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财政工具而采取的各项财政措施的总和。

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4.税收——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5.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

6.公债——是政府凭借信用融资取得的收入。

7.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水平下降、总需求减少和国民收入减少的作用。

8.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9.基础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

10.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可能为了应付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持有少量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

11.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因挤兑风潮而倒闭,同时也为了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所吸收的每一笔存款,通常会规定一个必须备有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

12.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其收受的商业票据拿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利率。

1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14.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1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解答: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上述四项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他们间往往存在矛盾,政策目标的选样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具体而言,除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多一致性之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

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关系矛盾;“*”表示目标关系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0”表示目标相同。

2.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银行活期存款总额与初期存款比率称为存款创造乘数。由于在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及存在现金漏出与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创造乘数为D d c e 1

k r r r =++,所以存款创造系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出比率成反比。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解答: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当局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经常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政策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道义上的劝告与规定利率上限。

4.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解答: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以及影响范围广等优势。因而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中央银行稳定经济最灵活的政策手段,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政策手段。

5.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解答:对于何时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关键要看调节国民经济的哪个方面以及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以刺激总需求为例,如果要刺激私人投资,最好使用财政政策中的投资补贴政策;若刺激消费,则可采用增加转移性支出和减少所得税的财政政策。由于IS 曲线与LM 曲线都会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当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当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越陡直,财政政策效果也越大。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6.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解答:对于何时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关键要看调节国民经济的哪个方面以及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以刺激总需求为例,如果要刺激投资中的房地产建设,就应采取货币政策。由于IS 曲线与LM 曲线都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当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越陡直,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7.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解答:“凯恩斯陷阱”也称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这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大,应采取财政政策。

8.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解答:经济的“古典区域”是指LM曲线的垂直阶段。它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大,因此应采取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9.如何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克服“滞胀”?

解答:当通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首要目标。此时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解答: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预缴进口保证金;⑥其它政策工具。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它是指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2.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解答: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经济体系中侧重不同的领域,具备的不同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两者必须紧密配合,取长补短。(1)调节的范围不同。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2)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反之,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而言带有更为鲜明的总量特征,因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能够直接管理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部门,正是运用货币政策对之加以调控;同时,商业性金融信贷自身的市场化经营原则要求银根松紧的变化大体一视同仁地覆盖其全部资金运动,贷款差别利率等旨在区别对待不同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以调节结构的手段,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和发挥作用,并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日趋有限。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都服务于相同的宏观经济目标,但侧重点不同,各自对于不同目标的作用,便有所区别。比如,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收入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居先;在稳定物价方面,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则排在首位。(3)调节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有税收、预算支出、公债、财政补贴、贴息等,货币政策所凭借的手段,则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贷款安排等。(4)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空间不同。例如,人们可以把货币政策比作一根拴在经济之车上面的绳子,认为当经济向上步入通货膨胀时,它可以拉住其别走太远,但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而无力向上爬坡时,它却无法推动。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经济运行状况下,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差异。一般而言,货币政策长于应对通货膨胀阶段的问题,而财政政策在应对内需不足、解决通货紧缩阶段的问题时更具优势。(5)两大政策所调控的资金所遵循的经济运行机理不同。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是按照追求微观直接效益(利润)目标的市场原则展开竞争的,只愿意“锦上添花”,即按照商业化原则投向尽可能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和状态良好的企业,这对于商业性金融而言是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与此不同,财政政策下的资金运作在承认市场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并且应该超越微观直接效益的眼界而注重追求长远、综合、宏观、社会的效益,财政政策可以和必须在关注基本民生、施行“雪中送炭”式的支持扶助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政策的时差与调节的时滞不同。一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批准这样一整套程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差较长;而货币政策由于通常是由具备较强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人数不多的高级决策层所制定,其时差较短。调节时滞,是指政策从其调节动作的发生到调节效果的显现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由于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运用某些强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由于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作用于调节对象,其时滞长于财政政策。

