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07-白居易诗四首

选修1-07-白居易诗四首
选修1-07-白居易诗四首

选修1-07白居易诗四首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二、课文简析

(一)轻肥【★背诵篇目】

1.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妇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轻肥,用《论语?雍也》句:

3.鉴赏要点: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对比手法的使用。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花非花

1.写作背景简介:

“孺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这两句虽说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但也正说明了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白居易的其他诗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之类,更是脍炙人口。可奇怪的是这首《花非花》却在白居易的诗中别具一格,很像一首朦胧诗,诗意相当朦胧。这种情况不仅在白诗中是很少见的。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

2.基本解读:

一帘春梦几多情

——《花非花》的多重解读

这首诗诗意朦胧,但还不至于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这首诗所提供的可资解读的直观信息确实不多。全诗仅二十六个字,而且是连续用比喻的形式表现。笼罩在全诗的象征意味很浓,也就是说诗的朦胧意味多,不确定性大,因而也就很难把握其真正的意蕴。但这也恰恰给欣赏本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方面对本诗加以考查,我们约略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本诗被作者收录在“感伤”诗中。在白居易“感伤”诗中,还收录了其他一些与此诗比较接近的诗篇,如《真娘墓》中写道:“霜催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yí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再如《简简吟》中写道,“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似乎看

到诗人是在怀念某一位知己红颜,这位红颜也许在他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他的情感带来过流连与慰藉,这对解读本诗有所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花非花》可以解作是诗人梦中忆知己。

当然,作品一旦被作者创作出来了,就不再是作者所能控制得了的。由于阅读个体的经验、阅历、知识及情感经历不同,对诗歌的体验也就不同,此即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抛开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就对文本本身的阅读体验来说,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除了上文所说,可以把本诗解读成一首思念情人的诗外,也可以把本诗解读成一种人生感喟之诗。此种解读又可包含以下几种情况。一叹人生漂泊无依,居无定所,似花非花,似雾菲雾,美梦匆匆,转瞬即逝,无处寻觅。再叹人生短暂,如飞花,似浓雾,来匆匆,去匆匆,在这短暂的生命之河中,并不能留下些什么,去了也就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作为颇有朦胧意味的诗,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只要能唤起你某种情感体验与共鸣即是好诗。白居易的《花非花》的美妙之处也许正在此吧!

又:

《花非花》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

解读3:

把欲望融入文字的白居易(《花非花》新解)这首《花非花》是白居易成年后的回忆之作,回忆他处在“第二性征”时期的情形。

学过生理卫生的人都清楚“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刚刚出生的婴儿,从生殖器外形就能识别是男还是女,这就是两性之间不相同的特征,称第一性征。到了成年,男女在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是显著的。这种差异是从青春期开始逐步形成的,就称为第二性征。例如,男性高大的身躯,粗壮的肌肉,突出的喉结,低沉的声音以及长出胡须,汗毛加重等特点;女性皮肤细腻,骨盆变宽大,乳房隆起,声调高细等特点。第二性征是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男性睾丸分泌的是雄激素,女性卵巢分泌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白居易这小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想到了自己刚刚发育时候的懵懂,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很好笑,傻乎乎地看着自己在被单上印制的地图发呆。

《花非花》这首诗应该这样理解:

由于诗人处在“第二性征”时期,有时候会在早晨醒来的时候发觉被单上湿漉漉的一片,他很好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如果是尿床的话,应该不止这么一点的面积,究竟是怎么了呢?于是,诗人就开始琢磨,就想到了昨天夜里做的梦,好像是和一个女生亲热了,但是又不记得她的模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诗人就开始对自己制造的地图敏感起来,由于次数的增多,他逐渐摸清了规律,发现自己经常在“半夜”(虚时,并不是特

定的半夜)的时候会起反应,这时候自己就进入了梦乡(春梦),又见到了那位女孩,每次都是在刚想去看清楚女孩的模样的时候就会醒来(几多时),然后就会发现被单上湿漉漉的一小片。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自己病了啊?难道是自己得了大人们常说的“花柳病”?不可能,自己那是梦,又不是真实的亲热,可这湿漉漉的一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无觅处)?“遗精”现象把诗人搞得很慌张,让诗人觉得自己迷迷糊糊的,就像雾里看花似的(花非花,雾非雾),怎么都解释不透“遗精”现象,有的时候还会因为这些事想入非非,真是奇怪啊!

