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专题:化学科学实验探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2.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3.强化对科学探究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物质成分的探究

2、物质性质的探究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探究

三、复习策略:

(一)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二)实验探究题的主要结构

1.提出猜想假设:根据实验的现象,从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出的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3.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的操作、装置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可以从节能环保、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主要探究类型

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知识范围:a.常见的碱和碳酸盐的性质检验,b.物质变质和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探究。

NaOH的变质

1.NaOH 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1)吸收空气中的而潮解;

(2)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化学方程式:变质后生成了 )。

2.存放不严密的 NaOH 的成分

(1)没有变质:滴入___ _(或______ _____)溶液,无气泡(或无白色沉淀)

产生。(2)部分变质:加入_____ ______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

2CO

3

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_________,变红色。

(3)全部变质: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

2CO

3

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_________,不变色。

3.除去 NaOH 中的 Na

2CO

3

杂质

边搅拌边滴入_____ _____溶液,直至____________为止,过滤,得到 NaOH 溶液。

Ca(OH)

2

的变质:

1.生石灰变质的演变过程

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_,它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_____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性质,生石灰可作_________。生成的熟石灰又继续与空气中的_________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生石灰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干燥剂 CaO 变质后的成分检验

检验方法:

(1)CaO: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如果有_______现象,则样品中含有 CaO。

(2)CaCO

3

:另取样,直接滴加 __________ ,如果有

______________,则样品中含有 CaCO

3。(注意:因 CaO 对检验 Ca(OH)

2

有干扰,

一般不检验 Ca(OH)

2

。)

3.Ca(OH)

2

的变质情况

(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________,有气泡产生,证明已变质;无明显现象,证明没有变质。

(2)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_________,变红色,证明含有 Ca(OH)2;

另取样,滴入_________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

3

,即部分变质。

(3)全部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_______,不变红色,证明不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________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

3

,即全部变质。

注意:不溶于水的滤渣不一定全部是 CaCO

3,可能有未溶解的 Ca(OH)

2

,因

Ca(OH)

2

微溶于水。

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一、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1.金属与酸反应

(1)否产生气泡以及放出气泡速率现象分析:

①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金属,其活动性强于无气泡产生的金属

②放出气泡快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放出气泡慢的金属。

(2)图像分析:先出现折点的金属活动性强于后出现折点的金属。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其活动性强于被置换的金属。

二、应用

设计实验证明:Zn、Fe、Cu 三者的活动性强弱。

1.金属放酸中

锌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铁有少量气泡产生,铜没有气泡产生,结论:Zn>Fe>Cu。

2.金属放盐中

有以下两种方案,均可证明 Zn>Fe>Cu。

(1)取“两边金属中间盐”:Zn、FeCl2 溶液、Cu,如图 1。

图1 图2

(2)取“中间金属两边盐”:ZnCl2 溶液、Fe、CuCl2 溶液,如图 2。

实验探究三:有关反物质组成、性质的探究

一、置换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对于置换反应 A +BC―→B +

AC( 若生成物 AC 是气体时,则下面猜想固体成分时不考虑),反应后成分有四种情况(猜

想):

(1)完全反应:只有__________;此时要分别验证 A 和 BC都不存在。

(2)A 过量:有 B、AC 和过量的______;此时只要验证 A 存在即可

(3)BC 过量:有 B 、AC 和过量的______ ;此时只要验证BC 存在即可。

(4)A 和 BC 都没有反应完:四者均有;此时分别证明______和________都存在。

二、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

中和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现象,可用①指示剂;②测定溶液pH 的变化;③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注: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等方法来判断。

酸碱溶液混合后可能有三种情况(猜想):(1)完全中和:反应后再用

____________判定(或同时证明无碱剩余又无酸过量)。(2)碱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入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试剂,溶液变红色或有蓝色沉淀生成。

(3)酸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____或________等试剂,有气泡产生。

2.其他复分解反应

A+B―→C+D(其中 D 是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三种情况(猜想)(注意反应物不能同时共存,所以没有第四种情况):

