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规定

设备管理规定
设备管理规定

1 目的

对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使用的设备。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发放和修订。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监督管理。

4 管理规定

4.1 设备的确定

4.1.1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对新型设备进行考察、确定。

4.1.2 根据确定的设备,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

4.2 设备的采购

4.2.1 新设备考察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性能指标、供应商/厂家、数量等。

4.2.2 根据审批进行设备采购。

4.3 设备的开箱验收

4.3.1 设备到货后,按其装箱单进行开箱验收,并通知相关部门/单位提货。提货时物料库按装箱单向提货单位移交所有工具、备件及资料。

4.4 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4.1要安装的设备必须是经过验证过的设备。

4.2设备安装单位,在领取设备时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对有关资料及设备本体、附件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点,发现与设计不符和质量缺陷等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购置单位及有关领导协商解决,不能把问题带到工程验收中解决。

4.3设备安装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产品说明及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安装。

4.4.1设备安装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强施工质量及进度管理。在安装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安装速度,以尽早发挥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

4.4.2安装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发现不符合工艺条件的设计或设备制造问题,要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4.4.3设备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应严格遵守各项有关安全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

人负责安全工作,避免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4.5.1设备安装完后,经安装单位及工程管理部门检查后,可按工程管理部门或安装部门制定的空负荷试车要求进行空负荷试车,并作好记录。

4.5.2设备空载试车,有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工程设计、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派员参加。空载试车设备的开停和运行过程的维护管理由设备安装单位根据试车要求进行,设备使用单位应派操作人员参加以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安全规程。

4.5.3设备空载试车中发现的问题,由工程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4.5.4、空载试车中发现的问题经整改以后,设备主要零部件或动力系统的有关部件有较大的变动,应进行再次空载试车,直至合乎规定的要求。

4.5.5、空载试车后,要进行负荷试车。负荷试车中设备的开停由设备的使用单位根据试车的统一安排进行,设备的维护由设备安装单位承担,设备使用单位配合。负载试车中暴露的问题,由工程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4.5.6、设备负荷试车合格后,应检查是否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合格后安装单位应填写设备安装移交验收记录,由工程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认可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

4.5.7、各种试车、检验记录和《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必须归入设备档案中。

4.5 设备的分类及管理

4.5.1 设备的分类

4.5.1.1 根据生产过程中各设备对质量所占权重或安全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将生产设备划

为A、B、C三类。

a)A类: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且对质量或安全影响较大的设备;

b)B类: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对质量或安全影响不大的设备;

c)C类:生产线上的辅助设备。

4.5.2 设备的分类管理

4.5.2.1 A类设备的管理

a)A类设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管理;维修并更换主要配件时须在《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台帐》中填写维修情况、故障产生原因;

b)生产时,A类设备完好率必须大于90%;

4.5.2.2 B类设备的管理

a)B类设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管理;维修并更换主要配件时须在《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台帐》中填写维修情况、故障产生原因;

b) 生产时,B类设备完好率必须大于90%;

c)B类设备实施定人定机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实习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4.5.2. 3 C类设备的管理

a)C类设备须在总台帐上体现;

b)生产时,C类设备须运转正常,内外清洁;

4.5.3 设备编号

本公司所有设备按下列方法进行编号:

×××- ××× - ×××

设备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前两位部门代号(以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A1”表示为A1生产线;

“GY”表示为公用设施,第三位为楼层代号,“1”表示为所处位置为一楼“8“所处

位置为8楼

设备类型(以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JZJ 表示为均质机

例:JZJ-B21-009 表示为生产部B2生产线09号均质机位置在一楼(从A1线均质机开始

编号)

4.6 设备操作使用人员管理

4.6. 1 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公司或生产厂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A、B类生产设备实行定人定

机管理。

4.6. 2 关键岗位人员由人事部和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核

以设备的“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检查、会

排除故障)、“四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为依据;实践考核以按规操

作、能排除设备说明书中所列的常见故障为依据。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中有一项不合格者,

为考核不合格。关键岗位人员考核合格后,由人事部进行资格认可,发放上岗证。并严格

遵守设备操作程序,同时应建立组长负责制,对因遗失、严重失修等人为原因造成设备资

产损失,将追究班组长责任。

4.6.3 根据实际需要,一人需操作两种(含两种)以上机型的设备时,按上述条款规定执行。

4.7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4.7.1 设备的维护保养: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维护,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维护保养主要有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等四项要求。

4.7.2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日常维护保养(简称日保)、一级维护保养(简称一保)两种。

4.7.3 日保由操作工负责,在交接班期间进行。保养内容为:清理设备的卫生,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调整、坚固松动部件,查看润滑、冷却系统等情况。

4.7.4 一保以机电技术人员为主、操作工为辅,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每季度至少对A类设备实施一次全面一级保养;保养内容为: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清洗和检查传动部件,检查润滑、冷却系统,紧固松动部件,清扫电器箱、电动机及其他电器元件,必要时更换部分部件。每年至少对其它设备实施一次全面一级保养。保养结束,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7.5 设备的维修

4.7.

5.1 设备维修:是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能而采取的技术活动,包括维护和修理。

设备修理的定义:是对技术状态变化时发生故障的设备通过更换和修理磨损失效的零件,对整机或局部进行拆卸、调整的技术活动,其目的是恢复设备的功能或精度,保持设备的完好。

4.7.

5.2设备维修方式: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预防维修又可分为定期维修和状态监测维修。定期维修又可分为计划预防维修和保养修理制。

4.7.

