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本文对我国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进行了中短期和长期预测。

首先,利用Excel软件对我国的人口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城镇化明显。其次,对附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并利用插值方法补全数据,以使所得数据能尽可能地反映客观实际。进而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的影响,便于后面的分析。

接着,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进行中短期预测,建立了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利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较精确地进行中短期的各地区人口比率、老龄化程度及全国人口增长率的预测。在回归模型预测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建立了时间序列AR(p)模型,利用Eviews时间序列分析软件确定模型的参数及阶数,进而对其它影响因素进行中短期预测。此外,考虑到样本信息缺乏、数据较少,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部分影响因素的中短期预测值,并与前面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预测的合理性。

最后,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长期预测,将人口控制模型进行逐步修正,建立了偏微分方程模型,经离散化得到人口发展的差分方程。并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编程

β(每位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婴儿数)进行人口增长的长求得数值解。针对不同的)

(t

β时,模型预测出我国总人口到2030年增长到最高值期预测,结果表明当() 2.0

=

t

β时,我国总人口将会持续增长。由此可见,要将人口控制在15 15.4252亿;当() 2.1

t

β≤。

亿左右,必须严格控制生育胎次,即() 2.0

t

本文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利用Excel、SPSS、Eviews、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参数估计及模型计算。在样本足够大的前提下,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且在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做分析时,具有误差小、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在结尾部分根据人口增长长期预测的结果为国家的人口战略提出了具体建议,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预测;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灰色预测;控制论

一、问题重述

人口数量、质量和年龄分布等因素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城市活力。对此,单纯的人口数量控制(如已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不能体现人口规划的科学性。政府决策部门需要更详细、更系统的人口分析技术,为人口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

随着对人口规划精准度要求的提高,通过数学方法来定量计算各种人口指数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这就是人口控制与人口预测。准确的人口预测为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要制定生育计划,就必须知道未来妇女的生育率;要制定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知道未来老年人口动态变化量。这些都离不开人口预测。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未来人口信息状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时,通过调控人口的方法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并采取措施提前应对由老龄化,低生育率等人口因素而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比20世纪更为复杂的人口发展形势。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相关数据(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要求特别指出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二、模型假设

1.题中所给数据是在年终统计的;

2.假设中短期预测是10年,长期预测是50年;

3.假设短期内社会状况没有大的波动;

4.在长期预测时,把研究的社会人口当作一个整体,当作一个系统考虑;

5. 把时间的流逝,婴儿的出生,人口的死亡和居民的迁移看成是人口状态变化的全部

因素;

三、符号说明

t ——年份;

α——人口增长率; r ——人口年龄;

m r ——人的最高寿命;

()N t ——第t 年该地区人口的总数;

(,)F r t ——人口函数,该函数表示在t 时刻该地区一切年龄小于r 的比率; (,)P r t ——人口年龄分布密度函数, 该函数表示在t 时刻,年龄为r 的比率; (,)M r t ——人口死亡分布函数,表示在t 时刻该地区年龄为r 的人的死亡数比率;

(,)r t μ——相对死亡率,(,)

(,)(,)

M r t r t P r t μ=

; (,)k r t ——女性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b r t ——第t 年平均每个r 岁的女性的生育数; ()i x t ——人口比率; )(t d i ——人口平均死亡率; i h (t)——i 岁女性总生育率;

)(t k i ——第t 年i 岁人口的女性比(占全部i 岁人口数);

)(t b i ——第t 年i 岁女性的生育率,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婴儿数;

四、问题分析

2.1 问题背景的理解

本问题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实际情况下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因素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然后建立综合预测模型对我国人口国情进行刻画。 2.1 对我国人口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人口现状的分析,可以为下一步的人口增长预测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如何准确地预测人口老龄化指标,对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图1所示为过去五年内我国65岁以上居民的人口密度走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65岁以上的市人口密度在5年中略有波动;镇人口密度和乡人口密度都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综合起来年全国的人口密度也呈上升趋势。并且各指标值都已超过7%,已经出现老龄化现象,从趋势图还可看出,短期内65岁以上的人口密度还将增大。

图1 65岁以上居民的人口密度走势图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

图2所示为过去四年间市镇乡男女出生比例条形图,该图反映出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图2 过去四年间市镇乡男女出生比例条形图

从图2可以看出,市、镇、乡男性的出生比例都大于女性,而且这种现象在镇和乡中更为明显。从短期看,乡男女出生比例比较稳定,但市和村的男女出生比例均有上升趋势,全国男女出生比例也会在短期内上升。

三、乡村人口城镇化现状分析

图3所示为过去五年内城镇乡人口比例的走势图,该图反映出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正在向城镇迁移,导致我国的乡村人口城镇化,这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从图3可见,乡村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市和镇的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并且这种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城乡比例均衡。

图3 过去五年内城镇乡人口比例的走势图

2.3 对建立人口预测模型的分析

由于受疾病、事故、自然灾害,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传统思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增长率变化错综复杂,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人口增长的预测也就变得复杂困难。而预测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地选择预测方法和模型。关于人口增长的预测方法虽然很多,比如回归分析预测、时间序列分解和平滑预测、自适应过滤、灰色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普遍适用的预测方法可供使用。

出于以上考虑,本文分别对中短期预测与长期趋势预测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1)针对人口增长的中短期趋势预测,分别建立logistic(逻辑斯蒂)回归预测模型、时间序列AR(p)模型以及灰色预测GM(1,1)模型进行求解;

2)针对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预测,建立人口控制论模型,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长期影响。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中短期人口预测模型

