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

③左右命之拜,不拜()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

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①伐无道,诛暴秦。()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

④狐裘不暖锦衾薄()

⑤莫辞酒味薄()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泽被后世()

④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

④右备容臭()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至陈()

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比肩继踵()

⑤比三旦立市()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①录毕,走送之()

毕②群响毕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寡人反取病矣()

②君之病在肌肤()

③病未果,寻病终()

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则久已病矣()

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

策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策勋十二转()

④束手无策()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岂有常哉()

①朝服衣冠()

朝②入朝见威王()

③皆朝于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

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①从今若许闲乘月()

乘②公与之乘()

③虽乘奔御风()

④车六七百乘()

①先帝称之曰能()

称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称前时之闻()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②未曾稍降辞色()

③停数日,辞去。()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次北固山下()

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②皆出酒席()

③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出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⑥奋袖出臂()

⑦日出东南隅()

⑧卷石底以出()

⑨殚其地之出()

⑩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①当奖帅三军

②今当远离

当③木兰当户织

④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⑤当涂掌事

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③伐无道,诛暴秦

道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⑦安可为俗士道哉

⑧行道之人弗受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二者不可得兼

得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贼二人得我

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①等死,死国可乎

等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公等遇雨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②盖以诱敌()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①关山度若飞()

②崔九堂前几度闻()度③孤不度德量力()

④度已失期()

⑤吾忘持度()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泉香而酒洌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再而衰,三而竭

⑤濯清涟而不妖

而⑥而山不加增

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⑧呼尔而与之

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⑩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面山而居

○12结友而别

①尔安敢轻吾射

尔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非死则徙尔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作

③发闾左谪戍渔阳

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⑦与杏桃相次开发

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①凡三往,乃见

凡②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④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①方七百里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③北方有侮臣者

方④齐之地方千里

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⑥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⑦今方来,吾欲辱之

①今天下三分

分②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③长约八分有奇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①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奉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为妻妾之奉

④奉厚而无劳

①宁可共载否

否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尊君在不

福①神弗福也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扶①便扶向路

②出郭相扶将

①愿陛下托尘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④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⑤愿诸君勿复言

⑥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①负者歌于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③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④忘恩负义

⑤一胜一负

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环而攻之

夫③夫齁声起

④荷担者三夫

⑤此庸夫之怒也

⑥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赋②岁赋其二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①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②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③床头屋漏无干处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外强中干

⑥身干阖闾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②盖竹柏影也

盖③盖以诱敌

④盖大苏泛赤壁云

⑤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是日更定

⑤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②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③吾义固不杀人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⑤齐人固善盗乎

⑥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⑦索之固

⑧君子固穷

⑨子固非鱼也

①公问其故

②温故而知新

③故克之

④广故数言欲亡

⑤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⑥欲擒故纵

⑦过故人庄

⑧故日月星辰移焉

⑨此独以跛之故

⑩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故渔者歌曰

①方入门不顾

②顾野有麦场

③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顾④将军宜枉驾顾之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顾王策安所决而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朝而往,暮而归

归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男有份女有归

⑥十八归先付君

⑦士以故归之

①夫大国,难测也。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国破山河在

④去国怀乡

国⑤国恒亡

⑥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⑦国险而民附

⑧此用武之国

⑨死国可乎

①苟富贵,勿相忘

苟②故不为苟得也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苟无饥渴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⑤无从致书以观

⑥观潮

⑦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⑧急往观之

⑨尤为奇观

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以其境过清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鹓鶵过之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因以为号焉

号③因大号,一虚皆惊

④阴风怒号

⑤号为张楚

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何以战/ 何坐

何③又何间焉

④其如土石何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⑥妇啼一何苦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①会当凌绝顶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④会天大雨,道不通

⑤会宾客大宴

⑥与皆来会计事

①还自扬州

②便要还家

还③还于旧都

④计日以还

⑤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①或置酒而招之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③或王命急宣

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⑤或异二者之为

⑥或遇其叱咄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⑤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⑥推己及人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即③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④即聘取/ 即藏其尸

