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

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不应停留于“末端治理”

【核心提示】环境污染仅凭“末端治理”,可能舍本逐末,而且还会延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利时机,后续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将会更高。需对现代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重新考量,寻求“治本”策略。

环境污染仅凭“末端治理”,可能舍本逐末,而且还会延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利时机,后续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将会更高。需对现代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重新考量,寻求“治本”策略。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相应的环保投诉频繁发生。虽然一些先进的环保装置陆续投入应用,但对于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法学界强调对环境污染者责任追究的规制设计,科学界侧重于对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应用,二者过于倚重环境污染防治的“末端治理”。笔者认为,对环境污染仅凭“末端治理”,可能舍本逐末,而且还会延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利时机,后续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将会更高。因此,需对现代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重新考量,寻求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防治的“治本”策略。

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不应“舍本逐末”

由于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相应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等更加频繁,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大。环境污染已由传统的点源污染为主,转向点源、线源、面源和无组织排放源污染相互交织和叠加,环境污染物日趋复杂,对污染源的追踪和解析难度不断加大。污染造成的影响较之前也有所变化。例如,原发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和次生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同时存在,如由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次生出的城市雾霾等;污染物的环境留存不明显,如城市中的各种噪声和强光污染等;污染的迟滞性和隐蔽性较强,如居室装修产生的VOC、一些家电产品使用中的辐射等;污染的累积影响不易被察觉,如食品中的过量添加剂、超标重金属和残留农药等。

然而,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总体上还是以“末端治理”的思路为主,例如,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涉及环保的指标数据中,主要以工业和生活“三废”污染物的量化统计和考核为主,即便在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统计年报或公报中,也主要是对污染物治理的成效进行评估,缺乏对区域环境风险识别、分析和环境污染预防等内容。

这种思维容易导致将环保“重心”放在关注环境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削减量、增加环境保护的社会成本上,而忽略了如何减缓甚至避免环境污染的产生,不利

于环境问题(甚至是污染事故或公害事件)的根本解决。此外,过于依赖污染治理装置和设备的应用,缺乏对环境执法过程和监管效果的科学测评,不仅将增加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而且环保产品的投入也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从而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之中。

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应寻求“治本”策略

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思路已表现出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现代城市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和循环经济“3R”原则,从系统论和控制论视角,将城市的环境污染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避免仅仅关注末端的污染物,注意对环境污染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动态跟踪和反馈调控。

重视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进行环境风险的预测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理念不仅应该体现在城市环境污染的产生阶段,更应该体现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甚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阶段,将环境污染发生的风险问题及时识别、预防和控制在初期,降低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尤其是,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不仅应关注建设项目,还应将评估重点前置至发展战略的制定阶段和项目的规划阶段。

城市系统的环境保护应依据所制定的不同环境功能区划,重视对城市环境敏感区内人群的环境行为、环境心理和环境偏好的研究和评估,逐步调整现有环境功能区内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生活单元。比如,在旧城区改造或新城区规划中,尽量规避不同质的环境功能的单元相互混杂,从空间布局上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重视在不同质的环境功能区之间设置相应的缓冲区(带),减缓环境污染行为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同期跟踪,及时应对污染影响扩散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对污染治理的效果及时进行检验、反馈和改进,减缓或消除次生环境污染影响。尤其应强化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跟踪评价和规划环评中的后评价机制的监督和管理。在生产领域,重视对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污染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在生活领域,关注对环境敏感区(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和对环境保护对象的跟踪调查。

此外,应积极转变单纯依赖先进环保技术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观念,重视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与可操作性较强、监督反馈机制较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利用的环境污染治理思路。先进的环保科技运用的目的在于保障相应的环保规制得以有效实施,然而先进环保技术的采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环保效果较为直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增加了“人对物的心理依赖”,环保装置本身的运

