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和评价

人体测量和评价
人体测量和评价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是通过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的评价。营养状况综合评价必须结合人体体格测量、血生化检验和缺乏病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来进行。

第1节

人体体格测量

人体体格测量是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测定结果,常被用来评价一个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如成年人最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是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是儿童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一、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陶围和体重的测量

婴幼儿的年龄划分在医学上一般是指0~3岁,其中1岁以内称为婴儿期,1~3岁称为幼儿期。

1. 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P72

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

(1)婴幼儿头顶至臀长和身长测量

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

正确的身高测量姿势,也不能自主端坐保持正确的坐高测量姿势,故需采用卧位分别测量头顶至臀部和足底的距离,即头顶至臀长和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的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身长测定方法: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P73

进行头顶至臀长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滑板紧贴婴幼儿骶骨。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头围测量步骤

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胸围是指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胸围测定

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

的读数,以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后一位。

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3)婴幼儿体重测量

被测婴幼儿按年龄不同,取不同体位进行体重测量,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取坐位。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着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求使婴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测量读数过程中,不能手扶婴幼儿,同时注意防止婴幼儿身体剧烈扭动。如有特殊原因,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物,应设法扣除衣物重量。

第2节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

上臂围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等,可分别代表肢体和躯干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

一、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P79~80

1.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校正;

2. 皮褶厚度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

(3) 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计测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 cm处的皮褶厚度。、

(4) 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6)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二、上臂围、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测量方法P81~84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体格检查)

(一)身体测量

1、能测量婴幼儿身长、胸围、上臀围和坐高。

2、能使用皮褶计测量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例:已知某人身高、体重,并告知你某人是肥胖,指出体现肥胖部位测量的程序。(1)评定BMI的四个范围

(2)WHO的BMI评价范围。

注意几点:

1.选择工具,校对;

2.被检查人的姿势:如身高、体重不一样,3岁以下用身长。

3.测量者的姿势:一般两个人测量,甲、乙;

4.测量的位置;

5.记录,读数。

多次考到胸围、腰围、头围。

第3节

体格测量指标的评价

一、儿童体格测量评价标准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其表示方法有年龄别身高

HT/A 、年龄别体重WT/A及身高别体重WT/HT。HT/A偏低表示长期慢性营养不良;WT/HT偏低则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评价方法不同,特别是儿童评价方法繁多,其评价标准各国不一致。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位数百分比法

此法评价儿童身高或体重测量值达到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Gomez分类法和身高别体重(WT/HT)中位数的百分比评价法。

2、标准差法:将所用的评价标准按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2个标准差,共分成5

个等级范围。见表2

Gomesz分类法

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

评价(WT/A )(HT/A)

营养正常90~100 95~100

Ⅰ°营养不良75~89 90~94

Ⅱ°营养不良74 ~ 60 85~89

Ⅲ°营养不良﹤60 ﹤85

身高别体重WT/HT中位数百分比评价营养状况标准营养状况身高别体重(WT/HT)中位(%)

肥胖≥120

适宜90~119

轻度营养不良80~89

中度营养不良70~79

重度营养不良≤69

表2 标准差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

等级标准

上等>(平均值+2SD)

中上等(平均值+1SD)~(平均值+2SD )

中等(平均值-1SD)~(平均值+1SD)

中下等(平均值-2SD)~(平均值-1SD)

下等﹤(平均值-2SD)

国际上对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有3个指标,体重不足、发育迟缓和消瘦。见下表

表3 标准差法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评价等级标准

体重不足中度WT/A<(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重度WT/A<(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3个标准差)

发育迟缓中度HT/A<(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2个标准差)重度HT/A<(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3个标准差)消瘦中度WT/HT<(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

重度WT/HT<(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3个标准差)

重度发育迟缓的判断标准是()。

(A)凡儿童身高的体重(WT/HT)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

(B)凡儿童身高的体重(WT/HT)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

(C)凡儿童年龄的身高(HT/A)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

(D)凡儿童年龄的身高(HT/A)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三个标准差

3、百分位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

由于人体体格测量呈偏态分布,用百分位法更合适:将不同性别各个年龄参考标准的原始数据从小到大分成100份,第1份的数据即第1百分位,第25份的数据即第25百分位。评价时将所测量的数值与相应性别年龄段的参考标准百分位数相比较,属于哪一组段。偏态和正态均适用。