解读这首诗的关键之处是诗的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中的“朝云”二字。如果不从最后一句着手,而是按照传统的解读技术从第一句开始翻译的话,就会误读诗歌,谬之千里了。更何况诗人也不见得就是按照逻辑规律来遣词排句,尤其是白居易这样的大神。

“去似朝云无觅处”中的“朝云”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这里是用“朝云”表示男女恩爱之事。与白居易是好朋友的元稹曾在《离思五首?其四》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巫山”和“云”和白居易《花非花》中的“朝云”是出自同一个典故。曹雪芹曾在《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改版了《高唐赋》这一典故。

而“来如春梦几多时”中的“春梦”泛指和性有关的梦,通常做梦者在梦中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性体验,清晰可见的春梦还可以产生性满足和性高潮,并出现梦遗(不分男女)。

白居易回忆起自己刚发育时候的趣事觉得很荒唐,自己当时可真笨,竟然不知道那(遗精)就是成熟的形象代言。为了能够表达诗人小时候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特意地在遣词排句上下工夫,让诗的意境有了深度,让诗的本意朦胧了一些,这也符合刚发育时期的孩子的性幻想心理,这就是艺术加工!

《花非花》这首诗不但告诉我们白居易这小子是在回忆自己刚发育时期的尴尬,还告诉了我们他曾经患过“青春期综合症”,经常会想入非非,有时候还会手淫,但是他不清楚自己患的是青春期综合症,这也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正好碰上李希烈暴乱,就跟着他老妈远走江南。老爸白季庚是诗人,也做过县令,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不回家,给幼年的白居易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很懂事,经常安慰他妈妈,说长大了孝敬她。他妈妈听了后十分欣慰,给他取名白居易,字乐天,希望他以后能够安居乐业,天天快乐。

逃难的生活十分地艰苦,有时候,白居易跟着妈妈去讨饭,遭到一些大户人家的冷落和侮辱。

(摘编自《推动历史的厚脸皮》作者:窑门姜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3.鉴赏要点: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博喻手法的使用。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这种手法为博喻,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

(三)杜陵叟

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农夫之苦,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主旨)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3.鉴赏要点: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见一斑。

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愤激的情感。如对“长吏”的控诉时,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变成直抒胸臆:“剥我身上帛……”,而诗中这一“我”的形象,极为

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

(四)问刘十九

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2.基本解读: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主旨)

3.鉴赏要点:此诗语浅而情深。酒逢知己干杯少,杜甫《对雪》有旬“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这是有酒无朋之憾。诗人此诗本为在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室外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宜人,生活在一刹那时泛出令人沉醉的温馨,引人浮想联翩。

三、[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轻肥》与《卖炭翁》二诗的特色,加深对二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如“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写宦官的骄横之状;《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从“苦宫市也”略可一见。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有描写,还写了卖炭翁的心理,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些价值不

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

2.第二题

命题意图:诗无达诂。充分发挥想像力,探究这首诗的内涵,体会其朦胧意味,作出自己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要求学生掌握博喻这种表现方法,最好能联系相关材料,举出一两个例子。

参考答案(略)

3.第三题

命题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统治者这种剥削人民的把戏,加深对讽刺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参见“鉴赏要点”部分。

4.第四题

命题意图:学习自居易通俗小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参考答案: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得真诚,来得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5.第五题