5.1.1 数据的预处理

1)剔除缺省值及特殊值

用SPSS软件对附件所给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发现2003年出生率,死亡率与其它几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即数据由于某特殊因素奇异(可能是由于数量级不同造成的),所以我们先将这部分数据剔除。由于数据较少,剔除后对数据进行了插值补充。

2)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由于定量因素赋值单位(或数量级)不统一,且可能数值大小会差别很大,需要对

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处理原则,对于数据越大越好的效益型指标,可用式(5.1)进行处理:对于数据越小越好的成本型指标,可用式(5.2)进行处理。此方法即是常用的一种归一化方法——极差变换法。

min max min ij j

ij j j

v v u v v -=

- (5.1)

max max min j

ij ij j j

v v u v v -=

- (5.2)

其中ij v ——原始数据,ij u ——归一化后所得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意义在于:科学地量化了各因素指标,使得每组数据达到了建模

所需的标准,预处理后的数据详见附录一。 5.1.2回归预测模型 5.1.2.1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利用处理后的数据,我们首先用SPSS 软件进行曲线拟合与参数估计,通过对各统计量的分析和比较,最终得出回归预测方程。

市、镇、乡人口比率,65岁、60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全国人口增长率适合用逻辑函数(Logistic )来拟合。在曲线拟合中2R 和F 统计量对拟合效果有重要意义,2R 表示自变量所能解释的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取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效果越好;F 统计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它越大说明越显著,比较模型时两个因素要综合考虑。2R 和F 统计量都比较大,且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故建立逻辑函数(Logistic )模型进行预测。

现以镇人口比率为例,比较几种拟合程度较好的曲线模型。

表一 曲线拟合对照表

三次曲线(Cubic) 指数曲线(Exponential) 逻辑函数(Logistic)

2R 统计量

0.904 0.862 0.874 F 统计量 3.127 18.814 19.1 综合考虑2R 和F 统计量,选择逻辑函数(Logistic)最为理想,其它几组拟合同理可得。

市人口比率模型:

1

1 3.1650.966t

y =

+? (5.3)

镇人口比率模型:

1

17.6610.915

t

y =

+? (5.4) 乡人口比率模型:

1

10.548 1.077

t

y =

+? (5.5)

65岁以上人口比率模型:

1

0.0330.1060.940

t

y =

+? (5.6) 60岁以上人口比率模型:

1

0.020.0740.953t

y =

+? (5.7)

全国人口增长率模型:

1

10.686 1.222

t

y =

+? (5.8) 5.1.2.1 回归预测模型的求解

根据以上模型对以上项目进行之后五年的预测,结果如下表1:

表二 2006年—2010年的预测数据表

从预测结果来看,市和镇的人口比率逐渐上升,乡人口比率逐渐下降。这正反映现在乡村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从比率变化的速度来看,市增加较慢,镇增加较快,这说明乡村人口首先向镇转移,且转移速度较快,符合实际情况。全国人口增长率逐渐变缓,这是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国人思想的影响结果。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现在医疗水平的提高相对应。 5.1.3 时间序列AR(p) 模型 5.1.3.1 AR(p)模型的建立

由于人口模型是与时间相关的,我们选择时间序列自回归AR(p)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时间序列的现在值是用该序列过去数值的线性组合加上一个白噪声扰动项来表示。

对于时间序列{}t Y ,如果满足

1122t t t p t p t y y y y φφφε---=++???++ , 1,2,,t p p n =++??? (5.9)

称模型(5.9)为p 阶自回归模型,或者p 阶自回归,表示为:

()p t t L y φε= (5.10)

式中:1()1p p p L L L φφφ=--???- 称作滞后算子L 的p 阶AR 多项式。()0p L φ=称为模型的特征方程。

AR(p)的模型阶数p 的确定

时间序列AR(p)模型阶的确定的主要准则包括FPE ,AIC ,CAT 等。

计算中从低到高估计模型参数,采用AIC 准则判断最优阶次。AIC 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又称信息准则,是利用最大似然法推导出来的一个准则。AIC 准则的计算公式定义为:

2

()ln 2n C k N k σ=+ (5.11)

其中

2n

S

N k σ=

-,211221

()N

l l l k l k l k S x a x a x a x ---=+=---???-∑ 这里,C 是AIC(k)准则,k 是模型的阶次,N 为数据个数,2n σ为残差方差,S 为残差平方和,要求AIC(k)越小越好。

参数估计是在给定阶次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事先无法判断模型的阶次,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首先给定模型的阶次,然后再按上面所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出AR 模型的参数,得到各阶模型。最后取()C k 值最小的阶次作为模型的最佳阶次,同时也确定了AR 模型参数。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下项目在5年中的数据呈现较明显的波动性,与前阶段时间有较大关系,所以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采用上述自回归阶数判断准则,得出以下模型: AR(1)模型:

1t t t Y Y ?ε-=+ (5.12)

可用来预测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65岁及60岁以上市、镇、乡人口比率; AR(2)模型:

1122t t t t Y c Y Y ??ε--=+++ (5.13)

可用来预测市、镇、乡及全国男女出生比率。 AR(3)模型:

112233t t t t t Y c Y Y Y ???ε---=++++ (5.14)

用来预测市男女出生比率。

下面以市男女出生比率为例,说明AR 阶次的判断:

指标AR(1)AR(2)AR(3)AR(4)

C k-5.152180 -4.995868 -5.217684 -4.738871

()

AR(3)的()