百分位法评价人体营养状况

等级标准

上等>P97

中上等P75~P97

中等P25~P75

中下等P3~P25

下等﹤P3

二、已知五岁10个月女孩的体重中位数是19.2kg,标准差是3.2kg,该年龄女孩的身高中位数是113.6cm,标准差是4.8cm,110cm身高女孩的体重中位数是18.2kg,标准差是2.0kg。某五岁10个月女孩实际测量身高为110cm,15.5kg,请用标准差法的3个指标分别计算发育状况中等、中下、和下等的范围。用标准差法评价法评价指标对女孩进行评价,并作出综合营养评价。

(1)体重不足指标

计算:按年龄别体重(WT/A)进行计算

中等体重范围为:

(19.2+3.2)~(19.2-3.2),

即22.4~16.2kg之间

中下等体重的范围为:

(19.2-3.2)~(19.2-3.2×2),

即16.0~12.8kg之间

下等体重的范围为:<12.8kg

评价:该女孩实际体重为15.5kg,在中下体重范围,属轻度体重不足(轻度营养不良)。

(2)发育迟缓指标

计算:按年龄别身高(HT/A)进行计算

中等身高范围:

(113.6+4.8)~(113.6-4.8),

即118.4~108.8cm之间

中下等身高范围:

(113.6-4.8)~(113.6-4.8×2),

即108.8~104.0cm之间

下等身高范围:<104.0cm

评价:该女孩实际身高为110cm,在中等身高范围,属发育正常(或不存在发育迟缓)

(3)消瘦指标

计算:按儿童身高别体重(WT/HT),进行计算

中等范围:(18.2+2.0)~(18.2-2.0),

即20.2~16.2kg之间。

中下范围:(18.2-2.0)~(18.2-2.0×2),

即16.2~14.0kg之间。

下等:<14.0kg

评价:该女孩实际体重为15.5kg,在中下范围,属于轻度消瘦。

综合评价:该女孩存在轻度体重不足,轻度消瘦,发育正常,属于急性近期的轻度营养不良。

二、成人营养状况指标评价

1.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是评价18岁以上人群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较为敏感的反映体型的胖瘦程度,而且与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

BMI的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m)2

WHO对成人BMI的评价标准为

BMI在18.5~24.9为正常

BMI<18.5为体重过低(营养不足)

BMI≥25.0为超重

超重的分级如下为

25.0

30.0≤BMI<34.9为一级肥胖

35.0≤BMI<39.9为二级肥胖

BMI≥40.0为三级肥胖

由于中国居民的体型与欧美国家居民存在较大的差异,为预防和控制我国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流行,我国有关专家提出如下的中国居民的BMI评价标准BMI在18.5~23.9为正常

BMI<18.5为体重过低

24.0≤BMI<28.0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各国多推荐使用WHO对成人BMI的分级标准以方便国际间的相互比较。另外,体质指数公式不适合下列人群:年纪小于18岁者;竞赛运动员;肌肉发达的健美运动员:孕妇或哺乳妇女;体弱或需久坐的老人。国外有研究使用BMI法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但我国尚未推出儿童青少年的BMI评价标准。

例2、已知某成年女性身高1.63,体重70kg,请你完成以下操作:

1、计算并评价该男子体质指数

2、提出一项能进一步了解该男子脂肪分布情况的体格测量项目

3、叙述测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计算并评价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

该男子BMI = 70÷1.632 ≈26

评价:该男子体质指数为超重。

2、了解脂肪分布情况的体格测量项目(腹围或腹部皮摺厚度任选1项)

3、测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腹围

⑴选择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读至0.1cm。

⑵被测者自然站立,平视前方,勿用力挺胸或收腹,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⑶两名测试员配合,测试员甲选被测量者肋下缘最底点和髂前上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测试员乙观察卷尺围绕的水平面与身体垂直。