(1)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____。恰好完全反应的检验方法(技巧——相互证明法):取样,加入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无B 剩余;另取样,加入____,也无明显现象,证明也无 A 剩余;即溶质只有 C。

(2)反应时 B 过量,溶质有________和______(剩余)。

(3)反应时 A 过量,溶质有________和______(剩余)。

[初一生物]_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体会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提出问题:鼠妇通常生活在花盆下、石块下等阴暗环境中,光对它们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制定计划: 1、原理: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光照侧和黑暗机时即为对照,通过对照、看光是如何影响鼠妇分布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士、花铲、自制纸盒、黑纸等。 3、实验步骤:A、在自制硬纸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内放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B、将10只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注意!实验方案中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如:是否有光照),每个变量因素应设对照组。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六:表达和交流: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看是否结论一致。思考与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答:除光以外,湿度、温度、土壤环境等都影响着鼠妇分布。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除设置阴暗和明亮对照以外,两组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答:用10只做可减少误差,而用一只做时由于偶然因素增加,误差增大。] 3、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答: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鼠妇实验

1.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分等。一般情况下,鼠妇在适宜的温度时很活跃,在低温下不大运动;鼠妇常呆在潮湿的地方。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下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也可以在下一节课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探究 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 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例如,大多数鱼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浅淡,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光照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 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以动物为例,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 ℃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重、难点 重点:1、说出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捕捉并饲养10只左右的鼠妇 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鼠妇的一些资料,指导学生完成捕捉鼠妇的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器材准备:托盘、湿土、玻璃板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活动是新课标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侧重点。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在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的同时,养成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程序习惯。使他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说到探究活动就意识到要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几步。我觉得初一阶段的探究性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养成他们的这种习惯模式,所以这一节课重反复强调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形成较深印象。 这一节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1、课前准备充分,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鼠妇的知识(鼠妇的形态、饲养方法等),考虑 到一些同学会找不到,有些人找到的会死亡,全体动员,使得实验动物数量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2、重难点处理得当,要点突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较好;

鼠妇实验报告调查表

鼠妇实验报告调查表 篇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李建元实验日期: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要使学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探究过程: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引入提问:哪些同学找到鼠妇? 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为什么会跑呢?鼠妇怕什么学生交流鼠妇的生活环境,纷纷作答:花盆底下、草丛里等。鼠妇的生活环境变化了。 鼠妇的反应很灵敏,刚刚看到,它就很快跑走了。 学生思考交流:怕人、怕光……学生通过亲手捉鼠妇的过程切身体会鼠妇的生活环境认识到鼠妇的生活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材料用具: 鼠妇(每组10只,5人一组)、铁盘、玻璃板、纸板或书、纸盒,湿土。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

假设是什么?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装置的设计: (一)在铁盘内放一些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二)将相同数目的鼠妇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只,黑暗处只。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假设一致吗?根据实验现象,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说明各小组观察到现象。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 计算5次实验的平均值,与你的第一次的结论一致吗?评价策略 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案例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设计 南平剑津中学刘兴玉老师指导教师:王国全老师 一、实验教学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以此为依据展开设计。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观察、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堂,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教师的“教”的比重减少了,“导”的功能得以强化。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第一节《生命的世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生物生存需要的几个基本条件,初步建立起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难度不大。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学生初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在本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今后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探究总结出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亲历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完成对“变量”、“对照实验” 的理解,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秘。小学阶段《自然》课的学习,使七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欠缺、生物学知识有限,使其综合分析能力不够,创新意识稍微薄弱。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说出探究实验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2)养成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实验变量的控制和设计对照实验。 2、难点:探究实验的引导 六、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过程。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0个空鞋盒(鞋盒高度降低一半,鞋盖保留一半),保鲜膜一卷,透明胶布6粒,