命题意图:理解诗中名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虽与所怀之人远隔天涯,但心意相通,充满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诗人归隐田园,忘情山水,禽雀与其毫无芥蒂,相处融洽,可见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依恋。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向往如孙、吴那样建功立业,但怀才不遇,只能郁郁独居,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惆怅与苦闷心情。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人面对宦官的跋扈骄奢,不禁想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江南灾民,愤激痛恨之情,溢于言表。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诗人将这些一味只知升官发财却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比为如豺狼一般凶狠,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官员简直连禽兽都不如!表达了诗人无比愤怒之情。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鉴赏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概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歌咏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2) 钟情山水,归隐田园,抒发闲适情调; (3)厌弃官场黑暗(对现实不满),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3.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二、代表诗人、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从而抒发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享受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尾句”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诗人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山水田园诗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①。 注释:①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 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 图,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 情,“怅然”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 所写。通过对清淡古朴山村风光的描写和农家自然亲切的 生活情趣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尾两 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纯 朴自然,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唐】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gāo)腴(yú)。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渔。 山泽时晦(huì)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huò),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wù)然倾一壶。 本诗开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中 间六句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最后 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 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写出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 和恬淡的心态,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物的厌恶与傲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①,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 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 为“茶圣”、“茶神”。 这首诗前四句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四句写不遇的 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 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 行踪的叙述,都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的襟怀和风度。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 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这首诗 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前两句一动一静, 一正一反。静的是景,是诗人“独怜”的;动的是鸟鸣, 用动来衬静,反映了诗人好静。后两句也是一动一静,一 正一反,前句写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是动;后两句 写郊野渡口无人,是静。诗人通过春潮、雨、野渡、横 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作者自 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背诵这四首小诗。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课前预习: 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 (一)、“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眺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白居易诗四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白居易诗四首》名师导航粤教版选修《唐诗 宋词元散曲选读》 内容感知 《轻肥》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反映社会现实弊端的名篇。诗中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学习本诗要把握诗歌的批判性和讽刺性,把握诗歌对比手法及运用这种手法的深刻含意。 《花非花》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学习本文要掌握博喻手法的运用,理解感伤类诗歌的写法特点,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 《杜陵叟》与《轻肥》写的是同一旱灾。这首诗写农夫之苦,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学习本文,主要赏析《杜陵叟》(讽喻诗)忧时悯乱、感伤身世、揭示统治阶级玩弄权术、剥削百姓实质的写法,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 《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给人的是一种亲近的感觉,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与友人一同低吟浅酌,通俗的语言透出凝练的构思,浅白的景色描写,深藏着真挚的情谊。学习这首诗,就是要把握白居易通俗小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一生有诗近3 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咬文嚼字 1.字音 朱绂.(fú)醅.酒(péi)樽罍.(léi)果擘.(bài)脍.切(kuài) 敕.牒(chì)嬗.变(shàn)衢.州(qú)蠲.免(juān)京畿.(jī) 2.多音字 3.形近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品评: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声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以至于此?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练习及答案讲解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 心如意(chan 风驰电掣. (cha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 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 (ɡāi 瞠. 目结舌(tánɡ 答案 D 解析“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 B .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 C .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 D .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 答案 C 解析 A 项驶—使。B 项祯—帧。D 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 P17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四十岁以前一直 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 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他的诗在当 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孟浩然的作品绝大部分为五言 诗,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有《孟浩然集》(亦称《孟襄阳集》)。 祖咏(699-约746),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有《祖咏集》。 储光羲(约706-约762),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其诗多写闲适情调。有《储光羲集》。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 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 汴州,两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诗歌 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有《孟东野诗集》。 《宿建德江》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作者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写成了这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 《终南望余雪》本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清奇冷峻的小诗。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的生活经历较为曲折,登进士第后任安宜等地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曾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多年。旋又出仕,在安史之乱中被俘,接受伪职。

高中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唐诗之旅(上)5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5 山水田园诗四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移舟泊.烟渚.( )( ) (2)林表明霁.色( ) (3)相与尚膏腴 ..( )( ) (4)所乐在畋.渔( ) (5)满园植葵藿.( ) (6)兀.然倾一壶( ) 【答案】(1)bózhǔ(2)jì(3)ɡāo yú(4)tián (5)huò(6)wù 2.词语释义 (1)移舟泊烟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表明霁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与尚膏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乐在畋.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峰夜留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中小洲(2)雨雪初晴时的阳光 (3)肥沃,此指富贵(4)打猎(5)残留着阳光 3.名句背诵 (1)写出《宿建德江》中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 (2)《终南望余雪》中写“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_____,鸡鸣桑树颠。 (4)《游终南山》中描写终南山巍峨雄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归家暂闲居。 (6)孟浩然,盛唐________诗人。与________齐名,世称“王孟”。著有________。 (7)唐朝山水田园诗很盛行,东晋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3)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4)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5)山泽时晦暝(6)山水田园王维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5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5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时训练5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 (2)终南阴岭秀, 。 (《终南望余雪》) (3)我情既浩荡, 。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4) ,翔集依我庐。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5)《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以酒为伴而与南山终老的愿望。 答案:(1)移舟泊烟渚(2)积雪浮云端 (3)所乐在畋渔(4)禽雀知我闲 (5)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2.填空。 山水田园诗分成和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诗源于南朝(宋) ,田园诗源于晋代,以唐代、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手法。 答案:山水诗田园诗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白描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是如何描绘洞庭湖水的?请结合首联、颔联分析。 参考答案: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溢,漫出堤岸,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致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解析: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其中“平”“混”“蒸”“撼”这四个动词是关键,从中不难领会出壮观的景象和雄伟的气势。而以壮阔之景衬托出诗人的宽阔胸襟,几乎也成了一种规律。 (2)联系全诗,分析颈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之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解析:句中“欲济”二字,自然让人联想起“达则兼济天下”的名句,这也是诗人以渡湖为喻,表达自己渴望入仕的心情;次句则更是直白地表白心事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5 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2.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3.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4.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5. 背诵四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揣摩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征和写作技巧。 (二)过程方法目标: 以四首山水田园诗为例,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 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四位诗人所作的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领悟诗歌中的意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教学重点: 把握孟浩然山水诗中“清旷冲淡”的诗风特点,祖咏的精练诗风,储光羲诗歌中质朴的白描,境界清冷急促的孟郊诗,品味四首诗歌的意境,学习和理解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四、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田园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完成四首诗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课文简析 宿建德江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孟浩然 (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年纪长于王维,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先行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仕途上不得志,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和漫游,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思想内容不甚丰富,多是诗人的自我表现,其诗风以清旷冲淡为基调,又不乏壮逸之气,从艺术的完整性和精美性来讲,与王维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清旷,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善于用清新的笔调,描摹日常所见的自然风光,取真景,叙真情,使本来具有雅淡之美的原野、农庄、渔樵自然入诗,各显本色之美,而且情辞高雅,别具一格。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3.鉴赏要点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整个诗作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自然的征服力使诗人名利两忘,仿佛找到一种皈依的感觉。日暮时分,游子怅惘,江水清澈,月光倒映水中,与人相近,愁绪满怀。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的意境跃然纸上。 终南望余雪 1.作者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曾任驾部员外郎。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5 山水田园诗四首习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洲西涧》) 7.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储光羲《钓鱼湾》)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内挖掘】 孟浩然好乐忘名: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他事情。一个求仕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其“好乐忘名”的程度实在让人感叹! 【课外运用】 徽州小游

