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

一、现状、问题

案例(一)一堂练习课

这是一节很平常的数学练习课,短短几分钟,我们就完成了第一个习题。接下来是看图列式题,我照例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图意。

一名学生说:“荷叶上有38只青蛙,忽然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啪’的一声,小青蛙害怕了,纷纷跳入水中。最后只剩下5只青蛙妈妈。”我表扬了他,说他语言流畅,想象力丰富,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我又叫了一名同学,他说:“38只青蛙正在荷叶上晒太阳。一个顽皮的男孩路过,向水中打了几个小漂,胆小的青蛙都钻到荷叶下面了,只剩下5只勇敢的。”“嗯,你的想象真棒!”

两名同学描述过后,我正打算让同学们看问题列式。可耳畔又想起了几个急不可耐的童音:“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一个男孩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就说:“我认为,是轰隆隆的雷声响了,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急着游回家。”“你的想象也很奇特。”我说。此时,仍有几只小手高高举着,不肯放下,似乎在抗议——为什么不让我说?望着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真的不忍打消他们此刻的激情,我也无权销住他们想象的翅膀,我做出了“让他们畅所欲言吧!”的决定。

于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说出了:青蛙们正在进行游泳比赛,正在学本领,正在寻蝌蚪孩子……整间教室成了一个想象的国度,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数学练习课怎么演变成了看图想象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

案例(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学片断

在导入附段,老师直接提出问题:“商店运来许多饮料,一箱是24瓶,请每一个同学猜一猜,16箱这样的饮料大约有多少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学生猜过以后,老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判断猜想是否准确。

按照教学设计,接下来应该由学生独立地探究24×16的各种算法。但老师布置任务后,许多学生仍然抬头望着老师。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动手计算时,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教呢。”老师肯定地说:“对,是没教。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仍有一些学生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但全班大部分学生开始思考算法。在此期间,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5分钟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探索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接着又在全班进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开始时没有思考到的方法,经过其他同学的提示,又补充了几种与众不同的解法。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己发现的解法有“24+24+…+24=384”、“24×2×8=384”等15种。最后,老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归纳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案例(三)“分类”教学片段

教室被布置成了超市的样子。三个大柜子头尾相接,紧贴着墙壁立在教室的一侧,还有三个箱子被摆到了讲台上:第一个箱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崭新的玩具,杂乱无章;第二个箱子里堆放的是一些带有包装袋的小食品,如薯条、巧克力等,品种繁多,数量也不少;第三个箱子里杂乱地装满了新鲜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如此“壮观”的场面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物品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加上授课教师的精心引导,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生活动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四)“8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哪一句口诀好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下面摘录的是学生关于四八三十二的发言。)

生1:四八三十二好记,在为三八二十四,四八比三八多1个8,24加8得32,所以我记住了。

生2:二八十六,四八就是16加16得32,所以我记住了四八

三十二。

生3:五八四十,四八比五八少1个8,40减8得32,所以我记住了四八三十二。

生4:一八得八,三八二十四,一八加三八就是四八,8加24得32,所以我记住了四八三十二。

生5:六八减二八得四八,48减16得32,所以我记住了四八三十二。

二、讨论

1、你认为以上的四个案例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你能试着说说问题存在的原因吗?

原因:

1、将教学问题情境与生活问题情境等同起来。

2、没有深刻理解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间的关系。

3、把学习方式的变化当着实施新课程的唯一目标。

4、目标意识淡漠。

三、思考

1、如何创设没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情境?

2、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如何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

(2)如何处理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3、怎样思考达成目标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制定和达成的策略

(一)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的的更多的体现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即“要求学生学什么”,它是一种理想,一种方向、指针,实现定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会显得盲目。

2、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三)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研究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

学年目标教育方针或培训目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宏观、抽象逐步过程到具体比较具体

2、处理好三维目标间的关系,确定目标重点。

宏观分析:

(1)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不能机械的,一一对应的照搬。

(2)以《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为原则,思考教学目标。

(3)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及课程资源来确定目标重点。

具体分析:

(1)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载体

(2)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它教学目标达成的媒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而且与其它数学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3、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

(1)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2)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

(四)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

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辞,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

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生情景、工具、时间、空音等规定;

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更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五)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整体性。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

2、要具有可行性。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行到的资源,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3、要把目标细化和具体化。一节刘的教学目标也应细化和具体化。教学目标通常是策略化的,可观察和评价的、可检测的,亦即是可操作的。

