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

一、课程类型:理论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PH影响酶的活性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总1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

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新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大家还记得三角形长什么样子吗? 学生:记得 师:好,现在就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张图片,找出其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到前面指出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那它究竟又怎样的特点,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说一说 看着你所摆的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究竟哪种说法更准确呢?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相信大家做完之后还会有新的认识。(课件出示) 小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提问: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80~81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 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 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三角板、吸管、图钉、三角形和 四边形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三角形的框架,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知道有关它的什么知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画出一个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想一想:①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有几个顶点? ②三角形有几条线段?线段与线段之间是怎样 连接的? ③怎样表示这个三角形? 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汇报之后再翻开课本读一读,画出最重要的词。 4、判一判: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5、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 什么特性? 6、做一做:每个小组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这三根吸管能围其它不同三角形?这四根吸 管能围其它不同的四边形? 怎样才能让四边形稳定呢? 完成课本86页的2、3两题。 7、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酶 教学设计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生接受记忆教材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设计分析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说出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酶作用的本质。 ⑵进一步强化对酶的本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的认识、理解。 ⑶加强酶的应用及酶活性调节的模型的初步认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分析新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⑵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 重点突出方式:学生阅读、思考,概括酶的作用及本质;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点。 ⑵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难点突破方法:学生讨论由实验出发设计实验,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其他同学指正,进 一步强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 3.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程序(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师生探讨、提出假设→收集信息(或实验探索) 、得出结论→成果迁移、评价调控→作业布置、强化巩固的教学程序进行。)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说课教案(新)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 (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 课前探究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 3)设计实验探索问题 (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 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课件及配套教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2、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画得都很好,请大家再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同学们说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出示的图形朋友是三角形吗?(出示下面图形) 生1:第一个图形不是三角形,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 师:三角形应该是由什么组成的?生:三条线段组成的 生2:第二个图形也不是三角形,因为他没有封闭起来 师:但它是由三条线段组成呀? 生1:光有三条线段不行,还必须封闭起来。 生2:第三个图形也不是三角形,他没有封闭起来, 生3:第四个图形不是三角形,虽然有三条线段,三个角,但也没有封闭起来。师:第五个呢?满足大家要求,图形封闭起来了。 生1:这个图形中间构成了三角形,可是外面的线段是多余的。 生2:应该线段的端点和端点连起来。 生:最后一个是三角形。 师: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 生1:有三条线段组成 生2: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二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教案) 衡南二中:廖贵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四、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几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回顾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这个实验可以叫学生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课后探究)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探究三: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 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1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 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酶的特性》说课稿

《酶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酶的特性》。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内容: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此外,有关酶的知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多以图表、实验设计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它是整个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在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另外,本节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可行。 三、说教法 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 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此可以给学生具体的数字,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但是,酶的催化效率要比FeCl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在酶的专一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告诉同学们: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反应。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就像

实验1 酶的特性

实验1 酶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酶的特点之一对环境酸碱度敏感,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值,一般酶的最适pH值在4~8之间;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大多数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有些酶的干燥制剂,虽加热到100℃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在100℃的溶液中却很快的完全失活;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淀粉与各级糊精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在不同pH、温度以及激活剂、抑制剂存在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水解活力的高低可通过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颜色的不同来判断。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恒温水浴锅、pH试纸等 2、试剂: 新配制的溶于0.3%NaCl的0.5%淀粉溶液; 0.2mol/L Na 2HPO 4 溶液、0.1mol/L柠檬酸溶液 KI-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及碘10克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3、材料:唾液淀粉酶溶液:用矿泉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矿泉水,半分钟后流入量筒并稀释200倍(稀释倍数可调节),混匀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温度测定 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取试管5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摇匀,将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1号试管放入冰水中,3号管放入沸水浴。用KI-碘溶液检验各管内淀粉被水解的程度。记录水解时间。

2.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1)反应时间的确定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0.5%淀粉液(0.3%氯化钠)和2滴KI-I溶液,加入1ml唾液淀粉酶,37℃保温,记录颜色褪去的时间。 然后按下表所列的次序操作: 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检测淀粉水解程度,并测定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按照第(1)步试管的保温时间保温后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KI-碘溶液1滴。观察各管呈现的颜色,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pH值、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它是否是一个常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性质对于选择测定酶活力的条件有什么意义?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0、81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建立三角形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多媒体、三角板、小棒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画一画 师: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画出你心中的三角形(师在黑板上画一个) (把学生画的三角形个别进行展示) (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是三角形? (2)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所画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建立三角形的概念(1)判断师:说说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说明理由(依次出现) (2)根据学生的判断修改,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理解“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学画高(1)理解高师:夏令营的时候,每位小朋友都会带上帐篷(展示帐篷图)师:帐篷上有什么图形?你能找出来吗?生:三角形师:有一位小朋友想知道这顶帐篷有多高,需要量一量,应该怎么量? 思考:①从哪里量起 ②量哪里的长度 ③与对边的关系生:总结出 从顶点开始量起,垂直于对边展示: 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教 学 设 计 班级:2011级生物科学3班 组别:第五小组 组长:匡林林 组员:袁月影 武宝贵 许秋菊 孙玲