5.3设备维修类别:设备维修的类别有大修、中修、小修等。

4.7.

5.4设备维修计划:维修部由根据每日巡检、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维修记录所积累的设备状态信息,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前对生产设备、车间管道、仪表、安全阀、烘干塔等及其配套设备,以及生产期间处理不了或未处理的存在故障的设备等制订维修计划,设备维修计划分为日常计划和年度季度计划。《年度季度检修计划》由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4.7.

5.5 相关部门必须执行审批后的设备维修计划,并填写《设备维修记录》。

4.7.6 生产期间各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巡检,维修人员每班至少对设备巡检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组

织相关人员分析并予以处理;并填写《设备巡视记录》。

4.7.7 生产期间应对生产车间、包装室的设备进行评估考核工作,由设备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状态进行生产前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4.8 设备备件

4.8.1术语定义

备件:公司内储备的用作机械、电气、仪表及管、线路系统等的维修、制作、改造所需的零部件及附件总称备件。

备品:因各种原因暂时不用或准备在急用时更换而储备的成品设备或其辅机。

注1:设备维修保养、技改、制作所需的消耗材料,如各种型材、油类、漆类、棉纱、滤材、非金属垫片、填料、钻头、锯条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

注2:在下文中,将备件和备品统称为“备件”。

通用件:能在市场上直接采购的设备通用零件,包括小五金、水暖件、标准件等。

专用件:必须由设备制造方才能提供的或必须经设计或配作、外协加工的零部件。

4.8.2.备件的储备

设备维修部应根据生产及设备实际情况每年度向仓库管理员编制提供一份《备件及维修材料基本库存表》,作为备件的库存及采购依据,其内容包括所用设备名称、编号、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供应商及重要专用备件名称、数量、代号等内容,库管员应根据此表确保安全库存量。对于已属于安全库存类目中的备件但将不再使用的,要及时提前通知不再购买,如因基本库存表更新不及时而形成的呆滞物料应由维修部负责。

4.8.3备件管理

4.8.3.1 请购

各部门填写请购单书面请购。通用件向仓储部请购,专用件由维修部请购。请购单一式三份,一份由请购部门留存备查,一份交采购员作为采购依据(此份亦可用作验收入库依据)。一份交与仓库留存,请购单必须部门负责人签字,请购单应注明请购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材质,图纸要求及用途、要求购回时间等。

4.8 .3.2 购买

采购员收到有部门负责人以上的人员签字的材料请购单(在备注栏内注明是否急件)后,及

时组织采购,一般备件应在五天内购回,急件应在两天内购回,外地购买的专用件、市场缺货和外协加工件一般不超过二十天。购买时必须以请购单为依据,尽量做到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具体时间以请购单上要求的使用时间为准,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购回,应提前向请购部门反馈,以便另做打算。送货时须提供的单据:

a:送货时送货单和发票一起提供

b:只能提供送货单,发票后期提供,但送货单上需提供具体的金额和税率

c:只能提供发票的,以发票为准。对于多品种备件可单独列附件

4.8.3. 验收入库.领用与退库

库管员负责验收,主要以请购单及送货单或发票为依据,对实物进行核对及外表检查,未按请购单要求购买的备件不得入库,验收不合格者不得入库,新购急用的计量器具无检定合格证不得入库(备用者可不检定),否则由库管员负责。验收入库的部分特殊件(如加工零件)等如联轴器、机械密封、尼龙垫片等尺寸,品质等因仓管对零件是否有特殊的要求不是完全清楚,只能依据送货单据简单的核对外包装上的规格、数量等直观信息。可由维修部专业的人员协同现场验收。

领用:验收入库后,采购员或库管员通知请购部门按领料程序领用,但对于急件或因未付款等原因使发票与货没有同行而无法办理入库者,经验收合格后可以先使用后补办入库及领用手续。

退库:对于某些零配件(如阀门、电器元件等)只有经使用才能发现质量缺陷的,领用后运行三天内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经维修部确认后,使用部门有权要求退库,由采购员负责退货、调换或保修。

4.8.4.备件的管理

进出帐目清楚,明细帐与实物相符,库房每季度应对专用件进行盘存,并将报表交维修部一份。对于同种非低质易耗品备件连续结余,要上报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决定处理方式,如果工程技术部要求上交,就要上交,如果批准留存,就可以转为经常性结余,按照库房结余办法处理。维修部要同时重新确认并向仓储部递交此类备件的安全库存量。

呆滞物料:超过1年不流动,物料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而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对质量(规格、材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存储超过12个月,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的;对良好状态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存储超过6个月,在以后的生产中没有机会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对成品、半成品,凡因质量不符合标准、在制或制成后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都算作呆滞物料。处理方式:对于设备备件的呆滞物料应上报处理。

4.9 设备报废管理

4.9.1 报废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可以报废。

a.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b.主要结构陈旧、破损严重,经大修后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

c.大修后虽能恢复工作能力但不如更新经济;

d.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

e.不能迁移的设备,因厂房建造或工艺布置改变必须报废。

4.9.2报废审批

a.需报废的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作出技术鉴定,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b.设备一经报废不得在生产现场,应拆除至指定地方妥善保管,不能拆除的应进行封存。

c.报废后的设备财务部门应及时下帐。

4.9.3.闲置设备的封存

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应办理封存手续,由使用单位书面申请,技术部、使用部门鉴定,报总经理批准后就地封存,由书面通知财务部暂停折旧。