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标准 1.要把目标描述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教学目标要清晰,讲课教师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前把知识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通过这接可的学习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对照目标一个一个解决.如:线段大小的比较.(连接课件) 2.课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做到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学生两极分化很严重,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方法的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月考后对同学对数学课堂有什么要求时,50%的同学希望我能讲的慢点,对有写问题的讲解过快,听并不懂,而有30%的同学提到要提高课堂容量,讲一些难点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如勾股定理,(连接课件)( ),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3.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情境、标准的表述要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 4.完整,课时教学目标能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与选择,利于学生和谐、 主动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课程目标即要包括知识目标,也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数学课堂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制定目标是要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如(等腰三角形)(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连接同位角课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要让学生亲历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重在给予学生学习策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写楷书。 (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义词、反义词。 (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词和句子的区别。 (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二)教学内容 1.拼音 (1)认读汉语拼音字母。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四声的读法,初步掌握轻声读法。 ○3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小写、大写字母。 ○4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会拼读。 ○1正确熟练拼读音节。 ○2读准儿化音。 (3)正确书写拼音。 ○1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2正确书写音节。 2.识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认识800个常用汉字。 (2)汉字基本知识。 ○1认识汉字的常见笔画(7种)。 ○2认识汉字的常见偏旁部首(20种)。 ○3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象形、形声)。 ○4认识并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5知道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学过的多音字。 (3)识字方法。 ○1运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知识认识生字。 ○2运用汉字构字法认识生字。 ○3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4)查字典。 ○1认识《新华字典》。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运用字典识字。 3.写字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那种把语文教学目标分割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式的表述法,人为地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割,会对语文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2.细化课时目标。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调控生成目标。 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一、二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有效目标 论文创新点: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实现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叶澜老师曾说:“如果一位学生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没有变化,没有收获,没有发展。这就是一堂没有价值的课。”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可以达成的目标。因此,科学地制定信息技术每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全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二、概念界定 目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则是教师预期的、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即预期的教学结果。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要实现的

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具体分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研究内容 1、在教学内容上,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在教学内容上,如何合理制定、规范表述每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每堂课的具体知识点。 (3)在任务情境中,如何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基本素养。 2、在教学方法上,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根据“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正是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模糊不清,才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阅读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最终“费时多而收效甚微”。针对当前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制订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近期,国内许多语文教学专家纷纷呼吁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到教“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是比课标目标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课程目标。比如:一开始,殷老师制订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越位

的目标。高旗老师建议降低目标,用课程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述。专家认为,这样照搬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根据学生基础,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了。大家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用关键词语,行为动词——补充,行为程度——完整。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语文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都是从学生角度表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像“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等,从教师角度表述,要改进。行为主体在表述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上面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不再例举了。 第四,目标要少,不贪多。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朗读教学的目标,从开始的“有感情朗读地课文”,调整为“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变得少而精,就容易实现了。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为目的,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注意到拓宽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6、“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教学的管理 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具体地组织好阅读教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

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 1、为自己指定一份“本学期阅读计划”(可在家长和老师帮助指导下完成制定任务。) 2、给集体提供阅读资料,可以提出一到两个阅读题目。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四、阅读要求 关于阅读速度: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关于阅读内容: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和有关的图文读物。),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提倡星期一、三、五为课内阅读,二、四为课外阅读。 在2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文学类,自然社会学科类各占五分之三、五分之二。 关于阅读组织形式:组织好四人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关于阅读测试:每学期进行两次。按《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测试。原则上要做到“量大难度低”。让学生学会和适应快速阅读。阅读资料可向全体学生征集,阅读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以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测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 落实 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三维目标、总体目标,而且要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要立足校情、学情,制定准确的课时目标。在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还要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35-03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小学第二学段就是三、四年级,是小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学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发展阶段。因此,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整合三维目标,总体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促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化主题单元”构建的,每册由六个单元主题组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如果教师能够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单元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习作等板块间的联系,那么制定教学目标就不会走样、走味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既收录了古诗词、现代诗歌《快乐的足球赛》,还介绍了文学大家茅盾的《天窗》。不仅写了中国孩子做《芦叶船》的快乐,还写了德国《女孩儿乌塔》的故事。阅读链接安排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1-03-30T15:17:24.4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田维斌 [导读]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 田维斌江苏省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222212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有11条之多,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我个人认为必须把如下五方面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怎样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学习过程的指点、学习规律的揭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法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在学法的总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在学法的评价上,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在学法的创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二、阅读教学要渗透整体意识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为训练而训练,或进行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的内容分析、思想教育,而应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提高整体素质水乳交融,熔为一炉。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一起,一练多用,一练多能,步步深化,整体提高。 三、阅读教学要强调因材施教 主要反应在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要分层。 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用“意外”造句,我根据本班学生认知实际,设置下限目标为:用课文中的内容写有“意外”的句子;上限目标为:自己创设情景,写有意外的句子。这样做既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需要。 2、课堂提问要分档。 例如:在学习《菩萨兵》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藏民们说的话“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朱总司令说了些什么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朱总司令和红军干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③藏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会说些什么?④后来,藏胞们认为红军是什么人?第①②题可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第③④题可让优等生回答,让中等偏下的学生有所启发,后再让其回答。这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全体得到提高。 3、作业设计要分类。 如在教学《少年王勃》这一课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我设置成三道不同层次的作业题:①画出课文中描写这句诗意思的句子,找出来说一说;②谁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说说你了解的诗意;③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诗句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任选一题来做,学生便有各自的收获。 4、评价反馈要分度。 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等进行分度评价,即对优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不按一个标准。对学困生适当放松些,对优生评价适当严一些。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要松一些,对优生紧一些。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做错的作业,暂不打分,等他们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使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内部动力、自我功效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阅读教学营造竞争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一可结合有关课文有机进行拼搏进取顽强意志、公正竞争等方面教育,二可开展各种阅读竞赛活动。教师要利用教材因素创设竞争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或超过对方的激情,教给学生正确的竞争方法等。像词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辨认比赛、看谁记得快比赛、看谁想得妙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耐错能力,树立敢于竞争的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顽强拼搏中获得。 五、阅读教学强化自主意识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 一可促趣引导参与。教师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设置悬念,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提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我让学生读课文,结合以往看的《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来体会两个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就是在雾中飞,好像神仙一样;有的学生说就是在天上飞,像仙女一样。总之学生各抒己见,非常热烈。这样的词语学生感兴趣、乐参与。 二可质疑问难引导参与。“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全体参与学习,培养自主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如在学习《花瓣飘香》这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小女孩摘人家的花,为什么还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呢?我让学生明白到小女孩摘花瓣是由于爱妈妈,舍不得摘整朵花是由于爱花,怕自己自私的一摘影响了别人的观赏,从而又反映了小女孩美好善良的品德。这样的质疑问难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 三是大胆放手引导参与。“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如有些线索比较明晰、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我们

