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期末复习】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期末复习】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 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型酶、?型(?s型)酶和?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 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 TaqI:TCGA;ClaI:ATCGA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7、大肠杆菌中甲基化酶的种类

?Dam甲基化酶,在序列GATC中A的N6位置引入甲基。

?Dcm甲基化酶,dcm基因表达胞嘧啶甲基化酶,它能特异性识别DNA双链上的CCA(T)GG序列,并使第二个C5甲基化,即CmCWGG,避免DNA受到相关限制酶的切断。dcm基因的变异导致胞嘧啶甲基化酶活性缺失,使外源DNA上的C不被甲基化,易于获得非甲基化质粒。

?EcoKI甲基化酶;?SssI甲基化酶

8、依赖于甲基化的限制系统(McrA,McrBC,Mrr)

依赖于甲基化的内切酶E.coli中至少有3种依赖于甲基化的限制系统

?mcrA基因表达E.coli防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McrA酶,该酶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外来DNA上的被甲基化的胞嘧啶序列,即C5mCGG特异序列,使之分解,对大肠杆菌本身起保护作用。mcrA基因的变异,导致上述功能缺失,对外来DNA中被甲基化的胞嘧啶特异序列(C5mCGG)失去作用,有利于限制酶及甲基化酶的克隆体的稳定。

?mcrB, C基因表达McrB和McrC两种特异性蛋白,它们在E.coli的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只有这两种蛋白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活性,McrC具有识别和调节功能,它能特异性的结合到外源DNA被甲基化的胞嘧啶的特异序列

G5mC上,然后由McrB蛋白切断(McrB蛋白是特异性切断外来DNA中G5mC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防御外来DNA的侵入。

?mrr基因是大肠杆菌细胞防御系统中重要的基因之一,它能严格限制被甲基化的外源DNA的介入。另外,含有此基因型的菌株也可用于限制酶和甲基化酶的克隆体。 9、几个基本概念

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复制模板,由5'端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催化DNA 的合成(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及其相辅的活性。

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有5’-3’合成DNA活性,无3’-5’外切核酸酶活性(RNaseH水解磷酸二酯键,剪断mRNA,cDNA第二条链合成)。来自AMV(禽成髓细胞瘤病毒)或M-MuLV(鼠白血病病毒)

RNA聚合酶,识别DNA中启动子特异序列,合成RNA,无需引物。

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反应底物: 黏端、切口、平末端的RNA(效率低)或DNA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活性与T4连接酶相似,但需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参与,与平末端连接效率很低,不连接RNA。

?Taq DNA连接酶,可连接dsDNA中的缺口间的两个寡核苷酸,需NAD+的参与,最适反应温度45-65?。(VS TaqDNA聚合酶)

?T4 RNA连接酶,可使单链DNA或RNA之间相互连接,可用于标记RNA的3’末端,单链DNA或RNA的连接、增强T4 DNA连接酶的连接活性以及合成寡核苷酸。 T4多核苷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

T4多核苷酸激酶可将ATP的γ-磷酸基团转移至DNA或RNA的5’末端。主要

用于对缺乏5’磷酸DNA或合成接头进行磷酸化,同时可对末端进行标记。(探针) 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IP或CIAP)能催化除去DNA或

RNA5’磷酸的反应,可防止DNA片段自连。

第三章分子克隆载体

10、分子克隆载体必须具备的元件

? 在克隆载体DNA分子合适的位置应有1至多个克隆位点(MCS),供外源DNA

片段组入克隆载体DNA分子

? 克隆载体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或停留在细胞质中能自

我复制,或整合到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 克隆载体必须具有用于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

? 克隆载体必须是安全的,不应含有对受体细胞有害的基因,且不会任意转入

除受体细胞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细胞。

11、表达载体必须具备的元件

克隆载体必备元件+启动子,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RBS书本p86-87

12、标记基因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选择标记基因: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作用机理:Ampicillin可以抑制细菌细胞膜上参与细胞壁合成酶类的活性,即

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ampr编码一种可分泌到细菌细胞周间质的酶,催化

β-内酰胺环的水解,使氨苄青霉素失活。(目的菌落周围出现散点菌落,即次生菌落,通过提高氨苄青霉素的浓度和控制培养时间?12h减少次生菌落) ?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作用机理:四环素可与核糖体30S亚基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核糖体的转位过程。

tetr编码一个由399个氨基酸组成的膜结合蛋白,可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氯霉素抗性基因(Cmr)

作用机理:氯霉素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常用的cat

基因编码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即一个四聚体细胞质蛋白,在乙酰辅酶A存在时,该蛋白催化氯霉素形成氯霉素羟乙酰氧基衍生物,使之不能与核糖体结合。

?卡那霉素(新霉素)抗性基因

作用机理: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可与核糖体结合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该基因(kanr/neor)是一种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基因,该酶可使这两种抗生素磷酸化,从而干扰了它们向细胞内的主动转移。

琥珀突变抑制基因supF 琥珀突变(书本p41)

筛选标记基因:

α -互补(蓝白斑筛选):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E.coli DNA的短区段,其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的-α肽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是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虽然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活性的蛋白,从而实现互补,这种现象称为~。

插入失活,某段DNA序列的插入,使得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功能,从而达到筛选的目的。蓝白斑筛选:在lacZ’编码区上游插入一小段DNA片段,不影响β-半乳糖苷酶的功能互补。但是,若在该DNA小片段中再插入一个片段,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无α互补能力的β-半乳糖苷酶片段

13、λDNA的特点

λDNA在噬菌体中是线状,全长48502bp,左右各有12个核苷酸组成的5’凸出粘性末端(cohesive end),且两者互补。进入宿主细胞后,粘性末端连接成为环状DNA分子,这样能连接的末端称为cos位点。