⑤即不为河伯娶妇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①感极而悲者矣

②南极潇湘

极③初极狭,才通人

④此乐何极

⑤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何间焉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⑤遂与外人间隔

间⑥立有间

⑦见二虫斗草间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⑨奉命于危难之间

⑩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1虽席地不容间也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大王加惠

加③既加冠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⑤而山不加增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④乃悟前狼假寐

⑤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凡三往,乃见。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胡不见我于王

见⑤才美不外见

⑥于是见公输班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⑧郎诚见完与恩

⑨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①公将战

②上使外将兵

③将军身披坚执锐

④则命一上将

将⑤将荆州之兵

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⑦陆军将领

⑧将计就计/ 将心比心

⑨出郭相扶将

⑩将子无怒/ 将进酒

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就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③蒙乃始就学

④功成名就

①公输般之攻械尽

②进尽忠言

尽③利尽南海

④担中肉尽/ 林尽水源

⑤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①寡人无疾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③草枯鹰眼疾

④必有窃疾矣

⑤痛心疾首

⑥疾恶如仇

①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居十日

④面山而居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②为具牛酒饭食

③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死即举大名耳

③举大计亦死

举④管夷吾举于士

⑤举杯消愁愁更愁

⑥董生举进士

⑦举家庆贺

⑧举不胜举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力上下得绝/ 地维绝

③乘小船绝湘水

④夜久语声绝

绝⑤绝类弥勒

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⑦以为妙绝

⑧虽杀臣不能绝也

⑨会当凌绝顶

⑩沿溯阻绝

①天下苦秦久矣

苦②苦其心志

③何苦而不平

①寂寞开无主

开②半亩方塘一鉴开

③日出而林霏开

④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①绝类弥勒

类②为与此同类

③不可谓知类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利③父利其然也

④利尽南海

⑤不慕荣利

①君之疾在腠理

②援疑质理

理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⑤晨兴理荒秽

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⑥临表涕零

①乃令符离人葛婴

令②忿恚尉,令辱之

③陈守令皆不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④并自为其名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卷卷有爷名

①一行有五点明处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明④以伤先帝之明

⑤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⑥明朝散发弄扁舟

⑦春和景明

⑧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①虽有千里之能

能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以此夸能

④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④问今是何世,竟不知有汉

⑤见渔人,乃大惊

⑥乃悟前狼假寐

⑦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吾视其辙乱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以钱覆其口

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其⑥不能名其一处也

⑦其人视端容寂

⑧常蹲其身

⑨其真无马邪

⑩其真不知马也

○11其如土石何

○12安陵君其许寡人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③度已失期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①邑人奇之

奇②明有奇巧人

③长约八分有奇

①赏赐百千强

强②项为之强

③以弱胜强者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②欲穷其林

穷③穷冬烈风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蝉则千转不穷

①且焉置土石

②年且九十

且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④且壮士不死即已

⑤且留待之须臾

①以其境过清

清②水尤清冽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香远益清

①委而去之

②则有去国怀乡

去③竟不忍去湖上

④去死肌,杀三虫

⑤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⑥西蜀之去南海

屈①猥自枉屈

②手指不可屈伸

①为之怡然称快

②谓为信然

然③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然操遂能克绍

⑤然志犹未已

⑥吴广以为然

①自以为不如

如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每听若是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④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⑤皆若空游无所依

⑥若毒之乎

⑦孰若吾得专也

①未曾稍降辞色

色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①义不杀少而杀众

②少顷

少③意少舒

④饮少辄醉

④陈涉少时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急湍甚箭

甚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又弗如远甚

⑤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⑥甚矣,汝之不惠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盛②今岁春雪最盛

③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④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

①臣不胜受恩感激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胜④胜作一书生

⑤日出江花红胜火

⑥高处不胜寒

⑦环而攻之而不胜

⑧弗胜,守丞死

①可以为师矣

师②齐师伐我,公将战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时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天时不如地利