C k最小,故选用AR(3)模型,其它项目分析与此相同。

5.1.3.2 AR(p)模型的求解

为了使数据更适合AR(P)模型,需对数据要进行一阶差分,以使数据零均值。通过Eviews软件对以上类别进行之后五年的预测,结果如下:

表三 2006年—2010年的人口出生率预测表

年份市人口出生率镇人口出生率乡人口出生率全国人口出生率2006 0.222870.1567460.618633 1.001708

2007 0.221820.1557930.5863150.971088

2008 0.2223390.1522680.6031630.986749

2009 0.2220820.1499770.5942070.978647

2010 0.2222090.1471950.598920.982814

从表三可以看出,市人口出生率处于波动之中,镇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乡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人中出生率有下降趋势。这与近20年来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密不可分。

表四 2006年—2010年的人口死亡率预测表

年份市人口死亡率镇人口死亡率乡人口死亡率全国人口死亡率2006 0.120084 0.102594 0.422319 0.620405

2007 0.12287 0.116043 0.405175 0.619396

2008 0.121124 0.131244 0.420435 0.61991

2009 0.12221 0.148423 0.406794 0.619648

2010 0.121532 0.167834 0.418942 0.619781

表四中显示各项目城、乡死亡率没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趋势,死亡率比较稳定,而镇有上升趋势。从全国范围看,不存在严重的政治军事等外部环境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表五 2006年—2010年的人口增长率预测表

年份市人口增长率镇人口增长率乡人口增长率

2006 0.1011760.0739730.111087

2007 0.0988850.0736840.087789

2008 0.0999130.0737570.074505

2009 0.0994470.0737390.066454

2010 0.0996570.0737430.061362表五所示,市与镇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趋于稳定,而乡村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最近几年乡村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

表六 2006年—2010年的65岁以上人口比率预测表

年份 65岁以上市人口比率

65岁以上镇人口比率

65岁以上乡人口比率

2006 8.62282 8.088286 10.20954 2007 8.608639 8.089427 10.94903 2008 8.606022 8.089584 11.74208 2009 8.605539 8.089605 12.59258 2010

8.60545

8.089608

13.50467

表七 2006年—2010年的60岁以上人口比率预测表

年份 60岁以上市人口比率(%)

60岁以上镇人口比率(%) 60岁以上乡人口比率(%)

2006 12.28182 11.69537 14.61896 2007 12.29832 11.69594 15.61097 2008 12.29266 11.69601 16.67028 2009 12.2946 11.69601 17.80148 2010

12.29393

11.69601

19.00944

有表六、七可知,市和镇的老龄化现象不及乡村,且乡村的老龄化现象还有增加趋

势,说明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表八 2006年—2010年的男女出生比例预测表

年份 市男女出生比例

镇男女出生比例

乡男女出生比例

全国男女出生比例

2006 114.912 117.825 121.3578 120.3193 2007 114.3796 124.6629 121.4288 118.9519 2008 114.9037 114.5596 121.527 119.9788 2009 114.5368 123.4778 121.4342 119.2057 2010

114.8442

118.7821

121.4221

119.7866

从表八中数据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男女出生比例变化并不大,但乡男女出生比例高于市和镇,这可能与旧的社会观念对乡村生育模式的影响有关。 5.1.4 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 5.1.4.1 GM(1,1)模型的建立

由于统计数据偏少,信息不完整,故用曲线拟合法、多元回归模型等皆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所以我们考虑用对信息质量要求不高的灰色系统分析法进行预测,建立GM(1,1)模型。

记)),(),...2(),1((n x x x x =其中)(i x 表示第i 年数值。 1.令)0(x 为GM (1,1)建模序列,表示灰导数

)),(),...,2(),1(()0()0()0()0(n x x x x =

其中

)()()0(k x k x =,...3,2,1=k

2.令)1(x 为)0(x 的AGO 序列,

)),(),...,2(),1(()1()1()1()1(n x x x x =

);1()1()0()1(x x =

∑==k

m m x k x 1

)0()

1(),()(

3.令)1(z 为)1(x 的均值(MEAN )序列,表示白化背景值

),1(5.0)(5.0)()1()1()1(-+=k x k x k z (5.15) )),(),...,3(),2(()1()1()1()1(n z z z z =

则得到GM(1,1)的灰微分方程模型为

b k az k x =+)()()1()0( (5.16)

其中,

∑∑∑∑∑∑∑∑∑∑∑===========---=

----=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n k k z k z n k x k z k z k z k z

b k z k z n k x k z n k x k z

a 2

2

2

)1(2)1(2

2

)0(2

2

)1()1(2)1()

1(2

2

2

)1(2)1(2)0()1(22

)0()

1())(()()1()

()()()()(;

))(()()1()

()()1()()(

经变换后得到

)()()1()0(k az b k x -= (5.17)

5.1.4.2 GM(1,1)模型的求解

在(5.16)两端同时乘以ak e 得,

(0)(1)()()ak ak ak e x k e az k e b +=

(1)()()ak ak t z k e be d C -=+?

