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方案

二0一0年四月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适应浙江省机械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模具等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构建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主线,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优秀后备工程师。

二、培养标准

本专业培养标准设计依据为CDIO工程教育大纲和我国机械行业专业本科标准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热流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领域课程学习,学校工程实践和企业现场工程师实践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系统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机械制造工程实践能力。

1.工科通识与人文素养

1.1具有宽厚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

1.1.1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工程科学知识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主,掌握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所必备的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知识。

1.1.2计算机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般知识,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文档处理软件,理解一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知识点。

1.2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能力

1.2.1人文知识及实践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2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社会科学的知识。

2.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

2.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及零部件的辅助设计,掌握设计方法学和现代设计方法。

2.2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

熟练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方法,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方法,具备解决现场工艺和设备问题的能力。

2.3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和控制

掌握机械系统中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传动单元的流体传动、电力传动等方面的开发技术和控制单元的控制策略、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

2.4 热流体

掌握热量传递及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流体流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热流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计算机辅助技术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具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分析、辅助制造等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个人职业能力与素质

3.1在专业领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3.1.1运用专业知识识别和界定工程问题

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掌握机械工程现场问题发现及系统表述方法。

3.1.2运用专业知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具备能够运用数理及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建立问题模型、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总结归纳等能力。

3.2实验、探究和发现知识

3.2.1 实验与知识发现能力

具备能够运用数理及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构建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等能力。

3.2.2系统思维能力

具备机械工程系统的全局意识、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协调等能力。

3.3态度、思想和学识

3.3.1个人技能与态度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敬岗爱业和乐于奉献的职业境界,在团队分工协作中,培养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与主动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冒险意识。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关注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新技术和新动态的能力。

3.3.2职业道德与技能

具备良好的机械工程现场工程师职业道德和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培养正直、善良的良好品行。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质量、环境和法律意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主动调整自身的个人职业规划的意识,树立正确务实的就业、择业与创业观,立志在生产一线解决现场技术方面实际问题。

4.人际能力

4.1 团队协作能力

4.1.1高效的团队融入能力

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1.2团队运行与技术协作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4.2 表达与沟通能力

4.2.1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具备较强的工程文件的编纂能力,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熟练掌握工程沟通技巧,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4.2.2图形交流及多媒体交流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4.3 外语交流能力

4.3.1英语交流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般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听说交流。

5.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CDIO能力

5.1 外部和社会环境认知和行为能力

识别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撰写产品战略目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

5.2工程项目的构思与设计能力

5.2.1 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

能够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可制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产品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多学科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优化设计以及产品样机制造等能力。

5.2.2 企业产品制造系统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企业制造计划,构思所需设计的产品制造系统项目,具备独立开展产品制造工艺、生产流水线设计、车间布局、质量监控体系等设计能力。

5.3 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与运行能力

5.3.1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掌握合适的管理方法,初步具备管理计划、预算、任务、人力和资源等能力。

5.3.2工程项目的运行与维护

具备产品制造系统的实施、现场问题发现与解决等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机电传动及控制、数控技术及装备设计、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企业实习。

四、教学特色课程

1.双语教学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结合浙江省模具、汽车零部件制造等特色产业的课程:产品形体建模与创新设计、冷冲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热加工)、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汽车构造、轻合金成型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

3.结合教学企业的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机电产品分析与设计、机电系统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

4.与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课程:CAD/CAM技术、数控技术及装备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

5.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现代机械设计及控制实验、机器人及视觉技术实验、机电系统控制技术实验。

五、课程设置与进程

见以下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计划表。

六.专业目标实现方案

根据CDIO工程教育大纲对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集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CDIO

关于机械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阶段的培养理念,在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等基础上,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广泛设置课程项目和主题项目实践,综合培养知识、能力、素质(KAQ)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根据一级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根据二级能力培养目标整合相关课程群;按照三级能力培养目标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主题项目实践课程旨在全面强化学生的C、D、I、O的工程经验。结合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特色确定项目主题,采取项目式教学手段。主题项目实践课程的组织安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与人文主题实践,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I,毕业设计。其中,工程与人文主题实践课程重在市场调研和产品构思;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重在产品设计;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I重在产品制造和实现;毕业设计环节根据企业现场工程问题选择课题,并在企业实习中完成。每个主题实践项目的时间跨度均为一个学年。