与当地人攀谈几句,知道了好的去处:斗山街的明清建筑、许国牌坊、陶行知公园、新安碑园、黄宾虹纪念馆。放下行装,抖擞精神,背上相机,我便轻装上阵了。 站在太平桥上,便感到了一江两岸的气势。江为练江,是新安江的上游。 唐代孟浩然有诗赞曰:“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不错。古人云“澄江如练”,但这里倒不知是江如练还是练如江了,真想随一船顺游而下直到新安江,必有机会体会“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对岸山上葱翠中一古塔耸立,起翘的檐角上似垂风铃。从形制上看年代久远,“深山藏古寺”,那里一定有可看的。不急,先神游一番徽州老街再说。 一、基础巩固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山水田园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山水田园诗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

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二语文下教学计划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二语文下教学计划 广铁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分析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的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高二教学内容主要是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再加入《论语选读》部分篇目,教学重点是古诗文教学及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运用。教学要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目标的具体集中,意思是将一堂课、一个阶段的知识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有的放矢,不求泛,但求精,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达成可控可行;二是落实的分层有效,即教学辅导上注意分层指导,知识落实上注意扎实有效。 (一)选修内容教学安排 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唐诗宋词元散曲》的教学(上学期已经上完三课),将诗人、流派的风格特点与课文结合起来。如: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一位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经历、诗歌风格、代表作品等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对一个诗歌流派的形成发展、艺术特点、代表诗人及作品等了解得以加深,渗透一类题材诗歌的鉴赏方法,尽量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惧感;加强诗歌的背诵与积累,指导学生做好积累。 期中考试后,上选修9《传记选读》,加入《论语选读》部分篇目。《传记选读》的现代文 (二)写作教学安排 本学期的写作教学主要关注两个点:一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二是明晰议论文的框架结构。期中考试前主要进行评论训练,多选取时事材料,指导和讲评均扣住“观点与理由”展开;期中考试后主要进行议论文结构方面的指导和讲评。双周年级统一作文题训练,单周由教师自主安排片断练习。(作文题目附后) 具体做法:分工到人,每位老师负责两次作文训练,加强作文的讲评和交流,使学生一题一得。