4.10 备用、停用设备管理

4.10.1 备用、停用设备应自备用、停用之日起1个月内达到完好状态。

4.11 设备完好是指处于完好技术状态,设备完好标准总的有三条要求;

a 设备的性能良好;

b 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

c 各种消耗正常,基本无“四漏”外表清洁整齐;

具体到实际中,设备完好的判断标准则以该设备的考核得分在85分以上;评价公司设备完好情况,以设备完好率进行考核,即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完好台数/主要设备总台数*100%。公司设备完好率统计时,统计主车间、包装室的A、B类在用和备用生产设备,统计标准按照在用、备用设备的完好标准。

4.12 设备的转移

4.12.1 设备转移包括部门内备用设备的更换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设备转移;

4.12.2 生产车间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确需更换备用设备或内部调换时,确需更换备用设备或内部调换时可先行更换,维持生产,并在《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台帐》上体现。如机物料库有备用、停用设备,由机物料库管理人员和生产厂车间负责人对备用、停用设备的技术状态及净值进行确认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并必须于2日内上报财务部、生产调度,并在《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台帐》上体现。

4.12.3 转移完毕,调入单位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验收,填写《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4.12.4 设备的借用

部门间设备固定资产不得随意借用,为保证生产确需借用时,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总经理核准签字,但借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4.12.5 设备的帐物核对

4.12.

5.1 设备管理员每季度根据各单位的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资产帐,实施资产的动态管理。4.13 记录的保存

4.13.1 设备管理相关的所有记录需进行存档管理。

5 相关参考文件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6 相关记录

6.1 《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工业设备总台帐》

6.2《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

6.3 《设备巡视记录》

6.4 《设备维修计划》

6.5 《设备维修记录》

6.6 《年度季度检修计划》

动、静设备管理制度

动、静设备管理制度 一、建立设备管理台账: 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帐,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动静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布情况、泄漏总数、泄漏率等)。 1. 动设备管理台账, 周评月考; 2. 静设备管理台账, 每月一记录; 3. 卫生管理台账, 设备负责人与安全员共同负责; 二、管理及考核内容 A. 动设备 (Ⅰ)标准 1.振动: ≯ 8 丝; 2.杂音: 无明显杂音; 3.密封泄漏: 机械密封轻油≯ 10 滴/分, 重油≯ 5 滴/分; 盘根密封轻油≯ 20 滴/分, 重油≯10 滴/分; 4.润滑: 4.1油润滑 (1)油箱泄漏: 无明显泄漏; (2)油位: 50~70% (3)油质: 无乳化, 粘性好 (4)转动设备换油时间.要求 a.视各机泵具体情况不定期换油; b. 乳化、漏油等严重者应及时查明原因,联系处理。 4.2脂润滑 对于采用润滑脂润滑的机泵,要求每月加一次润滑脂。 当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容积的1/3。 当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容积的1/2。 5.机泵体及附属件: 机泵出入口阀以下至机座 (1)联轴器牢固; (2)轴承压盖松紧适宜; (3)吸排气阀正常;

(4) 注油量符合指标; (5)压力表, 温度表指示正确; (6)温度计良好, 无缺少; (7)机泵地脚螺栓紧固; (8)设备零件齐全, 螺丝、螺母齐全, 满扣, 整齐; (9)接地线连接完好; 6.其它1)防冻防凝, (2)上述未提到指标如油压, 水压, 电流等均按工艺卡片执行; (3)无偷停, 跳闸; (4)操作及交接班记录要求: 及时、准确、真实、全面( 按资料考核执行); B. 静设备: 对岗位不作考核,当班负责巡检。 三、设备交接制度 动设备按下述要求交接班: 1. 不超标设备为正常使用、维护、交接设备 2. 超标设备为带病需要维修设备, 必须符合以下三条中一条, 才可接班: (1)正在维修中或有维修人员在现场; (2)维修人员来后若不修理, 必须经车间同意,重要设备缓修必须有车间和部长同意,并且都必须有车间签字(或知道),24小时有效,同时维修人员签字(写清姓名.时间), 带病使用设备要求维修人员八小时一签; 否则按《交接班制》执行; 3. 若发现问题后拖延处理者, 一经查出, 加倍处罚。 四、泄漏率管理制度 1、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的密封,属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旋转轴均属于动密封。 2、静密封:设备(包括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上或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及其它结合部位,均属于静密封。 3、泄漏点: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时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为泄漏点进行统计。 4、动密封点计算方法:一对连续(旋转和往复)运动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5、静密封点计算方法: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大小均称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另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多算一个密封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是相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6、泄漏率: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 静(动)密封点泄漏点×100‰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1

机电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设备台账管理,理顺设备台账及其附属特征信息管理工作的关系,确保设备台账及设备身份信息的准确、完整、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设备台账及机电设备身份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所属各煤业公司机电管理部门为设备台账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 第二章管理职责 一、公司机运部 公司机运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监督下属煤业公司落实集团公司的相关制度、措施和要求,使设备台账管理符合行业标准,确保账目清楚、管理到位、储备有序,能及时地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煤业公司机电部门 1、各矿井机电矿长是各矿井机电设备台账管理第一责任人,机电科是矿井机电设备台账管理的责任部门,并按要求设专人对机电设备台账进行管理。