行和报废及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相应的预防、治理成本也不能忽略;而对相关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科学化、精细化设计与有效落实、及时反馈和改进,则更多地是从建立、优化和调整现有的环保管理规制的角度来考虑,其对资金支持的需求相对较小,物质投入相对较少,基本不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其凸显“通过制度设计来防治环境污染”的理念,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地区则更加适用。

因此,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保证每一项科学的环保法律法规得到扎实有效的落实也是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关键所在。

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

摘要:人类为“末端治理”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关键词:末端治理;清洁生产;预防优于治理

二战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由于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缺乏足够认识,许多工业污染物任其自流,让自然界稀释、降解。工业界长期滥用稀释排放政策,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自然界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从而导致地区性公害乃至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亦遭到严重破坏。在舆论和法规的压力下,工业界不得不从“稀释排放”转向“治理污染”,即针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开发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这种做法被称为“末端治理”,也是所谓“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由来。

与稀释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进步,不仅有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首先,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企业不得不大大提高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另一方面,“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明显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进一步影响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治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我国是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工程中,一般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投资2~6万元;运行后,处理1吨化工废水约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物料流失严重,本来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

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承受双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日趋恶化。

其次,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排放的“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有些污染物不能生物降解,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如湿式除尘将废气变成废水排入水体,大量废水经处理变成含重金属的污泥及活性污泥等;废物的焚烧及废渣的填埋又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末端治理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往往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如果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会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地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

尽管人类为末端治理方法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全球性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这种得不偿失的局面使人类醒悟到,与其被动地等待污染物产生后进行末端治理,不如主动行动,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控制,力求把污染物消灭在产生之前。通过采用各种预防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废物削减下来是可能的,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常常无需任何费用调整就能得到实施,同时还能取得可观的效益。

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近年来,荷兰在防止污染和回收废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例如:95%的煤灰料已被利用作为原料;85%的废油回收作为燃料;65%的污泥用作肥料;家庭的废纸和废玻璃已有一半以上被收集分类和再生利用。

以上种种理论与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美国国会1990年10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把污染预防作为美国的国家政策,取代了长期采用的末端处理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业企业通过源头削减,包括:设备与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进、产品重新设计、原材料替代以及促进生产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在组织、技术、宏观政策和资金方面做了具体的安排。这就是“清洁生产”。

欧洲许多国家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例如欧共体委员会1977年4月制订了关于“清洁工艺”的政策;1984年、1987年又制订了欧共体促进开发“清洁生产”的两个法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极为重视发达国家这一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转移,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我国也开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开始着手进行清洁生产的立法。

由清洁生产的含义可以知道,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的思想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全方位受益。“末端治理”要向“清洁生产”转化。

需要指出的是,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不能相容。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治理,因为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会产生污染物。比如,绝大多数企业生产总要用水,用水就意味着废水排放的可能;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比如汽车、家用电器总会因耗损而被废弃。“零排放”在目前还是一种难以达到的理想状态,我们必须先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然后再对不得不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也就是说,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将紧密结合,长期并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略)

与传统的末端治理污染相比,清洁生产有哪些特点?

一是清洁生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重在“治”。清洁生产则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和设备,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重在“防”。

二是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传统的末端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立在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的基础上,清洁生产则是总内涵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三是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传统的末端治理不仅治理难度大,而且投入多,运行成本高。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则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最大限度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和成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提高,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末端污染转换为前端污染。把汽车排放污染转换为炼油工厂的排放污染。这环保,从何说起?特斯拉什么的新能源汽车,同样是把末端污染转换为前端污染,把分散污染转换为集中污染,其根源目的和环保无关,环保只是一个附加价值,这个附加价值到底是多少还有待考证,其本质是油气资源越来越少,需要新的能源替代产品。

越大的设备越能有效控制污染,一台汽车的能量利用率绝对比电厂低,况且还有光、水,风,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自然更环保

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

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 课程名称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建筑业也逐渐开始朝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筑环保

