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赏析
傅抱石 江山多娇,笔墨传神绘诗意

傅抱石江山多娇,笔墨传神绘诗意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2期文孙聚成岑其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各个大厅内,随处可见精彩拼呈的书法绘画作品。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首推巨幅山水画卷《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名字的巨作,作者之一正是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人物,他创建了新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新金陵画派”,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抱石自幼家贫,喜欢刻字、画画,少年时进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6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
1933年得到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抗战胜利之后则重返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早年学画时,傅抱石受到一位专门复制石涛画的艺人影响。
傅抱石一生倾心石涛故改名抱石。
他学石涛不是持守于石涛的技法,而是得力于石涛的绘画精神。
留学日本期间,傅抱石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并举办了第一个个展“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他的篆刻《离骚》获得日本篆刻大赛第一名。
留学日本,对傅抱石的创作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是他作画冲破传统的起点。
他注意研究吸收日本人的画法,其中以横山大观、竹内栖凤、小衫放庵等人的作品为主。
傅抱石画中,大片墨色横刷纵抹,或勾线后略加乱皴,然后以大片颜色覆盖,都是从日本画中得到的启示。
自日本回国任教,抗战爆发后,傅抱石辗转到达重庆。
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就是史料广为记载的“金刚坡”时期。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
这个阶段,傅抱石完成了从美术史研究到绘画创作的过渡,开始创作大量的绘画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

►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
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 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 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对这幅画的创作提出
过十分重要的意见。他指示要把红太阳加大、 画红,并建议红颜色要选用最好最纯的朱砂, 务求永不变色。他强调要突出红太阳在构图 中的位置,要让朝霞的红光照耀着大地
►江山如此多娇》是以伟大领
袖毛主席《沁园春· 雪》词意 为题材的山水画。作者怀着 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的心情, 努力用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 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 了解放后祖国的壮丽山河。 作者突出"须晴日,看红装
► 1959年初,著名山水画家关山月和傅抱石先生接受
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的任务。周总理 十分重视这件事,他对两位画家说,应该把创作这 幅画看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并决定作画地点选 在故宫中。关老与傅老认真研究了几天,画出了小 稿。他们按周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 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 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 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 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 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 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 装裱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自古就有“三分
画,七分裱”之说,书画赖有装裱,才能挂 壁生辉。三个月后,傅抱石、关山月完成了 《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而此时的作品还 仅仅是画在一张薄薄宣纸上的画,要把它悬 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墙上,则还要经过多道工 序和复杂的装裱技术。
► 装裱这样巨幅的画,张贵桐、刘金涛师傅也是头一
江山如此多娇

1、背景 历史背景:《沁园春 .雪》
作品类型: 中国山水画 作品大小: 9×5.5m 存放位置: 人民大会堂
创作时间: 1959年 作者:
傅抱石
关山月
傅 • 抱 石 作 品5巨 景0幅是年山江来水南,画青一山《直绿江悬水山挂、如在苍此人松多民翠娇大石》会,:堂远画迎景面宾是的厅白近的 欣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 赏野,而长江和黄河还有长城则贯穿整个画
面。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 锦绣大地,气势磅礴。整个画卷气势恢宏, 象征着祖国的强大和江山的美好。
傅 抱 石 作 品 欣 赏
关山月作品欣赏
• 50年来,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 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画面的近 景是江南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是白 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 野,而长江和黄河还有长城则贯穿整个画 面。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 锦绣大地,气势磅礴。整个画卷气势恢宏, 象征着祖国的强大和江山的美好。
第一课
创造美的艺术
视频
创造美?
歌颂祖国的壮美河山
创造美
有独特的构思,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
多角度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1、背景 2、构图 3、立意
4、色彩 5、表现技法 6、意义、价值
1、背景 历史背景
1、背景 历史背景:《沁园春 .雪》
1、背景
历史背景:《沁园春 .雪》 作品类型: 中国山水画 作品大小: 9×5.5m
创造美的艺术
今天,我们从多角度评价欣赏一幅作品, 艺术给人们带来了美,这种美就是独特的 创造深刻的立意,风景很美,作者的创造 又升华了美,不仅外在形式美,更重要的 是它的内涵,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 巧!
《江山如此多娇》PPT课件2 (共22张PPT)