14、λ载体的选择标记

lacZ基因,在填充片段中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

cI基因失活

cI基因:全面抑制并阻断裂解生长必须基因的表达,促进λ-噬菌体进入溶原状态。外源基因插入cI基因中,使E.coli进入裂解生长状态。

Spi筛选

野生型λ噬菌体在带有P2原噬菌体的溶原性E.coli中的生长会受到限制的表型,称作Spi+,即对P2噬菌体的干扰敏感。

Spi+ :λ噬菌体不能感染E.coli(P2)

Spi- :λ(red- gam-)噬菌体能感染E.coli(P2)

形成小噬斑

宿主:recA+ ;chi位点

第四章人工染色体载体

15、人工染色体的种类和必备元件(概念PPT,结构,组成,筛选)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YAC、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P1载体和PAC载体

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克隆载体是最早构建成功的人工染色体克隆载体,能像染色体一样在酵母细胞中正常的复制。它是以pBR322为骨架建立,带有pBR322的复制起点ori和筛选标记基因Ampr,另外还加入作为酵母chr.所必须的一些成分: 一段控制酵母chr.复制的自主复制序列(ARS);

一段来自酵母chr.的着丝粒序列(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chr.载体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一对酵母的端粒序列(来自四膜虫chr.),防止chr.载体与其他chr.相互粘连,并避免在DNA复制过程中造成基因的缺失,从而保证了chr.载体在细胞分裂和遗传过程中的相对独立和稳定;

选择标记TRP1和URA3(酵母Trp和U营养缺陷型的野生型等位基因); 克隆位点存在于酵母酪氨酸tRNA基因赭石突变的校正基因Sup4中。

第五章表达载体

16、表达载体启动子的种类

Plac 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Ptac 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T7启动子(T7噬菌体)和PL启动子(λ噬菌体)

17、T7启动子的工作原理(参见PPT图文)

第六章基因操作中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

18、质粒DNA的提取原理及步骤(实验)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原理: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性染色体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来分离它们。在pH介于12.0-12.5这个狭窄范围内,线性DNA 双

螺旋结构解开而被变性,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会被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相互缠绕,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pH4.8的乙酸钾高盐缓冲液恢复pH至中性时,共价闭环质粒DNA的两条链仍保持在一起,因此复性迅速准确,而线性染色体DNA的两条链彼此已经完全分开,复性就不会那么迅速准确,它们缠绕形成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书本p100-101 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

(1)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00μl预冷的溶液I (50mmol/L葡萄糖,25mmol/L

Tris-HCl

pH8.0,10mmol/L EDTA)中,剧烈震荡;

(2)加200μl新鲜配制的溶液II (0.2mol/L NaOH, 1%SDS), 缓和震荡,水浴

5min; (3)加150μl预冷溶液III (50mol/L KAC 60ml, 冰乙酸11.5ml,水28.5ml)缓和震荡,冰浴5min;

(4)4 ?以120**g离心5min,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5)向上清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反复混匀,120**rpm离心5min,将上清转至另一离心管中;

(6)向上清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5~10min,120**rpm离心

5min,弃上清,吸干离心管中的液体;(析出DNA)

(7)用1ml70%乙醇洗涤质粒DNA沉淀,振荡并离心,倒去上清,自然干燥;(洗

出金属盐离子)

(8)加20μl TE缓冲液,其中含有20μg/ml的胰RNA酶,使DNA完全溶解 (9)凝胶电泳检测抽提结果,剩下的DNA放-20?C冰箱保存。

19、凝胶电泳检测原理、种类、过程、注意事项

凝胶电泳的原理:当一种分子被置于电场中,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

的电极。

这种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

携带的净电荷成正比。在电场中,DNA带有负电荷,向正极泳动。在一定的电场中,DNA

分子的泳动速度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

种类: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浓度越大,孔隙越小,越适合小分子,DNA结构,DNA分

子量 , V共价闭环〉V线状〉V开环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脉冲场凝胶电泳 20、SDS-PAGE原理、各成分作用

原理:SDS-PAGE(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各成分作用,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 TEMED与AP:促凝作用,加速聚丙烯酰胺的凝固;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21、PAGE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区别(书本p102-103)

检测大小(PAGE分辨率更高)

支架(琼脂糖,丙烯酰胺聚合(隔绝空气-垂直结构,加促凝剂))

垂直与水平结构

百度完善...

22、分子杂交种类、原理、过程

Southern 杂交;

Southern 印迹杂交由E. Southern于1977年建立。它根据毛细管作用原理,使在电泳凝胶中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然后通过与已标记的单链DNA或RNA 探针

的杂交作用以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片段。

过程:1、酶切;2、电泳/照相;3、变性/中和变性试剂:0.4M NaOH 中和试

剂:0.5M NaOH /1.5M NaCl 或1M Tris (pH7.4)/1.5M NaCl;4、转移转移方式:毛细管电转移真空转移buffer:6×SSC(或SSPE);5、固定 80? 2hr,或者UV照射,microwave Northern杂交;

主要针对RNA分子的检测,基本步骤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似,变性试剂不同等,见作业百度。

Western杂交;转移的是蛋白质而不是RNA

菌落杂交(菌落原位杂交):

其他分子杂交p109

噬菌斑杂交:书本p109

斑点杂交(斑点印迹杂交):将通过特殊的加样装置将变性的DNA或RNA核酸样品,直接转移到适当的杂交滤膜上,然后与核酸探针分子进行杂交以检测核酸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异性DNA或RNA。

狭线杂交:

23、探针种类

同源或部分同源探针、总cDNA探针、特异性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 24、E.coli 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PPT

25、DNA导入大肠杆菌的方法

影响转化的因素:

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主要通过转化来完成,λ噬菌体和M13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时分别涉及转导和转染过程