第一章引言: (4) 第二章关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6) 2.1清洁生产 (6) 2.1.1清洁生产的概念以内涵: (6) 2.1.2清洁生产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6) 2.1.3现阶段中清洁生产的一些问题 (6) 2.2循环经济: (7) 第三章建筑业 (7) 3.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 (7) 3.2建筑设计环保 (8) 3.3建筑业材料循环使用 (9) 第四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第一章引言: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仅在化工行业,绿色环保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在现有的建筑业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的科学环保性愈发突出的显现出来。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趋明显。尽管我们看到了我们经济与科技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但是我们还是越来越感到环境对我们工业社会的攻击。比如温室效应,近几年来我们周围感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夏天温度极高,冬天温度变化太大,甚至这些变化从一般行到全球性了。当然,反过来导致我们的资源比如煤,天然气等等宝贵资源已经出现紧缺,但是我们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生,我也很乐观的看到了自动控制带来的便捷和舒适,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因为我们追求的便捷和所谓的舒适,所以我们的能源以及资源现在都在大规模的减少,我们引以为豪的山西煤矿,现在我们已经在担心了,我们国家的过度开发,就是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出口。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依赖出口的大国,我们出口的资源,比如煤,稀土等等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现在大量的有计划的向各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进口大量的煤,稀土等宝贵资源来储存,为了就是为以后的资源匮乏做好准备。虽然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至少不应该为了短暂的经济效益,而严重破坏我国国有的丰富资源,我们是资源大国,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是消耗资源的大国,我们的人均占有资源是贫穷的,我们应该将我们自己的资源好好利用。 现在我们国家的政策变化最大的就是生产就要付出治理的带价,谁生产谁治理。这是一个好的方案。我们科技的高速发展也足以说明我们的科技是足够的发达,我们能生产,我们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但是我们就能够治理环境的部分污染。最主要的是我们不是想着破坏了之后去治理,而是想着在生产的同时给予治理,我们都知道治理的痛苦,但是我们都知道污染的后果。我们的环境已日趋恶劣,

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关键词: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污染控制、循环经济 一、清洁生产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产业革命后,随着人类实践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索取和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强,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公害病、酸雨等各种环境恶化问题随之显现。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污染仍然采取“末端治理”这一被动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系列严重问题。控制和处理工业污染物需要投入大量人员、技术和资金,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资源和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被处理或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末端控制投入高、费时费力,与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因此,末端污染治理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否则发展将无法继续。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选择新的健康的发展方式,而清洁生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什么是清洁生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了各国开展的污染预防活动,并加以分析提高后,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其定义为: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2、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有害影响; 3、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的区别和联系 清洁生产是指以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为手段, 目的是提高污染防治效果,降低污染防治费用,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清洁生产可以理解为工业发展的一种目标模式,即利用清洁能源、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的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同时,实现清洁生产,不是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来改进生产活动,而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这样一个原则,考察工业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以期协调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 IS014000系列标准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先进体系。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它是自愿性的管理标准,为各类的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方法。旨在指导并规范企业(及其它所有组织)建立先进的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的行为标准。它适用于任何规模与组织,也可以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从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的新思想,新措施,是九十年代环境保护发展的新特点。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⑴侧重点不同:清洁主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改进生产、减少污染产出为直接目标。而ISO14000标准侧重于管理,强调标准化的、集国内外环境管理经验于一体的、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 ⑵实施目标不同:清洁生产是直接采用技术改造,辅以加强管理。而ISO14000标准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优良的管理,促进技术改造。 ⑶审核方法不同:清洁生产中以工艺流程分析、物料和能量平衡等方法为主,确定最大污染源和最佳改进方法,环境管理体系中则侧重于检查企业自我管理状况,审核对象有企业文件、现场状况及记录等具体内容。 ⑷产生的作用不同:清洁生产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环保思想,使企业环保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中来,ISO14000标准为管理层提供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环境管理纳入其管理之中,让所有的职工意识到环境问题并明确自己的职责。 由此可知,清洁生产虽然强调管理,但技术含量较高;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污染预防为主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ISO14000标准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机制、组织保证;清洁生产为ISO14000提供了技术支持。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 洁 生 产 与 末 端 治 理 姓名:韩金城 学号:200925050133 班级: 09机制1班 日期: 2011年6月