2、设备进场后要及时督促设备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编号和台账登记,及时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机电科技术员进行建档管理。 3、对所有矿井设备进行定期梳理,补充,确保矿井设备帐、卡、物相符。 4、要按照设备技术特征卡要求做到内容完整、修订及时、管理规范。 5、每月必须将设备台账进行汇总,上报集团公司机运部。 6、机电部门每季末、年末要与财务部门核对设备资产账。 三、设备台账 1、所有设备及其辅机必须建立设备总台账。总账按功能分类,如提升机类、压风机类、主扇风机类、主排水泵类、地面高压开关类、地面低压开关类、地面变压器类、地面机床类、起重设备类、地面运输车辆类、…、皮带机类、绞车类、高爆开关类、低压开关类、井下变压器类、…、 2、设备的辅机也须在主机目录下建账。 3、流动设备必须建立设备分台账。明确设备流动位置及设备在用、待修、备用状况。 4、流动设备的电机、减速机必须建立分台账。 5、较大型及以上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技术特征台账。 四、设备编号 1、所有设备及其辅机必须进行编号,国泰公司下属矿井每一台设备的编号均是唯一的。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动能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动脉。加强对工业锅炉、动能网管、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正确地操作使用,科学地管理,使动能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巧约能源、保障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为此,特制宦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动力车间直接负责对动能设备的管理,由于动能设备属特种设备,其安全要求受到国家劳动部门的监管,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各项政策规定,除了要安排好各动能设备的日常生产外还应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力度。 2.2公司总师办及设备动力科应高度重视对动力车间生产运行状况的监察控制,抓好基础管理和安全督导,要经常深人车间进行专业技能传授,帮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3.工<锅炉的管理 3.1锅炉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设备之一。锅炉在使用中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事故。为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促进生产发展,保障人身安全,必须加强对工业锅炉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英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3.2使用锅炉的单位要重视锅炉管理工作,专人负责锅炉设备的技术管理,按照《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搞好锅炉运行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工作,确保锅炉安全、正常运行。 3.3使用锅炉单位应按照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申请锅炉登记,未领到“蒸气锅炉使用证”的锅炉,不准使用。 3.4使用锅炉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劳动部门《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司炉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才能独立上岗,否则,不准独立上岗操作,任何人员更不准强迫司炉工人违章作业。 3.5投人运行的锅炉应建立以下制度: 3.5.1锅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5.2运行记录制度: 3.5.3交接班制度: 3.5.4水质化验制度: 3.5.5维护保养检修制度; 3.5.6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修订)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目的: 针对我部门长期以来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存在问题严重的特殊情况,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针对设备出现问题能够有帐可查,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我部门决定对各类机械设备实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第一条,设备管理台账,是记录技术设备部在使用,停用,封存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原始记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条,设备台账按顺序分类,编号,主要记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入日期、制造厂商、出厂日期、使用期限、使用单位等情况,在机械设备增减变动时,由技术设备部负责填写,设备部 经理负责。 第三条,管理原则及权限 1.设备的台账,由专门负责机电设备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填写、保管、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 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2.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 符。 3.在清查盘点发现盘亏,应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作出处理,清点中发 现本单位确实不需要的机械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条,设备台账的具体管理办法。 一.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 1.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点检,及时处理故障,消除隐患,避免设备事故 的发生。 2.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修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保养,修理及消耗情况,充分反映设备 经济技术指标,在设备机械出现故障再次维修时,可以参考该类设备前期,以及同类设备的维修 记录,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维修。 3.发生设备事故时,保护好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参与事故抢险。调查,分析和处 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4.积极参与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建立设备台账的意义

建立设备台账的意义 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保养好设备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经济效益的起着重要作用。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上岗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和使用维护规程,严禁违规运行。各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 “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设备; “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五项纪律”:合理使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清洁,合理润滑;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异常及时停车处理; 日常维护的“十字”方针: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各使用单位要实现和保持良好的设备技术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功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设备的维护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1) 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 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 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 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

动静设备管理制度

动、静设备管理制度 一、建立设备管理台账: 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帐,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动静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布情况、泄漏总数、泄漏率等)。 1. 动设备管理台账, 周评月考; 2. 静设备管理台账, 每月一记录; 3. 卫生管理台账, 设备负责人与安全员共同负责; 二、管理及考核内容 A. 动设备 (Ⅰ)标准 1.振动: ≯ 8 丝; 2.杂音: 无明显杂音; 3.密封泄漏: 机械密封轻油≯ 10 滴/分, 重油≯ 5 滴/分; 盘根密封轻油≯ 20 滴/分, 重油≯10 滴/分; 4.润滑: 油润滑

(1)油箱泄漏: 无明显泄漏; (2)油位: 50~70% (3)油质: 无乳化, 粘性好 (4)转动设备换油时间.要求 a.视各机泵具体情况不定期换油; b. 乳化、漏油等严重者应及时查明原因,联系处理。 脂润滑 对于采用润滑脂润滑的机泵,要求每月加一次润滑脂。 当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容积的1/3。 当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容积的1/2。 5.机泵体及附属件: 机泵出入口阀以下至机座 (1)联轴器牢固; (2)轴承压盖松紧适宜; (3)吸排气阀正常; (4) 注油量符合指标; (5)压力表, 温度表指示正确; (6)温度计良好, 无缺少; (7)机泵地脚螺栓紧固; (8)设备零件齐全, 螺丝、螺母齐全, 满扣, 整齐; (9)接地线连接完好; 6.其它1)防冻防凝,