⑦冻风时作(亦时时有)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夫不能以游堕事

事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⑤臣闻事君犹事父也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势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④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⑤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⑥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①始悟为山市

②于时,冰皮始解

始③始龀,跳往助之

④寒暑季节,始一反焉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⑥余游西湖始此

①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②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④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②是当为河伯妇

③恶,是何言,是何言

是④臣是以无请也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⑥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⑦吾祖死于是

①见山上人烟市肆

②东市买骏马

市③愿为市鞍马

④城市依稀而已

⑤百里奚举于市

①一男附书至

②乃丹书帛曰

③得鱼腹中书

书④军书十二卷

⑤诫子书

⑥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⑦羲之之书晚乃善

⑧答谢中书书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孰若吾得专焉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⑥召令徒属曰

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②又数刀毙之

数③珠可历历数也

④扶苏以数谏故

⑤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⑥石篑数为余言

①桓侯遂死

遂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③遂用猖獗

④遂逐齐师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虽然,受地于先王。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③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⑤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①初极狭,才通人

通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①老大徒伤悲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③徒属皆曰:敬受命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⑤徒以有先生也

①推王君之心

②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也

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④且秦灭韩亡魏

⑤亡羊补牢、亡魂丧胆

⑥亡命天涯

⑦河曲智叟无以应

⑧家破人亡

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故不为苟得也

③公输为我为云梯

④必为有窃疾也;谓为信然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⑥为人五,为窗八

⑦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⑧为屯长

⑨贤能为之用

⑩夫子何命焉为

○1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2或异二者之为

○13为其来也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太守谓谁 谓

③太守自谓也

④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⑤君谓计将安出 ⑥谓为信然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③舍其文轩

④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 ①隔篁竹,闻水声 ②余闻之也久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①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③恶,是何言,是何言! ④恶能无纪 ①芳草鲜美 ②陶后鲜有闻

③鲜为人知 ①寻向所志;便扶向路 ②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见螳螂方向鸣蝉

⑤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⑥向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④推王君之心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⑥所以动心忍性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①使君谢罗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

③闭门谢客

④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⑤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①忌不自信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③弗敢加也,必以信 ④谓为信然

⑤与信大义于天下 ⑥信义著于四海 ⑦讲信修睦

⑧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①夫君子之行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讲信修睦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⑤乃重修岳阳楼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且焉置土石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无垄断焉

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⑤皆以美于徐公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⑦徒以有先生也 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⑨以光先帝遗德

⑩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臣是以无请也 ○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 ①宾客意少舒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目似瞑,意暇甚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②胡不已乎 ③死者长已矣 ④自董卓已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 ⑥骨已尽矣

⑦吾既已言之王矣 ⑧可以已大风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深追先帝遗诏

③以光先帝遗德 ①斟酌损益 ②增益其所不能

③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裨益 ④香远益清 ⑤有所广益 ⑥不治将益深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③贼易之,对饮酒,醉。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①桓侯又不应 ②河曲智叟无以应 ③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④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⑤杀之以应陈涉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①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 ②贤能为之用 ③遂用猖獗

④此用武之国 ⑤何用识夫婿

⑥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告之于帝 ③

能谤讥于市朝

④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⑤曹操比于袁绍

⑥皆以美于徐公 ⑦舜发于畎亩之中 ⑧皆朝于齐

⑨欲信大义于天下

⑩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③与臣而将四矣 ④念无与为乐者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⑥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⑧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⑦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增益其所不能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④曾不吝情去留 ⑤荡胸生曾云 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③止增笑耳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 ⑤非志无以成学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民治渠少烦

③为治斋宫河上 ④为治新缯绮糓衣

①子不闻藏书者乎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子又生孙

④愿借子杀之

⑤子墨子闻之

①河渭不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以中有足乐者

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⑤民人以给足富

①卒获有所闻

②卒之为众人

③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④羸老之卒

②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⑥病卒暴卒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冻风时作,

⑤作亭者谁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①先生坐,何至于此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