3.论述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和LM曲线斜率的关系。

解答:(1)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 曲线的斜率有关。设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选取两条不同斜率的IS 曲线:IS 1与IS 2曲线,其中IS 2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比IS 1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初始状态下,它们与LM 曲线均在E 0点相交,因此,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向右平移的距离是E 0E 3,即IS 1曲线、IS 2曲线向右分别平移到IS 1'和IS 2',与LM 曲线分别相交于E 1点与E 2点,新的均衡利率与产量组合分别为(r 1,y 1)与(r 2,y 2),明显有y 1

4.论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 和LM 曲线斜率的关系。

解答:(1)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 曲线的斜率有关。设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选取两条不同斜率的IS 曲线:IS 1与IS 2曲线,其中IS 1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比IS 2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初始状态下,它们与LM 曲线均在E 0点相交,因此,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如图(a )所示。现假定货币当局实行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一笔货币供给量ΔM 时,LM 曲线向右平移,由原来的LM 1移至LM 1',与IS 1曲线、IS 2曲线分别相交于E 1点、E 2点,新的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分别为(r 1,y 1)与(r 2,y 2),从图形上可以看出,y 1

(a )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r 0r 1r 21 0 2 3 (b) 财政政策效果因LM 曲线斜率而异

1 0

2

3 y

政策效果越小。同理可以分析得出,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同样力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少,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2)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小与LM 曲线的斜率有关。设定IS 曲线的斜率不变,选取两条不同斜率的LM 曲线:LM 1与LM 2曲线,其中LM 1曲线的斜率比LM 2曲线的斜率大,初始状态下,它们与IS 曲线均在E 0点相交,因此,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如图(b )所示。现假定货币当局实行一项同样力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一笔同样多量的货币供给量ΔM 时,LM 曲线向右平移,平移的距离为E 0 E 3,E 0 E 3=y 0 y 3=Δm ∕k ,即LM 1曲线向右平移至LM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点,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为(r 1,y 1),LM 2曲线向右平移至LM 2',与IS 曲线相交于E 2点,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为(r 2,y 2)。从图形上可以看出,y 1>y 2,即LM 曲线的斜率越大,同等力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同理可以分析得出,LM 曲线的斜率越大,同等力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5.如何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克服经济下滑?

解答: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不十分严重时,可采用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以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尽管会产生“挤出效应”,但对刺激总需求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的供给量可以抑制由于货币供给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采用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紧缩货币提高利率,从货币供给方面控制通货膨胀;通过紧缩财政,降低总需求水平,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同时防止利率上升过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十分严重时,可采用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组合,通过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消除财政赤字,但又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防止由于财政过度紧缩引起的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用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这样能有力地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但提高了利率水平,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克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保持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刺激了经济。 (a )货币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r 0

r 2

r 1 LM 1 LM 1' IS 1

IS 2 O E 1

E 0 E 2 E 3 1 0 y 2 y 3 y (b )货币政策效果因LM 曲线斜率而异 r IS O y LM 1 LM 1' LM 2 LM 2' r 0 r 2 r 1 2 0 1 3 E 0 E 3 E 2 E 1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十五章 分式 一、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 A B ,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四则运算: 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c c c ±±= 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 a c ad cb b d bd ±±=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 b d b c bc ÷=?= 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 n n a a b b ?? = ???