阅读课教学目标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兴趣。 2、以阅读《夏洛的网》为例,渗透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 3、初步感知夏洛与威尔伯之间真挚的友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阅读氛围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今天的这节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一本好书,想和大家共同阅读。让我们大声读出这本书的题目《夏洛的网》。 2、了解作者怀特及其创作的作品角色。 读一本好书,首先得记住作者的名字,这也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尊重。 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三部童话,最受欢迎的是《夏洛的网》,除此之外,还有两部——(出示封面)《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三本书号称二十世纪拥有读者最多的童话书。 二、渗透方法,了解封面、人物表与梗概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赶快来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吧?

(一)、指导看封面 1、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看,我们首先要看的是什么?(封面) 是的,封面好似书的眼睛,所以阅读一本书,我们最初是应当从封面开始的。 2、我想这个封面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这本书的书名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的题目吧!猜猜,谁会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呢? 3、小结:夏洛就是一只蜘蛛,这是一个有关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小猪的名字叫威尔伯。 (二)、学读“人物表” 1、老师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记不清里面的人物,经常张冠李戴,后来发现记人物原来有秘决,你知道吗? (书的前面有人物表) 2、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先记一记人物名字。我用了这种方法,在读第二遍时,思路清晰了很多。请你来看看这张人物表,看谁眼睛最尖还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作者为什么要加粗呢?(因为这三个是最主要的人物。) (三)、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简介的位置。 我们如何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呢?你有好办法吗? (封底,前言)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崔峦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设置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呢?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

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⒉细化课时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 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

怎样制定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目标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 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 一、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 如中班活动《漯河夏日一游》是以社会为重点领域的活动。此活动可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目标。 ①、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规则; ②、通过欣赏漯河独具特色的“沙澧河风景”,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③、在旅游中,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游中,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同伴之间要给予安慰和照顾等)。 这些都是建立在总的社会领域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同时还要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哪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 歌曲《小鱼游游》的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 (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5、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先有活动,再写目标) 二、具体怎样制定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1、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幼儿…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 2、学习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

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

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贺兰县回民小学司彩霞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的一门教学,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发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学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我就个人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阅读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1)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和任务上,在方法过程上,在价值取向上,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规律。(2)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强调: 强调1: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强调2: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强调3: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强调4: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强调5: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二、新课标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和内容: 1、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2009-10-09 23:02:42) 写在前边的话: (很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 其实,语文可以称之为“片”,但不是模模糊糊的,而是版块“片”状:“基础知识版块”、“阅读版块”、“习作版块”。语文的版块是有脉络的,把握了它的脉络,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不会再乱如麻团,繁琐低效。 语文阅读教学高秏低效的原因何在?阶段目标不清晰 :低段复杂化,高段幼稚化;训练永远0位起:每节课都从字词句开始……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经过悉心整理,为大家呈上《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细细品读,你会感到:语文真的没那么难!) 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 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各年级教学目标 一年级 1.喜欢,喜欢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6.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7.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 8.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焦云鹏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第一,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