()ak ak b

e e C a -=+

ak b

Ce a

-=+

将代入上式中,可得

0(1)b C x a

=-

于是得出时间函数(1)(1)x k +的估计值

(1)0?(1)[(1)]ak b b

x

k x e a a

-+=-+ (5.18) 我们把上式(5.17)作为预测方程。利用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出各因素的预测值。

表九 2006年—2010年的男女出生比例预测表

年份

市男女出生比例

镇男女出生比例

乡男女出生比例

全国男女出生比例

2006

113.2812 120.0596 122.2308 119.2460 2007 113.5796 120.5297 122.614 119.3543 2008 113.8687 121.0015 122.9983 119.4626 2009 114.1585 121.4752 123.3839 119.5711 2010

114.4491

121.9508

123.7706

119.6796

从表九可以看出,镇和乡的男女出生比例高于城市,各项目的男女出生比例均有微小增长趋势。

5.2 长期趋势预测模型 5.2.1人口控制论模型

为对我国人口数目进行长期趋势预测,本文利用宋健【8】提出的人口控制论模型,并针对具体因素的影响对方程加以补充。该模型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得到一个偏微分方程,通过此方程可以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2.2模型的建立

设(,)F r t 为人口函数,该函数表示在t 时刻该地区一切年龄小于r 的人数,显然有,当

21r r >时,21(,)(,)F r t F r t ≥。设(,)P r t 为人口年龄分布密度函数,(,)F

P r t r

?=

?,该函数表示在t 时刻,年龄为r 的人数。显然有:

(,)0P r t ≥ (,)0m P r t =

(,)(,)r

F r t P t d ξξ=?

(,)(,)(,)()m

r m F r t P t d P t d N t ξξξξ∞

===??

t 时刻年龄在1r 到2r 之间的人口为:

2

1

21(,)(,)(,)r r F r t F r t P t d ξξ-?

t 时刻年龄在[,]r r r +?的人数为(,)P r t r ?

过了t ?时间后,死亡人数为:(,)(,)r t P r t r t μ??

另一部分没有死,他们活到了t t +?时刻,此时他们的年龄处于区间

[,]r r r r r ''+?+?+?,显然有r t '?=?

即在t t +?时刻,年龄在[,]r r r r r ''+?+?+?中的人口数为:

(,)P r r t t r '+?+??

于是有下式成立:

(,)(,)(,)(,)P r t r P r r t t r r t P r t r t μ'?-+?+??=??

可写成:

(,)(,)(,)(,)(,)(,)P r r t t r P r t t r P r t t r P r t r r t P r t r t μ'+?+??-+??++??-?=-??

两边同除以r t ??,于是:

(,)(,)(,)(,)

(,)(,)P r r t t P r t t P r t t P r t r t P r t r t

μ'+?+?-+?+?-+=-'??

取极限:

(,)(,)

(,)(,)P r t P r t r t P r t r t

μ??+=-?? (5.19) 初始条件:

0(,0)()P r P r = 0()P r 为初始时刻的人口密度

边界条件:

(0,)()()()P t t t N t ?μ== ()t μ为相对出生率 综上便得到了人口增长的微分方程模型:

0(,)(,)

(,)(,)(,0)()(0,)()()()P r t P r t r t P r t r t P r P r P t t t N t μ?μ???+=-????=??==??

(5.20) 现在对(,0)P r 和(,)r t μ进行拟合,以2001年为第0年,将2001年0岁到90+的人口分布为样本数据,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发现三次曲线比其它曲线拟合优度高,所以用三次曲线作为(,0)P r 的拟合曲线,结果为:

2

5

3

(,0)0.4670.060.002 1.510P r r r r -=-+-? (5.21)

考虑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与年龄有关的死亡率可以认为与时间无关,同上,将2001

年0岁到90+的死亡率为样本数据,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发现指数曲线拟合效果比较好,分析参数得到:

0.071()0.039r r e μ=? (5.22)

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0,) 1.066t P t ?== 将以上三式代入(5.21)式,得到人口分布函数为:

0.0710.07100.039253

0.039(0.4670.060.002 1.510)0(,) 1.066r

r t

r

e d e d r r r e t r P r t e r t

ρρρρ

----??-+-?<

(5.23)

则人口分布函数:

0(,)(,)r

F r t P t d ξξ=?

取6560r =或时,即可看出中国老龄化情况。

实际上,若要通过解析解进行预测是不易实现的,所以可以选择采用数值解法。 5.2.3具体影响因素的补充方程 1.流动人口迁移问题

(,)m r t r t ??表示年龄在[,]r r r +?中的人,在[,]t t t +?得移入数,则:

(,)(,)

(,)(,)(,)P r t P r t r t P r t m r t r t

μ??+=-+?? (5.24) 2.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人口的平均年龄:0

(,)()()

m

r rP r t dr A t N t =

?

定义老龄化指数:()

()()

A t t D t ω= 3.生育模式问题

首先设12[,]r r 为妇女育龄年龄区,那么在t 时刻,出生的婴儿总数为:

2

1

()(,)(,)(,)r r f t b r t k r t P r t dr =?

令:(,)()(,)b r t t h r t β= (5.25) 其中,2

1(,)1r r h r t dr =?

由(5.25)式有:

2

22

1

1

1

(,)()(,)()(,)()r r r r r r b r t dr t h r t dr t h r t dr t βββ===?

??

其中, )(t β表示每位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婴儿数,称之为总和生育率(可控变量)。

它反映了人口变化的基本因素; (,)h r t 表示一个女性在r 岁时的生育概率。 如果()t β,k(r,t ),(,)h r t 都与时间无关,则:

22

1

1

()()(,)(,)(,)()()(,)r r r r f t t h r t k r t P r t dr h r k r P r t dr ββ==?? (5.26)

以2001年为第0年,将2001年15岁到49的人口分布为样本数据,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h(r )用分段函数拟合,k(r )用三次曲线拟合,得到:

16.5110.8469.9930.2761524

()2549r r

e r h r e r -+-?≤≤=?≤≤?