(2)上述未提到指标如油压, 水压, 电流等均按工艺卡片执行; (3)无偷停, 跳闸; (4)操作及交接班记录要求: 及时、准确、真实、全面( 按资料考核执行); B. 静设备: 对岗位不作考核,当班负责巡检。 三、设备交接制度 动设备按下述要求交接班: 1. 不超标设备为正常使用、维护、交接设备 2. 超标设备为带病需要维修设备, 必须符合以下三条中一条, 才可接班: (1)正在维修中或有维修人员在现场; (2)维修人员来后若不修理, 必须经车间同意,重要设备缓修必须有车间和部长同意,并且都必须有车间签字(或知道),24小时有效,同时维修人员签字(写清姓名.时间), 带病使用设备要求维修人员八小时一签; 否则按《交接班制》执行; 3. 若发现问题后拖延处理者, 一经查出, 加倍处罚。 四、泄漏率管理制度 1、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的密封,属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旋转轴均属于动密封。 2、静密封:设备(包括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上或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

设备台账管理办法

设备台账管理办法 满井风电场长期以来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存在问题严重的特殊情况,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针对设备出现问题能够有帐可查,优化设备管理制度,风电场决定对各类设备实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台账,是记录风电场运行,停用,封存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原始记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由风场人员负责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台账。 一、设备台账按顺序分类,编号,主要记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入日期、制造厂商、出厂日期、主要参数等情况,在设备增减变动时,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填写。 二、设备的台账,有专门负责电气设备的人员负责填写、由运行人员保管、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三、设备规范表 1、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本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日期、投产日期、设备(KKS)编码等参数内容。 2、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3、重要故障记录:主要记录故障的时间、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经过、故障责任者进行详细记录。 4、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检修性质、检修负责人、质量总评价、 检修时间及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情况等内容。

(1)检修性质:指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 (2)检修负责人:指工作票中的工作负责人; (3)质量总评价:对设备的总体评价,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表示; (4)检修时间:主要记录计划和实际检修起止日期; (5)检修主要内容:记录检修过程中进行的特殊项目,消除的主要缺陷,更换的主要部件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四、台帐的录入 1、在机组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结束后,设备台帐的录入工作要求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日内完成。 2、设备安装改造及设备异动变更后,应在设备安装试运结束后7日内完成台帐的录入工作。 3、事故、障碍、异常及重大缺陷发生后,应在设备抢修恢复运行后3日内将有关信息录入台帐。 五、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 1. 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点检,及时处理故障,消除隐患,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2. 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修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保养,修理及消耗情况,充分反映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在设备机械出现故障再次维修时,可以参考该类设备前期,以及同类设备的维修记录,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维修。 3. 发生设备事故时,保护好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参与事故抢险。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4. 积极参与项目部安排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5. 对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及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理顺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关系,确保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准确、完整、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三条: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资料管理的政策、法规。落实集团公司的相关制度、措施和要求,组织制定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2、批准设备和系统规程、图纸等主要技术资料。 第三条:生产技术部职责 1、协助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监督、落实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2、审核设备和系统规程、图纸等主要技术资料。 3、负责所有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资料整理归档。 第三条:运行部门职责 1、做好部门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2、设备和系统检修和新、改扩建后,组织编写或修改运行规程和系统图等技术资料,经审批后执行并建立台账。 第四条:设备维护部职责

1、做好部门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2设备和系统经检修和新、改扩建后,负责设备规范、图纸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建立、完善设备台账。 3、负责编写或修改检修规程、图纸和工艺质量标准。 第三章管理内容和要求 第五条:管理要求 所有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账,设备台账和技术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型号、技术规范。、图纸、试验记录、检修记录、缺陷及处理记录、运行规程、技术与安全状况分析、工料消耗和备品备件清册等。 2、 图纸资料主要有设备装配图、备品配件图、电气及管路系统图、电气二次线路图和热控保护逻辑图等。 3、 生产运行系统图的修订有发电运行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并报送生产技术部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 4、 设备异动后,设备维护部应在1个月内对原设备图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图纸与实物相符,并报送生产技术部审核。 5、 设备台账应做到分类归档、内容完整、修订及时、管理规范。 6、 所有的设备台账和技术资料应妥善保管,按规定技术送交技术档案室归档。

设备台帐管理制度

设备台帐管理制度 目的: 针对我矿长期以来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存在问题严重的特殊情况,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针对设备的出现问题能够有帐可查,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我矿决定对各类机械设备实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第一条设备管理台账,是记录项目部在使用、停用、封存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原始记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由煤矿机电副矿长负责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台账。 第二条设备台帐按顺序分类、编号,主要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调)入日期、制造厂、出厂日期、使用期限、使用单位等情况,在机械设备增减变动时,由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填写,机电副矿长(或机电科长)负责。 第三条管理原则及权限 1、设备的台帐,由专门负责机电设备的办公室设备分管人员负责填写、保管,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帐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帐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2、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符。 3、在清查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报上

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作出处理,清点中发现本单位确实不需要的机械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条设备台账的具体管理办法 一、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 1、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点检,及时处理故障,消除隐患,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2、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修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保养、修理及消耗情况,充分反映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在设备机械出现故障,再次维修时,可以参考该类设备前期、以及同类设备的维修记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 3、发生设备事故时,保护好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参与事故抢险、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4、积极参加项目部安排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5、对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及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针对主要设备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把人和设备的相对关系固定下来,使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头,做到: 1、单人操作的设备实行专人责任制; 2、多人操作或多班作业的设备,实行机台长责任制; 3、班组公用的设备实行班长责任制; 4、多班作业的设备要建立交接班制度;

