荣的格局。 二、福建旅游业的发展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浙江、江西、广东交界,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陆兼备,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从旅游区位来看,福建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旅游网络的纽带,在开展闽—台—港—澳、闽—澳、闽—江—浙—赣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沿海山区省份,福建的地质、水文、生物环境颇具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全省共有2个旅游度假区,9个国家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_谢若龄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谢若龄1,2,吴必虎2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海南海口570228;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宗教旅游是一个既古老又缺乏深入研究的旅游方向。30年来,境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仍然仅限于对宗教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反观境外的研究则较为全面,除了对宗教游客的理论、游客群体、活动、动机等各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外,更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多样化的研究,包括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营销等。文章通过6个研究方向,即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宗教场所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宗教旅游的影响研究、宗教旅游营销与产品开发研究、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宗教旅游者相关研究,对境内外1981—2015年间所发表的宗教旅游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最后结合境内外研究的结果,从5个方面探讨境内宗教旅游研究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宗教旅游;综述;宗教资源发展;宗教旅游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01-0111-15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1.016 笔者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游模式。在早期的旅游研究中,“宗教”与“旅游”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旅游是一个以享受放纵、寻找快乐和满足感为目的的旅行,而宗教则是一个严谨自守、寻找安静和神圣感为宗旨的信仰;两者在活动、规则和概念上,都显得背道而驰[1]。因此,当宗教与旅游结合时,宗教旅游更倾向于以“宗教”为主要目的,被认为是一个古老[2]、以朝拜、求法[3-4]、传道[5]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中,大旅游(Grand Tour)被认为是最早的宗教旅游模式[6],一个以传道为目的,从欧洲大陆向外传播西方宗教思想和社会文明的大型旅游活动。然而,宗教与旅游对立的观点,在1973年被著名的旅游社会学家Dean MacCannell否定了。MacCannell[7]认为,旅游者在观赏“旅游吸引物”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种爱慕和“崇敬”的心态来欣赏旅游吸引物,可称为是一位“世俗的朝圣者”在进行一次虔诚的“崇拜”之旅。Turner和Turner[8]支持MacCannell的观点,认为:每一位旅游者都是旅游者和朝圣者的共同存在体(A tourist is half a pilgrim,if a pilgrim is half a tourist)。所以,今天的宗教旅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朝圣旅游活动,更是一个以游览“旅游吸引物”,尤其是以参观宗教场所为中心,来普及宗教思想、传播和谐概念和提升并净化心灵境界的一次宗教旅游活动,而且,这种宗教旅游是每一个旅游者都能体验到的旅游经历。 本文欲以泛宗教旅游作为出发点,探讨境内外近30年来,在宗教旅游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及变化。本文除了对境内外宗教旅游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外,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为未来境内宗教旅游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宗教旅游的定义 宗教旅游,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最早对宗教旅游下定义的是境外学者Rinschede[9],他认为宗教旅游是: ?一个与其他旅游类型,如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大众旅游等可兼容的旅游模式。 ?一个多功能的旅游活动;在古代,宗教是主要的推动因素,而现代旅游,宗教的动机相对要减弱些。 ?短期宗教旅游可以采取到附近的宗教场所进行一日游的旅游模式。 ?长期宗教旅游则是几天至几个星期,到境内外的宗教场所进行观光旅游的模式。 ?通常以团队旅游的模式进行。 境内最早的宗教旅游研究始于1986年陈传康和徐君亮所发表的《陆丰县的海滨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一文,文中提到开发宗教为旅游资源的可能性[10]。 [收稿日期]2013-12-24;[修订日期]2015-06-09 [作者简介]谢若龄(1975—),女,马来西亚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宗教旅游、文化旅游、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E-mail: rosalindsya@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784930.html,;吴必虎(1962—),男,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

浅析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旅游纵览.doc

浅析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旅游纵览,《旅游纵览》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下,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时代的意义。目前,我国对于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的程度不够重视,在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在资源保护方面投入的工作力度不够,对宗教文化旅游管理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本文笔者根据对宗教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做出了分析,认为首先要将模糊的观念澄清,加强对宗教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宗教文化旅游的专业人员加强素质方面的培养,及时加大改革宗教文化旅游的管理模式,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宗教文化旅游稳定与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开发利用;研究对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文化,不断的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熏陶人们的生活习俗,在建筑、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宗教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资源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都非常的丰富,因此呈现出开放的优势,就目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形势来看,基于我国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一、宗教文化旅游的意义 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方面包括了以宗教活动为主体,以宗教景点为场所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旅游者的到来,不断为旅游业利用所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旅游活动。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所以历史文化繁多,宗教文化资源也很丰富。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的名胜古迹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宗教文化的遗迹,而且国家设立的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中,有一半也是涉及到宗教文化的。因此我国在宗教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不仅可以是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而且也是可以让游客获得大量知识的博物馆。加强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助于自由信仰宗教的政策施行,加强对外文化的交流,我国政府一直将保护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做为长期的基本政策。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