——毛泽东
资料
关山月(1912—2000)广 东阳江人,国画大师。当代岭南 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资料
傅抱石(1904—1965), 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 表画家。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读一读
乍暖还寒 崭露雄姿 忐忑不安
豁然开朗 和盘托出 传世之作
比一比,再组词
竣( ) 骏( ) 俊( ) 博( ) 傅( ) 搏( ) 娇( ) 妖( ) 骄( ) 搞( ) 高( ) 稿( )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大型国画的故事

揭秘《江山如此多娇》的背后故事2015年07月15日08:37 新浪收藏微博我有话说(12人参与)收藏本文傅抱石与关山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当年的送审稿傅抱石1959年《江山如此多娇》30.2×65.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文/葛玉君《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历时四个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其高5.5米,宽9米的巨大幅面是中国画历史上空前的,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
”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张山水画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诗意画”的杰出代表。
我们知道,为了在1959年展现新中国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国务院决定兴建首都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便是其中之一。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之后,需要一批作品来对内部进行装点。
1959年4月底,傅抱石与关山月接受了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任务。
画作完成之后将准备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墙上,而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和举行国事活动的场所,对绘画作品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两位画家在接受任务的同时,也是倍感压力。
而《江山如此多娇》的命题画首先“要求能体现出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意”。
关山月和傅抱石认真研究后,按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画出了小稿,并呈交给周总理观看。
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建议,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既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同时“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在紧张的制作草图的过程中,陈毅、郭沫若、吴晗和齐燕铭等同志曾来了解他们创作的进度。
在听了两位画家反应“题材实在太大,不大好把握”后,陈毅笑着说:“绘画也跟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
江山如此多娇,首先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娇‟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
语文课件-江山如此多娇

05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基础作业
01
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和段落。
02完成课Βιβλιοθήκη 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点。03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视频等素材,加深对 文章的理解。
04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课文,提高团队协作能 力。
思考题
语文课件-江山如此多娇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思想内涵 • 课文拓展学习 •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01
课文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 瑞金附近的红军山头上首次提出
这一主题。
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杭州 又一次提出这一主题,并指出“
02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介绍了 江山多娇的总体印象,主体部分分别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结尾部分则总结了全文,强 调了江山多娇的主题。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包括:多娇、雄浑、磅礴、旖旎、妩媚、峻峭、幽雅、绚丽等。这些词 语都是描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形容词,对于理解文章内容非常重要。
02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 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学习方法建议
对比阅读
将《江山如此多娇》与其它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实地考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一些风景名胜区,亲身体 验大自然的美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江山如此多娇分析课件

鼓励广大艺术家在传承中国画 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 和发展,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 特征和个性化风格的优秀作品, 推动中国画艺术的持续繁荣和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技法表现
作品中的技法表现精湛,运用了 丰富的笔墨技巧,展现了中国画
的深邃内涵。
社会评价
社会影响力 文化交流 教育意义
个人观点
美学感受 艺术风格 收藏价值
04
作品影响与传承
时代影响
代表了当时的艺术高度
引起社会关注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内涵, 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 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05
结语
总结观 点
01
艺术价值
02
创新性
03
时代意义
强调价值
文化传承 艺术鉴赏 社会功能
呼吁传承
责任担当
教育引导
创新发展
呼吁广大艺术工作者和文化传 承者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以《 江山如此多娇》为代表的中国 画艺术为典范,努力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强调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 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家庭、学 校和社会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 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他 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江山如此多娇分析课件
• 江山如此多娇简析 • 作品鉴赏 • 作品评价 • 作品影响与传承 • 结语
01
江山如此多娇简析
作品概述
作品名称:《江山如此多娇》 创作年代:20世纪
作品出处: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概述
01
02
03
04
作者介 绍
创作背景
创作起因 创作过程 创作意义
02
作品鉴赏
江山如此多娇