⑷在被测者呼气末、吸气未开始卷尺水平环绕一周。

⑸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髂嵴上部皮褶厚度

⑴选择测量工具:从仪器箱中取出皮褶厚度测量计,用后放回仪器箱保存。

⑵被测量者自然站立,肌肉放松,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充分裸露髂嵴上部。

⑶测试者用油笔标识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的测试点。

⑷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顺自然皮褶方向夹提起测试点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提夹肌肉;右拇指将皮褶计放在提起点下方,松开卡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⑸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连测3次,记数精确到0.1mm。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一--(试卷一)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按运用的时机分类包括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A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B终结性测量与评价C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 A动作技能领域B知觉领域 C独创性领域D机械化领域 3、我国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理解、掌握、() A灵活运用B综合 C组织D领会 4、将被试者置身于一种具有特别压力、困窘、紧张、

恶劣甚至危险的情境下,再由主试者直接或间接地对被试者的行为进行观察,以此来了解被试者的人格特征与能力。属于以下哪一种测验() A情景压力测验B人格智力测验 C情感态度测验D道德品质测验 5、人的思想品德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A知情意行B德智体美 二、填空题(1-5题,每空一分,共13分。) 1、人格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等。 2、学生体育发展的一般目标包括、、、 。 3、经典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 4、不同的教学目标之间互有差异,但一般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学习结果:其一,;其二,;其三, 态度、兴趣等情感要素。

三、逻辑能力测试(共50分) 题目:(1)有五间房子排成一列。 (2)所有房屋外表颜色都不一样。 (3)所有屋主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4)所有屋主都养不同的宠物。 (5)喝不同的饮料;抽不同的烟。 提示:(1)英国人住在红色房屋里‘ (2)瑞典人养一只狗。 (3)丹麦人喝茶。 (4)绿色的房屋在白色房屋的左边。 (5)绿色房屋的屋主喝咖啡。 (6)抽香烟的屋主养鸟。 (7)黄色屋主抽。 (8)位于最中间的屋主喝牛奶。 (9)挪威人住在第一间房屋里。 (10)抽的人住在养猫人家的隔壁。 (11)养马的屋主隔壁住抽的人家。 (12)抽的屋主喝啤酒。 (13)德国人抽。

体质测量与评价复习

体质测量与评价 1.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的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 2.心率: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3.三维健康:三维健康观就是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完满状态三个方面。 4.运动参与: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5.体育认知:人们通过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或者是参与体育活动之后所获取和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 6.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①评价:是对测量结果赋予实际意义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②测量:是指对某事物或某现象的某种特征性进行定量的过程。 7.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体适能测评内容之一,体适能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8.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运动反映着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 9.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

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10.神经肌肉协调性:是反映一个人视觉,听觉,平衡觉与熟练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11.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1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13.体育测量:以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指导,应用统一的量具或仪器检测和计量体育运动中各种有关的因素与特性的过程。14.形态指标: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的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15.劳累尔指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 [体重(kg) / 身高3(cm)]×107 大题: 1.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哪些? (1)动作要素 ①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

体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测验。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4、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或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6、测量误差:所谓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二、简答题1、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1)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2、说出各种测量量表的特点?名称量表的特点: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身份证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号码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有序量表的特点: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 等距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比例作出定量描述。3、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谈谈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可以将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指标误差三部分。选拔专业阅历丰富、经验丰富的测试者来完成测量工作,提高测试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和测量技巧。完善测量细则,细化评分标准,完善测量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在选取受试者群体时,要兼顾他们的水平差异(最好接近正态)。在有些测量中,要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动,诱发其正确的动机和兴趣,使之事先对测量方法、要求有所了解,更好地配合测试。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5、影响测量“三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测试者水平;2)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3)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4)测量的指标特征;5)测量的尺度;6)重复测量间隔时间;7)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6、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由数名专家,以5级分制或10级分制,分别对收试者的某种机能评分,最后求其平均值作为简练有效性的客观标准。2)总分法:对同一测试对象,以不同的数种指标与方法测量同一个机能并求其总分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3)正式比赛法:以正式比赛的成绩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7、体育测验的类型?1)按测量者人数分类:(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8、简述体育测验的实施?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1)组建测试队伍。2)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测试计划,测试细则,明确分工:力求全面深刻了解各个方面,统一认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3)测试实习4)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5)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片及其用具2、测试工作的进行:1)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事项2)准备活动3)测验前得练习4)必要的提示5)思想鼓动3、测验后的工作1)放松活动2)整理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3)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4)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验资料9、1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 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 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 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和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是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和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A.静力性 B.爆发力 C.动力性耐力 D.静力性耐力 19.已知组间方差为5.21,组内力方差0.481,可靠性系数为( )。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试题【A】卷 阅卷须知:阅卷需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相对应的分数框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当进行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需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特别提醒:考生必须遵守课程考核纪律,违者将受到严肃处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2分×15=30分) 1、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是(),其中一个制度的建立对世界文化发展和考试制度的建立起过重要的影响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美国的()是教育评价的催 生剂。 A、五年研究 B、六年研究 C、七年研究 D、八年研究 3、下面哪种教育测量与评价属于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的() A、智力测量与评价 B、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C、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D、成就测量与评价 4、根据资料获得的时间不同及测验使用的目的不同,效标关联效度可以分为:() A、同时效度和结构效度 B、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