转导,感受态细胞,CaCL2转化法,电转化法

转染:采用与质粒DNA转化受体细胞相似的方法,将重组λ噬菌体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转导:通过λ噬菌体(病毒)颗粒感染宿主细胞的途径把外源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26、重组DNA分子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

电穿孔法、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介导 27、重组子的筛选方法

(一)遗传表型直接筛选法

1)、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初步筛选转化子

抗药性筛选; 插入失活筛选法; 插入表达筛选法; 显色互补筛选法 2)、营养缺陷型检测法

根据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物的性质,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若目的基因产物能降解某些药物使菌株呈现出抗性标记或基因产物与某些药物作用是颜色反应,则可根据抗性或颜色直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该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待选择的目的基因能在受体菌中进行表达。

3)、形成噬菌斑筛选法

λDNA载体被外源DNA分子插入后,重组 DNA分子大小必须在野生型λ DNA

长度的75~105%范围内,才能在体外包装成具有感染活性的噬菌体颗粒。转导受体菌后,转化子在培养基平板上被裂解形成噬菌斑,而非转化子正常生长。噬菌斑中的λ噬菌体即为重组子。 (二)依赖重组子结构特征分析的筛选法

1)、快速裂解菌落鉴定分子大小(质粒快检)

此法主要是根据有外源DNA片段插入的重组质粒与载体DNA之间大小差异来区分重组子和非重组子。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分析法

通过快速裂解菌落鉴定分子大小的方法虽可初步筛选到重组子菌落,但却难以将其中的期望重组子和非期望重组子区分开,因为重组质粒DNA中,质粒载体可能会与一个以上的外源DNA片段连接重组,而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法不仅可进一步筛选鉴定重组子,而且能判断外源DNA的插入方向及分子质量大小等。

3)、利用PCR方法筛选重组子

载体DNA分子中,外源DNA插入位点的两侧序列多为固定已知,通过与插入位点两侧已知序列互补的引物,以从初选出来的阳性克隆中提取的少量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通过对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就能确定是否是重组子菌落。

28、RNAi的概念和作用机制(RNA干扰)

RNAi(RNA interference )是由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阻断相应基因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体抵御病毒或其它外来核酸入侵而保持自身遗传稳定的保护性机制。目前在果蝇、真菌、昆虫、植物以及哺乳动物中均有发现。 RNAi作用机制:长链dsRNA被切割成20-25nt长度的片段,即siRNA。siRNA与核酸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结合,作为模板识别目的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与siRNA中的反义链结合,置换出正义链。双链mRNA被相关酶

切割产生22nt左右的siRNA,后者与RISC结合,继续反复切割mRNA,从而使基因沉默。

29、miRNA的概念和作用机制

Small RNAs主要包括两大类:

? miRNAs (microRNAs)

? siRNAs (short interfering RNAs) miRNAs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它由非编码基因转录物形成的茎环结构加工而来,长度22nt左右;

成熟miRNA的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

表达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

无ORF,多存于间隔区,进化中结构高度保守。

第八章 PCR技术及应用

30、PCR的概念、基本要素、具体步骤、反应体系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通过模拟体内DNA

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它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基本要素:引物、 dNTP、耐热DNA聚合酶、模板DNA 具体步骤:变性(denaturation):90,98?;退火(annealing):37 , 72 ?;

延伸(extension):72 ?。

PCR反应体系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dATP、 dGTP、 dCTP、 dTTP是PCR的原材料,通过PCR过程聚合成互补链DNA。贮存浓度:2.5mM,使用浓度:200μM。使用浓度不当会影响扩增的产量、特异性和保真度。

?缓冲液(buffer):TAE,TBE,TPE(T-Tris,E-EDTA,A-乙酸,B-硼酸,P-磷酸)PCR标准缓冲液含10mmol/L Tris*HCL,PH8.3-9.0。作用:缓冲PH,提供部分反映成分。 ?引物(primer),最佳引物使用浓度为0.1 μM ~1.0 μM 之间。引物浓度太低,扩增产物太少;引物浓度太高,易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反应。引物长

度,20nt时:Tm=4×(G+C)+2×(A+T)

引物设计要求:

, 设计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必须与模板链3’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互补,且3’端必

须有游离的-OH基团;(从3端开始接合模板链,PPT上思考题选A,D)

, 引物一般由20~30个核苷酸组成,4种核苷酸尽可能随机分布,GC含量应达40~60%;

, 引物中应尽量避免回纹序列出现;

, 引物中最好含有进一步操作中可利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 ?模板DNA,作为PCR 的靶DNA一般是一个待扩增的特定双链DNA片段,应知道其两端20~30bp的核苷酸序列,供设计一对引物之用。PCR的模板是一条单链DNA片段,其3’端具有与引物杂交的序列。

? 耐高温DNA聚合酶

31、耐高温DNA聚合酶的种类、各自的特点

?Taq DNA聚合酶,来自嗜热古细菌Thermus aquaticus。该菌1967年从温泉中分离,最适生长温度70?。现市场上销售的是该基因在E.coli细胞中的表达产物。特征:相对分子质量为94×103,为单分子酶,具较强的5’?3’DNA聚合酶活性和较弱的5’?3’外切酶活性,缺乏3’ ? 5’外切酶活性。最适pH9.0,最适反应温度75?。合成出错几率8.9×10-5,1.1×10-4。

?Pwo DNA聚合酶

来自喜温性古细菌Pyrococcus woesei。现市场上销售的是该基因在E.coli细胞中的表达产物。

特征:相对分子质量为90×103,具较强的5’?3’DNA聚合酶活性,兼

3’?5’外切酶活性。耐热性更高,保真度比TaqDNA聚合酶高10倍。

?Tth DNA聚合酶

来自喜温性真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8。具较强的5’?3’DNA聚合酶活性,缺乏3’ ? 5’ 外切酶活性。最适pH9.0,最适反应温度75?。Mg2+存在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Mn2+存在时,可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用于RT-PCR系统。

? Vent DNA 聚合酶

来自嗜热高温球菌Thermococcus litoralis 。相对分子质量85×103。100?