(三)基础知识巩固安排 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为高三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具体做法是 将字音、词语、成语、病句、连贯等知识内容分工到人,由一位老师负责一个知识点的整体梳理,将需要积累的主要内容分为几部分,分别渗透在本学期的四次大考中(年级两次统测,期中期末考试),做到每次考试基础知识的目标具体明确,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考试的信心。备课组长负责总体的安排、资料的审校和阶段总结。具体安排如下: 高二语文作文训练题目 高二备课组期中考试前7篇,必写6篇,备选1篇(训练重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企业的新榜样丰田公司因油门踏板问题,陷入召回门。在美国、欧洲召回总量逾800万辆,已超过丰田2009年781万辆的全球总销量,这是继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危机后世界级企业又一大风波。丰田公司在应对问题汽车上虽然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掌门人丰田章男也发表了道歉声明,但如此大规模的召回事件,对“日本制造”品牌形成了冲击,估计将对丰田公司造成20亿美元的损失,将使日本GDP下降0.12%。 有人认为丰田公司为谋求利益,不重品质,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事后的这些补救措施不过是马后炮,特别是游说美国国会用更换召回措施节省一亿美元费用,这些都反应了丰田的不负责任。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丰田公司勇于承担责任,在全球召回有问题的汽车,这比某些隐瞒问题不加改正的国内汽车生产商更加透明更加负责人。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请阐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第4周年级统测题)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你对蔡铭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同步试题及答案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 【名句积累】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7.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储光羲《钓鱼湾》)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名篇赏析】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诗意:诗人远眺碧波浩渺的洞庭湖,湖面波翻浪涌,广袤无际,仿佛能涌上九重,与碧天连成一片。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高深壮丽,千重翠色投入山脚的深深洞泉之中。诗人正满怀豪情逸兴纵览湖山景色,忽然惊觉湖上波光闪闪,阳光灿烂,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仿佛感到自己已乘舟回到了旭日身边。 赏析:这首诗以兴为主,即景发兴,景中有寓意寄托而不露痕迹,语言高华郎秀,骨力雄健,气格天成。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最后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泊烟渚(bó)霁.色(jì)膏腴.(yú) B.浩荡.(dànɡ) 畋.渔(tián) 山泽.(zé) C.晦.暝(huì) 桑榆.(yú) 兀.然(wù) D.翔.集(xiánɡ) 松柏.(bó) 万壑.(hè) 解析:D项,“柏”读“bǎi”。

2019年粤教版《白居易诗四首》学案学生版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案杨振文 粤教版选修1《白居易诗四首》学案 班级: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轻肥》、《杜陵叟》,了解晚唐诗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愤怒及对民众的同情。 2.把握讽喻诗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把握讽喻诗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朗诵体验情感,立足于文本,赏析诗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白居易诗:《轻肥》、《杜陵叟》 学习目标:读懂白居易诗中所揭露、批判的社会现象,挖掘社会不公的根源,感受诗人对百姓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把握讽喻诗的特点,了解诗人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 学习过程: 自学交流 一、感情基调:自古便有忧国忧民的诗人,用诗揭露社会,表达了对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愤怒,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能默出两句这类的诗句吗? 1. 2. 二、作家作品: 1.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2.《轻肥》写作背景:《秦中吟》十首组诗,皆因诗人在长安,看到百姓苦难而写的。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这诗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3.《杜陵叟》背景: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 三、预习检测:读白居易的《轻肥》、《杜陵叟》,要求读准、熟读,读出感情 1.注音: 《轻》:朱绂()紫绶()樽罍()九酝()果擘()洞庭橘()脍()切衢()州《杜》:一顷()长()吏敛()征京畿()里胥()敕()牒蠲()免2.你读这两首诗时,语调上会有怎样的感情变化? 《轻》: 《杜》: 课堂研读 一、赏析《轻肥》 1.解题:轻肥——乘肥马,衣轻裘——喻指 2.前四句写的是宦官赴宴时的骄横跋扈之状,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他们这一特点的细节(字、词、句),并简析。答: - 1 -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领悟诗的意蕴。4.在诗歌鉴赏分析中,领略这四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①飞盖②护戎装。 注①须:用。②飞盖:飞车之盖。 诗意解读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璨的色泽,勃勃的生机。 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驾车行驰于江村道中,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不用留恋荣耀的仕途。名句识记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考点演示该词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对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渴望。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篇。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无怪乎诗人在《望蓟门》一诗中写出“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迈诗句了。当时诗人虽近暮年,但他那建功报国的迫切心情并不减“班超投笔”、“终军请

白居易诗四首之《花非花》

一、课前导入,引发类比 师:同学们,我们在粤教版必修3学过唐代李商隐的《锦瑟》,请大家把它背出来。 生:(齐背李商隐《锦瑟》诗) 师:《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对于这首诗的意旨,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根据之前我们的学习,对这首诗的意旨,大家认为都有哪些解读呢?时间关系,请用“这是一首……诗”的表达模式高度概括回答。 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回答) 这是一首悼亡诗。 这是作者自伤生平的诗。 这是作者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 师: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意思是说----诗文没有唯一确定的理解和解释,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角度来说,《锦瑟》是一首朦胧诗,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所说的“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古代的另一首朦胧诗,它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出示幻灯片) 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二、初读理解,疏通大意 师:这首诗一共26个字,没有难懂的字词(教材也没有任何解析文字),就字面上看,浅显易懂,请同学们齐读一次,自读n次,通过初读理解每句诗的大意。 生:(齐读、自读后说出对每句诗大意的理解)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夜深之时它到来,天亮之后又去了。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三、研读讨论,探究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