中州大学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论文 目录 前言 (3) 1 清洁生产概述 (4) 1.1 定义 (4) 1.2 内涵 (4) 1.3 实现清洁生产的意义 (5) 1.4 产生和发展 (7) 2 末端治理技术介绍 (8) 2.1 定义 (9) 2.2 局限性 (9)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9) 3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10) 3.1 传统的污染模式 (10) 3.2 末端治理的弊端 (10) 3.3 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比较 (11) 3.4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13) 4 开展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16) 参考文献 (17)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前言 清洁生产当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体现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是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转变。 在全球范围内,清洁生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是一项防污染的最佳战略,因而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亦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为以清洁生产及综合应用为主的预防治理战略。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组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第二,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了组织的负担。 论文首先对“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分别进行阐述,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区别以及它们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字: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保

绿色化工与绿色环保考试题目

1、化工生产中使用的传统溶剂有何危害? 危害:绝大部分都是易挥发、有毒、有害的。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导致并加剧人们的肺气肿、支气管炎、甚至诱发癌症病变;还能导致谷物减产、橡胶硬化和织物褪色,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还会污染水体,毒害水生动物及影响人类的健康饮水。挥发性有机溶剂在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危害。 2、何为临界点?何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有哪些性质特点? (1)纯物质的临界点(CriticalPoint)是平衡气液相的密度相等的点,即物质呈气液平衡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 (2)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简称SCF)是指处于临界温度TC与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 (3)特性:超临界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性:既具有与液体接近的密度,使其具有与液体相当的溶解能力;又具有与气体接近的粘度和扩散系数,使其具有良好的传质传热性能。超临界流体对状态参数的改变十分敏感,温度和压力较小的变化就会使流体的性质发生较大的改变。超临界流体内部的分子和原子处在激烈的高能量热运动状态,它能加速和促进反应物质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化学和物理反应。 3、超临界流体有哪些用途? 4、超临界流体萃取有何优点? 1、概念:绿色环保、水体、水体污染 1)绿色环保是指在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需求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无污染、清洁生产和后续产品资源化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工艺要求。 2)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3)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2、污水中的污染物分哪六大类?P140 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石油类污染物、其他种类污染物。3、化工废水污染有何特点? 1)排放量大。2)污染物种类多。3)污染物毒性大,不易生物降解。4)所含有毒污染物较多。5)水量和水质视其原料路线、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有很大差异。6)污染范围广。 4、水体的水质指标有哪些? ①悬浮物、②有机物浓度1)生物化学需氧量2)化学需氧量3)总有机碳4)总需氧量③pH 值④污水的细菌污染指标⑤污水中有毒物质指标。此外,还有温度、颜色、放射性物质浓度等反映水体污染情况的指标。 5、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方法有哪几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按处理过程中污染物性质变化情况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分离法和转化法。 6、什么是固体废物? 7、为什么说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原料”?

清洁生产内涵

清洁生产 中文名称:清洁生产 英文名称:clearer production 定义:为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中一类生产方式。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新定义为: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 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目录 定义 内涵 历史必然性 产生及发展 过程

微观措施 定义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美国环保局的定义:在美国,清洁生产又称为“污染预防”或“废物最小量化”。废物最小量化是美国清洁生产的初期表述,后用污染预防一词所代替。美国对污染预防的定义为:“污染预防是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厂地所产生的废物量力它包括通过源削减(源削减指:在进行再生利用、处理和处置以前,减少流入或释

浅谈企业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与传统末端治理的利与弊

浅谈企业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与传统末端治理的 利与弊 随着矿山经济的发展,xxxx集团下属的XX矿业以陈明为总经理的领导班子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改善员工的生产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于2011年底启动了天鸥矿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我们知道,清洁生产对矿山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工程,大多数员工初始总是把清洁生产与文明生产等同起来。很明显,员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有待提高,清洁生产的意识有待加强。为此,笔者就企业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与传统末端治理的利弊谈点个人的看法。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其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根据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第一,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第二,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企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企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