⑤但坐观罗敷

⑥坐中数千人

①余立侍左右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左右对曰:“为其来也……”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我②余忆童稚时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

①尔安敢轻吾射

你②子何恃而往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④诲女知之乎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 ③左右命之拜,不拜()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 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①伐无道,诛暴。()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 ④狐裘不暖锦衾薄() ⑤莫辞酒味薄()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泽被后世() ④被于来世者如哉()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 ④右备容臭()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至() 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比肩继踵() ⑤比三旦立市()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①录毕,走送之() 毕②群响毕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寡人反取病矣() ②君之病在肌肤() ③病未果,寻病终() 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则久已病矣() 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 策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策勋十二转() ④束手无策()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岂有常哉() ①朝服衣冠() 朝②入朝见威() ③皆朝于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 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⑤臣诚知不如公美() ①从今若闲乘月() 乘②公与之乘() ③虽乘奔御风() ④车六七百乘() ①先帝称之曰能() 称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称前时之闻()

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常见文言多义词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ɡ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ɡ,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成语:惩前毖后)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具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 1.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

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 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因长跪履之 良业为取履 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言文必考一词多义词

十、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 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4)计将安出(产生)着)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 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人教版文言文一词多义

人教版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 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 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 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 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 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 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 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初三文言文复习一(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实词 1、间:(1)立有间(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6)反间计(离间,挑拨使人不和)(7)亲密无间(间隙) 2、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2) 3、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2)曾益其所不能 (3)曾贻余核舟一(4)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顾:(1)顾野有麦场(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5、延:(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蛇固无足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学固岂可以少哉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7、更:(1)更相庆(2)更上一层楼 8、虽:(1)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 9、坐:(1)但坐观罗敷(2)众宾团坐 10、苦:(1)何苦而不平(2)天下苦秦久矣 11、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回乡偶书)(2)得鱼腹中书(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未尝识书具)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家书抵万金) 12、薄:(1)薄如钱唇(2)薄暮冥冥 (3)不宜妄自菲薄 13、具:(1)未曾识书具(2)各具情态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居:(1)面山而居(2)居右者椎髻仰面佛印居右(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5)居十日(经过,停留)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15、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重如泰山,轻如鸿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当:(1)木兰当户织(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4)锐不可当