设备台账管理规定

设备台账管理规定 一、台帐、卡片的建立原则 1、所有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帐,其它生产设备可根据情况建立台帐或卡片。 2、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其它设备: (1)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热控控制系统、脱硫除灰设备系统、主变压器、6KV及以上断路器、化水制水设备等及其附属设备; (2)主要辅助设备:引风机、送风机、二次风机、给煤机、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冷水塔、厂用变、6KV及以下断路器、燃料除灰设备系统、公用系统主要辅机、消防及其它供水系统等; (3)其它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它主要的设备。 二、基本要求 1、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帐录入、保存等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准确、专业术语规范。 2、机组正常运行后应及时将在调试阶段的原始信息导入正规设备台帐。 3、做好电子台帐的管理工作,要确保台帐的完整性,以便查阅使用。 4、设备台帐一般应按设备建立,控制设备等可按系统建立。 5、设备台帐是重要的生产技术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非公司外人员透露。 6、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设备规范表、重要故障记录、检修经历、重要记事等。 三、设备台帐格式要求 1、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本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日期、投产日期、设备(KKS)编码等参数内容。 2、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3、重要故障记录:主要记录故障的时间、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经过、故障责任者进行详细记录。 4、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检修性质、检修负责人、质量总评价、检修时间及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情况等内容。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目的: 针对我公司长期以来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存在问题严重的特殊情况,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针对设备出现问题能够有帐可查,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我厂决定对各类机械设备实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台账,是记录项目部在使用,停用,封存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原始记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由各生产厂长和副厂长负责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台长。设备台账按顺序分类,编号,主要记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入日期、制造厂商、出厂日期、使用期限、使用单位等情况,在机械设备增减变动时,有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填写,机电副厂长负责。 管理原则及权限 设备的台账,有专门负责机电设备的办公室设备分管人员负责填写、保管、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符。 在清查盘点发现盘亏,应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作出处理,清点中发现本单位确实不需要的机械设 备应提出处理意见。 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点检,及时处理故障,消除隐患,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修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保养,修理及消耗情况,充分反映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在设备机械出现故障再次维修时,可以参考该类设备前期,以及同类设备的维修记录,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维修。 发生设备事故时,保护好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参与事故抢险。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积极参与项目部安排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对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及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主要设备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把人和设备的相对关系,固定下来,使设备的管理、使用、保修、维修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头做到: 单人操作的设备实行专人负责制。 多人操作或多班作业的设备,实行机长责任制。 班公用的设备实行班长责任制。 多班作业的设备要建立交接班制度。 对所有设备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是保证设备正常连续运转的基本制度之一,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交接班制度有专人执行,多人操作的设备。除岗位交接外,值班负责人员或机长应进行全面交接,学徒工,实习人员不能单独主持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全面检查,不漏项目,交代清楚,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如交接班人员不能现场交接时,接班人应对上一班交接记录认真检查、如有不符。立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并请相关领导证实,并记入交接班记录。 交接内容 设备运行情况 随机工具,附属装置,备件、资料登时否完备。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

目录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3)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8) 设备维修保养综合管理制度 (10)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19)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21) 起重机械管理制度 (24)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26) 工具管理制度 (30)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32) 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36) 设备防腐管理制度 (39) 修旧利废管理制度 (41) 重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 (43) 设备抢修制度 (45) 设备技改管理制度 (48)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备的基础管理,向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技术台帐管理。 第二条、设备标准化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查和报废,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等。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规程,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公司领导批准颁发实施。 第三条、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档案包括: (1)设备履历卡: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2)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3)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4)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5)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6)设备ABC分级记录。 (7)设备润滑档案。 第四条、设备技术台帐 1、生产各车间应建立本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档案是车间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技术状况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行时间、停机(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时间。 (3)主要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2、生产技术部设专人负责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上报设备动力的工作情况。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205023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205023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目的: 针对我公司长期以来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存在问题严重的特殊情况,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针对设备出现问题能够有帐可查,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我厂决定对各类机械设备实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台账,是记录项目部在使用,停用,封存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原始记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由各生产厂长和副厂长负责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台长。设备台账按顺序分类,编号,主要记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入日期、制造厂商、出厂日期、使用期限、使用单位等情况,在机械设备增减变动时,有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填写,机电副厂长负责。 管理原则及权限 设备的台账,有专门负责机电设备的办公室设备分管人员负责填写、保管、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符。 在清查盘点发现盘亏,应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作出处理,清点中发现本单位确实不需要的机械设 备应提出处理意见。 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点检,及时处理故障,消除隐患,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修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保养,修理及消耗情况,充分反映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在设备机械出现故障再次维修时,可以参考该类设备前期,以及同类设备的维修记录,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维修。 发生设备事故时,保护好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参与事故抢险。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积极参与项目部安排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对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及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主要设备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把人和设备的相对关系,固定下来,使设备的管理、使用、保修、维修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头做到: 单人操作的设备实行专人负责制。 多人操作或多班作业的设备,实行机长责任制。 班公用的设备实行班长责任制。 多班作业的设备要建立交接班制度。 对所有设备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是保证设备正常连续运转的基本制度之一,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交接班制度有专人执行,多人操作的设备。除岗位交接外,值班负责人员或机长应进行全面交接,学徒工,实习人员不能单独主持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全面检查,不漏项目,交代清楚,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如交接班人员不能现场交接时,接班人应对上一班交接记录认真检查、如有不符。立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并请相关领导证实,并记入交接班记录。 交接内容 设备运行情况 随机工具,附属装置,备件、资料登时否完备。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汇总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设备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设备部 审核: 批准: 日期: 发布年月日实施年月日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制度 一、新设备到货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开箱检查附件、文件、说明