济效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就是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八字”方针。 目前,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环境管理机制仍在运行,就其特点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验收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管理,对建成的项目通过排污收费、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等制度进行环境管理,这种管理强调对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减排和环境风险降低,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资源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浪费的资源还要消耗其他的资源和能源去进行处理,这是很不合理的。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处理,都是采取传统的末端治理(事后处理)的办法进行,这种末端治理的办法作为国内目前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仍然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有些污染废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废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废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治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能回收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加大,产品成本增加,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浅析清洁生产 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战略措施。 清洁生产是在回顾和总结工业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产品和生产过程预防污染的一种全新战略。它综合考虑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风险(资源和环境容量)、成本和经济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清洁生产突破了过去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对策的局限,将污染预防纳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清洁生产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而清洁生产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化食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总结归纳,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对服务而言,清洁生产时指将预防战略结合到环境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清洁生产的重点与目的 清洁生产的观念主要强调三个重点: 1、清洁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2、清洁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3、清洁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

清洁生产审核评价与验收指引环保部

附件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保障清洁生产审核质量,指导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是指企业基本完成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在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可行性分析后和中/高费方案实施前的时间节点,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规范性、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真实性、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审查的过程。 本指南所称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在企业实施完成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后,对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绩效、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情况及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综合性评定,并做出结论性意见的过程。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国家考核的规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需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和“申请各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财政资金的企业”以及从事清洁生产管理活动的部门,其他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的企业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第四条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应坚持科学、公正、规范、客

观的原则。 第五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组织清洁生产专家或委托相关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工作。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第六条地市级(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范围提出年度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名单及工作进度安排,逐级上报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确认后书面通知企业。 第七条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应向本地具有管辖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相应的技术佐证材料; (二)委托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提交《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十六条中咨询服务机构需具备条件的证明材料;自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按照《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要求提供相应技术能力证明材料。 第八条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清洁生产审核过程是否真实,方法是否合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是否能如实客观反映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情况等。 (二)对企业污染物产生水平、排放浓度和总量,能耗、物耗水平,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情况是否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的选择是否反映了能源、资源消耗、废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清洁生产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科学、规范;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改善。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的定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 清洁生产定义及内涵 1.1 清洁生产定义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1.2 清洁生产(简写CP)内容 CP既是一种战略体现于宏观层次的总体污染预防,又可以从微观上体现于企业采取的预防污染措施。在宏观上,CP的提出和实施使环境进入决策如工业行业的发展规划、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发行以及管理模式的完善等都要体现污染预防的思想。如我国许多行业、部门提出严格限制和禁止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产品发展,对污染重、质量低、消耗高的产品实行关、停、并、转等等,都体现了清洁生产战略对宏观调控的重要影响,也体现着工业管理部门对清洁生产的日益深刻的认识。 在微观上,CP通过具体的手段措施达到工业全过程污染预防。如清洁工艺、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分析等,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针对某个企业而言,推行清洁生产主要应用清洁生产审计,即由企业对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进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在检查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耗水、耗能废物的来源、数量以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全过程定量评估,运用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原理,找出不合理排污点位,确定削减排污方案,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2.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 国际标准组织认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管理体系的这一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价和持续环境政策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规划活动、责任、实践、步骤、流程和资源。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旨在指导并规范企业(及其它所有组织)建立先进的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的管理行为标准。它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比较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优缺点比较 引言: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都是有关环境保护的两种措施,在过去的几十或者说几百年内,人类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前者为主,上世纪后半叶,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和环保方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瞩目。那么,这两种环保措施究竟有何相似与不同之处呢二者又和本质区别呢是不是前者就注定要被淘汰而后者就一定没有缺点呢 一;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更多的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 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有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 (1) 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的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又如硫酸生产中,如果认真控制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使烧出率提高%,对于10万吨/年的硫酸厂就意味着每年由烧渣中少排放100吨硫,多烧出100吨硫,又可多生产约300吨硫酸。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的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末端控制的环保管理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资源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浪费的资源还要消耗其它的资源和能源去进行处理,这是很不合理的。 (2) 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处理,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目前各企业投入的环保资金除部分用于预处理的物料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外,大量的投资用来进行污水处理场等项目建设。由于没有抓住生产全过程控制和源削减,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很大,所以需要污染治理的投资很大,而维持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也非常巨大。目前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料流失严重,提高了物耗和产品成本,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受到双重的经济负担。 (3)现有的污染治理技术还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 如废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废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处理产生含重金属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都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二;清洁生产 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新将清洁生产定义为: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从上述清洁生产的