鼠妇探究教案

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 因素 【课型】探究活动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鼠妇、学生自制教具、培养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了实验法研究的几个重要步骤后,让学生学会探 究实验全过程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 照实验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 角度探究问题;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一种生物的习性,促使学生去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探究实验全过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屏幕上展示自转的地球)跟学生互动。这是一颗神奇的星球,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许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问题我来答: (温故知新) 1、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过渡: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下面就请出我们的朋友——鼠妇。简介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俗名。 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捕捉到鼠妇的?(学生回答) 看到鼠妇,你想了解它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大家想要了解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只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我来做: 1、知识准备:通过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 ①你们组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什么? ②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③实验中放入鼠妇的数量为多少只最适宜? ④实验中鼠妇应该从什么地方放? ⑤实验记录应怎样设计?怎样记录? 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做能减少实验的误差? ⑦分析实验数据时怎样能够更准确表达你的意思?为什么要求平均值? (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统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10只鼠妇,从变量的分界处放入鼠妇,实验时先静置2分钟、然后再计时,一分钟一计时记录8分钟,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以免打扰鼠妇的活动等等)

教案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能力目标: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会分析对照实验,能够找出实验变量;以及能够排除某些因素对实验产生的误差。 【教学重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捕捉鼠妇的场景以及观看事先拍摄好的视频。 问:当掀开花盆下、石块下或其他地方寻找鼠妇时,鼠妇的反应如何?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根据鼠妇四处逃窜的现象,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讲解]:通过实验探究问题。这个实验的名称: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观察,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定实验计划。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提纲,进行讨论: ①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②实验探究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③实验时,应该在实验盒中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 除了光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是否应该保持一样?(**怎样才能保持一样?) ④往实验盒中放置鼠妇时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一 定要这样做吗?为什么?) ⑤.最后明确该实验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⑥.明确分工: A.组长(主持讨论每个问题,做好分工) B.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发言) C.记录实验数据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根据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探究实验,要注意控制探究的条件。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设计对照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动物的情感。 学法指导: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探究,所以应注意对学生探究步骤的掌握,使学生明确必须设置对照,并且只能有一个变量。 四、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师:各小组同学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妇,大家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鼠妇的? 生:花盆下…… 师:你了解鼠妇吗?你想探究关于鼠妇的什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怕光,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生:提出问题:…… 师:那么下一步请作出假设。(注意: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根据生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设计人:刘凤杰审稿人:颜静 班级:组别:实验时间: 背景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注意事项 1.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就要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用塑料瓶(把矿泉水瓶颈部较细的部分去掉或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每个容器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瓶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实验目的: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鼠妇(每组10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生物实验课鼠妇实验

生物实验课: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李巧薇 实验题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捕捉鼠妇10——20只 教师准备:铁盘、湿土、纸板、玻璃板(共16组) 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假设的依据是:根据生活经验,在砖头、石块底下能够找到鼠妇,在明亮的地方哪没有。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鼠妇、湿土、铁盘、不透光的纸板、玻璃板、镊子等 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设计具有 明显区别的阴暗和明亮两中实验环境。(设置对照实验) 3、设计观察记录表 时间(分钟)实验环境 统记数据(个) 1 2 3 4 5 (10) 阴暗 明亮 实施计划: 1、选择合作伙伴组成探究小组,全班分成8-10组进行实验 2、在两种实验装置的中央放置等量的鼠妇。 3、静置4-5分钟以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鼠妇在两种环境的个体数量。统计10次。填入观察记录表中。 得出结论: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计算全班同学各组的平均值(体现平行重复的原则)

组别 1 2 3 …10 平均值 环境 阴暗 明亮 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和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结论不一致,分析原因。修改完善计划,进一步探究。