(5.27) 263()0.4190.0410.001 5.8710k r r r r -=+-+? (5.28)

结合(5.23),(5.26),(5.27),(5.28)可求出()f t 。

5.2.4 长期趋势预测模型的求解

用解析方法求出该模型的解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先将数据离散化,化为差分方程再用计算机循环迭代求出数值解。具体做法如下: (1) 设这个地区最大年龄为m 岁,

(2) 第t 年为i 岁的人数比率为(),0,1,2....;0,1,2,......i x t i m t ==,

(3) 设第t 年为i 岁的人口平均死亡率为)(t d i ,即这一年中i 岁人口中死亡数与基数

之比:)

()

1()()(1t x t x t x t d i i i i +-=

+

即:1(1)(1())(),0,1,2,...,1;0,1,2,...i i i x t d t x t i m t ++=-=-=

(4) 设第t 年i 岁女性的生育率: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婴儿数为)(t b i ,12[r ,r ]为生育

区间。)(t k i 为第t 年i 岁人口的女性比(占全部i 岁人口数) 由此可知:第t 年出生的人数为:

2

1

r i i i i r f (t)b (t)k (t)x (t)==∑

(5) 记第t 年婴儿的死亡率为)(00t d ,则

)())(1()(000t f t d t x -=

(6) 设2

1

i i i r i i r b (t)

b (t)

h (t)(t)

b (t)

==

=

β∑,它表示i 岁女性总生育率,则)()()(t h t t b i i β=, 如果假设t 年后女性出生率保持不变,则

)(...)()()(2

1

1

1t b t b t b t i i i +++=+β

)(...)1()(121211i i t b t b t b i i i -+++++=+ 得出差分方程

2

12

1

2

1

100000i 000i i i i i i 000i i i i i i /i i i i x (t 1)(1d (t))x (t)(1d (t))(1d (t))f (t)(1d (t))(1d (t))b (t)k (t)x (t)

(1d (t))(1d (t))(t)h (t)k (t)x (t)

(t)b (t)x (t)

===+=-=--=--=--β=β∑∑∑

)())(1()1(122t x t d t x -=+

……

)())(1()1(11t x t d t x m m m ---=+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时期内人口数量的状况,

令 /012()[(),(),(),...,()]m x t x t x t x t x t =

0110

00 0

01()00...00()01()0...

0.....

0

0...1()0m m m d t A t d t d t -???

??-?

???=-?

?

????-?? 1200()...() (000)

0...0...0()000...0...

000

0...0...0000...0...0????

?????=?

???????r r m m

b t b t B t 则此向量)(t x 满足方程:

)()()()()()1(t x t B t t x t A t x β+=+

即: x(t+1)=(A(t)+b(t)B(t))x(t) (5.29)

这是一阶差分方程其中)(t β是可控变量,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死亡率 、生育模式、女性比例、婴儿存活率是可以假设为不变的,故B t B A t A ==)(,)(为常数矩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以2001年到2005年为样本数据,绘制每年各年龄死亡率曲线图,如下:

图4 每年各年龄死亡率曲线图

由图可知,每年死亡率趋势基本一致,可取这5年趋势的平均值作为固定的死亡率

()i d t ,然后计算出1()i d t -,即可得到A 矩阵:

00000

00.986219100000

00.9986037

00

00000000000.993241400000

00.99431140A ?

?

??????

??=?

???

?

?

??

???

?

同理,作出5年不同育龄期妇女生育婴儿率曲线图:

图5 五年不同育龄期妇女生育婴儿率曲线图

取5年趋势的平均值作为固定的育龄期妇女生育婴儿率,得到B 矩阵

00.0001074780.000557799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B ??????

?

?=????????

然后根据式(5.29),用C++编程迭代求得数值解,程序详见附录三。 程序预测的是未来N 年的()i t x ,利用公式

90

65

()()i i x t y t ==∑

可求出第t 年全国总人口率; 利用公式

90

60

()()i i x t y t ==∑

可求出第t 年大于60岁的人口比率; 利用公式

90

65

()()i i x t y t ==∑

可求出第t 年大于65岁的人口比率。 模型的预测结果:

当() 2.0=t β时,利用人口基数数据(来源:《人口统计年鉴》,见附录四),通过模型解得出未来45年的全国总人口数,见表十:

表十 模型预测数据整理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的人口总数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个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达到人口总量最高峰。

同时预测出60岁与65岁人口数(见附录四),绘制出老龄人口数量走势图:

图6 老龄人口数量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六、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中短期人口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6.1.1logistic(逻辑斯蒂)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所预测出的人口还是比较精确的,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未来若干年的人口。

但是,Logistic回归模型有着根本上的缺点:它将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视为同等

地位来对待,没有考虑到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人口的数量不仅和时间有关,还应和年龄有关,而且出生率和死亡率也都和年龄有关。不考虑年龄因素,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人口的发展动态。因此,这种模型在对短期内的人口进行预测时是比较有用的,可是在进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口预测时,精度往往不高。

6.1.2时间序列AR(p) 模型结果分析

AR模型的估计与实际数据比较接近,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人口总体的波动情况,并且可以平稳预测,这一优点体现得十分明显。

人口预测模型表明,用AR(p)模型预测时相关非线性系统或物理过程,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它也存在如下的问题,对于个别参数计算过程会出现“病态”矩阵,将影响计算精度。为保证精度,建模时有必要建立辅助的模型进行验证。

6.1.3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与AR(p)模型不同的是,GM(1,1)模型主要反映的是人口发展的短期趋势。通过与其它模型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GM(1,1)模型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预测方法。

以对全国男女出生比例预测为例,下表10列出了分别运用GM(1,1)与AR(2)模型求得的预测值对比:

表10 GM(1,1)与AR(2)模型预测值对照表

年份

GM(1,1)AR(2)

相对

误差全国男女出生

比例

全国男女出生比例

2 006 120.319

3 119.246

0.00

9

2 007 118.9519 119.3543

0.00

337

2 008 119.9788 119.4626

0.00

432

2 009 119.2057 119.5711

0.00

306

2 010 119.7866 119.6796

0.00

09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应用GM(1,1)与AR(p)模型求得的预测值的相对误差非常小(均小于0.01),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

6.2 长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预测的数据,绘制出人口总量走势图,如下图7所示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建立了短期与长期两种预测人口增长的模型,并对附录中城镇乡的人口演变趋势做拟合与分析。 本文的建模过程选用了1996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短期人口预测用曲线的直接拟合,分析出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符合指数函数bt =+,利 y ae c 用logistic模型求出人口最大上限 x,据此拟合人口增长的指数函数x(t),预测 m 2006-2011年的人口数量。长期预测中,建立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中国人口长期增长趋势。在解系数的过程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得出预测人口数据的方程)0(?x,并预测2011年到2015年的人口数量。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 曲线拟合、灰色动态模型、最小二乘法、自然增长率

一、问题的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符号说明 nianfen 年份 chusheng 出生率 bata0 估计的参数值 nlinfit 非线性拟合函数 1 y出生率函数 2 y死亡率函数 m x人口上限 t 时间 x(t)人口增长函数 X(0)中国各年人口总数 X(1) X(0)的一次累加序列 Z(1) 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 -a 发展系数 b 灰色作用量 )0(?x人口预测值 c 均方差 k ?相对误差 三、模型的假设 1.假设人口迁入迁出对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 2.忽略社会环境、自然、经济、文化水平的对人口的影响; 3.长期预测中,不考虑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中国人口短期预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查找资料得到,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符合指数增长的模型bt y ae c =+。模型选取了1996年到2005年的全国人口进行nlinfit拟合。(代码见附录一) 处理人口增长函数时,考虑到人口数量受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中国人口将有一个上限。定义函数时,用“人口上限与指数函数相减”模式。死亡率、出生率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且随着环境等的因素,中国的总人口最终会趋 向一个固定值,即最大容纳量x m,由logistic模型求出。假设x m 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则可利用逐年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设x(t)为第t年中国总人口数,r为人口的增长率,x m 为中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量。

人口预测模型经典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 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

一、问题重述 1. 背景 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 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问题的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问题假设 1. 假设本问题所使用的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2. 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3. 不考虑战争 瘟疫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4. 在对人口进行分段处理时,假设同一年龄段的人死亡率相同,同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同。 5. 假设各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 6.人类的生育观念不发生太大改变,如没有集体不愿生小孩的想法。 7.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符号说明 ()i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k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人口总数占总人口 的比例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P t --------------------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 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中国人口预测模型,分别用于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数据资料的不全面,我们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得到启发,针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把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大对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建模的关键参数,在附件中没有给出中国近年总人口数的情况下,建立了短期内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微分方程模型。在该模型中,为了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个重要参数,我们通过分析题目所给数据,提取出有效信息,计算归纳出2001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模型,用于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得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关于时间的函数。较准确的估计出了人口增长的关键参数,使得建立的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模型不仅符合中国人口的发展特点,而且简单易用,能在未知总人口数的情况下预测人口的相对发展变化,这一优点使得可以方便且准确的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短期内的发展趋势。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中长期的预测,考虑到短期模型在预测人口中长期发展中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人口发展的众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利用灰色动态模型的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查到了中国近年的人口总数(见附表一),把人口数做为灰色量,对原始各年人口序列进行分段建模,对各分段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根据各阶段宏观指标的相关确定一组适当的权数,进行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以确定最优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了中长期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灰色动态系统人口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中长期的预测。 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模型、灰色动态模型、性别比、老龄化、生育率。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院(部)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赖银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040291指导教师姓名:高义讲师 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5月26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08年5月30日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A题,本文以中国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讨论了已有的一些预测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和题目提供的数据表确立了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大学生数学建模提供的2001年到2005年的各分量数据为预测指导方向、以2006年和2007年的公报数据为结果检验参照数据的整体建模思想,并在建模过程中提出了人口年龄推移算法,即通过上一年年末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量、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计算出本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结合2001年到2005年市镇乡人口比拟合出未来人口迁移变化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一年年末人口总数加上当年出生人口数和迁进人口数,减去当年死亡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获得本年年末人口数量.依次进行推移,对未来30年中国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30年中国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的趋势,2010年为13.4亿,2020年为13.9亿,并在2034年达到峰值14.2亿,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 在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平稳下降,妇女生育保持稳定的低水平,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向老年型人口转变. 文章最后结合预测结果提出了我国未来应继续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加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等人口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数学模型人口预测人口政策 I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数学建模 人口模型 人口预测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文着重于讨论两个问题:1、从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出发,对于中国未来人口数量进行预测。2、针对深圳市讨论单独二胎政策对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问题1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 Logistic 、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 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 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 得出在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32 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 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 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 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 本文建立了 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 2002 至 2013 年的 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 得出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22 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 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对于问题2针对深圳市人口结构中非户籍人口比重大,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灰色GM(1,1)模型,通过matlab 对深圳市自2001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人口变化近似呈线性增长,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9,我们就此认定其为线性相关并给出线性方程。同理,针对其非户籍人口,我们进行matlab 拟合发现,其为非线性相关,并得出相关函数。并做出了拟合函数 0.0419775(1)17255.816531.2t X t e ?+=?-。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我们做出了两个假设。在假设只有出生率改变的情况,人口呈现一次函数线性增加。并拟合出一次函数0.032735617965.017372.5t Y e ?=?-;在假设人口增长率增长20%时,做出了预测如果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到2021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将会到达1137.98千万人。 关键词:GM(1,1)灰色模型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 线性拟合 非线性拟合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张孟琦、王光昭、陈阔 指导教师:杨亚莉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 L25) 摘要:本文从中国60年代开始出现的回声婴儿潮现象,以及如今中国城乡人口生育差异和男女比例失调等特点出发,将市、镇、乡中不同性别人口按年龄段分别处理,并引入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因素,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和Leslie矩阵迭代模型。还利用该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的增长变化进行了预测。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分别建立长、短期男女人口比例模型,针对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就中国男女比例变化趋势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增长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与讨论。 关键词:回声婴儿潮;男女比例;老龄化;城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预计到2020年,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同时,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采取干涉生育措施的国家,因此我们想就此对我国未来男女比例的影响做出分析。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回声婴儿潮(Echo baby boom)的概念来分析我国的人口情况。下图(底图来源:世界银行)是中国1962年以来40多年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蓝色): 因为1962年之前有过5年左右的非自然增长,所以我们把50年代的数据不计入分析过程。进入60年代,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结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稳定,又加上鼓励生育,所以在1962