2019年文言文专题复习——多义词.doc

文言文专题复习——多义词(136 个)13、诚:①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A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木14、乘:①坐车,驾车(公与之乘《陈涉世家》) 兰诗》)② sh èng 辆(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安生,养身(衣食所安《曹刿论战》)15、驰:①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 ③安全,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④哪里(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奔走,引申为效劳(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16、弛:①放松,放心(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②放下(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17、从:①听从,服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3、悲:①悲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跟随(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②哀怜,同情(余悲之《捕蛇者说》)③ zòng 堂房亲属(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4、备:①详尽,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18、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准备。(有奇字素无备者《活板》)《陈涉世家》 / 次北固山下) 5、比:①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D ②靠近,挨着(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天涯若比邻《送19、当:①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杜少府之任蜀川》)②将要。(今当远离《出师表》) ③比较,比起(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6、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④值,正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0、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7、毕:①用尽,竭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②完成,完毕(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④学说(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③全部(群响毕绝《口技》)⑤说,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8、病:①疾病,重病。(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21、得:①能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②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也《捕蛇者说》)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 ③辱(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③施行(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薄:①迫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④同“德” ,感激恩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22、等:①等同,一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C23、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10、才:①刚刚(此印者才毕《活板》)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②只,仅仅(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24、毒:①毒气(呼嘘毒疠《捕蛇者说》) ③能力,才能(才美不外见《马说》)②毒害(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1、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③怨恨(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5、度:① dúo 估计、推测(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②度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2、称:①称作,号称(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26、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F 27、发:①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②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表达(征于色,发于声。同上) ④打开(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⑦ f à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⑧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⑨出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8、法:①方法,办法(其法:用胶泥刻字《活板》) )②法律,法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③有法度,掌握法度(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29、方:①区域,地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方圆(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方七百里《 移山》) ③正,正在(方出神《幼时记趣》 /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④将要(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30、分:① f ē n分开,分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 f èn,职责,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②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32、夫:① f ú,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② f 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③丈夫(夫齁声起《口技》)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4、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轻轻擦过(以手拂之《活板》) ③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5、复:①再,又(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恢复(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36、赋:①赋税(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②征收,敛取(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③一种文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G 37、苟:①如果(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必备知识清单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5)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1)吝惜,舍不得,吝啬;(2)喜爱,爱护;(3)喜爱;(4)喜爱;(5)爱护;(6)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8)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1)(2)使……安定;(3)疑问副词,怎么;(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5)疑问代词,哪里,哪儿;(6)安稳,安定,安全;(7)安逸,安乐;(8)使……安定;(9)疑问代词,哪里,哪儿;(10)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11)安逸,安乐;(12)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彼竭我赢,故.克之(所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途,道路公问其故.(原因)以咨诹善道.(道理) 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得道.多助(施仁政) 故.虽有名马(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夫.大国,难测也(发语词)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 夫非夫.人之物而强假(那)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其夫.呓语(丈夫)姑俟异日观.云尔(看) 荷担三夫.(成年男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 策.勋十二转(简牍)群响毕.绝(全部)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毕毕.力平险(竭尽)执策.而临之(马鞭)此印者才毕.(完毕) 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确实)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姑且)帝感其诚.(真心实意)苟.富贵(假如) 薄薄.如钱唇(不厚)毒.之乎(怨恨)薄.暮冥冥(迫近)赋敛之毒.(毒害)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其一犬坐.于前(坐着) 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坐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先帝不以臣鄙.(见识浅陋)坐.中数千人(在座)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赋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及及郡下,诣太守(到)岁赋其二(征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和) 几死者数矣(将近)生于忧患(生存) 几几欲先走(几乎)生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君将哀而生之乎(使之生存)

貌若甚戚者(好象)其所为予群从所得(得到) 天涯若比邻(好象)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办法) 若更若役,复若赋(你)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得)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好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了解,知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略) 曾不若孀妻弱子(如)得道多助(施行) 就持就火炀之(接近)比 瞬息可就(完成)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市欲至宛市(集市)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愿为市鞍马(买)盖以诱敌(敌人) 稍稍出近之(渐渐)时天时不如地利(时令,气候)其船背稍夷(稍微)时而献焉(到时候) 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公等遇雨(你们诸位,对对方敬称)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征收)公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同别人共用) 忠之属也(类属)居十日,扁鹊复见(过了) 属司命之所属(管)居面山而居(居住)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居在者椎髻仰面(坐着) 一鼓作气(第一次)卜者知其旨意(意图) 一通计一舟(全)意意暇甚(神情) 一碧万顷(一片)意将隧入(想) 而或长烟一空(完全,都)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桓侯故使人问之(派)止有剩骨(只) 使必能使行陈和睦(让)止一狼得骨止(停下)宫使驱将惜不得(使臣)笑而止之(阻止)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排比编列)前狼不敢前(上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停留,驻扎)起一犬坐于前(前面)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屡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 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皆数友出东直(几个)身上衣裳口中食(食物)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殚其地之出(生产的粮食等)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 书得鱼腹中书(字条)出水落石出(显露) 黄生允修借书(书本)出淤泥而不染(长出)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②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 ③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