C、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D、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5、李秉德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型”,下面()不属于三个维度之一。 A、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 B、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 C、学生的健康程度 D、各类组成的发展水平 6、以下关于测验常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代表性的样组 B、针对某种人群 C、根据整理统计来获得资料 D、是已知的、规定的数据 7、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标准分数在我国高考中的试点应用 A、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B、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不具局限性 C、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组成 D、高考标准分数有单科标准分数转换方法及高考综合分的转换方法 8、在以下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模式中,()包括说明、实例指导与题目样本、内容范围、答案范围 A、汉布莱顿模式 B、美国IOX模式 C、英国GCSE模式 D、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 9、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科学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B、科学性、公平性、可行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C、经济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D、经济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10、确定测验目标应该注意() A、大概分析课程目标 B、正确选择目标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 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 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消瘦正常肥胖 男<10mm 10~40mm >40mm 女<20mm 20~50mm >50mm (七)注意事项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90% B、10% C、78% D、22% 10.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1.B 2.C 3. C 4.D 5.B 6.A 7.B 8.D 9. B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这一概念是(A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2、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 B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3、被称为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的是美国的一项著名研究,它是(D ) A. 教育研究 B. 教育测量理论研究 C. 心理测验研究 D. 八年研究 4、于1975年成立的在开展教育评价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协会是(B ) A.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B. 国际教育评估协会 C. 国际教育评价协会 D.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5、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 C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6、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一概念 是(B ) A.复本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同质性信度 D. 分半信度 7、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这一概念 是(A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8、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这一概念是( C ) A.同质性信度 B.复本信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重测信度 9、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D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10、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D ) A.评价指标 B.评价标准 C.指标权数 D.指标权重 11、在评价指标拟定过程中,经常会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 是(C ) A.头脑风暴法 B.理论推演法 C.因素分解法 D.典型研究法 12、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B ) A. 模型 B. 常模 C. 量规 D. 参照物 13、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A ) A. 正态化转换方案 B. 对比参照方案 C. 百分等级方案 D. 常模参照方案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一,请完成下列有关皮褶厚度测定技术的问题。 1,请描述皮褶厚度测定常用的三大部位: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皮褶的生理定位。2,下列是一位实习营养师对测定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技术的描述,请分析实习营养师的描述中有哪些不妥,说明原因。 测定前,检查皮褶厚度仪,看其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是否达到15g/ Cm2,测定时,被测者应暴露测量部位,或仅穿贴身内衣测量也可,测量者立于被测者身后,摸到肩胛下角,如不明显,可令被测者挺胸,摸清后让其恢复自然站立,在肩胛下角约1厘米处,沿脊柱走向方向,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揉捏待测定部位,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讲被测定部位皮肤拎起。右手松开皮褶计握把,让皮褶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读数精确至0.1厘米,记录结果。 3,经测定,某居民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的皮褶厚度分别是2.2cm,2.8cm,4.3c m,请评价他的胖瘦程度,要求写出判定方法。 答:1、三头肌部:肩峰至尺骨鹰嘴的连线中点上方约2厘米 (2分) 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2分) 脐旁:距脐右方2厘米处。(1分) 2、①不能穿内衣,应充分暴露测定部位;(2分)②不能揉捏软化,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2分) ③肩胛下角皮褶走向应与脊柱走向呈45度夹角;(2分) ④要求测量3次取平均值,一次测量结果不能作为测量最终结果;(2分) ⑤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正常值是10 g/cm2(2分) 3、用三处皮褶厚度相加,小于10厘米为消瘦、10-40厘米为中等、40厘米以上为肥胖。(3分) 该居民三处相加<10厘米,故判定他消瘦。(2分) 二,拟对以婴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注要测量其身长,头围,体重三个指标,作为一名公共营养师,请你:1 1,写出开展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仪器,并任选两种说明怎样做好工作的准备工作: 2,提供头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该婴儿由于哭闹严重,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请你提供解决方法。 答案评分标准: 1、仪器(3分) (1)标准量床 (2)无伸缩性材料卷尺 (3)婴儿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准备方法: (l)软尺:仔细检查软尺有无裂缝,制作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用2m 长的刻度钢尺检查软尺的刻度是否准确, 若2m相差0.5cm 则不能使用,需更换。 (2)标准量床:应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置,围板刻度尺应面向光源(便于读数)。仔细度查两端头板有无松动现象,围板 刻度0点是否与头板的头顶面重合,并以钢尺检查围板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一般为10.0cm,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目汇总