时该酶半衰期为1.8hr,具有3’ ? 5’ 外切酶校对活性。合成的准确度比用Taq DNA 聚合酶高5 , 15倍。

?Pfu DNA 聚合酶

来自激烈热球菌Pyrococcus fariosus。保真度较高。(3’?5’外切酶活性)目前错配率最低。

?KOD DNA 聚合酶

特征:?具有强力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与Taq DNA聚合酶相比,保真度比后者高50倍左右。?合成速度比Taq DNA聚合酶快2倍,比Pfu DNA聚合酶快6倍。?耐热性比Taq DNA聚合酶好,在100?、1小时的热处理后仍可保持约70,的活性,故根据需要可以将热变性步骤的温度设定值提得更高,这对处理GC含量高的模板等具有特异性高级结构的样品非常有利。

?高保真 DNA 聚合酶

Phusion 高保真DNA聚合酶 (Finnzymes ),Phusion采用一种新的蛋白融合技术,与一种独特的双链DNA结合蛋白融合后,可以和模板更加紧密的结合,触发更为强劲和快速的扩增,它甚至可以用于结合那些最难被结合的模板, 持续扩增能力(processivity,决定最大扩增长度)是Pfu酶的10倍,Taq酶的2倍。

? 商用混合 DNA 聚合酶

Ex Taq DNA聚合酶

Ex Taq Hot start DNA聚合酶

LA Taq DNA聚合酶

LA Taq Hot start DNA聚合酶

为了提高扩增的保真度或扩增较长DNA片段,将Taq DNA聚合酶的强启动能力和具有3’?5’外切酶活性高温DNA聚合酶的高持续活性和校正功能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2、PCR平台期的概念、出现平台期的原因

平台期:

出现平台期的原因可能有:

?后期循环酶浓度或聚合时间不足;

?引物耗尽;

?dNTP耗尽;

?产物浓度过高,以致dsDNA解链后又迅速退火,不能与引物结合。

33、PCR产物克隆的几种方式

?在PCR产物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A/T克隆法;?平末端DNA片段的克隆;?长片段DNA的PCR扩增

34、PCR扩增未知片段的几种方式

?反向PCR;?利用接头的PCR;?热不对称交错PCR

35、RACE、DD-PCR、RAPD、AFLP的概念、原理(参见PPT)

第九章 DNA序列分析

36、两种不同的测序方法的基本原理

?Maxam-Gilbert 化学降解法

将待测DNA片段的5’端磷酸基团作放射性标记,再分别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对特定碱基进行化学修饰并在该位置打断核酸链,从而产生一系列5’端被标记的长度不一且分别以不同碱基结尾的DNA片段,这些以特定碱基结尾的片段群通过并列点样的方式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再经放射自显影,即可读出目的DNA的碱基序列。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双脱氧核苷酸(ddNTP)分子的脱氧核糖的3’位置的羟基缺失,当它与正常核苷酸混合在同一个扩增反应体系中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虽然它也能参与DNA 合成,但由于其3’位置的羟基缺失,使其下面的核苷酸的5’磷酸基无法与之结合。也就是说,一旦双脱氧核苷酸整和到正在合成的DNA链中,该股DNA的合成就到此终止。

37、序列分析的基本步骤

1、模板制备和引物设计

模板:单链或双链DNA,必须保证足够的浓度

引物:18-22nt,55-60?,尽量避免3个以上碱基重复,

尽量减少发夹结构形成的可能性。

2、经典测序方法的反应步骤

? 模板变性

? 退火

? 标记

掺入标记:[α-32P]dATP、 [α-33P]dATP、 [α-35P]dATP

扬州大学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概述、重组DNA基本技术及原理、基因克隆、基因的分离及鉴定、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了解该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扬州大学试题纸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基因: 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定位克隆: 获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信息,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 3. 融合基因: 是指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 4. 转化子: 导入外源DNA后获得了新遗传标志的细菌细胞或其他受体细胞,又称重组体。 5. 人工接头: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个或数个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双股平端DNA短序列。 6. RT-PCR: 是指以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的PCR。 7. ORF : 起始于AUG、止于UAA、UGA、UAG的连续的密码子区域,是潜在的编码区。 8. 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9. gene targeting : 基因工程中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性DNA序列发生重组的性质,来进行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目的基因的技术 10. 5’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简述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几种方法。(5分)

武生院基因工程期末试题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基因工程期末考试 卷型:A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3×5) 限制性内切酶(或其它工具酶):能在特异位点上催化双联DNA分子断裂,产生相应的限制性DNA片段 荧光定量PCR: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半定量PCR: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简捷、特异的定量RNA测定方法,通过mRNA反转录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并测定PCR产物的数量,可以推测样品中特异mRNA的相对数量) 星活性:非标准条件下切割相似序列,产生非特异性片段 同裂酶(或同尾酶):来源不同但具有相同识别序列,产生相同或不同末端 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动植物等):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二、填空(1×15) 1.Cosmid 实际上是由cos 位点和质粒构成的杂合载体,也可以说是带有cos 序列的质粒。 2.超螺旋质粒DNA、开环质粒DNA、线状质粒DNA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特点是:电泳的泳动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超螺旋质粒>线状质粒>开环质粒。 3.质粒DNA的提取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去污法。 4.基因工程中常用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5.设计引物是一般要求C+G的比例在40%-60%,长度在17-30bp 。 6.BAC载体与常规载体的区别在于复制单元的特殊性。 三、选择题(2×15,实卷应是1×35) 1.基因工程创始人(D) A A. Kornberg B W. Gilbert C P. Berg D S. Cohen 2.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作用于(C) A. 既可以作用于双链DNA ,又可以作用于单链DNA B.只能作用于单链DNA C. 只能作用于双链DNA D.只能作用于RNA 3.氨苄青霉素的工作原理为(A ) A.可以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B.可以抑制核糖体的转位 C.可以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D.可以与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4.反转录酶是一种(C ) A.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B.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C.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5.II 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A ) A.仅有内切核酸酶活性,甲基化酶活性由另外一种酶提供 B.限制性识别非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 C.有外切核酸酶和甲基化酶活性