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现矩阵表达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支撑和相互联系。学生在完成该体系教学任务,将达到“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要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卓越工程师的课程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综合素质课程;

2.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知识领域课程及实验;

3.机械制造工程知识领域课程及实验;

4.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知识领域课程及实验;

5.热流体知识领域课程及实验;

6.计算机辅助技术知识领域课程及实验;

7.机械工程五大知识领域课程中广泛开设的项目式教学环节;

8.拓展与强化的工程训练;

9.企业阶段工程实践及毕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现矩阵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毕业生需完成以下几类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其中:

1.综合素质必修课程共69学分,综合素质选修课程共6学分;

2.学科基础必修课28.5学分,学科基础选修课13学分;

3.专业必修课10学分,其中在企业阶段的专业必修课为2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其中在企业阶段的专业选修课为6学分;

4.实践环节47.5学分,其中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将在企业阶段完成,企业阶段的实践环节为29学分;

5.毕业生至少修满180学分,其中企业阶段培养学分为37学分。

具体学分分布如下表所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学分要求

七、校内学习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四年制本科教育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前三个学年接受校内培养,接受综合素质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部分专业课程和部分实践环节的学习;第四年为企业学习阶段,完成部分专业课程、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在企业学习阶段强调实际工程应用背景,课程以教学企业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为主体,由双师型教师或企业资深高级工程师主讲,结合企业工程实践,实施项目式教学。毕业设计题目将来自企业产品及技术研发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四年制本科学生规模定位为60人,学生来源为高考独立招生。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卓越工程师”本科班的各项教学要求,成绩优良者推荐免试进入“卓越工程师”两年制工程硕士阶段的学习。

“卓越工程师”班中建立合理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要求或志向改变的学生,允许其退出。退出的学生将执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

八、企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企业1年的学习阶段,我院专业教师将与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一)企业培养目标

1. 熟悉机械制造业企业运作基本模式与流程;

2.熟悉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具备获取客户的产品需求和开展客户技术服务的能力;

3.熟悉企业的产品制造系统,具备制造工艺设计及工装设计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4.熟悉生产系统运行管理,具备解决机械制造装备的故障诊断、维护的初步能力;

5.熟悉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综合考虑的新产品开发基本流程,具备新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企业教学基地

1.杭州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重汽杭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3. 杭州制氧机股份有限公司

4. 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5. 杭州叉车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万向集团有限公司

7.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园

8. 浙江省温岭市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园

(三)企业教学计划

1.时间安排:四年级安排2个学期,企业教学总计1学年;

2.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为企业教学的双指导教师;

3.教学实践形式采用到企业实际上岗实习;

4.“卓越工程师”企业阶段培养本科教学安排:

第七学期企业培养阶段教学安排表

说明:企业开设课程包括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机电产品分析与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电系统及生产过程自动化、冷冲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汽车构造、自动化制造系统,其中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为必修课,其它为选修课,结合教学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两门课程。企业课程的授课形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融合企业的工程对象案例,每门课程安排一个小型工程项目,学生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完成。

第八学期企业培养阶段教学安排表

九、培养措施

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素质为导向,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产业发展同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两阶段“3+1”培养模式,前三年为校内培养阶段,第四年是企业培养阶段,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到对口企业参加实际的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活动,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现场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在企业的时间为1年。

2.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和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两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平台及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一批前沿性专业选修课和系列实验课程,体现先进性、实验性、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色;依托企业教学基地,开设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强化学生的D(设计)、I(实现)经验。

3.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和较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从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聘请一批资深高级工程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企业教学师资队伍。

4.广泛实行项目式教学方法,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工程项目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系统把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从事工程项目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学

生的写作、研讨、组织、演示讲解、团队协作和沟通等基本能力。其中,主题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强化学生的C(构思)、D(设计)、I(实现)、O(实施)等阶段的工程经验。我们结合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特色,依照工程能力提升规律,为学生设计了四阶段的主题项目综合实践。

5.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每位同学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同时,鼓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展开积极互动,促进教师对企业需求和工作模式的了解,提高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效果。

6.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更多的课程采用完成工程项目、模块化上机考试、小论文、面试、一页开卷或全开卷等形式进行。