鼠妇的实验

请根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 一 个,即 光 . (2)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 (3)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应该设置出 潮湿土壤 和 干燥土壤 两种环境.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要探究的条件光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一个,即光. (2)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所以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即土壤干湿程度,则应该设计出湿润土壤和干燥土壤两种环境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一;光;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潮湿土壤;干燥土壤.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确立“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在《生物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中,与本实验密切相关的就是“科学探究”和“生物与环境”。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 (二)地位作用 本节位于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生物类群之后,对他们周围生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生物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们探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这节课主要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把同学们已知知识的内化和延伸。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观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教材处理】 在课本图片资料基础上,将课后信息库第五段处理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设计 【课型】新授课(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设计、实施"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知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和举例确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目标制定。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在疑问驱使下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描述鼠妇生存的环境。 【教学难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确定的依据)体现标准中的要求及本节中心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并且喜欢动手实验。通过本次试验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确定的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等。 【教学媒体】课本插图、多媒体、实验用具 (确定的依据)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实验设计,形象生动的进行展示,使学生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形成系统知识。 【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实验——总结 (确定的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学内容播放鼠妇生活环境的图片,背景配上轻柔的音乐,请学生们拿出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鼠妇,由此引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学生欣赏音乐、观看图片) (确定的依据)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直接激发起学生

鼠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组长:王成 一、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做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木盘、纸板、玻璃板 2 方法步骤 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 只鼠妇,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并静置2分钟。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环境处的鼠妇数目,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四、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五、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六、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 环境 2 分钟 3 分钟 4 分钟

5 分钟 6 分钟 7 分钟 8 分钟 9 分钟 10 分钟 明亮 阴暗 5 初一二班

组长:李波 一、提出问题 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做出假设: 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三、定计划 1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干土、木盘、纸板。 2 方法步骤 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在左侧放上一一段用于加热的铜丝。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在整个木盘上盖上纸板,并静置 10分钟。 ③10分钟后观察两侧鼠妇的数目,重复 5次,把结果填入下表,求平均值。 四、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环境 1次2次3次4次5次均值 潮湿 干燥 五、得出结论: 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 六、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 组长:赵刚 一、提出问题 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指导思想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与交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会掌握和运用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探究性实验。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根据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李建元实验日期:2011.10.10 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要使学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探究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哪些同学找到鼠妇? 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 鼠妇为什么会跑呢?鼠妇怕什么 学生交流鼠妇的生活环境,纷纷作答: 花盆底下、草丛里等。 鼠妇的生活环境变化了。 鼠妇的反应很灵敏,刚刚看到,它就很快跑走了。 学生思考交流:怕人、怕光…… 学生通过亲手捉鼠妇的过程切身体会鼠妇的生活环境认识到鼠妇的生活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材料用具: 鼠妇(每组10只,5人一组)、铁盘、玻璃板、纸板或书、纸盒,湿土。 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假设是什么?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 制定并实施计划: 实验装置的设计: (一)在铁盘内放一些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二)将相同数目的鼠妇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只,黑暗处只。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假设一致吗?根据实验现象,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说明各小组观察到现象。 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七年级上册生物《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连续号 1 【课题】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②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围绕其他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②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③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②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学生分析】 学生刚接触探究实验,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发、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究。 【课前准备】 1、实验器材 培养皿、黑纸、硬纸板、纱布、烧杯等。 2、分组 6个学生一组,分6个小组进行实验,各小组捕捉鼠妇及搜集有关本节实验的一些资料。(注意:不要伤害鼠妇,做完实验后还要把鼠妇放回去。)【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学生交流捕捉鼠妇时观察到鼠妇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及搜集的有关资料。 2、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交流提出问题 如: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3、作出假设 根据小组提出的问题,组内同学讨论后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 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指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并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要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 5、进行实验 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各小组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注意:每组鼠妇要十只以上,静止几分钟,实验要重复几次。)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作用布置】完成探究报告

人教版初中生物鼠妇实验题(带答案)

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 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下表是记录在不同的地方发现鼠妇的数据: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2.在做了“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 (4)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和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 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下表是记录在不同的地方发现鼠妇的数据: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2.在做了“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阴暗潮湿的环境(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为什么?太多数不过来,影响实验效果 (4)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C)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光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放到适合鼠妇生存的地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的改进