华东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基因工程期末考试

华东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基因工程》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2005.6 开课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考试形式:开卷,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一、问答题(共15分) 某表达质粒上含有一个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基因A,若将外源基因B插入到基因A的3' 末端,使之产生可溶性融合蛋白A-B,试设计合理的重组方案。(15分) ___ 起始密码子 A 基因全序列ATGATCGGGATTCGCTGGGATAAAGTGCACCTCAATATAGCACACGCTTGCAACGCAAAGAGC CCCGATTTCTGTAACCGCCAGCACAAAGATGCGGAACACCCAAAAGTGGCGGCAAACGCCTTC AACCGGATCCCGGGATATCAGCTGAGATCTGCTTTCTAG ___ 终止密码子 ___ 起始密码子 B 基因部分序列TCCCGGGATCCATGCTC.........................CGCTAAGAGGATCCTCCCGGGT ___ 终止密码子 BamHI:G\GATCC BglII:A\GATCT EcoRV:GAT\ATC EcoRI: G\AATTC SmaI:CCC\GGG PvuII:CAG\CTG 二、问答题(共15分) 简述基因洗牌术(DNA Shuffling)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三、问答题(共10分) 为什么说多型汉逊酵母表达系统有可能比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更优越?

四、问答题(共20分) 人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系一糖蛋白,其生物活性严格依赖于糖基侧链的序列和大小,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癌症患者由于放疗化疗所引起的红细胞降低症侯群。试设计一种高产人EPO的重组表达系统,内容包括: (1)选择合适的受体系统,并说明理由;(6分) (2)选择合适的载体系统,并说明理由;(6分) (3)确定合适的高效表达方案,并简述其机制。(8分) 五、问答题(共20分) 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世界范围内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农作物也不断涌现,然而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仍有争论,至少他们要求对餐桌上的食物是否由转基因植物加工而成拥有知情权。为此,建立一种能区分转基因植物和天然植物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目前,世界各国批准上市的转基因植物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使用花椰菜花斑病毒(CaMV)的35S启动子。请设计一种能快速灵敏地检测转基因植物的实验程序,并简述其机制。 六、问答题(共20分) 下图是链霉菌的某段DNA序列,试分析其可能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写出: (1)N端10个氨基酸序列;(7分) (2)C端10个氨基酸序列;(7分) (3)潜在的SD序列。(6分) 5’CGCTTGAATTCGTTCCATCTGGAGTCTGTACATGACCAGCCGATACGGCAGCCGGCAGGAACT CGGCCAGAAGTTCCTCGTCGACCCCGACATCATCAAGCTGATACGCCGAGCCGCCGAACGAACGG AAGGTCCCATCGTTGATCTGGGCGCCGGAGACGGCGCCCTGACGCTGCCCTTGAGTCGATTGGGC CGCCCTGTCACCGCGGTTGAGCTCGATCCCCGCCGGGTCAAACGGCTTTCGGCGCGTGCCCCGGA AAACGTCAAGGTCGTCGGCGAGGACATTCTGCGCTTTCGGCTTCCGACCGTTCCGCACACCGTCG TGGGGAACATCCCCTTCCATGTCACGACGGCCACGATGCGCCGGATCCTGGTGGCTCCCGCATGG GTGTCGGCCGTCCTCGTGGTGCAGTGGGAAGTGGCGCGCCGCCGGGCCGGCATCGGCGGCTGCTC GCTGGTCACGGCGGAGTCCTGGCCGTGGTTCGACTTCTCGGTGCTCAAGCGGGTGCCGAGGTTCG CCTTCCGGCCCGCGCCCTCCGTGGACGGCGGGATCCTCGTCATCGAGCGGCGGCCCGAGCCACTG GTGCGGGAGCGCAGGGAGTACCAGGACTTCGTCAGACAGGTCTTCACCGGGCGCGGTCACGGGCT GCGGGAGATCCTCCAACGCATCGGGCGGGTCCAGGACAGCGACCTGTCCGCGTGGTTCAGGGCAC ATGGAGTCTCGCCGCAGGCGCTGCCGAAGGACCTCACCGCCGAGCAGTGGGCGTCGCTCTGGGGC ATGGCGCGTGGCGGCCGGTCCGTGCCGCGGACGCGGATACTCCGGGACCTGCCGCACCGCACGTC CCTCGGGCCGCGGCGCAACAGCGGCTGACGCGGGCGGCAACCGGCGTGGCGGGCCGG 3’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

一、单选 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实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Ber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2、第一次实现重组体转化成功的实验:1973年,科恩(Coher)和博耶(Boyer)建立的基因工程基本模式。 3、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切接转增检。 4、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要素: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 5、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染色体DNA、病毒DNA(噬菌体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有的以线型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6、天然DNA提取的步骤:生物材料的准备、裂解细胞、分离抽提DNA。 7、DNA的分离抽提法:酚-氯仿抽提法(常用、经典)。 8、DNA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越不容易降解。 9、为了消除在制备RNA过程中RNA酶的污染,应用0.1% 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试剂。 10、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 1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常用),纯净的核酸溶液的0D260/OD280值应为 1.7~2.0,0D260/OD230值应大于 2.0,如果0D260/OD280小于1.7,可能有蛋白质污染,如果0D260/OD280大于2.0