8.整数指数幂: ⑴m n m n a a a +?=(m n 、是正整数) ⑵() n m mn a a =(m n 、是正整数) ⑶()n 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 ⑷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m n >) ⑸n n n a a b b ?? = ??? (n 是正整数) ⑹1 n n a a -=(0a ≠,n 是正整数) 9. 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第一课时 Section A(1a~2d) 01基础过关Ⅰ、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单词。 1、The ________(背包) is too big for me、 Please show me another one、2、The bell is ________(响)、Lets begin our class、3、 I have ________(完成) my homework、 Lets play football now、4、 Mike ________(睡过头) this morning and went to school late、5、 Jane often helps her mother ________(洗) clothes on weekends、Ⅱ、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6、 Everyone thinks the new TV plays ending is ________(expected)、7、 The boy kept ________(watch) TV the whole afternoon、8、 We were late for the film Roman Holiday,but ________(luck) we didnt miss much、9、 Linda,there is only a little time left、 We have to walk ________(quick)、 10、 Tom always ________(brush) his teeth once a day、Ⅲ、单项选择。( )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气体中,各种组成气体可以各自互不影响地充满整个体积,他们的行为可以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一样,为什么? 答: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成分,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则其混合物也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成气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遵循状态方程pV nRT =。 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是否适用于实际气体混合物? 答:否。只有当各组成气体的分子不具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时,处于混合状态的各组成气体对容器壁面的撞击效果如同单独存在于容器时的一样,这时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才成立,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混合气体中如果已知两种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数x A >x B ,能否断定质量分数也是ωA >ωB ? 答:否。i i i eq x M M ω=?,质量分数还与各组分的摩尔质量有关。 5.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是1 mol 氧气和3.76 mol 氮气混合构成(即x O2=0.21、 x N2=0.79),所以0.1 MPa 、20°C 的4.76 mol 空气的熵应是0.1 MPa 、20°C 的1 mol 氧气的熵和0.1 MPa 、20°C 的3.76 mol 氮气熵的和,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计算各组分熵值时,应该使用分压力,即(,)i i s f T p =。 6.为什么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能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1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C 所需热量。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满足理想气体的两点假设,各组成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因存在其他气体而受影响。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广延参数,具有可加性。所以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 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是强度参数,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7.为何阴雨天晒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则容易干? 答:阴雨天空气的湿度大,吸取水蒸气的能力差,所以晒衣服不易干。晴天则恰恰相反,所以容易干。

理论第十二章练习题+真题

1.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信息=( )”表示[单选题] A.数据+背景 B数据+符号 C.数据+文字 D.数据+图像 E数据+计算机代码 2.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结合而成。[单选题] A.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B.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C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加工技术 D.信息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 E.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 3.关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包括个人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 B.涉及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健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 C.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已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D.健康数据的云数据化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E.大数据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信息成本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和潜力 4.调查问卷的保存方法争取的是()[单选题] A.按照时间前后顺序放置即可 B.不需要专人管理 C.不需要上锁以便随时查阅 D.应指定专人管理 E.随意放在科室空余的空间 5.关于SOAP格式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0一客观资料 B.P—评估 C.A一主观资料 D.S一计划 E.S一评估 6.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者重量、速度等物理量的叫做()[单选题] A.定位数据 B.定性数据 C.定量数据 D.定时数据 E.模拟数据 7.下列数据库的变量中,不能称为解释变量的是()[单选题]

A.反应变量 B.协变量 C.分类变量 D.指示变量 E.分组变量 8.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叫做()[单选题] A.信息 B.数字 C.数据 D.计算 E.数值 9.下列选项属于社区人口学资料的是()[单选题]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社区疾病谱 D.社区死亡顺位 E.平均寿命 10.( )是指健康医疗活动产生的数据的集合。[单选题] A.物联网 B.健康云 C.云计算 D.健康医疗大数据 E.移动医疗 11.有关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原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对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不再建立健康档案 B.健康档案的管理不能远离医务人员 C.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不要求统一建立 D.对接受上门服务的人群要一个家庭建立一套 E.通过健康档案的有效管理,要能体现连续服务的特点 12.信息本身的( )是指信息是可以识别的。[单选题] A.可扩充性 B.可共享性 C.可识别性 D.可存储性 E.可再生性 13.下列不属于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意义的是()。[单选题] A.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B.有助于降低卫生服务医疗费用

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15.1分式 1.分式的概念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 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情况 需要满足条件? 例子 分式B A 有意义 分母0≠B 已知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式B A 的值为0 分母0≠B 且分子A=0 已知 当x 为何值时,分式值为0? 特别注意:1 π不是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M B M A M B M A B A ÷÷=??=(其中0,0≠≠B M ,且M B A ,,均表示的是整式) 【分式的约分】首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再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 【分式的通分】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2 42+-x x 2 42+-x x