测量题目汇总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与物理测量相比,以下属于教育测量特点的是( )。 A.它一般是间接测量 B.它的度量单位是绝对的 C.它的目的是特为测量服务的 D.它的作用是单一的 2. 下列量尺中,属于最高水平测度的是()。 A.类别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3. 一个主试在同一时间,只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称为()。 A.难度测验 B.速度测验 C.预测测验 D.个别测验 4.区分度指数D的取值围为()。 A.[-1,0] B.[0,1] C.[-1,1] D.[-2,2] 5.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测验学者是()。 A.桑代克 B.麦柯尔 C.王书林 D.萨蒂 6.测验难度系数P值在0.8—1.0为( D )。 A、难题 B、较难题 C、中等题 D、易题 7.测题基本上分为选择题和()。 A.是非题 B.供答题 C.论述题 D.客观题 8.原则上区分度水平()以下的题必须淘汰。 A.0.19 B.0.4 C.0.30—0.39 D. 0.20—0.29 9.下列教育测量类型属于按照测量的功能分类的是()。 A.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B.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C.难度测验和速度测验 D.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10.下列有关信度解释正确的是()。 A.信度是有关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B.信度越高,测验结果越是真实的 C.信度追求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的最佳控制程度的估计 D.测验的项目少,测验的信度高 11.测量项目的难度为0.5时,项目的区分度值最大为()。 A.0.8 B.1.5 C.1 D.-1 12.通常所用的时限是使大约()%的被试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测验。 A.90 B.80 C.95 D.100 13.人的身高与学业成就、相貌与人的行为等现象的关系都属于()。 A.积差相关 B.零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下列估计测验信度的方法中,对信度最严格的检验方法是()。 A.再测信度 B.在一致性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5.项目分析时一般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A.7% B.17% C.27% D.37%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就是( )。 A.测量就是基础,评价就是手段 B.测量就是基础,评价就是目的 C.测量就是手段,评价就是基础 D.测量就是方法,评价就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就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与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就是 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就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与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就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A.静力性 B.爆发力 C.动力性耐力 D.静力性耐力 19.已知组间方差为5.21,组内力方差0.481,可靠性系数为( )。 A.9.1 B.0.91 C.0、09 D.—0.91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培训资料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

实验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一、标准体重,或称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公斤)=身长(cm)-105 评价标准: <20%<10~20%±10% >10~20%>20% 严重瘦弱瘦弱正常超重肥胖 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体重kg/身高m2 1.WHO:BMI正常值为18.5~24.9。 BMI<16为重度消瘦,16~16.9为中度消瘦,17~18.4为轻度消瘦BMI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2.亚太地区:BMI正常值为18.5~22.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3~24.9为超重,≥25为肥胖。 3.我国:BMI正常值为18.5~23.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用身高体重评价的其他方法 离差法 百分位数评价法 Gomez分类法