或0D260/OD230小于2.0时,核酸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12、工具酶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13、 14、通常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Ⅱ类酶而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属名+种名。例如:B acillus am ylolique faciens H、 H aemophilus in fluenzae dⅠ→Bam H、Hind 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本质:细菌细胞的限制—修饰系统。 17、常用的酶切方法:单酶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一、单选 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实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Ber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2、第一次实现重组体转化成功的实验:1973年,科恩(Coher)和博耶(Boyer)建立的基因工程基本模式。 3、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切接转增检。 4、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要素: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 5、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染色体DNA、病毒DNA (噬菌体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利叶绿体DNA,有的以线型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6、天然DNA提取的步骤:生物材料的准备、裂解细胞、分离抽提 DNAo 7、DNA的分离抽提法:酚■氯仿抽提法(常用、经典)。 8、DNA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越不容易降解。 9、为了消除在制备RNA过程中RNA酶的污染,应用0.1% 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试剂。 10、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 口、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常用),纯净的核酸溶液的 OD260/OD280值应为1.7-2.0, OD260/OD230值应大于2.0,如果OD260/OD280小于1.7,可能有蛋白质污染,如果OD260/OD280大于2.0

或OD260/OD23O小于2.0时,核酸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 12、工具酶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基因工程屮最常用的工具酶 14、通常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II类酶而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 属名+种名。例如: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H、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Bam H> Hind I o“属种株序” 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本质:细菌细胞的限制一修饰系统。 16、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机制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核昔酸 17、常用的酶切方法:单酶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TaqI:TCGA;ClaI:A TCGA 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更新版)

基因工程 绪论 1、克隆(clone):作名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或含有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作动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过程。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宿主细胞内,且能稳定的遗传。供体、受体和载体是基因工程的三大要素。 3、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三大理论基础: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0年代弄清楚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6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以密码方式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三大技术基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切:DNA片段的获得;接: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外源DNA片段进出受体细胞;选:选择基因;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2、限制酶的命名:属名(斜体)+种名+株系+序数 3、II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4、同裂酶:来源不同,其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酶。 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酶形成的新位点不能被原来的酶识别。 6、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的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7、星号活性:改变反应条件,导致限制酶的专一性和酶活力的改变。 8、DNA连接酶的特点:具有双链特异性,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闭合单链DNA,连接反应是吸能反应,最适反应温度是4至15度,最常用的是T4连接酶。 9、S1核酸酶: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2009-2010学年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期末试卷(B)答

2009-2010 学年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期末试卷(B)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多克隆位点:一段短的 DNA 序列,含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是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 2、穿梭载体:能够在两种以上的受体细胞中繁殖和扩增的载体。 3. 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负责双链DNA中相邻3`-OH 与5`-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4. 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是根据两条单链DNA(或DNA与RNA)中互补碱基序列能专一配对的原理进行的。在一定条件下,单链DNA 或RNA 能与另一条单链DNA 上互补的碱基形成氢键,从而使两条单链杂交形成双链DNA 分子。通常利用已标记的某一DNA 或RNA 片段或合成一段寡核苷酸作为探针,探测重组DNA 分子中是否有DNA片段与探针发生同源性杂交,然后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进行检测。 5. 融合蛋白:融合表达一般是将克隆化的基因引入某表达载体编码的高表达蛋白一起融合表达。 6. 基因敲除: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通过载体将外源的失活的基因替换掉内源的正常的基因,从而使基因沉默而不表现突变性状的方法。 7. 反义核酸技术:利用反义DNA或反义RNA能够与内源mRNA互补杂交,从而抑制内源基因表达的技术。 8. 荧光定量PCR 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对PCR 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 9. 基因治疗就是指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0. 显微注射技术将在体外构建的外源目的基因,在显微操作仪下用极细的微吸管注射到处于原核时期的受精卵原核中,外源基因在受精卵繁殖过程中通过DNA 的复制而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植到受体的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而得到转基因动物。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① 2. ② 3. ③ 4. ③ 5. ② 6. ① 7. ④ 8. ④ 9. ② 10. ④ 三、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分) 1. 外源基因/载体,载体/外源基因 2. 近, 远 3. 目的基因,表达 4. 质粒/噬菌体,噬菌体/质粒 5. 10kb,20kb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构建cDNA文库时需要用到哪些工具酶?逆转录酶,DNA 聚合酶I 或Klenow 片断,单链核酸酶S1,末端转移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概论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引物、克隆、探针、转化率、重组率、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 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 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表达 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 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特异性识别双链 某段特殊序列,并切割 双链的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主要作用是保护自身 不受限制,及破坏外源 使之迅速降解 、重组率:重组率 含有外源 的重组分子数 载体分子总数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重组率一般为 ;重组率是衡量连接反应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的重组率可以大大简化 重组的后续操作 、探针 一小段单链 或 片段,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 加热变性成为单链,

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 常用 、荧光燃料或酶标记成为探针 连接酶的酶活性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反应 ,完全连接 ( 片段)所需的酶量 二、选择题 、重组乙肝疫苗是 由重组酵母或重组 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前者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为重组 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工程用于药物筛选模型的战略 、控制质粒拷贝数的意义是使外源蛋白在细胞内更稳定 、酵母作为受体,比大肠杆菌的优势在于 大肠:原核 酵母:真核,具有多种细胞器,在用于生产需加工分泌的蛋白质时比大肠杆菌有优势 、分子杂交的化学本质是形成氢键 、 定点突变 的方法是 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专题演练(三)(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专题演练(三) 1.(2019年北京卷,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C 2.图9为培育转基因山羊生产人β-酪蛋白的流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用的人β-酪蛋白基因可从人cDNA文库中获得 B.过程①可选用囊胚期或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移植 C.过程①可使用胚胎分割技术扩大转基因山羊群体 D.过程①人β-酪蛋白基因在细胞质内进行转录、翻译 【答案】AC 3.2019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4.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5.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答案】C 6.(2019年新课标①卷,38)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