方法 例子 找 公因式 (1)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先找 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它们的积就是公因式 (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再按(1)中的方法找公因式 找 最简公分母 若分母为单项式: 1.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2.找各分母所含所有因式或字母 的最高次幂。 3.所得的系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若分母为多项式: 1.先把分母因式分解。 其余步骤同分母为单项式。 ⑵ §15.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注意: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应该通过约分进行化简。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法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想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把分子相加减。 3.分式的乘方 【乘方法则】n n n b a b a =?? ? ?? 【零指数幂】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负整指数幂】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 次幂的倒数。 3 43123) 1(ab c b a -2 222444) 2(b a b ab a -+-231 x xy 125 ⑴ , 4 ,)2(12 2—x x x -

第12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2章 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 (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 (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3)的说法也不正确。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 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

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 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 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于是 (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 (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 (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 复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复习题解答 1、 为什么气泡、液滴、肥皂泡等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的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质就是什么? 答:这些现象的本质就是:表面层分子总就是受到本体内部分子的拉力,有进入本体内部的趋势,即总就 是使表面积缩小到最小的趋势,因为相同体积的球形表面积最小,所以都成球形,而玻璃管口加热后变为 圆口也就是减小曲率半径((缩小表面积)。 2、 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象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本原理:(1)人工降雨,(2)有机蒸馏中加沸石,(3)毛细凝聚,(4)过饱与溶液、过饱与蒸汽、过冷液体等过饱与现象,(5)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6)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要在药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剂。 答:都用开尔文公式RTlnP/P 0=2 r m/ρR’或RTlnP 1/P 2=(2 r m/ρ)*(1/R 1′-1/ R 2′)或RTlnS/S 0=2 r m/ρR’或 RTlnS 1/S 2=(2 r m/ρ)*(1/R 1′-1/ R 2′)来解释。 3、如图所示,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试问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 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答:接通后小泡变小,大泡变大,即小气泡的附加压力Ps 大于大气泡的附加压力,当达平衡时两气泡的曲 率半径相等。 4、因吉布斯自由能越低,体系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趋势。请说说纯液体、溶液、固体就是如何降低自己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 答:纯液体通过缩小表面积来降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溶液通过减小表面积与表面吸附两种途径来降低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对表面活性剂产生正吸附(Pi= -a i /RT(dr/da i ),对非表面活性剂产生负吸附。固体通过 吸附气体分子或液体分子来降低体系吉布斯自由能。 5、为什么小晶粒的熔点比大块的固体的熔点略低而溶解度却比大晶粒大? 答:根据开尔文公式RTlnS 1/S 2=2 r m/ρR’说明小晶粒的溶解度大于大块固体的溶解度(因为相同质量的 小晶粒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大于大晶体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因为熔点就是三相平衡点 , ∵RTlnP 小/P 大=(2 r m/ρ)*(1/R 小-1/ R 大),小晶体的蒸汽压大于大晶体的蒸汽压,所以小晶体的熔点比大晶