书、技术资料,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存档保管,要求新到设备的零部件必须齐全,严禁资料个人保管,必须统一存放在资料室或档案室。 二、新购置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按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设备验收交接手续,签字盖章认定。 三、对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的安装,必须选择有安全监察部门认证和上级主管部门认证的安装施工队伍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验收时,必须有安全部门的意见。 四、新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设备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求。安装设备必须按规定标准进行,做到平、稳、正、全、牢和五不漏(油、水、气、电、风),保证安装质量。不符合安装标准的设备不准调试使用。设备安装施工,均应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并组织验收,对隐蔽工程必须在工程隐蔽前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五、新购置设备安装和调试,必须有专业工程师或机械技师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及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安装调试组,生产项目部及使用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制订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对设备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后,按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安装和调试。 六、在安装、调试中设备的技术问题,要有安装调试组做出的技术鉴定及技术措施,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整理成资料交归口采购部门及时与厂家协商解决,需索赔的及时索赔,需现场服务的联系生产厂家来人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生产运行部或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性能、各种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提出索赔。

现场施工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现场施工设备管理制度 5.2.1 施工设备选型配套与管理 1. 项目部应根据主要工程数量、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实际情况提出设备选型与配套计划;设备配置计划制定后再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进行验证,并撰写项目设备配套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关键设备具体要求,报上一级部门审核。 2.上一级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现有施工设备资源首先进行调剂使用,其次再按照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规定逐级呈报最终确定项目设备购置计划。3.经局研究审批确定的项目设备配套方案,未经局研究许可不得随意改变机械设备型号及数量。 5.2.2 项目施工设备使用管理 1.项目部应设置专人负责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建立施工设备管理台账和技术档案(如: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合格证、交接验收文件等)。2.对凡进入项目的施工设备均应组织进场验收,造册登记,并录入《项目设备使用管理台账》;挂好设备标识牌,自有施工设备要建立完善各种设备履历书、维修保养记录、运转交接班记录,所有协作单位进入现场的设备都必须纳入项目部设备管理之中。 3.必须建立项目施工设备操作人员“三定”台账,机械管理员要强化施工设备日常检查和例行保养,认真做好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作业班组应严格按照施工设备作业指导书规定,认真做好技术交底。 4. 特殊作业工况,即:作业内容超出、部分超出设备安全性设计标准或接近设备所适用的临界作业状态,除遵守作业指导书各项规定外,还必须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必要时需组织专家论证,报经公司(或项目)总工批准后方可实施。 5. 按照施工设备使用管理目录统一编制使用管理号并在施工设备显著位置喷涂使用管理号和“中国中铁七局”标识(中铁七党〔2007〕24号,视觉系统管理手册),施工设备进场前,要进行标识检查验收,不合格及时进行整改。 6. 施工设备日常检查、维修与保养 ⑴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日常保养与定期检修相结合;建立健全项目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及操作规程。

静设备监造工作标准化

文件编号CSEI/QM-3-B36 共页23 作业指导文件标题静设备监造规则修订号0 静设备监造规则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作业指导文件标题静设备监造规则修订号0 静设备监造规则 1 目的 1.1 1.2 1.3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使特检中心静设备监造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保证特检中心静设备监造工作的质量,参照有关国家标准,结合特检中心的监造工作经验和质量体系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本监造规则是特检中心进行静设备监造工作的通用要求,所有静设备的监造工作都应遵循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仅适用于代表甲方在条件下对采购产品在制造厂内的质量监造(含外协件和外购产品),不代替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验和设备到工地后的质量验收。 2 3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特检中心承担的静设备监造工作,如承压或非承压的容器、塔设备、反应器、换热器、钢结构及其附件的驻厂或验收检验(监造)工作。 职责 3.1 3.2 3.3 3.4 3.5 对于特检中心承揽的项目,由特检中心主任或副主任指定一名具有相应资格和 经验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指派参加监造人员组成监造组。 对于部门承揽的项目,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人员作为 项目负责人,同时指派参加监造人员组成监造组。 特检中心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应该保证派出的监造人员具有法规标准和特检中心 规定的资格,对于项目负责人,除具有相应的资格外,还应具有与项目难度相 适应的经验。 主任工程师负责监造方案、记录、监造报告、产品监造总结的审核。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策划、合同编制、方案制定、监造项目的实施、现场 监造质量抽查、定期巡视、发现问题的处理、监造周报的审阅、安全监督、监

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HN RD-59-SC26 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2009-05-21发布 2009-05-21实施 华能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设备技术台账的管理,使设备原始技术数据真实、齐全,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使设备技术台账真正服务于生产,满足于生产的需要,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明确了华能瑞金电厂生产性、非生产性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职责和内容。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华能瑞金电厂生产区域和非生产区域内所有的设备技术台账建立、修订、补充、管理以及管理要求、检查与考核等内容。 第四条本规定相关人员必须熟悉和认真执行本标准。 第五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DL/T 838-2003 2003-06-01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二)HZD-04-XZ04 2002-06-3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档案管理规定 (三)HZD-94-SC10 2002-06-3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管理规定 第六条术语和定义 (一)设备技术台账 指电厂所有的生产、非生产部门对所辖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应建立的详 —1—