《基因工程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

《医用基因工程》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基因和基因组及基因工程的概念 一、名词概念 ①移动基因(插入序列;转位子);②断裂基因;③RNA剪辑; ④内含子(间隔序列)与表达子;⑤重叠基因;⑥重复序列;⑦假基因;⑧启动子与终止子;⑨起始位点、终止位点。 二、讨论题 1.什么叫基因?何谓基因的新概念?基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一种基因一种酶的提法妥否? 3.基因密码子三联体间是否存在着逗号? 4.基因表达的产物中,氨基酸序列相同时,基因密码子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5.何谓转位子和转位作用?转位的后果如何? 6.基因中最小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什么? 7.基因工程应包括哪些内容?何谓基因工程的四大里程碑和三大技术发明? 8.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常有内含子存在,能否在原核细胞获得表达?能,为什么?不能,为什么? 第二章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 1.什么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什么是R/M现象?如何解释? 3.II型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影响II型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和避免这

些不利因素? 5.DNA连接酶有哪两类?有何不同? 6.甲基化酶有哪两类?有何应用价值? 7.什么叫同尾酶、同裂酶?在基因工程中有何应用价值? 8.平末端连接的方法有哪些?(图示) 9.Klenow酶的特性和用途有哪些?举例说明。 10.反转录酶的特性有哪些?有何应用价值? 11.列举碱性磷酸酶BAP/CAP的应用之一。 12.列举末端核苷酸序列转移酶的应用之一。 13.质粒单酶切点的基因连接如何降低本底和防止自我环化和提高连接效率? 14.基因片段与载体的平末端连接的方法有哪些? 15.用寡核苷酸和衔接物DNA的短片段连接时为使基因内部的切点保护,常用何种办法解决? 第三章基因克隆载体 1.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哪5种?其共同特性如何? 2.什么是质粒?质粒分哪几种?有哪两种复制类型,质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3.质粒存在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4.分离质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5.分离纯化质粒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CsCl密度梯度(浮密度)分离法、碱变性法的原理,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6.作为理想质粒载体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7.什么叫插入失活,举例说明之。 8.构建pBR322质粒载体的亲本质粒有哪些? 9.什么叫插入型和替换型噬菌体载体?插入型和替换型入噬菌体

基因工程复习总结.docx

思考题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1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用的工具酶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常用的工具酶 硝基序列内部进庁切割 DrU逵接癖 DT?A 1 i HaSe 将两条以上的纯性HA方子咸序喪傕化昭成磷酸二酣键逢接战一6盘傢 DNAJSt 合BBl DNA PDIytoeraSe 1通?u≡ιg'掰遥一蝎如械昔≡κ???板. 从3'方向令咸新生的互补谜 专一懺降解RMA 内切械肢晦.4?M4tl?或双1?DNA 2?说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命名原则(举例)

《基因工程》专题复习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整合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载体 B.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表达 二、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获取方法:从基因文库获取,原核基因也可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主要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 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③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B.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C.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三、蛋白质工程 1.蛋白质工程流程 2.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蛋白质工程的本质是通过改造基因进而形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训练3 利用蛋白质工程改造天然蛋白质,进而改变其功能,可获得毒副作用减小,专一性、药效和稳定性都增强的理想的药物。如胰岛素是治疗依赖型糖尿病的特效药物,但是天然胰岛素在人体内寿命只有几小时,重症病人每天得注射好几次药物,给病人增加了不便和痛苦。通过蛋白质工程改变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以延长胰岛素的半衰期,得到长效胰岛素;还可以在不改变胰岛素活性部位结构的前提下,增强其他部位结合强度,使之难以被酶破坏,从而增强其稳定性。 (1)若要批量生产以上提到的长效胰岛素,根据所学知识,需要用到哪些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一个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1、基因工程(狭义):Gene engineering又gene manipulation,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于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完全打破生物界物种的界限,在体外对大分子DNA进行剪切、加工、重组后引入细胞中表达,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定向改造生物。 2、柯斯质粒: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噬菌体的cos位点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质粒载体。 ①具有噬菌体载体特点 ②具有质粒载体特点 ③高容量特点(30kb) ④常具后性基因 3、克隆载体:能够携带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获得大量目的DNA的一类DNA分子。 4、细菌转化: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另一种细菌菌株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生命过程。 5、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的酶。 6、融合基因: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编码区手尾相连,置于同一套调控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核糖体结合序列、终止子等)调控之下,构成嵌合基因。 7、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是一类从多核苷酸链的一头开始按顺序降解核苷酸的酶。 8、表达载体:能够携带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获得目的DNA 蛋白质产物的一类DNA分子。 9、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指用于转化的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途径或其他非组织培养途径,能高效稳定的再生无性系,并能接受外源DNA整合,对转化选择抗生素敏感的再生系统。 10、冈崎片段:在DNA后随链的合成中先以片段的形式合成岗崎片段,多个岗崎片段再连接成完整的链。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