浅谈绿色环保

浅谈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今中国或全球环境的现状,指出当今环境保护主要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挑战,同时也提出环境保护的机遇性。此外在分析环境保护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行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约资源等方面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与本质,还对如何具体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约资源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仅在化工行业,绿色环保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在现有的建筑业中,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的科学环保性愈发突出的显现出来。 一、全球环境概述和我国环境现状 人类漫长的奋斗史中,在改造自然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创造了卓越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中对自然环境的处置失当,特别是不合理的开采和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粮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的加大,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腐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以及森林面积的减小

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处于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境况之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尤为严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北方沙尘暴肆虐;淡水资源的短缺更加无法供应我国十几亿的人口需求;工业化污染的到处排放更致使我国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这对一个处于发展之中的大国无疑是最后怕的隐患,所以,加强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已经刻不容缓。 二、关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项流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科学合理的设计。首要环节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要原则和重要标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产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著名报告中给予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

清洁生产口号(完整版)

清洁生产口号 清洁生产口号 第一篇: 清洁生产口号 1、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坚决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 2、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4、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5、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6、推行清洁生产,增强企业竞争力。 7、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8、从源头抓起,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9、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创建节约型清洁型企业。 10、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 1、依靠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 1 2、提倡合理包装,严禁过度包装。 1 3、推行绿色包装,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1 4、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5、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清洁产品。 1 6、提倡使用绿色建筑和装修材料,防治污染。 1 7、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1 8、清洁生产,重在预防。 1 9、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预防。 20、推行清洁生产,应对入世挑战。 2 1、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2 2、推行清洁生产,重现碧水蓝天。 1、依法节能,持续发展 2、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4、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5、实施资源战略,保障能源安全 6、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7、使用清洁能源,还我碧水蓝天 8、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 9、推广节能灯具,倡导绿色照明 10、节能需要你我他,节水节油靠大家

1 1、因地制宜,发展风能 1 2、发展太阳能,方便千万家 1 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 4、浪费资源、殃及后代,节约资源、造福子孙1 5、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重视环境保护推进清洁生产 2、提倡绿色生活推进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4、保护环境点滴做起清洁生产持续发展等 第二篇: 襄阳市清洁日口号 襄阳市“城市环境清洁日”活动 宣传口号 1、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2、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3、建设优美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积极参与城市清洁日,改善社区卫生面貌 5、环境美才能心情好,大家参与才能城市新 6、优化城市环境,打造魅力襄阳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职工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和谐矿区,特制定本制度。 1、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防止污染,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矿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2、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的方针。 3、环境保护工作执行原则: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环保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规划,矿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有环保内容,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各矿环保工作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矿长是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矿长、各业务科室和队组对分管环保工作负责。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集团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公司各煤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环保副总

成员:各子公司经理、生产技术部部长、机电部部长、 各矿矿长 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由技术部部长负责日常工作,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例会,专门研究解决清洁生产和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环境监督管理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有关地方标准,对超标准排放污染物要制定治理规划,逐步做到量化管理。 2、加强对现有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定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后上岗,建立设备运行记录并认真填写,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严禁随意停运和拆除污染治理设施设备。 3、重视群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环境意识,鼓励职工及外部人员对生产状况提出意见,并通过积极吸收宝贵意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4、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验收。 四、环境污染防治 1、必须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和企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要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提高资源利用率,有计划地控制或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2、积极推广使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可回收多次重复利用的原材料,逐步淘汰污染严

