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

一、《诫子书》和《训俭示康》对比阅读(1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4)居乡必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二、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诫子书》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日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节选自曾国蕃《诚子书》)

【注释】①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②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6.解释加点词。(4分)

(1)年与时驰驰: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

(3)自修之道道:_________ (4)守身之先务也务:_________

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B.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C.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D.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分)

(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3分)

9.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和“”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分)

三、《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⑤忍让为居家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

“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四、《诫子书》《诫兄子严敦书》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正法:正当的法制。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衿:佩带。缡: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通“殬(dù)”,败坏。

一、《诫子书》和《训俭示康》对比阅读答案:

5.(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4)居住/处在/住在

6.A

7.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德”“寡”译对得1分。③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得1分。

8.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评分标准】①共2分,意思对即可。②甲文的不同点要至少写出两方面。

译文

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二、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诫子书》对比阅读答案:

6.解释加点词。(4分)

(1)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 广:增长 (3) 道:方法 (4) 务:基础

7. C

8. (1)以宁静来修养身性,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 一个人没有一件内心有愧的事,那么他的心情也常常会很安定。

9. 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静”和“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分)

乙文翻译: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三、《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答案

13. (1). D (2). B

14. (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15.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16. (1). ④ (2). ⑦ (3). ③ (4). ②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词多义,“谕”在解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句意: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②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不顺的处境);掌:増长。句译: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示例。我们需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写出他的语境义。(1)句中的“切莫”的意思是千万不要,孙枝蔚告诫儿子读书不要爱惜书,“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认真学习书中的知识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将爱书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做不好学问的;(2)句中的“安得……乎”是反问句式,人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处?从文中“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这些句子可知,吴汝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会忍让,不要争强好胜,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断进步。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需要根据所给提示,选出正确答案。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的意思是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⑤忍让为居家美德的意思为忍让是为人处世的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的意思是如果必须要以相互争夺才能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给自己增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的意思为生存在忧患之中。根据翻译,再结合所给提示,可得正确的序号为(1)④,(2)⑦,(3)③,(4)②。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

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四、《诫子书》《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

7.申/父母之戒(谓宾断句)

8. 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

9.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②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③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10.(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2)“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 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

(3)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4)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11.(1)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2)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3)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

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诫子书》对比阅读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诫子书 对比阅读一 〔甲〕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那么悯蚕妇;每餐一食,那么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②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③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注〕①却:摒除。②恣:任凭。③持:依,凭借。④吉:桔祥。⑤贼:敌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无以广.才________②不能治.性________③太宗尝.谓皇属曰 ________④乃.可永久富贵________ 〔2〕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逆 吾 者 是 吾 师 顺 吾 者 是 吾 贼 不 可 不 察 也 〔3〕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 〔4〕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 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那么具体地对皇族提出①“________〞(请用原句答复)的要求,

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 钟:是的。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②_______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 ③________ 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对比阅读二 【甲】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凝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睛④,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 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5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那么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那么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获;植物名,形状像芦第。②凝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麓∶竹编的盛物器具。④喷∶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 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 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诫子书》 改写】 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

问。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 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改写】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第一篇:《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参考答案: 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第二篇: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理清文章脉路 (3)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重点: (1)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交流法 (5)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上帝给了甲乙两人每人一颗神奇的种子(闪着金灿灿的光芒)。甲拿到那颗种子之后,把它埋到了土里,按时浇水、施肥;而乙拿到种子后到处找人炫耀,说自己有一颗神奇的种子。相信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最后的结果:甲的种子长大后结出了神奇的果子,而乙的却因为错过了种植期而变成了一粒无用的种子。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赏一粒神奇的种子(板书《伤仲永》)看这粒种子的结局如何? 二、介绍作者(找同学介绍并在课件上显示出来) 师可提示: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歌。如《泊船瓜洲》,让学生养成不断巩固积累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养成复习回顾的学习素养 三、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 诫子书》对比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通过静心修身,节约俭朴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只有心灵宁静,才能取得远大的成就。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不能增长才华,没有志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放纵和懒惰会使人失去精力,冒失和急躁会使人难以自律。时间和岁月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没有行动,就会一事无成,孤独地守在荒凉的小屋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XXX为写

《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译文:要努力啊,不要因为恶事很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让人信服。你父亲的品德不够深厚,你不要模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地阅读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但在途中丢失了,你可以自己去寻找研究这些东西。 XXX在将鲁国封给他的儿子XXX之前,告诫他不要因为封赏而骄傲自大。XXX自己是XXX的儿子,XXX的弟弟,XXX的叔叔,同时还担任辅佐天子的重要职务,地位在天下 也不低。但是他仍然坚持要谦虚,不敢怠慢人才。他认为,德行宽厚,要以恭敬来守护;土地广阔,要以俭约来守护;官位高贵,要以谦卑来守护;人多兵强,要以敬畏来守护;聪明智慧,要以愚笨来守护;博学多才,要以浅显来守护。这六种品德都是谦虚的表现。作为天子,能够得到众人的尊敬和四海的归附,正是因为他谦虚有德。相反,如果不谦虚而失去天下,就会像桀、XXX那样灭亡。因此,XXX儿子要谨慎。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 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诫子书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 一、《诫子书》和《训俭示康》对比阅读(1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4)居乡必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二、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诫子书》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日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节选自曾国蕃《诚子书》) 【注释】①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②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6.解释加点词。(4分) (1)年与时驰驰: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 (3)自修之道道:_________ (4)守身之先务也务:_________ 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B.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C.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D.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分) (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3分) 9.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和“”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分) 三、《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答案版(含译文+含2019真题)

《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含2019年真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②叹:赞叹。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译: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译: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增加②汝父德薄,勿效之效仿 (1)①增加②仿效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但以卿兄弟为念 (2)但/以卿兄弟/为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①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 ②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4)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4)两文作者都勉励儿子要多读书,并且加强品德修养. (5)从两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警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感悟: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5)示例: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诫子书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诫子书对比阅读》专题训 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

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参考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 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复何及!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 …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诫子书对比阅读及答案解析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时间 期末复习四《诫子书》对比阅读 一、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悲守穷庐.()④又相.天子()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②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③夫.君子之行()④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二、【甲】夫君子之行,……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勉励)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远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寿命)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①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

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⑥择:败坏。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俭以.养德不以.物喜 • • B .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 • • 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 • • D .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 • • 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理解:把对侄子的叮咛与女儿出嫁时的嘱托相比,恳切之至,饱含长辈

诫子书对比阅读

诫子书对比阅读 【甲】(诸葛亮《诫子书》) 【乙】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1.解释下边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权:指孙权。③涂:通“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三)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 (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诫子书 中考对比阅读

《诫子书》中考对比阅读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治无以明志,非宁售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俯拾即是,车马仆从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国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障。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悲守穿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静以修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夫君子之行友人惭,下车引之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人不知而不愠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为人谋而不忠乎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1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过度懈息、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答案 11.(1)达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习惯,熟悉 12.A. 13.(1)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2)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 14.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1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文言文《诫子书》拓展对比阅读教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大全 (一)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