这是我整理的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不一定齐全也不一定正确,不过可以选择性地参考下。 1、DNA提取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问题一:DNA样品不纯,抑制后续酶解和PCR反应。 原因:1.DNA中含有蛋白、多糖、多酚类杂质2.DNA在溶解前,有酒精残留,酒精抑制后续酶解反应3.DNA中残留有金属离子 对策:1.重新纯化DNA,去除蛋白、多糖、多酚等杂质(具体方法见前)2.重新沉淀DNA,让酒精充分挥发3.增加70%乙醇洗涤的次数(2-3次) 问题二:DNA降解。 原因:1.材料不新鲜或反复冻融2.未很好抑制内源核酸酶的活性3.提取过程操作过于剧烈,DNA被机械打断4.外源核酸酶污染5.反复冻融 对策:1.尽量取新鲜材料,低温保存材料避免反复冻融 2.液氮研磨或匀浆组织后,应在解冻前加入裂解缓冲液 3.在提取内源核酸酶含量丰富的材料的DNA时,可增加裂解液中螯合剂的含量 4.细胞裂解后的后续操作应尽量轻柔 5.所有试剂用无菌水配制,耗材经高温灭菌 6.将DNA分装保存于缓冲液中,避免反复冻融 问题三:DNA提取量少。 原因:1.实验材料不佳或量少2.破壁或裂解不充分3.沉淀不完全4.洗涤时DNA丢失 对策:1.尽量选用新鲜(幼嫩)的材料2.动植物要匀浆研磨充分;G+菌、酵母裂解前先用生物酶或机械方式破壁 3.高温裂解时,时间适当延长(对于动物细胞、细菌可增加PK的用量)4.低温沉淀,延长沉淀时间5.加辅助物,促进沉淀6.洗涤时,最好用枪头将洗涤液吸出,勿倾倒 2、猪肝脏总RNA的提取?RNA提取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 策 问题一:RNA的降解 (1)新鲜细胞或组织的RNA降解 RNA降解:1.裂解液的质量2.外源RNase的污染3.裂解液的用量不足 4.组织裂解不充分 5.另外某些富含内源酶的样品 (如脾脏,胸腺等),很难避免RNA 的降解。建议在液氮条件下将组织碾碎,并且匀浆时使用更多裂解液。(2)冷冻样品的RNA降解 1.样品取材后应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然后可以移至-70℃冰箱保存。样品要相对小一点; 2.先用液氮研磨,再加裂解液匀浆; 3.样品与裂解液充分接触前避免融化,研磨用具必须预冷,碾磨过程中及时补充液氮。 问题二:OD260 /OD280 比值偏低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考点.doc

Marshall W. Nirenberg Har G. Khorana t 信使RNA 麟密码 t DNA 浙江万里学院基因工程期末复习考点 第一章绪论 1.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展的代表性事件:(客观题) 1928年,Griffith 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DNA )是遗传物质, 没有得出蛋白质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1944年,Avery 实验——体外转化实验,证实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952年,Hershey-Chase 实验一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捣碎实验证 明 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威尔金斯富 兰克林(填空) 1958年,Matthew Meselson Franklin Stahl 采用氯化艳密度梯度离心法验证DNA 复制的半 保留复制 Robert W. Holley 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 2. 镰刀型贫血:氨基酸突变血红蛋白亚基N 端的第六个氨基酸残基是缴氨酸(val ),而 不是下正常的谷氨酸残基(Glu )。 t t GAA GUA t t C T T 值出| C AT “A A\ 反rpj A A A A ■ ' — ■ A 」A GAA 突变 G TA 嫌刀型细胞贫血控必因的图解 3. 胰岛素(公司+事件) 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Banting 和Best 发现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1922年,开始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胰岛素发现四人组”:Banting 、Best 、科利普和麦克莱德 1922年5月,多伦多大学与礼来公司(EliLilly and Company )it 成协议,由科学家们帮助礼来 开展胰 岛素的规模生产。因苏林:第一支商业化胰岛素的诞生 1982年5月14 口,礼来向美国FDA 提交了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DA18-790的申请 1982年10月28日,FDA 发布了批准书,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正式上市 1997年,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进入中国 Sanger 测序法: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 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73年,斯坦福大学的Stanley Cohen 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Herbert Boyer 合作发表了一 篇学术论文 一一重组DNA 技术 4.1990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申请,患者为四岁女孩Ashanti de Silva,由于 缺乏腺苜脱氢酶ADA 基因而患有严重综合性免疫缺陷症,研究者W.F. Anderson 将ADA 基因 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然后 将经改造的淋巴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取得了成功。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含答案)

基因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20%)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的Star活性PCR引物PCR扩增平台期DNA芯片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转化限制与修饰系统 原位杂交:将细胞或组织的核酸固定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然后用探针与之杂交的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该方法可较好地反映目的基因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粘性末端:双链DNA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两条链错开几个碱基,而不是平齐的末端。 Northern印迹杂交:将RNA进行变性电泳后,再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与探针杂交的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 转位:一个或一组基因片段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 基因工程:在体外,用酶学方法将各种来源的DNA与载体DNA连接成为重组DNA,继而通过转化和筛选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的宿主细胞,最后进行扩增得到大量相同重组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又称基因克隆、DNA克隆和重组DNA等。 目的基因:基因工程中,那些被感兴趣的、被选作研究对象的基因就叫作目的基因。 连接器:人工合成的一段含有某些酶切位点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到目的基因的两端,便于基因重组中的切割和连接。 转化:受体细胞被导入外源DNA并使其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停滞效应:PCR中后期,随着目的DNA扩展产物逐渐积累,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DNA 扩增产物的增加减慢,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即为停滞效应,又称平台期。 逆转录PCR:以mRNA为原始模板进行的PCR反应。 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模板,引物,4种dNTP和耐热DNA聚合酶存在的条件下,特异性地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地酶促合成反应。 α-互补(α-complementation):指在M13噬菌体DNA或PUC质粒序列中,插入了lac启动子-操纵子基因序列以及编码β-半乳糖苷酶N-端145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又称α-肽),该序列不能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 感染(infection)特指以λ噬菌体、粘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其中,由噬菌体和细胞病毒介导的遗传信息的转移过程又称为转导(transduction)。 47、转染(transformation)指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二、填空题(20%) 1、DNA片段重组连接的方法主要有平端连接、粘端连接、同聚尾连接、加接头连接。 2、感受态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外源DNA分子能力的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