一、教材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2节《酶的特性》中的 相关实验内容,由高一学生进行学习。 本实验中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对刚学过的“酶 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后面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极好的素材,对学生学习 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节前一部分所教授的知识为这次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 PH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有助于以后的教学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获得感性经 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 践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酶的概念和本质; (2)能够说明酶的特性,并且举例说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3)能够举例说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有关酶的最新发展。 2.能力目标: (1)尝试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2)讨论日常生物现象,培养主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 (3)交流和评价设计方案,发展思考、交流和评价能力; (4) 小组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操作,并尝试改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 (2)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 (3)讨论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形成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设计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主要从温度和pH两方面设计。 (2)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2)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四、学习者分析

酶的特性教案(公开课)

酶的特性(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酶高效性意义: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使能量供应稳定。 10min 酶具 专一性师:请同学们看资料3和4,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酶具有专一性。 总结:很好。“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促进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物质。” 结论:酶在催化反应中不是通用的,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说酶具有专一性。 师:钥匙......(如果一把钥匙能开很多扇门,势必会造成社会混乱。那么通过刚才的例子分析,我们知道酶在生物体中的细胞也需要具有专一性,才能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10min 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 响。 小结: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师:通过化学的学习呢,我们知道了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出示洗衣粉背面 的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大家看它为什么要“强调使用温水 30-40℃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热水”这里边有什么原因吗? 生:..... 师:要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先知道,酶活性的概念,它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其实在这里主要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问题。通过资料,请根据 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我们又怎么样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怎样才能使你的假设变成事实?假如我们提供过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你会选择那一种作为实验 材料? 生:选淀粉溶液 师:对!我们应该选择淀粉溶液做为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受温度影响也会分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实验。那如果选用淀粉溶液,那我们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 量分别是什么?怎样观察和检测因变量? 生: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淀粉的减少量和麦芽糖的生成量? 师:那具体的这么检测呢?

实验四 酶的特性实验

说明:本实验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酶的专一性)必做,其他三个小实验选做(至少做一个) 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只写需要做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酶的专一性实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4个小实验组成。 (一)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二糖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用班氏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班氏试剂为碱性硫酸铜,能氧化具还原性的糖,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新鲜配制的唾液及其稀释液 (2)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2%蔗糖溶液;溶于0.3% NaCl的0.5%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3、实验操作 (1)稀释唾液的制备 ①唾液的获取 用一次性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漱口以清洁口腔,然后在嘴中含10-20ml饮用水,轻漱2min左右时间,即可获得唾液的原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②不同稀释度唾液的制备(用大试管) 本实验需制备1:1、1:5、1:20、1:50、1:200等五个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

举例说明:1:5指的是稀释了5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原液+4份蒸馏水。 1:20指的是稀释了20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1:5的稀释液+3分蒸馏水。(2)唾液淀粉酶最佳稀释度的确定(严格按表1添加顺序做实验,用小试管做实验) 表1 唾液淀粉酶稀释度的确定 (2)淀粉酶的专一性 表2 淀粉酶专一性实验 (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一、预设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什么联系? 2、外角有什么性质? 3、外角的性质怎样应用? 4、应用中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自探、合探: 活动一:自学课本76-77页例3以上,完成下面1-3题. 1、在右侧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三角形的外角. 像这样,由三角形一边的和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找出右图中的外角。 3、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 (学生展示2、3) 活动二:探究外角的性质 4. 测量2题图中∠CAD= 度,∠B+∠C= 度, 猜想:∠CAD ∠B+∠C (填 < 、 >、 = ), 请你证明你的发现. 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性质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生展示与评价

展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这条定理的证明. (三)、教师点拨精讲 1.几何语言表述:(1) ∵∠CAD 是△ABC 的外角, (2)∵∠CAD 是△ABC 的外角, ∴ ∴ 2.例:点B 、C 、D 、E 是同一直线上的四点,∠B=∠BAC=40°,∠CAD=30°, 求∠ADE 的度数 ? (四)、巩固练习 1.(1)如右图,△ABC 中,∠A=70°,∠B=60°.∠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 ∠ACD= 。 (2)在△ABC 中,∠B=50°,∠C 的外角等于100°,则∠A=_____. 2. 如下图所示,填空: ∠a=________. ∠a=________. ∠B=________. (五)、、小结:见到角可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可想外角定理. (六)、课堂检测 1.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2.如图1,x=______. 图1 3.如图2,△ABC 中,点 D 在BC 的延长线上,点F 是AB 边上一点,延长CA 到 E ,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说明酶的特性。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器具、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酶的作用与本质,还希望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水平产生了矛盾,从而产生了学习需要。由于受山区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生物实验,实验操作能力低下,制约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三、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pH试纸,火柴。 四、实验重点 1.合理利用实验器具和材料,针对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可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2.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课程论文的撰写。 3.小组汇报,教师评价。 五、实验难点

1.实验变量的控制; 2.影响酶的特性的因素的控制。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设计一共分为6个环节,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确定方案、实施实验、交流反思、知识应用。教学流程如下: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酶的特性探究实验方案: 组间讨论交流: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 实验实施:小组成员配合,进行实验。 小组汇报,组间交流: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报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实验收获等。其他小组提问,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向小组每位成员提问,考察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价:小组自己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各种表格、图表。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课前准备,筹备探究 (1)学生分组 我们山区学校条件有限,班上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探究能顺利地进行,并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课前分组非常关键。每三位学生为一小组,为了防止造就“消极被动、偷懒作假”的学生,每一小组的成员包括不同层次探究能力的学生,并分工承担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由学生推荐一位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 (2)资料的准备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酶的资料,带到课堂展示。 (3)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