年-1971年期间第一个稳定的婴儿潮B,其峰值发生在1966年(红线1)。7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了生育政策,并且随着生产生活的模式的变化,之后人口增长率陡降。80年代以后,婴儿潮B的大多数女性开始进入生育年龄(当时全国平均是22岁),开始迎来了第二批稳定生育高峰,婴儿潮C,这个C的形状是B的复制,就像回声一样一波一波的,所以称为(第一)回声婴儿潮,发生在1982年-1991其峰值出现在1988年(红线2,即1966+22,完全符合生育年龄均值)。现阶段是平均生育年龄是27岁,随着回声婴儿潮C中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生育年龄,理论上潮D的峰值应该出现在2015年,但是尽管现在全国已经放开二孩政策,近几年的曲线却较为平缓,回声婴儿潮D并没有如期而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导致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在未来如果不考虑世界大战、重大灾害等重大事件,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不会有较大波动,我们将在这个条件下建立模型推算未来的男女比例。 2.模型的预备知识 2.1模型假设 1)不考虑国境间人口流动对人口统计的影响; 2)不考虑所统计的数字中的人口漏报的现象; 3)不考虑各地方生育法规的灵活性政策对全国人口政策影响; 4)不考虑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结合生育政策将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1957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1年)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低出生率阶段;第三阶段(1962~1970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四阶段(1971~1979年)为出生率迅速下降阶段和第五阶段(1980年至今)为出生率在低水平上的波动阶段。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①计划生育的提出(1953~1961年)。1953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和倡导节制生育。1955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的思想,指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方针、原则,指明了开展计划生育的基本途径。期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等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和讲话,受到当时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②计划生育的实行(1962~1970年)。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他的许多报告和讲话中,阐述了实行晚婚和节育的有关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取得进展并向广大农村推行。

③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1971~1978年)。1971年2月,卫生部等向国务院送交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并得到国务院批转。1974年底,毛泽东作出了“人口非控制不行”的重要批示。1973年7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1978年6月,国务院对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和加强。这一时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④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1978年起,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邓小平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年,他提出了“人均目标”的概念,深化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2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把计划生育列入宪法,并把计划生育列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行政工作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生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

2007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题目和论文赏析(1)(1)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 摘要 近年来,中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增高和乡村人口城镇化。针对这些特点,建立各个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型。 对于问题一,首先将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乡转移率的预测。通过原题附录3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乡转移率,并依此建立了不同参数随时间变化的递推数学模型,讨论了各个参数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其次,分别拟合死亡率和生育率、城镇乡转移率对年龄的分布。建立了差分数学模型,将死亡率、生育率与城镇乡转移率的预测归结到总和死亡率、总和生育率与城镇乡总和转移率的预测,由于概率分布是相对稳定的,模型参数整体健壮。对中短期的预测而言,总和死亡率、生育率和转移率的变化是近似线性的;对长期的预测,采用SI和SIS模型来描述其非线性变化,其模型的控制参数变化体现了国家人口政策的控制力度,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长期可控性。 对于问题二,采用所建模型对0—90岁人口做出中短期和长期预测。2006-2030年总人口逐年增加,2006年为13.062亿,2007年为13.109亿,2008年为13.158亿,2010年为13.3亿,2023年达到高峰期13.829亿,以后开始下降趋于平缓,到2030年为13.805;乡城转移率逐年增加,短期线性变化,2006年为0.454,2007年为0.471,2008年为0.490,2010年为0.526,长期由非线性模型描述,到2030年,城乡比例为0.901;整体老龄化程度增大,2006年为0.129,2007年为0.134,2008年为0.139,2010年为0.150,到2030年为0.325,在农村老龄化尤其严重,可以确定为地区间的迁移。同时在做长期预测时,不同的国家策略导致不同的人口状况(见图[26-30]),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国家制定人口方针的建议。 对于问题三,指出模型的优缺点。通过求解经典的Logistic模型和Leslie模型,并将所得结果与本文模型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模型具有易操作性、可控性、健壮性等优点;主要缺点是在短期预测时准确度稍差。 关键词:人口控制差分模型预测拟和Leslie模型Logistic方程 一、问题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 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1) 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数学建模中国人口模型