体重和身高>100%者认为是营养良好。 人体测量的评价 人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很多,最常用而又简便的是体重和身高指标。 (一)、体重和身高指标 1、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营养状况评价: 少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处于动态变化时期,一般无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而采用群体中与其它个体比较进行评价。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评价方法较多,评价标准各国也不一致。 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的表达方法有: 按年龄的身高 按年龄的体重 按身高的体重。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表达方式的意义: 按年龄的身高偏低 ——表示较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 按身高的体重 ——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常用评价方法 (1)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此来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儿科常用)。 中位数百分比法优点是简单易懂。 中位数百分比法缺点是:不同指标的中位数百分比的数值意义不同。 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来评价营养状况(见下表) 已知某学龄儿童的身高124cm,体重41.5kg,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

人体体格测量

实验体格测量(一)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的应用工具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 2、掌握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能对测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原理与依据 1、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成人): 2、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成年人体质指数判断的标准 体型低体重正常超重 BMI <18.5 18.5-24.9 >25 三、实验器材与用具 卧式量板(或量床)、身高、坐高计和杠杆秤。 四、方法步骤与练习 1、身长——3岁以下儿童要量身长测定步骤: 1)检验仪器有无,刻度是否;(松动,清楚) 2)将卧式量板(或量床)放在地面或桌面;(平坦) 3)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上;(中线) 4)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板。此时小儿面向上,两耳要在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接触,同一水平,垂直)5)测量者位于小儿,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使其固定,用右手,使之紧贴小儿,然后读取读数之小数点后。(右侧,膝部,滑动滑板,足跟,一位即0.1cm) 6)记录数据在上。(记录本或试验表格) 2、身高——测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为身高坐高计。 1)检验仪器: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是否为,误差不得大于。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连接触是否,有无,零件有无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10.0cm,0.1cm,垂直,紧密,松动,松脱) 2)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o,、和 与立柱相接触;(足跟,骶骨部,两肩间区)3)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与眼眶呈水平位;(上缘,下缘)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压于受试者头顶;(右侧,轻) 5)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平板平面进行读数,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等高或水平,厘米(cm),一位——0.1cm)6)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 1)身高坐、高计应选择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平坦靠墙,光源) 2)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坐高计,进行;(校正) 3)严格掌握“”、“”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一定压板;(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等高或水平)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头顶的发辫、发结要,饰物要。(压实,放开,取下) 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高度,以防碰坏。(安全) 3、坐高的测量(基本上同站高的测量) 测量方法:

《教学评价与测量》试题

1、方法一:利用列联表检验我班男生和女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检验男生女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差异。 假设0H :我班数学学习情况与性别无关 备选假设1H :我班数学学习情况与性别有关 计算n n n E j i ij ++?= 其中17,11,15,18,61,28,33,32,29222112111121=========++++n n n n n n n n n ∴ 61332911?= E 61282912?= E 61333221?= E 61283222?= E 计算统计量: ∑∑ ==--=2 12 1 22 )5.0(i j ij ij ij E E n χ 455.261 5.061283217615.061333211615.061282915615.0613329182 222=??? ??-?-+??? ??-?-+??? ??-?-+??? ? ?-?- = 自由度1)12)(12(=--=k ,在临界值查表84.3)1(05.02=χ,因为84.3455.22<=χ,

所以应该接受原假设0H ,即认为在概率为)05.0%(95=α的情况下,本班数学学习情况与男女性别无关; 论述:利用列联表这种方式,过程简单,且可以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大小,通过查表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的概率这两个变量是相关的,不足之处在于计算比较大,公式也比较复杂,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数学方法去评价,而不是考复杂的数学知识,因此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计算量大,评价起来比较费时; 方法二:除了列联表检验,还可以采用独立性检验,即检验性别与成绩两者是否相互独立 设)61,17,11,15,18(=====n d c b a 计算相关841.3414.132 292833)11151718(61)])()()([()(2 22 <=????-??=++++-=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故可以认为性别与数学成绩无关; 论述:采用独立性检验这种方法,是高中选修里面的知识,即高中生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研,简单易操作,结论也比较清楚,而且可以计算相关系数,即不仅知道这两个变量是否相关,还直到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有多大; 点评:得出来的结论比较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自身明显感觉男生比女生的接受能力要好一些,然后得出来的接结论是我们班男生女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存在差异。探讨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0374)《教育评价与测量》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74)《教育评价与测量》网上作业题 及答案 1:第一次作业 2:第二次作业 3:第三次作业 4:第四次作业 5:第五次作业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常模 2、导出分数 3、相对参照点 4、行为样本 二、简答题 1、测量误差的含义及来源。 2、百分等级分数的特点。 3、两个测验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平行测验。 4、测验难度越大区分度越好,对吗? 三、论述题 1、为了提高测量效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种坚定的志向。但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都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或政府)。第二,“爱国”与“爱人类”。第三,爱国