第十二章 存货 (2003)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存货复习思考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企业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材料是( ) A 原材料 B 辅助材料C修理用备件 D 低值易耗品 2.生产上经常需用并规定有消耗定额的各种材料,在领用时应填制( ) A 限额领料单 B 领料单 C 领料登记簿 D 退料单 3.在下列外购材料业务中,( )情况产生了在途物资 A 货款付清,同时收料 B 付款在前,收料在后 C 收料在前,付款在后 D 根据合同规定, 预付货款 4.企业在材料收入的核算中,需在月末暂估入账并于下月初红字冲回的是( ) A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B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未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C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但未入库的材料 D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未到,但已入库的材料 5.某企业月初库存材料1000吨,每吨10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0吨,每吨110元,另外购买3000吨,每吨120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 ) A 110 B 111.67 C 113.33 D 12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会计实务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项目有( ) A 支付的买价 B 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 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 2.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项目有( ) A 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 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 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 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3.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 A 个别计价法 B 先进先出法 C 后进先出法 D 加权平均法 4.企业在进行存货清查时,对于盘亏的存货,要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经过批准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别记入( )账户. A 管理费用 B 其他应付款 C 营业外支出 D 其他应收款 三.判断题 1.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采购成本. ( ) 2.在购买原材料时,如果期末原材料已到达且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则企业可以先不进行账务处理,等到下月发票账单到达以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 3.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 ) 4.存货清查中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1.在正的外部性的例子中() A.私有市场产量不足 B.私有市场产量过多 C.效率要求政府实施税收 D.市场价格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 2.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自然垄断部门的垄断行为() A.不管的 B.加以管制的C.尽量支持的 D.坚决反对的 2.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 A.私有市场产量不足 B效率要求政府实施补贴 C.市场价格低于有效价格 D.市场价格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 3.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4.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以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二、判断题 1.只要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就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2.正的外部性会导致资源的供给不足。() 3.负的外部性会导致资源的供给不足。() 4.在科斯定律条件下,只要产权是明晰的,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5.只要产权是明晰的,产权的初始界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没有影响。() 6.一体化的组织成本一定低于市场交易成本。() 7.政府干预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改善市场运行状况。() 8.在治理污染时,出售的许可证的激励作用类似于征税的作用。 三、计算题

1.某果园与养蜂场相邻。果园、蜂厂的成本函数分别为,,,分别为水果、蜂蜜产量,单位(千克);水果、蜂蜜的价格分别为3元/千克.2元/千克。 (1)果园、蜂场独立经营,其产量各为多少? (2)果园、蜂场是否有动力一体化? 2.某污染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函数为,污染给社会带来的边际成本为,市场需求函数为,(为价格,为产量)。 (1)假定企业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均衡产量、价格分别是多少? (2)社会最优产量是多少? (3)为减少污染,政府拟按产量对企业征收污染税。最优税率应为多少? 四、问答题 1.下面每种情况均涉及到外部性。试指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或两者兼而有之;并解释为什么自由市场对所述商品会生产得过多或过少。 (1)从事研发的企业; (2)排污企业; (3)在公园中心举行音乐会; (4)吸烟。 2.完全禁止污染活动是一个好的想法吗?为什么? 3.设想A喜欢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而这干扰了他的众多邻居休息。那么,产权将如何配置?效率较高。如果A的众多邻居都喜欢在夜间听摇滚乐,只有极少数几个邻居不喜欢,那么,产权将如何配置?效率较高。 如果A只有一个邻居B,且A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干扰了B的休息。矛盾将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 4. A 5. 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计算题 1.(1)A产量为150,B产量为200;(2)有。

15章分式知识点总结

15章《分式》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学习日期:________ 15.1 分式 1、分式的条件:分母中含有__________.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x 21 )1(x -41)2(x y +-11)3(32)4(+x y x 1)5(+ab 1)6(87 )7(- 2、若B A 有意义,则________. 若B A 无意义,则________. 例2:当x__________时,533 2-+x x 有意义。 3、若,0=B A 则___________. 例3:(1)当x=______时,分式.011 2=--x x (2)当x=______时,分式.022 =+-x x 4、分式的基本性质 )0(,≠÷÷=??=C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例4:化简求值:32 2)(2y x y xy x -+-,其中x=1,y=-2. 5、通分 ★确定最简公分母: ① 数字:_____________ ② 字母:_____________ ③ 先找________,剩下的因式相乘。 例5:(1)通分:b a 221,265 ab (2)通分:)2(1 +x a ,)2(1 +x b

15.2 分式的运算 1、乘除法:_________________ 例1:计算:(1) (2) 例2: 4、整数指数幂:=-n a _______)0(≠a 5、科学计数法 例3:将30纳米(1纳米=10-9米)用科学计数法记为_________________米。 15.3 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 例1:解分式方程 (1); (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小结与复习3