数学建模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人口的预测模型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陈保锋 学号:200812010117 2010 年5月9日

目录 一摘要 (3) 二问题的提出 (3) 三问题分析 (3) 四模型假设 (4) 五符号说明 (4) 六模型建立 (5) 模型一 (5) 模型建立 (5) 模型求解 (5) 模型二 (7) 模型建立 (7) 模型求解 (8) 七模型检验 (9) 九参考文献 (10) 【1】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10) 【3】张德丰数值分析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1 (11) 【5】马正飞数学计算方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2 (11)

一摘要 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通过对1978年到2008年的全国人口数量的统计数据,建立两个数学模型:指数模型,阻滞模型。模型通过假设条件,根据假设建立合理的模型,以及MATLAB对数据的处理,并且运用数据拟合求模型的解r,最后通过求的的r预测中国未来十年内的人口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合理的有计划的利用资源,使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模型中国人口数量 二问题的提出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人口的剧烈增长导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认识和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做出较准确的估测,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以及合理有效地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通过1978年到2008年的人口数据变化的规律,对2010年到2020年全国人口数量做出合理的预测。 三问题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运用MATLAB的画图功能,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增长,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长,而且图像与指数模型吻合,所以不妨假设人口模型符合指数模型,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但是通过对指数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比对,发现指数模型在1978年到2003年间与实际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人口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优先投资于人能够在人的发展与物资财富的增长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历史合理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就需要对人口增长问题进行研究。 在考虑人口变化的数学模型中,传统的数学模型主要是微分方程模型,其主要缺点是数值计算较困难。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人口的巨大迁移数,将LESLIE 差分方程模型做了进一步推广,得到了某地区(主要考虑市,镇,乡)人口发展的差分方程模型,以男性为例: 其中00(),(),(),i i i X t U t g t 分别是该 地区第t 年i 岁男性人口的数量,死 亡率,迁入率。 0()t φ是第t 年出生的男婴总数,由方程 ()()()()49 015 ()[1]1[11]i i i i i t t k t X t Y t φαα==---+-∑决定,其中i α是第()1t -年平 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1i k t -是第()1t -年女性人数的比例;()1i Y t -是第()1t -年女性人数;()t α表示t 年女婴的比重;类似的可以得到了 ()()()()()()()()() 0010010i i i i i o i X t X t U t X t g t X t t X P i φ+?+=-+? =?? =?

女性的差分方程模型。 利用SPSS软件的自回归模型对()t α及各个参数进行了估计。对出生率和死亡率通过随机变量期望法可以估计。其它的参数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办法得到估计。 利用所建立的差分方程,利用MATLAB和SPSS软件,我们获得了各地区各年龄段男,女人口的详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测,研究了全国人口和各地区人口数量、性别比、老龄化、总和生育率、稳定性以及抚养比的分析和预测得到以下结论: 全国人口数量开始持续增长,大约在年,达到最大值,然后持续下降,在年降到,在年里降到;全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到年基本上保持在正常水平,但以后有显著性的变化;在年达到。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抚养比在年达到最大,约为,然后趋于平稳,其值约为;由人口的稳定性分析可知:从长远角度来说,如果现有政策不改变,人口结构趋于稳定。通过对总和生育率的分析,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为;城镇的总和生育率为;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为;所以我国现阶段的总和生育率是偏低的。 关键字:差分方程、自回归、参数估计、加权平均、生育率、死亡率。 问题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

数学建模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

Logistic 人口发展模型 一、题目描述 建立Logistic 人口阻滞增长模型 ,利用表1中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54年、1963年、1980年到2005年三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我国未来50年的人口情况.并把预测结果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分析那个时间段数据预测 的效果好并结合中国实情分析原因。 表1 各年份全国总人口数(单位:千万) 二、建立模型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原理:阻滞增长模型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 的影响上,使得r 随着人口数量x 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 表示为 x 的函数)(x r 。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有: )0(,)(x x x x r dt dx == (1) 对)(x r 的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x r 为x 的线性函数,即 ) 0,0()(>>-=s r sx r x r (2) 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m x ,当 m x x =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 )(=m x r ,代入(2)式得 m x r s = ,于是(2)式为 )1()(m x x r x r - = (3)

将(3)代入方程(1)得: ?? ???=-=0 )0() 1(x x x x rx dt dx m (4) 解得: rt m m e x x x t x --+= )1( 1)(0 (5) 三、模型求解 用Matlab 求解,程序如下: t=1954:1:2005; x=[,,,,66,,,,,,,,,,,,83,,,,,,,95,,,,,,,,,,,,,,,,,,,,,,,,,,,,]; x1=[,,,,66,,,,,,,,,,,,83,,,,,,,95,,,,,,,,,,,,,,,,,,,,,,,,,,,]; x2=[,,,66,,,,,,,,,,,,83,,,,,,,95,,,,,,,,,,,,,,,,,,,,,,,,,,,,]; dx=(x2-x1)./x2; a=polyfit(x2,dx,1); r=a(2),xm=-r/a(1)%求出xm 和r x0=; f=inline('xm./(1+(xm/x0-1)*exp(-r*(t-1954)))','t','xm','r','x0');%定义函数 plot(t,f(t,xm,r,x0),'-r',t,x,'+b'); title('1954-2005年实际人口与理论值的比较') x2010=f(2010,xm,r,x0) x2020=f(2020,xm,r,x0) x2033=f(2033,xm,r,x0) 解得:x(m)= (千万),r= (年),x(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