117 Ke Tang LianJie 课堂链接 倪建娟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实验的改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成科学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从这个层面来说,生物科学探究的初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尤为重要。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目的是通过探究能说出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该实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实验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如学生捕捉的鼠妇数量不够或饲养过程中鼠妇已经死亡,实验器材没有准备到位等;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单一,分工不够明确,实验数据误差较大;③实验过程中由于教室场地的限制,学生过于兴奋,会干扰鼠妇的活动,进而影响探究实验的结果。针对以上几点,本文从调整实验安排、优化实验设计、变换实验场地三个方面,阐述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的改进。 一、调整实验安排,保证 实验材料齐全 本实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定会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可将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方案;同时将本节的其他教学任务完成,安排学 作者简介:倪建娟(1982—),女,江苏海安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生课后分组准备实验动物及实验器材。第2课时首先检查小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讲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实验及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后讨论与交流。 由于该实验材料多且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因此,第2课时伊始教师花2分钟时间检查小组材料的准备尤为关键,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几乎没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将所有的实验器材及实验动物都准备到位,此时教师应立即进行补救,而不是训斥学生,或者去帮助他们捕捉鼠妇,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捕捉,教师可以准备几个纸盒或塑料盒,以防学生无法开展实验。 二、优化实验设计,培养 学生实验能力 在进行实验方案讨论过程中,首先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及作出的假设,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实验材料与方案将与此密切相关,若要研究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材料需要准备纸盒、细土、遮盖物、鼠妇、手表、记录纸、笔等;若要研究水是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塑料盒、干土、潮土、鼠妇、手表、记录纸、笔等;若要研究温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塑料盒、冰土、常温土、鼠妇、手表、记录纸、笔等。 将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为一组,每组有组长、实验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等,由学生在课前选出组长,并由组长进行实验动物与器材的准备分工及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分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材料准备情况和小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三、变换实验场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面对学生准备的实验动物不够的情况,有教师提出可以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其实笔者经过亲自实践后发现,鼠妇不易饲养,尤其是小鼠妇,即使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其存活时间也仅是一两天,有些大鼠 妇生命力较强一些,因此我不太认同由教师饲养并提供给学生实验,要智慧地解决该难题,其实只要把实验场地更换到室外就可以了。 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校园内进行生态环境的观察,寻找鼠妇种群密度大且适合学生实验的场所。校园里操场边的花坛下,覆盖着许多落叶,用树枝轻轻翻动,就会看到大量鼠妇的身影,因此,可以将花坛作为实验的场地,同时用粉笔在地上写上对应的组号,让学生在指定区域内分组活动,这样就不会因为学生过于兴奋而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实验前,教师需要先讲清注意事项,如在室外实验更需要注意安全,最好用小树枝翻动落叶,当心被玻璃碴划到,被蜈蚣等昆虫叮咬;室外实验时间为20分钟,前10分钟做好充分准备,后10分钟进行实验的操作(包括计时、计数、统计等)。 由于有些小组准备的鼠妇数量不足或者活力下降,实验开始前可以给学生留5~10分钟时间继续捕捉鼠妇,此时学生捉到的鼠妇生命力较强,实验现象会很明显,有的小组盒中的土可能不够或者不符合要求,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用手机拍摄下学生实验的场面,可作为资料存在学生的电子档案中,同时提醒各小组改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实验完成后,全班学生安静有序地回到教室,利用最后的10分钟进行全班的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讨论与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影响鼠妇的非因素的实验方案

影响鼠妇的非生物因素的实验方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探究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做出假设: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小组验证阴暗变量,6-10组验证潮湿变量。 1、假设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铺湿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半湿土上盖上黑纸板,一半湿土上方盖玻璃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和明亮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一半盖上黑纸板,一半上方盖上玻璃板,然后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黑暗明亮1分钟 5 5 2分钟 6 4 3分钟 7 3 4分钟 8 2 5分钟 9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6)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2、假设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上方盖上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潮湿和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和干土上都盖上黑纸板,然后把鼠妇在湿土和干土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潮湿干燥1分钟 5 5 2分钟 6 4 3分钟 7 3 4分钟 8 2 5分钟 9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6)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