作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有什么区别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有什么区别联合国环境署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由清洁生产的定义可以知道。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从上述清洁生产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而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对工业污染物产生后实施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治理。其着眼点是在企业层次上对生成污染物的治理。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7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执行的工业污染防治方针就是末端治理,其主要措施有[1]:(1)通过颁布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征收超标准排污费,促使企业进行治理;(2)采取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迁等强制手段,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3)对新、扩、改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发展;(4)通过技术改造,提倡并鼓励大搞原材料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5)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0多年来,通过末端治理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也使我国“三废”治理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其成绩是巨大的,应该给予肯定。但实践证明,“末端治理”存在着一些弊病[2]:(1)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经济效益低,并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污染物产生量也愈来愈多,无论是治理技术,还是治理设施和设备均不能达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这种污染控制的不经济性,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企业积极性大受影响;(2)资源、能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一些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变成了废物被处理掉或排入环境,造成浪费和污染;(3)“末端治理”往往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只是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转移,特别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往往在新的介质中转化为新的污染物,形成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 因此,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调整污染防治战略势在必行。清洁生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的。 清洁生产的实施可以达到节省能源、降低物耗、减少污染和节省防治污染的投入的目的,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清洁生产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求:(1)资源的永续利用;(2)环境容量的持续承受能力。实施清洁生产恰恰能满足这两个基本要求。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套用、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设备、改进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又节约了资源、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清洁生产减少了末端治理的压力和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由于污染物在源头削减,既减少了含有毒成份原材料的使用量,又提高了原材料的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它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出的无毒、无污 1 建筑材料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为社会带来巨大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材料(主要

指水泥、混凝土、粘土砖及产生污染的化学建材)的生产和使用不仅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主要消耗者,而且也是人类生存空间的主要争夺者,是人居环境污染的重要责任者。据统计,我国建材产品每年消耗粘土、 公 排 到8 18 将严重影响地球环境,使地球温室效应加剧。传统的建材工业已经成为资源用量最多、能源消耗最多、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

另一方面,人们为改善居住条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人们对居室的要求不再是遮风避雨、维持生存,而是追求更为舒适和有利于身心健康,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到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型建材就 度增加,氡气体是形成肺癌的重要原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建筑及装饰材料对人居环境所产

生的负面效果,认识到美化居室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作代价,健康意识渐浓的现代人,正急切地期待绿色材料进入家庭。 在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物一般来自六个 砂、碎石;金属、塑料、木材等行业加工产生的金属屑、木屑、碎塑料、碎玻璃等;卸老旧建筑物的碎砖、碎瓦等大大增加了固态废弃物排放量。

④原材料的开采占用大量的土地。 ⑤噪声污染。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的机械会发出强烈的噪声,它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⑥其他污染。家庭装修中所使用的各种装饰材料会释 材( 如果 亿t 以上,全国建材工业每年排放的CO2达8亿多t以上。这些气体不但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又对建筑材料产生影响作用。大气中CO2浓度的增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它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见表1-1:清洁生产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的途径去实现“清洁的生产“的,与末端治理相比,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⑴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传统末端治理侧重于“治”,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侧重于“防”,从产生污染的源头抓起,注重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源削减”,尽量将污染物消除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且对最终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⑵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则是从改造产品设计、替代有毒有害材料、改革和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物料循环和废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调动了组织的积极性。 清洁生产一经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推进和实践,其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可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它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表1-1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项目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 思考方法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产生时代80年代末期70~80年代 控制过程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 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控制效果比较稳定受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产污量明显减少间接可推动减少排污量减少减少 资源利用率增加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减少增加(治理污染消耗) 产品产量增加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降低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增加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治理污染费用减少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污染转移无有可能 目标对象全社会企业及周围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