尽的技术档案,技术台账的内容应包括设备的技术规范、检修工艺、技术标准、设备结构图及零部件图、检修记录、缺陷处理记录、重大缺陷分析报告、设备更新改造以及异动记录等关于该设备的一切相关的技术信息。 (二)异动报告 指设备结构更改、数量增减、逻辑变动、保护定值修改以及其它对原设计有变动时所出的报告。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厂长 (一)负责建立和审批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二)负责全面贯彻执行本办法。 第八条副厂长 (一)负责审核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二)负责监督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第九条策划部 (一)负责组织和编制设备技术台账管理规定。 (二)负责对全厂各部门的设备技术台账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负责审批设备异动报告的符合性,并送厂资料室绘制、复印、归档。保证设备技术资料、图纸与现场设备相符。 第十条行政部负责设备原始资料的保存、更新,机组大小修技术资料的存档。异动、更新后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及时绘制、复印,并及时发至各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辖设备技术台账的建立、完善和管理- —2—

【管理制度】设备技术台账、检修台账管理办法

设备技术台帐、检修台帐管理办法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1) 5 管理活动内容与要求 (1) 6 检查与考核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设备台帐表 (4)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管理标准。为实现设备台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目的是为了加强设备技术台账、检修台帐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替代了-215.06-13-2013《设备技术台帐、检修台帐管理办法》。 本标准由设备管理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管理部

设备技术、检修台帐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台帐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H-215.09-01-2010 能源投资集团电力检修管理流程 ISBN978-7-5083-7778-0 火电机组检修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设备台帐是正确反映、证明和保证检修过程质量状态的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状况的完整记录和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全厂生产设备的基础性信息。设备台帐管理包括设备台帐的记录形式、格式规范、具体内容和要求。设备台帐分为台帐和卡片两种形式。 4 职责 4.1 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1.1 负责领导本单位设备台帐管理工作。 4.2 生产技术部 4.2.1 协助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抓好设备台帐各项管理工作。 4.2.2 检查设备台帐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考核意见。 4.3 设备管理部 4.3.1 是设备台帐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 4.3.2 部长(副部长)负责对本部门设备台帐管理的检查和考核工作。 4.3.3 删除 4.3.4 专业主任负责设备台帐的日常管理工作,安排本专业的设备台帐的录入、保存、修改等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班组设备台帐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负责审核本专业设备台帐内容,接受生产技术部对口专工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4.3.5 专工、技术员是设备台帐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按照设备台帐管理标准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设备台帐整理记录工作。 5 管理活动内容与要求 5.1 台帐的建立原则 5.1.1 所有在线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帐,其它生产设备可根据情况建立台帐。 5.1.2 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其它设备 5.1.2.1 主要设备:余热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热控控制系统、脱硝设备

设备台帐管理规定

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制度管理控制表

设备台帐管理规定 一、目的 规范黔东电力有限公司的设备台帐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二、适用范围 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技术台帐管理。 三、职责分工 (一)生技部是本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修订和完善本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负责检查、督促、指导各部门设备台帐的管理工作,并建立本部门有关台帐;有权审查各部门和班组的设备台帐,并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提出完善技术台帐的建议;对各部门设备台帐的管理工作提出奖罚意见。 (二)电控中心负责本部门台帐管理。 (三)发电部负责本部门台帐管理。 (四)燃料部负责本部门台帐管理。 (五)物资中心负责本部门台帐管理。 四、设备台帐管理 (一)以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全面的主辅设备台帐和技术台帐。事故记录、异动记录和重大检修记录等重要数据用纸质文件备份。 (二)设备台帐分厂部、设备主管部门台帐。 (三)各部门的设备台帐管理工作由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四)设备台帐分六类;即设备台帐、设备检修台帐、设备备品备件台帐、设备运行台帐、物资管理台帐、燃料管理台帐。生技部督促设备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分类分级建立以上六类台帐。 1、生技部应设立台帐有:主设备台帐、主设备技术台帐、生产建筑物台帐、设备点检台帐。 2、电控中心应设立台帐有:主、辅设备台帐、主辅设备检修台帐、备品备件台帐。 3、发电部应设立全厂设备运行台帐和所辖设备的技术台帐。

4、物资中心应设立物资管理台帐。 5、燃料部应设立燃料管理台帐。 五、设备台帐的内容 (一)、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包括铭牌记录、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结构参数、主要备品备件记录等。技术台帐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运行分析记录、检修记录、事故记录、异动记录、小修技术总结、大修技术总结、检修履历、设备评级记录等。其他技术台帐还有:重要设备运行参数(电能、电压、频率、谐波)统计台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各种运行操作统计台帐、运行记录等。 (二)设备检修台帐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1、主要的安装技术记录。 2、历次检修的日期、性质、主要检修或更换零部件的内容,修后验收评价与存在的问题,检修人与工作负责人姓名。 3、技术监督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4、设备的重大缺陷和频发性缺陷的产生原因与消除情况。 5、设备评级结果与升级规划。 (三)设备备品备件台帐主要记载下列内容:设备备件的名称、型号、系列号、技术规范、制造厂家、检修备品、事故备品定额数与库存数。 (四) 设备运行台帐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1、设备启动日期、时间与次数。 2、历次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简况、原因、损坏情况、修复情况、遗留问题、防止对策。 3、设备异常运行工况(超温、超压、超限振动等)和其次数、时间。 4、历年逐月发电量、最高最低负荷。 5、主设备与主要辅机设备范围 (1)主设备指:汽轮机本体(包括主汽门、调节汽门、抽汽逆止门、调速保护系统、抗燃油系统、润滑-顶轴油系统等)、发电机本体(包括定子冷却水、密封油、氢气系统)、励磁机、主变压器、锅炉本体(包括汽包、锅炉安全阀、燃烧器等)。 (2)主要辅机设备指:汽机的小汽轮机、电动、汽动给水泵组、凝结水泵、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