单元评价检测(五) 第十五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对民众关注度非常高的热词“雾霾”进行了解读.为了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与雾霾的天人交战,关键在人,气象条件不利是雾霾形成的外因,污染排放加剧则是内因.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将 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5×10-5 B.0.25×10-6 C.2.5×10-5 D.2.5×10-6 【解析】选D.0.0000025=2.5×10-6. 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解析】选A.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3-x2≠0,即x≠±. 3.化简:-的结果是( ) A.m+n B.m-n C.n-m D.-m-n 【解析】选A.-===m+n. 4.分式方程+=2的解是( ) A.x=1 B.x=-1 C.x=3 D.无解 【解析】选C.方程两边同时乘(x-1)(x+1),得 (x+1)+2x(x-1)=2(x-1)(x+1),解得x=3.

检验:把x=3代入(x-1)(x+1)=8≠0,即x=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3. 5.化简:÷的结果是( ) A.-a B.a C. D.1 【解析】选B.÷=×=a. 6.(2013·本溪中考)某服装加工厂计划加工400套运动服,在加工完1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共用了18天完成全部任务.设原计划每天加工x套运动服,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18 B.+=18 C.+=18 D.+=18 【解题指南】首先考虑本题列方程是根据题目中的哪个等量关系,观察各个选项可以发现是根据总天数为18天构造方程,然后结合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列出方程. 【解析】选 B.采用新技术前的工作时间=160÷x;采用新技术后的工作时间=(400-160)÷(1.2x);根据总时间为18天,得+=18. 7.(2013·贵港中考)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m>-1 B.m>-1且m≠0 C.m≥-1 D.m≥-1且m≠0 【解析】选 B.=-1,x+1=-m,x=-m-1,因为方程的解是负数,因此-m-1<0,解得m>-1,m=0时,方程不能成立,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1且m≠0.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十五章分式全章小结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分式全章小结(一)综合复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分式的加、减、乘、除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4、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通过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运算、应用. 2.难点:分式的通分以及分式方程的“建模”. 3.关键:把握分式的基本性质,领会算理. 一、知识结构

二、重要知识与规律总结 (一)概念 1、分式: A B (A 、B 为整式,B ≠0) 2、最简公分母: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3、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二)性质 1、分式基本性质:A A M A M B B M B M ?÷==?÷(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幂的性质: 零指数幂:0a =1(a ≠0) 负整指数幂:1 n n a a -= (a ≠0,n 为正整数) 科学记数法:a ×10n ,1≤| a |<10,n 是一个整数。 (三)分式运算法则 分式乘法:将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即a c ac b d bd = 分式除法:将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 a c a d ad b d b c bc ÷=?= 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a c a c b b b ±±= ;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a c ad bc ad bc b d bd bd bd ±±= ±= 分式乘方:()n n n a a b b =(b ≠0)

(a≥0,b>0) 1、解题思想: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转化方法:去分母(特殊的用换元法)。 3、转化关键:正确找出最简公分母。 4、注意点:注意验根。 三、学习方法点拨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两个分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因此,整式的除法是引入分式概念的基础。 2、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情形类似,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的情形进行类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把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去掉,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必须进行检验。学习时,要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检验的必要性,并会进行检验。 4、由于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绝对值较小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四、布置作业:课本第15章复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强化复习,首先让学生系统的综合本章