与改革开放。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样本 2、重测信度 3、校标 4、原始分数 二、简答题 1、测验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主要特征。 3、制定常模的过程。 4、导出分数与原始分数有何异同。 三、论述题 1、在测量中如何控制测量误差。 2、与其他的人格测验相比,投射测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种坚定的志向。但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都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或政府)。第二,“爱国”与“爱人类”。第三,爱国与改革开放。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个别测验 2、分数转换 3、绝对参照点

第一节 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练习题

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依据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服装结构制图的主要依据是,制定服装放松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2.人体比例最简单的测量单位是头,正常的成年男性约头高,成年女性约为 头高。 3.决定了衣领的基本结构。 4.由于颈部呈不规则的圆台状及向前倾斜的特点,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 。上衣前后领的弧线弯曲度一般是。 5.是前后衣片的分界线。 6.肩部前倾使服装的大于,肩的弓形形状,使服装略长于。 7.胸与背的特征,决定了男性大于。 8.女性乳胸隆起,使女装通过、及达到合体的目的。 9.由于腰部的凹陷状,在服装结构上表现为上装的造型。 10.背部肩胛骨凸起形成与不对称。 11.臀部的外凸,决定了西裤的大于。 12.西裤腰口收前裥和后省的原因是、、。13.是测量长裤中裆和裙长等下装长度的重要依据。 14.服装结构制图的直接依据是人体有关部位的、、等。 15.服装人体测量可分为、、3种。 二、解释术语 1.人体测量: 2.服装放松量: 三、判断题(在下列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误的画“×”) 1.同一个人穿着西服和中山装其袖长应该相等。( ) 2.量体时一般不考虑被测量者所穿衣服的厚薄因素。( ) 3.人体手臂弯曲时,上臂与下臂呈一定角度,反映在衣袖上为后袖弯线外凸,前袖弯线内内凹。( ) 4.在测量人体尺寸时所使用的工具有软尺和腰节带。( )

5.服装的放松量主要取决于人体的运动,同时也要考虑季节和款式。( ) 6.女装吸腰量大于男装吸腰量。( ) 7.幼儿与老人的服装一般以曲腰身为好。( ) 8.袖口收细裥要比不收细裥的袖长要长。( ) 9.胸、腰、臀围的放松量会影响到服装穿着的合体性和外形的美观性。( ) 10.女装肩斜和前后肩斜度与男装是一致的。( ) 四、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臀部的球面状使西裤的后裆缝( )前裆缝。 A.短于B.长于c.等于 2.幼儿与老人的服装一般以直腰身为主,这是由于其( )差小的缘故。A.胸臀围B.腰臀围C.胸腰围 3.后袖山弧线与前袖山弧线的不对称,其重要原因是由于( )突起形成的。A.胸部B.肩端部C.臂根底部D.肩胛骨 4.上裆长是由侧腰部髋骨向上( )量至凳面的距离。 A.3.5 cm B.4 cm C.3 cm D.4.5 cm 5.由于颈部呈不规则圆台状并向前倾斜的特点,因而形成领的造型基本上是( )。 A.后领脚宽、前领脚窄 B.前领脚宽、后领脚窄 C.前领脚宽等于后领脚宽 6.幼儿的背部特征使童装的后腰节长( )前腰节长。 A.小于B.长于C.等于或小于 五、简答题 1.简要回答颈部与衣领的关系。 2.什么是服装放松量?影响服装放松量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