7.实行全面开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课以及实验项目,不仅实验课程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空间,而且实验项目也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8.逐步增设工程与人文素质类课程,推行跨学科的模块课程,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强化学生的C(构思)、D(设计)经验,增强学生融会贯通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9.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咨询职能,加大调查研究力度,跟踪“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状况,深入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10.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免试推荐进入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外卓越教师内涵与培养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总体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由此一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人才呼吁卓越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卓越教师”逐渐成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旨在了解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将目前的已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国外各个国家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建立与发展,这里主要介绍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卓越教师计划的发展历程;第二,收集国外学者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旨在分析各个国家在国外卓越教师内涵理解上的异同点;第三,主要是分析国外各个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 1999 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 世纪教师》(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2001 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2007 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正法》 ( Staff 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李贵安,2016)2011 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 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2012年,联邦德国实施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 Excellent teacher scheme),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改革教育方式,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教育质量。2014 年,美国教育部启动“让所有人拥有优秀教育者”( Excellent educators for all initiative) 项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方案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一定的高度,各地普遍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让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是指什么呢 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的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的人;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的高度责任感、积极的进取心和令人钦佩的职业追求。教师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以下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丰厚的教育学理论素养;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教师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内容: 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所以我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成熟的教师。 一、自身专业发展生涯回顾 从1995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再到一名成长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细心揣摩教学方法,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和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我先后获得高新区小学数学优质课二、三等奖,数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珠海市先进教师,学校数学科科组长,我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 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 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

图1 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 表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 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上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将特别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企业界的资源。 根据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联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资源,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在本专业中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试行采用双导师制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 学生按应用型本科需求完成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训练,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 为了提高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扩大在专业课程中邀请有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比例,在4年后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7-02-20 16:13:00 【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校—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项目是由刘岸英教授主持的,与洛阳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该项目以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以师范专业“卓越实验班”为实验平台,通过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校--校合作共建培养基地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激发双方合作意识,设定双方合作内容,完善双方的合作方式,探索合作的策略与途径,拓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技能指导、教育见习实习、入职指导、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全面介入,深度参与师范生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构建师范生协同育人机制。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确定了校校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核心、二平台、三途径、四协作”的协同育人模式。一个核心: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和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二个平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联盟平台,培育协同育人平台;三个途径:实施“卓越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四方面的深度协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协作,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协作,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训的协作,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协作。 本项目完善了卓越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形成了以省聘任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师80名为主体的培养团队。 本项目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主持并参与了15项省部级教师教育的相关课题,课题组成员承担了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1部学术著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和研究成果,保证了本研究成果得以高水平完成。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教育局成立教育联盟 为更好实施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学校与洛阳市教育局、济源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义马市教育局、平顶山市教育局及基础教育学校等,成立了教师教育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方案

2011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培养目标 (3) 四、培养体系 (4) 1、试点范围与规模 (4) 2、选拔方式 (5) 3、培养模式 (5) 4、竞争机制 (6) 5、专业培养 (6) 6、学生管理 (6) 7、学籍管理 (6)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7) 1、培养目标和要求 (7) 2、教学计划 (7) 3、课程体系 (7) 4、教学模式 (8) 5、实践环节 (8) 6、考核方式 (9)

六、校企合作模式 (9) 七、组织管理体系 (10) 1、组织结构 (10) 2、经费保障 (11) 3、资源保障 (11) 4、教学管理 (11) 5、师资队伍建设 (12) 八、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 (12) 一、前言 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 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1.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 2.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3. 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4. 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5.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自动化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60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10月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参及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现代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二. 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自动化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气、计算机、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自动化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自动化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软件设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及试验的应用。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及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 自动化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基本元件、控制理论基础、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方法。 1.1.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工程理论及技术,了解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

新编整理【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

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原则上每个教师承担的主讲课程不超过两门)。 本硕卓越班硕士阶段专业实践环节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1/4。本硕卓越班硕士阶段课程至少有4个学分的课程由行业(企业、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参与教学。学生应选修至少2个学分的跨领域课程。在本科第四学年修读研究生课程,按研究生相关文件管理。 第八条学院应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保证生均实践实习经费投入,将课内实践、课外创新活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等相关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工程类卓越班: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