第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国 D 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 反对和遏制“台独” B 推进两岸“三通” 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 回到“九二共识” 3、“一国两制”构想是() A 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 B 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 C 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 D 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 4、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5、第一次提出台湾和平统一后可以作为特 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关于台湾回 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告台湾同胞书》 D《为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A 完全自治 B 高度自治 C 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 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7、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 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 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9、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治理 A 港澳台人 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 C 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 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10、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B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C 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 A 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 B 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练习题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 1.如果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说明这两变量之间_____________。 2.相关关系按方向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相关关系按相关变量的多少,分为______和复相关。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作为(变化根据)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则一般是(随机性)变量。 6.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全部误差E1,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联系误差E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是(削减误差比例)。 7.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围绕每个估计值 c Y是服 从();(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 c Y值的()是相同的。 7.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 x y c 80 10+ = ,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 平均增加 80 元。 8.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并据以进行估计和预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回归分析)。 9.积差系数r是(协方差)与X和Y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 1.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X和Y的关系,最好创建(D )。A 直方图 B 圆形图 C 柱形图 D 散点图2.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 A )。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 D 都是常数 3. 相关关系的种类按其涉及变量多少可分为( )。 A. 正相关和负相关 B. 单相关和复相关 C.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不完全相关、完全相关4.关于相关系数,下面不正确的描述是( B )。 A当0≤ ≤r1时,表示两变量不完全相关; B当r=0时,表示两变量间无相关; C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单相关; D如果自变量增长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增长,就形成正相关关系。 5. 当变量X按一定数量变化时,变量Y也随之近似地以固定的数量发生变化,这说明X与Y之间存在( )。 A. 正相关关系 B. 负相关关系 C. 直线相关关系 D. 曲线相关关系 6.当x按一定数额增加时,y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额随之增加,那么可以说x与y之间存在( A )关系。 A 直线正相关 B 直线负相关 C 曲线正相关 D 曲线负相关 7.评价直线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当r在0.5~0.8之间时,表示( C )。 A 无相关 B 低度相关 C 中等相关 D 高度相关 8.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8,说明( ) A.两变量不相关 B.两变量负相关 C.两变量不完全相关 D.两变量完全正相关 9.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变量之间( D )。 A 完全相关 B 无关系 C 不完全相关 D 不存在线性相关 10.兄弟两人的身高之间的关系是( )A.函数关系 B.因果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共变关系 11.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C )。A 函数关系 B 无关系 C 共变关系 D 严格的依存关系

第十二章 细胞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细胞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1、简述细胞膜的构造。 答:细胞膜(cellmembrane) 又称质膜,包围在细胞质的外面,为一层极薄的膜。细胞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分辨,电镜下细胞膜可分为暗-亮-暗三层结构。细胞质内的一些细胞器,如内质网等,也具有三层结构,称为细胞内膜。细胞膜相对于内膜又称为外周膜。外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2、简述各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答:细胞器分布于细胞质内,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微小器官,包括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微体) 板;非膜性细胞器,如中心粒、核糖体、微管、微丝、中间丝等。(1)线粒体是细胞的氧化供能结构,存在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内;其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随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变化很大,即使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也不一样。(2)核糖体在电镜下核蛋白体为直径15~25nm的小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大亚基的体积约为小亚基的两倍,略呈圆锥形,两侧稍隆起,底面扁平并有一条窄沟,中央有一管道;小亚基略呈弧形,凸面向外,凹面向内并与大亚基的扁平底面相贴。(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Ium,ER)由一层单位膜所组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囊结构。根据其表面是否附着有核糖体,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由扁平囊和附着在其表面的核糖体组成,排列较为整齐,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广泛存在于合成固醇类的细胞和肝细胞中。横纹肌和心肌细胞内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又称肌浆网,能摄取和释放Ca离子,参与肌纤维的收缩活动。(4)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器或高尔基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网状,故又称内网器。其形态和分布因细胞不同而异。(5)溶酶体(lysosome) 是一层单位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一般直径为0.25-0.5um,最大可3um。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根据溶酶体所处生理功能阶段的不同,大致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作用,消化分解进入细胞的异物和细菌或细胞自身失去功能的细胞器,有些细胞(如巨噬细胞)的溶酶体还具有防御功能和其他重要功能。具体功能有:①异噬作用②自噬作用③特殊作用,某些细胞的溶酶体还与细胞的特定功能直接相关④自溶作用。(6)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microbdy)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直径为0.1-0.5um,内含过氧化氢酶和多种氧化酶以及类脂和多糖等,大多存在于肾细胞、肝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