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 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篦击节碎 例1:“引”, 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②“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I 二、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三、 1.诣:至y,去。 四、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五、 3.课:考核、督促、征收。 六、 4.风、化:教育感化。 七、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八、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九、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十、8.劾:举报,检举,揭发。| 十一、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十二、10.短:进谗言,说坏话。 十三、11.害:嫉妒。 十四、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十五、13 . 折: 指斥,指责,驳斥。 十八、 14 . 让: 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十七、 15 . 党: 偏袒,伙同,包庇。 十八、 16 . 矫: 假托,假传。 十九、 17 . 质: 作人质;抵押。 二十、18 . 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一一由“输送、运输”引申。 二十三、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二十二、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二十四、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二十五、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十六、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二十七、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二十八、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 假设,倘若、如果。 二十九、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 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三十、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三十一、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 有一妻一妾》)。 三十二、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三十三、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三十四、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三十五、 3.用事:掌权,主管。 三十六、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三十七、 5.听事:办公的地方。 三十八、 6.逆旅:旅馆。 三十九、7.部曲:私家军队。 四十、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四十一、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四十二、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四十三、11.作色:发怒。 四十四、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 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 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 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 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 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需掌握的文言实词(共136 个,按拼音排序)【安】 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4.君谓计将安出?怎么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6.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7.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10.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卑】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本】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 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 4.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 【比】 1.曹操比与袁绍相比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 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4.比至陈等到 【鄙】 1.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毕】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 4.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别】 1.士别三日分别 2.与世无别区别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4.驱之别院另外 【兵】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 2.上使外将兵士兵【病】 未果,寻病终. 得病 【策】 1.执策而临之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3.策勋十二转记录 【曾】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强否定语气 2.曾不吝情去留加强否定语气 3.计其长曾不盈寸加强否定语气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尝】(书中该词都解释为曾经) 1.未尝识书具曾经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长】 1.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 2.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 3.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 4.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5.幼有所长成长 6.以君为长者敦厚 7.宋无长木多余的 【朝】 1.朝服衣冠早晨 2.山间之朝暮也早晨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皆朝于齐朝拜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3.帝感其诚诚心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出】 1.卷石底以出露出 2.奋袖出臂露出 3.水落而石出者露出 4.不复出焉出去 5.皆出酒食拿出 6.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7.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10.方出神脱离 【初】 1.初极狭起初 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 3.每至晴初霜旦刚 4.令初下刚刚 【辞】 1.未尝稍降辞色言辞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3.旦辞爷娘去告辞 【从】 便舍船,从口入自 问所从来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战则请从跟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1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转载)(整理精校版)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 必修教案 0405 08:38 :: 一词多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古汉语中亦然,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做些研究,会发现其规律的(或通过引申,或通过比喻、借代,或通过假借等等),因为情况复杂,难于掌握,也无需一一弄清每个多义词词义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须对常用实词已经形成的多个义项,在逐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仔细比较,整理积累,以求尽可能多地掌握它。请看一例:“引”,本义是“拉开弓”。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解作“开弓也”。如〈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指把弓拉开,可是并不射出箭去。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把弓拉开,形状变化了,所以引申为“长”,“延长”。如〈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又为“伸长”,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又指“延续”。如〈诗经小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开弓是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西门豹治邺〉:“引河水灌民田》”。《资治通鉴亦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又:“引军北还”。三句中的“引”都是“领”、“导”之义。由“拉弓”引申为拉的动作,义为“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又指“持”、“拿”,如“丈人目先生使引七刺狼“,再引申为”拿来作为凭证、理由“,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弓是把弦和箭向后拉,所以引申为向后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捕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便旋:绕圈子)。看,一个“引”字,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少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来!以下为人教版必修3必修4课本一词多义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 )1.数例句出处释义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初中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字电子教案

初中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⑵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⑴⑵使……安定;⑶疑问副词,怎么;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⑸疑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1、把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 b动词:端起、端着 2、白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 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3、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 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4、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 d动词:防备 5、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6、鄙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a副词:全部、都 b动词:完成、完 8、兵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田忌欲引兵之赵 ⑦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9、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10、病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动词:生病 b名词:疾病 c形容词:困苦不堪 d名词:耻辱 11、薄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a动词:迫近 b形容词:与“厚”相对 12、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副词:音chóng,重新、再次 b形容词:音zhòng,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14、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名词:处所、地方 b动词:存在、置身 15、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 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16、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17、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 a动词:听从 b动词:跟随 18、当 ①当世无双 ②当春乃发生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 b介词:对着,面对 c副词:一定,必定 d动词:应当 e动词:音dàng,两者相抵,对、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