磅礴气势 郁郁葱葱 兴致勃勃 白雪皑皑 三番五次 竣工 估算 包括 凝聚 审视
自主学习字词
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 不定。 崭露雄姿: 把雄伟的姿态显现出来。
忐忑不安:心神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的样子。
豁然开朗:心情忽然开朗。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来或拿出来,没有保 留。 传世之作:流传到后世的作品。
对待工作严肃认真
周总理站在巨画前 凝神谛视,然后三番五 次地上下阶梯,从不同 角度俯视仰望,远近观 看,还爬到画的左右两 侧的最高处反复审视。
认真、慎重、 画家的创作态度和周总理的审视态度 精益求精
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 无比热爱之情。
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 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
国 画 创 作 的 意 图
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的冰天雪地是代表祖国 的北方;中景以长江、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 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 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江山如此多娇
zhǎn 崭新
崭 估
竣 崭露头角
估计 估算 括号 草稿 稿费
jùn
竣工 完竣
傅
fù 师傅
傅会 泡沫
gū
guō 城郭
郭 豁
mò 唾沫
kuò 包括
括 稿
huò 豁达 shěn 审查
豁然
耳郭
沫
审
gǎo
审问
自主学习字词 乍暖还寒 忐忑不安 豁然开朗 和盘托出 崭露雄姿 传世之作
创作时两位画家心情的变化:
(1)任务光荣而艰巨,两位画家心中既异常兴 奋,又忐忑不安。 (兴奋、忐忑不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赏析
“诗情”与“画意”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的艺术赏析
摘要:《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
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关键词:傅抱石
《江山如此多娇》
诗意画
傅抱石,号抱石斋主人。
原名长生、瑞麟,江西南昌人。
他是中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人。
傅抱石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
其间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
擅长山水、人物,早年师法古人,尤其推崇石涛。
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
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
风格独具,开创了现代金陵画派的全新风格。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从而画意深邃,章法新颖,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徐悲鸿赞其画曰:“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可见对其评价之高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傅抱石开始迎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目睹了新中国的变化,开始研究毛泽东的诗词,用他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
他创作了《七律·长征诗意》、《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词意》等。
1959年6月,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成为第一位来到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写生的画家。
9天时间,傅抱石完成了《韶山组画》和《韶山全景》。
这为当时的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思路。
两个月后,傅抱石又来到了北京,和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名作《江山如此多娇》。
从韶山到北京,是傅抱石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
他的作品打开了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先河,使之后来成为“新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江山如此多娇》成稿)
《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历时四个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其高
5.5米,宽9米的巨大幅面是中国画历史上空前的,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
”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张山水画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诗意画”的杰出代表。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
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
原打算请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分别各画一幅山水,时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故请已经到京的傅先生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画幅大画,题目叫《江山如此多娇》,是周恩来总理定的。
这个挂画的地方,是所有进入大会堂宴会厅贵宾的必经之地,位置极为重要。
这是当时作为政治任务布置的工作,无疑是时代赋予画家的一次特别的机遇。
“这次作画,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
“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
傅抱石为此作了多幅草图小稿,通过后,两人分工,在表现技法、使用工具、色彩运用等方面,两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傅抱石后来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如此追述:“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
画幅要求高五米半,宽九米,计有50平方米,荣宝斋的老师傅甲三十多张清朝乾降年间的“丈
二匹”宣纸拼接而成,在画厅里立起一块约3米高、9米宽的大画板,上下设9米长的两根轴,先把纸卷在上轴,从下端开始逐段往上画,纸随着往下卷,作画时是看不到全貌的。
傅抱石作画所用的大笔和排笔的竿子,就有1米多长,像扫帚一样,调色用大号搪瓷面盆,一摆就是五六个。
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前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关山月先生画几株大松树,傅先生画山岩瀑布、远景雪山和长城等,赶在国庆节之前完成了这幅旷古未闻的巨制。
(傅抱石与关山月共同作画)
大画完成后,裱在饭店大礼堂地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站在门口也看不到整体效果。
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
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
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
右上角的太阳,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
毛泽东大印一方5.1×5.1厘米,此印从未钤印。
9月27日,从外地回京的毛主席为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
这幅作品,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
但这幅画却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
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
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虽然在构图等许多设想上,不得不听取负责同志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建议,难免有束手束脚之感,因此未能尽显先生的技艺、才能,特别是“抱石皴”技法,但它的尺幅之大、气势之磅礴,却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它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其他画家和作品无法企及的。
当我们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赏它时,丝毫不觉得它在视野上,不足以表现我们民族的豪迈气魄,不足以表现新时代的伟大精神。
把形式和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正是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